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肌動作電位去極離子的基礎
Ⅰ 平滑肌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有何不同 離子機制的區別
平滑肌存在慢波電位和動作電位兩種.
其中慢波電位是指平滑肌細胞可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產生自發性去極化和復極化的節律性電位波動(鈉離子內流去極化,鉀離子外流復極化,只是具有自發的節律性),慢波波幅約為10~15mV,不屬於動作電位.由於這種變化的頻率較慢,故稱為慢波電位,又稱為基本電節律.平滑肌慢波頻率人的胃每分鍾3次,十二指腸為每分鍾12次.時程由幾秒到十幾秒.慢波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縮,但它可使靜息電位接近於動作電位的閾電位.容易產生興奮.目前認為,它的產生可能與細胞膜上生電性鈉泵的活動具有波動性有關,當鈉泵的活動暫時受抑制時,膜便發生去極化;當鈉泵活動恢復時,膜的極化加強,膜電位便又回到原來的水平.實驗證明,用抑制鈉泵的葯物哇巴因後,胃腸平滑肌的慢波電位便消失.慢波電位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縮,但它可使膜電位接近於或達到閾電位,後者可產生動作電位.
而當慢波去極化達到閾值(如神經遞質Ach影響)時,在慢波基礎上會產生1至數個動作電位.消化道平滑肌動作電位的時程較骨骼肌長(約10~20ms),幅度值較低.它的去極化相主要由一種開放較慢的通道介導的內向離子流(主要是鈣離子,也有鈉離子)引起的.鈣離子內流可加強平滑肌的收縮,因此,動作電位的頻率越高,平滑肌收縮幅度越大.
總之,平滑肌與骨骼肌的動作電位去極化所涉及的離子通道類型和離子內流情況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離子通道的性質不同.平滑肌鈉離子通道具有一定節律性和配體依耐性開閉,而骨骼肌只具有配體依耐性.
Ⅱ 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是由什麼引起的
骨骼肌的動作點為由去極化和復極化過程所組成,共分為去極化、反極專化、復極化屬、超極化4個時期。
1)去極化和反極化:Na+內流。從-90mV到+30mV。
2)復極化期:K+快速外流造成。
3)超極化期:k+持續外流超過靜息電位。
4)恢復期:恢復膜內外各種離子濃度的正常比例。如鈉—鉀泵的活動,鈉—鈣交換。
興奮後興奮性的變化
1.
絕對不應期
2.
相對不應期
3.
超常期
4.
低常期
心肌的動作點為由去極化和復極化過程所組成,共分為0、1、2、3、4五個時期。
1)0期:去極化,Na+內流。從-90mV到+30mV。
2)1期:快速復極化初期,K+外流造成,10ms。
3)2期:平台期,為Ca++的內流和少量的K+的外流造成,100ms,是復極化緩慢的主要原因。
4)3期:快速復極化末期,Ca++的內流停止和K+的快速外流。
5)4期:靜息期或舒張期,恢復膜內外各種離子濃度的正常比例。如鈉—鉀泵的活動,鈉—鈣交換。
興奮後興奮性的變化
1.
絕對不應期
2.
相對不應期
3.
超常期
4.
