純水墨山水畫
1. 中國有哪些著名書法家
1、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國末期楚國上蔡(今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蘆岡鄉李斯樓村)人 。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
2、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漢族,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3、王獻之(344年-386年),字子敬,小名官奴,漢族,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省臨沂市蘭山區),生於會稽山陰(今浙江省紹興市)。東晉著名書法家、詩人、畫家,「書聖」王羲之第七子、晉簡文帝司馬昱之婿。
4、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今屬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文學家、書法家、畫家 。
5、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唐代名臣、書法家。
2. 中國山水畫的分類有哪四種
中國山水畫,源遠流長。表現了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體現了中國人的美意識。《中國大百內科全書*美術卷容》將山水畫分類為:
青綠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墨筆山水)、淺絳山水(淡著色山水)、小青綠山水和沒骨山水。從山水畫的萌芽期魏晉南北朝始至隋唐五代日漸成熟,直至兩宋形成了繁榮的景象,到元代達到了高潮,隨著明清商品經濟的發展,山水畫走向了沒落。
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國社會「仕隱分工」,形成了隱士階層,隱士們厭煩世事紛繁,回歸自然,深入山水,通過自然山水以「暢神」「澄懷觀道」,追求「天人無際」、「天人合一」。使山水畫成為獨立的畫科,宗炳起了巨大的作用。宗炳的《畫山水序》以及王微的《敘畫》作為山水畫初期的山水畫理論,是難能可貴的。
3.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畫家
吳道子(約680~759年),唐代畫家。漢族,陽翟(今河南禹州)人。畫史尊稱吳生,被唐玄宗賜名道玄。被後世尊稱為「畫聖」,被民間畫工尊為祖師,畫作有《明皇受篆圖》、《十指鍾馗圖》入《歷代名畫記》;《孔雀明王像》、《托塔天王圖》、《大護法神像》等93件入《宣和畫譜》;傳世作品有《天王送子圖》皆為後人託名摹本。
齊白石(1863─1957),男,湖南湘潭人。原名純芝,字渭青,號蘭亭。後改名璜,字瀕生,號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餓叟、借山吟館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1]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世界文化名人。代表作有《蛙聲十里出山泉》、《墨蝦》等。
徐悲鴻(1895-1953年),現代畫家、美術教育家。漢族,江蘇宜興人。曾留學法國學西畫,歸國後長期從事美術教育,先後任教於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北平大學藝術學院和北平藝專。1949年後任中央美術學院院長。擅長人物、走獸、花鳥,主張現實主義,於傳統尤推崇任伯年,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准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對當時中國畫壇影響甚大,與張書旗、柳子谷三人被稱為畫壇的「金陵三傑」。。所作國畫彩墨渾成,尤以奔馬享名於世。
張大千(Chang Dai-Chien),男,四川內江人,祖籍廣東省番禺,1899年5月10日出生於四川省內江市中區城郊安良里的一個書香門第的家庭,最早本名張正則,後改名張援、張喧,小名李,號李爰,別署大千居士、下里港人、齋名大風起兮。中國潑墨畫家,書法家。[1]他與二哥張善子昆仲創立「大風堂派」,是二十世紀中國畫壇最具傳奇色彩的潑墨畫工。特別在山水畫方面卓有成就。後旅居海外,畫風工寫結合,重彩、水墨融為一體,尤其是潑墨與潑彩,開創了新的藝術風格,因其詩、書、畫與齊白石、溥心畲齊名,故又並稱為「南張北齊」和「南張北溥」,名號多如牛毛。與黃君璧、溥心畲以「渡海三家」齊名。二十多歲便蓄著一把大鬍子,成為張大千日後的特有標志。他曾與齊白石、徐悲鴻、黃君璧、黃賓虹、溥儒、郎靜山等及西班牙抽象派畫家畢加索交遊切磋
