純水處理工藝
❶ 常規水處理工藝是否適用於所有水質的水
常規水處理來工藝是指混凝自、絮凝、沉澱、過濾、消毒工藝。 混凝工藝:在原水中投入葯劑,使葯劑與原水經過充分的混合與反應。 絮凝工藝:使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雜質形成易於沉澱的大顆粒絮凝體,俗稱「礬 花」。 沉澱工藝:通過混凝過程的原水夾帶大顆粒絮凝體以一定的水流速度進入沉澱 池,在沉澱池中進行重力分離,將水中密度大的雜質顆粒下沉至沉澱池底部排出。 過濾工藝:原水通過混凝、沉澱工藝後,水的濁度大為降低,但通過集水槽流入 水池中的沉澱水仍然殘留一些細小的雜質,通過濾池中的粒狀濾料截留水中細小雜質,使水的濁度進一步降低。 消毒工藝:當原水進行混凝、沉澱、過濾處理之後,通過管道流入清水池,必須 進行消毒,消毒的方法是在水中投入氯氣、漂白粉或其他消毒劑,用以殺滅水中的致病微生物。
❷ 離子交換水處理工藝的處理方法是什麼
離子交換水處理工藝定義就是離子交換法(ion exchange process),是液相中的離子和固相中離子間所進行的一種可逆性化學反應,當液相中的某些離子較為離子交換固體所喜好時,便會被離子交換固體吸附,為維持水溶液的電中性,所以離子交換固體必須釋出等價離子回溶液中。
常見的兩種離子交換方法分別是硬水軟化和去離子法。硬水軟化主要是用在反滲透(RO)處理之前,先將水質硬度降低的一種前處理程序。軟化機裡面的球狀樹脂,以兩個鈉離子交換一個鈣離子或鎂離子的方式來軟化水質。
原理:離子交換法是以圓球形樹脂(離子交換樹脂)過濾原水,水中的離子會與固定在樹脂上的離子交換。常見的兩種離子交換方法分別是硬水軟化和去離子法。硬水軟化主要是用在反滲透(RO)處理之前,先將水質硬度降低的一種前處理程序。軟化機裡面的球狀樹脂,以兩個鈉離子交換一個鈣離子或鎂離子的方式來軟化水質。
離子交換樹脂利用氫離子交換陽離子,而以氫氧根離子交換陰離子;以包含磺酸根的苯乙烯和二乙烯苯製成的陽離子交換樹脂會以氫離子交換碰到的各種陽離子(例如Na+、Ca2+、Al3+)。同樣的,以包含季銨鹽的苯乙烯製成的陰離子交換樹脂會以氫氧根離子交換碰到的各種陰離子(如Cl-)。從陽離子交換樹脂釋出的氫離子與從陰離子交換樹脂釋出的氫氧根離子相結合後生成純水。
陰陽離子交換樹脂可被分別包裝在不同的離子交換床中,分成所謂的陰離子交換床和陽離子交換床。也可以將陽離子交換樹脂與陰離子交換樹脂混在一起,置於同一個離子交換床中。不論是那一種形式,當樹脂與水中帶電荷的雜質交換完樹脂上的氫離子及(或)氫氧根離子,就必須進行「再生」。再生的程序恰與純化的程序相反,利用氫離子及氫氧根離子進行再生,交換附著在離子交換樹脂上的雜質。
❸ 超純水處理設備的工藝描述
預處理系統通常復包括制石英砂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必要時還可以採用軟化器,各設備能夠自動進行臭氧水反沖洗,自動排放;輔助設備有自動加葯系統,臭氧發生投加系統。其主要功能:保證在不同的進水情況,使得二級RO系統獲得一個穩定、合格的的進水水質。
❹ 在水處理工藝中,各部分分別起什麼作用
石英砂過濾器(機械過濾器)的構造為,在壓力容器中裝填石英砂。利用石英砂的攔截作用、沉澱作用、慣性作用及吸附等作用,以降低水中懸浮物的含量,同時部分細菌、病毒也隨著懸浮物一同得以去除
