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方式 » 廈門港edi

廈門港edi

發布時間: 2021-01-07 23:06:29

① 09年中國大陸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排名

綜合競爭力成港口排行新標准 中國港口TOP10出爐 1月29日,中國國際海運網與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在北京聯合舉辦了「2006中國港口綜合競爭力指數排行榜說明會」,港口的綜合競爭力成為港口排行的新標准。 在過去的一年裡幾乎全面盈利的中國港口,迎來了新年裡的首次大盤點。上海港憑借自身的經濟實力,以及內銜長三角、南連珠三角、北接環渤海、西貫長江黃金水道,東扼釜山、仁川的區位優勢,成為中國及世界頭號國際大港,排名第一;深圳港的地理位置,投資結構為其帶來了顯著效益,名列第二,並被評為最具效益的港口;青島港、廣州港、天津港分列第三至五位,珠海港、海口港分列第二十四、五位,被評為環境友好型港口。 據大連海事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劉斌博士介紹,本次排名的依據是,將競爭力定義為港口企業在競爭的市場環境中為相關企業和行業提供質優價廉的服務的能力和機會,從而達到港口企業價值的最大化。根據邁克爾·波特的競爭優勢和薩繆爾遜的經濟學原理,劃分5個層次,設立13個指標,利用統計學軟體排序,從中國60個港口中,遴選出中國大陸最具競爭力的25大港口。其5個層次分別為:投資趨勢、吞吐量、港口作業能力、港口財務狀況和港口自然條件。而其中所包含的指標分別為:外商直接投資額、港口投資額、集裝箱吞吐量、貨物吞吐量、航線、裝卸率、橋吊、泊位、靠泊艘次、總資產、總利潤、吃水和區位優勢。名列前十的港口具體情況如下:最具國際化競爭力的港口:上海港 上海港名列第一。上海港在十三項指標中,優勢明顯。九項指標名列第一,兩項指標名列第二,「利潤額」指標名列第三,其劣勢在於「區位優勢」不足。2000億美元的國際貿易額、10億美元的外商港口投資,400家500強公司的湧入、440億元港口的整體上市、100多條國際航線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航運中心。外資、外貿、外商和國際航線都是上海港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上海港具有的國際競爭力是中國大陸其他港口所不具有的。因此,上海港是國際型港口,本榜單中唯一的國際性港口。最具效益競爭力的港口:深圳港 深圳港名列第二。在十三項指標中,競爭力最不佔優勢的是深圳港的貨物吞吐量,這一劣勢被深圳港強大的集裝箱吞吐量所彌補。集裝箱業務發展迅速,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方式是深圳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前提。深圳港依靠低廉的物流成本,快速有效的通關效率,港區間的有效競爭充分吸引了珠江三角洲產業區的貨源,增加了港口的有效利潤額。在單箱成本、單吊成本、單箱收費、效率和利潤形成核心競爭力。因此,深圳港是最具有效益的效益型港口。最具創新競爭力的港口:青島港 青島港名列第三。超過上半年領先的深圳港,成為「利潤額」單指標排行第一。青島港在本次排行中表現不俗——兩項指標排名第一,一項指標排名第二,五項指標排名第三,兩項指標排名第四。創新使青島港在相對弱勢的環境中頑強競爭,盡顯北方大港實力本色。技術上的創新使青島港在裝卸水平、電子化、信息化、EDI通關水平領先於同行業;管理上的創新使青島港創造了90名管理人員管理一個中國第三大港的神話,是青島港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因此,青島港是創新型港口。最具進取競爭力的港口:廣州港 廣州港名列第四。進取的廣州港在2006年下半年奮起直追,由上半年的第五名上升到年度排行榜的第四名,綜合競爭力提高。十三項指標中,廣州港「貨物吞吐量」排名第二,僅次於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此外,港口「航線數」、「靠泊艘次」、「港口橋吊數」、「集裝箱吞吐量」、「港口總資產」等單項指標均排在前五位,單項指標和整體實力都有所提高。廣州港不斷進取,不失時機地推動港口的發展。汽車、煤、油等貨物的運輸,捍衛了廣州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乃至全國的大港地位,對推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廣州港是進取型港口。最具民營化競爭力的港口:寧波—舟山港 寧波港名列第五。與上半年排名相比,寧波——舟山港排名下降,跌至第五位。十三項指標中寧波港兩項指標排名第二,兩項指標排名第三,四項指標排名第四名名,一項指標排名第五,四項指標排名第六。該港利用自身優勢,沖破各種阻力,藉助民營資本市場,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一部分。寧波港積極調整戰略目標,與舟山港強強聯手,建設「寧波——舟山」一體化工程。民營經濟所具有的信息靈、轉向快、效率高的特點在寧波港體現的淋漓盡致。因此,寧波港是民營型港口。最具政府支持競爭力的港口:天津港 天津港名列第六。2006年度排行與上半年排行相同。港口「總投資額」排名靠前,名列第二。「貨物吞吐量」、「外商投資額」名列第四,其他指標中,天津港共有七項指標排進前五。天津港經濟地理位置重要,是國家戰略型港口。濱海新區的不斷發展,為天津港提供強大的貨源支持;東疆保稅區自由港的試行又為天津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充沛的人力資源,尤其是來自中南海的人力資源,使其競爭力保持昂揚的態勢。因此,天津港是最具政府支持型的港口。台海型港口:廈門港 廈門港名列第七。在十三項指標中,廈門港「泊位數」、「靠泊艘次」兩項指標排名前五,其它各項指標比較平均,均處於十名之內。走台海型發展路線的廈門港,任務鮮明,目標明確,對台貿易特色顯著,是大陸和台灣島開展三通的必經之地。特定時期,經濟讓位於政治,政治又促進經濟增長。廈門港的發展是台灣海峽兩岸經濟的晴雨表。因此,廈門港是台海型港口。保守型港口:大連港 大連港名列第八。綜合十三項指標中,大連港「總資產」指標第二位,大連市港口的規劃和建設處於探索階段。觀念落後、行為保守,缺乏市場意識是大連市港口的顯著特點。高投資、高財務費用、高管理費用與低投資回報率、低現金流、低利潤說明了大連港的投資與經營績效的狀態。雖在香港資本市場成功上市,但體量過小,龐大的存蓄資產未能上市。缺乏資本市場意識,資本運營技巧稚嫩,效果差。大連市在過去10里曾提出不同的發展戰略,從「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連「又到現在的「港航立市」。政策的不穩定性是大連港發展的硬傷。保守和迷茫是大連港落伍的重要原因。因此,大連港是保守型港口。爆發式增長的港口:連雲港港 連雲港港名列第九。在十三項指標中,連雲港港「港口吃水」排在前五,「港口總投資額」排在前十。其他各項指標均排在十名以後。集裝箱吞吐量保持40%以上增長,這得益於連雲港港的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地位。連雲港在氧化鋁、鋁錠出口,膠合板、煤炭、焦炭進口和糧食等產品的裝卸擁有絕對優勢。2006年引起吞吐量井噴式地增長。因此,連雲港港是爆發式增長型港口。最具潛力的港口:營口港 營口港名列第十。各項指標都很平均,是營口港的一大特點。在建的20萬噸原油碼頭、鮁魚圈港區的整體規劃建設的完成,為營口港的發展提供了保證。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的建設,帶動了營口港以及周邊地區臨港工業的發展。區位優勢造就的低物流運輸成本,使營口港在與大連港的博弈中搶佔了地利先機。2006年營口港貨物吞吐量0.94億噸,集裝箱超過百萬標箱。不斷創造輝煌是營口港作為潛力型港口發展的動力。因此,營口港是最具潛力型的港口。 摘自中國水運網

