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設備清洗水水質
『壹』 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其中衛生管理制度有哪些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和《食品安全國家標准管理辦法》規定,經食品安全國家標准審評委員會審查通過,現發布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生產通用衛生規范》(GB14881-2013)。 [1]
標准分14章,內容包括:范圍,術語和定義,選址及廠區環境,廠房和車間,設施與設備,衛生管理,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生產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檢驗,食品的貯存和運輸,產品召回管理,培訓,管理制度和人員,記錄和文件管理。附錄「食品加工過程的微生物監控程序指南」 針對食品生產過程中較難控制的微生物污染因素,向食品生產企業提供了指導性較強的監控程序建立指南。
目錄
1前 言
2范圍
3術語和定義
4選址及廠區環境
5廠房和車間
6設施與設備
7衛生管理
8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劑和食品相關產品
9生產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
10檢驗
11食品的貯存和運輸
12產品召回管理
13培訓
14管理制度和人員
15記錄和文件管理
16附錄A
17目的意義
1前 言編輯
本標准代替GB 14881-1994《食品企業通用衛生規范》。
本標准與GB 14881-1994相比,主要變化如下:
——修改了標准名稱;
——修改了標准結構;
——增加了術語和定義;
——強調了對原料、加工、產品貯存和運輸等食品生產全過程的食品安全控制要求,並制定了控制生物、化學、物理污染的主要措施;
——修改了生產設備有關內容,從防止生物、化學、物理污染的角度對生產設備布局、材質和設計提出了要求;
——增加了原料采購、驗收、運輸和貯存的相關要求;
——增加了產品追溯與召回的具體要求;
——增加了記錄和文件的管理要求。
——增加了附錄A「食品加工環境微生物監控程序指南」。[2]
2范圍編輯
本標准規定了食品生產過程中原料采購、加工、包裝、貯存和運輸等環節的場所、設施、人員的基本要求和管理准則。
本標准適用於各類食品的生產,如確有必要制定某類食品生產的專項衛生規范,應當以本標准作為基礎。[2]
3術語和定義編輯
2.1 污染
在食品生產過程中發生的生物、化學、物理污染因素傳入的過程。
2.2 蟲害
由昆蟲、鳥類、嚙齒類動物等生物(包括蒼蠅、蟑螂、麻雀、老鼠等)造成的不良影響。
2.3 食品加工人員
直接接觸包裝或未包裝的食品、食品設備和器具、食品接觸面的操作人員。
2.4接觸表面
設備、工器具、人體等可被接觸到的表面。
2.5 分離
通過在物品、設施、區域之間留有一定空間,而非通過設置物理阻斷的方式進行隔離。
2.6 分隔
通過設置物理阻斷如牆壁、衛生屏障、遮罩或獨立房間等進行隔離。
2.7 食品加工場所
用於食品加工處理的建築物和場地,以及按照相同方式管理的其他建築物、場地和周圍環境等。2.8 監控
按照預設的方式和參數進行觀察或測定,以評估控制環節是否處於受控狀態。
2.9工作服
根據不同生產區域的要求,為降低食品加工人員對食品的污染風險而配備的專用服裝。[2]
4選址及廠區環境編輯
3.1 選址
