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離子反應怎麼去導入
A. 高三一輪復習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如何引入新課
高中化學進行一輪復習方法:
一、學習建構知識體系
建構知識體系的方法主要從化學學科知識的內在聯系、與實際的聯系、與其他學科的聯系三個方面入手,通過歸納類比、前後聯系、橫向、縱向統攝整理的方法,形成網路化和系統化知識體系,並在習題訓練和考試中不斷總結、檢驗和完善,這樣形成的知識體系有利於儲存與調用。
比如化學基本概念和原理復習,通過類比的方法建構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識體系。如同位素、同分異構體、同系物、同素異形體的學習、可逆反應與弱電解質的電離平衡、化學平衡原理與電離平衡原理、原電池原理中的電極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等。比較的內容是相同點、不同點、使用范圍,結合具體的問題實例進行應用。這樣在復習過程中就能將一個概念或原理的復習變成一組概念或原理的學習,從而提高復習效益,並能建構應用性的知識體系。
二、學習方法的運用
在化學復習過程中需要的學習方法主要是思維方法、解題方法和實驗方法。思維方法就是學會怎樣去想,解題方法和實驗方法主要是怎樣去做。三種方法的核心是思維方法,因為解題方法和實驗方法是建立在思維方法的基礎之上。這里介紹在學習中應用最多的幾種方法。
(1)學會將新情境下的問題還原成已知的化學原理的思維方法。當回答問題所用到的知識和方法與我們獲得知識和方法時的背景不同,題目提供的信息是新情境(如生產、生活、科技、社會問題等)為背景,以學科內綜合知識為載體,通過新情境和新問題全方位地考查能力。新情境下問題的解答都是中學化學基礎知識和基本原理的應用,用已掌握的知識和原理來解決新情境下的問題,能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鍛煉分析綜合能力與推理能力。
(2)學會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的解題方法。由於高考試題中的化學試題都是學科內綜合試題,試題是以多層次多角度進行設計的,解題時需要通過分析,將一個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先解答簡單問題,然後對幾個簡單問題的結果進行綜合,這樣就容易解答綜合試題。因此學會將復雜問題分解成幾個簡單問題的方法是復習中學習的重要解題方法。
(3)學會實驗假設、操作和設計方法。在高考化學實驗試題中出現頻率較高內容有常見儀器的規格與使用、常見物質的制備、基本實驗操作、物質的分離提純、多種基本操作的組合、實驗的安全性等基本實驗內容。化學實驗試題每年都在創新,從每年高考情況來看,實驗試題是高考失分最多的試題之一。因此在實驗部分復習時,要學會針對試題創設的實驗情發現和提出問題(提出假設),並能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三、注重基礎,落實細節
第一輪復習注重基礎要突出教材。認真閱讀、梳理教材,挖掘教材(特別是高三選修教材)中實驗和習題的可變因素進行深入的理解、應用,夯實教材中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和基本題型。注重教材章、節之間知識的內在聯系、規律的揭示,形成知識結構和網路。要注重化學主幹知識,突出復習重點。
要注重規范,落實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書寫和表達的正確、規范,決定高考的成敗。要加強化學用語的落實訓練,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和作業練習,強化化學方程式、離子方程式書寫的配平;強化有機化學方程式書寫的小分子不掉;強化有機結構式、結構簡式書寫中C-C鍵、C-H鍵、C=O鍵、苯環的到位;強化官能團位於左邊的正確書寫;要訓練培養學生盡量用化學語言(化學式、化學方程式)進行准確、完整、簡潔的表述;要嚴格化學計算的步驟,要求運算準確、有效數表示規范。
四、研究「綱」「題」,把准方向
「綱」即理綜高考化學《考試大綱》,「題」即理綜高考化學試題。要加強理科綜合《考試大綱》和理綜高考化學試題的學習、研究,用《考試大綱》和高考化學試題指導復習,把准方向,增強復習的目的性、針對性、有效性。要明確新課程理科綜合考試化學科的特點、內容和要求,對新課程不作要求的內容,復習不要涉及;對新課程增加的內容,復習時要特別關注。要明確理綜高考化學科四種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自學能力)的具體要求,研究理綜高考化學試題如何通過化學知識為載體,考查學科能力;研究採取哪些措施,能有效地達到高考要求,做到能力培養心中有數,學習有方。要充分考慮可接受程度,控制好難度和容量(知識容量和思維容量)。練習要以中檔題為主,要緊扣基礎,不迴避常見題(高考都不迴避常見題)。對一些資料上超綱超要求的偏題、怪題,要大膽放棄。要注重題上「開花」(舉一反三),以一當十。
在課堂學習時,關鍵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善於總結,不斷通過應用進行鞏固,真正將復習過程變成重新學習的過程,這樣在復習中知識和能力才能得到較大的提高。
B. 怎麼引入離子反應方程式
從物質的電離入手,電離是指物質溶於水或受熱熔化時能離解出陰陽離子的過程。
C. 有些離子反應為什麼沒有離子反應方程式
1.Na2O+CO2=Na2CO3
該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因為該反應在水中發生的不是該反應,Na2O遇水會發生反應:Na2O+H2O==2NaOH;回Na2O在水中與CO2反應的實質答是NaOH與CO2反應,因此Na2O是不能寫成離子的.