② 發展建設港口相關連的要素有哪些

港口物流的影響因素
1.地理環境與自然環境條件

港口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的自然條件。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交通地理、政治軍事位置等)往往決定了港口在國家政治、軍事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對港口產生持久、連續、並帶有質的影響;自然條件包括港口所在區域的地質、水文、氣候、水域面積、航道水深等,自然條件決定了港口的開發價值和規模,影響著港口的本質屬性,這些自然條件在港口規劃、建設、生產經營各方面時時影響著港口的生存和發展。
2.社會經濟基礎條件
港口腹地經濟狀況是港口物流形成的決定性條件。經濟腹地的資源、工業基礎、農業發展狀況、外貿等制劑影響著港口物流結構、物流規模;港口所依託城市的狀況也會產生同樣的影響,是否有大城市和城市群為依託是促進港口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腹地交通條件是港口物流得以形成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成為港口的生命線;整個社會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影響和決定了港口的規模、性質、發展水平;歷史和文化要素也處處影響著港口物流的發展。這些因素決定著港口物流的形成,並影響著區域內部的物流業發展水平。

3.港口的基礎設施設備條件
港口的基礎設施設備條件是港口進行物流處理的物質基礎,基礎設施設備包括港口錨地、港池、防波堤、護岸、航道、導航設施、碼頭岸線長度、泊位噸級、數量、庫場面積和容量,裝卸和運輸機械、動力設備、供電、供水、通訊設備、港作船舶、港內鐵路和道路等,這些要素體現著港口現實綜合生產能力,影響著港口的未來發展,是港口存在的物質基礎。完善的港口設施可以快速處理貨物,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其完善程度影響著港口發展的規模,決定著港口在周圍港口體系中的地位和經濟腹地的范圍,也就決定了港口以後的發展方向,並且也是與國際港口接軌的重要基礎。

4.周圍港口體系競爭狀況
港口在海運和港口群體中的地位,直接影響著一個港口的興衰和發展,港口物流量的大小與周圍港口的體系狀況有很大的關系。周圍港口眾多,必然造成港口之間的物流量競爭,並且各個港口的吞吐量和規模也決定了在港口體系中的物流量競爭份額。平行發展的港口體系例如環渤海地區港口體系可以使各港口在物流量之間存在大約固定並相差無幾的百分比,極化發展的港口體系例如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體系造成了以樞紐港為中心,其他港口成為喂給港或支線港,樞紐港佔了物流量的絕大部分比例,而其他港口份額較少,造成各個港口物流發展的不平衡。

5.港口的管理與綜合服務水平
同港口物流的硬環境相比,港口的軟環境條件在港口物流的形成上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港口的管理主要包括港口管理體制、法規、信息化(EDI系統和條形碼技術等):綜合服務指港口的海關、衛檢、商檢、海事、船檢、邊防、醫院、海事法庭、貿易、貨代、船代、銀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輪供應、娛樂和生活服務設施等內容,這些要素集中體現著港口的綜合管理服務能力、現實水平,影響著港口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全國范圍甚至全球范圍內的港口競爭已經從原來的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的競爭轉移到了港口的綜合服務水平的競爭上,而港口物流本身就是一種服務,班輪和貨船、集裝箱船隊會首先考慮港口管理水平和軟環境狀況,以達到掛靠港時間短、服務質量高等要求.

6.國家政策和國際環境

國家經濟政策的傾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港口物流的發展水平,國家政治政策也同樣影響著港口的發展,例如廈門港由於大陸和台灣的關系變化,其發展有起有落。港口往往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國家外貿的主要經由之路。港口的經濟來往是全國性的和全球性的,與世界上其他港口有著緊密地經濟貿易,所以港口物流量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開放政策、國內政治秩序、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都會影響著與鄰國的經濟來往與規模,所以周圍國家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也會對港口物流量的大小產生直接的影響。

③ 影響港口建設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1.地理環境與自然環境條件

港口的地理環境和自然環境包括港口的地理位置和港口的自然條件。港口的地理位置(自然地理、經濟地理、交通地理、政治軍事位置等)往往決定了港口在國家政治、軍事和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對港口產生持久、連續、並帶有質的影響;自然條件包括港口所在區域的地質、水文、氣候、水域面積、航道水深等,自然條件決定了港口的開發價值和規模,影響著港口的本質屬性,這些自然條件在港口規劃、建設、生產經營各方面時時影響著港口的生存和發展。
2.社會經濟基礎條件
港口腹地經濟狀況是港口物流形成的決定性條件。經濟腹地的資源、工業基礎、農業發展狀況、外貿等制劑影響著港口物流結構、物流規模;港口所依託城市的狀況也會產生同樣的影響,是否有大城市和城市群為依託是促進港口物流發展的重要因素;腹地交通條件是港口物流得以形成和發展的關鍵要素,成為港口的生命線;整個社會的科技和生產力水平影響和決定了港口的規模、性質、發展水平;歷史和文化要素也處處影響著港口物流的發展。這些因素決定著港口物流的形成,並影響著區域內部的物流業發展水平。

3.港口的基礎設施設備條件
港口的基礎設施設備條件是港口進行物流處理的物質基礎,基礎設施設備包括港口錨地、港池、防波堤、護岸、航道、導航設施、碼頭岸線長度、泊位噸級、數量、庫場面積和容量,裝卸和運輸機械、動力設備、供電、供水、通訊設備、港作船舶、港內鐵路和道路等,這些要素體現著港口現實綜合生產能力,影響著港口的未來發展,是港口存在的物質基礎。完善的港口設施可以快速處理貨物,提高港口工作效率,其完善程度影響著港口發展的規模,決定著港口在周圍港口體系中的地位和經濟腹地的范圍,也就決定了港口以後的發展方向,並且也是與國際港口接軌的重要基礎。

4.周圍港口體系競爭狀況
港口在海運和港口群體中的地位,直接影響著一個港口的興衰和發展,港口物流量的大小與周圍港口的體系狀況有很大的關系。周圍港口眾多,必然造成港口之間的物流量競爭,並且各個港口的吞吐量和規模也決定了在港口體系中的物流量競爭份額。平行發展的港口體系例如環渤海地區港口體系可以使各港口在物流量之間存在大約固定並相差無幾的百分比,極化發展的港口體系例如長江三角洲地區港口體系造成了以樞紐港為中心,其他港口成為喂給港或支線港,樞紐港佔了物流量的絕大部分比例,而其他港口份額較少,造成各個港口物流發展的不平衡。

5.港口的管理與綜合服務水平
同港口物流的硬環境相比,港口的軟環境條件在港口物流的形成上也有不可忽視的作用。港口的管理主要包括港口管理體制、法規、信息化(EDI系統和條形碼技術等):綜合服務指港口的海關、衛檢、商檢、海事、船檢、邊防、醫院、海事法庭、貿易、貨代、船代、銀行、修造船能力、海上救助、外輪供應、娛樂和生活服務設施等內容,這些要素集中體現著港口的綜合管理服務能力、現實水平,影響著港口的投資和發展環境。全國范圍甚至全球范圍內的港口競爭已經從原來的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的競爭轉移到了港口的綜合服務水平的競爭上,而港口物流本身就是一種服務,班輪和貨船、集裝箱船隊會首先考慮港口管理水平和軟環境狀況,以達到掛靠港時間短、服務質量高等要求.