3.1.1 廠區不應選擇對食品有顯著污染的區域。如某地對食品安全和食品宜食用性存在明顯的不利影響,且無法通過採取措施加以改善,應避免在該地址建廠。
3.1.2廠區不應選擇有害廢棄物以及粉塵、有害氣體、放射性物質和其他擴散性污染源不能有效清除的地址。
3.1.3廠區不宜擇易發生洪澇災害的地區,難以避開時應設計必要的防範措施。
3.1.4廠區周圍不宜有蟲害大量孳生的潛在場所,難以避開時應設計必要的防範措施。
3.2 廠區環境
3.2.1應考慮環境給食品生產帶來的潛在污染風險,並採取適當的措施將其降至最低水平。
3.2.2廠區應合理布局,各功能區域劃分明顯,並有適當的分離或分隔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3.2.3 廠區內的道路應鋪設混凝土、瀝青、或者其他硬質材料;空地應採取必要措施,如鋪設水泥、地磚或鋪設草坪等方式,保持環境清潔,防止正常天氣下揚塵和積水等現象的發生。
3.2.4 廠區綠化應與生產車間保持適當距離,植被應定期維護,以防止蟲害的孳生。
3.2.5 廠區應有適當的排水系統。
3.2.6宿舍、食堂、職工娛樂設施等生活區應與生產區保持適當距離或分隔。[2]
5廠房和車間編輯
4.1 設計和布局
4.1.1廠房和車間的內部設計和布局應滿足食品衛生操作要求,避免食品生產中發生交叉污染。
4.1.2 廠房和車間的設計應根據生產工藝合理布局,預防和降低產品受污染的風險。
4.1.3 廠房和車間應根據產品特點、生產工藝、生產特性以及生產過程對清潔程度的要求合理劃分作業區,並採取有效分離或分隔。如:通常可劃分為清潔作業區、准清潔作業區和一般作業區;或清潔作業區和一般作業區等。一般作業區應與其他作業區域分隔。
4.1.4廠房內設置的檢驗室應與生產區域分隔。
4.1.5 廠房的面積和空間應與生產能力相適應,便於設備安置、清潔消毒、物料存儲及人員操作。
4.2 建築內部結構與材料
4.2.1內部結構
建築內部結構應易於維護、清潔或消毒。應採用適當的耐用材料建造。
4.2.2 頂棚
4.2.2.1頂棚應使用無毒、無味、與生產需求相適應、易於觀察清潔狀況的材料建造;若直接在屋頂內層噴塗塗料作為頂棚,應使用無毒、無味、防霉、不易脫落、易於清潔的塗料。
4.2.2.2頂棚應易於清潔、消毒,在結構上不利於冷凝水垂直滴下,防止蟲害和黴菌孳生。
4.2.2.3 蒸汽、水、電等配件管路應避免設置於暴露食品的上方;如確需設置,應有能防止灰塵散落及水滴掉落的裝置或措施。
4.2.3 牆壁
4.2.3.1 牆面、隔斷應使用無毒、無味的防滲透材料建造,在操作高度范圍內的牆面應光滑、不易積累污垢且易於清潔;若使用塗料,應無毒、無味、防霉、不易脫落、易於清潔。
4.2.3.2 牆壁、隔斷和地面交界處應結構合理、易於清潔,能有效避免污垢積存。例如設置漫彎形交界面等。
4.2.4 門窗
4.2.4.1 門窗應閉合嚴密。門的表面應平滑、防吸附、不滲透,並易於清潔、消毒。應使用不透水、堅固、不變形的材料製成。
4.2.4.2 清潔作業區和准清潔作業區與其他區域之間的門應能及時關閉。
4.2.4.3 窗戶玻璃應使用不易碎材料。若使用普通玻璃,應採取必要的措施防止玻璃破碎後對原料、包裝材料及食品造成污染。
4.2.4.4 窗戶如設置窗檯,其結構應能避免灰塵積存且易於清潔。可開啟的窗戶應裝有易於清潔的防蟲害窗紗。
4.2.5 地面
4.2.5.1 地面應使用無毒、無味、不滲透、耐腐蝕的材料建造。地面的結構應有利於排污和清洗的需要。
4.2.5.2 地面應平坦防滑、無裂縫、並易於清潔、消毒,並有適當的措施防止積水。[2]
6設施與設備編輯
5.1 設施
5.1.1 供水設施
5.1.1.15.1.1.1 應能保證水質、水壓、水量及其他要求符合生產需要。
5.1.1.2 食品加工用水的水質應符合GB 5749的規定,對加工用水水質有特殊要求的食品應符合相應規定。間接冷卻水、鍋爐用水等食品生產用水的水質應符合生產需要。
