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器理論
『壹』 注意的過濾器理論和衰減理論的異同
一、主題思想不同
1、過濾器理論主題思想:當信息通過各種感覺通道進入神經系統時,由於過濾機制設置在神經系統的某一部分,一些信息會經過並接受進一步的處理,而其他信息則會被屏蔽在機制之外而完全丟失。
2、衰減理論主題思想:當信息通過衰減器時,有重要意義的信息能夠通過並反映在人的意識中,而不被注意和不被追隨的信息,並不是完全的被阻斷,只是其強度減弱而出現衰減。
二、提出理論的人不同
1、過濾器理論:布羅德班特提出。
2、衰減理論:特瑞斯曼提出。
(1)過濾器理論擴展閱讀:
過濾器理論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它無法解釋人對有意義材料的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等現象。神經系統的過濾功能以「全或無」為特徵。傳遞的信息是完全傳遞的,不傳遞的信息是完全丟失的。布羅德班特設想的過濾機制位於語義分析之前,並與狹長的瓶口進行了比較。
當人們往瓶內灌水時,一部分水通過瓶頸進入瓶內,而另一種水由於瓶頸狹窄而進入瓶子。通道容量是有限的,但不在瓶內,所以有時被稱為瓶頸理論或單通道理論。
這一理論是基於感覺特徵來選擇信息,根據「全或無」的原則,它是在感知層面上的一種選擇,因此被稱為「早期選擇模型」。
『貳』 過濾器理論的實驗依據是什麼
你說的來過濾器理論,指的是源心理學認知加工的過濾器理論吧。
過濾器理論是由布羅德本特提出來的,指我們的注意是一個過濾器,會選擇一部分信息用於認知加工,另一部分就阻斷掉。
布羅德本特採用的是雙耳分聽任務,來證明過濾器理論。就是讓被試左右耳聽不同的內容,接著把被試分為兩組,每組都是重復兩只耳朵聽到的內容。但第一組沒有時間順序,就是左耳聽到123,右耳聽到456,那結果就是123456,任意排布都算對.而第二組有時間順序,就是先聽到的數字要寫前面。
結果第一組正確率遠高於第二組。布羅德本特對此的解釋是,第一組由於沒有順序要求,那隻需要轉移一次注意力,先聽左耳,再聽右耳,所以正確率高。而第二組,由於有順序要求,那每聽一個數字,注意都得轉移一次。比如左耳聽到1,右耳聽到2,左耳又聽到3,那就是123。所以正確率比較低。
不過莫里的「雞尾酒效應」,證明過濾器理論有嚴重缺陷。不過作為早期的心理認知理論,還是對心理認知領域,有很大貢獻的。
『叄』 布羅德本特的過濾理論
納德·布羅德本特 [Donald Eric Broadbent 1926.05.06-1993.04.19],英國認知心理學家、實驗心理學家。1970 年當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1975 年獲美國心理學會頒發的傑出科學貢獻獎。
他主張用信息加工理論研究注意、感覺和記憶等認知過程。他在雙耳同時分聽實驗的基礎上提出了注意的「過濾器模型」,為認知心理學的興起做出了很大貢獻。他還在 1958 年最早提出「工作記憶」的概念和「注意是資源有限的加工系統的工作結果」的想法,他所提出的注意過濾器模型也體現了這種思想;1977 年提出了隱學習研究範式之一的復雜系統控制任務務(Complex System Control Procere)。
過濾器模型(filter model,1958)認為,來自外界的信息是大量的,而人的神經系統高級中樞的加工能力則是有限的,於是就出現了瓶頸。為了避免系統超載,就需要某種過濾器來對之加以調節,選擇其中較少的信息,使其進入高級分析階段,這類信息將受到進一步加工而被識別和存儲,而其他信息則不讓通過。這種過濾器體現著注意的選擇功能。因此這種理論被稱為「注意的過濾器模型」。
布羅德本特 1954 完成的雙耳分聽實驗:他向被試的右耳呈現3個數字,同時向左耳則呈現另外3個數字,如:
右耳:4,9,3
左耳:6,2,7
呈現的速度為每秒2個數字。然後,要求被試再現。結果發現被試可用兩種方式再現:
以耳朵為單位,分別再現左右耳所接收的信息;
以雙耳同時接收到的信息為單位,按順序成對地再現。
他原估計能達到 95% 的准確再現率,但實際上,以第一種方式再現的准確率為 65%,以第二種方式再現的准確率為 20%。他認為,每隻耳朵相當於刺激輸入的一個通道,而過濾器只允許每個通道的信息單獨通過。
Cherry(1953)使用雙耳同時分聽的追隨耳程序的實驗,其實驗結果支持過濾器模型。因為這種過濾器模型的核心思想是它到達高級分析水平的通道只有一條,因而,Welford(1959)稱之為「單通道模型」。
