鎢粉沉澱過濾
❶ 鎢酸鈉沉澱蛋白質的原理
有比較強的吸水性,還有一個苯環
本實驗的目的是學會各種蛋白質含量的測定方專法.了解各種測定方法的屬基本原理和優缺點.
蛋白質含量測定法,是生物化學研究中最常用、最基本的分析方法之一.目前常用的有四種古老的經典方法,即定氮法,雙縮尿法(Biuret法)、Folin-酚試劑法(Lowry法)和紫外吸收法.另外還有一種近十年才普遍使用起來的新的測定法,即考馬斯亮藍法(Bradford法).其中Bradford法和Lowry法靈敏度最高,比紫外吸收法靈敏10~20倍,比Biuret法靈敏100倍以上.定氮法雖然比較復雜,但較准確,往往以定氮法測定的蛋白質作為其他方法的標准蛋白質.
❷ 任務鎢精礦中三氧化鎢的測定
——鎢酸銨灼燒重量法
任務描述
由於鎢的化學性質所限,高含量鎢的測定,至今仍主要仍依靠重量法。鎢酸銨灼燒重量法是測定鎢礦石中大於4% 三氧化鎢的經典方法,該法成本低、操作簡單,其准確度和精密度均超過其他方法,因此被廣泛採用。本任務旨在通過實際操作訓練,學會重量法測定鎢精礦中的三氧化鎢量,學會重量法的基本操作。能真實、規范記錄原始記錄並按有效數字修約進行結果計算。
任務實施
一、儀器和試劑准備
(1)單寧酸。
(2)鹽酸(ρ=1.19g/mL)、(1+1)。
(3)硝酸(ρ=1.42g/mL)。
(4)氫氟酸(ρ=1.15g/mL)。
(5)氨水(ρ=0.9g/mL)。
(6)硝酸銨(50%)。
(7)辛可寧(5%):50g 辛可寧溶解於 100mL 鹽酸(1 + 1 )中,再用水稀釋至1000mL。
(8)鹽酸-硝酸銨洗液:25g硝酸銨用水溶解後,加100mL硝酸(ρ=1.42g/mL),再用水稀釋至5000mL。
(9)硝酸-硝酸銨洗液:25g硝酸銨用水溶解後,加100mL硝酸(ρ=1.42g/mL),再用水稀釋至5000mL。
(10)氨水(1+4):25g硝酸銨溶解於4000mL水中,再加1000mL氨水(ρ=0.9g/mL)混勻。
二、分析步驟
稱取0.5000~1.0000 g 試樣,置於250mL 燒杯中,加10mL 鹽酸(ρ =1.19 g/mL ),搖散試樣,再加70mL,置於沸水汽浴上分解40~60min。取下,加10~15mL硝酸(ρ=1.42g/mL),待劇烈作用停止後,置於電爐上加熱蒸發至溶液約剩15mL,取下。加5mL 50% 硝酸銨溶液(含三氧化鎢量低的試樣,加5mL 5% 辛可寧溶液)、50mL熱水,煮沸1min,取下,冷卻。用中速濾紙過濾,以傾瀉法用熱鹽酸-硝酸銨洗液洗滌燒杯及沉澱各4~5次,再用熱硝酸-硝酸銨洗液洗滌燒杯及沉澱各4 次。移去承接濾液的燒杯。將已在780~800℃馬弗爐中灼燒過並已稱重的鉑皿置於漏斗下,用熱氨水(1+4 )溶解濾紙及燒杯中的沉澱,並洗滌燒杯及沉澱各4~5 次,控制溶液體積不超過鉑皿的五分之四。將濾紙及殘渣置於30mL鐵坩堝中,乾燥、灰化後加過氧化鈉熔融,在原燒杯中用100mL水浸取溶塊,然後按鹼熔硫氰酸鹽吸光光度法測其三氧化鎢量。