5.1.1.3 食品加工用水與其他不與食品接觸的用水(如間接冷卻水、污水或廢水等)應以完全分離的管路輸送,避免交叉污染。各管路系統應明確標識以便區分。
5.1.1.4 自備水源及供水設施應符合有關規定。供水設施中使用的涉及飲用水衛生安全產品還應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5.1.2 排水設施
5.1.2.1 排水系統的設計和建造應保證排水暢通、便於清潔維護;應適應食品生產的需要,保證食品及生產、清潔用水不受污染。
5.1.2.2 排水系統入口應安裝帶水封的地漏等裝置,以防止固體廢棄物進入及濁氣逸出。
5.1.2.3 排水系統出口應有適當措施以降低蟲害風險。
5.1.2.4 室內排水的流向應由清潔程度要求高的區域流向清潔程度要求低的區域,且應有防止逆流的設計。
5.1.2.5 污水在排放前應經適當方式處理,以符合國家污水排放的相關規定。
5.1.3 清潔消毒設施
應配備足夠的食品、工器具和設備的專用清潔設施,必要時應配備適宜的消毒設施。應採取措施避免清潔、消毒工器具帶來的交叉污染。
5.1.4 廢棄物存放設施
應配備設計合理、防止滲漏、易於清潔的存放廢棄物的專用設施;車間內存放廢棄物的設施和容器應標識清晰。必要時應在適當地點設置廢棄物臨時存放設施,並依廢棄物特性分類存放。
5.1.5 個人衛生設施
5.1.5.1 生產場所或生產車間入口處應設置更衣室;必要時特定的作業區入口處可按需要設置更衣室。更衣室應保證工作服與個人服裝及其他物品分開放置。
5.1.5.2 生產車間入口及車間內必要處,應按需設置換鞋(穿戴鞋套)設施或工作鞋靴消毒設施。如設置工作鞋靴消毒設施,其規格尺寸應能滿足消毒需要。
5.1.5.3 應根據需要設置衛生間,衛生間的結構、設施與內部材質應易於保持清潔;衛生間內的適當位置應設置洗手設施。衛生間不得與食品生產、包裝或貯存等區域直接連通。
5.1.5.4 應在清潔作業區入口設置洗手、干手和消毒設施;如有需要,應在作業區內適當位置加設洗手和(或)消毒設施;與消毒設施配套的水龍頭其開關應為非手動式。
5.1.5.5 洗手設施的水龍頭數量應與同班次食品加工人員數量相匹配,必要時應設置冷熱水混合器。洗手池應採用光滑、不透水、易清潔的材質製成,其設計及構造應易於清潔消毒。應在臨近洗手設施的顯著位置標示簡明易懂的洗手方法。
5.1.5.6根據對食品加工人員清潔程度的要求,必要時應可設置風淋室、淋浴室等設施。
5.1.6 通風設施
5.1.6.1 應具有適宜的自然通風或人工通風措施;必要時應通過自然通風或機械設施有效控制生產環境的溫度和濕度。通風設施應避免空氣從清潔度要求低的作業區域流向清潔度要求高的作業區域。
5.1.6.2 應合理設置進氣口位置,進氣口與排氣口和戶外垃圾存放裝置等污染源保持適宜的距離和角度。進、排氣口應裝有防止蟲害侵入的網罩等設施。通風排氣設施應易於清潔、維修或更換。
5.1.6.3 若生產過程需要對空氣進行過濾凈化處理,應加裝空氣過濾裝置並定期清潔。
5.1.6.4 根據生產需要,必要時應安裝除塵設施。
5.1.7 照明設施
5.1.7.1 廠房內應有充足的自然採光或人工照明,光澤和亮度應能滿足生產和操作需要;光源應使食品呈現真實的顏色。
5.1.7.2 如需在暴露食品和原料的正上方安裝照明設施,應使用安全型照明設施或採取防護措施。
5.1.8 倉儲設施
5.1.8.1 應具有與所生產產品的數量、貯存要求相適應的倉儲設施。
5.1.8.2 倉庫應以無毒、堅固的材料建成;倉庫地面應平整,便於通風換氣。倉庫的設計應能易於維護和清潔,防止蟲害藏匿,並應有防止蟲害侵入的裝置。
