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方式 » edi生產物流案例

edi生產物流案例

發布時間: 2021-03-14 04:18:41

『壹』 EDI在物流有什麼作用

EDI在物流過程中的復作用

EDI是一種信息管理或制處理的有效手段,它可以對物流供應鏈上物流信息進行有效地運作,比如傳輸物流單證等。EDI在物流運作的目的是充分利用現有計算機及通信網路資源,提高交易雙方信息的傳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具體來說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

首先,對於製造業來說,利用EDI可以有效地減少庫存量及生產線待料時間,降低生產成本;其次,對於運輸業說,利用EDI可以快速通送報檢、科學合理地利用運輸資源、縮短運輸距離、降低運輸成本費用和節約運輸時間;再次,對於零售業來說,利用EDI可以建立快速響應系統,減少商場庫存量與空架率,加速獎金周轉,降低物流成本;同時也可以建立起物流配送體系,完成產、存、運、銷一體化的供應線管理。

『貳』 求助關於生產系統的物流案例~~

生產物流 案例
生產物流是企業物流的關鍵環節,從物流的范圍分析,企業生產系統中物流的邊界起於原材料、外購件的投入,止於成品倉庫。它貫穿生產全過程,橫跨整個企業(車間、工段),其流經的范圍是全廠性的、全過程的。物料投入生產後即形成物流,並隨著時間進程不斷改變自己的實物形態(如加工、裝配、儲存、搬運、等待狀態)和場所位置(各車間、工段、工作地、倉庫)。
從物流屬性分析,企業生產物流是指生產所需物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運動全過程,是生產系統的動態表現。換言之,物料(原材料、輔助材料、零配件、在製品、成品)經歷生產系統各個生產階段或工序的全部運動過程就是生產物流。

從生產工藝角度分析,生產物流是指企業在生產工藝中的物流活動,即物料不斷地離開上一工序,進入下一工序,不斷發生搬上搬下、向前運動、暫時停滯等活動。這種物流活動是與整個生產工藝過程伴生的,實際上已構成了生產工藝過程的一部分。

因此,生產物流是企業生產活動與物流活動的有機結合,對生產物流流程的優化設計離不開對企業生產因素的考慮,二者是不可分割的。生產物流的優化設計主要從三個方面入手:第一,生產流程對物流線路的影響;第二,生產能力對物流設施配備的要求;第三,生產節拍對物流量的影響。

生產流程優化

生產流程是指製造系統中生產技術、設施、能力等結構化因素的有機組合,即按照一定工藝順序,從生產材料准備和零部件配套到零部件生產、生產總裝,製造加工出產品的一個完整的產品製造加工過程。

生產流程可以從不同的視角進行分類。如從設備的先進程度可分為技術密集型和勞動密集型;從產品形成的特點可以分成裝配型(如機械製造企業產品)、分解型(如化工企業產品,原料在加工過程中產出多種產品)以及調整型(如鋼鐵企業產品,原材料的形狀和性能在加工過程中不斷改變而製成的產品)。屬於機械製造企業,所以其生產流程基本是以產品為導向的裝配型流程建立的。生產流程是物流路線優化的基礎,在加工裝配企業中首先應明確產品的生產流程,然後根據生產流程進一步確定最優的物流線路。

生產過程流程圖反映一種產品的生產過程,它以工序為基礎環節,描述單項零部件的生產過程,形象地說明了各工序之間的聯系、物流的方向和路徑、作業人員的操作內容和方法。一個成熟的生產流程的建立,需要從各方面考慮,經過長時間的經驗積累,不斷在實踐中改進來完成。這類圖表的應用可以清楚地確定出物流線路的關鍵數據要素,通過分析計算能夠合理地選擇出生產過程中物流線路的最優方案。

生產能力計算

企業所需物流設施的配備要求,一般來說是與企業的生產能力成正相關的。因此,在確定物流設施配備的時候,應主要考慮企業的生產能力狀況,根據生產能力確定企業物流設施的配備。

