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泥池過濾
A. 露天污泥過濾池屬於有限空間嗎
問題不全,數據不清,無法回答。先把「rosato021 」要你提供的補充出來。
這是反硝化形成氮氣導致污泥上浮
有沒有缺氧池?加大混合液迴流,加強反硝化脫氮。
B. 一般曝氣池污泥含量多少毫升為標准
1、取曝氣池混合液100mL活性污泥(樣品),用烘乾後稱重的濾紙過濾,將濾後懸浮物和濾紙一並於103℃-105℃烘乾後恆重稱量,依據下面的例子就可以計算出MLSS(混合液污泥濃度).樣品編號 A池 取樣量Vs(mL) 100 .0 器皿(...
C. 污泥濃縮池特點及優缺點。
污泥濃縮後可以減少污泥的處理量,提高進污泥脫水設備的污泥濃度,但是污泥濃縮池中磷還原等問題是比較麻煩的,還有污泥發臭等等
D. 沉澱池的污泥怎樣排到污泥池呢
豎流式沉澱池採用池的底部排泥;
平流式沉澱池通過刮泥機將污泥刮到污泥井,再由污泥泵抽到污泥濃縮池。
幅流式沉澱池通過虹吸式溝槽,有水壓作用,將污泥壓到溝槽,再流到污泥井。
E. 如何清理污水池裡面的沉底污泥
首先是什來么池,如果源是一般的水池,那麼把水抽干,把泥挖走再把水抽回來就好;如果是污水處理的池,那就分2種:一可以在池底接個排泥管,用泵抽出來,二是用刮泥機,把泥刮到泥斗中,排出,刮泥可以手動也可以自動的,刮泥速度不能太快,影響泥的穩定性,從而影響刮泥的效率。
F. 沉澱池的污泥是怎麼處理的
有污泥斗用來積聚沉澱下來的污泥,多設在池前部的池底以下,斗底有排泥管,定期排泥。
沉澱池一般是在生化前或生化後泥水分離的構築物,多為分離顆粒較細的污泥。在生化之前的稱為初沉池,沉澱的污泥無機成分較多,污泥含水率相對於二沉池污泥低些。位於生化之後的沉澱池一般稱為二沉池,多為有機污泥,污泥含水率較高。
及時排泥是沉澱池運行管理中極為重要的工作。污水處理中的沉澱池中所含污泥量較多,有絕大部分為有機物,如不及時排泥,就會產生厭氧發酵,致使污泥上浮,不僅破壞了沉澱池的正常工作,而且使出水質惡化,如出水中溶解性BOD值上升;pH值下降等。
初次沉澱的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日,二次沉澱池排泥周期一般不宜超過2小時,當排泥不徹底時應停池(放空)採用人工沖洗的方法清泥。
機械排泥的沉澱池要加強排泥設備的維護管理,一旦機械排泥設備發生故障,應及時修理,以避免池底積泥過度,影響出水水質。
(6)污泥池過濾擴展閱讀
為避免短流,一是在設計中盡量採取一些措施(如採用適宜的進水分配裝置,以消除進口射流,使水流均勻分布在沉澱池的過水斷面上,降低紊流並防止污泥區附近的流速過大,採用指形出水槽以延長出流堰的長度;
沉澱池加蓋或設置隔牆,以降低池水受風力和光照升溫的影響;高濃度水經過預沉,以減少進水懸浮固體濃度高產生的異重流等)。
二是加強運行管理,在沉澱池投產前應嚴格檢查出水堰是否平直,發現問題,要及時修理。在運行中,浮渣可能堵塞部分溢流堰口,致使整個出流堰的單位長度溢流量不等而產生水流抽吸,操作人員應及時清理堰口上的浮渣;
用塑料加工的鋸齒形三角堰因時間關系,可能發生變形,管理人員應及時維修或更換,以保證出流均勻,減少短流。通過採取上述措施,可使沉澱池的短流現象降低到最小限度。
G. 處理污水廠需要幾個池沉澱池,污泥池都是什麼東西
如果迴流污泥泵及剩餘污泥泵是潛污泵的話,一般會建有污泥迴流池,則安裝在迴流污泥版池中;權
如果兩者是乾式泵的話,則安裝在泵房中,泵吸入口接沉澱池污泥管或者污泥池中;
個人覺得也可以在迴流污泥泵管道上接三通將剩餘污泥管連接,可以將剩餘污泥泵省略掉。
H. 生活污水污泥池的作用及工作原理
蓄水、沉澱、發酵、排污,原理:約束污水源,沉澱較大顆粒,利用生物細菌發酵,消滅有害細菌。
I. 怎樣清理污水池裡的沉澱污泥
先通過適當的工藝固化穩定,然後脫水濃縮
然後度娘搜你所在省市的出租的污泥運輸車,不過污泥是污染物你要找有資質的專業單位
污泥量大的話你也可以考慮公開招標
J. 污泥濃縮池 體積和停留時間怎麼確定啊
你打算多久污泥外運一次,用天數乘以12.12不就可以了嗎?
