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畫純水墨圖片
1. 國畫和水墨畫的區別
中國畫包含水墨畫.
■
中國畫
簡稱「國畫」,我國傳統造型藝術之一。在世界美術領域中自成體系。大致可分為;人物,山水、界畫、花卉、瓜果、翎毛、走獸、蟲魚等畫科;有工筆、寫意、鉤勒、設色、水墨等技法形式,設色又可分為金碧、大小青綠,沒骨、潑彩、淡彩、淺絳等幾種。主要運用線條和墨色的變化,以鉤、皴、點、染,濃、淡、干、濕,陰、陽、向、背,虛、實、疏、密和留白等表現手法,來描繪物象與經營位置;取景布局,視野寬廣,不拘泥於焦點透視。有壁畫、屏幛、卷軸、冊頁、扇面等畫幅形式,輔以傳統的裝裱工藝裝璜之。人物畫從晚周至漢魏、六朝漸趨成熟。山水、花卉、鳥獸畫等至隋唐之際始獨立形成畫科。五代、兩宋流派競出,水墨畫隨之盛行,山水畫蔚成大科。文人畫在宋代已有發展,而至元代大興,畫風趨向寫意;明清和近代續有發展,日益側重達意暢神。在魏晉、南北朝、唐代和明清等時期,先後受到佛教藝術和西方繪畫藝術的影響。中國畫強調「外師造化,中得心源」,要求「意存筆先,畫盡意在」,強調融化物我,創制意境,達到以形寫神,形神兼備,氣韻生動。由於書畫同源,以及兩者在達意抒情上都和骨法用筆、線條運行有著緊密的聯結,因此繪畫同書法、篆刻相互影響,形成了顯著的藝術特徵。作畫之工具材料為我國特製的筆、墨、紙、硯和絹素。近現代的中國畫在繼承傳統和吸收外來技法上,有所突破和發展。
■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墨即是色」,指墨的濃淡變化就是色的層次變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繽紛可以用多層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北宋沈括《圖畫歌》雲:「江南董源傳巨然,淡墨輕嵐為一體。」就是說的水墨畫。唐宋人畫山水多濕筆,出現「水暈墨章」之效,元人始用干筆,墨色更多變化,有「如兼五彩」
的藝術效果。唐代王維對畫體提出「水墨為上」,後人宗之。長期以來水墨畫在中國繪畫史上占著重要地位。
2. 誰有這張中國地圖水墨畫的大圖
圖片如下:
網頁:右鍵點擊圖片,選擇"在新標簽頁中打開",可以查看大圖
若圖片被屏蔽,非匿名用戶請查看私信(網頁右上方)
或則私信我並附上問題地址索要圖片,不然誰會知道你在說什麼。
麻煩請及時採納,謝謝!
3. 純用墨水不著彩色的國畫叫什麼
這種畫稱為水墨畫,墨在中國畫中就是黑色。中國畫古代有墨分五彩之說,即黑、白版、濃、淡、權干、濕六種效果。墨的方法是為了體現繪畫的豐富變化,「筆為骨,墨為肉」。所以墨法可以說是一種用水的方法。根據水的多少,我們分為焦、濃、重、淡、清五個變化階梯。因為墨有新、舊、陳、變,又把墨質分為新、焦、宿、退、埃五種質。由於墨色的不同處理,產生了不同的墨的變化形象,可分為枯、干、潤、濕、漓五種感覺。
4. photoshop如何做水墨國畫效果
方法/步驟
首先,我們打開ps,拖入已經准備好的圖片,按ctrl+j鍵復制一層背景層,如圖所示;專
然後屬給圖片加上黑白調整圖層,我們選擇自動進行調整,具體如圖所示;
下面我們按住ctrl+shift+alt+e,蓋印圖層內容到新的圖層,連續按兩次,產生圖層2和3,再選擇圖層3,按住ctrl+i對其進行反相,分別如圖所示;
把圖層3的模式改成 "顏色減淡",再執行 濾鏡->其他->最小值,半徑為1,如圖所示;
再次我們按住ctrl+shift+alt+e,蓋印圖層內容到新的圖層4,然後執行,濾鏡->濾鏡庫->噴濺,參數如圖所示;
然後我們再在圖層4上新建一個蒙版,前景色設為黑色,選擇畫筆 硬度 0,透明度 30,流量20,對圖片有顏色的地方進行塗抹,如圖所示;
最後,我們隱藏圖層1上的黑白調整圖層,即可得到水墨畫的效果;
5. 關於雲的水墨畫 (圖片)
http://image..com/i?ct=201326592&cl=2&lm=-1&tn=image&pv=&word=%CB%AE%C4%AB%BB%AD&z=3
裡面有很多
6. 如何把彩色的圖片做成水墨畫
你提來供的這張照片確實很漂亮,源但細細看看好像未經過太特殊的處理,而是因當時的雲霧所致達到的效果吧。
有關照片製作水墨畫效果,建議參看有關網頁,如:
http://..com/question/39184267.html?fr=qrl&cid=874&index=3
7. photshoptho 怎麼把圖片變成水墨畫
首先,我們將照片導入到photoshop中,復制一次。
8. 水墨畫與國畫有哪些不同
水墨畫與中國畫,一個自由,一個純粹。水墨畫自由是指它的包容性,無論古今中外都可以在這片藝術天地里自由馳騁;而中國畫純粹則指它嚴格的美學要求,只有認同中國畫精神的創作才可以被中國畫稱謂所囊括。
所以,我們也就可以理解為什麼深圳舉辦的「國際水墨畫雙年展」而不是「國際中國畫雙年展」,中國畫研究院為什麼就不能改名為中國水墨畫研究院,或者李小山的「中國畫窮途末路」為什麼不是「水墨畫窮途末路」。
