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過濾
① 類似於「晚來天欲雪 能飲一杯無」的詩詞是什麼
1、與君共此時,一杯何以酣?
2、舉目天若白,千杯又何妨。
3、花間一壺酒,醉步兩行詩。
4、秋水年復日,千樽亦不足。
5、佳人如有約,何懼三尺寒。
《問劉十九》白居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全詩寥寥二十字,沒有深遠寄託,沒有華麗辭藻,字里行間卻洋溢著熱烈歡快的色調和溫馨熾熱的
情誼,表現了溫暖如春的詩情。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柳宗元自從被貶到永州之後,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壓抑,他就借描寫山水景物,借歌詠隱居在山
水之間的漁翁,來寄託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發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悶苦惱。於是,他懷著
幽憤的心情,寫下了這首令人傳頌的名詩。
《北風行》 李白
燭龍棲寒門,光曜猶旦開。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
惟有北風號怒天上來。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
幽州思婦十二月,停歌罷笑雙蛾摧。
倚門望行人,念君長城苦寒良可哀。
別時提劍救邊去,遺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雙白羽箭,蜘蛛結網生塵埃。
箭空在,人今戰死不復回。
不忍見此物,焚之已成灰。
黃河捧土尚可塞,北風雨雪恨難裁。
這是一首樂府詩。此詩一起先照應題目,從北方苦寒著筆。這正是古樂府通常使用的手法,這樣的
開頭有時甚至與主題無關,只是作為起興。
但這首《北風行》還略有不同,它對北風雨雪的著力渲染,倒不只為了起興,也有著借景抒情,烘
托主題的作用。
② 說明古詩特別注意遣詞用字,可以體現煉字的詩句還有(
可以體現煉字的詩句有:
1、題李凝幽居
【作者】賈島
【朝代】唐
【原文】
閑居少鄰並,草徑入荒園。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過橋分野色,移石動雲根。
暫去還來此,幽期不負言。
【譯文】
悠閑地住在這里很少有鄰居來,雜草叢生的小路通向荒蕪小園。鳥兒自由地棲息在池邊的樹上,皎潔的月光下僧人正敲著山門。走過橋去看見原野迷人的景色,雲腳在飄動山石也好像在移動。我暫時離開這里但是還會回來,按約定的日期與朋友一起隱居。
【煉字賞析】
首聯「敲」字,次聯「綠」字,三聯「鬧」字都用得傳神而奇妙。
2、題臨安邸
【作者】林升
【朝代】宋
【原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譯文】
青山無盡樓閣連綿望不見頭,西湖上的歌舞幾時才能停休。
暖洋洋的香風吹得貴人如醉,簡直是把杭州當成了那汴州。
【煉字賞析】
一「醉」字用的精妙。表明了那些忘懷故國的可恥嘴臉。這些人不但志氣喪失,甚至連骨氣也沒有了,詩句凝聚了作者的感慨和激憤。
3、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朝代】唐
【原文】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譯文】
空曠的群山沐浴了一場新雨,夜晚降臨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從松隙間灑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響知是洗衣姑娘歸來,蓮葉輕搖想是上游盪下輕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隨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孫自可以久留。
【煉字賞析】
用清泉流淌反襯「空山」的清幽。前一句寫詩人所見:朗照的秋月,在松林間彷彿被過濾了似的,分外皎潔,投下了斑駁陸離的光影,境界顯得更加寧靜。後一句寫詩人所聞:山泉格外清澈明凈,它在山石上潺潺流淌,似乎還能聽到它的叮咚的流水聲。
4、夜上受降城聞笛
【作者】李益
【朝代】唐
【原文】
回樂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
【譯文】
回樂峰前的沙地白得像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不知何處吹起凄涼的蘆管,一夜間徵人個個眺望故鄉。
【煉字賞析】
盡:都。著一「盡」字,寫出了徵人思鄉的普遍,佇立盼望的時間之長。
5、玉樓春·春景
【作者】宋祁 【
【朝代】宋
【原文】
東城漸覺風光好。縠皺波紋迎客棹。
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
浮生長恨歡娛少,肯愛千金輕一笑。
為君持酒勸斜陽,且向花間留晚照。
【譯文】
信步東城感到春光越來越好,皺紗般的水波上船兒慢搖。
條條綠柳在霞光晨霧中輕擺曼舞,粉紅的杏花開滿枝頭春意妖嬈。
總是抱怨人生短暫歡娛太少,怎肯為吝惜千金而輕視歡笑。
讓我為你舉起酒杯奉勸斜陽,請留下來把晚花照耀。
【煉字賞析】
