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鹽清潔驗證方案純化水
① 反應罐的清潔驗證方案
O(∩_∩)O謝謝
② 求新舊 GMP的各種比較,越多越好。
附錄4原料葯
編號 編號
1 從事原料葯生產的人員應接受原料葯生產特定操作的有關知識培訓。 參見規范
2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和儲存的廠房設施應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 無
3 原料葯精製、乾燥、包裝生產環境的空氣潔凈度級別要求:(1)法定葯品標准中列有無菌檢查項目的原料葯,其暴露環境應為10,000級背景下局部100級。(2)其他原料葯的生產暴露環境不低於300,000級。 3 非無菌原料葯精製、乾燥、粉碎、包裝等生產操作的暴露環境應按照無菌葯品附錄中D級標准設置。
4 原料葯的質量標准中有熱原或細菌內毒素等檢驗項目的,廠房散設計應特別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如應根據工藝要求設定相應廠房的潔凈度級別。
4 中間產品的質量檢驗與生產環境有交叉影響時,其檢驗場所不應設置在該生產區域內。 5 質控實驗室區域通常應與生產區分開。當生產操作對檢驗結果獻准確性無不利影響,且檢驗操作對生產也無不利影響時,中間控制實驗室可設在生產區內。
5 原料葯生產宜使用密閉設備;密閉的設備、管道可以安置於室外。使用敞口設備或打開設備操作時,應有避免污染措施。 7 原料葯生產宜使用密閉設備:密閉設備、管道可以安置於室外。使用敞口設備或打開設備操作時,應有避免污染的措施。
6 難以精確按批號分開的大批量、大容量原料、溶媒等物料入庫時應編號;其收、發、存、用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23 進廠物料與現有的庫存(如儲槽中的溶劑或物料)混合前,應有正確標識,經檢驗合格後才可予以放行,應有防止將物料錯放到現有庫存中的書面規程。
24 採用非專用槽車運送的大宗物料,應採取適當措施避免來自槽車所致的交叉污染。
25 大的貯存容器及其所附配件、進料和出料管都應有適當的標識。
26 工藝助劑、有害或有劇毒的原料、其它特殊物料或轉移到本公司另一部門的物料可以免檢,但必須取得供應商的檢驗報告,且檢驗報告顯示這些物料符合規定的質量標准,還應對其容器、標簽和批號進行目檢,以確認這些物料。免檢應說明理由並有正式記錄。
27 除第26條確定的免檢物料外,應對每批物料至少做一項鑒別試驗。如原料葯生產企業有供應商審計系統時,供應商的檢驗報告可以用來替代其它項目的測試。用於精製的物料應該進行全檢。
7 企業可根據工藝要求、物料的特性以及對供應商質量體系的審核情況,確定物料的質量控制項目。 17 企業可根據生產工藝要求、對產品質量的影響程度、物料的特性以及對供應商的質量評估情況,合理確定物料的質量標准。
18 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生產中使用的某些材料,如工藝助劑、墊圈或其它材料,可能對質量有重要影響時,也應當制訂相應材料的質量標准。
28 供應商的批准應有審核和評估的資料,該資料應有足夠的證據(如以往的質量情況)證明該供應商能始終如一地提供符合質量標準的物料。至少應對三批物料做全檢後,方可減少全檢的次數,但至少應定期進行一次全檢,並與供應商的檢驗報告比較。應定期評估供應商檢驗報告的可靠性。
8 物料因特殊原因需處理使用時,應有審批程序,經企業質量管理負責人批准後發放使用。 30 必要時(如長期存放或貯存在熱或潮濕的環境中),應根據情況重新評估物料的質量,以確定其適用性。
