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化水指標toc是什麼意思
❶ 水質TOC是指什麼
TOC(Theoryofconstraints),中文譯為"瓶頸理論",也被稱為制約理論或約束理
論,由以色列物理學家高德拉特版(EliyahuM.Goldratt)博士創立,與精益生產權、六西
格瑪並稱為全球三大管理理論;其核心觀點為立足於企業系統,通過聚焦於瓶頸的改
善,達到系統各環節同步、整體改善的目標。
❷ 一級超純水TOC值分別是多少
實驗室純水分四個等級,即:
1、蒸餾水:
實驗室最常用的一種純水,雖設備便專宜,但極其耗能和費水屬且速度慢,應用會逐漸減少。蒸餾水能去除自來水內大部分的污染物。
2、去離子水:
應用離子交換樹脂去除水中的陰離子和陽離子,但水中仍然存在可溶性的有機物,可以污染離子交換柱從而降低其功效,去離子水存放後也容易引起細菌的繁殖。
3、反滲水:
反滲水克服了蒸餾水和去離子水的許多缺點,利用反滲透技術可以有效的去除水中的溶解鹽、膠體,細菌、病毒、細菌內毒素和大部分有機物等雜質。
4、超純水:
超純水在TOC、細菌、內毒素等指標方面並不相同,要根據實驗的要求來確定,如細胞培養則對細菌和內毒素有要求,而HPLC則要求TOC低。
❸ 水質檢測里說的 TOC 是什麼意思
水質檢測中的TOC是指總有機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
總有機碳是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水中有機物的種類很多,除含碳外,還含有氫、氮、硫等元素,目前還不能全部進行分離鑒定。常以「TOC」表示。TOC是一個快速檢定的綜合指標,它以碳的數量表示水中含有機物的總量。但由於它不能反映水中有機物的種類和組成,因而不能反映總量相同的總有機碳所造成的不同污染後果。由於TOC的測定採用燃燒法,因此能將有機物全部氧化,它比BOD5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機物的總量。通常作為評價水體有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據。
參考網路詞條:總有機碳
❹ 純化水各項指標是什麼
純化水:是指飲用水經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方法制備得到的制葯用水。
飲用水經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的方法製得的制葯用水,不含任何添加劑.
【檢查】 總有機碳 不得過0.50mg/L(附錄Ⅷ R).
易氧化物 取本品100ml,加稀硫酸10ml,煮沸後,加高錳酸鉀滴定液(0.02mol/L)0.10ml,再煮沸10分鍾,粉紅色不得完全消失.
以上總有機碳和易氧化物兩項可選做一項.
重金屬 取本品100ml,加水19ml,蒸發至20ml,放冷,加醋酸鹽緩沖液(pH3.5)2ml與水適量使成25ml,加硫代乙醯胺試液2ml,搖勻,放置2分鍾,與標准鉛溶液1.0ml加水19ml用同一方法處理後的顏色比較,不得更深(0.000 01%).
[增訂]
【檢查】 電導率 應符合規定(附錄 )
總有機碳 不得過0.50mg/L(附錄Ⅷ R).
鋁鹽 (供透析液生產用水需檢查)
取本品40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鹽緩沖液(pH 6.0)10ml和水100ml ,用0.5% 8-羥基喹啉三氯甲烷溶液提取3次(20ml,20ml,10ml),合並三氯甲烷提取液於50ml量瓶中,加三氯甲烷至刻度,搖勻,即得供試品溶液;另取標准鋁鹽溶液[稱取硫酸鋁鉀0.352g,置100ml量瓶中,加1mol/L硫酸溶液10ml溶解後,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作為貯備液.臨用前,精密量取貯備液1ml,置100ml量瓶中,用水稀釋至刻度,搖勻,即得(每1ml相當於2μg的Al)]2.0ml,置分液漏斗中,加醋酸鹽緩沖液(pH 6.0)10ml和水98ml,同法操作,即得標准溶液;取醋酸鹽緩沖液(pH 6.0)10ml和水100ml,置分液漏斗中,同法操作,作為空白溶液.取上述溶液,照熒光分析法(附錄Ⅳ E),在激發光波長392nm與發射光波長518nm處分別測定熒光強度.供試品溶液的熒光強度不得大於標准溶液的熒光強度(0.000 001%).