布羅德本特就讀於曼徹斯特學院和劍橋大學彭布羅克學院,他早期的目標在於自然科學,然而,當他在皇家空軍服兵役時,他開始對人 - 機關系產生興趣,並注重於這種獨特的體系。於是,他回到劍橋大學攻讀心理學,成為 F.巴特萊特的學生。畢業後,進入劍橋大學應用心理學部門,並在那裡工作了 25 年。
主要著作:
知覺與交流
決定和壓力
行為
捍衛經驗心理學
『肆』 1958年英國心理學家不羅德本特提出了解釋注意選擇功能() A過濾器理論 B衰減理論
答:A過濾器理論
1958年,英國心理學家布羅德本持(Broadbent,1958)根據雙耳分聽的一系列實驗結果,提出了解釋注意的選擇作用的一種理論:過慮器理論(filter theory)。
『伍』 注意的選擇和分配理論有什麼區別
注意的選擇理論有四個,一般以前三個為主:
(1)過濾器理論
1958年,英國心理學家布羅德本特(Broadbent,1958)根據雙耳分聽的一系列實驗結果,提出了解釋注意的選擇作用的一種理論:過濾器理論(filter theory)。布羅德本特認為:神經系統在加工信息的容量方面是有限度的,不可能對所有的感覺刺激進行加工。當信息通過各種感覺通道進人神經系統時,要先經過一個過濾機制。只有一部分信息可以通過這個機制,並接受進一步的加工;而其他的信息就被阻斷在它的外面,而完全喪失了。布羅德本特把這種過濾機制比喻為一個狹長的瓶口,當人們往瓶內灌水時,一部分水通過瓶頸進人瓶內,而另一部分水由於瓶頸狹小,通道容量有限,而留在瓶外了。這種理論有時也叫瓶頸理論或單通道理論。
(2)衰減理論
過濾器理論得到了某些實驗事實的支持,但進一步研究發現,這種理論並不完善。例如,在雙耳分聽的研究中,有研究發現來自非追隨耳的信息仍然受到了加工(Gray,1960)。
基於日常生活觀察和實驗研究的結果,特瑞斯曼(Trels。an,1964)提出了衰減理論。衰減理論主張,當信息通過過濾裝置時,不被注意或非追隨的信息只是在強度上減弱了,而不是完全消失。特瑞斯曼指出,不同刺激的激活閾限是不同的。有些刺激對人有重要意義,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號等,它們的激活閾限低,容易激活。當它們出現在非追隨的通道時,容易被人們所接受。
特瑞斯曼的理論與布羅德本特的理論對過濾裝置的具體作用有不同的看法,但兩種理論又有共同的地方:①兩種理論有相同的出發點,即主張人的信息加工系統的容量有限,因此,對外來的信息必須經過過濾或衰減裝置加以調節;②兩種理論都假定信息的選擇發生在對信息的充分加工之前。只有經過選擇以後的信息,才能受到進一步的加工、處理。
(3)後期選擇理論
多伊奇等人(Deutsch et al,1963)提出了選擇性注意的另外一種觀點:後期選擇理論,後由諾爾曼(Norman,1968)加以完善。這種理論認為,所有輸人的信息在進人過濾或衰減裝置之前已受到充分的分析,然後才進人過濾或衰減的裝置,因而對信息的選擇發生在加工後期的反應階段。後期選擇理論有時也叫完善加工理論。反應選擇理論或記憶選擇理論。
(4)多階段選擇理論
過濾器理論、衰減理論及後期選擇理論都假設,注意的選擇過程發生在信息加工的某個特定階段上,這意味著信息加工系統是非常刻板的。約翰斯頓等人(Johnston&Heinz,1978)提出了一個較靈活的模型,認為選擇過程在不同的加工階段上都有可能發生。這就是多階段選擇理論。這一理論的兩個主要假設是:①在進行選擇之前的加工階段越多,所需要的認知加工資源就越多;②選擇發生的階段依賴於當前的任務要求。多階段選擇理論看起來更有彈性,由於強調任務要求對選擇階段的影響,避免了過於絕對化的假設所帶來的難題。
注意的認知理論之注意分配理論
注意與認知資源分配
(1)認知資源理論:注意是如何協調不同的認知任務或認知活動的。注意可以看作一組對刺激進行歸類和識別的認知資源或認知能力。這些認知資源是有限的。
(2)雙加工理論:人類的認知加工有兩類:自動化加工和受意識控制的加工。自動化加工不受認知資源的限制,不需要注意的參與;受意識控制的加工受資源的限制,需要注意的參與,並且在經過大量的練習後,可能轉變為自動加工。
『陸』 濾芯過濾器的工作原理及技術參數
精密過濾器內裝線繞蜂房式濾芯或熔噴濾芯,用於飲用水、生活用水、電子、印染、紡織、環保等行業的生產用水過濾、酒精過濾、葯業過濾、酸鹼過濾、反滲透RO膜前保安過濾,通量大、耗材成本低、外表拋光或亞光,內表面酸洗鈍化處理。進出口、排污管道配自動控制閥、控制器、可自動反沖冼。