劉驍純要在今年策展的「中國水墨文獻展(1976-2006)」而不是「1976-2006中國畫文獻展」了。還有就是吳冠中的「筆墨等於零」和張仃的「筆墨是中國畫的底線」,說的實際上是水墨畫和中國畫兩件事,為不同的對象發生爭執,則完全是雞對鴨講了。
(8)國畫純水墨圖片擴展閱讀:
水墨畫
中國畫的一種。指純用水墨所作之畫。基本要素有三:單純性、象徵性、自然性。相傳始於唐代,成於五代,盛於宋元,明清及近代以來續有發展。以筆法為主導,充分發揮墨法的功能。
國畫
國畫一詞起源於漢代,漢朝人認為中國是居天地之中者,所以稱為中國,將中國的繪畫稱為「中國畫」,簡稱「國畫」。主要指的是畫在絹、宣紙、帛上並加以裝裱的卷軸畫。國畫是中國的傳統繪畫形式,是用毛筆蘸水、墨、彩作畫於絹或紙上。
9. 水墨畫究竟怎麼欣賞
對於一般人來說,能否欣賞一幅繪畫作品常常是能否「看懂」,他們的欣賞步驟是:畫的是什麼?畫得像不像?畫家畫這種形象的寓意是什麼?如果都回答出來了,便認為是看懂了,如果回答不出來,便認為是看不懂。這種方法就是一種傳統的講「故事」的方法,他們對於繪畫作品的欣賞往往過多藉助「文學性」的描述。那麼,用這種方法來欣賞中國畫,一般來說,工筆的、寫實的作品就容易欣賞,因為它是具體、真實,看得懂。 但如果是粗放的。寫意的作品,尤其是水墨寫意的作品,就較難欣賞了,因為它不寫實,形象不具體,就看不懂,而且更無從知道作者的寓意了。當然,一般人用這種方法欣賞繪畫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為畫得像,看得明白,才容易引起聯想、產生共嗚。但是我們必須明白,一幅繪畫作品的好壞,卻不是以「像」或「不像」來衡量的。 就藝術而論,我們衡量一件繪畫作品的好壞,或我們欣賞一件繪畫作品,首先不在於它像或不像,而在於繪畫作品的主題,或者說繪畫作品中所輻射出的某種觀念、某種思想、某種情緒,能否緊緊地抓住觀賞者的心弦,能否給人以充分的藝術審美享受,並使人從中獲得某種啟迪和教育。應該說,這才是一切藝術作品的真正目的。像與不像僅僅只是作品一種達到目的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因此像與不像就不能作為衡量作品的好壞或欣賞作品的標准。 那麼,畫家們是怎樣來看畫的呢?就國畫而言,內行人看畫一般是看畫面的整體氣勢,用美術術語來說就是先體味其「神韻」,或者「神似」,然後再看它的筆墨趣味,構圖、著色、筆力等。最後才看它的造型,即像不像或「形似」。內行人的這種抓「神韻」的欣賞方法當然是抓住了實質,因為「神韻」就是一種高的藝術審美享受,常常是中國畫家們的追求達到的目標。 當然,一般的人要從畫中去體驗到一種「神韻」卻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不但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藝術修養,也還需要具備一定的繪畫方面的基本知識,特別是通過繪畫而訓練出來的一種「感覺」。所以要很好地欣賞繪畫,還得具備多方面的才能和藝術修養。 但是,如果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也許更能理解一些。有人提出,藝術的欣賞需要經過審美感知、審美理解和審美創造三個階段,那麼從這樣三個方面去欣賞繪畫作品是很有道理的。 審美感知就是要求我們直觀地去感知審美對象,即藝術作品本身,我們可以去感知作品上畫的是什麼?畫得像或是不像,色彩是鮮明的或是灰暗的,線條是流暢的或是笨拙的,表現手法是工筆的或是寫意的等等,總之要自己親自地平心靜氣地進行直觀的感受。第二步,在審美感知的基礎上進行審美理解。即在直觀感受的基礎上,進行理解和思考,把握作品的意味、意義和內涵。這種理解包括對作品的藝術形式和藝術技巧的理解;對作品表現的內容和表達的主題的理解;以及對作品的時代背景和時代精神的理解等等,這就需要充分調動我們的思考能力。 我們可以一步一步地想下去:作品畫的內容要表現什麼?是怎樣表現的?所採用的藝術手段是否恰當?能否充分地表達出主題?同時,透過作品的畫面,猜測作者的心思,是熱情地歌頌或是辛辣地諷刺;透過畫面的氣氛,體驗畫面的情調:是深沉或是豪放,是樂觀或是悲傷。再還可以根據已有的知識結構,結合作者的身世、創作特點和所處的時代背景等進行分析。 到了這一步,藝術的審美欣賞並沒有完結,還有一個審美創造階段。就是通過審美的感知和審美的理解後,在對作品審美的基礎上進行再創造,通過自己積累的審美經驗、文化知識、主活閱歷等進行豐富的聯想、升發開去,再創造出一個新的意象來。這樣,你才真正獲得了啟迪和教育,欣賞繪畫才獲得了真正的意義。朋友們不妨用這種方法去欣賞中國畫(或其他繪畫),認真試一試,看能否有所收獲。
求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