活性炭過濾器的構造為:在壓力容器中裝填活性炭濾料,其粒徑為0.8-2.0mm,利用活性炭的物理吸附作用,以去除水中有機物,膠體及部分重金屬離子,特別是水中的顯色物質。同時活性炭可有效的吸附水中的余氯,以降低自來水中余氯的含量,改善水的口感。
軟水機就是採用陽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水中硬度的一類水處理器。
當水中鈣、鎂離子含量比較高時,水的硬度就比較高。硬度高的水在加熱過程中容易結垢,形成的水垢包裹在加熱管外部,造成熱量傳導不暢通,使得加熱效率低下,嚴重的還會引起加熱管爆裂,從而引發安全事故;硬度高的水在洗滌用時會中和洗滌劑,造成洗滌劑效率低下;硬度高的水洗過的衣物會板結變硬,色澤逐漸變暗發黃。
而經軟水機處理後的水加熱時不會結垢,有利於加熱器的安全有效使用;洗滌後的衣物、毛巾色澤艷麗、柔軟;沐浴後皮膚爽滑滋潤。因此軟水機是高品質生活的必要選擇。
軟化器由樹脂罐(主罐和付罐),水力控制閥和鹽箱三個主要部分組成。與所有其他自動軟化器不同,軟水器的運行不需用電,只靠原水壓力即可自動運行。其基本原理是:水力控制閥內的兩個渦輪在水流的推動下,分別帶動兩組齒輪,巧妙地根據累積流量的變化,驅動不同通道的閥門開閉,自動完成軟水器的運行、再生、清晰、排污以及鹽箱補水的循環過程,並在兩罐之間自動切換,一備一用,確保不間斷地供應軟水。
反滲透純凈水設備主要部件的作用、規格及維護保養
1.保安過濾器及濾芯
保安過濾器是在原水進入膜之前最後一道過濾裝置,它可以有效地去除前處理系統未去除的大於5微米的物質,可以截留前處理流失的濾料,如活性炭粉末等,從而有效地保護RO膜不受或少受污染。
保安過濾器規格為:(1)800GPD為0.75英寸進出口,10英寸長的濾殼,配用2.75*10的PP5微米濾芯;(2)1500GPD、3000GPD為0.75英寸進出口,20英寸長的濾殼,配用2.75*20的濾殼;(3)6000GPD為1」進出口、20英寸長的大胖濾殼,配用4.5*20的PP5微米濾芯。
當保安過濾器前壓差達到10psi時,應將濾芯進行沖洗,當沖洗無法達到正常使用條件時應更換。安裝濾芯時應上下對中,否則會損壞濾芯,更嚴重的是失去過濾作用。
2.進水電磁閥
進水電磁閥的主要作用是在設備停機時自動切斷原水與膜之間的管路,使水不會流入膜內對膜造成污染。(如客戶未選擇該配件時,應考慮在工程安裝時自行加入該閥)。
進水電磁閥承壓范圍為0-10kg/cm2,800GPD,1500GPD進出口為1/2英寸,3000GPD進出口為3/4英寸,6000GPD進出口為1英寸。
3.低壓開關
低壓開關的功能是按系統工藝要求而設置的水壓值來控制主機運行或停止的保險裝置。當原水壓力低於系統設定值時,低壓開關會自動將主機關閉,以避免高壓泵在缺水或無水時空轉,造成泵的損失。
800GPD,1500GPD採用LP1000型低壓開關,它的最低值大致設置在5-10psi之間,3000GPD,6000GPD採用HS203型壓力差開關,壓力范圍可調。
4.高壓泵
高壓泵是反滲透純水機的一個重要組件,它的作用是給RO膜輸送一定流量和壓力的水源,使用中應保證不得空轉,不能長期超負荷運行,經常按要求排除空氣,應保證電器部分的乾燥。
800GPD,1500GPD,3000GPD採用義大利FLUID-0-TECH銅制泵,3000GPD,6000GPD採用CR立式多級離心泵或國產泵。
5.RO膜殼