6.國家政策和國際環境

國家經濟政策的傾斜往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港口物流的發展水平,國家政治政策也同樣影響著港口的發展,例如廈門港由於大陸和台灣的關系變化,其發展有起有落。港口往往是一個國家對外開放的窗口,是國家外貿的主要經由之路。港口的經濟來往是全國性的和全球性的,與世界上其他港口有著緊密地經濟貿易,所以港口物流量的很大一部分來自其他國家尤其是周邊國家,周邊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經濟體制(市場經濟和計劃經濟)、開放政策、國內政治秩序、外交政策等一系列都會影響著與鄰國的經濟來往與規模,所以周圍國家的經濟環境和政治環境也會對港口物流量的大小產生直接的影響。

④ 福建省近年來在物流方面的優惠政策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國發〔2009〕24號)和《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國發〔2009〕8號)的總體部署,加快發展我省現代物流業,現制定《福建省物流業調整和振興實施方案》,實施期為2009年~2012年。

一、產業現狀

物流總量快速增長。2008年,全省社會物流總額達2.33萬億元,增長11.9%;物流業實現增加值713.19億元,增長9.4%;社會物流總費用1963.21億元,與GDP的比率為18.1%。各種運輸方式完成貨運量5.73億噸,增長13.2%;其中,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71億噸,增長14.8%;港口集裝箱吞吐量742.52萬標箱,增長8.2%;完成郵電業務總量899.36億元,增長12.1%。與此同時,一批物流企業發展壯大。2008年,我省獲評「中國物流百強企業」11家,通過國家3A級及以上物流企業綜合評估的物流企業8家(其中5A
級1家),獲評「中國物流A級信用企業」3家(其中3A級2家),列入國家物流稅收試點企業13家。

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進展。全省規劃建設了一批物流節點城市、物流園區和物流配送中心,為我省周邊地區及中西部地區提供「公鐵水」聯運、「無縫銜接」服務的物流項目也正在加快建設中。廈門市和福州市分別成為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和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以我省為主體的東南沿海物流區域和東部沿海物流通道成為國家重點建設的九大物流區域和十大物流通道之一,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業的區域布局進一步優化。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突破。全省基本形成了以海、空港口為樞紐,以鐵路海運為主通道,以公路為網路,以內河為輔助的綜合運輸體系。福州港、湄洲灣港、廈門港三大港建設步伐加快,廈門港進入我國集裝箱干線港口行列,其集裝箱吞吐量居全國第七位;福州港成為我國沿海主要港口之一。目前,全省港口有生產性泊位477個,綜合通過能力達2.3億噸;集裝箱專用碼頭36個,吞吐能力達912萬標箱。鐵路干線有鷹廈、漳龍、峰福、贛龍、溫福等5條出省鐵路通道與全國鐵路網相連,福廈鐵路、龍廈鐵路、廈深鐵路、向莆鐵路福建段等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逐步形成「三縱八橫」高速公路網主骨架,現有5個進出省通道。擁有福州長樂、廈門高崎、泉州晉江、南平武夷山、龍岩冠豸山等5個機場。管道輸送設施建設步伐加快,LNG和石油輸送管道建設已全面展開。

信息化基礎建設取得新發展。2008年,全省固定電話交換機容量1973萬門,通信光纜線路總長度23.7萬公里,移動交換機容量4629萬戶,移動分組數據網容量1045萬戶,移動簡訊中心容量8108萬條,寬頻接入埠達407萬個。福建電子口岸項目在廈門已實現與口岸通關聯檢、物流企業等聯網,建成覆蓋廈門市物流園區的寬頻網路和運輸作業數據交換聯動系統、通關數據支持系統、物流公共信息服務系統。福建交通集團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已完成整體規劃,目前正按規劃逐步推進物流信息平台各項功能的開發建設和應用。

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的物流通道正在形成。我省積極發揮港口資源優勢和對台通道作用,大力拓展與周邊地區的區域物流合作,出台了《福建省關於鼓勵中西部省份從福建省港口進出口貨物及投資建設碼頭泊位的規定》等優惠政策,建立了閩贛海鐵聯運聯席會議制度,並多次赴中西部和周邊省份推介對接福建港口,擴大了我省港口的經濟腹地,為中西部地區提供了對外開放的出海通道。近年來,中西部省區通過福建進出的貨物流量呈上升趨勢。

我省物流業處於加速發展階段,但與發達省份還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管理體制不夠健全,物流企業分布比較散,規模較小,實力偏弱,港口作為運輸樞紐、物流節點的大規模集散作用沒有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快速、無縫銜接需進一步完善,物流相關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增長率、物流業增加值增速較慢,高級物流人才缺乏,物流業規模化、專業化、信息化、社會化程度還相對較低。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實施項目、品牌、創新和服務帶動,著力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以滿足不斷增長的社會物流需求為出發點,以降低社會物流成本、優化產業結構和提高服務質量為中心,以信息化建設和信息技術為支撐,推動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升級,以培育和規范現代物流市場為目標,營造有利於物流業發展的政策環境;以廈門港等港口資源優勢為依託,加強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要物流通道建設;加大引進力度,重點扶持龍頭物流企業,著力建設重大物流項目,不斷推進區域物流合作,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堅強的物流保障體系。

(二)基本原則

1.堅持發揮優勢與先行先試相結合。充分發揮我省作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的主體作用和比較優勢,努力構築對台交往、兩岸物流合作的前沿平台和先行先試區域。積極推動跨區域物流合作,形成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

2.
堅持大力引進和自身培育相結合。加快引進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利用其先進的技術、理念和管理經驗,提升我省現代物流業發展整體水平。加大物流資源整合力度,大力發展第三方物流,增強我省物流企業發展實力,提供專業化、社會化、規模化現代物流服務,提升服務其他產業的能力。

3.堅持立足當前與著眼長遠相結合。既要立足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解決當前物流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促進物流業平穩較快發展;又要著眼產業的長遠發展,促進物流產業的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提升產業規模,提高產業競爭力。

4.堅持重點突破和全面提升相結合。以加快提升廈門和福州物流業發展水平為突破點,加快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強化信息化與物流業的融合,完善物流節點網路布局,全面提升我省物流業發展實力,促進海峽西岸經濟區產業聯動發展。

5.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和企業的主體作用,加強政策引導和組織協調,完善市場運作規則,著力解決制約物流業發展的體制、政策和設施瓶頸,營造誠信經營、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

(三)發展目標

到2012年,全省物流業增加值達1300億元以上,年均增長16%左右;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從2008年的18.1%降低到17.1%。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和重要商貿市場等物流設施建設投資額達600億元以上。爭取將廈門港建設成為國際航運樞紐港,將廈門建設成為連接海峽兩岸的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以港口帶動遠洋航線班輪、集裝箱多式聯運的發展。做大做強物流企業,推動傳統物流企業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實現主營業務收入超百億元3家,超10億元10家,力爭全省進入「中國物流百強企業」保持在13家以上,獲評5A級物流企業10家。第三方物流的比重有所增加,信息流、資金流與物流進一步融合,綜合運輸體系、物流節點網路建設顯著進展,物流信息化進程不斷加快,物流業的社會化、專業化服務水平和整體運行效率顯著提高,物流業總體實力顯著增強,物流業發展環境持續改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通道建設更加完善,閩台和閩港澳物流交流合作更加密切。

三、主要任務

(一)加強區域合作,拓展物流通道

1.加強海峽西岸經濟區區域物流合作。按照海峽西岸經濟區綱要,發揮閩浙贛、閩粵贛等跨省區域物流協作組織的作用,推動跨省區域物流合作。加快泉州、三明、龍岩、南平等地「無水港」建設,支持港口企業、物流企業到內陸地區拓展「海鐵聯運」等業務。積極對接兩大三角洲物流業,充分發揮我省港口優勢,吸引中西部省份企業到沿海建設「飛地港」,加快形成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新的重要物流通道。

2.加強閩台物流合作。發揮我省對台優勢,先行先試,加強與台灣物流業的合作,強化招商引資力度,著力引進一批集運輸、倉儲、配送、信息於一體的現代物流企業。推進廈門、福州機場成為兩岸貨運包機新增航點。增加兩岸集裝箱班輪航線,加快發展對台客貨運滾裝業務。推動兩岸物流信息網路相互銜接,加強兩岸大通關合作機制建設。設立兩岸合作海關特殊監管區,大力推進在台商投資區和台資企業密集地區開展海關保稅物流中心試點。設立對台農產品物流加工保稅區,並加強與之配套的檢驗檢疫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廈門、南安、東山和霞浦海峽兩岸農(水)產品集散中心功能。加強閩台兩地港口對接,發展對台貿易采購、國際中轉等業務。推動對台小額貿易,放寬經營范圍限制,擴大閩台貿易。鼓勵我省物流企業到台灣設立辦事機構及營業性機構。加強對台通郵基礎設施建設。擴大閩台物流科教交流合作,開展我省赴台灣物流運作管理培訓工作。

