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水的水勢的名詞解釋
❶ 生物學中的水勢的名詞解釋
所謂的生物學水勢主要指的是滲透勢,即滲透壓,由溶質勢、壓力勢和襯質勢組成。
❷ 葉水勢的概念
典型植物細胞水勢(Ψw)組成為:Ψw=Ψm+Ψs+Ψp(ψm為襯質勢,Ψs為滲透勢,Ψp為壓力勢)。
襯質勢(Ψm)是由於細胞膠體物質親水性和毛細管對自由水的束縛而引起的水勢降低值,對已形成中心大液泡的細胞含水量很高,Ψm只佔整個水勢的微小部分,通常一般忽略不計。
滲透勢(Ψs) 由於溶質的存在而使水勢降低的值稱為滲透勢或溶質勢(ψs),溶液滲透勢決定於溶液中溶質顆粒總數,以負值表示。 如果溶液中含有多種溶質,則其滲透勢是各種滲透勢的總和。
(2)純水的水勢的名詞解釋擴展閱讀
植物細胞吸水的方式分為滲透性吸水(細胞形咸液泡後的主要吸水方式)、吸脹作用吸水(未形成液泡的細胞的吸水方式)和降壓吸水(直接消耗能量的吸水方式)三種方式,其中以滲透性吸水為主。
植物細胞、組織、器官及土壤植物火氣連續體中的水分移動方向,決定於兩者的水勢差,水分總是從水勢高處流向水勢低處,直流到兩者水勢差為零。水通道蛋白使細胞對水的通透能力大大提高。
土壤中可利用水主要是毛細管水, 能被植物根系吸收。植物大量吸收水分的能力取決於根系的數量與分布。根系吸收水分最活躍的部位是根毛區。
根系吸水可分為主動吸水和被動吸水,它們的動力分別為根壓和蒸騰拉力。對綠色植物來講,被動吸水是主要的。水分在根系的徑向轉運有質外體、共質體、跨膜三條途徑。
❸ 為什麼純水水勢大於溶液水勢
純水的水勢最大,並規定為0,其他任何溶液的水勢都比純水要小,全為負值。
❹ 什麼是水勢
根據熱力學原理,系統中物質的總能量可分為束縛能和自由能,束縛能是不能轉化為用於做功的能量,而自由能是在溫度恆定的條件下用於做功的能量。一種物質每摩爾的自由能就是該物質的化學勢,衡量水分反應或轉移能量的高低,用水勢表示。水溶液的化學勢與同溫同壓同一系統中的純水的化學勢之差除以水的偏摩爾體積所得的商,稱為水勢。純水的自由能最大,水勢也最高。溶液中的溶質顆粒降低了水的自由能,所以溶液中水的自由能要比純水低。將純水的水勢定為零,溶液的水勢就成為負值。溶液越濃,水勢越低。在一個滲透系統中,水移動方向決定於半透膜兩邊溶液的水勢高低。水勢高的溶液的水,流向水勢低的溶液。水分從水勢高的系統通過半透膜向水勢低的系統移動的現象,稱為滲透作用。滲透壓是衡量溶液中溶質濃度的一種方法,其計算公式為π=CRT,其中C為溶液中溶質的濃度,R是氣體常數,T為熱力學溫度。由公式可以看出,溶液中滲透壓的高低與溶液中溶質粒子的大小、電荷的多少及其化學性質無關,而取決於溶液中溶質粒子的濃度。在機體內引起滲透壓的有效物質包括有機物和無機物。由於體內無機鹽的濃度、解離程度都比有機物高得多,所以體液中無機鹽提供的滲透壓最大,而有機物提供的滲透壓很小。水勢反應水的多少(溶劑的多少),滲透壓反應溶質的多少。所以水勢越大,滲透壓越小;水勢越小,滲透壓越大。 參考資料:人教版《分子與細胞》教學用書
❺ 水勢名詞解釋
水勢,一般指水流的趨勢,也可以 指水位或水的流量與沖力,在古代還指游水的技能。
❻ 植物細胞水勢=0,細胞里水是純水嗎
細胞內的水勢大於純水的順序,細胞液不是純水。植物液泡中的液體稱為細胞液(cellsap),其中溶有無機鹽、氨基酸、糖類以及各種色素,特別是花青素(anthocyanin)等。
典型植物細胞水勢(Ψw)由襯質勢、滲透勢、壓力勢組成。
