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納濾技術設備
❶ 納濾對鈣離子和鎂離子的去除率哪個高
目前納濾技術原理有兩類主流觀點,一個是溶解擴散原理,一個是電效應原理,我們從電效應進行分析:
納濾膜與電解質離子間形成靜電作用,電解質鹽離子的電荷強度不同,造成膜對離子的截留率有差異,在含有不同價態離子的多元體系中,由於道南(DONNAN)效應,使得膜對不同離子的選擇性不一樣,不同的離子通過膜的比例也不相同。
納濾過程之所以具有離子選擇性,是由於在膜上或者膜中有負的帶電基團,它們通過靜電互相作用,阻礙多價離子的滲透。根據文獻說明,可能的荷電密度為0.5~2meq/g。
為此,我們可用道南效應加以解釋:
ηj=μjzj.f.φ
式中ηj——電化學勢;
μj——化學勢;
zj——被考查組分的電荷數;
f——每摩爾簡單荷電組分的電荷量;
φ——相的內電位,並且具有電壓的量綱。
式中的電化學勢不同於熟知的化學勢,是由於附加了zj.f.φ項,該項包括了電場對滲透離子的影響。利用此式,可以推導出體系中的離子分布,以計算出納濾膜的分離性能。
以上是理論上的分析方法,要詳細的數據就要一個個參數查出來套進公式,如果只是要簡單地判斷鈣和鎂的截留率,這里從直觀的方式來進行解釋:
電荷性越強,納濾膜對該金屬離子的截留率越高,如:
三價金屬離子截留率>二價金屬離子截留率>一價金屬離子截留率
同價位的金屬離子,電荷越強,截留率越高,如:
Cu2+>Pb2+>Sn2+>Fe2+>Zn2+>Mg2+>Ca2+
道理很簡單,電荷越強,膜對該離子的排斥越大,因此更不容易透過膜
根據我們的工程經驗,一般不去區分鈣鎂誰的去除率高,因為差別不大
希望對您有幫助
❷ 怎樣清除管道里的水垢
去除水復垢方法:
1、離子交換除制水垢法。
採用特定的陽離子交換樹脂,以鈉離子將水中的鈣鎂離子置換出來,由於鈉鹽的溶解度很高,所以就避免了隨溫度的升高而造成水垢生成的情況。
2、膜分離除水垢。
納濾膜(NF)及反滲透膜(RO)均可以攔截水中的鈣鎂離子,從而從根本上降低水的硬度。膜分離除水垢方法的特點是,效果明顯而穩定,處理後的水適用范圍廣;但是對進水壓力有較高要求,設備投資、運行成本都較高。
3、水垢清潔劑清除水垢。
水垢清潔劑主要成分是羥基丙三酸,原料安全無毒還環保。這種水垢清潔劑使用便捷而且效果好,有合適的劑量和比較詳盡的說明,很適合家庭用戶使用。
管和鐵管里的水垢不能用稀鹽酸。
(2)除納濾技術設備擴展閱讀:
水垢的形成過程:高溫狀態下,含有微溶於水的硫酸鈣會由於水的蒸發而析出,水中的碳酸根會與鈣、鎂等離子相結合,生成不溶於水的碳酸鈣、碳酸鎂,也就是水鹼。隨著水分的不斷蒸發、濃縮,水鹼含量不斷增加,以達到飽和後就形成了水垢。
水垢分類
1、按化學成分分類,可分為碳酸鹽水垢、硫酸鹽水垢、硅酸鹽水垢和混合水垢等。
2、按物理性質分類,有牢固粘結在鍋筒壁及管壁上的水垢和質地疏鬆易於脫落的沉渣兩種。
❸ 納濾膜對硫酸根離子的去除率是百分之多少
我知道NANOTON的膜對硫酸根的去除能力應該是96-98%吧。其他的不太清楚
❹ 超濾、反滲透、納濾有什麼區別
超濾和純水各有抄利弊。
看到最多也是最扯淡的回答有幾個。
1.超濾機器不能直飲。
2.超濾機器不能去除重金屬。
3.超濾機器不能去除水垢。