3.加強閩港、閩澳區域物流合作。推進閩港澳物流合作平台建設,強化物流項目招商引資,引入港澳資金、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快物流企業和物流項目的對接。發揮閩港閩澳經濟合作促進委員會等相關部門在推動閩港澳合作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聯系組織港澳物流企業來閩考察商洽投資項目,支持港澳物流企業在我省設立總部和建立區域性物流中心。鼓勵我省物流企業在香港上市。加強閩港、閩澳物流科教合作和物流行業協會的溝通交流,繼續開展我省赴香港物流運作管理培訓工作。

(二)發展國際物流,強化保稅功能

1.加強廈門、福州和湄洲灣港口及廈門、福州國際機場物流園區的國際物流服務能力。積極發展轉口貿易,簡化境外船舶進出港區手續,優化港口功能布局,吸引境內外大型海運、航空貨運企業入駐,增加遠洋集裝箱和航空貨運航線,提高我省海、空港口國際貨運集散能力。

2.加強區港聯動,推動設立福州保稅港區和泉州保稅港區,加快泉州出口加工區、福州出口加工區向綜合保稅區轉型。推進平潭島海關特殊監管區域建設。加快建設福州保稅物流園區、海滄保稅港區、廈門現代物流園區(東渡、象嶼、航空港物流園區)等。合理規劃布局保稅倉庫、出口監管倉庫等海關保稅監管場所,提升保稅物流輻射帶動作用。結合特殊監管區域的功能整合,拓展出口加工區的保稅物流功能,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

3.推行「屬地報關、口岸驗收」和跨區域轉關模式,建立檢驗檢疫「直通放行」制度,擴大適用企業范圍。推進EDI建設,實行進出口數據跨境跨區域跨部門交換、聯網核查和企業網上辦理進出口手續,不斷完善口岸通關便利化措施,積極推進大通關信息資源整合,提高口岸通關效率和能力。

(三)加大引進培育力度,發展壯大物流企業

1.引進壯大知名外商投資和央屬現代物流企業,充分發揮跨國、央屬物流企業品牌和網路優勢,提升產業整體發展水平。整合做強規模大、實力強的本省物流企業,提高市場集中度和佔有率。鼓勵支持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總部或運營中心落戶我省。

2.引導物流企業拓展發展空間。拓展國際物流渠道,開拓以服務跨國公司為主的高端物流業務,積極參與跨國公司在華的物流業務。引進現代物流技術、設備,提供物流技術、信息化、管理咨詢、保險團購等增值服務。鼓勵物流企業在我省產業集聚地區開設集工業品展示、零售、批發、配送等於一體的工業品超市,為工業企業提供原輔材料集中采購、產品包裝、統一配送等物流服務。

3.鼓勵物流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合作聯盟。引導物流企業採取參股、控股、兼並、聯合、合資、合作等形式,與省內外物流企業建立戰略聯盟。促進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的物流企業與內陸地區的物流企業開展運輸、倉儲、代理、包裝、配送等物流分工與協作。

4.鼓勵貨代、船代、報關等物流中介組織為物流企業的發展提供社會化、專業化服務。鼓勵物流企業開展倉單質押、存貨質押、在途貨物抵押等物流金融業務。鼓勵資產質量好、經營管理好、具有成長潛力的物流企業上市和發行企業債券。

(四)推廣現代物流管理,拓展物流服務領域

1.大力推廣供應鏈管理與現代物流的理念、技術與方法的運用,推動傳統運輸、倉儲、船貨代理、商貿批發企業加快向現代物流企業轉型升級,大力發展增值型服務和創新型業務,實施采購、生產、銷售和物品回收等物流的一體化運作,推進物流服務的社會化和專業化,加快第三方物流發展。

2.大力推動製造業與物流業聯動發展。圍繞我省電子信息、裝備製造、石化三大主導產業和冶金、紡織服裝、輕工、建材、林產等傳統產業和重點產業集群,制定引導物流業積極服務製造業產業集群的相關政策,促進製造業與物流業有機融合和聯動發展,提高我省主導產業和優勢產業的競爭力。引導鼓勵製造企業按照分工協作的原則,專注核心業務,改造物流流程,剝離或外包物流業務,促進供應鏈各環節的有機結合。推進製造企業和物流企業的合作領域從銷售物流向采購物流、生產物流、回收物流擴展,合作內容從傳統的儲運外包向代理采購、工位配送、融資監管等新興服務領域滲透,合作范圍從單一物流環節向全程物流和供應鏈解決方案延伸。

3.大力發展商貿物流。合理布局城鄉商業設施,完善流通網路,加快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推進物流配送,建設商品配送中心,培育整合一批社會化、專業化的商貿物流配送企業,實行采購、包裝、儲存、加工、運輸、銷售等全過程質量安全控制。建設一批以服務城市民生工程為主的社區配送中心,推行「共同配送」等物流運作模式。加快大中型商貿企業特別是連鎖企業內部物流配送中心建設和改造提升,擴大經營范圍,延伸服務領域,形成提供社會化服務的專業配送中心,提高統一配送比例。

4.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在農村廣泛推廣應用現代物流管理技術,建立農業生產資料物流服務網路,推廣統一配送模式。發展生鮮農產品物流和冷鏈物流系統,推廣農產品從產地到銷地的直銷與配送以及農村日用消費品的統一配送。拓展以連接城鄉、服務農村市場為主的「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雙百市場工程」中相關的分銷配送業務,構建城鄉「雙向物流」。推動農村郵政物流發展。

5.大力推動重點商品物流發展。建立煤炭、石油、鋼鐵、糧食、農資、散裝水泥等大宗商品物流服務體系;完善葯品、食鹽及工業鹽的倉儲配送等物流服務體系;推動汽車及零配件物流發展,加快建立汽車綜合物流服務體系;積極發展圖書影像產品物流,加快建立快遞物流服務體系。

(五)建設物流運輸網路,推進各種運輸方式對接

1.圍繞發展大港口、大通道、大物流,整合港灣資源,加快建設海峽西岸北部以福州港為主體、中部以湄洲灣港為主體、南部以廈門港為主體的三大港口群,強化港口物流節點功能,發展多式聯運,形成覆蓋我省沿海主要港口、服務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快速集疏運體系。

2.加快縱深推進、南北拓展的高速公路建設,構築「三縱八橫」海峽西岸高速公路網,加快形成以福州、廈漳泉、龍岩、三明、南平等國家級交通運輸樞紐為中心的涵蓋整個海峽西岸的「半日交通經濟輻射圈」,覆蓋江西、浙江西南部,廣東東北部,湖南南部等地的「一日交通經濟輻射圈」。

3.加快實施納入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的海西鐵路發展項目,推進形成「三縱六橫九環」海峽鐵路網。推動省內鐵路網功能整合和擴能提速,加快建設一批鏈接全省主要港口、重要工業基地的鐵路支線,強化與國家干線鐵路的聯系,使海峽西岸鐵路成為國家路網的重要通道和交通樞紐。

4.完善干支結合的空港布局,推進現有機場更新改造,完善福州、廈門國際機場兩岸空中直航的設施條件,加強泉州晉江、武夷山、連城冠豸山機場的設施配套,增加開辟國內外新航線,擴大服務領域,形成以福州、廈門國際機場為主體的干支線機場相結合的空港布局。

5.加快石油、天然氣等管道鋪設進度,努力完成1100公里以上石油管道、1000公里以上LNG管道鋪設目標,逐步形成油、氣輸送管道化。

(六)建設物流節點網路,提升整體輻射效應

發揮廈門對全省的帶動和輻射作用,增加廈門港集裝箱航運班輪掛靠班次、航線和大宗散貨運輸航線,提升廈門樞紐港的輻射能力,強化港口物流節點功能,做強做大廈門市現代物流業。依託中心城市、產業集聚區、貨物集散地和交通樞紐,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三級物流節點城市網路,優化物流業區域布局。加快建設廈門和福州全國性物流節點城市,強化廈門的經濟特區龍頭示範作用和福州的省會中心城市重心輻射作用;規劃建設區域性物流節點城市泉州市,地區性物流節點城市漳州、莆田、三明、龍岩、南平和寧德市,凸顯泉州的支撐帶動作用和漳州、莆田的骨幹作用,發揮三明、龍岩、南平和寧德的後發優勢,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整體輻射效應。