2.在離子方程式中氣體、沉澱、弱電解質不能寫成離子的形式,單質和氧化物一般都是弱電解質或氣體和沉澱,因此一般也不能拆
3.固體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它的意思是指兩種或多種物質在固體的狀態下反應,比如研磨硫粉和鋁粉:2Al+3S==Al2S3,粉末狀固體溶解在水中,它就不再是固體的形式了,而一般是(水合)離子的形式,記作「aq」,已經不滿足「固體狀態下反應了」,所以這句話是對的,同樣固體與氣體的反應也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在寫離子方程式之前要看清反應的狀態.
D. 離子反應相關題目
不斷通入二氧化碳直到生成的沉澱都消失,這個過程中共有三個反應:
先是CO2和Ba(OH)2:Ba(OH)2+CO2=BaCO3↓+H2O,生成碳酸鋇沉澱(生成沉澱的反應優先進行,lz理解吧?)
然後是CO2和NaOH的反應:2NaOH+CO2=Na2CO3+H2O,沒有反應現象
然後是再接下來是碳酸鋇沉澱和CO2以及H2O反應,生成碳酸氫鋇:BaCO3+CO2+H2O=Ba(HCO3)2,這個反應中前面生成的碳酸鋇變成了溶於水的碳酸氫鋇,於是沉澱米有啦。。。
回過頭來看圖,通入5L二氧化碳時沉澱摩爾數達到最大值,這時候正好所有Ba(OH)2都變成了碳酸鋇沉澱。就是說鋇離子的摩爾數和5L二氧化碳的摩爾數相同。
接下來5L二氧化碳沒有再生成沉澱,就是說這5L二氧化碳和NaOH反應了。根據化學方程式可知Na離子的摩爾數是5L二氧化碳的兩倍,也就是說是Ba離子數的1/2。
接下來碳酸鋇沉澱再和CO2反應,通過前面寫的化學式可以看出第三階段需要的CO2數量和第一階段生成碳酸鋇沉澱時相同,即第三階段也是通入5L二氧化碳。
分析到這里就神馬都清楚了。。。回過頭看問題:
1.ab間離子方程式:2(OH-)+CO2=[(CO3)2-]+H2O。。。氫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中Na離子沒有變化,變化的是氫氧根離子和二氧化碳,變成了碳酸根離子和水
2.剛才分析了,第三階段也是通入5L二氧化碳,所以c點體積是15L
3.剛才也分析了,Na離子摩爾數是Ba離子的1/2,即氫氧化鋇是氫氧化鈉物質的量的2倍
(話說其實碳酸氫鈉Na2CO3也會和CO2反應生成碳酸氫鈉的。。。但是這個反應的優先度怎麼判斷我忘記了。。。所以這次第三問可能會有錯,lz不要打我。。)
E. 如何講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
根據反應原理,離子反應可分為復分解、鹽類水解、氧化還原、絡合4個類型
離子反應的發生條件
復分解型離子反應的條件
離子反應器這類離子反應發生的條件與復分解反應的條件一致,分三種情況:(1)生成難溶的物質
①常見(2)生成難電離的物質
①常見的難電離的物質
離子反應
②反應規律:由強酸制弱酸,由強鹼制弱鹼。如:
鹽酸+Ca(ClO)2溶液H++ClO-=HClO
稀醋酸+苯酚鈉溶液CH3COOH+C6H5O-=CH3COO-+C6H5OH
NH4Cl溶液+NaOH溶液NH4++OH-=NH3·H2O
(3)生成揮發性物質
①常見的揮發性物質有:SO2、CO2、NH3、H2S等。
離子反應
