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子交換法分離鈷和鉻方程式
Ⅰ 離子交換分離法的原理是什麼
離子交換是用一種稱為離子交換樹脂的物質來進行的。離子交換樹脂遇水內溶液時,能夠從水溶容液中吸著某種(類)離子,而把本身所具有的另外一種相同電荷符號的離子等摩爾量地交換到溶液中去,這種現象稱為離子交換。 希望有用
Ⅱ 在離子交換法分離鎳和鈷實驗中,樹脂為什麼始終要浸泡在溶液之中
我們與有研院合作的鎳鈷分離達到了預期效果,樹脂為什麼始終要浸泡在版溶液之中的問題,問得比較權含糊,你是指浸泡在什麼溶液之中?如果長時間置放在設備中,樹脂就會丟失水分的,干樹脂是不具備離子交換的能力,同時也會滋生一些細菌和微生物導致污染樹脂,所以如果設備運行後長時間停用,則應對樹脂進行再生後,最佳方法是採用鹽水浸泡,而不是用你鎳鈷溶液浸泡,否則樹脂依然還會被污染。
Ⅲ 離子交換分離法包括哪幾個過程
【1】樹脂的選擇與處理;
【2】裝柱過程;
【3】交換過程;
【4】洗脫過程;
Ⅳ 離子交換分離法
將含有鎳的9mol/LHCl溶液,流經氯型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柱,由於鐵、鈷、銅、鋅、內鉍等金屬離子在鹽容酸溶液中形成相應的配陰離子,而被吸附在陰離子交換樹脂柱中。鎳在此條件下不形成配陰離子,因而不被樹脂所吸附,仍留在溶液中,由此可與上述金屬離子得到分離。與鎳一起進入溶液的有鹼金屬,鹼土金屬以及鈦、釩、錳等。
AG50W陽離子交換樹脂從6mol/LHCl-丙酮介質中吸附分離鎳,鎳的分配系數可達227。在同一條件下,易形成氯配陰離子的一些元素分配系數在1以下,而鐵、鈷、銅、鋅、鎘、汞、鉛、鉍、錳、鉬、釩、鎵、銦、鈾等的分配系數不超過4;因此,鎳可與上述元素得到完全分離。
Ⅳ 鉻離子,鐵離子,錳離子,鋅離子,鈷離子,鎳離子與適量和過量氨水的反應方程式
會先形成氫氧化鈷沉澱,然後繼續加入氨水沉澱溶解,會形成[Co(NH3)6]2+,即六氨合鈷絡離子。
Fe2++2NH3.H2O===2NH4++Fe(OH)2
Fe3++3NH3.H2O===3NH4++Fe(OH)3
Co2++6NH3.H2O===[Co(NH3)6]2++6H2O
Co3++6NH3.H2O===[Co(NH3)6]3++6H2O
Ni2++6NH3.H2O===[Ni(NH3)6]2++6H2O
Cu++2NH3.H2O===[Cu(NH3)2]++2H2O
Cu2++2NH3.H2O===[Cu(NH3)2]2++2H2O
(5)離子交換法分離鈷和鉻方程式擴展閱讀:
氨水中存在以下化學平衡: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ˉ(可逆反應)電離常數:K=1.8×10-5(25℃)
因此僅有一小部分氨分子與水反應而成銨離子NH4+和氫氧根離子OH-,故呈弱鹼性。
氨水具有鹼的通性:
①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色,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藍色,能使濕潤紅色石蕊試紙變藍。實驗室中常用此法檢驗NH3的存在。
②能與酸反應,生成銨鹽。濃氨水與揮發性酸(如濃鹽酸和濃硝酸)相遇會產生白煙。
Ⅵ 分離方法
分離鋁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氫氧化銨、苯甲酸銨、氫氧化鈉等沉澱分離、離子交換分離以及萃取分離等,其中以銅鐵試劑-三氯甲烷萃取法對於從大量鐵、鈦中分離鋁的效果較好。
用氫氧化銨沉澱鋁可使鋁與硼、鎂、鹼金屬、鹼土金屬,及一定量的鎳、錳分離,沉澱的酸度為pH5~7。為了更好地控制沉澱的條件,常採用尿素或六次甲基四胺等弱氨性試劑,但鐵、鈦以及很多金屬離子與鋁同時沉澱,不能分開。因此,用這種方法分離鋁必須和其他分離手段並用時方有效。