黃君璧(1898—1991),廣州南海人。。原名允瑄,晚號君翁、[1],本名韞之,以號行,中國現代著名國畫藝術家、教育家。父仰荀,家藏甚富。早年畢業於廣東公學,後從畫家李文顯游,並與粵東藏家交往。致力於山水畫,尤以畫雲水瀑布為長。1929年任廣州市立美術專科學校教務主任、1937年後歷任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教授等。1949年遷居台灣,任今台灣師范大學藝術系教授、主任。多次在國內外舉辦個人畫展。傳統功底深厚,經歷了現代中國畫的繼承、演變、革新的過程。出版著作《黃君壁畫集》、《黃君壁書畫集》等。
4. 國畫的宣紙的尺寸一般來說要多大
宣紙按規格可分為三尺、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
三尺宣紙一般作為練慣用紙,五尺宣紙一般賣的很少,不常用,參展、創作一般用四尺、五尺、六尺、八尺、丈二、丈六等宣紙。
四尺宣紙:138×69(以下單位均為厘米)八平尺(138×69×0.0009)
六尺宣紙:180×97 十六平尺
六尺對聯:180×49(標准六尺宣紙長度不變,寬度1/2)
六尺斗方:90×97(標准六尺宣紙長度1/2,寬度不變)
八尺宣紙:248×129二十六平尺
八尺屏:234×53
八尺斗方:124×124
一丈二尺宣紙367×144
一丈二斗方:180×142
一丈六尺宣紙503×193
一丈八尺宣紙600×248
(4)純水墨山水畫擴展閱讀
為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傳統手工紙的典型代表,宣紙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唐代書畫評論家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就最早出現了宣紙一詞。而宣紙名稱的由來,則是由於唐時的安徽涇縣隸屬於宣城郡,因此將「宣城郡涇縣」出產的這種特產手工紙稱作「宣紙」。
與其它紙張相比,宣紙「至薄能堅,至厚能膩,箋色古光,文藻精細」,「韌而能潤,光而不滑,色白如霜,搓折無損」,耐老化、不變色、防蟲蛀,因此享有「千年壽紙」、「紙中之王」的美譽。由於宣紙具有獨特的滲透、潤濡性能,使得以其寫字,則骨神兼備;以其作畫,則神采飛揚。諸多典籍名著和書畫作品藉此得以寫真存世、萬古流芳。
正由於此,郭沫若先生1964年為涇縣宣紙廠題詞雲:「宣紙是我國勞動人民所發明的藝術創造,中國的書法與繪畫離了它,便無從表達藝術的妙味」。
宣紙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金獎」,1995年,涇縣被中國農學會授予「中國宣紙之鄉」稱號;2002年8月,涇縣又被國家原產地保護辦批准為「宣紙原產地」;2005年8月,宣紙由安徽省文化廳向國家文化部申報並已正式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宣紙的製作技藝,大致包括浸泡、灰掩、蒸煮、洗凈、漂白、打漿、水撈、加膠、貼烘等十八道工序、100多道操作過程,主要原料是涇縣特產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成品宣紙要求紙質綿韌、手感潤柔、紙面平整、有隱約竹簾紋,對著陽光看,則有一片片的雲痕;切邊應整齊潔凈,紙面不許有摺子、花口、洞眼、沙粒和附著物等瑕疵。
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宣紙生產工藝」一直成為海內外好多「企業間諜」日夜覬覦的高級秘密。然而後來才發現,要竊取這秘密只能是徒勞,因為它最大的兩個秘密都是無法竊取的:第一大秘密為造紙廠烏溪上游的兩股水源,「奇水出奇紙,天然無法竊」,妙不堪言。第二大秘密為「秘芨不示人,紙葯無蹤影」,奧不堪言。
宣紙製品的分類多達60餘種,就其總的功能可分為生宣和礬宣兩種。生宣適於寫意國畫和書法之用,礬宣則宜於工筆國畫及書法之用。
宣紙原抄紙按原料配比可分為棉料、凈皮、特種凈皮、純皮四大類;按厚薄可分為單宣、夾宣、二層宣、三層宣等;按規格可分為四尺宣、五尺宣、六尺宣、八尺宣、丈二宣、丈六宣、丈八宣、二丈宣,以及其他特種規格等;按紙紋可分為單絲路、雙絲路、龜紋、羅紋等。用原抄紙通過再加工生產的宣紙加工製品,則種類繁多,不一而足。
由趙朴初先生題寫館名的「中國宣紙博物館」,已於1993年正式建成並對外開放。為進一步搞好宣紙的保護工作,涇縣宣紙研究所又專門下設了「宣紙傳統製作技藝研究和保護室」,並正在籌建涇縣「宣紙文化園」。