❺ 水質檢測里說的 TOC 是什麼意思
TOC(Total Organic Carbon,簡稱TOC) 總有機碳的簡稱。
總有機碳是指水體中溶解性和懸浮性有機物含碳的總量。水中有機物的種類很多,目前還不能全部進行分離鑒定。
常以「TOC」表示。TOC是一個快速檢定的綜合指標,它以碳的數量表示水中含有機物的總量。
(5)純化水指標toc是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由於它不能反映水中有機物的種類和組成,因而不能反映總量相同的總有機碳所造成的不同污染後果。由於TOC的測定採用燃燒法,因此能將有機物全部氧化,它比BOD₅或COD更能直接表示有機物的總量。通常作為評價水體有機物污染程度的重要依據。
某種工業廢水的組分相對穩定時,可根據廢水的總有機碳同生化需氧量和化學需氧量之間的對比關系來規定TOC的排放標准,這樣能夠大大提高監測工作的效率。
測定時,先用催化燃燒或濕法氧化法將樣品中的有機碳全部轉化為二氧化碳,生成的二氧化碳可直接用紅外線檢測器測量,亦可轉化為甲烷,用氫火焰離子化檢測器測量,然後將二氧化碳含量折算成含碳量。
污水中 TOC 的監測分析:
目前我國污水中TOC的標准測定方法正在制定當中,也擬採用燃燒氧化- 非分散紅外法或濕式氧化- 非分散紅外法。燃燒氧化法的最低檢測限為1.0mg/L。進樣量過小會影響重現性和降低方法靈敏度,但進樣量又不能太多,否則將影響氣化效率。
通常測試幾個mg/L時,進樣量以30~50微升為宜;測試在幾十個mg/L以上時,進樣量可在10~30 微升范圍內選擇。由於廢水中TOC 含量較高,對於不同污水樣品,在測定過程中要適當加以稀釋,使其測定值在標准曲線的線性范圍內。
從而保證測定值的准確,而濕式氧化法則不存在這些問題。另外,對含懸浮物較多水樣也應對樣品稀釋後進樣。水樣中含有大顆粒懸浮物時,受水樣注射器針孔限制,測定結果往往不包括全部顆粒態有機碳。
❻ 純化水TOC不合格原因
純化水TOC不合格原因如下:
1、如果設備運行良好且純化水不合格的話,就說明反滲專透膜組件的脫鹽能力屬下降,需要更換了。
2、設備運行中的問題:
a、設備運行中突然純水不合格,是因為膜組件的密封圈和連接器出現的問題,建議分段檢查找出異常端,跟換新的配件
b、設備剛開機二級電導率變化很大且很難調節下來,這種說明的問題就是一級後二級前的二氧化碳脫除裝置出現問題,
3、其他問題:
有的時候還會出現電導率合格純化水中的亞硝酸鹽超標或者細菌超標的問題,這種問題一般來源於管道,現在大部分廠家在提供設備的時候,缺乏必要的純化水管道處理,有的廠家可能從來沒處理過,造成設備間斷運行後菌斑形成,這種問題出現後只能大面積的更換純水管道,一般的清潔和消毒都不是十分好用。
純化水是指飲用水經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或其他適宜的方法製得的供葯用的水,不含任何添加劑。純化水儲存周期不宜大於24小時,其儲罐宜採用不銹鋼材料或經驗證無毒,耐腐蝕,不滲出污染離子的其他材料製作。保護其通氣口應安裝不脫落纖維的疏水性除菌濾器。儲罐內壁應光滑,接管和焊縫不應有死角和沙眼。
❼ 衡量水質的指標有哪些 想TOC、COD是什麼意思啊
總有機碳(TOC)
總有機碳TOD(Total Oxygen Demand)指溶解於水中的有機物總量,摺合成碳計算。水中有機物種類很多,目前尚不能全部進行分離鑒定。 TOC 是快速檢定的綜合指標,但不能反映水中有機物的種類和組成,也不能反映總量相同的總有機碳所造成的不同污染後果。 TOC 的測定方法是把水樣在有催化劑和充分供氧的條件下加熱至 950 ℃ ,將水中有機物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測定二氧化碳量並摺合成碳計算。
總需氧量(TOD)