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聽聞的,春天來了,紅色的杏花擠滿枝頭,詩人就在這幅春景圖上著一「鬧」字,用擬人手法,把它寫活了。
這一「鬧」字既是繪景,又是寫情,它不僅描繪了杏花盛開的艷麗景色,還寫出了在春風吹拂下,杏枝搖曳,花兒微動的活潑神情。
③ 關於受益匪淺或獲益良多的詩句有什麼
1、甫昔少年日,早充觀國賓。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唐代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
譯文:我在少年時候,早就充當參觀王都的來賓。先後讀熟萬卷書籍,寫起文章,下筆敏捷好像有神。
2、不經一番徹骨寒,哪來梅花撲鼻香。——唐代:黃檗禪師《上堂開示頌》
譯文:梅花要不是經受住一次次風霜摧折之苦,哪會有素馨沁人的花香。
3、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唐代:劉禹錫《浪淘沙·莫道讒言如浪深》
譯文: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
4、家資是何物,積帙列梁梠。高齋曉開卷,獨共聖人語。英賢雖異世,自古心相許。案頭見蠹魚,猶勝凡儔侶。——唐代:皮日休《讀書》
譯文:家中的財產是些什麼,就是那滿滿一屋的書籍。在環境優美安靜的書齋緩緩打開書卷,徜徉書海與聖賢心靈對話。德才兼備的人們雖然沒有在同一時代,但自古以來他們卻是互相贊許欣賞的。在書桌上看見書的欣喜,勝過與闊別已久的好友相見。
5、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岩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晴雲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唐代:杜甫《柏學士茅屋》
譯文:安史之亂的戰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於此。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雲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④ 古詩詞.名人名篇.帶意思.5首左右.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朝代:五代
作者:李煜
【原文】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譯文】
這年的時光什麼時候才能了結,往事知道有多少!昨夜小樓上又吹來了春風,在這皓月當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憶故國的傷痛。
精雕細刻的欄桿、玉石砌成的台階應該還在,只是所懷念的人已衰老。要問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這不盡的滔滔春水滾滾東流。
《天凈沙·秋思》
朝代:元代
作者:馬致遠
【原文】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譯文】
天色黃昏,一群烏鴉落在枯藤纏繞的老樹上,發出凄厲的哀鳴。小橋下流水嘩嘩作響,小橋邊庄戶人家炊煙裊裊。古道上一匹瘦馬,頂著西風艱難地前行。夕陽漸漸地失去了光澤,從西邊落下。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獨的旅人漂泊在遙遠的地方。
《春望》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譯文】
長安淪陷,國家破碎,只有山河依舊;春天來了,人煙稀少的長安城裡草木茂密。感傷國事,不禁涕淚四濺,鳥鳴驚心,徒增離愁別恨。連綿的戰火已經延續了半年多,家書難得,一封抵得上萬兩黃金。愁緒纏繞,搔頭思考,白發越搔越短,簡直要不能插簪了。
《飲酒·其五》
朝代:魏晉
作者:陶淵明
【原文】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譯文】
居住在人世間,卻沒有車馬的喧囂。問我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遠,自然就會覺得所處地方僻靜了。在東籬之下採摘菊花,悠然間,那遠處的南山映入眼簾。山中的氣息與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飛鳥,結著伴兒歸來。這裡面蘊含著人生的真正意義,想要辨識,卻不知怎樣表達。
《七步詩》
朝代:兩漢
作者:曹植
【原文】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譯文】
鍋里煮著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殘渣過濾出去,留下豆汁來作羹。豆秸在鍋底下燃燒,豆子在鍋裡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來是同一條根上生長出來的,豆秸怎能這樣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
⑤ 詩詞謎語大全及答案
1、七仙女愛上董永(打一詩句)
答案及解析:只羨鴛鴦不羨仙(七仙女和董永的愛情故事是眾所周知的,身為仙女的七仙女不奢求天上的生活,卻喜歡人間似鴛鴦的眷侶生活。詩句「只羨鴛鴦不羨仙」可形象解析此謎面,該句出自唐代詩人盧照鄰《長安古意》)