參考鏈接:中國網-神奇的宣紙
5. 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及其作品有哪些
著名書法家有王羲之、黃庭堅、顏真卿、鍾繇、柳公權等。
一、王羲之
1、人物簡介
王羲之(303—361,一說321—379),字逸少,東晉時期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
歷任秘書郞、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采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
風格平和自然,筆勢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
2、代表作介紹
蘭亭集序是中國晉代(公元353年),書聖王羲之在紹興蘭渚山下以文會友,寫出「天下第一行書」,也稱《蘭亭序》、《臨河序》、《禊帖》、《三月三日蘭亭詩序》等。
公元353年4月22日(晉永和九年三月初三日,距今已1661年),時任會稽內史的王羲之與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會稽山陰的蘭亭雅集,飲酒賦詩。
王羲之將這些詩賦輯成一集,並作序一篇,記述流觴曲水一事,並抒寫由此而引發的內心感慨。這篇序文就是《蘭亭集序》。並揮寫了一篇《蘭亭集序》。
唐太宗對他推崇備至,曾親撰《晉書》中的《王羲之傳論》,推頌為「盡善盡美」。還將臨摹本分賜貴威近臣,並以真跡殉葬。
二、黃庭堅
1、人物簡介
黃庭堅(1045年8月9日—1105年5月24日),字魯直,號山穀道人,晚號涪翁,洪州分寧(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盛極一時的江西詩派開山之祖,與杜甫、陳師道和陳與義素有「一祖三宗」(黃庭堅為其中一宗)之稱。
與張耒、晁補之、秦觀都游學於蘇軾門下,合稱為「蘇門四學士」。生前與蘇軾齊名,世稱「蘇黃」。
2、代表作介紹
《松風閣詩帖》是黃庭堅七言詩作並行書,墨跡紙本,縱32.8厘米 橫219.2厘米,全文計29行,153字。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松風閣在湖北省鄂州市之西的西山靈泉寺附近,海拔160多米,古稱樊山,是當年孫權講武修文、宴飲祭天的地方。
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九月,黃庭堅與朋友游鄂城樊山,途經松林間一座亭閣,在此過夜,聽松濤而成韻。
三、顏真卿
1、人物簡介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司徒顏杲卿從弟。
顏真卿書法精妙,擅長行、楷。初學褚遂良,後師從張旭,得其筆法。其正楷端莊雄偉,行書氣勢遒勁,創「顏體」楷書,對後世影響很大。
與趙孟頫、柳公權、歐陽詢並稱為「楷書四大家」。又與柳公權並稱「顏柳」,被稱為「顏筋柳骨」。
2、代表作介紹
《多寶塔碑》,全稱《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佛塔感應碑》,是唐天寶十一年(752年)由當時的文人岑勛撰文、書法家徐浩題額、書法家顏真卿書丹、碑刻家史華刻石而成,是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此碑共三十四行,滿行六十六字,內容主要記載了西京龍興寺禪師楚金創建多寶塔之原委及修建經過。整體秀美剛勁,清爽宜人,有簡潔明快,字字珠璣之感。用筆豐厚遒美,腴潤沉穩。
橫細豎粗,對比強烈;起筆多露鋒,收筆多鋒,轉折多頓筆。結體嚴謹道密,緊湊規整,平穩勻稱,又碑版精良,存字較多,學顏體者多從此碑下手,入其堂奧。
四、鍾繇
1、人物簡介
鍾繇(yáo)(151年-230年),字元常。豫州潁川郡長社縣(今河南許昌長葛東)人。漢末至三國曹魏時著名書法家、政治家。
鍾繇擅篆、隸、真、行、草多種書體,在書法方面頗有造詣,推動了楷書(小楷)的發展,被後世尊為「楷書鼻祖」。鍾繇對後世書法影響深遠,王羲之等人都曾經潛心鑽研其書法。與東晉書法家王羲之並稱為「鍾王」。
2、代表作介紹
又名《戎路表》、《戎輅表》,東漢建安二十四年(219)鍾繇六十八歲時寫。內容為得知蜀將關羽被殺的喜訊時寫的賀捷表奏。此系最能代表鍾書面貌的一帖。《宣和書譜》說:「楷法今之正書也,鍾繇《賀克捷表》備盡法度,為正書之祖。」
五、柳公權
1、人物簡介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2、代表作介紹
