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水相萃取法分離和純化橙皮苷
Ⅰ 雙水相萃取技術的應用
雙水相萃取復技術已廣泛制應用於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工和食品化工等領域,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範例,主要是分離蛋白質 ,酶,病毒,脊髓病毒和線病毒的純化,核酸,DNA的分離,干擾素,細胞組織,抗生素,多糖,色素,抗體等。
此外雙水相還可用於稀有金屬/貴金屬分離,傳統的稀有金屬/貴金屬溶劑萃取方法存在著溶劑污染環境,對人體有害,運行成本高,工藝復雜等缺點。雙水相技術萃取技術引入到該領域,無疑是金屬分離的一種新技術。
目前,用此法來提純的酶已達數十種,其分離過程也達到相當規模,I-Horng Pan等人利用PEG1500/ NaH2PO4體系從Trichoderma koningii發酵液中分離純化β-木糖苷酶,該酶主要分配在下相,下相酶活回收率96.3%,純化倍數33;
Ⅱ 什麼是雙水相萃取
一些高分子水溶液(如分子量從幾千到幾萬的聚乙二醇硫酸鹽水溶液)可以回分為兩個水相,答蛋白質在兩個水相中的溶解度有很大的差別。故可以利用雙水相萃取過程分離蛋白質等溶於水的生物產品。
雙水相的優勢
ATPE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對生物物質、天然產物、抗生素等的提取、純化表現出以下優勢:
(1)含水量高(70%--90%),在接近生理環境的體系中進行萃取,不會引起生物活性物質失活或變性;
(2)可以直接從含有菌體的發酵液和培養液中提取所需的蛋白質(或者酶),還能不經過破碎直接提取細胞內酶,省略了破碎或過濾等步驟;
(3)分相時間短,自然分相時間一般為5min~15 min;
(4)界面張力小(10-7~ 10-4mN/m),有助於兩相之間的質量傳遞,界面與試管壁形成的接觸角幾乎是直角;
(5)不存在有機溶劑殘留問題,高聚物一般是不揮發物質,對人體無害;
(6)大量雜質可與固體物質一同除去;
(7)易於工藝放大和連續操作,與後續提純工序可直接相連接,無需進行特殊處理;
(8)操作條件溫和,整個操作過程在常溫常壓下進行;
(9)親和雙水相萃取技術可以提高分配系數和萃取的選擇性。
Ⅲ 雙水相萃取
5兩水相萃取:雙水相萃取是利用物質在互不相溶的兩水相間分配系數的差異來進行萃取的方法。
雙水相系統是指某些高聚物之間或高聚物與無機鹽之間在水中以適當的濃度溶解會形成互不相溶的兩水相或多水相系統
6 萃取因素:影響雙水相萃取的因素
¨ 聚合物的影響
在PEG/Dex體系中,PEG分子量的減少,會使蛋白質在兩相中的分配系數增大,當PEG的分子量增加時,在質量濃度不變的情況下,親水性蛋白質不再向富含PEG相中聚集而轉向另一相。
¨ 體系中無機鹽離子的影響
鹽對帶電大分子的分配影響很大。如DNA萃取時,離子組分的微小變化可以使DNA從一相幾乎從一相完全轉移到了另一相。生物大分子的分配主要決定於離子的種類和各種離子之間的比例。在體系中加入適當的鹽可大大促進帶相反電荷的蛋白質的分離。
¨ 體系pH的影響
pH微小的變化有時會使蛋白質的分配系數改變2~3個數量級。
¨ 體系溫度的影響
溫度影響相圖,同時影響分配系數和蛋白質的生物活性。
¨ 細胞濃度的影響
通常細胞濃度的增加,會降低細胞破碎後內含物的分配系數。
http://www.cqstudy.com/teaching/2765.html
Ⅳ 雙水相萃取的原理
雙水相萃取的原理:分子間存在相互作用力,這種分子間作用力隨相對分子質量增大而增大。回當兩種高分子聚合答物之間存在相互排斥作用時,由於相對分子質量較大的分子間的排斥作用與混合熵相比佔主導地位,即一種聚合物分子的周圍將聚集同種分子而排斥異種分子,當達到平衡時,即形成分別富含不同聚合物的兩相。
(4)雙水相萃取法分離和純化橙皮苷擴展閱讀:
可形成雙水相的雙聚合物體系有:聚乙二醇(PEG)/葡聚糖(Dx),聚丙二醇/聚乙二醇,甲基纖維素/葡聚糖。
雙水相萃取中採用的雙聚合物系統是PEG/Dx,該雙水相的上相富含PEG,下相富含Dx。另外,聚合物與無機鹽的混合溶液也可以形成雙水相,例如,PEG/磷酸鉀(KPi)、PEG/磷酸銨、PEG/硫酸鈉等常用於雙水相萃取。
雙水相萃取的應用:蛋白質、酶的純化、多肽的分離純化、核酸的分離純化等。
Ⅳ 是否有人成功用雙水相萃取技術提純茶多酚相比其它茶多酚提取方法優勢何處成本如何應用前景如何
萃取工藝一般採用多級萃取 操作,溶劑回收需要進行多級蒸餾,工藝回操作復雜,能耗大。雙水答相提取成本較高,試驗復雜。需要比較PET200,400,800,1000,1500,2000,4000,5000考慮材料,一般不採用。但可以嘗試但經費高,做實驗時間長。光乙醇就要用一箱。研究此法主要是看提取最優,條件,需大量分析。應用前景不大。現在企業一般用超臨界,這是趨勢。