生產能力是指企業的固定資產在一定時期內,在一定的技術條件下,經過綜合平衡後,所能生產的一定種類產品的最大可能產量。固定資產是指設備、生產面積等等,在計算生產能力時,不考慮勞動力不足或是物資供應中斷等不正常現象。生產能力以實物指標為計算單位,流水線的生產能力通常採用輪班、小時等作為時間單位。

生產能力以實物指標為指標作為計量單位,主要的產品是重型車橋,有幾百種型號。在確定生產能力時,就以生產頻率最高的斯太爾中後橋計算。生產能力以實物指標為指標作為計量單位,在計量單位確定之後,生產能力測算公式如下:
M=Fe×S/T
式中:M———年生產能力;
Fe———單台設備年有效工作時間(h);
S———設備組內相同設備數;
T———單位產品台時定額(台時/件)。

生產節拍確定

流水線生產能力確定以後,就可以根據能力制定生產計劃。生產計劃確定以後,就可以根據計劃確定生產節拍了,而只有根據生產節拍才能准確地確定出企業的物流量。

節拍是流水線上出產兩個相同製品的時間間隔。節拍是組織大量流水生產的依據,也是確定生產物流量的依據。節拍的大小取決於計劃期生產任務的數量和完成任務的時間。其計算公式為

C=Fe/N
式中:Fe———計劃期內有效工作時間;
N———計劃期生產任務數量(含廢品數)。

按照上式計算出的節拍稱為計劃節拍或平均節拍。流水線上實際出產兩個相同製品的時間間隔為該工序的工作節拍。其計算公式為
Ci=ti/Si
式中:ti———工序單件時間;
Si———該工序的工作地數量。

多對象流水線生產有兩種基本形式,一種是可變流水線,在計劃期內成批輪番生產多種產品;另一種是混合流水線,在同一時間內流水線上混合的生產多種產品。對於可變流水線節拍確定可以採用代表產品換演算法或勞動量比例分配法,對於混合流水線節拍確定可以按產品組計算節拍,組節拍C組等於有效作業時間Fe與組數N組的比值。

生產過程中看板管理的應用

准時化生產(Just in Time)是目前汽車工業普遍採用的一種先進的生產組織管理模式,而看板管理又是JIT生產方式中一種重要的管理手段,看板是一種輔助工具(載體),是一種用於生產現場控制的作業方法。生產流程設計的合理與否直接影響著生產現場的控制和生產效率。實施看板管理的目的是嚴格控制前後車間、前後工序之間的在製品周轉數量,從而達到減少在製品儲備的目的。看板管理採取的是取貨制,也就是拉動式生產方式,裝配線上需什麼零部件,需要多少零部件,自行去取,不多也不少,沒有多餘的在製品。前工序在被提取零部件後,由於儲備減少,再向它的前一工序提取數量的毛坯立即加工,以補充被提走的數量。這樣,從最後一道工序走,步步向前追溯,直到原材料准備部門,使每個生產部門都連鎖地同步運行起來。使用現場物流處於最佳狀態,做到「准時領取」、「准時轉運」、「准時生產」。看板管理的拉動式生產結構如圖所示。下面主要介紹看板管理在的應用。

JIT生產方式有其獨有的特點,它只向最後一道工序以外的各工序發出每月大致的生產品種和數量計劃(月度生產計劃大綱),作為車間安排生產作業的一個參照標准,而真正作為生產指令的只有下到裝配車間的總成裝配排產順序表,其餘工序作業現場沒有任何生產計劃表或生產指令,只是在需要的時候通過「看板」由從後工序向前工序傳遞的次序傳達生產指令。生產指令是從裝配車間發出的,物流中心具體負責實施,當裝配車間用完一箱零件後,就把取貨看板掛到看板架上,物流中心負責帶著取貨看板和空工位器具到上一道工序(車間)去取相應數量的零件,上道工序再從它的上一道工序領取相應數量的零件進行加工,以補充被取走的數量,依次類推,直到原材料供應部門。