物流節點城市應加強本地區物流設施的普查,並根據本地區地理區位、產業結構、產業集群、市場需求,整合社會物流資源,建設一批現代物流園區,並明確物流園區的發展目標、功能定位、服務對象和開發模式,制定物流園區建設方案,做到統一規劃、分期實施。根據我省產業集群規劃布局,建設為其服務的專業物流中心和配送服務體系,推進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等物流節點網路建設發展,形成海峽西岸經濟區「物流節點--物流園區--物流配送中心」三級物流運作設施網路。

(七)建設物流信息網路,強化行業基礎性工作

1.加強信息化基礎建設,加快信息化與物流業的融合。大力推進企業物流管理信息化,推動物流企業完善信息系統,並與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及其他應用信息平台對接。推動建立物流信息採集、處理和服務的交換共享機制和物流信息數據中心,加快全省性、區域性和行業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鼓勵區域間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加快構建商務、金融、稅務、海關、郵政、檢驗檢疫、交通運輸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門的物流管理與公共服務信息平台,扶持培育物流信息服務企業和物流信息服務供應商,為物流企業提供信息化解決方案和便捷的服務。進一步加強「福建電子口岸」、「福建省交通物流信息公共平台」、「福建交通集團物流綜合信息服務平台」等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設和應用,積極推進「福建電子口岸」實現與中國電子口岸的聯網,加強與浙江、江西、粵東等地電子口岸的合作,實現互聯互通及數據共享。

2.開展物流標準的制定、推廣和應用工作,推動組建福建省物流業專業標准化技術委員會。鼓勵我省物流企業參與國家、行業和地方物流標準的制定與實施工作,積極開展現代物流業標准化試點,建設一批國家級、省級物流業標准化試點項目,推動物流企業在關鍵環節實行標准化管理和運作。

3.加快物聯網技術在物流業的推廣,大力推進無線射頻技術、衛星定位系統、二維碼、感測及感知等技術在物流業的應用,逐步實現物品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支持物流企業和教學科研機構開展先進的物流技術、物流設施設備、物流管理的科學研究和技術開發,促進物流科研成果的產業化。積極推進物流技術與管理創新,加快機械化、自動化進程。

4.強化行業協會工作,充分發揮物流行業協會的服務、自律、協調等作用。繼續開展我省社會物流統計核算工作,建立「福建省物流統計網上直報系統」。加強物流業發展的監測、預測、預警制度的建設和運行監測分析。

5.強化物流人才培養培訓工作。加強物流人才培養和引進工作,推進物流學科專業和教育創新基地建設,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物流人才培養培訓體系。進一步開展物流專業教育,加大對產學研合作辦學的扶持力度,加快聯辦物流學院的建設,擴大聯辦功能,調整辦學方向,不斷完善產學研合作培養物流人才的機制。鼓勵從境內外引進現代物流領軍人才、高層次科技人才、高級管理人才,加強與境外物流教育與培訓機構的聯合與合作。繼續制定實施物流培訓計劃,實現物流培訓的組織化、常態化。

四、政策措施

各級各有關部門要認真把握國家支持福建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契機,先行先試,落實和制定促進物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

(一)改善物流業發展環境

1.加快我省物流法律體系建設進程,加快制定《福建省促進現代物流業發展條例》。

2.加強與內地海關的合作,推行口岸放行進、出口提運單電子化,實現無水港貨物「一次申報、一次查驗、一次放行」。改革檢驗檢疫放行制度,對從無水港進出口的貨物實施直通放行制度,實現「一次申報、一次施檢、一次通行」。

3.對運送進出我省港口貨物的國際標准集裝箱運輸車輛,免收政府還貸普通公路通行費。加快推行對通行高速公路運送進出口我省港口貨物的國際標准集裝箱車輛實行「遞遠遞減」的優惠計費模式。

4.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要根據當地物流業的發展和交通情況,制定相應措施,為物流配送車輛的通行和停靠提供便利。

5.各級政府教育、人力資源主管部門及有關部門要加強物流業相關專業人才培育和引進工作。對從境內外引進的現代物流高級技術、管理人才,符合條件的可享受本省引進高層次人才、建設海西人才高地的有關政策。

6.加快物流業誠信體系建設,開展建立物流企業信用檔案試點,完善物流社會信用評價查詢體系和手段,推進我省物流企業規范化運作。

7.加大招商引資力度,進一步降低物流業分銷、運輸、倉儲、貨代等領域的境外資本准入門檻,簡化審批手續。

(二)加大物流業用地政策支持力度

1.各級政府在城鄉總體規劃中應規劃物流業用地,並按照城鄉總體規劃,統籌規劃建設布局集中、用地集約、產業集聚、經營集約的物流園區及物流倉儲、配送中心,保障物流業發展用地需求。《方案》提出的規劃建設項目用地要納入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在本地區土地儲備或土地利用年度計劃中安排解決。要優先安排規劃建設項目用海用地,並依法依規減(免)繳海域使用金;經批准開山填海整治的土地和改造的廢棄土地可優先用於發展物流業,從使用月份起減免土地使用稅10年。

2.對重點培育和扶持的物流企業物流項目用地實行最優惠地價政策,按我省工業用地最低地價標准招拍掛出讓土地使用權,並適當放寬其全部付清土地出讓金的期限。

3.物流建設項目用地出讓年限可在法定最高年限范圍內按需設定,出讓金按設定的出讓年限計收。允許實行土地年租制,通過租賃方式取得國有土地使用權,逐年繳納租金,減少一次性用地成本投入。物流企業以土地、房產抵押融資的,有關部門應簡化登記手續。

4.企業改制以劃撥土地使用權作價出資設立倉儲、包裝、運輸物流企業的,按《福建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進一步規范省屬單位土地資產處置的通知》(閩政辦〔2007〕91號)規定,變更為國家作價出資(入股),並轉增國家資本金或國有股資本金。鼓勵企業「零增地」技術改造,對企業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增加容積率利用現有廠區、廠房改造建設的項目,不再增收土地出讓金;城鎮基礎設施建設配套費的地方留成部分實行先征後返,通過財政預算支出全額返還給企業。

(三)積極落實和爭取稅收優惠政策

認真貫徹落實《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試點物流企業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208號)精神,積極爭取國家稅務總局的支持,推動更多符合條件的物流企業列入試點物流企業名單,享受相應的稅收優惠政策。納入物流稅收試點企業名單中的企業集團、總公司,其所屬企業享受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

在物流企業兼並中,對被兼並企業將房地產轉讓到兼並企業中的,暫免徵收土地增值稅。對製造企業利用無形資產或不動產投資入股成立物流公司,參與物流企業利潤分配,共同承擔投資風險的行為,不徵收營業稅。對物流企業租賃製造企業的倉儲等閑置物流設施,其租賃支出按稅法規定予以稅前扣除。

(四)增加各級財政投入

積極爭取國家物流業調整和振興規劃專項資金的支持,調整和優化省級部門預算支出結構,集中財力加大對物流業的投入,統籌使用財政預算安排給部門的專項資金支持物流業發展,並保持每年有所增長;同時,各級政府也要增加對物流業發展的投入。專項資金採取補助、獎勵和貼息等方式,重點支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設、物流園區建設、工業企業物流外包、首次列入中國物流百強或評定為國家5A級和重點培育扶持的規模大實力強的物流企業、國際海運新航線的開辟、國內外知名物流企業引進、物流人才教育培訓等。

(五)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金融機構應對信用等級資質較高(如獲得中國物流A級信用級別)和進入中國物流百強的物流企業給予重點支持。鼓勵金融機構在《物權法》框架內,發展各類以不動產、無形資產、權利為抵(質)押品的信貸業務,並著力加強類似倉單質押、存貨監管融資等符合物流企業經營特點的金融產品創新。支持物流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再融資和通過發行企業債券、專項債券、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籌集發展資金;優先支持完成上市輔導的企業加快在主板、中小板或創業板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的步伐。