RO膜殼是膜組件的重要組分,是保證膜元件工作壓力的壓力容器。800GPD採用SS4021膜殼,1500GPD,3000GPD、6000GPD採用SS4040膜殼。安裝兩端的端蓋頭時,應在橡膠O型圈(A 膜端頭與膜殼之間密封圈;B 膜端頭與膜介面之間的密封圈)上塗抹凡士林,這樣既方便拆卸,用可增加密封性,維修時應謹防損壞密封圈。
6.RO膜
RO膜反滲透純水機的關鍵部件,對設備的產水量和品質起著決定性作用。800GPD採用4021型RO膜,1500GPD,3000GPD,6000GPD採用4040型RO膜。RO膜按操作壓力又分低壓膜和超低壓膜。
7.電導率儀
電導率儀的主要作用是顯示純水的電導率情況。一般採用CM230型電導率儀。電導率儀可根據電導常數進行校正。
8.濃水調節閥
濃水調節閥是RO主機的一個重要元件,它的主要作用是調節膜管內壓力,達到調節純水和濃水比例的目的。它和濃水回收調節閥配合使用,可更好的調節膜管內壓力、純水產量等。
該系列設備選用的是1/2英寸截止閥。設備開啟前應將該閥門打開一定程度,以防設備啟動時膜內壓力突然升高超過極限。
9.沖洗電磁閥
沖洗電磁閥的主要作用是定時開放,讓濃水大流量通過,降低膜管壓力,增加膜管內的流速達到沖洗膜表面的目的,它是RO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沖洗電磁閥規格為1/2英寸進出口,工作壓力為0-30kg/cm2。電磁閥沖洗時間間隔一般設置為5-8小時,沖洗時間設置為2-5分鍾。如客戶未選該件,在設備運行時應每間隔2-5小時定時完全打開濃水調節閥2-5分鍾,同樣可起到沖洗膜的作用。
10.純水流量計和濃水流量計
流量計的作用是計量純水和濃水流量,計量單位為GPM(加侖/分鍾)或LPM(升/分鍾)。通過這兩個流量計,可以清楚地掌握設備當時的純水流量和濃水流量,可以直觀的觀看純水和濃水比例,以利於按要求比例和產量調整系統狀況。
11.保安過濾器後壓力表(0-150psi)
保安過濾器濾後壓力表主要顯示原水進入高壓泵前的壓力情況。這塊表與原水供水系統壓力表(用戶自備)配合觀察,可以判斷保安濾芯是否失效。
12.膜前和膜後(濃水)壓力表(0-400psi)
膜前壓力表顯示水進入膜時的水壓情況,膜後(濃水(壓力表顯示最後一根膜出口到濃水調節閥前的壓力,兩塊表配合觀察,可以知道膜系統的壓差情況,這一點在實際運行中是很重要的。調整運行參數時,應以膜前壓力為依據調整系統壓力,尤其是當系統壓力在上限時,且膜壓差又較大時,更應該注意這一點。
13.高壓開關
6000GPD反滲透純水機安裝有高壓開關,它的功能是當壓力超過額定壓力的10%時,高壓開關會自動將主機關閉,以避免發生意外。
6000GPD反滲透純水機使用的是HS220型高壓開關。
14.濃水回收系統
該系列設備均裝有濃水回收系統,含回收調節閥和逆上閥,用戶可根據原水水質情況和生產中實際情況確定使用此系統。
15.微電腦程序控制器
800GPD、1500GPD、3000GPD反滲透純水機採用MC-3型微電腦程序控制器,該控制器內部已設置運行及保護等系列程序。
❺ 傳統的水處理工藝介紹
說實話,工藝太多了,純水工藝沒廢水工藝多,下面只是部分廢水工藝參考,希望能幫到你:
第一節 活性污泥法工藝的原理