低常期
(有效不應期時間長,可達200ms))
Ⅲ 簡述心室肌動作電位形成的離子基礎
【考點】心肌的生物電現象及簡要原理。【解析】心室肌動作電位分為0期,專1期,2期,3期和4期共屬5個時期。0期:在外來刺激作用下,引起Na+通道的部分開放和少量Na+內流,造成膜的部分去極化,當去極化達到閾電位水平-70mv時,膜上Na+通道被激活而開放,Na+順電-化學梯度由膜外快速進入膜內,進一步使膜去極化,膜內電位向正電位轉化,約為+30mv左右,即形成0期。1期:此時快通道已失活,同時有一過性外向離子流(Ito)的激活,K+是Ito的主要離子成分,故1期主要由K+負載的一過性外向電流所引起。2期:是同時存在的內向離子流主要由Ca2+(及Na+)負載和外向離子流(稱Iin由K+攜帶)處於平衡狀態的結果。在平台早期,Ca2+內流和K+外流所負載的跨膜正電荷量相等,膜電位穩定於0電位。3期:此時Ca2+通道完全失活,內向離子流終止,外向K+流(Iin)隨時間而遞增。膜內電位越負,K+通透性就越增高。使膜的復極越來越快,直到復極化完成。4期:4期開始後,細胞膜的離子主動轉運能力加強,排出內流的Na+和Ca2+,攝回外流的K+,使細胞內外離子濃度得以恢復。
Ⅳ 平滑肌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有何不同
平滑肌存在慢波電位和動作電位兩種。
其中慢波電位是指平滑肌細胞可在靜息電位基礎上產生自發性去極化和復極化的節律性電位波動(鈉離子內流去極化,鉀離子外流復極化,只是具有自發的節律性),慢波波幅約為10~15mV,不屬於動作電位。由於這種變化的頻率較慢,故稱為慢波電位,又稱為基本電節律。平滑肌慢波頻率人的胃每分鍾3次,十二指腸為每分鍾12次。時程由幾秒到十幾秒。慢波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縮,但它可使靜息電位接近於動作電位的閾電位。容易產生興奮。目前認為,它的產生可能與細胞膜上生電性鈉泵的活動具有波動性有關,當鈉泵的活動暫時受抑制時,膜便發生去極化;當鈉泵活動恢復時,膜的極化加強,膜電位便又回到原來的水平。實驗證明,用抑制鈉泵的葯物哇巴因後,胃腸平滑肌的慢波電位便消失。 慢波電位本身不引起肌肉收縮,但它可使膜電位接近於或達到閾電位,後者可產生動作電位。
而當慢波去極化達到閾值(如神經遞質Ach影響)時,在慢波基礎上會產生1至數個動作電位。消化道平滑肌動作電位的時程較骨骼肌長(約10~20ms),幅度值較低。它的去極化相主要由一種開放較慢的通道介導的內向離子流(主要是鈣離子,也有鈉離子)引起的。鈣離子內流可加強平滑肌的收縮,因此,動作電位的頻率越高,平滑肌收縮幅度越大。
總之,平滑肌與骨骼肌的動作電位去極化所涉及的離子通道類型和離子內流情況完全相同,所不同的只是離子通道的性質不同。平滑肌鈉離子通道具有一定節律性和配體依耐性開閉,而骨骼肌只具有配體依耐性。
Ⅳ 正反饋是打破穩態嗎你是怎麼理解的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產生過程中哪種離子是正反饋
負反饋是穩態調節的基礎,但也存在正反饋的情況。比如排尿反射,動作電位的產生鈉離子內流過程都是正反饋,這對維持內環境穩態有重要作用。
Ⅵ 試述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異同點
心室肌細胞動作電位和骨骼肌細胞動作電位的異同點:
相同點:
1,都有神經元支配
2,都能收縮和舒張
不同點:
1,心肌有自動節律性,骨骼肌沒有
2,骨骼肌是隨意肌,心肌是不隨意肌
3,心肌由植物性神經支配,骨骼肌由軀體運動神經支配
4,骨骼肌細胞為長柱狀無分支,心肌細胞為短柱狀且有分支
同一刺激的話,如果強度都達到了它們閾強度,骨骼肌和心肌都會發生一次收縮。根據我的了解,它倆的主要區別應該在刺激頻率上。骨骼肌的動作電位持續的時間短,心肌的長,所以骨骼肌在連續的刺激下會發生不完全強直收縮,頻率提高會出現完全強直收縮;而心肌不會,心肌的動作電位持續時間和收縮的時間基本相同,再加上心肌本身就有自律性,施加竇性心律額外的刺激,心肌會出現期前收縮和代償間歇。
Ⅶ 形成消化道平滑肌動作電位去極化的離子基礎是
Ca2+內流
Ⅷ 急用,神經細胞動作電位去極化的離子基礎是( )復極化的離子基礎是( )
前面是Na+後面是K+吧
Ⅸ 消化道平滑肌動作電位去極化的離子基礎
去極化是通過向膜外的電流流動(參見電緊張)或改變外液的離子成分(例如增加K+濃度)而產生的。對興奮性膜使其在一定閾值以下去極化,則產生主動的去極化,也常產生極化方向的逆轉(overshoot),但以後通過再分極(repolarization)而返回原來電位,稱此為動作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