水總是從水勢較高之處通向水勢較低之處。白天土壤中的水被植物根收,通過維管束中的導管到達葉片,並經過氣孔散失到空氣中去(即進行蒸騰),就是由於白天大氣中水勢為很低的負值,處於大氣與土壤之間的植物體內形成水勢梯度。達到恆態時,各階段的梯度與那一階段的輸送阻力成正比。一般最大的阻力是氣孔阻力,而莖中木質部的輸送阻力很小。因而最大的水勢降發生在氣孔內外。在土壤乾旱時,水勢下降,同時土壤中水的輸送阻力升高,根中與土壤主體間的水勢差加大,植株內水勢下降加甚。至大約-1.5MPa時,發生萎蔫。
植物體內水勢的高低反映水分供求關系,即受水分脅迫的輕重。最常用的測定水勢(ψW)的方法是:①壓力室法,將待測的葉片或枝條倒置於壓力室內,用橡皮或塑料塞夾緊葉柄或莖。當向壓力室加壓至與其水勢相抵並略為超過時,水即自導管中流出,形成水珠;②細液流法(或稱染料法);③熱電偶干濕球濕度計法或露點濕度計法,測定與被測材料平衡的空氣中的水蒸氣分壓,以水蒸氣飽和時水勢為0而計算水勢。
❼ 為什麼純水水勢大於溶液水勢
因為純水單位體積水分子多,即濃度大.溶液水中有無關粒子,水分子濃度降低,從而會引發,蒸汽壓減小,沸點升高,凝固點降低,產生滲透壓等現象.
❽ 什麼是水勢,與濃度有何關系
在等溫等壓下,體系(如細胞)中的水與純水之間每偏摩爾體積的水的專化學勢差屬。用符號ψ(音PSi)或Ψw表示。水分的運動需要能量作功,所以水分的移動和平衡是一個屬於「能學」的問題,長期以來誤用力(如吸水力)的概念來描述。60年代以後,植物生理學中,關於水分進出細胞的問題,普遍採用水勢的概念,水勢概念是從熱力學的基本規律中推導出來的,它由自由能、化學勢引伸而來。水勢是推動水分移動的強度因素。可通俗地理解為水移動的趨勢。水總是由高水勢處自發流向低水勢處,直到兩處水勢相等為止。任何含水體系的水勢,要受到能改變水自由能的諸因素(如溶質、壓力等)的影響,使體系的水勢有所增減。例如溶於水的溶質能降低體系的自由能,使水勢降低。純水的水勢被規定:在標准狀況下(在一個大氣壓下,與體系同溫度時)為零。這里說的純水是指不以任何方式(物理或化學)與其他物質結合的純的自由水。它「無牽無掛」所含自由能最高,所以純水的水勢最高。當純水中溶有任何物質時,由於溶質(分子或離子)與水分子相互作用,消耗了部分自由能,所以任何溶液的水勢比純水低。溶液的溶質越多,溶液的水勢越低。
濃度越大水勢越小
❾ 水勢是什麼通俗一點
shuǐ shì
1.亦作"水埶"。
2.水流的趨勢。
3.指水位或水的流量與沖力。
4.指游水的技能。
5.水勢(water potential): 即水的化學勢。在同溫同壓下,每偏摩爾體積水的自由能與1摩爾純水的自由能之差,稱為水勢,用符號ψw表示。在植物生理學中,水勢是指每偏摩爾體水的化學勢(μw)與同溫、同壓、同一體系中純水的化學勢(μw0)之差除以水的偏摩爾體積所得的商。
在任何狀況下,水分流動的方向總是由水勢高的地方流向水勢低的地方。水勢是水分移動的能量基礎或基本動力,它造成水分移動的趨勢。
因此,水勢是一個能判斷自然界中水運動方向和限度的物理量,也是植物水分狀態的基本度量單位。純水的自由能最大,水勢最高,在常溫常壓下規定為零,任何溶液的水勢因溶質的存在而小於零,為負值。如:
1mol 蔗糖液水勢為-2.69MPa
1mol KCl溶液水勢為-4.5MPa
海水的水勢約為-2.5MPa
水勢的單位
(1) 帕(pascle),常用MPa 表示。
1 Mpa=106 Pa, Pa=N·m-2
(2) 曾經使用過的一些水勢單位:
巴(bar)、大氣壓(atm)等;
以上3種單位的換算關系如下:
1 Mpa = 10 bar = 9.87 a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