(1)、進泥含水率:當為初次污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5%-97%;當為剩餘活性污泥時,其含水率一般為99.2%-99.6%。
(2)、污泥固體負荷:當為初次污泥時,污泥固體負荷宜採用80-120Kg/(m2.d);當為剩餘法泥時,污泥固體負荷宜採用30-60Kg/(m2.d)。
(3)、濃縮後污泥含水率:由曝氣池後二次沉澱池進入污泥濃縮池的污泥含水率,當採用99.2%-99.6%時,濃縮後污泥含水率宜為97%-98%。
(4)、濃縮時間不宜小於12h;但也不要超過24h。
(5)、有效水深一般宜為4m,最低不小於3m。
(6)、污泥室容積和排泥時間,應根據排泥方法和兩次排泥間時間而定,當採用定期排泥時,兩次排泥間一般可採用8h。
(7)、集泥設施:輻流式污泥濃縮池的集泥裝置,當採用吸泥機時,池底坡度可採用0.003;當採用刮泥機時,不宜小於0.01。不設刮泥設備時,池底一般設有泥斗。其泥斗與水平面的傾角,應不小於50度。刮泥機的回轉速度為0.75-4r/h,吸泥機的回轉速度為1r/h,其外緣線速度一般宜為1-2m/min。同時在刮泥機上可安設柵條,以便提高濃縮效果,在水面設除浮渣裝置。
(8)、構造及附屬設施
一般採用水密性鋼肋混凝土建造。設污泥投入管、排泥管、排上清液管,排泥管最小管徑採用150mm,一般採用鑄鐵管。
(9)、豎流式濃縮池:當濃縮池較小時,可採用豎流式濃縮池,一般不設刮泥機,污泥室的截錐體斜壁與水平面所形成的角度,應不小於50°,中心管按污泥流量計算。沉澱區按濃縮分離出來的污水流量進行設計。
(10)、上清液:濃縮池的上清液,應重新回到初沉池前進行處理。其數量和有機物含量參與全廠的物料平衡計算。
(11)、二次污染:污泥濃縮池一般均散發臭氣,必須時應考慮防臭或脫臭措施。臭氣控制可以從以下三方面著手,即封閉、吸收和掩撇。所謂封閉,是指用蓋子或其它設備封住臭氣發生源;所謂吸收,是指用化學葯劑來氧化或凈化臭氣;所謂掩蔽,是指採用掩蔽劑使臭氣暫時不向外擴散。
重力濃縮池設計參數
污泥種類
進泥濃度(%)
出泥濃度(%)
水力負荷
[m3/(m2.d)]
固體負荷[kg/(m2.d)]
固體捕捉率(%)
溢流TSS(mg/l)
初次污泥
1.0-7.0
5.0-10.0
24-33
90-144
85-98
300-1000
滴濾池生物膜
1.0-4.0
2.0-6.0
2.0-6.0
35-50
80-92
200-1000
剩餘活性污泥
0.2-1.5
2.0-4.0
2.0-4.0
10-35
60-85
200-1000
初次污泥與剩餘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0.5-2.0
4.0-6.0
4.0-10.0
25-80
85-92
300-800
重力污泥濃縮池的計算公式
名 稱
公 式
符 號 說 明
1、濃縮池總面積
A=QC/M
Q--污泥量(m3/d)
C--污泥固體濃度(g/l)
M--濃縮池污泥固體量(kg/m2.d)
2、單池面積
A1=A/n
N--濃縮池數量
3、濃縮池直徑
D=(4A1/π)0.5