總需氧量TOD (Total Oxygen Demand):總需氧量是指水中能被氧化的物質,主要是有機物質在燃燒中變成穩定的氧化物時所需要的氧量,結果以O2的mg/L表示。總需氧量的測定,是在特殊的燃燒器中,以鉑為催化劑,於900℃下將有機物燃燒氧化所消耗氧的量,該測定結果比COD更接近理論需氧量。 TOD用儀器測定只需約3min可得結果,所以,有分析速度快、方法簡便,干擾小、精度高等優點,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果TOD與BOD5間能確定它們的相關系數,則以TOD指標指導生產有更好的實用意義。
生化需氧量(BOD)
生化需氧量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在有氧的條件下,由於微生物的作用,水中能分解的有機物質完全氧化分解時所消耗氧的量稱為生物化學需氧量簡稱生化需氧量。它是以水樣在一定的溫度(如20℃)下,在密閉容器中,保存一定時間後溶解氧所減少的量(mg/L)來表示的。
化學需氧量(COD)
化學需氧量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是在一定的條件下,採用一定的強氧化劑處理水樣時,所消耗的氧化劑量。它是表示水中還原性物質多少的一個指標。水中的還原性物質有各種有機物、亞硝酸鹽、硫化物、亞鐵鹽等。但主要的是有機物。因此,化學需氧量(COD)又往往作為衡量水中有機物質含量多少的指標。
❽ 在水處理中TOC指的什麼
TOC=總有機碳(Total organic carbon)
水中的有機物質的含量,以有機物中的主要元素一碳的量來表示,稱為總有機碳。 TOC的測定類似於TOD的測定。在950℃的高溫下,使水樣中的有機物氣化燃燒,生成CO2,通過紅外線分析儀,測定其生成的CO2之量,即可知總有機碳量。
水中TOC的監測
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若相當多的有機污染物存在於水中,將直接影響水體的質量,對我們的生活和生產造成危害,因此水和廢水的監測,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
其中水體中總有機碳(TOC)含量的檢測,日益引起關注。它是以碳含量表示水體中有機物質總量的綜合指標。TOC的測定一般採用燃燒法,此法能將水樣中有機物全部氧化,可以很直接地用來表示有機物的總量。因而它被作為評價水體中有機物污染程度的一項重要參考指標。
拓展資料:
水處理的方式包括物理處理和化學處理。
人類進行水處理的方式已經有相當多年歷史,物理方法包括利用各種孔徑大小不同的濾材,利用吸附或阻隔方式,將水中的雜質排除在外,吸附方式中較重要者為以活性炭進行吸附,阻隔方法則是將水通過濾材,讓體積較大的雜質無法通過,進而獲得較為干凈的水。
另外,物理方法也包括沉澱法,就是讓比重較小的雜質浮於水面撈出,或是比重較大的雜質沉澱於下,進而取得。
化學方法則是利用各種化學葯品將水中雜質轉化為對人體傷害較小的物質,或是將雜質集中,歷史最久的化學處理方法應該可以算是用明礬加入水中,水中雜質集合後,體積變大,便可用過濾法,將雜質去除。
❾ 「水質TOC」是指什麼
TOC(Theoryofconstraints),中文譯為"瓶頸理論",也被稱為制約理論或約束理
論,由以色列物理學家高德拉特版(EliyahuM.Goldratt)博士創立,與精益生產、六西權
格瑪並稱為全球三大管理理論;其核心觀點為立足於企業系統,通過聚焦於瓶頸的改
善,達到系統各環節同步、整體改善的目標。
❿ 純水為什麼要監測TOC
總有機碳(TOC)或者可氧化有機碳,對於純水中是否存在有機雜質,是最重要的通用檢測指標。通過不斷監測TOC可以實時控制純水的總有機物的含量,保證水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