22 不上市銷售的中間產品,質量管理部門經評估後可將決定中間產品放行的職能委派給生產部門。
9 批的劃分原則:(1)連續生產的原料葯,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生產的在規定限度內的均質產品為一批。(2)間歇生產的原料葯,可由一定數量的產品經最後混合所得的在規定限度內的均質產品為一批。混合前的產品必須按同一工藝生產並符合質量標准,且有可追蹤的記錄。 35 "批的劃分原則
1) 連續生產的原料葯,在一定時間隔內生產的在規定限度內的均質產品為一批。2) 間歇生產的原料葯,可由一定數量的產品經最後混合所得的在規定限度內的均質產品為一批。"
34 "原料葯或中間產品的混合:
1)本附錄中,混合是指將符合同一質量標準的原料葯合並以得到均一的原料葯的工藝過程。將來自同一批次的各部分產品(如同一結晶批號的中間產品分數次離心)中間混合,或將幾個批次的中間產品合並在一起作進一步加工可作為生產工藝的組成部分論處,不視為混合。
2)不得將不符合質量標準的批次與其它批次相混合,以使混合後的批次符合質量標准。擬混合的每批產品均應按規定的工藝生產、單獨檢驗並符合相應質量標准後,方可混合處理。
3)認可的混合操作包括(不限於此):
---將數個小批混合以增大批次量;
---將同一原料葯的多批尾料混合成為一個批次。
4)混合過程應加以控制並有完整記錄,混合後的批次應進行檢驗,以確認符合質量標准。
5)混合的批記錄應能追溯到參與混合的每個單獨批次。
6)如果原料葯的物理性質至關重要(例如:用於口服固體制劑或混懸劑的原料葯),混合工藝應進行驗證,以證明混合批次的質量是均一的。因混合可能對關鍵特性(如粒徑分布、松密度和堆密度)產生影響,驗證還應包括對這些特性的檢測。
7)如混合可能對產品的穩定性產生不利影響,則應對最終混合的批次進行穩定性考察。
8)混合批次的有效期應根據參與混合的最早批次產品的生產日期來確定。"
10 原料葯的生產記錄應具有可追蹤性,其批生產記錄至少從粗品的精製工序開始。連續生產的批生產記錄,可為該批產品各工序生產操作和質量監控的記錄。 19 如果設備專用於一種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的生產,且該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的批號有可追蹤的順序,則不需有單獨的設備記錄。如果使用專用設備,清潔、維護及使用記錄可以作為批記錄的一部分保存,也可單獨保存。
20 "原料葯的生產工藝規程應包括:
1)所生產的中間產品或原料葯名稱和文件編號;
2)標有名稱和特定代碼(足以識別任何特定的質量特性)的原料和中間產品的完整清單;
3)准確陳述每種原料或中間產品的投料量或投料比,包括計量單位。如果投料量不固定,應註明每種批量或產率的計算方法。如有正當理由,可制定數量合理變動的范圍;
4)生產地點及主要設備;
5)生產操作的詳細說明,包括:
---操作順序;
---所用工藝參數的范圍;
---取樣方法說明,所使用原料、中間產品及成品的質量標准;一完成單個步驟或整個工藝過程的時限(如適用);
---按生產階段或時間計算的預期收率范圍;
---必要時,需遵循的特殊預防措施、注意事項或有關參照內容;
---可保證中間產品或原料葯適用性的貯存要求,包括標簽、包裝材料和特殊貯存條件以及時限。"
21 在決定批放行前,所有偏差及調查報告都應作為批記錄的一部分予以審核。
11 不合格的中間產品,應明確標示並不得流入下道工序;因特殊原因需處理使用時,應按規定的書面程序處理並有記錄。 38 不合格的中間產品和原料葯可按第40、41條的要求進行返工或重新加工。不合格物料的最終處理情況應有記錄。
39 "返工
