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純化對水的要求
⑴ 蛋白質純化的程序
分離純化某一特定蛋白質的一般程序可以分為前處理、粗分級、細分級三步。
前處理
分離純化某種蛋白質,首先要把蛋白質從原來的組織或細胞中以溶解的狀態釋放出來並保持原來的天然狀態,不丟失生物活性。為此,動物材料應先剔除結締組織和脂肪組織,種子材料應先去殼甚至去種皮以免受單寧等物質的污染,油料種子最好先用低沸點的有機溶劑如乙醚等脫脂。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選擇適當的方法,將組織和細胞破碎。動物組織和細胞可用電動搗碎機或勻漿機破碎或用超聲波處理破碎。植物組織和細胞由於具有纖維素、半纖維素和果膠等物質組成的細胞壁,一般需要用石英砂或玻璃粉和適當的提取液一起研磨的方法或用纖維素酶處理也能達到目的。細菌細胞的破碎比較麻煩,因為整個細菌細胞壁的骨架實際上是一個借共價鍵連接而成的肽聚糖囊狀大分子,非常堅韌。破碎細菌細胞壁的常用方法有超聲波破碎,與砂研磨、高壓擠壓或溶菌酶處理等。組織和細胞破碎後,選擇適當的緩沖液把所要的蛋白提取出來。細胞碎片等不溶物用離心或過濾的方法除去。
如果所要的蛋白主要集中在某一細胞組分,如細胞核、染色體、核糖體或可溶性細胞質等,則可利用差速離心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收集該細胞組分作為下步純化的材料。如果碰上所要蛋白是與細胞膜或膜質細胞器結合的,則必須利用超聲波或去污劑使膜結構解聚,然後用適當介質提取。
粗分離
當蛋白質提取液(有時還雜有核酸、多糖之類)獲得後,選用一套適當的方法,將所要的蛋白與其他雜蛋白分離開來。一般這一步的分離用鹽析、等電點沉澱和有機溶劑分級分離等方法。這些方法的特點是簡便、處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雜質,又能濃縮蛋白溶液。有些蛋白提取液體積較大,又不適於用沉澱或鹽析法濃縮,則可採用超過濾、凝膠過濾、冷凍真空乾燥或其他方法進行濃縮。
細分離
樣品經粗分級分離以後,一般體積較小,雜蛋白大部分已被除去。進一步純化,一般使用層析法包括凝膠過濾、離子交換層析、吸附層析以及親和層析等。必要時還可選擇電泳法,包括區帶電泳、等電點聚焦等作為最後的純化步驟。用於細分級分離的方法一般規模較小,但解析度很高。
結晶是蛋白質分離純化的最後步驟。盡管結晶過程並不能保證蛋白一定是均一的,但是只有某種蛋白在溶液中數量上佔有優勢時才能形成結晶。結晶過程本身也伴隨著一定程度的純化,而重結晶又可除去少量夾雜的蛋白。由於結晶過程中從未發現過變性蛋白,因此蛋白的結晶不僅是純度的一個標志,也是斷定製品處於天然狀態的有力指標。
離子層析法
蛋白純化離子交換層析法有劑和離子交換劑當被分離的蛋白質溶液流經離子交換層析柱時,帶有與離子交換劑相反電荷的蛋白質被吸附在離子交換劑上,隨後用改變pH或辦法將吸附的蛋白質洗脫下來。
有機溶劑提取
蛋白質純化有機溶劑提取的原理是:與水互溶的有機溶劑(如甲醇、乙醇)能使一些蛋白質在水中的溶解度顯著降低;而且在一定溫度、pH值和離子強度下,引起蛋白質沉澱的有機溶劑的濃度不同,因此,控制有機溶劑的濃度可以分離純化蛋白質。例如,在冰浴中磁力攪拌下,在4℃預冷的培養液中緩慢加入乙醇(-25℃),可以使冰核蛋白析出,從而純化冰核蛋白。由於在室溫下,有機溶劑不僅能引起蛋白質的沉澱,而且伴隨著變性。因此,通常要將有機溶劑冷卻,然後在不斷攪拌下加入有機溶劑防止局部濃度過高,蛋白質變性問題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得到解決。對於一些和脂質結合比較牢固或分子中極性側鏈較多、不溶於水的蛋白質,可以用乙醇、丙酮和丁醇等有機溶劑提取,它們有一定的親水性和較強的親脂性,是理想的提取液。冷乙醇分離法提取免疫球蛋白最早由Cohn於1949年提出,用於制備丙種球蛋白。冷乙醇法也是WHO規程和中國生物製品規程推薦的方法,不僅解析度高、提純效果好、可同時分離多種成分,而且有抑菌、清除和滅病毒的作用。
⑵ 為什麼要對蛋白質純化
蛋白質純化後,可以得到治病的要,如治糖尿病的等,好多葯就是有功能的蛋白質
⑶ 蛋白純化對滅菌有要求嗎
你指的是環境及過程的無菌是嗎?
