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設備 » 日本地表水治理相關設備
净水/纯水设备联系QQ:1098646807
商业推广合作QQ:151703941

日本地表水治理相關設備

發布時間: 2021-01-30 20:02:40

★. 有没有靠谱的净水或纯水设备的厂家,求联系方式!

这要看你要的具体设备是什么了?之前我们工厂新上的一个纯水设备是悦纯的。当时是我负责这块,机器的安装调试都是悦纯工厂亲自来人做的,包括调试、试用、讲解全部都说的很清楚。我感觉他们服务和产品质量都挺好的,有需要你可以联系下,联系方式是 18156052550 (微信同号)

❶ 《日本的環境教訓》中主要講了幾方面的內容,對你有什麼啟示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方

日本的環境教訓(工業危害)
Japan's Lessons on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報道地: 日本
關鍵詞: 水俁病 痛痛病 哮喘病 鎘 汞 氧化硫 賠償法 可持續發展 污水處理 工業污染 有毒廢物 環境與發展 業危害 適合村鎮
內容簡介:在印度尼西亞有四萬人靠拾垃圾為生,每年有50萬交易額,這對凈化城市環境,促進經濟發展非常重要,許多發展中國家都是如此.本片追蹤了幾個以回收垃圾為職業並被稱為"垃圾王"的人,記錄他們艱苦的創業生活和對社會的貢獻,在稱贊他們的同時也向世人揭露了發達國家不斷向發展中國家傾倒垃圾,轉嫁污染的事實,正如被激怒了的當地的環境部長所問:"為什麼你們不開發利用自己的垃圾呢 "
今天日本被認為經濟大國和技術大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和技術應用過程中,環境公害曾使日本成為公害大國和公害治理大國.本片就是呈些公害悲劇和公害理對策的真實記錄.
二次大戰後日本度過艱難的經濟恢復期.1956年的經濟白皮書中,日本政府宣布日本戰後重建時期結束.
三種消費品冰箱,電視,洗衣機成為新繁榮的公認標志.簡單建立起來的工廠化生產向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消費.
日本首相池田永仁宣布了他的收入倍增計劃,十年內將國民生產總值翻一翻,這項政策聲明是刺激經濟和消費快速增長的藍圖.
日本側重重工業和化學工業的技術開發,全國許多沿海地區都建立起高技術石化聯合企業.
高速公路和新干線等公共交通系統一條接一條的新建起來.在許多日本人的眼裡,1964年東京奧運會是日本作為發達國家躋身世界舞台的里程碑.
從50年代末到60年代中,經濟增長速度前所未有,7年間國民收入翻了一翻.到1958年日本國民生產總值僅低於美國,列世界二位,日本成了經濟超級大國.
但是經濟的過度發展,也給日本帶來了嚴重的污染問題.
神通川從日本中部山中流入日本海,沿岸農民在肥沃的稻田裡耕作了200多年.
神通川灌溉著大面積稻田,還為流域地區提供生活用水.
1589年神通川上游的神崗礦山投產.三個世紀後,19世紀80年代的工業化,將礦山變成了日本的鉛和附產品硫酸的主要生產基地.
對農業的破壞可以回速到本紀初,當時神通川盆地出現一種奇怪的病,得病的都是婦女,這種病的主要症狀是渾身疼痛,病人難以忍受巨痛,常常大叫:"疼死了,疼死了."後來這種病就命名為痛痛病.病人最輕微的活動都可能造成骨折,每次呼吸都要忍受巨大的痛苦.
這種病的起因是營養不良和飲用水和食物,特別是大米含有鎘.1957年公布的一項研究結果表明,痛痛病是礦山釋放入神通川的有毒物質引起的.鎘污染稻田和灌溉用水,對土壤和人體造成嚴重持久的破壞.以前維持生命的水,現在成為有毒物質的載體.
1908年新日本指宿在九洲熊本縣的一個小魚村一水俁建立一座工廠生產氮肥,該公司很快就成了水俁的主要工業,到50年代中期,新日本指宿已經發展成為化肥工業的領導者.
1954年水俁市環衛廳開始收到發現象癲癇一樣的怪病的報告,現在稱這種病為水俁病,因為沒能明確的病因,所以病人被隔離起來,防止傳播.水俁病是神經系統疾病,導致越來越劇烈的痙攣,最終死亡.