5.1.8.3 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裝材料等應依據性質的不同分設貯存場所、或分區域碼放,並有明確標識,防止交叉污染。必要時倉庫應設有溫、濕度控制設施。
5.1.8.4 貯存物品應與牆壁、地面保持適當距離,以利於空氣流通及物品搬運。
5.1.8.5 清潔劑、消毒劑、殺蟲劑、潤滑劑、燃料等物質應分別安全包裝,明確標識,並應與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裝材料等分隔放置。
5.1.9 溫控設施
5.1.9.1 應根據食品生產的特點,配備適宜的加熱、冷卻、冷凍等設施,以及用於監測溫度的設施。
5.1.9.2根據生產需要,可設置控制室溫的設施。
5.2 設備
5.2.1 生產設備
5.2.1.1 一般要求
應配備與生產能力相適應的生產設備,並按工藝流程有序排列,避免引起交叉污染。
5.2.1.2 材質
5.2.1.2.1 與原料、半成品、成品接觸的設備與用具,應使用無毒、無味、抗腐蝕、不易脫落的材料製作,並應易於清潔和保養。
5.2.1.2.2設備、工器具等與食品接觸的表面應使用光滑、無吸收性、易於清潔保養和消毒的材料製成,在正常生產條件下不會與食品、清潔劑和消毒劑發生反應,並應保持完好無損。
5.2.1.3 設計
5.2.1.3.1 所有生產設備應從設計和結構上避免零件、金屬碎屑、潤滑油、或其他污染因素混入食品,並應易於清潔消毒、易於檢查和維護。
5.2.1.3.2 設備應不留空隙地固定在牆壁或地板上,或在安裝時與地面和牆壁間保留足夠空間,以便清潔和維護。
5.2.2 監控設備
用於監測、控制、記錄的設備,如壓力表、溫度計、記錄儀等,應定期校準、維護。
5.2.3 設備的保養和維修
應建立設備保養和維修制度,加強設備的日常維護和保養,定期檢修,及時記錄。[2]
7衛生管理編輯
6.1 衛生管理制度
6.1.1 應制定食品加工人員和食品生產衛生管理制度以及相應的考核標准,明確崗位職責,實行崗位責任制。
6.1.2 應根據食品的特點以及生產、貯存過程的衛生要求,建立對保證食品安全具有顯著意義的關鍵控制環節的監控制度,良好實施並定期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6.1.3 應制定針對生產環境、食品加工人員、設備及設施等的衛生監控制度,確立內部監控的范圍、對象和頻率。記錄並存檔監控結果,定期對執行情況和效果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整改。
6.1.4 應建立清潔消毒制度和清潔消毒用具管理制度。清潔消毒前後的設備和工器具應分開放置妥善保管,避免交叉污染。
6.2 廠房及設施衛生管理
6.2.1 廠房內各項設施應保持清潔,出現問題及時維修或更新;廠房地面、屋頂、天花板及牆壁有破損時,應及時修補。
6.2.2生產、包裝、貯存等設備及工器具、生產用管道、裸露食品接觸表面等應定期清潔消毒。
6.3 食品加工人員健康管理與衛生要求
6.3.1 食品加工人員健康管理
6.3.1.1 應建立並執行食品加工人員健康管理制度。
6.3.1.2 食品加工人員每年應進行健康檢查,取得健康證明;上崗前應接受衛生培訓。
6.3.1.3 食品加工人員如患有痢疾、傷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傳染病,以及患有活動性肺結核、化膿性或者滲出性皮膚病等有礙食品安全的疾病,或有明顯皮膚損傷未癒合的,應當調整到其他不影響食品安全的工作崗位。
6.3.2 食品加工人員衛生要求
6.3.2.1 進入食品生產場所前應整理個人衛生,防止污染食品。
6.3.2.2 進入作業區域應規范穿著潔凈的工作服,並按要求洗手、消毒;頭發應藏於工作帽內或使用發網約束。