一般的蛋白純化問題不大,但緩沖液最好是現配現用,過程樣品能放4℃的盡量放4℃。防止蛋白酶降解。最終樣品能凍存的凍存,能凍乾的凍干,這樣能保存的時間長點。
⑷ 蛋白質純化的原則
蛋白純化要利用不同蛋白間內在的相似性與差異,利用各種蛋白間的相似性來除去非蛋白物質的污染,而利用各蛋白質的差異將目的蛋白從其他蛋白中純化出來。每種蛋白間的大小、形狀、電荷、疏水性、溶解度和生物學活性都會有差異,利用這些差異可將蛋白從混合物如大腸桿菌裂解物中提取出來得到重組蛋白。
蛋白的純化大致分為粗分離階段和精細純化階段二個階段。一般蛋白純化採用的方法為樹脂法。粗分離階段主要將目的蛋白和其他細胞成分如DNA、RNA等分開,由於此時樣本體積大、成分雜,要求所用的樹脂高容量、高流速、顆粒大、粒徑分布寬.並可以迅速將蛋白與污染物分開,必要時可加入相應的保護劑(例如蛋白酶抑制劑),防止目的蛋白被降解。精細純化階段則需要更高的解析度,此階段是要把目的蛋白與那些分子量大小及理化性質接近的蛋白區分開來,要用更小的樹脂顆粒以提高解析度,常用離子交換柱和疏水柱,應用時要綜合考慮樹脂的選擇性和柱效兩個因素。選擇性指樹脂與目的蛋白結合的特異性,柱效則是指各蛋白成分逐個從樹脂上集中洗脫的能力,洗脫峰越窄,柱效越好。僅有好的選擇性,洗脫峰太寬,蛋白照樣不能有效分離。
⑸ 蛋白的表達與純化
蛋白表達純化已經是非常經典簡單的實驗了,沒有LSS說的那麼嚇人。
說說我的蛋白表達純化以及下面的單抗製作工作總體設計概要吧:
1 首先要知道你要純化蛋白的編碼DNA序列,查閱相關文獻,看目的基因在那些細胞或者組織中高表達,進而設計該基因的引物,擴增出目的DNA片段的ARF。這一布叫目的基因片段的獲取
2 構建表達載體:根據你獲得的基因本身的特性確定原核或者真核載體中表達,這一步的主要問題就是構建帶有目的基因的質粒,導入表達系統中。一般原核表達時間短,成本低,表達量大,常優先考慮;但是有些基因在E coli中就是表達不出,可能是密碼子優化等出現問題,也或者是由於想純化得到更好的活性蛋白的考慮(原核的蛋白折疊系統顯然沒有真核的好),有很多研究者選擇在畢赤酵母中表達。(我手裡就有相關資料,因為以前做過表達純化及後來的單抗制備),這一步再強調一下,優化密碼子對於蛋白的成功表達很重要
3 載體構建好了,下面就是重組蛋白的表達了。這一過程涉及到用多少的誘導劑,誘導多少時間才能得到最多的蛋白的問題,即優化表達條件。就是在上述不同量誘導劑誘導條件下,取菌體上清(分泌型)或者破碎細胞(胞內表達的蛋白)電泳,看是否得到目的分子量大小的蛋白
4 蛋白表達成功,下面是根據蛋白質本身親水/疏水,電荷帶電特性等確定蛋白純化的方法。一般步驟:離心,取蛋白所在的相
如果是分泌表達的蛋白,則取上清,超濾,沒有超濾儀器可以用透析袋等代替,用離子交換柱層析。基本上這一步能得到純化的95%的蛋白,電泳鑒定基本不會看到有雜帶出現。如果還是純度不符合要求,可以在表達蛋白最初在構建表達載體質粒的時候在蛋白的ORF後面加上HIS-標簽,這樣得到的蛋白不但可以用於HIS柱的進一步純化,在不確定自己的融合蛋白是否有表達的時候,也可以單單用抗HIS的抗體做一WB,分析確認目的蛋白是否表達,這是蛋白表達的常用手段。
5 經過純化後的蛋白仍然含有一部分無機鹽,如果需要的話可以將蛋白經真空凍干機凍干,得到純蛋白。
我們實驗室做出來的一個蛋白,編碼序列GC含量高75達%,但是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你想做那件事情,積極的尋找解決問題的手段,總會搞定的,沒有跨不過的坎。如果坎太寬,搭橋解決總行。
⑹ 蛋白質的純化實驗
一、儀器設備
色析管柱 (Pharmacia C column, 1.6×100 cm)、鐵架、鐵夾及水平儀;部分收集器(fraction collector, 需准備干凈試管約100 支);濃縮用離心機 (低速5,000 rpm);濃縮用離心管Centriprep-30 (Amicon 4322) 請注意其使用方法。