活性污泥法工藝是一種應用最廣泛的廢水好氧生化處理技術,其主要由曝氣池、二次沉澱池、曝氣系統以及污泥迴流系統等組成。廢水經初次沉澱池與二次沉澱池底部迴流的活性污泥同時進入曝氣池,通過曝氣,活性污泥呈懸浮狀態,並與廢水充分接觸。廢水中的懸浮固體與膠狀物質被活性污泥吸附,而廢水中的可溶性有機物被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用作自身繁殖的營養,代謝轉化為生物細胞,並氧化成為最終產物(主要是CO2)。非溶解性有機物需先轉化成溶解性有機物,而後才被代謝和利用。廢水由此得到凈化。凈化後廢水與活性污泥在二次沉澱池內進行分離,上層出水排放;分離濃縮後的污泥一部分返回曝氣池,以保證曝氣池內保持一定濃度的活性污泥,其餘為剩餘污泥,由系統排出。
第二節 厭氧處理工藝
厭氧處理技術是一種有效去除有機污染物並使其礦化的技術,它將有機化合物轉變為甲烷和二氧化碳。厭氧處理與好氧處理相比由許多優點:
⑴對於高/中濃度污水(COD>1000mg/L)厭氧比好養處理不僅運轉費用要省得多,而且可以回收沼氣,是一種產能工藝;
⑵採用現代高負荷厭氧反應器,處理污水所需反應器的體積更小;
⑶厭氧處理可以應用於各種不同規模的污水處理工程;
⑷厭氧處理能耗低,約為好氧處理工藝的10%~15%;
⑸厭氧處理污泥產量小,約為好氧處理工藝的10%~15%;
⑹厭氧處理對營養物需求低。
厭氧技術發展到今天,其早期的一些缺點已經不復存在。但是從微生物和化學角度來看,厭氧處理僅僅提供了一種預處理,它一般需要後處理以除去水中殘余的有機物。
第三節 氧化溝工藝
氧化溝是一種改良的活性污泥法,其曝氣池呈封閉的溝渠形,污水和活性污泥混合液在其中循環流動,因此被稱為「氧化溝」,又稱「環形曝氣池」。
其工藝特點為:⑴簡化了預處理 氧化溝水力停留時間和污泥齡比一般生物處理法長,懸浮有機物可與溶解性有機物同時得到較徹底的去除,排出的剩餘污泥已得到高度穩定,因此氧化溝不設初次沉澱池,污泥不需要進行厭氧消化。
⑵佔地面積少 因在流程中省略了初次沉澱池、污泥消化池,有時還省略了二次沉澱池和污泥迴流裝置,使污水廠總佔地面積不僅沒有增大,相反還可縮小。
⑶具有推流式流態的特徵 氧化溝具有推流特性,使得溶解氧濃度在沿池長方向形成濃度梯度,形成好氧、缺氧和厭氧條件。通過對系統合理的設計與控制,可以取得最好的除磷脫氮效果。
⑷不設二次沉澱池簡化了工藝 將氧化溝和二沉池合建為一體式氧化溝,以及近年來發展的交替工作的氧化溝,可不用二沉池,從而使處理流程更為簡化。
❻ 飲用水水水處理的工藝流程具體點的啊
萬達環保為您解答:
水廠專用純凈水設備是將原水經過精細過濾器、顆粒活性碳過濾器、壓縮活性碳過濾器等,再通過泵加壓,利用孔徑為1/10000μm的反滲透膜(RO膜),使較高濃度的水變為低濃度水,同時將工業污染物、重金屬、細菌、病毒等大量混入水中的雜質全部隔離,從而達到飲用規定的理化指標及衛生標准,產出至清至純的水。
飲用水工藝流程:
源水箱→源水增壓泵→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碳過濾器→陽樹脂軟化器→精密過濾器→高壓泵1→一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高壓泵2→二級RO反滲透純水系統→純水箱→ 全自動灌裝線。
更多詳細信息可以咨詢我們