1957年熊本大學水俁病研究小組宣布水俁病是食用含某些有機汞化合物的海產品,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的中毒,失調.他們用貓做了一系列實驗,找到了唯一的病因---有機汞.
同年在病人體內檢查出含量極高的有機汞,提交後山省的報告指出潛在病因是海產品的有機汞,話因是氮肥廠排放的廢水所致.
直到1960年不斷的發現病人,許多新生兒伴有腦缺損和嚴重 的肢體殘疾等.熊本縣政府要求無償禁止在水俁灣捕撈海產品.
50年代基本能源由煤轉向石油,1955年 日本第一座石化聯合企業在四日市上馬,1958年在四日市海灣打的魚開始出現有難聞的石油氣味,海產品捕量開始下降.
到1960年石化廠開始全面投產,1000多居民訴說有類似哮喘的症狀.
X光檢查顯示有些病人有支氣管瘤,有些病人支氣管缺損,這些病的罪魁是石化廠排放的氧化硫.
四日市的夜景曾被稱為輝煌壯觀,病人在晝夜後到早晨幾小時病情最重,這段時間的景色也最漂亮.這位病人原來身強力壯,現在他再也不能安然入睡了.這些症狀是石化廠排放氧化硫等污染物引發的.
除了以上盡人皆知的公害以外,日本其它公害問題也越來越嚴重.
沿新系縣阿合野川是另一個有機汞污染帶,被稱為水俁病第二.工廠廢水中的污染物匯集到北九州東海灣.
在金崗縣田子浦灣,水被紙漿廠排放的污染嚴重污染了.每天都有成噸的污漿排入海灣,港口幾乎不能正常作業.漁民不再出海打魚,因為高濃度的有毒污染物,幾乎把船舶的船尾腐蝕掉了,而且這些問題只是全國性污染問題的一個縮影.
1967年8月環境污染治理基本法頒布,實施,他聲明為保護生態環境,在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還追求協調一致.這些措施由各省,廳,分頭實施,因而沒能採取有效的對策.
起初造成環境污染的公司對形勢的反應非常消極,他們拒不承擔責任甚至拒絕與受害者對話.
目前我們公司成了重視之地,但在全世界,包括日本在內,許多公司都有相同的業務.我奇怪為什麼只有水俁有這種問題,醫學專家說病因是海產品中的有機汞,我們工廠排放的是無機汞,到目前為止,無機汞怎樣變成有機汞的還沒有科學的解釋.
在這期間,反污染運動開始壯大,1967年水俁病與四日市哮喘病受害者起訴到法庭,接著1968年痛痛病受害者,1969年熊本水俁病受害者也訴於法律.
1968年5月後山省正式承認痛痛病是慢性鎘中毒引起的,鎘唯一可能的來源是神通川上游的神崗礦山,同年9月科學的證明引起水俁病的有機汞化合物來源於治速工廠的廢水.從第一份報告水提出水俁病的罪魁是有毒化學物質,到這個結論證實時,經過10年時間,當地漁民要求賠償損失,抗議之聲遍及全日本,最終漁民關停了出海口,拒絕工廠排廢水.
農村的反污染抗議更加強烈.
1970年12月所謂反污染議會公布了14項與污染有關的法律.我們准備提出對環境污染治理基本法的修改建議,建議改有爭議的協調一致的條款.1971年7月環境廳成立,統一行使治理污染的行政職權,開始對違反者行使處罰和污染治理設備的特別貨款等措施.
在1971年到1973年期間,法庭在四起主要污染案件中支持原告,據此闡明公司對損害健康方面負有責任.
根據這些裁決的需要,1973年頒布了污染的相關健康損害賠償法,這使造成污染的公司,必須承擔對受害者的賠償責任.
橋本道雄博士是海環境合作中心總裁,致力於環境問題研究.以前他在政府部門工作,在污染損害惡化時出來解決問題.他與後山省合作進行了痛痛病與水俁病病因的調查.
他既站在受害者又站在公司的立場處理問題.橋本博士闡述了社會和產業的變遷,受害者和民眾起來抗議工廠的規模越來越大,要求不要再加重污染,工廠必須得到地方政府和當地居民的同意,才能擴大經營規模.人民有權力說"不",公司能不能擴大取決於當地居民.
大眾傳媒也起來了.60年代中期,傳媒開始調查日本污染者.60年代後期,日本走向混亂,抗議活動從反污染演變成為反發展.在參加自民黨領袖競選時,在藤首相允諾修正將經濟增長放在第一位所造成的畸形發展,這個聲明確保左藤遵守諾言,因而頒布了環境污染治理基本法.
該法不是強制性的,他只是將關心污染治理的各省聯系起來,該法最初幫助辨別污染引起的疾病.因為政府可能正式確認這些疾病是由污染引起的,所以這是一個重要的轉變,接著是建立環境標准.據此進行污染治理,並且為污染研究分配預算,我們開始搜集科學的數據.