2、一人自駕游(打一詩句)
答案及解析:寂寞開無主(一個人的自駕游,說明旅途中很寂寞,很茫然,詩句「寂寞開無主」可形象解釋此謎面,該句出自南宋詩人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
3、安息香(打一詩句)
答案及解析:春眠不覺曉(從謎面上看,可引申為:睡覺睡得格外安穩、香甜,詩句「春眠不覺曉」的意思為:春天的夜晚一直甜甜地睡到天亮,與謎面意思相近,該句出自唐代詩人孟浩然的《春曉》)
4、古都之首花如錦(打一詩句)
答案及解析:長安回望綉成堆(長安是西安的古稱,列中國四大古都之首,世界四大古都之一。驪山遍植花木如錦綉,詩句「長安回望綉成堆」描寫的正是此番景象,該句出自唐代詩人杜牧的《過華清宮》)
5、淡然看四季(打一詩句)
答案及解析:管他春夏與秋冬(淡然:常用義為淡泊,不趨名利,不去管任何東西。四季分為:春夏秋冬,詩句「管他春夏與秋冬」可形象解析此謎面,該句出自魯迅的《自嘲》)
⑥ 保護眼睛的古代詩歌
保護眼睛的詩歌:
1、宋·陸游《高秋亭》
三日山中醉復醒,徑歸回首愧山靈。從今惜取觀書眼,長看天西萬疊青。
譯文:在山中三日行至秋風亭,以酒當水來解渴,二人醉了又醒、醒了再喝,一直喝到酒壺底朝天。面對這山巒秋色,他既興奮又感慨,認為過去終日伏案看書,卻辜負了成都西陲的大邑美景,且萌發今後要把觀書的目光移來觀賞這方綠水青山的念頭。
2、《病眼花》唐·白居易
大窠羅綺看才辨,小字文書見便愁。必若不能分黑白,卻應無悔復無尤。
譯文:大的文字和圖案看到才能辨認,小字的書寫看見就愁惱。想必如果不能分清楚黑色和白色,現在後悔也彌補不了之前的過錯了。
3、《眼暗》唐·白居易
早年勤倦看書苦,晚歲悲傷出淚多。眼損不知都自取,病成方悟欲如何。
夜昏乍似燈將滅,朝暗長疑鏡未磨。千葯萬方治不得,唯應閉目學頭陀。
譯文:當年勤奮讀書不知疲倦,不善保護自己的眼睛而患了眼疾,損傷眼睛的就是自己。現在後悔已經晚了,夜晚視物都如同燈將滅那樣灰暗,早晨照鏡子時常懷疑鏡子尚未打磨。千方百計四處求醫但是都沒有治好,只好學習僧侶那樣閉目修煉了。
4、《新安吏》唐·杜甫
莫自使眼枯,收汝淚縱橫。眼枯即見骨,天地終無情!
譯文:不要白白地把眼哭瞎了,收起你滿臉的淚水吧。(因為)即使把眼淚哭幹了,哭得眼睛都爛到顱骨的骨頭里,那狠心的上天最後也不會發善心的。
5、《木蘭花慢》宋·朱敦儒
休把霜髯老眼,等閑清淚空流。
譯文:千萬不要等到鬢角斑白,老眼昏花,閑時還暗自流淚(才知道保護眼睛)。
⑦ 十首古詩詞,附帶意思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是唐代詩人王維因身在異鄉,重陽節思念家鄉的親人而寫下的一首七言絕句。該詩以直抒思鄉之情起筆,而後筆峰一轉,將思緒拉向故鄉的親人,遙想親人按重陽的風俗而登高時,也在想念詩人自己。詩意反復跳躍,含蓄深沉,既樸素自然,又曲折有致。詩中的「每逢佳節倍思親」是千百年來廣為流傳的名句,打動了無數遊子離人的思鄉之心
望天門山
(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高高天門被長江之水攔腰劈開,碧綠的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
兩岸的青山相對聳立巍峨險峻,一葉孤舟從天地之間飛速飄來。贊同1| 評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慾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節這天,細雨紛紛揚揚的漫天漂灑,路上的行人一個個情緒低沉,面帶憂愁之色。請問,往哪裡去才有小酒店呢?牧童指了指遠方那美麗的杏花深處的村莊。
飲湖上初晴後雨
(宋)蘇軾
水光瀲灧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妝濃抹總相宜。
那水波盪漾的晴天,景色真好,煙雨迷茫的雨天景色更加奇特。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論她是淡雅的裝束,還是濃艷的打扮,都是一樣光彩照人。句解:在燦爛的陽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艷麗,看起來很美;雨天時,在雨幕的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也顯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妝濃抹都是那麼的美麗多嬌。
尋隱者不遇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葯去。
只在此山中,
雲深不知處。
蒼松下,我詢問了年少的學童;他說,師傅已經采葯去了山中。他還對我說:就在這座大山裡,可是林深雲密,不知他的行蹤。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山雪。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默默地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憶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憶,
最憶是杭州。
山寺月中尋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頭。
何日更重遊?
