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房結中細胞動作電位0期去極的離子基礎是
A. 簡述心室肌動作電位形成的離子基礎
【考點】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及簡要原理。【解析】心室肌動作電位分為0期,專1期,2期,3期和4期共屬5個時期。0期:在外來刺激作用下,引起Na+通道的部分開放和少量Na+內流,造成膜的部分去極化,當去極化達到閾電位水平-70mv時,膜上Na+通道被激活而開放,Na+順電-化學梯度由膜外快速進入膜內,進一步使膜去極化,膜內電位向正電位轉化,約為+30mv左右,即形成0期。1期:此時快通道已失活,同時有一過性外向離子流(Ito)的激活,K+是Ito的主要離子成分,故1期主要由K+負載的一過性外向電流所引起。2期:是同時存在的內向離子流主要由Ca2+(及Na+)負載和外向離子流(稱Iin由K+攜帶)處於平衡狀態的結果。在平台早期,Ca2+內流和K+外流所負載的跨膜正電荷量相等,膜電位穩定於0電位。3期:此時Ca2+通道完全失活,內向離子流終止,外向K+流(Iin)隨時間而遞增。膜內電位越負,K+通透性就越增高。使膜的復極越來越快,直到復極化完成。4期:4期開始後,細胞膜的離子主動轉運能力加強,排出內流的Na+和Ca2+,攝回外流的K+,使細胞內外離子濃度得以恢復。
B. 竇房結p細胞四期自動去極發產生的主要原因是
竇房結細胞和浦肯野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竇房結細胞與浦肯野細胞均屬於自律細胞,與非自律細胞相比,其生物電現象最顯著的
特徵是:3期復極化末的膜電位達到最大值之後,並不保持在穩定的水平,而是在4期內自動而緩慢地去極
化,使膜內電位逐漸減小,故稱為4期自動去極化。4期起點處的最大膜電位稱為最大舒張電位或最大復極
電位。4期自動去極化是自律細胞具有自動節律性的基礎。但竇房結細胞與浦肯野細胞的生物電又各有特點,現分述如下:
1.竇房結細胞
與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相比,0期去極化速度慢,幅度小,主要是由於膜的慢鈣的二價正離子通道開放,鈣的二價正離子內流所致。繼0期後,沒有明顯的復極1期和平台期,隨即轉入復極3期,是由於膜的鉀的正離子通道開放,使鉀的正離子迅速外流所產生。4期產生自動去極化,主要是由於在3期末4期初,膜對鉀的正離子通透性逐漸降低,使鉀的正離子外流呈進行性衰減,加之鈉的正離子、鈣的二價正離子內流所致。
2.浦肯野細胞
其動作電位可分為0、1、2、3、4五個時期。其中0、l、2、3期的形狀幅度及形成機制與心室肌細胞基本相同。目前認為,浦肯野細胞形成4期自動去極化的起搏電流,主要是一種非特異性內向(鈉的正離子)離子流,它不同於快鈉的正離子通道開放形成的鈉的正離子內流。4期自動去極化是由於膜對鈉的正離子的通透性逐漸增加,使鈉的正離子緩慢內流所致。浦肯野細胞4期去極化速度比竇房結細胞4期去極化速度慢,故浦肯野細胞比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低
C. 簡述神經細胞、心室肌細胞、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產生的離子機制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由去極化和復極化兩個過程五個時期組成:0 期(快速去極化期回)、1 期(快答速復極化初期)、2 期(平台期)、3 期(快速復極化末期)以及4 期(完全復極化期,或靜息期)。
竇房結細胞的動作電位屬慢反應電位,其動作電位形狀與心室肌等快反應電位很不相同。其特徵為:動作電位去極化速度和幅度較小,很少有超射,沒有明顯的1 期和平台期,只有0 、3 、4 期,而4期電位不穩定,最大復極電位絕對值小。在3 期復極完畢後就自動地產生去極化,使膜電位逐漸減小,即發生4 期自動去極化。