看板跟著零件走,沒有看板不取貨,沒有看板不生產,防止「過量製造」,「過量運送」。這樣大大降低了在製品儲備數量,減少了資金佔用。看板管理還是貫徹「目視管理」的工具,「看板」與在製品同時在一起存放,只要一看「看板」標明的件號和數量,就可以一目瞭然地知道在製品的品種和數量。通過實施看板管理極大地提高了生產物流和現場管理水平。

『叄』 求一個經典物流案例~

我給你推薦幾個好的,是我上學時經老師經常講的。

國內:寶供物流。
1994年寶供是一間「作坊式」的小公司,2003年,寶供年貨運量達250萬噸,年產值達3億多元,它被摩根斯坦利評估為中國最具價值的第三方物流企業。
寶供占據業內七個第一:中國第一家物流企業集團;第一個在中國運用現代物流觀念為客戶提供全程物流服務;第一個在中國建立覆蓋全國的物流運作網;在中國第一個將工業化的質量管理標准運用到物流運作上;第一個在中國建立基於Internet/Intranet的物流信息系統;第一個在中國將產官學研相結合,舉辦物流技術與管理發展的國際性高級研討會;第一個在中國創辦物流獎勵基金。

海爾物流。
1999年開始,海爾開始進行以「市場鏈」為紐帶的業務流程再造,創造了富有海爾特色的「一流三網」的同步物流模式。「一流」是以訂單信息網為中心;「三網」分別是全球供應資源網路、全球配送資源網路和計算機網路。「同步」即「三網」同步運行,為訂單信息流的增值提供支持。

周行說,海爾進行的以「一流三網」為主要標志的物流革命,其核心就是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對倉庫進行革命,通過同步模式以高效物流運作實現「與用戶零距離」的戰略目標,使海爾通過現代物流一隻手抓住用戶的需求,另一隻手抓住可以滿足用戶需求的全球供應鏈,獲得企業核心競爭力。

實施了采購JIT。海爾物流整合的第一步是整合採購,將集團的采購活動全部集中,在全球范圍內采購質優價廉的零部件。海爾一年的采購費用約150億元,有1.5萬個品種,有2000多個供應商。通過整合採購,海爾將供應商的數目減少到900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44家為海爾的供應商,集團采購人員優化掉1/3,成本每年環比降低4.5%以上。

實施了原材料配送JIT。建立了現代化的立體倉庫及自動化物流中心。在立體庫建立之前,海爾的平均庫存時間為30天,僅海爾工業園企業的外租倉庫就達20餘萬平方米。兩個立體庫建成後,平均庫存周轉時間已經減至12天,整個集團倉庫佔地僅為2.6萬平方米,即以原倉儲面積1/10的空間承擔起原倉儲的全部功能。對訂單的響應速度從原來的36天,降低到目前的不到10天。

實施了成品分撥物流JIT。海爾在采購整合後,又整合了全球配送網路,將產品及時按要求送到用戶手中。目前,海爾與300多家運輸公司建立了緊密的合作關系,全國可調配的車輛達1.6萬輛。目前可做到中心城市6至8小時配送到位,區域配送24小時到位,全國主幹線分配配送平均4天,形成全國最大的分撥物流體系。海爾還在德國的漢堡港等地建立了物流中心,向歐洲客戶供貨的時間也因此縮短了一半以上。值得一提的是,海爾物流運用已有的配送網路和資源,藉助較完備的信息系統,積極拓展社會化物流業務。目前已成為日本美寶集團、樂百氏集團的物流代理商,同時與ABB公司、雀巢公司、萬家香醬園、伊利奶粉的物流及配送業務也在順利開展。