1)通常可以將不符合質量標準的中間產品或原料葯返回工藝過程,按既定生產工藝中的步驟重結晶或進行其它化學或物理處理(如蒸餾、過濾、層析、粉碎)。但如果大多數批次都要返工,則此類返工操作應作為一個工藝步驟列入常規的生產工藝中。
2) 經中間控制檢測表明某一工藝步驟尚未完成,從而繼續進行該步驟的操作屬正常工藝,不屬於返工。
3)將未反應的物料返回至某一工藝步驟並重復進行化學反應的操作應屬返工,除非此步驟已列入常規的生產工藝中。應對此類返工仔細加以評估,以確保中間產品或原料"
40 "重新加工
1)應對重新加工的批次進行評估、檢驗及必要的穩定性考察,並有完整的文件和記錄,以表明重新加工後的產品與原工藝生產的產品質量相同。同步驗證往往是驗證重新加工規程的適當手段,可用一個方案同時確定重新加工的規程和預期結果。2)應按書面規程將重新加工的每個批次的雜質分布與正常工藝生產的批次進行比較。如常規檢驗方法不足以說明重新加工批次的特性,還應採用其它的方法。"
41 "物料和溶劑的回收 1) 如有經批準的回收方法,且回收的物料符合與預定用途相適應的質量標准,則可以(從母液或濾液中)回收反應物、中間產品或原料葯。
2)溶劑可以回收,並在同品種相同或不同的工藝步驟中重新使用,應對回收過程進行控制和監測,以確保回收的溶劑符合適當的質量標准。
3) 新鮮的和回收的溶劑和試劑混合後,如果有足夠的檢驗數據表明其可適用於生產工藝,則兩者可以混合。
4) 回收的溶劑、母液和其它回收物料的使用應有完整的記錄。"
12 更換品種時,必須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潔。在同一設備連續生產同一品種時,如有影響產品質量的殘留物,更換批次時,也應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潔。 8 使用同一設備生產多種中間體或原料葯品種的,應說明設備可以共用的理由,並有防止交叉污染的措施。
10 "設備的清潔
1) 同一設備連續生產同一原料葯或階段性生產連續數個批次時,宜間隔適當的時間定期對設備進行清潔,以防止污染物(如降解產物或達到有害程度的微生物)的出現和遺留。如有影響原料葯質量的殘留物,更換批次時,必須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潔。
2)非專用設備更換品種生產前,必須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潔,以防止交叉污染。
3)對殘留物的可接受標准、清潔規程和清潔劑的選擇,應有明確規定並說明理由。"
13 難以清潔的特定類型的設備可專用於特定的中間產品、原料葯的生產或儲存。 9 難以清潔的設備或部件應專用。
14 物料、中間產品和原料葯在廠房內或廠房間的流轉應有避免混淆和污染的措施。 29 如果識別標簽保持清晰,容器在開啟和使用前能適當清潔,某些裝在適當容器中的物料可在室外存放。
15 無菌原料葯精製工藝用水及直接接觸無菌原料葯的包裝材料的最後洗滌用水應符合注射用水質量標准;其它原料葯精製工藝用水應符合純化水質量標准。 11 非無菌原料葯精製工藝用水應至少符合純化水的質量標准。
16 應建立發酵用菌種保管、使用、儲存、復壯、篩選等管理制度,並有記錄。 46 利用天然或重組有機體發酵生產的原料葯,除應符合本附錄其它部分的要求外,還應符合本項下的要求
47 對於採用發酵工藝生產的原料葯,由於其所用的原料(培養基、緩沖組分)可能為微生物污染創造條件,應在生產過程中特別注意防止微生物污染。
48 生產工藝的所有階段都應確立必要的控制,以保證原料葯的質量。
49 應採用適當的設備和環境控制手段將污染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環境控制的合格標准和監控頻率應根據生產步驟和生產條件(敞口、密閉或封閉系統)確定。
