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化水不揮發物坩堝不能恆重
① 為什麼要灼燒瓷坩堝至恆重
BaSO4重量法要求800度高溫灼燒後冷至室溫上迅速稱量,再800度高溫灼燒已設定時間後版冷至室溫後再迅速稱權量,如此反復直至恆重。最後減去干鍋質量得BaSO4質量。為了保證減去的干鍋質量符合800度高溫灼燒恆重的條件的一致性,以減少系統誤差,必須灼燒瓷坩堝至恆重,稱得坩堝的質量。
補充問題回答:干鍋在室溫放置過程中,會吸附一定的水和某些物質,而是干鍋質量增加。在高溫條件下吸附的水和某些物質揮發或燃燒掉了,使干鍋的質量恢復到高溫條件下的准確質量,消除了系統誤差。由於灼燒後質量小於灼燒前的質量,沒有進行此步驟會使測出來的值偏低。
② 坩堝恆重
坩堝的恆重指兩次測量之差不大於:0.0002g--即分析天平兩次稱量的誤差范圍之內
③ 坩堝恆重第一次要多長時間
可能是第二次灼燒後坩堝有些吸潮,使第二次的重量大於第一次的重量.
半小時的冷卻時間太短了,170度左右至少要冷卻45分鍾.
④ 測定結晶水時為何恆重空坩堝
因為計算結晶水化物分解時,根據質量守恆定律,需要用總質量來減去坩堝的質量才能得到剩餘固體的質量,所以首先需要稱量出空坩堝的質量。
質量守恆定律是俄國科學家羅蒙諾索夫於1756年最早發現的。拉瓦錫通過大量的定量試驗,發現了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生成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叫做質量守恆定律。也稱物質不滅定律。它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基本定律之一。
在任何與周圍隔絕的體系中,不論發生何種變化或過程,其總質量始終保持不變。或者說,任何變化包括化學反應和核反應都不能消除物質,只是改變了物質的原有形態或結構,所以該定律又稱物質不滅定律。化學反應的過程,就是參加反應的各物質(反應物)的原子,重新組合而生成其他物質的過程。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改變。
在化學反應過程中,反應前後原子的種類沒有改變,原子的數目沒有增減,原子的質量也沒有變化。所以化學反應前後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
①化學變化中的「一定不變」:原子種類、原子數目、原子質量、元素種類、元素質量和反應前後各物質的總質量一定不變;
②化學變化中的「一定改變」;分子種類、物質種類一定改變;
③化學變化中的「可能改變」:分子數目可能改變,元素化合價。
適用范圍:
①質量守恆定律適用的范圍是所有化學變化,包括大部分的物理變化;
②質量守恆定律揭示的是質量守恆而不是其他方面的守恆。物體體積不一定守恆;
③質量守恆定律中「參加反應的」不是各物質質量的簡單相加,而是指真正參與了反應的那一部分質量,反應物中可能有一部分沒有參與反應;
④質量守恆定律的推論: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各物質的總質量等於反應後各物質的總質量。
⑤ 做灰分石墨坩堝比瓷坩堝好恆重嗎
坩堝,是以結晶復形天然制石墨為主體原料,可塑性耐火粘土作粘結劑,經與不同類型熟料配合而製成的主要應用於冶煉特種合金鋼、熔化有色金屬及其合金的耐火石墨坩堝。就產品的性能、用途而言,石墨坩堝是耐火材料的一個組成部分。
⑥ 玻璃坩堝用恆重嗎
玻璃坩堝需要恆重。
⑦ 坩堝在恆重時需要蓋蓋子嗎怎麼蓋是蓋嚴還是留個縫隙
當然要蓋嚴
採納我的吧。。
⑧ 做灰分恆重空坩堝多久
冷至200℃以下後掏出放入乾燥器中冷卻至室溫智能馬弗爐,稱量.反復灼燒至前後兩次稱量相差不跨越0.5mg為恆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