將盛有鎢酸銨溶液的鉑皿置於沸水汽浴上蒸發至干,取下,置於電爐上加熱至冒盡白煙。取下,置於780~800℃馬弗爐中灼燒15min,取出,冷卻,加5~8 滴硝酸(ρ =1.42g/mL),沿鉑皿內壁加3~5mL氫氟酸(ρ=1.15g/mL),置於沸水汽浴上蒸發至干,再置於780~800℃馬弗爐中灼燒5~10min,取出,置於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稱重,並反復灼燒至恆重。
三、分析結果的計算
按下式計算三氧化鎢的百分含量:
岩石礦物分析
式中:w(WO3)為三氧化鎢的質量分數,%;m1為鉑皿加灼燒後三氧化鎢的質量,g;m2為鉑皿的質量,g;m為稱取試樣的質量,g;C為殘渣中測得三氧化鎢的含量,%。
四、質量表格的填寫
任務完成後,填寫附錄一質量表格3、4、6。
任務分析
一、鎢酸銨灼燒法測定原理
試樣以鹽酸、硝酸分解,加硝酸銨或辛可寧,鎢成鎢酸沉澱。過濾,使鎢與大部分的伴生元素分離,以氨水溶解鎢酸,生成鎢酸銨,將溶液蒸干、灼燒,加氫氟酸除硅,再灼燒成三氧化鎢形式稱重。
如果濾液中殘存的鎢需回收,用甲基紫-單寧酸沉澱回收,合並殘渣用硫氰酸鹽吸光光度法測其三氧化鎢量,補正結果。
主要化學反應方程式如下:
MnWO4+2HCl→MnCl2+H2WO4↓
FeWO4+2HCl→FeCl2+H2WO4↓
CaWO4+2HCl→CaCl2+H2WO4↓
H2WO4+2HN3·H2O→(NH4)2WO4+2H2O
(NH4)2WO4→2NH3↑+WO3+H2O
SiO2+6HF→H2SiF6+2H2O
H2SiF6→2HF↑+SiF4↑
二、主要干擾元素及其消除
(1)鉬:鎢與鉬性質相近,試料經鹽酸、硝酸分解,鉬礦物溶解成鉬酸,濃縮體積後,部分鉬酸沉澱析出。消除辦法:將鉑金皿中的三氧化鎢用20% 氫氧化鈉溶液於水浴上溶解後,用硫氰酸鉀比色法測定其中的鉬量,然後將鉬量扣除。
(2)鉭、鈮:鎢礦床中,常有0.0x~1% 的鉭、鈮呈類質同象賦存於鎢錳鐵礦中。鎢酸銨灼燒法分解試料時,部分鉭、鈮酸進入鎢酸銨溶液,導致分析結果偏高。消除辦法是在用氨水溶解鎢酸時,加入少量鐵鹽作載體,強化膠態鉭、鈮酸的凝聚,與鎢分離。
(3)硅:在鎢酸銨灼燒法中,少量硅酸進入鎢酸銨溶液中,可在灼燒後加氫氟酸處理使二氧化硅成四氟化硅揮發除去。
(4)磷:磷高的試樣,部分磷會進入鎢酸銨溶液,使結果偏高。消除辦法是於鎢酸銨溶液中加入硝酸鈹溶液,利用氫氧化鈹沉澱將磷載帶除去而與鎢分離。
三、重量分析方法操作注意事項
重量分析的基本操作包括樣品溶解、沉澱、過濾、洗滌、乾燥和灼燒等步驟。
1.樣品溶解
樣品稱於燒杯中,沿杯壁加溶劑,蓋上表皿,輕輕搖動,必要時加熱溶解。如果樣品用酸溶解有氣體放出時,應先在樣品中加少量水調成糊狀,蓋上表皿,從燒杯嘴處注入溶劑,待作用完了以後,用洗瓶沖洗表皿凸面並使之流入燒杯內。
2.沉澱
重量分析對沉澱的要求是盡可能地完全和純凈,為了達到這個要求,應該按照沉澱的不同類型選擇不同的沉澱條件,如沉澱時溶液的體積、溫度,加入沉澱劑的濃度、數量、加入速度、攪拌速度、放置時間等。因此,必須按照規定的操作手續進行。一般進行沉澱操作時,左手拿滴管,滴加沉澱劑,右手持玻璃棒不斷攪動溶液,攪動時玻璃棒不要碰燒杯壁或燒杯底,以免劃損燒杯。溶液需要加熱,一般在水浴或電熱板上進行。