50 "工藝控制應考慮以下內容:
---工作菌種的維護;
---接種和擴增培養;
---發酵過程中關鍵操作參數的控制;
---菌體生長、生產能力的監控;
---收集和純化工藝過程——此工藝去除菌體、菌體碎片、培養基組份,需保護中間產品和原料葯不受污染(特別是微生物學特徵),避免質量下降;
---在適當的生產階段進行生物負荷控制,必要時進行細菌內毒素控制。"
51 必要時,應當驗證培養基、宿主微生物蛋白、其它與工藝有關的雜質、與產品有關的雜質和污染物的去除效果。
52 "菌種的維護和記錄的保存
1)只有經授權的人員方能進入菌種存放的場所;
2)菌種的儲存條件應能保持菌種活力並防止污染;
3)小瓶菌種的使用和儲存條件應有記錄:
4)應對菌種定期監控,以確定其適用性。"
53 "菌種培養或發酵
1)需在無菌操作條件下添加細胞基質、培養基、緩沖液和氣體時,應採用密閉或封閉系統。如果初始容器接種、轉種或加料(培養基、緩沖液)使用敞口容器操作,應有控制措施和規程將污染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2)當微生物污染可能危及原料葯質量時,敞口容器的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櫃或相似的控制環境下進行。
3)操作人員應穿著適宜的工作服,並在處理培養基時採取特殊的防護措施。
4)應對關鍵的運行參數(如溫度、pH、攪拌速度、通氣量、壓力)進行監測,確保與規定的工藝一致。菌體生長、生產能力(必要時)也應當監控。
5)菌種培養設備使用後應清潔和滅菌。必要時,發酵設備應清潔和消毒或滅菌。
6)菌種培養基使用前應滅菌,以保證原料葯的質量。
7)應有適當規程以監控發酵及之前各工序是否染菌並確定相應措施。該規程應包括確定污染對產品質量的影響、消除污染使設備恢復到可用於後續批次生產的條件。應對發酵工藝中檢出的外來有機體進行鑒別,並在必要時評估外來有機體對產品質量的影響。在處理所生產物料時應考慮此評估結論。
8)染菌事件的所有記錄均應保存。
9)更換品種生產時,對多產品共用設備應在清潔後進行必要的檢測,以便將交叉污染的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54 "收獲、分離和純化
1)無論是在破壞後除去菌體或菌體碎片,還是收集菌體組分,收獲步驟的操作所用的設備以及操作區的設計,應能將污染風險降低到最低程度。
2)滅活繁殖中的有機體、去除菌體碎片或培養基組分(應當注意減少降解和污染、防止質量受損)的收獲及純化規程,應足以確保所得中間產品或原料葯具有持續穩定的質量。
3)所有設備使用後應適當清潔,必要時應消毒。如果中間產品和原料葯的質量能得到保證,所用設備也可連續多批生產不用清潔。
4)如果使用敞口系統,分離和純化操作的環境條件應能保證產品質量。
5)如果設備用於生產多組"
17 對可以重復使用的包裝容器,應根據書面程序清洗干凈,並去除原有的標簽。 37 "原料葯或中間產品的包裝
1)容器應能保護中間產品和原料葯,使其在運輸和規定的貯存條件下不變質、不受污染。容器應進行清潔,如中問產品或原料葯的性質有要求時,還應進行消毒,以確保其適用性。
2)容器應不與產品發生反應、不釋放物質或不具有吸附性,以免影響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的質量。
3)可以重復使用的容器,應按書面規程清潔,並去除或塗毀容器上原有的標簽。
4)需外運的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的容器應密封,一旦密封破損或遺失,能使收貨者警覺地意識到內容物可能已有變動。"