6.3.2.3 進入作業區域不應配戴飾物、手錶,不應化妝、染指甲、噴灑香水;不得攜帶或存放與食品生產無關的個人用品。
6.3.2.4 使用衛生間、接觸可能污染食品的物品、或從事與食品生產無關的其他活動後,再次從事接觸食品、食品工器具、食品設備等與食品生產相關的活動前應洗手消毒。
6.3.3 來訪者
非食品加工人員不得進入食品生產場所,特殊情況下進入時應遵守和食品加工人員同樣的衛生要求。
6.4 蟲害控制
6.4.1 應保持建築物完好、環境整潔,防止蟲害侵入及孳生。
6.4.2 應制定和執行蟲害控制措施,並定期檢查。生產車間及倉庫應採取有效措施(如紗簾、紗網、防鼠板、防蠅燈、風幕等),防止鼠類昆蟲等侵入。若發現有蟲鼠害痕跡時,應追查來源,消除隱患。
6.4.3 應准確繪制蟲害控制平面圖,標明捕鼠器、粘鼠板、滅蠅燈、室外誘餌投放點、生化信息素捕殺裝置等放置的位置。
6.4.4 廠區應定期進行除蟲滅害工作。
6.4.5 採用物理、化學或生物制劑進行處理時,不應影響食品安全和食品應有的品質、不應污染食品接觸表面、設備、工器具及包裝材料。除蟲滅害工作應有相應的記錄。
6.4.6 使用各類殺蟲劑或其他葯劑前,應做好預防措施避免對人身、食品、設備工具造成污染;不慎污染時,應及時將被污染的設備、工具徹底清潔,消除污染。
6.5 廢棄物處理
6.5.1 應制定廢棄物存放和清除制度,有特殊要求的廢棄物其處理方式應符合有關規定。廢棄物應定期清除;易腐敗的廢棄物應盡快清除;必要時應及時清除廢棄物。
6.5.2 車間外廢棄物放置場所應與食品加工場所隔離防止污染;應防止不良氣味或有害有毒氣體溢出;應防止蟲害孳生。
6.6 工作服管理
6.6.1 進入作業區域應穿著工作服。
6.6.2 應根據食品的特點及生產工藝的要求配備專用工作服,如衣、褲、鞋靴、帽和發網等,必要時還可配備口罩、圍裙、套袖、手套等。
6.6.3 應制定工作服的清洗保潔制度,必要時應及時更換;生產中應注意保持工作服干凈完好。
6.6.4 工作服的設計、選材和製作應適應不同作業區的要求,降低交叉污染食品的風險;應合理選擇工作服口袋的位置、使用的連接扣件等,降低內容物或扣件掉落污染食品的風險。[2]
參考資料:http://ke..com/link?url=vwEmVW7CrLQM-_5EG_ZpToc_gwkOZOnvat6QVuItq
『貳』 找 食品用具清洗消毒制度
食品用具設備清洗消毒制度
一、食品加工用設備和工具的構造應有利於保證食品內衛生、易於清洗消容毒、易於檢查,避免因構造原因造成潤滑油、金屬碎屑、污水或其他可能引起污染的物質滯留於設備和工具中。
二、食品容器、工具和設備與食品的接觸面應平滑、無凹陷或裂縫,設備內部角落部位應避免有尖角,以避免食品碎屑、污垢等的聚積。
三、設備的擺放位置應便於操作、清潔、維護和減少交叉污染。
四、用於原料、半成品、成品的工具和容器,應分開並有明顯的區分標志;原料加工中切配動物性和植物性食品的工具和容器,宜分開並有明顯的區分標志。
五、所有用於食品處理區及可能接觸食品的設備與工具,應由無毒、無臭味或異味、耐腐蝕、不易發霉的,符合衛生標準的材料製造。不與食品接觸的設備與工具的構造,也應易於保持清潔。
六、食品接觸面原則上不得使用木質材料(工藝要求必須使用除外),必須使用木質材料的工具,應保證不會對食品產生污染。
七、集體用餐配送單位應配備盛裝、分送集體用餐的專用密閉容器,運送集體用餐的車輛應為專用封閉式,車內宜設置溫度控制設備,車輛內部的結構應平整,以便於清潔。
『叄』 請問:食品生產設備用什麼清洗消毒效果比較好
CIP酸鹼清洗劑吧,我的老東家是做奶製品的,我見過用這個清洗特別干凈,還不用拆卸設備按鈕一按就搞定了
『肆』 一般食品生產設備用什麼清洗消毒效果比較好
食品生產車間更衣室處,洗手處要有消毒液84消毒,進風淋室前必須有鞋靴消毒,也是84消毒液,
進車間前,對手的消毒,用75-80%的酒精,包材間用紫外線殺菌。