已經開發出多種污染治理設備,廢氣脫硫器是其中之一,廢氣脫硫器,能給廢氣除去氧化硫,硫經過與石灰水作用,生成這種設備的最後產物----無害的含碳膏還開發一種叫硫化床的燃燒技術,這種技術成本較低,與以前的系統不同,它不需要將脫硫系統置於鍋爐外,它將石灰噴入鍋爐,在焚燒的過程中氧化硫就與石灰發生反應.選擇催化還原能給廢氣除去氧化氯,它有氨水和一種催化劑將氧化氮分成水和氮.
為了從廢水中除去有害物質,開發了各種廢水處理設備,我們再請橋本博士談談公司對治理污染所付出的代價作何反應.
1970年的反污染議會大大修改了環境污染治理基本法.日本的公司成了指控目標.新產業必須遵守更加嚴格的法律.地方政府也制訂了更嚴厲的法律.當然花費也大大地增加了,許多人懷疑能否承擔得起污染治理,我們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分析了這個問題.答案是肯定的,日本的經濟仍舊繁榮,賠償也增加了,公司支付了數十億日元的賠償.賠償法要求工廠救濟受害者,直到他們恢復健康或者死亡.產業開始制訂嚴格的標准.這需要工作增加大量的投資.需要大量的投資才能達到這些強制性的標准.而有些公司已經從開始污染設備中獲利.
這些成本當然需加到零售的價格中去.兩組獨立的案卷調查表明,消費者願意接受因反污染實施而增加的價差.產業面臨污染治理,生產和節能等措施的成本合理化,如果他們不能解決這些問題,他們就不能在市場上取勝,也不能夠進入國際市場.到70年代初,產業領先者想盡辦法找解決方法.70年代和80年代他們大量投資於治理,污染和節能,是付出治理代價還是支付賠償費用,我們可以比較一下這兩種選擇的實際成本.
據環境廳一個研究小組的報告說,在神通川盆地案中,如果我們把健康與農業的損害的之合換算成1989年的數字將達到25.18億日元,而污染治理費為 6.02億日元.
在水俁案中,對健康和漁業的損害總計126.31日元,而日本指定在水俁案中治理污染設備的費用是1.23億日元.
如果我們計算四日市那樣嚴重的案子,損害總計每年花費210.07億日元,而治理設備的費用147.95億日元.
據估計到1976年,日本政府為防止氧化硫污染費約4800億日元,如果不採取污染治理實施損害代價為預計每年6萬億日元.
污染影響生命,健康,文化和自然環境.這種損害不能完全用錢計算.從經濟的角度說該報告的結論是:在損害的發生前裝備污染治理設備是非常合算的.
在受害者相繼出現,政府作出轉變,法庭給與支持,賠償法頒布實施以前,污染問題沒有被充分認識到.最後,終於完成了代價計算.
的確可恥,但願污染不再發生.既使在清算並支付賠款之後,受害者仍飽受痛苦,死去的永遠不能復生,留下了許多問題.
從一開始就污染防治投入,這是最簡單的方法,這可以說是日本污染的教訓,其它的國家不應走日本的老路.日本已經飽嘗苦頭.如果考慮到日本的精力,就是污染代價再高,也可能取得經濟的發展.如果沒有經濟的發展,就難以獲得治理污染的預算.當然公司有權力提供污染治理,公民和地方政府,也有權力向國家產業提出治理,公民和地方政府,也有權力向國家和產業提出執意.如果沒有這種權力的制衡問題遲早會發生.
日本飽嘗了苦頭,別的國家如不從日本可恥的教訓中引以為戒,也要付出同樣的代價.受損的機體永遠不能復原,被毀害的生態環境需要很長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日本只是在經歷了這些痛苦的過程後,才開始發展污染治理措施.
現在神崗礦山將石灰和高分子凝結劑與廢液混合然後在沉澱地內將重金屬成分從沉澱中分離出去.再調整流出物的PH值後,再過濾於是液體變成中性水.
曾受鎘污染的同一條河流,現在又向大自然敞開了懷抱.
1968年5月,指宿的水俁廠停止用汞作催化劑之後,採取許多措施治理環境污染,現在你又可以在港口看見漁民和他們的漁船了.
曾受亞硫酸氣污染的四日市天空,現在又晴朗了.今天日本的情況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最最重要的因素是在污染發生前防止污染以及在考慮健康與環境的同時確保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❷ 日本在水資源問題上可與哪些國家合作