18 原料葯留樣包裝應與產品包裝相同或使用模擬包裝,保存在與產品標簽說明相符的條件下,並按留樣管理規定進行觀察。 45 "原料葯的持續穩定性考察
1)穩定性考察樣品的包裝方式和包裝材質應當與上市產品相同或相仿。
2)最初上市銷售的三批產品應列入持續穩定性考察計劃,以進一步確認有效。
3)此後,應每年至少將一批(除非當年不生產)產品列入持續穩定性考察計劃並檢驗,以確認穩定性。
4)有效期短的原料葯,應特別加強對穩定性的考察,如增加檢驗頻次。"
附錄4原料葯新增內容
原料葯起始點的確定 2 原料葯生產起始點必須按注冊批準的工藝執行。
潤滑劑、加熱液或冷卻劑等對中間體影響處理 6 設備所需的潤滑劑、加熱液或冷卻劑等,應避免與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直接接觸,以免影響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的質量。當任何偏離上述要求的情況發生時,應進行評估,以確保對產品的質量和用途無不良影響。
工藝驗證 12 "關鍵的工藝參數或特性通常應在研發階段或根據歷史的資料和數據確定,應規定工藝參數的必要范圍,以確保工藝操作的重現性,包括:
1)確定產品的質量特性;
2)確定影響產品質量特性的關鍵工藝參數;
3)確定常規生產和工藝控制中的關鍵工藝參數范圍。"
驗證范圍 13 驗證應擴展到對原料葯質量,尤其對純度和雜質有重要影響的關鍵操作。
驗證方式 14 "驗證的方式
1) 原料葯生產工藝的驗證方法一般應為前驗證。因原料葯生產批數不多、原料葯不經常生產,或用驗證過的工藝生產原料葯,但該生產工藝已有變更等原因,難以從原料葯的重復性生產獲得現成的數據時,可進行同步驗證。
2) 如生產工藝沒有發生因原料、設備、系統、設施或生產工藝改變而對原料葯質量有影響的重大變更時,可例外進行回顧性驗證。該驗證方法適用於下列情況:
---關鍵質量屬性和關鍵工藝參數均已確定;
---已設定合適的中間控制項目和合格標准;
---除操作人員失誤或設備故障外,從未出現較大的工藝或產品不合格的問
題。
---已明確原料葯的雜質情況。
3) 回顧性驗證的批次應當是驗證階段中所有的生產批次,包括不合格批次。應有足夠多的批次數,以證明工藝的穩定。必要時,可用留樣檢驗獲得的數據作為回顧性驗證的補充。"
驗證計劃 15 "驗證計劃
1)應根據生產工藝的復雜性及工藝變更的大小決定工藝驗證的運行次數。前驗證和同步驗證通常採用三個連續的、成功的批次,但在某些情況下,需要更多的批次才能保證工藝的一致性(例如復雜的原料葯生產工藝,或周期很長的原料葯生產工藝)。回顧性驗證一般需審查l0~30個連續批次的數據,方可評估工藝的一致性,但如有充分的理由,審查的批次數可以減少。
2)工藝驗證期間,應對關鍵的工藝參數進行監控。與質量無關的參數,例如與節能或設備使用相關控制的參數,無需列入工藝驗證中。
3)工藝驗證應證明每種原料葯的雜質都在規定的限度內,如可能與以往數據相比,應比工藝研發階段確定的雜質限度或者關鍵的臨床和毒理研究批次的雜質數據更好。"
清潔驗證 16 "清潔驗證
1)清潔規程通常應進行驗證。原料葯生產的非專用設備必須進行清潔驗證。清潔驗證一般應針對污染及物料夾帶易給原料葯質量帶來最大風險的狀況及工藝步驟。如後續的純化步驟可去除殘留物,生產初始階段的設備清潔規程可不必驗證。
2)清潔規程的驗證應當反映設備實際的使用情況。如果多個原料葯或中間產品共用同一設備生產,且採用同一規程進行清潔的,則可選擇有代表性的中間產品或原料葯作為清潔驗證的參照物。應根據溶解度、難以清潔的程度以及殘留物的限度來選擇清潔參照物,而殘留物的限度則需根據活性、毒性和穩定性確定。