4、濃縮池工作部分高度
H1=TQ/24A
T--設計濃縮時間
5、濃縮池總高度
H=h1+h2+h3
H2--超高
H3--緩沖層高度
6、濃縮後污泥體積
V2=Q(1--P1)/(1--P)
P1--進泥濃度
P2--出泥濃度
加壓過濾
加壓過濾(壓濾)一般是間歇操作,初投資高,脫水效率較低。但脫水效果好,一般泥餅含水率在65%以下。整個壓濾機是密封的,過濾壓力一般為0.392-0.49Mpa以上。目前常用的加壓過濾設備有板框壓濾機和廂式壓濾機。
(1)、用壓濾機為城市污泥脫水時,過濾能力一般為2-10kg干泥/m2.h;當為城市消化污泥時,投加三氯化鐵量為4%-7%,氧化鈣為11%-22.5%,過濾能力一般為24kg干泥/m2.h,過濾周期一般為1.5-4h。
(2)、壓濾機設置台數應不小於2台。
(3)、污泥壓入過濾機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高壓污泥泵直接壓入;另一種是壓縮空氣,通過污泥罐將污泥壓入過濾機,常用的高壓污泥泵有離心式或柱塞式。當採用柱塞式污泥泵時,應設減壓閥及旁通迴流管。每台過濾機應單獨配備一台污泥泵。
(4)、污泥壓濾後需用壓縮空氣來剝離泥餅,所需的空氣量按濾室容積每平方米需氣2m3/m3.min計算,壓力為0.1-0.3Mpa。
(5)、當用轉送帶運送污泥時,應考慮卸落時的沖力,並應附有破碎泥餅的鋼絲格網,以防泥餅塑化。
斜板沉澱池
斜板沉澱池是根據「淺層沉澱」理論,在沉澱池中加設斜板或蜂窩斜管,以提高沉澱效率的一種新型沉澱池。它具有沉澱效果高、停留時間短、佔地少等優點。斜板(管)沉澱池應用於城市污水的初次沉澱中,其處理效果穩定,維護工作量也不大;斜板耐沖擊負荷的能力較差。斜板(管)設備在一定條件下,有孳長藻類等問題,給維護管理工作帶來一定困難。
按水流與污泥的相對運動方向,斜板(管)沉澱池可分為異向流、同向流和側向流3種形式。在城市污水處理中主要採用升流式異向斜板(管)沉澱池。
設計數據
(1)、在需要挖掘原有沉澱池潛力,或需要壓縮沉澱池佔地等技術經濟要求下,可採用斜板沉澱池。
(2)、升流式異向流斜板(管)沉澱池的表面負荷,一般可比普通沉澱池的設計表面負荷提高一倍左右。對於二次沉澱池,應以固體負荷核算。
(3)、斜板垂直凈距一般採用80-120m,斜管孔徑一般採用50-80mm。
(4)、斜板(管)斜長一般採用1-1.2m。
(5)、斜板(管)傾角一般採用60°。
(6)、斜板(管)區底部緩沖層高度,一般採用0.5-1.0m。
(7)、斜板(管)區上部水深,一般採用0.5-1.0m。
(8)、在池壁與斜板的間隙處應裝設阻流板,以防止水流短路。斜板上緣宜向池子進水端傾斜安裝。
(9)、進水方式一般採用穿孔牆整流布水,出水方式一般採用多槽出水,在池面上增設幾條平行的出水堰和集水槽,以改善出水水質,加大出水量。
(10)、斜板(管)沉澱池一般採用重力排泥。每日排泥次數至少1-2次,或連續排泥。
(11)、池內停留時間:初次沉澱池不超過30min,二次沉澱池不超過60min。
(12)、斜板(管)沉澱池應設斜板(管)沉澱池應設斜板(管)沖洗設施。
計算公式
名稱
公式
稱號說明
1、池子水面面積