❼ 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一、常用的給水處理方法(見表1K414021-1) 常用的給水處理方法 表1K414021-1 來源:考試大 自然沉澱 用以去除水中粗大顆粒雜質 混凝沉澱 使用混凝葯劑沉澱或澄清去除水中膠體和懸浮雜質等 過濾 使水通過細孔性濾料層,截流去除經沉澱或澄清後剩餘的細微雜質;或不經過沉澱,原水直接加葯、混凝、過濾去除水中膠體和懸浮雜質 消毒 去除水中病毒和細菌,保證飲水衛生和生產用水安全 軟化 降低水中鈣、鎂離子含量,使硬水軟化 來源:考試大 除鐵除錳 去除地下水中所含過量的鐵和錳,使水質符合飲用水要求 二、給水處理工藝流程及適用條件(見表1K414021-2) 常用處理工藝流程及適用條件 表1K414021-2 工藝流程 適用條件 原水一簡單處理(如篩網隔濾或消毒) 水質較好 原水一接觸過濾——消毒 一般用於處理濁度和色度較低的湖泊水和水庫水,進水懸浮物一般小於l00mg/L,水質穩定、變化小且無藻類繁殖 原水一混凝、沉澱或澄清一過濾一消毒 一般地表水處理廠廣泛採用的常規處理流程,適用於濁度小於3mg/L河流水。河流小溪水濁度經常較低,洪水時含砂量大,可採用此流程對低濁度無污染的水不加凝聚劑或跨越沉澱直接過濾 原水一調蓄預沉——自然預沉澱或混凝沉澱一混凝沉澱或澄清一過濾一消毒 高濁度水二級沉澱,適用於含砂量大,砂峰持續時間長,預沉後原水含砂量應降低到1000mg/L以下,黃河中上游的中小型水廠和長江上游高濁度水處理多採用二級沉澱(澄清)工藝,適用於中小型水廠,有時在濾池後建造清水調蓄池 三、預處理和深度處理 為了進一步發揮給水處理工藝的整體作用,提高對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改善和提高飲用水水質,除了常規處理工藝之外,還有預處理和深度處理工藝。 1.按照對污染物的去除途徑不同,預處理方法可分為氧化法和吸附法,其中氧化法又可分為化學氧化法和生物氧化法。化學氧化法預處理技術主要有氯氣預氧化及高錳酸鉀氧化、紫外光氧化、臭氧氧化等預處理;生物氧化預處理技術主要採用生物膜法,其形式主要是淹沒式生物濾池,如進行TOC生物降解、氮去除、鐵錳去除等。吸附預處理技術,如用粉末活性炭吸附、黏土吸附等。 2.深度處理。目前,應用較廣泛的深度處理技術主要有活性炭吸附法、臭氧氧化法、臭氧活性炭法、生物活性炭法、光催化氧化法、吹脫法等。
❽ 水處理工藝流程是什麼
水處理工藝流程為:
1、一級處理—機械處理工段:
機械(一級)處理工段包括格柵、沉砂池、初沉池等構築物,以去除粗大顆粒和懸浮物為目的,處理的原理在於通過物理法實現固液分離,將污染物從污水中分離,這是普遍採用的污水處理方式。
2、二級處理—污水生化處理:
污水生化處理屬於二級處理,以去除不可沉懸浮物和溶解性可生物降解有機物為主要目的,其工藝構成多種多樣,可分成生物膜法和活性污泥法(AB法、A/O法、A2/O法、SBR法、氧化溝法)穩定塘法、土地處理法等多種處理方法。
3、三級處理—對水的深度處理:
將經過二級處理的水進行脫氮、脫磷處理,用活性炭吸附法或反滲透法等去除水中的剩餘污染物,並用臭氧或氯消毒殺滅細菌和病毒,然後將處理水送入中水道,作為沖洗廁所、噴灑街道、澆灌綠化帶、工業用水、防火等水源。
(8)純水處理工藝擴展閱讀:
水處理工藝流程環境的影響:
1、PH值:
活性污泥系統微生物最適宜的PH值范圍是6.5-8.5,酸性或鹼性過強的環境均不利於微生物的生存和生長,嚴重時會使污泥絮體遭到破壞,菌膠團解體,處理效果急劇惡化。
2、溶解氧