3.過濾和洗滌
(1)傾瀉法過濾和初步洗滌:過濾和洗滌一定要一次完成,因此必須事先計劃好時間,不能間斷,特別是過濾膠狀沉澱。過濾一般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採用傾瀉法把盡可能多的清液先過濾過去,並將燒杯中的沉澱作初步洗滌;第二階段把沉澱轉移到漏鬥上;第三階段清洗燒杯和洗滌漏鬥上的沉澱。過濾時,為了避免沉澱堵塞濾紙的空隙,影響過濾速度,一般多採用傾瀉法過濾,即傾斜靜置燒杯,待沉澱下降後,先將上層清液傾入漏斗中,而不是一開始過濾就將沉澱和溶液攪混後過濾。
過濾時具體操作如下:將燒杯移到漏鬥上方,輕輕提取玻璃棒,將玻璃棒下端輕碰一下燒杯壁使懸掛的液滴流回燒杯中,將燒杯嘴與玻璃棒貼緊,玻璃棒直立,下端接近三層濾紙的一邊,慢慢傾斜燒杯,使上層清液沿玻璃棒流入漏斗中,漏斗中的液面不要超過濾紙高度的2/3,或使液面離濾紙上邊緣約5mm,以免少量沉澱因毛細管作用越過濾紙上緣,造成損失。暫停傾注時,應沿玻璃棒將燒杯嘴往上提,逐漸使燒杯直立,等玻璃棒和燒杯由相互垂直變為幾乎平行時,將玻璃棒離開燒杯嘴而移入燒杯中。這樣才能避免留在棒端及燒杯嘴上的液體流到燒杯外壁上去。玻璃棒放回原燒杯時,勿將清液攪混,也不要靠在燒杯嘴處,因嘴處沾有少量沉澱,如此反復操作,直至上層清液傾完為止。
(2)沉澱的轉移:沉澱用傾瀉法洗滌後,在盛有沉澱的燒杯中加入少量洗滌液,攪拌混合,全部傾入漏斗中。如此重復2~3次,然後將玻璃棒橫放在燒杯口上,玻璃棒下端比燒杯口長出2~3cm,左手食指按住玻璃棒,大拇指在前,其餘手指在後,拿起燒杯,放在漏鬥上方,傾斜燒杯使玻璃棒仍指向三層濾紙的一邊,用洗瓶沖洗燒杯壁上附著的沉澱,使之全部轉入漏斗中。
(3)洗滌:沉澱全部轉移到濾紙上後,再在濾紙上進行最後的洗滌。這時要用洗瓶由濾紙邊緣稍下一些地方螺旋向下移動沖洗沉澱。這樣可使沉澱集中到濾紙錐體的底部,不可將洗滌液直接沖到濾紙中央沉澱上,以免沉澱外濺。採用「少量多次」的方法洗滌沉澱,即每次加少量洗滌液,洗後盡量瀝干,再加第二次洗滌液,這樣可提高洗滌效率。
(4)乾燥和灼燒:利用玻璃棒把濾紙和沉澱從漏斗中取出,折捲成小包,把沉澱卷在裡面。將濾紙包裝進已知質量恆定的坩堝內,使濾紙層較多的一邊向上,可使濾紙灰化較易。斜置坩堝於泥三角上,蓋上坩堝蓋,將濾紙烘乾並炭化,在此過程中必須防止濾紙著火,否則會使沉澱飛散而損失。濾紙灰化完全後,則將坩堝於指定溫度下灼燒沉澱,一般第一次灼燒時間為30~45min,第二次灼燒時間為15~20min。每次灼燒完畢從爐內取出後,都需要在空氣中稍冷,再移入乾燥器中。沉澱冷卻到室溫後稱重,然後再灼燒、冷卻、稱量,直至質量恆定。
實驗指南與安全提示