國外:宅急便。 這個你到網上找會有很多。
TNT: 荷蘭公司,世界四大快遞業之一,我現在就職在這里。

『肆』 上海EDI的技術發展和一個實例

前言在日本隨著計算機的普及,各大企業固有數據的交換速度比起十年前有了很大的提高。1995年制定了日本國內物流標准信息(JTRN),近年來又產生了綜合性的統一觀點供應鏈管理(SCM:SupplyChainManagement) ,日本國內物流標准信息電子數據交換(EDI: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成了人們注意的焦點。 一、日本物流EDI標准化概要國內物流相關的標准化及普及,是1996年由在通產省及運輸省的支持下成立的物流EDI推進委員會(由(株) 日本Logistic System協會及物流EDI推進機構的共同事務局主辦)具體實施的。該委員會制定了標准EDI,以次為基礎又確立了"高度物流信息化系統開發事業"。通產省於1998年度開始實施此項計劃。該項計劃通過向物流行業開發引入先進的信息系統及EDI手段,達到大幅度提高物流效率為目的,其特徵是非常重視尤其是中小物流企業的信息化。2000年7月日本服裝產業協會對該項計劃進行了實地檢測。日本北邦參與了這項基幹系統的開發工作。 二、EDI的優勢1.有效利用原數據可產生以下間接的優勢。 削減數據介面人員;自動進行數據介面,縮短作業時間;自動介面,避免操作失誤。 2.無紙化,可實現業務託付。 削減成本;高效作業, 削減人員成本;從紙張到利用數據進行管理,縮短查詢時間。 3.易於構築SCM系統。 三、物流企業EDI的發展現狀對於物流企業,對於簡化作業、提高效率以及構築SCM系統,EDI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目前現實中EDI的普及率還不足46.9%。(據1999年產業情報化中心(CII)與EDI推進協會(JEDIC)第3次調查結果顯示) 信息技術可謂是瞬息萬變的,是以飛快的速度進行技術革新的。並且促進著各企業基於經營戰略的固有的系統化、標准化。因此,根據國家計劃制定了發展方向時,有可能時代已經落後,政策已經陳腐了。 為何EDI沒有普及? 1、以大型企業為中心進行著固有的信息化,因此物流標准化落後了。 2、行固有信息化的企業向標准化轉換需要資金和人力。 3、物流行業並沒有廣泛理解EDI的優勢。 4、EDI工具成本太高,難以使用。 5、物流相關系統中沒有把EDI作為標准加入。 6、考慮行業團體的利益關系,標准化的推廣意識不同。 7、物流企業間的系統化水平參差不齊。 8、很多企業將非標准信息的交換誤認為EDI。 9、沒有標准化的強制力和推動力。 四、日本物流EDI供應商EDI系統功能介紹日本國內提供物流EDI服務的公司較多,以具有代表性的日本北邦公司為案例來介紹日本EDI供應商的EDI服務內容。 日本北邦公司以高度物流信息化為目標,是EDI推進協會的加盟企業,參加了日本服裝產業協會實證檢驗系統的開發,實現了物流程序組件JTRN的EDI轉換。 