五、組織實施

各級各部門要切實圍繞《方案》的實施,進一步突出重點,提升服務水平,深化改革開放,創新體制機制,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政策引導,加大輿論宣傳,創造產業振興的良好環境。

⑤ 2010年中國十大集裝箱港口

名列前十的港口具體情況如下:
最具國際化競爭力的港口:上海港

上海港名列第一。上海港在十三項指標中,優勢明顯。九項指標名列第一,兩項指標名列第二,「利潤額」指標名列第三,其劣勢在於「區位優勢」不足。2000億美元的國際貿易額、10億美元的外商港口投資,400家500強公司的湧入、440億元港口的整體上市、100多條國際航線打造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國際航運中心。外資、外貿、外商和國際航線都是上海港強有力的競爭優勢,上海港具有的國際競爭力是中國大陸其他港口所不具有的。因此,上海港是國際型港口,本榜單中唯一的國際性港口。

最具效益競爭力的港口:深圳港

深圳港名列第二。在十三項指標中,競爭力最不佔優勢的是深圳港的貨物吞吐量,這一劣勢被深圳港強大的集裝箱吞吐量所彌補。集裝箱業務發展迅速,低成本、高效率的運營方式是深圳港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前提。深圳港依靠低廉的物流成本,快速有效的通關效率,港區間的有效競爭充分吸引了珠江三角洲產業區的貨源,增加了港口的有效利潤額。在單箱成本、單吊成本、單箱收費、效率和利潤形成核心競爭力。因此,深圳港是最具有效益的效益型港口。

最具創新競爭力的港口:青島港

青島港名列第三。超過上半年領先的深圳港,成為「利潤額」單指標排行第一。青島港在本次排行中表現不俗——兩項指標排名第一,一項指標排名第二,五項指標排名第三,兩項指標排名第四。創新使青島港在相對弱勢的環境中頑強競爭,盡顯北方大港實力本色。技術上的創新使青島港在裝卸水平、電子化、信息化、EDI通關水平領先於同行業;管理上的創新使青島港創造了90名管理人員管理一個中國第三大港的神話,是青島港管理低成本、高效率的根本。因此,青島港是創新型港口。

最具進取競爭力的港口:廣州港

廣州港名列第四。進取的廣州港在2006年下半年奮起直追,由上半年的第五名上升到年度排行榜的第四名,綜合競爭力提高。十三項指標中,廣州港「貨物吞吐量」排名第二,僅次於世界第一的上海港。此外,港口「航線數」、「靠泊艘次」、「港口橋吊數」、「集裝箱吞吐量」、「港口總資產」等單項指標均排在前五位,單項指標和整體實力都有所提高。廣州港不斷進取,不失時機地推動港口的發展。汽車、煤、油等貨物的運輸,捍衛了廣州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區乃至全國的大港地位,對推動珠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的發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因此,廣州港是進取型港口。

最具民營化競爭力的港口:寧波—舟山港

寧波港名列第五。與上半年排名相比,寧波——舟山港排名下降,跌至第五位。十三項指標中寧波港兩項指標排名第二,兩項指標排名第三,四項指標排名第四名名,一項指標排名第五,四項指標排名第六。該港利用自身優勢,沖破各種阻力,藉助民營資本市場,成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的一部分。寧波港積極調整戰略目標,與舟山港強強聯手,建設「寧波——舟山」一體化工程。民營經濟所具有的信息靈、轉向快、效率高的特點在寧波港體現的淋漓盡致。因此,寧波港是民營型港口。

最具政府支持競爭力的港口:天津港

天津港名列第六。2006年度排行與上半年排行相同。港口「總投資額」排名靠前,名列第二。「貨物吞吐量」、「外商投資額」名列第四,其他指標中,天津港共有七項指標排進前五。天津港經濟地理位置重要,是國家戰略型港口。濱海新區的不斷發展,為天津港提供強大的貨源支持;東疆保稅區自由港的試行又為天津港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充沛的人力資源,尤其是來自中南海的人力資源,使其競爭力保持昂揚的態勢。因此,天津港是最具政府支持型的港口。

台海型港口:廈門港

廈門港名列第七。在十三項指標中,廈門港「泊位數」、「靠泊艘次」兩項指標排名前五,其它各項指標比較平均,均處於十名之內。走台海型發展路線的廈門港,任務鮮明,目標明確,對台貿易特色顯著,是大陸和台灣島開展三通的必經之地。特定時期,經濟讓位於政治,政治又促進經濟增長。廈門港的發展是台灣海峽兩岸經濟的晴雨表。因此,廈門港是台海型港口。

保守型港口:大連港

大連港名列第八。綜合十三項指標中,大連港「總資產」指標第二位,大連市港口的規劃和建設處於探索階段。觀念落後、行為保守,缺乏市場意識是大連市港口的顯著特點。高投資、高財務費用、高管理費用與低投資回報率、低現金流、低利潤說明了大連港的投資與經營績效的狀態。雖在香港資本市場成功上市,但體量過小,龐大的存蓄資產未能上市。缺乏資本市場意識,資本運營技巧稚嫩,效果差。大連市在過去10里曾提出不同的發展戰略,從「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到「大大連「又到現在的「港航立市」。政策的不穩定性是大連港發展的硬傷。保守和迷茫是大連港落伍的重要原因。因此,大連港是保守型港口。

爆發式增長的港口:連雲港港

連雲港港名列第九。在十三項指標中,連雲港港「港口吃水」排在前五,「港口總投資額」排在前十。其他各項指標均排在十名以後。集裝箱吞吐量保持40%以上增長,這得益於連雲港港的亞歐大陸橋的橋頭堡地位。連雲港在氧化鋁、鋁錠出口,膠合板、煤炭、焦炭進口和糧食等產品的裝卸擁有絕對優勢。2006年引起吞吐量井噴式地增長。因此,連雲港港是爆發式增長型港口。

最具潛力的港口:營口港

營口港名列第十。各項指標都很平均,是營口港的一大特點。在建的20萬噸原油碼頭、鮁魚圈港區的整體規劃建設的完成,為營口港的發展提供了保證。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經濟區的建設,帶動了營口港以及周邊地區臨港工業的發展。區位優勢造就的低物流運輸成本,使營口港在與大連港的博弈中搶佔了地利先機。2006年營口港貨物吞吐量0.94億噸,集裝箱超過百萬標箱。不斷創造輝煌是營口港作為潛力型港口發展的動力。因此,營口港是最具潛力型的港口。