分解試樣的鹽酸用量,可根據試樣的性質不同而酌情增減。在鹽酸中,白鎢礦能迅速分解,而黑鎢礦則分解緩慢,只有用濃酸長時間加熱處理研細的試料,方能得到有效的分解。為了保證分解完全,必須在溫度均衡的條件下加熱,否則鎢酸過早析出,包裹未溶的鎢礦物,阻礙分解。實踐證明,在100℃的水蒸氣浴上,加熱處理45~60min,不溶殘渣中殘留三氧化鎢量一般為0.0x~0.x%。當鎢礦物與難溶於酸的稀有金屬共生時,在鹽酸中很難分解,不溶渣中鎢量有時可高達百分之幾,即使延長加熱時間也難使其降低。
以鎢酸形態析出鎢,只有在硝酸介質中方能完全,當鹽酸存在時,則必須加入沉澱劑以沉澱殘留於溶液中的少量鎢。常用的沉澱劑有辛可寧、鹽酸奎寧和硝酸銨三種。用辛可寧時,酸度為0.15~3.9mol/L,用鹽酸奎寧時,為0.4~3.9mol/L,用硝酸銨時則為1.0~3.9mol/L。通常在鹽酸分解後,加硝酸蒸發至10~15mL左右,然後用水稀釋至80~100mL,即可達到上述之適宜酸度。必須指出,即使按此條件處理,尚有0.0 x~1% 左右的三氧化鎢殘留於溶液中,應回收補正結果。回收方法如下:以氨水(0.9g/cm3)中和至剛好析出鐵等氫氧化物沉澱,加水至溶液約200mL,加10mL鹽酸(1+1),加熱至80~90℃,在不斷攪拌下,加0.2g單寧酸,20mL 1% 甲基紫溶液(此時溶液的酸度約為0.25mol/L)煮沸,取下,趁熱以快速濾紙過濾,用水將沉澱全部移入濾紙上,將濾紙連同沉澱與氨不溶殘渣置於30mL鐵坩堝中,乾燥、灰化後,按鹼熔硫氰酸鹽吸光光度法測定其含三氧化鎢量。
加硝酸後濃縮時,溶液體積不宜太小,切勿蒸干,以免鎢酸脫水難溶於氨水,同時蒸干後殘渣中的鐵等雜質也難以洗凈。
鎢酸不能用水或中性溶液洗滌,因為它易形成膠體透過濾紙。最好用酸性的電解質溶液作洗滌劑。本方法採用鹽酸-硝酸銨和硝酸-硝酸銨洗液洗滌。
首先用鹽酸-硝酸銨洗液洗滌,較容易洗凈鐵、錳等雜質,繼而用硝酸-硝酸銨洗液洗凈氯離子,因為如有氯離子存在,灼燒後的三氧化鎢帶綠色,不正常。
驅除銨鹽時,電爐應漸漸升高溫度,開始時溫度過高,容易發生濺跳,造成損失。
三氧化鎢的灼燒溫度不應超過850℃,否則三氧化鎢將揮發損失。
案例分析
由於近幾年鎢資源的缺乏,市場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成分較復雜的鎢精礦,有些鎢礦在用鎢酸銨灼燒法測定鎢時分解不完全。某鎢冶煉企業化驗室員工在分解樣品時加入10mL磷酸後,大大改善了樣品的分解情況,但是他發現結果偏高,殘渣也比原來更高。請你幫他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
拓展提高
各種重量法的優缺點比較
鎢的重量法主要有鎢酸銨灼燒法、辛可寧沉澱法、8-羥基喹啉-單寧酸-甲基紫沉澱法。辛可寧沉澱法和8-羥基喹啉重量法的主要操作如下:
1.辛可寧沉澱法