二、主要技術參數: 1、 工作壓力:0.05MPa-0.6MPa 2、 工作溫度:5℃-40℃(特殊溫度可定做) 3、 濾芯介面:平壓式、插入式 4、 過濾精度:3μm-100μm 5、濾芯數量:1芯-180芯 6、 濾芯長度:10」-50」
7、 單台流量:0.1 m³/h -300 m³/h 8、 筒體材質:304、316L、Q235襯膠
三、精密過濾器的工作原理 精密過濾器是採用成型的濾材,原液通過濾材,濾渣留在濾材壁上,濾液透過濾材流出,從而達到過濾的目的。 成型的濾材有:濾布、濾網、濾片、燒結濾管、線繞濾芯、熔噴濾芯、微孔濾芯及多功能濾芯。因濾材的不同,過濾孔徑也不相同。精密過濾是介於砂濾(粗濾)與超濾之間的一種過濾,過濾孔徑一般在0.1-120μm范圍。同種形式的濾材,按外形尺寸又分為不同的規格。線繞濾芯(又稱蜂房濾芯)有兩種:一種是聚丙烯纖維-聚丙稀骨架濾芯,最高使用溫度60℃;另一種是脫脂棉纖維-不銹鋼骨架濾芯,最高使用溫度120℃。 四、精密過濾器特徵 1.材質及結構 圓柱形殼體,304、316L不銹鋼,可選炭鋼及樹脂殼體;配以單支或多支濾芯。 2、規 格 濾芯數量:單支或多支濾芯。 濾芯長度:單節、二節、三節、四節(每10″為一節); 濾芯安裝形式:國際通用平壓式、卡入式和插入式;
筒體與底座聯接方式:快開型、法蘭型; 介質進、出口連接方式:快開型、螺紋型、和法蘭型; 可過濾介質:液體、氣體。 3.性能特點 (1)過濾精度高,濾芯孔徑均勻; (2)過濾阻力小,通量大、截污能力強,使用壽命長; (3)濾芯材料潔凈度高,對過濾介質無污染; (4)耐酸、鹼等化學溶劑; (5)強度大,耐高溫,濾芯不易變形; (6)價格低廉,運行費用低,易於清洗,濾芯可更換。 五、精密過濾器的作用 精密過濾器常設置在壓力過濾器之後,用於去除液體中細小微粒,以滿足後續工序對進水的要求。有時也設置在全套水處理系統未端,來防止細小微粒進入成品水常用的濾芯有以下幾種規格:0.1、 0.2、 0.5、 0.8 、1、 2 、3、 5 、10 、20、 30 、50 、75 、100、120μm,精密過濾器常作為電滲析、離子交換、反滲透、超濾等裝置的保安過濾器使用。
『柒』 RC濾波器和LC濾波器的區別
RC濾波器和LC濾波器的區別如下:
1、體積的區別:
與LC濾波器相比,RC濾波器更容易小型化或集成化,LC的相對體積也相對較大。
2、有無耗損的區別:
RC過濾器有磨損,LC過濾器理論上可以不磨損。
3、電路的區別:
低頻電路採用RC,高頻電路一般採用LC濾波器。
4、特點不同:
RC濾波器中的電阻消耗了部分直流電壓,而R值不可能很大,這是用於小電流、低要求的電路中。鋼筋混凝土體積小,成本低。濾波效果不如LC電路,LC濾波主要是電感電阻小,直流損耗小。交流電感高,濾波效果好。缺點是體積大、重量重、成本高。用於要求高的電源電路。
『捌』 過濾器理論,衰減理論,圖式理論,反應選擇理論 有哪些異同
現在市面上最為常見的魚池水處理設備有:
1.西普魚池過濾系統
利用專水泵把水流依次引屬入殺菌設備----除藻設備---物理過濾---生化過濾---增氧
分析:功能齊全、節能靜音室外魚池比較適用。
2.滴流箱
利用水泵把水流打入箱體,放入細菌載體來分解水體雜質。可放置過濾棉、陶瓷環、桃太郎石等。
分析:培菌效果好、流動充氧好,因揚程較大造成功耗大、噪音大、清洗麻煩。
3.過濾桶
原理同滴流相同,水流引入桶內,過濾後排出。
分析:培菌甚微、流動充氧一般,功耗小、噪音低、清洗麻煩。
4.過濾箱
同過濾桶基本相同。
5.泳池砂缸
砂缸用於泳池主要利用石英砂,現在有一部分放在魚池用的會在裡面放些塑料環,可實現反沖洗,但過一段時間需整個拆開清洗和更換濾材。
『玖』 注意的過濾器理論和衰減理論的異同
1、過濾器模型,選擇性注意的基礎是對輸入刺激的物理屬性的粗略分析;衰減模型則認為版,前注意分析權更為復雜,甚至可能由語義加工組成.
2、過濾器理論中的過濾器是「全或無」的工作方式;而衰減模型認為是衰減的方式,未選擇的通道不是完全關閉的,而只是關小或阻抑.
相同之處
1、兩模型的根本出發點相同:高級分析水平的容量有限或通道容量有限,必須過濾器予以調節;
2、過濾器的位置相同:處於初級分析和高級的意義分析之間;
3、過濾器的作用都是選擇一部分信息進入高級的知覺分析水平,使之得到識別,注意選擇具有知覺性質.
因此,二者並稱為知覺選擇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