3)清潔驗證方案應詳細描述需清潔的設備、規程、所用清潔劑、合格標准、需監控的參數以及檢驗方法。該方案還應規定需取樣品的類型、如何取樣及貼簽。
4)取樣方法應包括擦拭法、淋洗法或其它方法(如直接萃取法),以同時對不
溶性和可溶性殘留物進行檢測。
5)應採用經驗證的、檢測殘留物或污染物靈敏度高的分析方法。每種分析方法的檢測限必須足夠靈敏,能檢測殘留物或污染物的限度標准。應確定分析方法可達到的回收率。殘留物的限度標准應切實可行、可以檢驗、可以驗證,並根據最有害的殘留物來確定,可根據原料葯最低的葯理、毒理或生理活性來確定,也可根據原料葯生產中最有害的組分來確定。
6)對需控制微生物、熱原或細菌內毒素污染水平的生產工藝,應在設備清潔和消毒驗證文件中有詳細闡述。
7) 清潔規程經驗證後"
生產管理 31 "生產操作
1)用於生產原料葯的原料應在適宜的條件下稱量,以免影響其適用性。稱量的裝置應具有與使用目的相適應的精度。
2)如將物料分裝後用於生產的,應使用適當的分裝容器。分裝容器應有標識並標明以下內容:
---物料的名稱或代碼;
---接收號或控制號;
---分裝容器中物料的重量或數量;
---必要時,標明復檢或重新評估同期。
3)關鍵的稱量或分裝操作應有復核或有類似的控制手段。使用前,生產人員應檢查該物料確是中間產品或原料葯批記錄中規定的物料。
4)應將生產過程中指定步驟的實際收率與預期收率比較。預期收率的范圍應根掘以前的實驗室、中試或生產的數據來確定。應對關鍵工藝步驟收率的各種偏差進行調查,以確定偏差對相關批次產品質量的影響或潛在影響。
5)需返工或重新加工的物料應嚴加控制,以防止未經批准即投入使用。
6)應遵循工藝規程中有關時限控制的規定,以保證中間產品和原料葯的質量。發生偏差時,應作記錄並進行評價。時限控制並不適用於加工至某一目標值(例如pH調節、氫化、乾燥至預設標准)的情況,因為反應終點或加工步驟的完成是根據中間控制的取樣和檢驗來確定的。
7)需進一步加工的中間產品應在適宜的條件下存放,以確保其適用性。"
32 "中間產品的取樣和控制
1)應綜合考慮所生產原料葯的特性、反應類型、該工藝步驟對產品質量影響的大小等因素來確定控制標准、檢驗類型和范圍。前期生產的中間產品控制可以松一些,越接近成品,中間控制應越嚴(如分離和純化)。
2)生產過程式控制制可由有資質的生產部門人員進行,並可在質量管理部門事先建立的允許范圍之內對生產過程進行調控。
3)應制訂書面規程,詳細闡述物料、中間產品和原料葯的取樣方法。應根據科學合理的取樣操作來制訂取樣計劃和取樣規程。
4)應按規程進行取樣,防止污染所取的樣品、污染其它中間產品或原料葯。應制訂各種規程,保證取樣後樣品的可靠性。
5)中間控制的目的是為了監控和調整工藝,中間控制結果超標通常不需要進行調查。"
33 "病毒的去除或滅活步驟
1)病毒去除和滅活是某些工藝的關鍵步驟,應按經驗證的規程操作。
2)應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防止去除和滅活病毒操作後可能的病毒污染。敞口操作區應與其它操作區分開,並設獨立的空調凈化系統。
3)同一設備通常不能用於不同的純化操作。如果使用同~設備,應採取適當的清潔和消毒等必要的措施來防止病毒通過設備或環境由前次純化操作帶入後續純化操作。"
36 "污染的控制
1)如有充分的控制,同一中間產品或原料葯的殘留物可以帶入後續的數個批次中,帶入的殘留物不得引入降解物或微生物污染,不得對原料葯的雜質分布有不利影響
2)生產操作應防止中間產品或原料葯被其它物料污染。
3)原料葯精製後的操作,應特別注意防止污染。"
質量管理 42 應根據生產工藝的可接受標准及其一致性來制訂合適的原料葯質量標准。質量標准應當包括對雜質的控制(如有機雜質、無機雜質、殘留溶劑)。如原料葯有微生物控的要求或細菌內毒素控制的要求,應制訂相應的限度標准。