F=Qmax/mq×0.91(m2)
Qmax---最大設計流量
n---池數(個)
q---設計表面負荷[m3/(m2.h)]
0.91---斜板區面積利用系數
2、池子平面尺寸
圓型池直徑:
D=√4F/π(m)
方形池邊長:
a=F(m)
3、池內停留時間
T=(h2+h3)60/q(min)
H2---斜板區上部水深
H3---斜板高度
4、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積
(1)V=Qmax(C1-(2)24T100/K2y(100-p0)n
S---每人每天污泥量[L/(人.d)],一般採用0.3-0.8
N---設計人口數(人)
t---污泥室儲泥周期(d)
C1---進水懸浮物濃度
C2---出水懸浮物濃度
Kz---生活污水量總變化系數
y---污泥容重(t/m3)
po---污泥含水率(%)
5、污泥斗容積
(1)圓錐體:
V1=πh5/3(R2+Rr1+r12)(m3)
(2)方錐體:
V1=h5/3(a2+aa1+a12)(m3)
H5---污泥斗高度
R---污泥鬥上部半徑(m)
R1---污泥斗下部半徑(m)
A1---污泥斗下部邊長
6、沉澱池總高度
H=h1+h2+h3+h4+h5(m)
H1---超高(m)
H4---斜板(管)區底部緩沖層高度(m)
註:當斜板(管)沉澱池為矩形池時,其計算方法與方形池類同。
污水管道一般規定
項目
一般規定
1、充滿度
2、最小管徑
3、流速
4、最小管徑
(1)、廠區內的工業廢水管、生活污水管、街坊內的生活污水管200mm
(2)、城市街道下的生活污水管300mm
5、覆土
(1)、荷載要求:最小覆土在車道下一般不小於0.7m
(2)、冰凍要求;
1)、無保溫措施時,管內底可埋設在冰凍線以上0.15m
2)、有保溫措施或水溫較高的管道,可根據當地經驗埋得淺些,以上兩種情況均不宜小於0.7m
(3)、最大覆土:不宜大於6m
(4)、理想覆土:在滿足各方面要求的前提下,爭取維持在1-2m
6、連接
(1)、管道在檢查井內連接,一般採用管頂平接
(2)、不同直徑也可採用設計水面平接
(3)、在任何情況下進水管底不得低於出水管底
7、坡度驟變的處理
(1)、管道坡度驟然變陡,可由大管徑變小管徑
當D=200-300mm時,只能按生產規格減小一級
當D=400mm時,應根據水力計算確定,但減小不得超過二級
(2)、管道坡度驟然變緩,應逐漸過渡
8、小管核算
(1)、當有公共建築物位於管線始端時,應加入該集中流量進行滿復核
(2)、流量很小而地形又較平坦的上游支線,可採用非計算管段,採用最小管徑,按最小坡度控制
9、沖洗
(1)、在流速小於0.4m/s的上游管段,可考慮設沖洗井
(2)、每座井沖洗的長度一般為250m
10、溢流
污水管道在進入泵站或處理廠前,當條件允許時,可設事故溢流口,但必須取得當地有關部門的同意
11、通風
在充滿過高的管段、跌水井、大濃度污水接入的井位以及污水管線以上每隔500m左右的井位宜設通風管
12、計算
在適當管段中,宜設置觀測和計量構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