當環境中的溶解氧高於0.3mg/l時,兼性菌和好氧菌都進行好氧呼吸;當溶解氧低於0.2-0.3mg/l接近於零時,兼性菌則轉入厭氧呼吸,絕大部分好氧菌基本停止呼吸,而有部分好氧菌(多數為絲狀菌)還可能生長良好,在系統中占據優勢後常導致污泥膨脹。
3、溫度:
溫度對微生物的影響是很廣泛的,盡管在高溫環境(50℃~70℃)和低溫環境(-5~0℃)中也活躍著某些類的細菌,但污水處理中絕大部分微生物最適宜生長的溫度范圍是20-30℃。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處理工藝
❾ 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不同的原水處理有不同的水處理工藝:
例如:反滲透工藝流程經常會被應用到純水,純內凈水,純化水等容。
離子交換技術:肯定是軟化水制備過程所需要應用到的。
EDI技術是被應用到:超純水,高純水等制備過程當中。
中水回用技術:被應用到水回收再利用的處理工程當中。
沉澱.絮凝等技術:一般會應用到廢水處理工藝當中。
純手打:不知道對我的答案滿意否?
❿ 誰知道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水處理技術有多種,如預沉、混凝、澄清、過濾、軟化、消毒等。目前常用對水進行過濾凈化多採用膜法分離技術,膜法分離技術通常分微濾、超濾、鈉濾、反滲透四大類。
1、微濾(MF):過濾精度一般在0.1-0.5微米,常見的各種PP濾芯,活性碳濾芯,陶瓷濾芯等都屬於微濾范疇,用於簡單的粗過濾,過濾水中的泥沙、鐵銹等大顆粒雜技,但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等有害物質。濾芯通常不能清洗,為一次性過濾材料,需要經常更換。
(1)PP棉芯:一般只用於要求不高的粗濾,去除水中泥沙、鐵銹等大顆粒物質。
(2)活性碳:可以消除水中的異色和異味,但是不能去除水中的細菌,對泥沙、鐵銹的去除效果也很差。
(3)陶瓷濾芯:最小過濾精度也只有0.1微米,通水流量小,不易清洗。
2、超濾(UF):過濾精度在0.001-0.1微米,屬於二十一世紀高新技術之一,是一種利用壓差的膜法分離技術,可濾除水中的鐵銹、泥沙、懸浮物、膠體、細菌、大分子有機物等有害物質,並能保留對人體有益的一些礦物質元素。是礦泉水、山泉水生產工藝中的核心部件。超濾工藝中水的回收率高達95%以上,並且可方便的實現沖洗與反沖洗,不易堵塞,使用壽命相對較長。
超濾不需要加電加壓,僅依靠自來水壓力就可進行過濾,流量大,使用成本低廉,較適合家庭飲用水的全面凈化。因此未來生活飲用水的凈化將以超濾技術為主,並結合其他的過濾材料,以達到較寬的處理范圍,更全面地消除水中的污染物質。
3、鈉濾(NF):過濾精度介於超濾和反滲透之間,脫鹽率比反滲透低,也是一種需要加電、加壓的膜法分離技術,水的回收率較低。也就是說用鈉濾膜制水的過程中,一定會浪費50%以上的自來水。一般用於工業純水製造。
4、反滲透(RO):過濾精度為0.0001微米左右,是美國60年代初研製的一種超高精度的利用壓差的膜法分離技術,可濾除水中的幾乎一切的雜質,只能允許水分子通過。也就是說用反滲透膜制水的過程中,一定會浪費50%以上的自來水。大多用於純凈水、工業超純水、醫葯超純水製造。反滲透技術需要加壓、加電、流量小,水的利用率低,不適合大量生活飲用水的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