也許,月中桂子只是傳說,那麼錢塘潮奇觀確實是存在的。尋桂子不一定能尋到,潮頭卻是真正看得到的感受極深的景觀。錢塘江自杭州東南流向東北,至海門入海。錢塘潮每晝夜從海門湧入,異常壯觀。錢塘潮在每年中秋後三日潮勢最大,潮頭可高達數丈,正因為如此,所以白居易寫他躺在他郡衙的亭子里,就能看見那捲雲擁雪的潮頭了,趣意盎然。上句寫跑去寺里尋找那美麗的傳說,下句寫自己悠然躺在床上看澎湃的錢塘潮,一動一靜,從中我們可以一窺作者內心蘊涵的種種心理活動,也許可以感受到杭州的難忘。
⑧ "千淘萬濾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這兩詩句何解
唐·劉禹錫《浪淘沙詞九首》其九
莫道讒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
意思是,不要說流言蜚語如同急浪一樣深得使人無法脫身,不要說被貶謫的人好像泥沙一樣永遠下沉。淘金要千遍萬遍的過濾,雖然辛苦,但只有淘盡了泥沙,才會露出閃亮的黃金。詩人屢遭貶謫,歷盡坎坷,但鬥志不衰,精神樂觀,胸懷曠達,氣概豪邁,在邊遠的貶所雖然經了千辛萬苦,到最後終能顯示出自己不是無用的廢沙,而是光亮的黃金。詩句通過具體形象的比喻,概括了從自我經歷獲得的深刻感受,堅信被讒言所害的人,終有一天會真相大白,洗清罪名。後兩句也可以用來比喻做學問要精心篩選,去其糟粕,才能取其精華。
⑨ 抗擊疫情的古詩詞
抗擊疫情詩詞詩精選1
神州萬里肺炎虐,武漢孤城生計辛。
幾問事由無定斷,但知人性是成因。
何由罪首歸蝙蝠?其實禍端從口唇。
病毒莫能分善惡,貪嗔未已害純仁。
幽魂那處申冤債?病骨何時復健身?
但哭病摧無老少,可憐命去失疏親。
恨多妄子良心沒,記未當年非典湮。
美味從來為美害,常人由此悖常倫!
悠悠鐵筆刑名錄,竊竊私聲野鬼鄰。
唯有斑斑青史淚,至今痕在白冠巾!
