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草履蟲的方法
⑴ 過濾草履蟲的網用多少目的網好呢
過濾?一般實驗用草履蟲都是用桶直接在水塘里打水,然後挑一些水草、枯葉之版類的可能附著草履蟲權的擴培後鏡檢,然後再挑一些健康的個體再次擴培。
如果是做水生浮游生物檢測的話可以用800-1000目的絹網做成撈網。
希望能夠對你有幫助。
⑵ 草履蟲怎麼分離出來
1.取樣,稀釋,放在培養皿中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用吸管抽取看到的草履蟲。2.也可以用離心的方法分離。
⑶ 培養草履蟲的方法
我是學生物的,原來養小型魚繁殖時都是自己培養草履蟲作為開口糧,剛看到魚友講述培養經歷感覺不夠完整,回想一下把自己所學與大家分享
1、培養液
取2個大號可樂瓶剪去上部做成30cm高的敞口瓶,找些稻草(菜市場捆菜的就行)剪成20CM長40根,稻草洗凈放鍋里煮開晾涼,每瓶放20根稻草加入稻草湯將將沫過稻草,再加5CM的自來水OK
2、自然培養
保持水溫20-25度10天左右自然繁殖出草履蟲,13天的時候達到繁殖高峰水面出現一層白膜,分一些到新的培養液里繼續培養可以保持供給
3、取種培養
(原種)自然水域或小河溝里找些水面漂游白膜的(10度以下無法取種)用小瓶取一些帶點水做種液
(分離)牛肉擠些汁滴在玻璃板上一大滴,旁邊滴一大滴種液,用針將兩滴液體連出一條線,草履蟲會跑到牛肉汁那邊
(取種)將兩滴間的連線用紙巾截斷,用吸管吸取牛肉汁就可以當種放入培養液了
4、提純
取種培養會帶入很多其他種類的原生物、單細胞生物和變形蟲等,所以需要提純,培養5天後取水面靠近瓶壁的液體放入新的培養液,5天後再重復操作一次就能得到大量純凈的草履蟲了
5、喂養
每天用紗布包一小塊熟雞蛋黃在培養液里涮涮或每瓶每天加兩滴牛奶即可讓草履蟲吃飽
6、開口糧
小魚出生至卵黃縮小後就可以餵了,餵食5天後草履蟲的營養就不足以滿足小魚了所以最好改用其他飼料
畢業十幾年了,就記得這些了,希望對大家有用
⑷ 可用抽樣檢測的方法調查水體中大草履蟲的種群密度
可以用抽樣檢測的方法調查水體中大草履蟲的種群密度,因為大草履蟲是單細胞動物,個體微小,需在顯微鏡下觀察計數,所以需從水體隨機取樣檢測。
⑸ 草履蟲培養方法
草履蟲的培養方法
一、草履蟲(Paramecium)
草履蟲屬於原生動物門的纖毛綱,是一類體型較大的原生動物,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又容易採集和培養,是觀察研究原生動物的好材料。草履蟲種類很多,其中體型最大和最常見的是大草履蟲(Paramecium caudatum)。
1.採集
草履蟲通常生活在水流速度不大的水溝、池塘和稻田中,大多積聚在有機質豐富,光線充足的水面附近。當水溫在14~22℃時,繁殖最旺盛,數目最多、草履蟲的這些習性,是確定採集地點和方法的重要依據。
(1)到水溝、池塘採集草履蟲。水溝和池塘是草履蟲的主要生活場所。在氣候溫暖的季節,到水質沒有污染的水溝、池塘岸邊,選擇枯枝落葉多的地方,用廣口瓶沿水面採集池水,這樣的池水往往含有許多草履蟲。為了更有把握,可在不同地點多采幾瓶。採集後,廣口瓶內要放置少許水草,瓶口不要加蓋,以免草履蟲因缺氧而窒息死亡。