『伍』 食品加工廠清洗消毒設備用什麼
可以用DCW次氯酸發生器,這種設備使用鹽和水電解生成次氯酸溶液,無毒、版對人體無害,殺菌後可權完全降解,無殘留、無刺激氣味,使用這種次氯酸清洗消毒,依靠次氯酸的氧化性,可以快速、廣譜的殺滅各種細菌微生物。
『陸』 求:保證食品安全的從業人員衛生,設備安全使用、環境衛生整潔的具體流程
第1章 樓面服務流程規范
1—1 餐飲服務一日工作流程規范
一、服務前的准備工作
二、餐飲過程中的服務工作
三、餐飲服務結束後的清理工作
四、檢查、清洗、擦亮服務用具
1—2 餐桌布置與整理流程規范
一、檯布的鋪設
二、座椅的擺放
三、餐具的擺放
四、其他備品的擺放
1—3 接待服務流程規范
一、迎賓服務
二、引客入座
1—4 點菜服務流程規范
一、呈遞菜單
二、向客人解釋菜單
三、點菜作業要領
四、點菜的作業方式
五、記錄點菜
1—5 上菜服務流程規范
一、上菜前做好准備工作
二、上菜及用餐服務禮儀規范
三、上菜順序
四、上菜時機
五、上菜的方法
六、特殊菜餚的上菜方法
1—6 分菜服務流程規范
一、分菜工具的使用
二、分菜前的准備工作
三、分菜的方法
四、特殊情況的分菜方法
五、分菜技巧
1—7 酒水服務流程規范
一、酒水服務作業程序
二、酒會酒水服務流程規范
三、中餐宴會酒水服務流程規范
四、西餐宴會酒水服務流程規范
五、冷餐宴會酒水服務流程規范
六、雞尾酒會服務流程規范
1—8 餐桌其他服務流程規范
一、服務干飯、稀飯
二、更換骨盤
三、添加干飯、稀飯
四、上香煙服務
五、更換煙灰缸服務
六、小毛巾服務
七、加位服務
八、撤盤服務
九、甜食和水果服務
十、客人桌面清潔
十一、打包服務
1—9 送餐服務流程規范
一、傳菜服務
二、送外賣服務
三、酒店住客房內用膳送餐服務
1—10 結賬服務流程規范
一、樓面服務員結賬服務
二、收銀員收銀服務流程規范
1—11 宴會服務流程規范
一、中餐宴會服務流程規范
二、西餐宴會服務流程規范
1—12 團體包餐服務流程規范
一、團體包餐早餐服務程序
二、團體包餐午、晚餐服務程序
1—13 服務中常見問題處理流程規范
一、醉酒顧客
二、接待殘疾人
三、aa制服務
四、顧客就餐趕時間
五、顧客要求服務員陪酒
六、顧客有要事談
七、顧客損壞餐具的事件
八、就餐的小朋友吵鬧
九、顧客在餐廳跌倒
十、顧客要求取消等了很久卻沒上的菜
十一、餐廳客滿
十二、顧客點了菜牌上沒有的菜
十三、突然停電事故
十四、菜、湯汁濺到顧客身上
十五、發現未付賬的顧客離開餐廳
1—14 緊急事項處理流程規范
一、遇到盜搶事件的處理
二、意外受傷事故的處理
三、遭遇火災問題的處理
相關鏈接0 1:樓面服務各崗位工作職責
相關鏈接o 2:餐飲服務程序時間要求表
相關鏈接0 3:服務語言標准化及藝術化的基本要求
第2章 廚部服務流程規范
2—1 廚房清潔作業流程規范
一、廚房清潔衛生標准
二、廚房各項設備清潔要點
三、廚房廢棄物的處理
附1:廚房衛生操作程序與標准
附2:加工間清潔程序與標准
附3:面點間清潔程序與標准
附4:冷盤間清潔程序與標准
2—2 食物制備流程規范
一、准備工作流程規范
二、食物烹調流程規范
相關鏈接04:廚房員工安全須知
相關鏈接05:廚房員工衛生須知
第3章 後勤服務流程規范
3—1 食材采購與驗收服務流程規范
一、采購服務流程規范
二、食品的驗收
相關鏈接06:各類食品原料選購要點
3—2 食材儲存與發放流程規范
一、食品儲存過程要求
二、食材幹藏作業規范
三、食材冷藏作業規范
四、食材凍藏作業規范
五、食材發放流程規范
相關鏈接07:各類食材儲存法
3—3 餐具洗滌與擦拭服務流程規范
一、餐具洗滌
二、餐具擦拭服務流程規范
三、擦拭玻璃器皿流程規范
相關鏈接08:常用器皿的分類
3—4 布巾使用與保管服務流程規范
一、布巾的使用程序
二、小毛巾的准備