4.純水機喝多了會得軟骨病。
你們能不能靠點譜,這種話都是騙人的。
單純超濾膜過濾後是無菌狀態,是可以直接飲用的,超濾機器並不是單純一個超濾膜就能算是凈水器了,膜是不能去除重金屬異味有機物農葯殘留抗生素這些有害物質。需要用到活性炭去除異味有機物,去除重金屬需要鈦硅分子篩技術或是KDF55技術。去除農校殘留和抗生素則需要特殊技術目前只是有國家的凈化批件顯示可以但是技術處於保密狀態還不清楚具體什麼技術去除。
去除水垢就太簡單了,只要添加一些阻垢功能的材料就可以了,有磷酸鹽~硅磷晶~樹脂等等很多材料都可以,而且是符合食品標準的,太多了。
很多人總是拿目前市面上用來作為贈品的超濾類型機器作為超濾機器的標准。這類機器用了跟不用意義不大。
純水機脫鹽率為97%左右,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純水。很多地方沒有凈化TDS數值在25左右(福建龍岩),有的地方純水凈化後60左右(山東青島)
只是純水凈化後沒有水垢,口感比超濾機器口感好。
❺ 納濾膜能有效的去除鈣鎂離子嗎
美國ge納濾膜對鈣鎂離子的脫鹽率是96-98%
❻ 膜法能處理氨氮嗎
膜分離是通過空去除的,水能通過鹽留下,是能用過,氨也能通過所以去除不了氨
❼ 納濾能否有效去除水中的COD BOD5和TOC
首先,納濾膜(Nanofiltration Membranes)是80年代末期問世的一種新型分離膜,其截留分子量介於反滲透膜和超濾膜之間,約為100-2000Da,由此推測納濾膜可能擁有lnm左右的微孔結構,故稱之為「納濾」。納濾膜大多是復合膜,其表而分離層由聚電解質構成,因而對無機鹽具有一定的截留率。國外已經商品化的納濾膜大多是通過界面縮聚及縮合法在微孔基膜上復合一層具有納米級孔徑的超薄分離層。
納濾膜能截留納米級(0.001微米)的物質。納濾膜的操作區間介於超濾和反滲透之間,截留溶解鹽類的能力為20%-98%之間,對可溶性單價離子的去除率低於高價離子,納濾一般用於去除地表水中的有機物和色素、地下水中的硬度及鐳,且部分去除溶解鹽,在食品和醫葯生產中有用物質的提取、濃縮。納濾膜的運行壓力一般3.5-30bar。
納濾過程的關鍵是納濾膜。對膜材料的要求是: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熱穩定性、化學穩定性、機械強度高、耐酸鹼及微生物侵蝕、耐氯和其它氧化性物質、有高水通量及高鹽截留率、抗膠體及懸浮物污染,價格便宜且採用的納濾膜多為芳香族及聚酸氫類復合納濾膜。復合膜為非對稱膜,由兩部分結構組成:一部分為起支撐作用的多孔膜,其機理為篩分作用;另一部分為起分離作用的一層較薄的緻密膜,其分離機理可用溶解擴散理論進行解釋。對於復合膜,可以對起分離作用的表皮層和支撐層分別進行材料和結構的優化,可獲得性能優良的復合膜。膜組件的形式有中空纖維、卷式、板框式和管式等。其中,中空纖維和卷式膜組件的填充密度高,造價低,組件內流體力學條件好;但是這兩種膜組件的製造技術要求高,密封困難,使用中抗污染能力差,對料液預處理要求高。而板框式和管式膜組件雖然清洗方便、耐污染,但膜的填充密度低、造價高。因此,在納濾系統中多使用中空纖維式或卷式膜組件。