Ⅵ 常用的分離技術有哪兩類各包括哪些這些常用的分離技術的基本原理是什麼
分離方法開始主要用於化工行業中化工產品的分離,但是隨著生物工程技術下游技術的不斷發展,結合傳統的化工分離方法,新的高效的分離方法被人們高度重視起來。
常用到得分離方法:鹽析、萃取分離法(包括溶劑萃取、膠團萃取、雙水相萃取、超臨界流體萃取、固相萃取、固相微萃取、溶劑微萃取等)、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膜分離方法(包括滲析、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電滲析、膜萃取、膜吸收、滲透汽化、膜蒸餾等)、層析方法(離子交換層析、尺寸排阻層析、疏水層析、固定離子交換層析IMAC、親和層析等)。在這些方法中膜分離的方法和層析技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基本原理:
1、雙水相萃取的原理:
雙水相萃取與水 -有機相萃取的原理相似 ,都是依據物質在兩相間的選擇性分配 ,但萃取體系的性質不同 。當物質進入雙水相體系後 ,由於表面性質、電荷作用和各種力 (如憎水鍵、氫鍵和離子鍵等 )的存在和環境因素的影響 ,使其在上、下相中的濃度不同 .{主要:靜電作用和疏水作用}
2、差速離心法原理:
採用逐漸增加離心速度或低速和高速交替進行離心,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顆粒在不同的分離速度及不同的離心時間下分批離心的方法,稱為差速離心法。當以一定離心力在一定的離心時間內進行離心時,在離心管底部就會得到和*重顆粒的沉澱,分出的上清液在加上加速轉速下再進行離心,又得到第二部分較大、較重顆粒的「沉澱」及含小和輕顆粒「上清液」,如此,多次離心處理,即能把液體中的不同顆粒較好分開,這時所得沉澱是不純的,需經再懸浮和再離心(2-3次),才能得到較純顆粒。
3、速率-區帶離心原理:
不同顆粒之間存在沉降系數差時,在一定離心力作用下,顆粒各自以一定離心速度沉降,在密度梯度不同區域上形成區帶的方法。介質梯度應預先形成,介質的密度要小於所有樣品顆粒的密度。
4、等密度梯度離心原理:
當不同顆粒存在浮力密度差時,在離心力場下,在密度梯度介質中,顆粒或向下沉降,或向上浮起,一直移動到與他們各自的密度恰好相等的位置上形成區帶,從而使不同浮力密度的物質得到分離。
Ⅶ 如何從雙水相系統中回收分離產物
雙水相萃取技術應用
摘要
:
雙水相萃取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分離技術日益受到重視,
它與傳統的
萃取方法相比有獨特的優點。
本文總結了雙水相萃取形成的原理,
萃取過程的基
本理論、萃取體系的特點,綜述了雙水相萃取技術在生化工業、分析檢測、稀有
金屬分離等方面的應用,
介紹了該技術的最新進展,
指出了該技術工業化存在的
問題,並對今後的發展作了展望。
雙水相萃取分離_網路文庫
http://wenku..com/link?url=qdayn2Ws_hZ7-BDv2lvxOXzVXj_tttojTMG53
請參考文庫,非常詳細
Ⅷ 蛋白質分離純化的四種方法
1、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
2、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與鹽溶液一樣具有脫水作用;其二、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比水小,導致溶劑的極性減小。
3、蛋白質沉澱劑:
蛋白質沉澱劑僅對一類或一種蛋白質沉澱起作用,常見的有鹼性蛋白質、凝集素和重金屬等。
4、聚乙二醇沉澱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鈉等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質發生沉澱作用。
(8)雙水相萃取法分離和純化橙皮苷擴展閱讀:
蛋白質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是有機大分子,是構成細胞的基本有機物,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氨基酸是蛋白質的基本組成單位。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物質。
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20% ,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6~12kg。