稱取試料0.5 g左右於250mL燒杯中,按鎢酸銨灼燒法分析程序至鎢酸沉澱過濾洗凈後(濾液保留),向原燒杯中加熱的氨水(1+1)約15mL,搖動,待沉澱溶解後,用原濾紙過濾於400mL燒杯中,以氨水-氯化銨洗液洗凈燒杯,並將殘渣全部移至濾紙上,然後用此洗液洗殘渣及濾紙10 次。保留燒杯和殘渣,用比色法測定其中之鎢量。將濾液蒸發至約15mL,迅速加入鹽酸10~20mL,硝酸5~10mL,搖勻,待沉澱析出後,加熱並微沸片刻,取下,立即用熱水吹洗表面皿及杯壁,並稀釋至100mL,加入10% 辛可寧10mL,攪勻,放置2h。用中速定量濾紙過濾,以0.4% 辛可寧洗凈燒杯,並洗沉澱及濾紙5次(濾液保留,和第一次濾液合並,按鎢酸銨灼燒法的操作回收其中之鎢)。將沉澱連同濾紙放入已知重量之鉑坩堝中,灰化後,放入750~800℃之馬弗爐中灼燒15min,取出,以下同鎢酸銨灼燒法。
2.8-羥基喹啉-單寧酸-甲基紫沉澱法
稱取試料0.5 g左右於250mL燒杯中,加硫酸銨1~2 g搖散之,加磷酸-硫酸(1+4)混合酸5mL,搖勻。在電爐上加熱至三氧化硫白煙發生,加蓋表面皿,繼續加熱至分解完全,取下,稍冷,用3% 熱草酸吹洗表面皿和杯壁,並用此溶液稀釋至70~80mL,加氯化鈉-氫氧化鈉溶液30~35mL,攪勻,加熱微沸半分鍾,取下,加少許粗紙漿,充分攪拌。稍靜置,用快速濾紙過濾,以熱氯化鈉-氫氧化鈉洗液洗燒杯3次,並將全部沉澱移至濾紙上,再洗沉澱3~5次。保留燒杯和沉澱,用比色法測定其中的鎢量。向濾液中加10% EDTA 10mL,1% 甲基橙2 滴,用鹽酸中和至溶液變紅,並過量約2.5mL,用水稀釋至250mL,加鹽酸羥銨1~2g,煮沸。取下,稍冷,用水吹洗表面皿,用氨水中和至溶液變黃,並過量數滴,加乙酸-乙酸銨-乙醇混合溶液25mL(此時溶液pH約為5 ),加熱至近沸。取下,在不斷攪拌下緩緩加入9% 8-羥基喹啉10mL,攪拌約半分鍾,加入3% 單寧酸10mL,1% 甲基紫10mL,並攪拌約半分鍾,放置10min,用中速定量濾紙過濾,用溫熱8-羥基喹啉洗液洗燒杯3~4次、沉澱及濾紙15次。將沉澱連同濾紙置於35~60mL瓷皿中(不能用坩堝),在電爐上灰化至出現部分黃色鎢酐後,移至馬弗爐口至灰化完全,再在700~750℃灼燒10min,取出,稍冷,在乾燥器內冷卻至室溫後,稱重。鎢酸銨灼燒法、辛可寧沉澱法、8-羥基喹啉-單寧酸-甲基紫沉澱法各有優缺點,見表3-8。
表3-8 鎢酸銨灼燒法、辛可寧沉澱法、8-羥基喹啉-單寧酸-甲基紫沉澱法優缺點比較
❸ 黃鎢酸沉澱用什麼清洗
Na2WO4+2HCl—煮沸→H2WO4↓(黃色)+2NaClNa2WO4+2HCl+H2O→H2WO4·H2O↓(白色)+2NaCl,
鎢酸通式為mWO3·nH2O,均由三氧化鎢WO3相互組合後,與水以不同比值和不同結合形式而成的多聚化合物。已知有黃鎢酸、白鎢酸和偏鎢酸等。黃鎢酸:常見的一種鎢酸。淡橙黃色粉末。隨制備條件不同組成略有差異,當組成准確為WO3·H2O時,化學式為H2WO4,分子量249.86,相對密度5.5,折光率2.24。加熱至100℃時脫水生成WO3。不溶於水,用水浸漬後會逐漸膠化,能溶於氨水、鹼溶液和濃鹽酸中。白鎢酸:化學通式mWO3·nH2O,n:m>1.3,n與m比值隨制備條件和乾燥條件而變。微晶狀白色粉末。有較強的化學活潑性,略有光敏性,易於還原。鎢酸屬於無機金屬化合物,是用途廣泛的化工原料。
應用[2-3]
鎢酸為重要工業產品,主要用作催化劑。其應用舉例如下:
1)以鎢酸為鎢源合成鎢酸鉍的方法,將鎢酸溶於雙氧水和去離子水的混合溶液中得到鎢酸溶液,將所得鎢酸溶液和硝酸鉍按放入盛有去離子水的水熱反應釜中,220℃保持24小時,自然冷卻到室溫,將所得到的固體用蒸餾水水洗後,放入80℃烘箱中烘乾,最後得粉末狀鎢酸鉍。本發明以鎢酸為鎢源,採用基於溶液的水熱方法合成,其制備途徑溫和,可用於大規模生產。
2)制備高純度磷鎢酸,包括以下步驟:
(1)使鎢酸鈉溶液與無機酸溶液接觸,直到生成活性鎢酸沉澱。
(2)使活性鎢酸沉澱與磷酸溶液接觸,直到活性鎢酸沉澱完全溶解,得到磷鎢酸溶液。
(3)向磷鎢酸溶液中加入無機酸沉澱劑使磷鎢酸沉澱,過濾、結晶,得到高純度磷鎢酸,無機酸沉澱劑在反應體系中的摩爾濃度為0.1~6mol/l。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流程簡單,生產過程不使用大量高濃度強酸和易燃性有機萃取劑,產品磷酸根含量低,適合用作酸催化劑。
制備[1]
黃鎢酸製法:向鎢酸鈉Na2WO4·2H2O溶液中加鹽酸酸化,先變成聚鎢酸鈉溶液,然後在熱溶液中加入過量濃鹽酸而得。
白鎢酸製法:向鎢酸鈉溶液中滴加稀硝酸而得,或用硝酸分解過氧鎢酸鹽水溶液而得,但活潑性比微晶狀差些。用途:制鎢的同多酸和雜多酸、碳化鎢、低價鎢原子簇化合物等的原料。
偏鎢酸製法:由偏鎢酸鹽加酸轉化而得。
❹ 鎢酸鈉和氯化鈉高溫為什麼生成白色沉澱
鎢酸鈉
編輯 鎖定
無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在乾燥空氣中風化,℃時失去結晶水。溶於水,不溶於乙醇。相對密度 3.23~ 3.25。熔點 698℃(無水品)。
中文名
鎢酸鈉
英文名
Sodium Tungstate Dihydrate
化學式
Na2WO4·2H2O
分子量
329.86
CAS登錄號
10213-10-2
熔 點
698℃
水溶性
微鹼性
密 度
3.23~ 3.25
外 觀
無色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
應 用
用於製造金屬鎢、鎢酸、鎢酸鹽等 。
危險性描述
避免接觸皮膚和眼睛。保持容器密閉。避免食入和吸入。
目錄
1 基本信息
2 理化性質
3 制備原理
4 含量測定
5 用途
6 安全說明
7 儲運特性
鎢酸鈉基本信息
編輯
中文名稱:鎢酸鈉[1]
英文名稱:Sodium Tungstate Dihydrate
化學式:Na2WO4·2H2O
CAS:10213-10-2
分子量:329.86
鎢酸鈉理化性質
編輯
鎢酸鈉晶體粉末
鎢酸鈉為無色結晶或白色斜方結晶,具有光澤的片狀結晶或結晶粉末,鎢酸鈉溶於水,水溶液呈微鹼性,不溶於乙醇, 微溶於氨。在空中風化。加熱到100℃失去結晶水而成無水物。與強酸(氫氟酸除外)反應生成不溶於水的黃色鎢酸, 與磷酸或磷酸鹽反應生成磷鎢雜多酸絡合物, 與酒石酸、檸檬酸、草酸等有機酸反應生成相應有機酸絡合物。
等級
WO3 (%,min)
雜質(%,max )
水不溶物
Mo
As
Al
Fe
Si
高純級
69