回到實驗室後,要把盛有池水的廣口瓶放在溫暖、明亮、陽光又不直射的地方,使瓶中的革履蟲迅速繁殖。三五天以後,對著光線用肉眼觀察,如果看到水中有許多小白點在不停地游動,很可能就是草履蟲。這時,用吸管吸取一滴帶有小白點的水,放在載玻片上,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在視野中會看到各種微小生物。如果發現有象倒置的草鞋一樣的小動物,不停地螺旋運動,那就是草履蟲,採集就成功了。
(2)到稻田採集草履蟲。在稻田灌水期間,尋找田中的舊稻茬,用廣口瓶在稻茬附近取水,隨後放進幾根舊稻草。這樣的水中往往會有許多草履蟲。返回實驗室後,放在溫暖明亮處,三五天後,用顯微鏡檢查是否有草履蟲存在。
(3)從新鮮稻草上採集草履蟲。當環境變得乾旱或寒冷時,草履蟲能向身體表面分泌一層蛋白質的薄膜,蟲體不吃不動,進入休眠狀態。這種狀態叫作包囊。在稻田水抽干時,草履蟲便形成許多包囊,附著在稻草近根部的幾節莖上。因此,可選取新鮮稻草近根部的幾節,剪成3~4厘米長的小段,放入廣口瓶中,注入清水,放在明亮溫暖處,一周以後,用顯微鏡檢查是否有草履蟲。
2.配製培養液
草履蟲的食物主要是細菌。為了培養繁殖草履蟲,必須配製含有大量細菌的培養液。培養液的配製方法通常有以下兩種。
(1)稻草培養液。取新鮮潔凈的稻草,去掉上端和基部的幾節,將中部稻莖剪成3~4厘米長的小段,按1克稻草加清水100毫升的比例,將稻草和清水放入大燒杯中,加熱煮沸10~15分鍾,當液體呈現黃褐色時停止加熱。這樣的液體,由於加熱煮沸,只留下了細菌芽孢,其它生物已均被殺死,為培養草履蟲創造了良好條件。為了防止空氣中其它原生動物的包囊落入和蚊蟲產卵,燒杯口要用雙層紗布包嚴。然後放置在溫暖明亮處進行細菌繁殖。
經過3~4天,稻草中的枯草桿菌的芽孢開始萌發,並依靠稻草液中的豐富養料迅速繁殖,液體逐漸混濁,等到大量細菌在液體表面形成了一層灰白色薄膜時,稻草培養液便製成了。由於草履蟲喜歡微鹼性環境,如果培養液呈酸性,可用1%碳酸氫鈉調至微鹼性,但pH值不能大於7.5。
(2)麥粒培養液。將5克麥粒(大麥、小麥均可)放入1000毫升清水中,加熱煮沸,煮到麥粒脹大裂開為止。然後在溫暖明亮處放置3~4天,便製成了麥粒培養液,此時培養液中已繁殖有大量的細菌。
3.接種
接種是指將採集來的草履蟲轉移到培養液的過程。接種草履蟲時必須提純,否則會混入其它小動物。這不但會影響草履蟲的純度,而且一旦混入草履蟲的天敵水輪蟲(Rotaria),將會使培養液中草履蟲的數量急劇下降。
接種時,先將含有草履蟲的水液吸到表面皿中,再將表面皿置於低倍顯微鏡或解剖鏡下檢查,發現有草履蟲後,用口徑不大於0.2毫米的微吸管,將表面皿中草履蟲逐個吸出,接種到培養液的廣口瓶中進行繁殖。
如果要培養純系的草履蟲,可按上述方法,在顯微鏡或解剖鏡下,從表面皿中吸出一個草履蟲,放入盛有少量培養液的凹玻片中,上面再覆蓋一片凹玻片,用以防止培養液乾燥。待草履蟲經過橫分裂達到20~30個個體時,移到培養液的廣口瓶中進行繁殖。
4.培養
(1)將接種有草履蟲的培養液的廣口瓶,放在溫暖明亮處進行培養,培養液的容器口要用紗布包嚴。大約1周後,就會有大量草履蟲出現。
(2)如果是長期培養,就要定期更新培養液。這是因為隨著蟲體大量繁殖,培養液中營養逐漸減少,而蟲體排出代謝物卻又不斷增加,這就會引起草履蟲數量減少甚至全部死亡。因此在培養過程中,每隔3天左右須更新一次培養液。更新時,用吸管從廣口瓶底部吸去培養液及沉澱物,每次要吸去一半培養液,加入等量新鮮培養液。這樣可使草履蟲長期得到保存。
⑹ 如何抓草履蟲哪裡都有嗎
草履蟲是單細胞生物,只有一個細胞怎麼抓,不過可以培養
養殖