日本北邦公司的物流組件: 1、物流中心名人系統2、檢品名人系統3、出荷名人系統4、運輸名人系統5、追跡名人系統6、ASP出荷名人系統7、通販名人系統JTRN的功能介紹: HTRN系統以前是固定長格式的,有約400家公司使用。從1998年起本系統的EDI工具全部按JTRN進行了轉換。本系統的流程見圖-3,在不改變用戶原有物流系統、在庫管理系統的基礎之上輕松實現EDI,能夠嚴格地控製成本。 針對發貨預訂數據本系統進行出貨確定,約有200種運用類型。在確定了發貨個數生成出貨確定數據的同時,列印EDI標簽貼在商品上發貨。而商品的採集、檢驗等由原系統完成。出貨確定數據作成後,便以JTRN形式向運輸公司傳遞委託運送信息。 運輸公司接到數據後,可將其反映到自動運費計算,貨物跟蹤等系統。發貨單通常由付款通知、簽收單等6-7部分構成,由於運送依賴信息是以EDI形式傳來的,因此運輸公司可根據需要只列印運輸過程使用的票據。配送活動完成時採集數據,向客戶返回配送完成信息。另外,也可傳送月度決算信息。 該系統有以下優點: 1、安裝本系統時不需改變用戶原有系統。 2、出貨作業任何人都可以擔當。 3、以數字形式把握出貨作業實際狀況。 4、能夠針對不同客戶進行物流成本分析。 5、以具體數字反映物流成本的削減成果。 6、出貨查詢簡單易行等。 選擇運輸公司主要是交接是分別進行的,因此在整個流程中如何檢測是非常重要的。EDI的實施使企業間達到合理化的同時,又會產生責任不明確的問題。這個數據是誰的數據,誰應該承擔責任解決問題等很難明確。 另外某種商品何時發貨、何時到達等是商流的決算時間。對采購地而言,貨物的採集、發貨時間是采購費用列入時間點;而貨物配送到達的時間是利潤列入時間點。即使現在,作為商業習慣仍然按照出貨時間進行粗略的利潤計算。對於國際貿易或遠距離的貿易,顯然這樣是不允許的。但是,隨著IT化的進程這些處理當然是要變化的,而物流也必須順應這一趨勢。 JTRN最大的作用在於它是行業標准。使用它會大幅削減個別開發費用。第一件開發是要花一些費用進行的,並且要去理解用語的統一。但是第二件以後便非常簡單,充分體現標准化工具的效果。另外,行業用語、用途統一化、標准化後,在充分理解項目定義的基礎上,構築系統時需要什麼欄位該如何建立資料庫便是一目瞭然的事情。並且擴充性能很好,數據欄位的追加變更簡單易行。和運輸公司打交道時以標准工具進行交談,不會發生多終端或單方操作的問題。 JIRN的優點對貨主來說主要有: 1、能統一發貨標簽。 2、實現日報表的交接。 3、能夠按照不同運輸公司進行出貨作業。 4、能夠連接商流和物流,自動進行運輸費用檢測。 5、實現物流成本分析等等。 對於運輸公司來說: 1、不要發貨單。 2、集貨作業加快,提高運輸品質。 3、與貨物跟蹤實現連動。 4、自動運費計算。 5、簡化分揀作業。 雙方進行合理化,互擔費用成本,運費中包括事務性作業費用、成本、集貨費用等。從中削減的部分可返還回去,在不損害雙方利益的基礎上實現削減成本。