0.02
0.01
0.025
0.005
0.04
0.01%
max
普通級
I
68
0.02
0.015
0.025
0.04
II
68
0.05
0.015
鎢酸鈉制備原理
編輯
三氧化鎢與氫氧化鈉反應,或採用鎢精礦與氫氧化鈉壓煮,,生成鎢酸鈉溶液,經精製、過濾、離子交換等工藝,分離雜質成分,再經蒸發結晶得鎢酸鈉產品。
鎢酸鈉含量測定
編輯
鎢酸鈉中三氧化鎢(WO3)含量的測定(辛可寧重量法)
1.方法提要:在pH值3.00~4.4的熱溶液中,用鹽酸辛可寧沉澱鎢酸,而與雜質分離,灼燒後即為三氧化鎢,稱重、比色。
2.試劑:甲基紫指示劑0.1%、鹽酸(1+1)、辛可寧鹽酸溶液10%(以1+1鹽酸配製)、辛可寧鹽酸洗液0.2%、固體NaOH、廣泛試紙。
3.操作步驟:稱取試樣0.5克於250ml燒杯中,用少許水溶解,加入60~80℃熱水100ml,0.1%甲基橙指劑2滴(若指示劑褐再補加)用鹽酸(1+1)中和至紅色,在不斷攪拌下加入10%辛可寧10ml,繼續攪拌使沉澱凝驟,上層液較清則靜置,待沉澱下沉以後,用快速定量濾紙過濾,濾液承接於250ml容量瓶中,沉澱用0.2%辛可寧洗液洗滌五次以上,洗凈後沉澱同濾紙一起轉入瓷坩堝中,於電爐上烘乾炭化,再於750~800℃馬福爐中炭化灼燒30~45分鍾,冷卻,稱重。濾液按單寧,甲基紫比色法進行。
4.分析結果的計算:WO3(%)=(W/G)×100+C。式中:W——三氧化鎢重量(克)、G——稱取試樣重量(克)、C——濾液中測得WO3含量。
5.注意事項:
①沉澱必須洗凈鈉離子,否則燒灼物發黑,結果偏高。
②指示劑可用0.1%的甲基橙,此時濾液方可按硫氰酸鹽比色法進行。
方法如下:將容量瓶中的濾液倒回原盛試樣的燒杯中,往燒杯中加固體NaOH,加至濾液的PH>12,再把濾液倒回25Oml的容量瓶中,稀釋至刻度,干過濾,以下按硫氰酸鹽吸光光度法進行。
❺ 在旋光法測定總澱粉的實驗中為什麼用磷鎢酸沉澱
還可以用酒精和乙酸鋅沉澱蛋白
❻ 用鎢酸鈉沉澱蛋白質的原理是什麼 .
蛋白質表面有一層水膜將蛋白質分子彼此隔開,從而避免分子間發生凝聚沉澱,鹽析的原理就是鹽離子破壞了水膜,是蛋白質分子發生凝聚沉澱。
❼ 生物鹼與硅鎢酸產生沉澱的機理是什麼如有知道的
你好抄,這是化學反應規律。 生物鹼是存在於自然界(主要為植物,但有的也存在於動物)中的一類含氮的鹼性有機化合物,有似鹼的性質,所以過去又稱為贗鹼。大多數有復雜的環狀結構,氮素多包含在環內,有顯著的生物活性,是中草葯中重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光學活性。有些不含鹼性而來源於植物的含氮有機化合物,有明顯的生物活性,故仍包括在生物鹼的范圍內。而有些來源於天然的含氮有機化合物,如某些維生素、氨基酸、肽類,習慣上又不屬於「生物鹼"。
中文學名:生物鹼
拉丁學名:alkaloid
界:植物界
結構:環狀結構
水溶性:難溶於水
酸鹼性:鹼性
希望能幫到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