⑥ 請問客人讓我報廈門碼頭到加拿大的FOB價怎報呢

FOB報價=實際成本+國內費用+銀行手續費+利潤

FOBFREE ON BOARD(…named port of shipment)--裝運港船上交貨(…指定裝運港)是指賣方必須在合同規定的裝運期內在指定裝運港將貨物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並負擔貨物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貨物滅失或損壞的風險。FOB術語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離岸價格"。按《1990年通則》,在FOB術語下,買賣雙方的主要義務如下:(一) 賣方的主要義務:1. 負責在合同規定的日期或期間內,在指定裝運港,將符合合同的貨物按港口慣常方式交至買方指定的船上,並給予買方充分的通知;2. 負責辦理貨物出口手續,取得出口許可證或其他核准書;3. 負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為止的一切費用和風險;4. 負責提供商業發票和證明貨物已交至船上的通常單據。如果買賣雙方約定採用電子通信,則所有單據均可被具有同等效力的電子數據交換信息(EDI message)所替代。(二) 買方的主要義務:1. 負責按合同規定支付價款;2. 負責租船或訂艙,支付運費,並給予賣方關於船名、裝船地點和要求交貨時間的充分的通知;3. 自負風險和費用取得進口許可證或其他核准書,並辦理貨物進口以及必要時經由另一國過境運輸的一切海關手續;4. 負擔貨物在裝運港越過船舷後的一切費用和風險;5. 收取賣方按合同規定交付的貨物,接受與合同相符的單據。採用FOB術語,需注意以下幾點: 1. 買方應及時租船訂艙,並將船名、裝船地點和時間及時通知賣方,以便賣方及時備貨,安排裝船。否則將構成買方違約。從而有可能導致賣方要求解除合同及/或要求損害賠償。 2. 裝船費用負擔情況,一船採用FOB術語變形來表示。常見的有: FOB班輪條件(FOB liner terms),指裝船費用如同以班輪裝運那樣由支付運費的一方(即買方)負擔; FOB釣鉤下交貨(FOB under tackle),指賣方將貨物置於輪船吊鉤可及之處,從貨物起吊開始的裝船費用由買方負擔; FOB包括理艙(FOB stowed, FOBS),指賣方負擔將貨物裝入船艙並支付包括理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 FOB包括平艙(FOB trimmed, FOBT),指賣方負擔將貨物裝入船艙並支付包括平艙費在內的裝船費用。 3. 美國對FOB術語的解釋與1990 incoterms 的規定不同,美國將FOB術語分為六種,其中只有"指定裝運港船上交貨"(FOB vessel (named port of shipment)) 與1990 INCOFERMS 解釋相近,因此,我外貿企業在與美國和其他美洲國家出口商按FOB術語洽談進口業務時,除了應在FOB術語後註明"vessel"外,還應明確提出對方(賣方)負責取得出口許可證,並支付一切出口稅捐及費用。

希望能給你帶來好運,能夠解決你的問題

⑦ 幫忙想下論文的題目怎麼寫

學術堂最新整理了20個物流管理專業的論文題目,供大家進行參考:
版1.企業運輸計劃設計權
2.製造企業生產物流合理化研究
3.綠色物流管理研究
4.討論現代采購管理以提高企業競爭力
5.第三方物流企業資源整合研究
6.中小物流企業競爭力研究
7.公路運輸業發展物流服務的研究
8.企業物流模式決策分析
9.制約中國第三方物流發展的因素研究
10.如何將傳統的存儲和運輸轉移到現代物流
11.商業連鎖企業配送中心運作研究
50個多個物流論文主題,總有一個適合您
12.企業物流外包的戰略決策與關系管理
13. XX市物流業發展現狀調查
14.企業分配製度建設
15.配送中心的位置和計劃
16.中國物流現狀與發展趨勢
17.中國物流業發展戰略分析
18.西部第六產業發展規劃
19.西安市場流通園建設分析
20.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物流效率分析

⑧ 我要一些關於廈門的資料

概況————

廈門(廈門又名鷺島、宋曰嘉禾嶼、明曰中左所)是福建省下轄的一個副省級城市。郵政編碼:361000,區號:0592。位於福建東南部,建城712年,是首批實行對外開放的經濟特區之一。
廈門市位於東經118o04′04〃、北緯24o26′46〃,地處我國東南沿海——福建省東南部、九龍江入海處,背靠漳州、泉州平原,瀕臨台灣海峽,面對金門諸島,與台灣寶島和澎湖列島隔遠古時為白鷺棲息之地而稱「鷺島」。陸地面積1565.09多平方公里,海域面積300多平方公里。是一個國際性海港風景城市。
廈門的主體——廈門島南北長13.7公里,東西寬12.5公里,面積約128.14平方公里,是福建省第四大島嶼。廈門港是一個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其海岸線蜿蜒曲折,全長234公里,港區外島嶼星羅棋布,港區內群山四周環抱,港闊水深,終年不凍,是條件優越的海峽性天然良港,歷史上就是我國東南沿海對外貿易的重要口岸。
廈門屬亞熱帶氣候,溫和多雨,年平均氣溫在21℃左右,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左右,每年5至8月份雨量最多,風力一般3至4級,常向主導風力為東北風。由於太平洋溫差氣流的關系,每年平均受4至5次台風的影響,且多集中在7至9月份。
全市人口中以漢族居多,另有回、滿、壯、畲、苗、及高山等20多個少數民族。由於地理環境和歷史背景的因素,擁有眾多的歸僑、僑眷及廈門籍僑胞和港、澳、台同胞。

歷史————

晉太康三年(282年)置同安縣,屬晉安郡,後並入南安縣。唐貞元十九年(803年)析南安縣西南部置大同場,五代後唐長興四年(933年)升為同安縣,屬泉州。宋屬清源軍、平海軍、泉州。元屬泉州路。明屬泉州府。洪武二十年(1387年)始築「廈門城」——意寓國家大廈之門,「廈門」之名自此列入史冊。清順治七年(1650年)鄭成功駐兵廈門,十二年(1650 年)置思明州;康熙十九年(1680年)廢;二十三年(1884年)設台廈兵備道,道尹駐台灣府治(雍正六年即1728年台灣府改為台灣道),二十五年(1686年)以泉州府同知分防設廳,雍正五年(1727年)興泉道(後為興泉永道)自泉州移駐廈門。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廈門鼓浪嶼淪為「公共租界」,民國元年(1912年)4月析同安縣嘉禾里(廈門)及金門、大小嶝置思明縣,9月升思明府,旋廢,1915年分出金門、大小嶝設金門縣,同年置南路道(1914年改名廈門道,1925年廢)。
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設廈門特別市,旋廢。1934年同安、思明縣屬第五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5年4月以廈門及鼓浪嶼等7個島嶼設廈門市,撤銷思明縣設禾山特種區,與同安縣同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同安),1938年5月至1945年9月淪陷,10月恢復廈門市建制,設中心(後改思明)、開元、鼓浪嶼、禾山4區。1949年9月、10月同安縣、廈門市解放,同安縣屬第五專區(1950年改泉州專區、晉江專區),廈門為省轄市,1950年10月廈門市設開元、思明、鼓浪嶼、廈港(後廢)、禾山5區。1953年同安縣集美鎮歸廈門市轄,1958年1月撤禾山區,改設郊區,8月同安縣由晉江專區劃屬廈門市。1966年8月開元、思明區更名東風、向陽區(1979年10月復原名),1970年2月同安縣劃屬晉江專區(地區),1973年6月再歸廈門市。1978年9月設杏林區。1987年增設湖裡區,郊區改名集美區。1997年同安撤縣設區。至此,廈門市轄鼓浪嶼、思明、開元、杏林、湖裡、集美、同安7區。
2003年5月經國務院批准,同意廈門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調整的主要內容包括:一、思明區、鼓浪嶼區和開元區合並為思明區,原三區的行政區域劃歸思明區管轄。二、將杏林區的杏林街道辦事處和杏林鎮劃歸集美區管轄。杏林區更名為海滄區。三、設立翔安區,將同安區所轄新店、新圩、馬巷、內厝、大嶝5個鎮劃歸翔安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廈門市轄思明、湖裡、集美、海滄、同安和翔安6個區。

旅遊景點:

鼓浪嶼風景區————鼓浪嶼是廈門旅遊景點中最具魅力的景觀之一,是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是廈門風景名勝的傑出代表,福建「十佳」風景區之首,全國35個王牌景點之一。鼓浪嶼全島都是景,主要觀光景點有日光岩、菽庄花園、皓月園、海底世界、鄭成功紀念館、毓園、琴園、萬國建築、鼓浪嶼音樂廳、廈門博物館、鼓浪洞天、後海濱浴場。
萬石植物園風景區————在萬石山自然岩景中,有著名的萬笏朝天,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曉鍾、虎溪夜月等;人文景觀,如萬石蓮寺、太平古剎、中岩天竺寺、天界寺、醴泉洞、聽泉閣、新碑林、高讀琴洞、鄭成功殺鄭聯處、鄭成功讀書處等。1988年,鼓浪嶼-萬石山被評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它以石、林、湖為主要特色,是人工與自然緊密揉和與具有廈門歷史文化特色的名勝游覽區。
南普陀旅遊區————位於廈門島南部和東部,主要旅遊點有南普陀寺、五老峰、鄭成功演武場遺址、廈門大學人類博物館、魯迅紀念館、胡里山炮台、榮光寶藏博物院、台灣民俗村、華僑博物院和胡里山浴場、曾厝垵浴場、黃厝浴場、會展中心等,本區是一個以人文旅遊資源為主要特色的旅遊區.
集美風景區—————光旖旎,嬌嬈多姿。在潯江畔,有民族風格的閩南建築,掩映於綠樹花叢之中,亭台水榭屹立在凝碧晶瑩的龍舟池畔。陳嘉庚陵墓,中外遊客必仰,鰲園浮雕,令人嘆為觀止..
同安風景區—————同安自然與人文旅遊資源豐富,省縣級文物保護單位51處。前者有北山十二龍潭、汀溪溫泉、三島風景區、出米岩、白雲岩、紫雲洞和鱷魚嶼文昌魚等。後者如梵天寺、蘇頌史跡陳列館、蘇頌故居、梅山寺、面山岩寺、孔廟、汀溪窯址、婆羅門塔、鳳山石塔、凱歌高爾夫球場、雙溪公園及影視娛樂城等.
海滄風景區————杏林海滄旅遊資源豐富,主要有以溫泉療養為主的杏林度假游樂區,以海上娛樂為主的寶珠嶼游樂區,以高爾夫球運動為主的鰲冠休閑度假區,以森林游覽狩獵為主的天竺山森林公園游覽區,以紀念吳真人為主的青礁慈濟宮文化旅遊區。此外,海滄還有蓮塘別墅、魁星樓等唐宋以來的重要文物古跡遺址多處.
其它風景區—————廈門市在進行大規模的城鄉建設的同時,保持了港口風景旅遊城市的風格。不僅傳統旅遊景點和著名遺址得到不斷修茸和擴建,新辟景點也層出不窮。慈濟宮、金榜公園、湖裡公園、南湖公園、人民會堂、噴泉音樂廣場……不在傳統景區內的其它景點不勝枚舉,只要遊客用心就可游覽到這些景觀.

廈門特產:

廈門盛產花生、水果;沿海多產魚、蝦、蜊、蟹、魷魚、文昌魚。是我國文昌魚故鄉之一。
廈門盛產的甘蔗,是輕工業、製糖業重要的原料。同安素有「甘蔗之鄉」的美稱,年產甘蔗6萬多噸.至於珠綉、漆線雕、泥塑、彩扎、雕塑等工藝品,更是豐富多彩,暢銷國內外,深受人們的喜愛。
主要特產有各種亞熱帶瓜果、魚皮花生、花生酥、菩提丸、青津果、餡餅、葯酒、文昌魚、香菇肉醬、海產干貨等。
魚皮花生:是選用特級麵粉、白糖和其他優質配料為表皮、內包上等花處滾合烘製而成,它選料嚴格,工藝講究,具有得香郁酥脆、咸中帶甜的風味,為上等菜料。
花 生 酥:的主要原料是花生和糖,食用時將其輕輕放入口中,入口即化,甜而不膩,香留齒頰。
菩 提 丸:是將橄欖與砂仁、豆蔻、肉桂、沉香等多種名貴中葯和糖水一起熬制而成,吃來香甜可口,而且有增進食慾,止吐散滯,消除腹痛之功效。
青 津 果:以橄欖為原料,配以甘草、糖水製作而成,甜酸適度,鹹淡可口,芳香四溢,有消積解脹, 醒酒去膩,止暈抑吐,爽身養脾之效。
餡 餅:為選用優質麵粉、豬油、上等綠豆等烘製而成,其製作重在火候,做到整個餅內熟外赤不走油,吃起來餅皮香酥油潤,鮮餡冰涼清甜。市面上以鼓浪餡餅和南普陀素餡餅為最佳。
葯 酒:是葯材和酒的融合體,具有葯的療效,酒的作用。有萬全堂、春生堂、松筠堂、固本葯酒、衛元葯酒、月桂補酒、烏雞白鳳酒等品種。
文 昌 魚:是廈門的名貴特產,俗名鱷魚蟲,又名蛞蝓魚,主要產地在廈門同安劉五店。文昌魚體形小,頂多五六厘米長,每斤有四五千尾之多。全身半透明,頭尾兩頭尖,是高級魚品,其肉 質鮮嫩,味道清津甜美,製成干品,有一二年的保存期,是理想的旅遊購物佳品。
廈門土筍凍:土筍是一種長在海邊沙子里的腔腸動物!灰頭土臉兒像一根一根的小蟲子,土筍被從沙子里逮出,先放養一天,以吐清雜物,然後下鍋熬煮,因為這東西像豬皮一樣具有高度的膠原蛋白,所以熬得一鍋粘粘乎乎,盛出來待其自然冷卻之後,就凝固成一碗土筍凍了。扣在盤中,執刀化為四塊,以芥茉佐之,下酒最好,空著嘴兒吃也能嚼出一份勁道。土筍凍或許談不上多香,但其爽口的滋味絕對一流。
廈門海蠣煎:雞蛋攪散,加入大量新鮮海蠣,以油煎之,攤成一盤餅樣上桌,再用廈門特產的甜辣醬沾食。海蠣的鮮味、雞蛋的濃郁,最關鍵的再加上辣椒醬,就搭配成完美的組合。廈門的辣椒醬和別處有點不同,首先它的顏色就是艷紅欲滴,不像多為暗紅的本家,其次味道是甜辣兼備,而甜似乎還略占上風。辣醬倒入碟中,箸未動而眼一亮,筷子到嘴邊,涎水已經下桌沿了。
廈門餡餅:此餡餅非彼餡餅,沒有什麼韭菜雞蛋餡,豬肉白菜餡的。廈門餡餅分兩種。甜餅是以綠豆沙為餡,加豬油,白糖烘得。咸餅是以肉丁為餡,加豬油白糖所制。皮酥餡靚用來形容廈門餡餅,毫不誇張。而在南普陀寺,有一種素油餡餅,餡心除了綠豆白糖還有黃花木耳的。
廈門珠綉:是具有獨特藝術風格的裝飾性工藝品。以新穎別致、富麗堂皇、光彩奪目見稱,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廈門珠綉產品有珠拖鞋、珠掛圖,珠綉包等一百多個品種。
漆線雕:是廈門歷史悠久獨具特色的民間工藝品。以精細的漆線經特殊的製作方法纏繞出各種金碧輝煌的人物及動物形象,尤以民間傳統題材,如龍鳳、麒麟、雲水、纏枝蓮等為多。

⑨ 中國億噸港口都有哪些

我國一些大港口抄年總吞吐量超過億噸,分別是上海港、深圳港、青島港、天津港、廣州港、廈門港、寧波港、大連港八個港口。
截至2007年年底,中國內地億噸大港由2006年底的12個增至14個,至此,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擁有億噸港口最多的國家。新近加入億噸大港行列的港口分別為煙台港和營口港。

⑩ 中國沿海有哪些港口

(一)環渤海港口群

(二)珠三角港口群

(三)長三角港口群

(四)東南沿海港口群

(五)西南沿海港口群

(10)廈門港edi擴展閱讀:

功能

港口歷來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輸將全世界連成一片,而港口是運輸中的重要環節。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海岸線和功能較為完善的港口。港口的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物流服務功能。港口首先應該為船舶、汽車、火車、飛機、貨物、集裝箱提供中轉、裝卸和倉儲等綜合物流服務,尤其是提高多式聯運和流通加工的物流服務。

2、信息服務功能。現代港口不但應該為用戶提供市場決策的信息及其咨詢,而且還要建成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的增值服務網路,為客戶提供訂單管理、供應鏈控制等物流服務。

3、商業功能。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內外貿存在的前提,又促進了它們的發展。現代港口應該為用戶提供方便的運輸、商貿和金融服務,如代理、保險、融資、貨代、船代、通關等。

4、產業功能。建立現代物流需要具有整合生產力要素功能的平台,港口作為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點,已經實現從傳統貨流到人流、貨流、商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是貨物、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點。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