草履蟲是魚幼苗生長必需的一種餌料。但其不易被發現,也很難捕捉,因此為補充其不足,應當人工飼養。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於水中或煮後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養液。然後將浸過的稻草與水放進玻璃容器內,水佔2/3以上,置於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去取種源,那裡的水質應比撈紅蟲的坑塘水質清。舀回一桶水,取部分水體裝入無色透明的小瓶內,對陽光細心觀察,可見有白色小點懸浮於水中。如果看不見小白點,應用力攪動桶水,再取中央部位的水裝入小瓶,對准光線看有無小白點。如見有小白點懸浮水中飄忽不定,可將此水倒入培養液中。將溫度控制在22℃~28℃之間,1個星期後便可發現有草履蟲的幼體了。喂其煮熟的牛肉汁,大約0.5小時後分裂。
純化
取普通多孔水浴鍋一隻,在鍋內安裝一隻暖棒(恆溫加熱器,溫度范圍16~32℃),加水、通電、調溫至25℃;同時安放50ml、1000ml燒杯各一隻,內盛自來水2/3左右。將野外採集的草履蟲液在水浴鍋中放置一周左右,取上層含有草履蟲的澄清液數滴移入50mL小燒杯內培養。一周後,小燒杯內水面與杯壁相接處,就會有較多的草履蟲,用細滴管沿杯壁取數滴移入1000ml燒杯中培養。經過1~5次轉移培養,就能獲得較純的草履蟲,即使有少量其他原生動物,也會被迅速繁殖起來的草履蟲種群所抑制。若大量需用草履蟲,可在塑料桶內安裝暖棒調溫至25℃,從上述培養液中取數滴於桶中培養,2周後即能繁殖出大量草履蟲。
⑺ 怎樣從草履蟲的自然水樣中提取草履蟲
生活在有機質較豐富的池塘、緩流的小溝、小河以及居民區附近的水溝中。大草履蟲是原生動物中體型較大的種類,體長約180~300微米,用肉眼觀察含有大量草履蟲的液體,可以看到很多針尖狀發亮的白色小點在浮動,這些白點就是草履蟲。大草履蟲身體內充滿了細胞質,在水中前進時,它不停地擺動口溝里的纖毛,鼓起水渦,攝取水裡的細菌或其它有機物,食物由胞口和胞咽而進入細胞質,形成食物泡。
草履蟲是魚幼苗生長所需的一種餌料。但其不易被發現,也很難捕捉,因此為補充其不足,應當人工飼養。其方法是:
取干稻草切成小段,直接浸泡於水中或煮後浸泡,用稻草浸出液作培養液。然後將浸過的稻草與水放進玻璃容器內,水佔2/3以上,置於光照充足的地方。再到腐殖質豐富的地方去取種源,那裡的水質應比撈紅蟲的坑塘水質清。舀回一桶水,取部分水體裝入無色透明的小瓶內,對陽光細心觀察,可見有白色小點懸浮於水中。如果看不見小白點,應用力攪動桶水,再取中央部位的水裝入小瓶,對准光線看有無小白點。如見有小白點懸浮水中飄忽不定,可將此水倒入培養液中。將溫度控制在22℃~28℃之間,1個星期後便可發現有草履蟲的幼體了。喂其煮熟的牛肉汁或牛奶(不能過多,會導致水體混濁),大約0.5小時後分裂。[9]
⑻ 怎麼養殖草履蟲
草履蟲習性喜光,一般生活在湖泊、坑塘里.在腐殖質豐富的場所及乾草浸出液中繁殖尤為旺盛,生活適宜溫度為22~28℃.採集草履蟲主要途徑有兩條:一是用玻璃瓶或試管從水流滯緩、有機質豐富的池塘、河溝處取一些水樣,對著陽光,見瓶(或管)內有白色小點在水中游動,可能即是草履蟲,帶回鏡檢確證之後即可作為種源;二是取隔年的新鮮稻草,切取近根部浸在盛有清水的培養缸內.由於草履蟲在水稻田乾涸時往往以包囊形式附著在稻草根部,因此經一段時間培養之後,除去培養缸液面呈灰白色的細菌菌落薄膜,可見上層培養液中有許多白色小點在游動,這可能就是草履蟲,吸少許在顯微鏡下鏡檢,確證後可作為種源.