二、葯品試劑
膠體Sephacryl S-300 (Pharmacia):a. 預先以緩沖液buffer A-150 平衡好,並且使完全沈降後的膠體體積,佔全部體積的七至八成;要先預估好膠體的使用量。b. 膠體溫度要與操作場所的溫度一致,否則溫度變化會產生氣泡。c. Sephacryl 系列膠體有相當大的吸附力,因此要在緩沖液加入0.15 M 以上的NaCl 以除去非專一性吸附。Buffer A-150:注意使用時的溫度要與管柱膠體的溫度一致標準分子量組合 (Bio-Rad 151-1901):溶於1 mL 後每組取0.4 mL.含有thyroglobulin (670 kD), bovine gamma globulin (158 kD), chicken ovalbumin (44 kD), equine myoglobin (17 kD), vitamin B12 (1 350)。
三、管柱裝填
1. 以純水沖洗玻璃管柱 (以純水上下沖洗即可,嚴禁使用試管刷);並請了解管柱的構造與拆裝方法,垂直架好管柱,以軟管連接部分收集器,並以bufferA-150 試看管路是否通暢;可以用止血鉗或長尾文書夾夾住出口軟管,則可控制溶離的進行。 注意系統的擺設要適當,不要裝置於交通要沖。
2. 依預估量取出Sephacryl 膠體,注意膠體的溫度與緩沖液是否已平衡;將瓶中的膠體上下震盪,使的完全懸浮,但勿產生太多氣泡。
3. 在管柱內加入約10 cm 高緩沖液,然後將膠體慢慢沿著管壁倒入管柱,一直加到管柱頂端,開始流洗後膠體沈降很快。當膠體上方的液面逐漸降低時,可於頂端添加膠體,以達所要高度;膠體高度約90 cm。
4. 膠體完全沈降後,小心以buffer A-150 加滿管柱,關閉出口,裝上頂端端蓋並連通緩沖液瓶,打開出口以重力流洗。 調整緩沖液瓶高度,使流速約每五~六秒一滴,並設定收集體積為2.5 mL/tube。
5. 膠柱流洗約100 mL 後,關閉出口,拆開頂端端蓋,先以滴管吸出膠體上方的溶液到剩約1 cm 高,注意勿破壞膠體表面平整; 然後打開出口,使液面下降至膠體面,再關閉出口,准備注入樣本。
四、樣本色析進行
1. 以微量移液器或滴管吸取樣本 (樣本體積不得超過膠體總體積的3%),沿著膠體上方管壁緩慢加入,注意切勿破壞膠體的平整表面。
2. 打開出口,同時開啟部分收集器;當樣本完全沒入膠體時,關閉出口,緩緩加入與樣本相等體積的buffer A-150,打開出口待其慢慢進入膠體中,如此重復二次。不得擾動膠體表面,造成凹陷。
3. 暫時關閉出口,將液面高度加滿至管柱頂端,並把頂端端蓋鎖上;然後打開出口開始溶離,調整緩沖液瓶的高度,使流速為6 s 一滴。
4. 要留心觀察前面幾個分劃,確定整個系統運轉無礙,小心部分收集器最容易出問題。管柱預計將流洗過夜,收集約80 管。
10) 收集試管,進行蛋白質定量分析以及GUS 活性測定,並請作圖。
5. 收集GUS 活性區,以Centriprep-30 濃縮至10 mL 後,加buffer A-0 稀釋至20 mL,保留100 μL。
6. 管柱請再以buffer A-150 流洗100 mL 後,小心放置一旁,准備以後進行分子量測定。
五、分子量測定
1. 進行分子量測定前一天,請先以buffer A-150 流洗100 mL,並檢查膠柱內有無氣泡產生,若有嚴重的氣泡或乾裂,必須重新裝填管柱。
2. 取標準分子量溶液0.4 mL,加上純質目標酶0.5 mL (以親和層析法所得的AF 部份),如上法注入管柱中,立刻開始進行膠體過濾,並收集各分劃。請依循上述所有管柱及分劃收集器的操作要點。
3. 收集所得,進行蛋白質定量分析,可定出數個蛋白質尖峰,以作為分子量依據;另以目測法,決定紅色高峰的管數,則可定出vitamin B12的溶離管數。利用以上數據,可畫出分子量與溶離管數間的直線關系,作為分子量判定的標准校正線。