其中SO2、CO2、NH3即是揮發性物質,也是難電離物質(H2SO3、H2CO3、
NH3·H2O)進一步分解的產物,因此,從離子反應的本質上是相同的。
②有些離子反應不是電解質在電離的條件下進行的,不能用離子方程式表示。如:
實驗室制NH3,用固態銨鹽與固體Ca(OH)2反應:
的難溶物有:
離子反應
②當有關離子濃度足夠大時,生成微溶物的反應也能發生,常見的微溶物有CaSO4、Ag2SO4、MgCO3、Ca(OH)2等。
如:Ca2++SO42-=CaSO4↓
③由微溶物生成難溶物的反應也能發生,如:
Ca(OH)2+CO32-=CaCO3↓+2OH-
(微溶) (難溶)
CaSO4+CO32-=CaCO3↓+SO42-
(微溶) (難溶)
離子反應 實驗室制HCl、HF、HNO3用濃硫酸與其鹽反應:
離子反應
但Cu與濃H2SO4的反應不是離子反應。
有離子參與的氧化還原反應的條件
有些在溶液中進行的離子反應,是由於發生了氧化還原反應,使反應物的某些離子濃度減小。此類 反應能否發生取決於有關離子的氧化性、還原性強弱,須滿足由強變弱的原則,即由氧化性和還原性強的性質生成氧化性和還原性弱的物質。主要包括有離子參與的置換反應與其他有離子參與的氧化還原反應。如:
離子反應
其他的離子反應,如鹽類的水解、絡合反應能發生的條件是反應物的某些離子結合成難電離的物質而引起反應物離子濃度的減小。
F. 講離子反應的時候,怎麼講電解質的概念,怎麼引出
是否是電解質與是否易溶於水無關
比如說baso4難溶於水,但它是強電解質
關鍵是一種化合物融於水的部分是否完全電離,全電離就是強電解質,部分電離就是弱電解質
G. 化學必修一第二章第二節離子反應怎麼引入
你是化學老師吧。
這個知識點你可以聯系化學反應方程式來引入。
化學反應是分子,原子間的反應,那麼我們知道的微粒還有離子,它們會不會反應呢?
這樣可以展開離子反應。
H. 人教版高一化學《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怎麼導課
一般的化學式只要注意水\固體\氣體不能拆開之外
通常遵循強的制弱專的
如強酸制弱酸等屬
在高中最復雜的就是氧化還原反應
首先你要記住常規的化學價態
鉀K+1氯C1-1,+1,+5,+7
鈉Na+1氧O-2
銀Ag+1硫S-2,+4,+6
鈣Ca+2碳C+2,+4
鎂Mg+2硅Si+4
鋇Be+2氮N-3,+2,+4,+5
鋅Zn+2磷P-3,+3,+5
銅Cu+1,+2硫酸根SO42--2
鐵Fe+2,+3,碳酸根CO32--2
鋁Al+3硝酸根NO3--1
錳Mn+2,+4,+6,+7氫氧化根OH--1
氫H+1銨根NH4++1
氟F-1磷酸根PO43--3
I. 離子反應(第一課時)怎麼導入
其實我也還只是來個學自生,雖然已經脫離了中高考。從我學生角度來想,第一課時,可能可以從一些典型的離子化合物入手,讓學生們思考並討論一下它們在水中可能會以什麼形式存在。然後引而不發,再舉一些典型的離子反應的例子,讓同學們想想它們在水中反應和直接固體間反應的可能性(或直接通過一系列的數據說明離子反應在固體狀態下需要n年甚至無法完成),引導大家思考其中的原因。最後在向大家引出離子反應一系列內容。第一節課我覺得還是給同學更多的思考較好。
雖然只是一堆套話,不過還是求採納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