《玄秘塔碑》,全稱《唐故左街僧錄內供奉三教談論引駕大德安國寺上座賜紫大達法師玄秘塔碑銘並序》,是唐會昌元年 (841年)由時任宰相的裴休撰文,書法家柳公權書丹而成,為楷書書法作品。現今保存於西安碑林第二室。
《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敘大達法師在德宗、順宗、憲宗三朝所受恩遇,以紀念大達法師之事跡而告示後人。其結體緊密,筆法銳利,筋骨外露,陽剛十足,字跡如刀刻一般,且筆畫粗細變化多端,風格特點顯著。
《玄秘塔碑》為柳公權書法創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標志著「柳體」書法的完全成熟,歷來被作為初學書法者的正宗範本,對後世影響深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書法家
6. 畫國畫什麼牌子毛筆最好
毛筆的分類主要有依尺寸,還有筆毛的種類,來源,形狀等等來分。
依尺寸可以簡單的把毛筆分為:小楷,中楷,大楷。
依筆毛的種類可分為:軟毫,硬毫,兼毫等。
依來源可分為:胎毛筆、狼毛筆、兔肩紫毫筆、鹿毛筆、雞毛筆、鴨毛筆、羊毛筆、豬毛筆、鼠毛筆、虎毛筆,黃牛耳毫筆等。
(1)羊毫類。筆頭是用山羊毛製成的。羊毫筆比較柔軟,吸墨量大,適於寫表現圓渾厚實的點畫。比狼毫筆經久耐用。此類筆以湖筆為多,價格比較便宜。一般常見的有大楷筆、京提(或稱提筆)、聯鋒、屏鋒、頂鋒、蓋鋒、條幅、玉筍、玉蘭蕊、京楂等。
(2)狼毫筆。筆頭是用黃鼠狼尾巴上的毛製成的。以東北產的鼠尾為最,稱"北狼毫"、"關東遼尾"。狼毫比羊毫筆力勁挺,宜書宜畫,但不如羊毫筆耐用,價格也比羊毫貴。常見的品種有蘭竹、寫意、山水、花卉、葉筋、衣紋、紅豆、小精工、鹿狼毫書畫(狼毫中加入鹿毫製成)、豹狼毫(狼毫中加入豹毛製成的)、特製長峰狼毫,超品長峰狼毫等。
(3)紫毫。筆頭是以兔毛製成的,因色澤紫黑光亮而得名。此種筆挺拔尖銳而鋒利,彈性比狼毫更強,以安徽出產的野兔毛為最好。
(4)兼毫。筆頭是用兩種剛柔不同的動物毛製成的。常見的種類有羊狼兼毫、羊紫兼毫,如五紫五羊,七紫三羊等等。此種筆的優點兼具了羊狼毫筆的長處,剛柔適中,價格也適中,為書畫家常用。種類有調和式、心被式。
依形狀可分為:圓毫,尖豪等。
此外,根據筆鋒的長短,毛筆又有長鋒、中鋒、短鋒之別,性能各異。長鋒容易畫出婀娜多姿的線條,短鋒容易使線條凝重厚實,中鋒則兼而有之,畫山水以用中鋒為宜。根據筆鋒的大小不同,毛筆又分為小、中、大等型號。畫山水各種型號都要准備一點,一般「小山水」(小狼毫)、「大山水」(大狼毫)各備一枝,「小白雲」、「大白雲」羊毫筆各備一枝,再有一支更大的羊毫「斗筆」就可以了。新筆鋒多尖銳,只適宜畫細線,皴、擦、點擢用舊筆效果好。有的畫家喜用禿筆,點線別有蒼勁樸拙之趣。好的毛筆,都具有圓、齊、尖、健四個特點,使用起來運轉自如。畫筆用後要及時沖洗干凈,避免墨汁干結損壞。
製作毛筆筆管的原料一般有:金、銀、象牙、玻璃、紫檀、斑竹
7. 請問純水墨山水畫徐漢志老師的作品多錢一平尺升值空間有多大
畫家徐漢志2001年後的純水墨山水,價格應不低於1800平尺;10年之後畫風大變個性鮮明;既繼承海派畫精專髓且頗有八大山屬人、石濤風骨;是既長安畫派崔振寬以及何加林老師之後非畫院派的草根畫家。是中國山水輕煙畫派創始人。徐漢志的畫也不能一味看尺幅大小,我一收藏哥們有他一幅《秋山論道圖》不到四平尺目前有人給他36000都沒出讓。好像16年之後作品更是難結善緣,多流向廣東、福建一帶。希望能幫到你。
8. 贊美山水畫的句子
1、真是一復幅有趣的水墨畫,一個披制著蓑衣的牧童正提著雞籠編織,身後是一條澄澈的小溪,柔軟的柳絮載著一隻大倭瓜直沉湖底,是哪位淘氣、幼稚的人士做出了這等傻事?定睛一看,原來是幾個戴著氈帽、穿著棉襖的小孩子啊!
2、 畫水墨畫雖然很難,但是從中我感受到了一份堅持,永不放棄的精神。還可以得到無窮的東趣。
3、單純的水墨畫,卻被他演繹到極致。那在水中嬉戲的小龍蝦活靈活現,幾欲脫卻宣紙化作真實。
4、我是一個非常熱愛水墨畫的女生,每天只要有空,就會拿起畫筆在純白的紙上添去一點色彩。
5、水墨丹青,栩栩如生。濃墨重彩,山清水秀。
6、水墨畫是中國的一種歷史文物,更是象徵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和發展。啊!水墨畫,我愛你。
7、水墨畫的歷史特別悠長。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繼續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
8、 水墨畫是我最喜歡的畫。它不像油畫那麼濃艷,也不像水粉畫那麼顏色豐富,它的顏色雖然少,但卻不失典雅高貴。
9、水墨畫的畫面非常優美。在清晨溫柔的陽光照耀下,密密麻麻的綠色紫藤葉中,夾雜著少數被陽光染黃的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