4. 同樣的一批分劃,請進行酶活性分析 (GUS),則可定出酶的溶離體積,對照上述標准校正線,則可求出酶的分子量。
六、拆除管柱及保存膠體
1. 若管柱長期不用,應當自管柱中取出膠體,以緩沖液清洗後,置冷藏室中保存,但絕對不要放在冷凍箱中。膠體若裝填太緊,有時可能不易取出,要有耐心地以緩沖液慢慢沖出來。
2. 膠體可以加0.01% NaN3防止黴菌生長,但使用前記得要洗去;再度使用時,請檢查膠體中有無灰黑色黴菌顆粒,若有結塊而不易打散者,也不要使用。
⑺ 蛋白質的純化方法有那些呢具體步驟是什麼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一般程序可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一)材料的預處理及細胞破碎
分離提純某一種蛋白質時,首先要把蛋白質從組織或細胞中釋放出來並保持原來的天然狀態,不喪失活性。所以要採用適當的方法將組織和細胞破碎。常用的破碎組織細胞的方法有:
1. 機械破碎法
這種方法是利用機械力的剪切作用,使細胞破碎。常用設備有,高速組織搗碎機、勻漿器、研缽等。
2. 滲透破碎法
這種方法是在低滲條件使細胞溶脹而破碎。
3. 反復凍融法
生物組織經凍結後,細胞內液結冰膨脹而使細胞脹破。這種方法簡單方便,但要注意那些對溫度變化敏感的蛋白質不宜採用此法。
4. 超聲波法
使用超聲波震盪器使細胞膜上所受張力不均而使細胞破碎。
5. 酶法
如用溶菌酶破壞微生物細胞等。
(二) 蛋白質的抽提
通常選擇適當的緩沖液溶劑把蛋白質提取出來。抽提所用緩沖液的pH、離子強度、組成成分等條件的選擇應根據欲制備的蛋白質的性質而定。如膜蛋白的抽提,抽提緩沖液中一般要加入表面活性劑(十二烷基磺酸鈉、tritonX-100等),使膜結構破壞,利於蛋白質與膜分離。在抽提過程中,應注意溫度,避免劇烈攪拌等,以防止蛋白質的變性。
(三)蛋白質粗製品的獲得
選用適當的方法將所要的蛋白質與其它雜蛋白分離開來。比較方便的有效方法是根據蛋白質溶解度的差異進行的分離。常用的有下列幾種方法:
1. 等電點沉澱法
不同蛋白質的等電點不同,可用等電點沉澱法使它們相互分離。
2. 鹽析法
不同蛋白質鹽析所需要的鹽飽和度不同,所以可通過調節鹽濃度將目的蛋白沉澱析出。被鹽析沉澱下來的蛋白質仍保持其天然性質,並能再度溶解而不變性。
3. 有機溶劑沉澱法
中性有機溶劑如乙醇、丙酮,它們的介電常數比水低。能使大多數球狀蛋白質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進而從溶液中沉澱出來,因此可用來沉澱蛋白質。此外,有機溶劑會破壞蛋白質表面的水化層,促使蛋白質分子變得不穩定而析出。由於有機溶劑會使蛋白質變性,使用該法時,要注意在低溫下操作,選擇合適的有機溶劑濃度。
(四)樣品的進一步分離純化
用等電點沉澱法、鹽析法所得到的蛋白質一般含有其他蛋白質雜質,須進一步分離提純才能得到有一定純度的樣品。常用的純化方法有:凝膠過濾層析、離子交換纖維素層析、親和層析等等。有時還需要這幾種方法聯合使用才能得到較高純度的蛋白質樣品。
⑻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四種方法
1、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
2、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與鹽溶液一樣具有脫水作用;其二、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比水小,導致溶劑的極性減小。
3、蛋白質沉澱劑:
蛋白質沉澱劑僅對一類或一種蛋白質沉澱起作用,常見的有鹼性蛋白質、凝集素和重金屬等。