43 每一種原料葯都應有雜質分析資料,用以描述常規產品中存在的已知和未知的雜質情況,這些產品應由受控的生產工藝制備得到。雜質分布圖應註明觀察到的每一雜質的鑒別或其定量分析指標(如保留時間)、雜質范圍,以及已確認雜質的類別(如有機雜質、無機雜質、溶劑)。雜質分布一般與原料葯的生產工藝和所用起始原料有關。從植物或動物組織製得的原料葯通常不一定要有雜質分布圖。
44 應定期將雜質分析資料與注冊申報中的雜質情況,或與以往的雜質數據比較,以查明原料、設備運行參數和生產工藝的修訂所致原料葯的變化。
③ 純化水清潔消毒驗證需要做哪些內容
我們一般只做儲罐和分配系統的消毒測試,而且是在純化水系統PQ驗證中結合去做的,內就是看定期容消毒是否會影響水系統的檢測結果,並且達到去除微生物的效果。
消毒劑我們是用的過氧化氫和過乙酸的混合溶液,有廠家配套的濃度檢測試條,每個用水點需要檢測達到濃度才開始計算消毒時間,最後沖洗也要檢測達到一定濃度才算沖洗干凈。消毒效果就看純化水的定期檢測結果。
④ 獸葯GMP知識
你要的東西太多了
⑤ 清潔驗證方案的內容
清潔驗證在葯品生產中屬相最為重要的一項驗證,是一個系統驗證,但你也不要想得那麼復雜,有一條思路你可以參考一下:
1.清潔方法:為什麼採用這種方法進行清潔?依據是什麼?特別是與葯品直接接觸的設備表面葯物留,還有清潔劑的殘留,你都得有實驗數據說明你的清潔方法是可靠的、安全的(包括清洗次數的科學性)。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清潔方法的驗證」你必須得做;
2.取樣方法:你的取樣方法是否科學合理?是否有代表性?包括你的取樣材料、取樣工具、取樣姿勢等。如:取樣用的棉簽,它能否在劃定的區域面積內,用上下還是左右劃動,多少次能將殘留物取到棉簽上來,化驗時棉簽的溶出度是多少等方面的問題,你也得有驗證,並有相關數據;
3.化驗方法:化驗方法是否能達到所需精度,在化驗過程當中是否存在降解等等,你也得進行驗證;
4.至於限度或可接受標准,這得根據你上批次的產品來定(上批次葯品每天的最少服用量和最大服用量)這個我就不多說了,你根據自己單位具體產品去定可接受限度的多少;
5.是否能涵蓋其它產品:這得由產品的性質來說,有的產品是水溶性的、有的產品是酯溶性的……那你的清潔方法就有可能不一樣,那就得根據這些特性分別做不同的驗證;
6.清潔後放置時間:也就是指清潔周期,有二個方面要考慮,一是葯品殘留的降解速度(這個數據在葯品的穩定性究研中有),降解後對後面將要生產的葯品質量有無重大影響;二是生產環境的保留時間,這方面你得有環境的監測數據,包括塵埃粒子和沉降菌等
⑥ 清潔驗證方案的內容是什麼
第一,要知道你的設備如何算是清潔達標,根據你的產品要求,以及生產用途,可能需要版測試同一權產品的批間殘留,或者不同產品間的批間殘留,以及清潔前和清潔後設備最長存放時間。殘留可能是考察活性成分殘留,毒性較大的雜質或降解產物殘留,以及微生物滋生水平,根據你產品質量要求和理化特性選擇考察項目,並確定清潔後允許的最大殘留量。ph值或者電導等方法可以反映清洗劑是否被有效沖洗干凈,也是清洗驗證的考察點。第二,有經過驗證有效的清潔驗證樣品檢測方法和取樣方法,這需要在清潔驗證之前進行驗證;第三,要有用來進行驗證的已成型的清潔方法,包括清潔方式,清潔溶劑,清潔及沖洗次數及用量,操作方法;第四,起草驗證方案,至少選擇三批,在生產或模擬生產後進行清洗驗證。fda有專門關於清潔驗證的工業指南,你可以去好好讀讀。
⑦ 設備清潔驗證方案中離心機濾袋需要檢測嗎
親這個當然要檢測,好歹濾袋是離心機的一部分,別看它不是金屬的就不檢測它。
【湖南和天離心機】很負責任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