在我國,對納濾過程的理論研究比較早,但對納濾膜的開發尚處於初步階段。在美國、日本等國家,納濾膜的開發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展,達到了商品化的程度,如美國Filmtec公司的NF系列納濾膜、日本日東電工的NTR-7400系列納濾膜及東麗公司的UTC系列納濾膜等都是在水處理領域中應用比較廣泛的商品化復合納濾膜。
對於一般的反滲透膜,脫鹽率是膜分離性能的重要指標,但對於納濾膜,僅用脫鹽率還不能說明其分離性能。有時,納濾膜對分子量較大的物質的截留率反而低於分子量較小的物質。納濾膜的過濾機理十分復雜。由於納濾膜技術為新興技術,因此對納濾的機理研究還處於探索階段,有關文獻還很少。但鑒於納濾是反滲透的一個分支,因此很多現象可以用反滲透的機理模型進行解釋。關於反滲透的膜透過理論[2]有朗斯代爾、默頓等的溶解擴散理論;里德、布雷頓等的氫鍵理論;舍伍德的擴散細孔流動理論;洛布和索里拉金提出的選擇吸附細孔流動理論和格盧考夫的細孔理論等。
納濾膜的過濾性能還與膜的荷電性、膜製造的工藝過程等有關。不同的納濾膜對溶質有不同的選擇透過性,如一般的納濾膜對二價離子的截留率要比一價離子高,在多組分混合體系中,對一價離子的截留率還可能有所降低。納濾膜的實際分離性能還與納濾過程的操作壓力、溶液濃度、溫度等條件有關。如透過通量隨操作壓力的升高而增大,截留率隨溶液濃度的增大而降低等。
所以,納濾膜可以去除大部分COD及BOD和TOC
❽ 家用凈水器如果去掉ro反滲透濾芯可以去掉不用嗎
被商家洗腦挺成功,上網看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雖然我也是賣凈水器的。
目前家用凈水器常見凈水原理都是物理過濾,根據濾材濾徑由大到小分微濾,超濾,納濾,反滲透。
常見水龍頭上接一個或者一兩根棒棒的多是微濾,也就能過濾一下水中可見雜質,作用十分有限,聊勝於無。
一般四五根棒棒,說超濾,沒有泵的,是超濾,可以降低濁度和色度,適合原來水燒開沒水垢的地區,可以去除大部分細菌級雜質。
一般四五根棒棒,有泵的,可以是納濾或者反滲透,主要看核心膜是哪一種。利用反滲透原理,納濾可以去除二價離子,保留大部分一價離子,反滲透可以去除水中九成以上離子,獲得軟化凈水。家用機離子去除至多九成,可能還不到。另外納濾膜成本較高,效果其實我覺得並不好,市場並不多。所以這兩種適合燒水有水垢,水硬的地區。
你的反滲透機子的核心是反滲透膜,如果拆了,就是普通微濾機子,可以去除可見雜質,自來水消毒後的剩餘游離余氯,不過前提是按說明三個月或半年換一次濾芯,超時出水可能還不如自來水。
以上算是凈水機科普。
有關純凈水知識。所謂喝純凈水各種不好,純屬商家為賣自己非反滲透主機做的恐嚇式銷售宣傳,正規醫學研究沒有相關報告,央視兩三年前也做過辟謠科普。
你喝水,只是為了補充水分,如果通過喝水補充營養元素,你喝死了都不夠,就和呼吸補充營養一個道理。國標自來水含鹽量至多一克每升,人一天喝水也就兩三升,你喝死了也就兩三克鹽分。但是你還需要吃東西,喝一大口尿面湯,啥都補回來了。小孩腸胃發育不好,可能對某地水中成分比較敏感,才可能水土不服,大人一般不會,但是你喝純凈水絕對沒問題。除非你只喝水,不吃東西。
以後也和別的朋友多宣傳正確的飲水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