4、聚乙二醇沉澱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鈉等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質發生沉澱作用。
(8)蛋白純化對水的要求擴展閱讀: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質。
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20% ,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6~12kg。
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
⑼ 蛋白質分離純化過程中應注意哪些因素
[編輯本段]蛋白質組學的研究內容 主要有兩方面,一是結構蛋白質組學,二是功能蛋白質組學。其研究前沿大致分為三個方面: ① 針對有關基因組或轉錄組資料庫的生物體或組織細胞,建立其蛋白質組或亞蛋白質組及其蛋白質組連鎖群,即組成性蛋白質組學。 ② 以重要生命過程或人類重大疾病為對象,進行重要生理病理體系或過程的局部蛋白質組或比較蛋白質組學。 ③ 通過多種先進技術研究蛋白質之間的相互作用,繪制某個體系的蛋白,即相互作用蛋白質組學,又稱為「細胞圖譜」蛋白質組學。 此外,隨著蛋白質組學研究的深入,又出現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亞細胞蛋白質組學、定量蛋白質組學等。 [編輯本段]蛋白質組學研究中的主要技術 1 雙向凝膠電泳技術(2-DE) 雙向凝膠電泳技術與質譜技術是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研究蛋白質組學的方法。雙向凝膠電泳技術利用蛋白質的等電點和分子量差別將各種蛋白質區分開來。雖然二維凝膠電泳難以辨別低豐度蛋白,對操作要求也較高,但其通量高、解析度和重復性好以及可與質譜聯用的特點,使其成為目前最流行、可靠的蛋白質組研究手段。雙向凝膠電泳技術及質譜基礎的蛋白質組學研究程序為樣品制備→等電聚焦→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凝膠染色→挖取感興趣的蛋白質點→膠內酶切→質譜分析確定肽指紋圖譜或部分氨基酸序列→利用資料庫確定蛋白。蛋白質組研究要求有高解析度的蛋白質分離及准確、靈敏的質譜鑒定技術。凝膠電泳中蛋白質的著色不僅影響蛋白質分離的解析度,同時也影響後續的質譜鑒定。蛋白質的染色可分為有機試劑染色、銀染、熒光染色及同位素顯色四類。 Unlu 等提出了一種熒光差異顯示雙向電泳(F-2D-DIGE)的定量蛋白質組學分析方法。差異凝膠電泳(DIGE)是對2-DE 在技術上的改進,結合了多重熒光分析的方法,在同一塊膠上共同分離多個分別由不同熒游標記的樣品,並第一次引入了內標的概念。兩種樣品中的蛋白質採用不同的熒游標記後混合,進行2-DE,用來檢測蛋白質在兩種樣品中表達情況,極大地提高了結果的准確性、可靠性和可重復性。在DIGE技術中,每個蛋白點都有它自己的內標,並且軟體可全自動根據每個蛋白點的內標對其表達量進行校準,保證所檢測到的蛋白豐度變化是真實的。DIGE 技術已經在各種樣品中得到應用。 2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HPLC) 盡管二維凝膠電泳(2-DE)是目前常用的對全蛋白組的分析方法,但其存在分離能力有限、存在歧視效應、操作程序復雜等缺陷。對於分析動態范圍大、低豐度以及疏水性蛋白質的研究往往很難得到滿意的結果。Chong 等使用HPLC/ 質譜比較分析惡性腫瘤前和癌症兩種蛋白質差異表達。利用HPLC 分離蛋白質,並用MALDI-TOF-MS 鑒定收集的組分,從而在兩種細胞中的差異表達中對蛋白質進行定量分析。