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氨基酸(Amino acid)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
Ⅸ 天然產物提取分離與鑒定技術的目錄
第一篇天然產物化學實驗技術原理
第1章 天然產物化學實驗操作與實驗安全防護
1.1 做好天然產物化學實驗的意義
1.2 實驗安全與防護知識
第2章 常規提取與分離純化技術簡介
2.1 有效成分常規提取方法
2.2 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技術與方法
第3章 現代提取技術
3.1 超聲促提技術
3.2 微波輻射誘導促提技術
3.3 超臨界流體萃取技術
3.4 吸附技術
第4章 現代分離分析技術
4.1 色譜分離技術簡介
4.2 膜分離技術
4.3 雙水相萃取技術
4.4 氣相色譜法簡介
4.5 高效液相色譜技術
4.6 制備色譜技術進展
4.7 分離分析方法和處理條件對樾擾分結構的影響
第二篇 天然產物成分研究各論
第1章 有效成分的分離純化與鑒定
實驗1.1 薄層層析與紙層析檢測有效成分
實驗1.2 植物體中化學成分的單項預試與系統預試
實驗1.3 葯用植物成分的定性鑒定法
實驗1.4 八角茴香油的提取與鑒定
實驗1.5 丁香油的提取與鑒定
實驗1.6 鹽酸小櫱鹼的提取分離與鑒定
實驗1.7 蘆丁的提取、純化與鑒定
實驗1.8 黃芩苷的提取鑒定
實驗1.9 從橙子果皮中分離橙皮苷
實驗1.10 從芝麻油中分離芝麻素和芝麻脂素
實驗1.11 穿心蓮內酯與新苷提取分離
實驗1.12 薯蕷中薯蕷皂苷元的提取、精製和檢識
實驗1.13 人參總皂苷的提取與精製
實驗1.14 虎杖中大黃素的提取與鑒定
實驗1.15 β-胡蘿卜素和番茄紅素的提取分離與測定
實驗1.16 果膠的提取與精製
第2章 天然活性成分的定量分析
實驗2.1 銀杏葉總黃酮定量測定
實驗2.2 橙皮苷的分離純化與分析測定
實驗2.3 植物中糖類的分離鑒定與定量測定
實驗2.4 中葯材中多糖含量的測定
實驗2.5 原花青素的含量測定
第3章 綜合實驗
綜合實驗A:綠原酸的分離純化及樣品中綠原酸分析測定
實驗3.1 綠原酸的分離純化
實驗3.2 紙層析-紫外分光光度法測定樣品中綠原酸含量
實驗3.3 紙層析-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綠原酸
實驗3.4 高效液相色譜法測定植物樣品中的綠原酸
綜合實驗B:丹參醌類和丹參素類提取純化與定量分析測定
實驗3.5 丹參醌類提取與鑒定
實驗3.6 丹參素的提取與鑒定
實驗3.7 樣品中丹參醌類和丹參素類定量分析
綜合實驗C:苦皮藤素母體分離與衍生物合成
實驗3.8 苦皮藤素母體分離與鑒定
實驗3.9 苦皮藤素母體結構改造與衍生物制備
第4章 設計型實驗
實驗4.1 不同資源的苦皮藤素類母體提取及其結構改造
實驗4.2 葛根素的提取分離與檢測
實驗4.3 天麻素的提取分離與檢測
實驗4.4 天色色素的提取與檢測
實驗4.5 丹參醌類和丹參素類的聯合提取
實驗4.6 斑蝥素的提取與結構修飾
實驗4.7 蠟梅生物鹼的分離與生物活性
實驗4.8 昆蟲信息素的提取與結構鑒定
附錄 常用檢出試劑、顯色劑及配製方法
Ⅹ 蛋白質分離提純方法
1、鹽析法:
鹽析法的根據是蛋白質在稀鹽溶液中,溶解度會隨鹽濃度的增高而上升,但當鹽濃度增高到一定數值時,使水活度降低,進而導致蛋白質分子表面電荷逐漸被中和,水化膜逐漸被破壞,最終引起蛋白質分子間互相凝聚並從溶液中析出。
2、有機溶劑沉澱法:
有機溶劑能降低蛋白質溶解度的原因有二:其一、與鹽溶液一樣具有脫水作用;其二、有機溶劑的介電常數比水小,導致溶劑的極性減小。
3、蛋白質沉澱劑:
蛋白質沉澱劑僅對一類或一種蛋白質沉澱起作用,常見的有鹼性蛋白質、凝集素和重金屬等。
4、聚乙二醇沉澱作用:
聚乙二醇和右旋糖酐硫酸鈉等水溶性非離子型聚合物可使蛋白質發生沉澱作用。
(10)雙水相萃取法分離和純化橙皮苷擴展閱讀:
吸附層析
1、吸附柱層析
吸附柱層析是以固體吸附劑為固定相,以有機溶劑或緩沖液為流動相構成柱的一種層析方法。
2、薄層層析
薄層層析是以塗布於玻板或滌綸片等載體上的基質為固定相,以液體為流動相的一種層析方法。這種層析方法是把吸附劑等物質塗布於載體上形成薄層,然後按紙層析操作進行展層。
3、聚醯胺薄膜層析
聚醯胺對極性物質的吸附作用是由於它能和被分離物之間形成氫鍵。這種氫鍵的強弱就決定了被分離物與聚醯胺薄膜之間吸附能力的大小。
層析時,展層劑與被分離物在聚醯胺膜表面競爭形成氫鍵。因此選擇適當的展層劑使分離在聚醯胺膜表面發生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連續過程,就能導致分離物質達到分離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