苯甲酸銨使鋁沉澱,可與鈷、鎳、釩、錳和鋅等元素分離,但鐵(Ⅲ)也同時沉澱。為了防止鐵(Ⅲ)沉澱,測鋁溶液中應先加入次亞硫酸鈉還原鐵,再加苯甲酸銨沉澱鋁。這樣,大量鐵雖可除去,但仍有少量鐵(Ⅱ)很快地氧化為鐵(Ⅲ)夾雜在鋁沉澱中。因此必須將苯甲酸鋁沉澱用酸溶解,在還原劑存在下,反復沉澱多次,才能使鐵與鋁完全分離。用苯甲酸銨沉澱鋁,酸度應在pH3.8左右,加入次亞硫酸鈉的量,以溶液中鐵的顏色消失並過量0.2~0.3g為宜。
用氫氧化鈉分離鋁是沿用已久的方法,但分離並不很完全。為了減低氫氧化物沉澱對鋁的吸附,通常在大量氯化鈉存在下,小體積沉澱鐵、鈦等元素。即使如此,微克量的鋁也難免不被吸附,特別是鎂、鎳、鈣的氫氧化物沉澱對鋁的吸附較大。分離方法是:將含鋁的鹽酸溶液,加熱蒸發至體積為1~2mL,冷卻,加入15gNaCl,攪拌均勻。加入10mL500g/LNaOH溶液,再攪勻後,加水稀釋至60~70mL,用中速濾紙過濾,用洗液(250mL水中含2gNaCl、5gNaOH)充分洗滌沉澱,濾液酸化後測鋁。
銅鐵試劑又稱亞硝基苯胲銨,在無機酸溶液中與很多金屬離子包括鐵(Ⅲ)、鈦(Ⅳ)、釩(Ⅴ)、鈾(Ⅳ)和錫(Ⅳ)等形成難溶性螯合物,此螯合物能用有機溶劑,如三氯甲烷、乙醚、乙酸乙酯、甲基異丁酮、鄰-二氯苯等萃取。有機溶劑對金屬螯合物的萃取能力與螯合物沉澱在酸中的溶解度有關,一般金屬螯合物在強酸中的溶解度愈小愈易被萃取。萃取應在鹽酸或硫酸溶液中進行,酸度通常約為10%(鹽酸為1mol/L,硫酸為1.5mol/L)。這樣可以保證微量鋁也能與其他金屬離子分離,酸度過低,例如pH>3.4時,鋁亦被萃取進入有機相。銅鐵試劑的用量,在理論上每0.1g鐵只需要0.84g銅鐵試劑。在實際工作中,銅鐵試劑用量卻要比理論值大,0.1g鐵最少需要16mL60g/L銅鐵試劑溶液,反應方能完全。銅鐵試劑易於分解,配製時勿加熱,萃取的全部過程均應在冷溶液中進行。
鋁的分離,還包括離子交換分離和汞陰極電解等方法。離子交換分離是在9mol/LHCl中利用陰離子交換樹脂使鋁與銅、鋅、鎘、鐵(Ⅱ)、鐵(Ⅲ)、鈷、錫(Ⅱ)、錫(Ⅳ)、銻(Ⅲ)、銻(Ⅴ)、鋅、釩(Ⅴ)、鉬(Ⅵ)、鎢(Ⅵ)、鉻(Ⅵ)、鈾(Ⅵ)和錳(Ⅶ)等元素分離,鋁不被吸附,交換後的溶液可測定鋁。汞陰極分離是在硫酸或高氯酸溶液中以鉑絲為陽極,汞為陰極進行電解,可使很多金屬離子包括鐵、鉻、鎳、銅、錫、鉬、鋅和鉛等與鋁分離,電流密度約為0.1~0.2A/cm2。上述兩種方法測定鋁時,分離雜質雖是有效的,但已很少使用。
Ⅶ 陰離子交換法分離Fe、Co、Ni的理論依據是什麼
Ⅷ 離子交換分離
將含鈹的9mol/L鹽酸溶液通過強鹼性陰離子交換樹脂時,可以有效地分離銅、鈷、鎳、鎘內、鉻、鐵、錳、鋯和鈾容離子。鈹和鋁離子則保留於溶液中。
將pH3.5並含有EDTA和過氧化氫的溶液通過強酸性陽離子交換樹脂(鈉型),此時鈹不形成穩定的EDTA配合物,而被吸附;鋁及鐵的EDTA配合物和鈦與過氧化氫及EDTA的配合物都不被吸收,而與鈹分離,被吸附的鈹再用3mol/L鹽酸淋洗。
Ⅸ 鎳和鈷離子交換層析分離和測定怎麼計算含量
C(co2+)=cv100/v(混合)
Ⅹ 離子交換-半微量化學分析法
銅的硫化礦物黃銅礦、輝銅礦和斑銅礦的分析可參照黃鐵礦的分析流程(圖69.1)
試樣用王水分解後制回成0.2mol/LHCl溶液上陽答離子交換柱,用0.2mol/LHCl淋洗後,於流出液中測定砷、磷和硒。用2mol/LHCl淋洗其他組分。
銅的測定最好單獨取樣。
分析步驟
(1)試樣分解及砷、磷、硒、硫、鈣、鎂、鋅、鈷、鎳、鉻、錳和銦的測定
稱取50mg(精確至0.01mg)試樣,置於100mL燒杯中,按本章69.1.1離子交換分離-半微量分析法分析黃鐵礦的分析步驟溶解,上陽離子交換柱,淋洗,測定As、P、Se、S、Ca、Mg、Zn、Co、Ni、Cr、Mn和In。
(2)銅和鐵的測定
稱取20mg(精確至0.01mg)試樣,置於100mL燒杯中,用HCl和HNO3溶樣,然後用NH4Cl-NH4OH小體積沉澱法使銅與鐵分離。在濾液中用碘量法測定銅。
沉澱用HCl溶解後取部分溶液用1,10-鄰二氮菲光度法測定鐵。
注意事項
1)輝銅礦因鐵量很低,可在陽離子交換的流程中用原子吸收光譜法測定。
2)硫也可以單獨取樣,用硫酸鋇重量法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