多維液相色譜作為一種新型分離技術,不存在相對分子質量和等電點的限制,通過不同模式的組合,消除了二維凝膠電泳的歧視效應,具有峰容量高、便於自動化等特點。二維離子交換- 反相色譜(2D-IEC-RPLC)是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最常用的多維液相色譜分離系統。 3 表面增強激光解吸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SEL-DI)技術 表面增強激光解吸離子化飛行時間質譜技術於2002 年由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田中發明,剛剛產生便引起學術界的高度重視。SELDI 技術是目前蛋白質組學研究中比較理想的技術平台,其全稱是表面增強激光解吸電離飛行時間質譜技術(SELDI-tof)。其方法主要如下:通常情況下將樣品經過簡單的預處理後直接滴加到表面經過特殊修飾的晶元上,既可比較兩個樣品之間的差異蛋白,也可獲得樣品的蛋白質總覽。因此,在應用方面具有顯著優勢。SELDI 技術分析的樣品不需用液相色譜或氣相色譜預先純化,因此可用於分析復雜的生物樣品。SELDI 技術可以分析疏水性蛋白質,PI 過高或過低的蛋白質以及低分子質量的蛋白質( < 25 000) ,還可以發現在未經處理的樣品中許多被掩蓋的低濃度蛋白質,增加發現生物標志物的機會。SELDI 技術只需少量樣品,在較短時間內就可以得到結果,且試驗重復性好,適合臨床診斷及大規模篩選與疾病相關的生物標志物,特別是它可直接檢測不經處理的尿液、血液、腦脊液、關節腔滑液、支氣管洗出液、細胞裂解液和各種分泌物等, 從而可檢測到樣品中目標蛋白質的分子量、PI、糖基化位點、磷酸化位點等參數。 4 同位素標記親和標簽(ICAT)技術 同位素親和標簽技術是近年發展起來的一種用於蛋白質分離分析技術,此技術目前是蛋白質組研究技術中的核心技術之一。該技術用具有不同質量的同位素親和標簽( ICATs) 標記處於不同狀態下的細胞中的半胱氨酸,利用串聯質譜技術,對混合的樣品進行質譜分析。來自兩個樣品中的同一類蛋白質會形成易於辨識比較的兩個不同的峰形,能非常准確的比較出兩份樣品蛋白質表達水平的不同。ICAT 的好處在於它可以對混合樣品直接測試;能夠快速定性和定量鑒定低豐度蛋白質,尤其是膜蛋白等疏水性蛋白等;還可以快速找出重要功能蛋白質。 由於採用了一種全新的ICAT 試劑,同時結合了液相色譜和串聯質譜,因此不但明顯彌補了雙向電泳技術的不足,同時還使高通量、自動化蛋白質組分析更趨簡單、准確和快速,代表著蛋白質組分析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針對磷酸化蛋白分析以及與固相技術相結合ICAT 技術本身又取得了許多有意義的進展,已形成ICA T 系列技術。用具有不同質量的同位素親和標簽( ICATs) 標記處於不同狀態下的細胞中的半胱氨酸,利用串聯質譜技術,可對混合的樣品進行質譜分析。 5 生物信息學 近年來,生物信息學在生命科學研究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利用生物信息學對蛋白質組的各種數據進行處理和分析,也是蛋白質組研究的重要內容。生物信息學是蛋白質組學研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生物信息學的發展,已不僅是單純的對基因組、蛋白質組數據的分析,而且可以對已知的或新的基因產物進行全面分析。在蛋白質組資料庫中儲存了有機體、組織或細胞所表達的全部蛋白質信息,通過用滑鼠點擊雙向凝膠電泳圖譜上的蛋白質點就可獲得 如蛋白質鑒定結果、蛋白質的亞細胞定位、蛋白質在不同條件下的表達水平等信息。目前應用最普遍的資料庫是NRDB 和dbEST 資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