(3)竇房結中細胞動作電位0期去極的離子基礎是擴展閱讀:
竇房結P 細胞缺乏Ito通道,因此其動作電位無明顯的1 期和2 期, 0 期去極化後直接進入3 期復極化過程,其復極化主要依賴IK來完成, IK 的激活不僅使動作電位復極,並且使之達到最大復極電位水平。
IK 的進行性衰減是竇房結細胞4 期自動去極化的重要離子基礎之一,除此之外,If的進行性增強以及ICa-T也在4期自動去極過程中發揮一定作用。
D. 竇房結p細胞動作電位
竇房結細胞和浦肯野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竇房結細胞與浦肯野細胞均屬於自律細胞,與非自律細胞相比,其生物電現象最顯著的
特徵是:3期復極化末的膜電位達到最大值之後,並不保持在穩定的水平,而是在4期內自動而緩慢地去極
化,使膜內電位逐漸減小,故稱為4期自動去極化.4期起點處的最大膜電位稱為最大舒張電位或最大復極
電位.4期自動去極化是自律細胞具有自動節律性的基礎.但竇房結細胞與浦肯野細胞的生物電又各有特點,現分述如下:
1.竇房結細胞 與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相比,0期去極化速度慢,幅度小,主要是由於膜的慢鈣的二價正離子通道開放,鈣的二價正離子內流所致.繼0期後,沒有明顯的復極1期和平台期,隨即轉入復極3期,是由於膜的鉀的正離子通道開放,使鉀的正離子迅速外流所產生.4期產生自動去極化,主要是由於在3期末4期初,膜對鉀的正離子通透性逐漸降低,使鉀的正離子外流呈進行性衰減,加之鈉的正離子、鈣的二價正離子內流所致.
2.浦肯野細胞 其動作電位可分為0、1、2、3、4五個時期.其中0、l、2、3期的形狀幅度及形成機制與心室肌細胞基本相同.目前認為,浦肯野細胞形成4期自動去極化的起搏電流,主要是一種非特異性內向(鈉的正離子)離子流,它不同於快鈉的正離子通道開放形成的鈉的正離子內流.4期自動去極化是由於膜對鈉的正離子的通透性逐漸增加,使鈉的正離子緩慢內流所致.浦肯野細胞4期去極化速度比竇房結細胞4期去極化速度慢,故浦肯野細胞比竇房結細胞的自律性低
E. 竇房結細胞動作電位0期去極化的原因( )。
【答案】B
【答案解析】竇房結屬於慢反應細胞,0期去極化主要為Ca+離子緩慢內流
F. 竇房結動作電位的離子流向
在靜來息電位的基礎上,源細胞受到一個適當的刺激,其膜電位所發生的迅速、一過性的極性倒轉和復原,這種膜電位的波動稱為動作電位。 圖我不會在電腦上畫,這個是在網上搜的。你看看能不能看懂,不懂了可以問我。 動作電位上升支主要由Na+內流形成,接近於Na+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1.細胞內外Na+和K+的分布不均勻,細胞外高Na+而細胞內高K+。 2.細胞興奮時,膜對Na+有選擇性通透,Na+順濃度梯度內流,形成鋒電位的上升支。 3.K+外流增加形成了動作電位的下降支。
G. 心室肌作電位分幾期各期離子基礎是什麼
全過程分為5個時期,即去極化過程的0期和復極化1、2、3、4期.
(1)0期(去極化期):-90-+30mv,構成動作電位上升支,歷時僅1-2ms,由Na+快速大量的內流造成,這種電位又稱快反應電位,具備這種電位的心肌細胞,稱之為快反應細胞.
(2)1期(快速復極初期):+30 0mV,10ms,由K+外流引起,0期和1期構成鋒電位.
(3)2期(平台期):復極緩慢,滯留在0mV以下,呈平台狀,由K+外流與Ca2+緩慢內流構成,100ms-150ms.
(4)3期(慢速復極末期):0mV 90mV,由K+快速外流引起,100ms-150ms.
(5)4期(靜息期):-90mV.主動轉運,Na+和Ca2+泵出,K+泵入,恢復到靜息時狀態.
H. 急用,神經細胞動作電位去極化的離子基礎是( )復極化的離子基礎是( )
前面是Na+後面是K+吧
I. 竇房結細胞0期去極化,主要是由於哪一種離子流所引起
明明是Ca離子內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