三、更換小毛巾
『柒』 食品企業對於清洗設備的酒精要求是什麼要求的酒精是多少度
75%酒精用於清洗設備
『捌』 食品衛生三防設施指的是哪三防
食品衛生三防設施指的是防蠅、防 塵、防鼠。
三防設施是有效的病媒生物防制措施,對於保障食品安全,預防食源性傳染病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三防設施的標准和要求如下:
1、機關食堂、餐飲行業、賓館飯店、食品加工、糧食倉庫排氣口、地溝及其出口和排污口必須覆蓋金屬隔離防鼠網罩,儲物間必須設置60厘米高的金屬防鼠板。
2、機關食堂、餐飲行業、賓館飯店以及食品生產、加工、銷售場所必須安裝防蠅紗門、紗窗或風簾門、轉簾門,防止蒼蠅飛入;經營熟食品、鹵製品必須加蓋防蠅罩,防止蚊蠅和灰塵落入。
3、所有從事食品加工、生產的場所和單位食堂、餐飲行業、賓館飯店的操作間必須按照規范要求懸掛滅蠅燈,經營服務區按照每15至20平方米懸掛一台滅蠅燈的要求進行設置。
4、食品生產經營及餐飲場所廢物桶、垃圾桶要加蓋。
5、經營食品及餐飲門店門和地面之間的間隙不得大於0.6厘米,必須安裝60厘米高的金屬防鼠板。
6、「六小」行業及公共場所「三防」設施配置齊全,公廁和單位內部廁所加裝防蠅紗窗和門簾,地下室窗戶和通氣口必須安裝孔徑小於1平方厘米鐵絲網,管道孔洞要用水泥堵塞。
拓展資料: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第三十三條
食品生產經營應當符合食品安全標准,並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食品原料處理和食品加工、包裝、貯存等場所,保持該場所環境整潔,並與有毒、有害場所以及其他污染源保持規定的距離;
2、具有與生產經營的食品品種、數量相適應的生產經營設備或者設施,有相應的消毒、更衣、盥洗、採光、照明、通風、防腐、防塵、防蠅、防鼠、防蟲、洗滌以及處理廢水、存放垃圾和廢棄物的設備或者設施;
3、有專職或者兼職的食品安全專業技術人員、食品安全管理人員和保證食品安全的規章制度;
4、具有合理的設備布局和工藝流程,防止待加工食品與直接入口食品、原料與成品交叉污染,避免食品接觸有毒物、不潔物;
5、餐具、飲具和盛放直接入口食品的容器,使用前應當洗凈、消毒,炊具、用具用後應當洗凈,保持清潔;
6、貯存、運輸和裝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設備應當安全、無害,保持清潔,防止食品污染,並符合保證食品安全所需的溫度、濕度等特殊要求,不得將食品與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貯存、運輸;
7、直接入口的食品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包裝材料、餐具、飲具和容器;
8、食品生產經營人員應當保持個人衛生,生產經營食品時,應當將手洗凈,穿戴清潔的工作衣、帽等;銷售無包裝的直接入口食品時,應當使用無毒、清潔的容器、售貨工具和設備;
9、用水應當符合國家規定的生活飲用水衛生標准;
10、使用的洗滌劑、消毒劑應當對人體安全、無害;
11、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要求。
『玖』 食品級企業的設備管線的清洗標准及記錄表(防止不同產品交叉污染)
食品企業一般都是CIP清洗,獨立設備獨立清洗管道,一般都是清水沖洗,鹼洗,水洗,酸洗,水洗。有的還加一道熱水沖洗。如果有要求的,用產品水沖洗。具體的看你們設備管路才能確定清洗效果,防止交叉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