『伍』 物流EDI技術應用在哪些方面

EDI最初是由美國企業應用在企業間訂貨業務活動中的電子數據交換系統,其後EDI的應用范圍從訂貨業務向其他業務擴展,如POS銷售信息傳送業務、庫存管理業務、發貨送貨信息和支付信息的傳送業務等。近年EDI在物流中廣泛應用,被稱為物流EDI。
所謂物流EDI是指貨主、承運業主以及其他相關的單位之間,通過EDI系統進行物流數據交換,並以此為基礎實施物流作業活動的方法。物流EDI參與單位有發送貨物業主(如生產廠家、貿易商、批發商、零售商等)、承運業主(如獨立的物流承運企業等)、實際運送貨物的交通運輸企業(鐵路企業、水運企業、航空企業、公路運輸企業等)、協助單位(政府有關部門、金融企業等)和其他的物流相關單位(如倉庫業者、專業報送業者等)。

這個物流模型的主要步驟如下:
1、發送貨物業主(如生產廠家)在接到訂貨後制定貨物運送計劃,並把運送貨物的清單及運送時間安排等信息通過EDI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如零售商),以便物流運輸業主預先制定車輛調配計劃和接收貨物業主制定貨物接收計劃。
2、發送貨物業主依據顧客訂貨的要求和貨物運送計劃下達發貨指令、分揀配貨、列印出物流條形碼的貨物標簽(即SCM標簽,Shipping Carton Marking)並貼在貨物包裝箱上,同時把運送貨物品種、數量、包裝等信息通過EDI發送給物流運輸業主和接收貨物業主依據請示下達車輛調配指令。
3、物流運輸業主在向發貨貨物業主取運貨物時,利用車載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流條形碼,並與先前收到的貨物運輸數據進行核對,確認運送貨物。
4、物流運輸業主在物流中心對貨物進行整理、集裝、作成送貨清單並通過EDI向收貨業主發送發貨信息。在貨物運送的同時進行貨物跟蹤管理,並在貨物交納給收貨業主之後,通過EDI向發貨物業主發送完成運送業務信息和運費請示信息。
5、收貨業主在貨物到達時,利用掃描讀數儀讀取貨物標簽的物漢條形,並與先前收到的貨物運輸數據進行核對確認,開出收貨發票,貨物入庫。同時通過EDI向物流運輸業主和發送貨物業主發送收貨確認信息.
物流EDI的優點在於供應鏈組成各方基於標准化的信息格式和處理方法通過EDI共同分享信息、提高流通效率、降低物流成本。
應用傳統的EDI成本較高,一是因為通過VAN進行通訊的成本高,二是制定和滿足EDI標准較為困難。但近年來,互聯網的迅速普及,為物流信息活動提供了快速、簡便、廉價的通訊方式,所以,互聯網將為企業實施物流EDI提供堅實的基礎。

『陸』 物流案例

第二個問題我不懂,只能回答你第一個。

航次租船下,船東指定替代船時,必須在船級、船型等等各個方面與原定船舶相符。替代船一經選定,就不能再做更改。但是若替代船因某種原因無法履行合同時,租家有權解除合同。

本案中,根據你的描述,租家只是拒絕啟運該案標的——草莓,卻並未解除合同,因此合同繼續有效。而貨物的滅失(腐爛)是租家拒絕啟運造成的,因此,貨物滅失責任應由租家來承擔。但是租家可以以違約為理由起訴船東,要求賠償。原因是:船東提供的替代船不符合合同約定要求,事實上造成船舶不適航,而使船舶在開航前和開航當時適航是船東的默示義務,也是嚴格責任

『柒』 EDI對物流的影響

EDI對物流的影響案例介紹:

案例中反映的是一個企業中物流活動的問題,趙雲要想將居高不下的物流成本降下來,就要首先考慮到如何優化企業的物流活動的問題。

案例中提到的物流活動涉及到采購、運輸與倉儲等環節,其中倉儲中的庫存積壓情況嚴重,佔去了物流成本相當大一部分。要想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就需要對涉及到采購、運輸和倉儲等環節進行物流優化,而優化的最主要目標,就是如何保證這些環節信息溝通的及時和高效。

物流環節中很重要的一流就是信息流,對這個企業來說,信息流的源頭來自采購,因此要保證這個企業信息流的及時高效運行,可以首先考慮從采購這個環節進行優化。而如何保證采購環節中的信息流暢通呢?利用現在成熟的信息技術進行信息采購,是一個比較好的解決方案。

信息采購是如何進行的呢?簡單地說,信息采購就是通過互聯網路,藉助計算機管理企業的采購業務。具體說來,開展信息采購的企業在網路上公布所需的產品或服務的內容,供相應的供應商選擇;采購企業通過電子目錄了解供應商的產品信息;通過比較選擇合適的供應商,然後下訂單並開展後續的采購管理工作。信息采購也叫信息采購、電子商務采購、網上采購。

信息采購的基本手段建立起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縮寫為EDI)。利用EDI可以及時、准確地掌握供應與需求的情況,按照準時物流的要求,采購可以很快做出物流的決定。通過建立EDI系統,上下游產業之間建立電子自動訂貨系統和實現決算、檢驗、庫存的電子化。

通過EDI系統,能給采購方帶來如下好處:(1)由於采購數據直接傳輸給供應商,可以防止由於物料供應不及時帶來的損失,例如日本日化生產企業花王與零售商佳斯客在建立EDI後,佳斯客的缺貨率減少了一半;(2)通過電子訂貨系統實現了自動采購,提高了商品周轉率,佳斯客的庫存周轉率提高了30%;(3)削減了流通成本,采購方不需要建立庫存從而大大節約了費用。