採集到種源後就可根據它的食性等製造培養基,來進行增殖培養.一般最傳統的方法是稻草液培養,即取干凈稻草用剪刀剪成3厘米長小段,按每100毫升水加1克稻草的比例,煮沸約10~15分鍾,冷卻後過濾,用滴管直接滴入原草履蟲液,置於溫暖有光線處,在適宜溫度(24~28℃)下,約一周左右即可得大量草履蟲.另外也可用酵母液培養和牛奶液培養.酵母液培養:取2克乾酵母粉,用少量清水調成糊狀,加清水250毫升,待幾小時後接種草履蟲,蓋上瓶蓋,適宜溫度下一周左右可出現大量呈暗灰色的草履蟲,體色的變化與它的食物有關.牛奶液培養:取一匙脫脂奶粉,用少量清水拌成糊狀,然後注入500毫升開水,充分攪拌均勻,冷卻後接種上草履蟲,保持適宜溫度,2~3日後培養液中草履蟲大多處於分裂生殖狀態,5日內蟲體達到高峰.用此培養液培養的草履蟲個體大,在顯微鏡下能清楚看到細胞質、食物泡,大核、小核等結構通常也能看到.此方法有利實驗觀察.
但無論用哪種培養液培養都應注意,如果培養液pH超出草履蟲生長最適范圍(6.5~7.5),就必須進行調節,偏酸則加碳酸氫鈉來調節,偏鹼則用食用米醋來調節.若想長期保持草履蟲的種群.必須定期更換培養液.可採取再接種或倒掉下層培養液後加新培養液的方法.
草履蟲的培養可為實驗提供材料,另外還可做為金魚的餌料.
⑼ 讓綠色草履蟲變成透明草履蟲並且讓他存活的方法怎麼樣
給它餵食無色的食物就可以了,草履蟲本身就是無色透明的。它吃了綠色的東西,色素在食物泡里會讓它看起來是綠色的。
⑽ 草履蟲生殖方式
草履蟲繁殖方式是通過細胞分裂,草履蟲的生殖可分為無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無性生殖為橫二分裂,小核先進行有絲分裂,大核再進行無絲分裂,然後細胞質一分為二,最後蟲體從中部橫斷,成為2個新個體。
有性生殖為接合生殖,2個草履蟲口溝對口溝粘合在一起,粘合處細胞膜溶解,兩個蟲體的細胞質相通,小核離開大核,分裂2次形成4個核,其中3個解體,大核逐漸消失。
然後兩蟲體互換其雄核,並與對方雌核融合,這一過程相當於受精作用。此後兩蟲體分開,接合核分裂3次成為8個核,結果原接合的兩親本蟲體各形成4個草履蟲,新形成的8個草履蟲都有一大核,一小核。
(10)過濾草履蟲的方法擴展閱讀:
草履蟲的呼吸作用主要通過體表進行,由體表的表膜吸取水中的氧氣,將新陳代謝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體外。大草履蟲有2個細胞核,大核與營養有關,小核與生殖有關。
草履蟲吞噬營養,有較復雜的消化細胞器。由蟲體近前端開始有一條口溝,斜著伸向身體中部,口溝末端的與表膜相連處形成胞口,下面連著漏斗形的胞咽。
食物通過口溝處纖毛擺動而進入胞口,在胞咽下端積聚成下泡,被細胞質包裹而脹大,形成食物泡,在固定的路徑中流動,與溶酶體融合後進行消化。最後不能消化的殘渣由身體後部的胞肛排出蟲體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