抗擊疫情詩詞詩精選2
又逢庚子賀新春,防控通知與日新。
已恨妖魔收死士,更憐麻木惜鄉人。
貪玩偷聚還邀賭,放膽拜年猶會親。
引向園門看牆報,招生廣告似魚鱗。
抗擊疫情詩詞詩精選3
突如其來的疫情
成為將士迎難攻堅的出徵令
甚至來不及
與家人說一聲再見
新春的祝願和祈福只能深藏在心底
毅然離家而去
只為了身後的夜晚更加安寧
瘦弱身子勇敢一挺
在冬日的寒風中那麼偉岸
如同一座座不可攻破的堡壘
困難不曾少有
但今天的又讓我們刻骨銘心
當勇敢的令人敬仰的戰士
還是被人唾棄的逃兵
抉擇只有奮勇前進
因為黨和政府
如同太陽般給我們信心和力量
與14億眾志成城的同胞一道
大力踐踏每一個阻擋進步的宵小
讓我們的生命之花在寰宇中自由綻放
戴上口罩
預防的不只是病毒
過濾的還有
深藏在我們心底的膽怯和懦弱
心存僥幸固然不好
除了放縱自己的自私
還有對老人、小孩等無辜且孱弱生命的戕害
接力好行為與好習慣
過坎,闖關
做白衣天使等抗疫英雄的堅強後盾
守護好家園的
另一種方式是宅家
「滴答」一聲雖微不足道
多一分一秒可能心急如焚
殊不知堅持是一種貢獻
減輕戰疫斗爭的負擔
何嘗不是在堅守小家的繁榮和大家的昌盛
幸福的漣漪已在天邊盪起
挺起中國人五千年不屈的脊樑
迎接永遠屬於華夏民族勝利的明天
抗擊疫情詩詞詩精選4
四方疫動網聯傳,驚恐時聞沸水煎。
雷令隔離防擴散,風行決策有英賢。
客邀婉拒安家坐,屏視微聊迎拜年。
不懼烏雲遮蓋眼,氣沖霄疾照晴天。
抗擊疫情詩詞詩精選5
眾志成城抗肺炎,
華夏兒女齊動員。
生命責任重泰山,
黨員幹部沖在前。
舉國上下渡難關,
白衣戰士入龍潭。
火神雷神極速建,
神兵懸壺保平安。
⑩ 求十首古詩詞,要有翻譯
1、《滁州西澗》韋應物 (唐)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譯文:我非常喜愛這河邊生長的野草,是那樣幽靜而富有生趣;河岸上茂密樹林的深處,不斷傳來黃鸝鳥的叫聲,是那樣婉轉動聽。因傍晚下了春雨,河面像潮水一樣流得更急了;在那暮色蒼茫的荒野渡口,已沒有人渡河,只有小船獨自橫漂在河邊上。
2、《送靈澈上人》劉長卿 (唐)
蒼蒼竹林寺,杳杳鍾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譯文:青蒼的竹林寺,近晚時傳來深遠的鍾聲。
你背著的斗笠還帶著夕陽,獨自歸向遠方的青山。
3、《江南逢李龜年》杜甫 (唐)
岐王宅里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
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譯文:當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見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賞你的藝術。沒有想到,在這風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時節,能巧遇你這位老相熟 。
4、《逢入京使》岑參 (唐)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鍾淚不幹。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譯文:回頭東望故園千里,路途遙遠迷漫;滿面龍鍾兩袖淋漓,涕淚依然不幹。
途中與君馬上邂逅,修書卻無紙筆;唯有托你捎個口信,回家報個平安。
5、《峨眉山月歌》李白 (唐)
峨眉山月半輪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發清溪向三峽,思君不見下渝州。
譯文:在一個秋高氣爽、月色明朗的夜裡,詩人乘著小船,從清溪驛順流而下。月影映在江水之中,像一個好朋友一樣,陪伴著詩人。但在從清溪到渝洲的途中,月亮總被兩岸的高山擋住,使詩人思念不已。
6、《春夜洛城聞笛》李白 (唐)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入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譯文:陣陣悠揚的笛聲,從誰家中飄出?隨著春風飄揚,傳遍洛陽全城。就在今夜,聽到哀傷的《折楊柳》,能不鉤起思鄉之情嗎?
7、《鳥鳴澗》王維(唐)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譯文:在這個寂無人聲的地方,芬芳的桂花輕輕飄落在地上。靜靜的夜晚,使這春天的山林更加空寂。月亮升起,驚動了正在樹叢棲息的山鳥,它們清脆的叫聲在空曠的山澗中傳響。
8、《江畔獨步尋花》杜甫(唐)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譯文:黃四娘家周圍的小路旁開滿了鮮花, 千朵萬朵鮮花把枝條都壓得低垂了。蝴蝶在花叢中戀戀不舍地盤旋飛舞, 自由自在的小黃鶯在花間不斷歡唱。
9、《竹石》鄭板橋(清)
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譯文:竹子抓住青山一點也不放鬆,它的根牢牢地扎在岩石縫中。經歷成千上萬次的折磨和打擊,它依然那麼堅強,不管是酷暑的東南風,還是嚴冬的西北風,它都經受得住,仍然堅韌挺拔,頑強地生存著。
10、《己亥雜詩》龔自珍(清)
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譯文:只有風雷激盪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氣,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語終究是一種悲哀。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