建立EDI系統對物流運輸和倉儲來講也有很多好處:(1)實現了物流作業的集約化。需求方為了降低成本和庫存,只在必要的時間、按必要的數量、采購必要的商品,這就使物流運輸出現多頻率、小批量配送的勢頭。物流運輸服務部EDI系統掌握了更多及時的信息,從而可以在配送中更加集約化;(2)為倉儲部減少庫存,甚至實現無庫存創造了條件。倉儲部最大的負擔是庫存較多,建立EDI系統後,各供應商按照采購要求通過運輸工具送到物流倉儲部,為實現無庫存化創造條件。

信息采購的解決方案已成為眾多計算機軟、硬體廠商開發的新熱點,目前成熟的產品也已較為常見,這些方案對信息采購的各個方面進行了設計,使得采購工作程序化、自動化。一些解決方案已得到了企業的認可,如BBP(Business-to-BusinessProcurement)電子采購系統已在青島海爾集團得到實施。

但是,企業開展信息采購並不是選用某一公司的軟體就萬事大吉了,實際上信息采購並不光影響企業的采購流程,還深入到整個企業的業務運作之中,將從根本上改變企業的運營方式。企業只有內外結合、「軟硬兼施」,才能建立一套運行良好的信息采購體系,才能充分發揮信息采購的優勢。

逐步實現企業內部的信息采購的開展必須要有內部信息系統作支持,只有企業內部實現了信息化,才能使信息采購發揮出更好的優勢。加快企業內部信息化建設應該成為當務之急,通過建設企業內聯網,應用ERP管理系統,把企業進貨、銷貨、存貨、生產以及財務、計劃等各個環節通過網路連接起來,再把網路延伸到企業外部,與信息采購系統對接,這樣才能成為信息采購的真正受益者。

另外,企業採用符合自身特點的信息采購軟體開展信息采購,要求把采購請求形成,請購單填寫,采購審批,訂單下達等各項采購工作都通過網路並藉助計算機軟體來實現,因此,信息采購系統的作用顯得十分重要。目前市場上這類軟體比較豐富,但不同的軟體其側重點和出發點有所不同,不同的軟體各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這就要求企業需要根據自身的采購規模、周期等來選用最符合自身需要的軟體,不要盲目追求功能強大,也不應片面採用國外大公司的產品,必須堅持「最合適的才是最好的」原則,避免產生花了很多錢卻辦不好事情的結局。一般來說,信息采購軟體必須建立在Internet基礎上,包括CA認證、咨詢和支付等功能;根據需要還應提供商業夥伴目錄、定價服務以及集成功能;要能與ERP和辦公自動化等後台系統集成。另外,采購管理人員的工作界面必須友好,簡單明了,易操作。當然,除購成品軟體外,企業也可委託軟體公司或企業計算機專業人員專門開發,真正設計出符合企業需要的采購軟體,為企業更好地開展采購業務服務。

以上對信息采購、信息采購的優勢以及信息采購的企業環境和軟體支持作了介紹,現在再回到案例中去,案例中企業的物流狀況,是由於采購部、運輸部、倉儲部和供應商間的信息溝通不暢,才導致企業物流成本增加。企業要想從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就需要加強物流活動中的信息溝通,而上面描述的基於EDI的信息采購,就是能從根本上解決企業物流活動中信息溝通的問題。

綜上,案例中的企業若要從根本上降低物流成本,可以考慮首先從采購環節入手,建立起信息采購的模式,並逐步建立起包含倉儲、運輸等環節的信息化模式。所幸的是,案例中的企業已經有了ERP的實施應用經驗,該企業只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並協同供應商建立起一套基於EDI的信息采購系統,就能確保物流活動中信息溝通及時高效,從而也能大大降低倉儲部的庫存成本,進而整體上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