香港,澳大利亞,美國,例如技術交流和水資源購買以及海產品合作
合作,貿易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

❸ 求有關日本垃圾分類處理的論文日語參考文獻或者日本有關書籍

主要分類方法:1、可回收垃圾:主要包括廢紙、塑料、玻璃、金屬和布料五大類。廢紙:主要包括報紙、期刊、圖書、各種包裝紙、公用紙、廣告紙、紙盒等等,但是要注意紙巾和廁所紙由於水溶性太強不可回收。塑料:主要包括各種塑料袋、塑料包裝物、一次性塑料餐盒和餐具、牙刷、杯子、礦泉水瓶等。玻璃:主要包括各種玻璃瓶、碎玻璃片、鏡子、燈泡、暖瓶等。金屬物:主要包括易拉罐、罐頭盒、牙膏皮等。布料:主要包括廢棄衣服、桌布、洗臉巾、書包、鞋等。通過綜合處理回收利用,可以減少污染,節省資源。如每回收1噸廢紙可造好紙850公斤,節省木材300公斤,比等量生產減少污染74%;每回收1噸塑料飲料瓶可獲得0.7噸二級原料;每回收1噸廢鋼鐵可煉好鋼0.9噸,比用礦石冶煉節約成本47%,減少空氣污染75%,減少97%的水污染和固體廢物。2、廚余垃圾:包括剩菜剩飯、骨頭、菜根菜葉、果皮等食品類廢物,經生物技術就地處理堆肥,每噸可生產0.3噸有機肥料。3、有害垃圾:包括廢電池、廢日光燈管、廢水銀溫度計、過期葯品等,這些垃圾需要特殊安全處理。4、其他垃圾:包括除上述幾類垃圾之外的磚瓦陶瓷、渣土、衛生間廢紙、紙巾等難以回收的廢棄物,採取衛生填埋可有效減少對地下水、地表水、土壤及空氣的污染。垃圾處理的方法還大多處於傳統的堆放填埋方式,佔用上萬畝土地;並且蟲蠅亂飛,污水四溢,臭氣熏天,嚴重地污染環境。因此進行垃圾分類收集可以減少垃圾處理量和處理設備,降低處理成本,減少土地資源的消耗,具有社會、經濟、生態三方面的效益。垃圾分類處理的優點如下:1、減少佔地:生活垃圾中有些物質不易降解,使土地受到嚴重侵蝕。垃圾分類,去掉能回收的、不易降解的物質,減少垃圾數量達50%以上。?2、減少環境污染:廢棄的電池含有金屬汞、鎘等有毒的物質,會對人類產生嚴重的危害;土壤中的廢塑料會導致農作物減產;拋棄的廢塑料被動物誤食,導致動物死亡的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回收利用可以減少危害。?3、變廢為寶:中國每年使用塑料快餐盒達40億個,方便麵碗5—7億個,廢塑料占生活垃圾的4—7%。1噸廢塑料可回煉600公斤的柴油。回收1500噸廢紙,可免於砍伐用於生產1200噸紙的林木。一噸易拉罐熔化後能結成一噸很好的鋁塊,可少採20噸鋁礦。生產垃圾中有30%—40%可以回收利用,應珍惜這個小本大利的資源。大家也可以利用易拉罐製作筆盒,既環保,又節約資源。國外的的垃圾分類日本垃圾分類初到日本的外國人,都會對其嘆為觀止的垃圾分類所折服。瞥其一斑,日本的垃圾分類有以下幾大特點。一是分類精細,回收及時。最大分類有可燃物、不可燃物、資源類、粗大垃圾,這幾類再細分為若乾子項目,每個子項目又可分為孫項目,以此類推。前幾年橫濱市把垃圾類別由原來的五類更細分為十類,並給每個市民發了長達27頁的手冊,其條款有518項之多。試看幾例:口紅屬可燃物,但用完的口紅管屬小金屬物;水壺屬金屬物,但12英寸以下屬小金屬物,12英寸以上則屬大廢棄物;襪子,若為一隻屬可燃物,若為兩只並且「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則屬舊衣料;領帶也屬舊衣料,但前提是「洗過、晾乾」。不過,這與德島縣上勝町相比,那就是小巫見大巫了。該町已把垃圾細分到44類,並計劃到2020年實現「零垃圾」的目標。在回收方面,有的社區擺放著一排分類垃圾箱,有的沒有垃圾箱而是規定在每周特定時間把特定垃圾袋放在特定地點,由專人及時拉走。如在東京都港區,每周三、六上午收可燃垃圾,周一上午收不可燃垃圾,周二上午收資源垃圾。很多社區規定早8點之前扔垃圾,有的則放寬到中午,但都是當天就拉走,不致污染環境或引來害蟲和烏鴉。二是管理到位,措施得當。外國人到日本後,要到居住地政府進行登記,這時往往就會領到當地有關扔垃圾的規定。當你入住出租房時,房東也許在交付鑰匙的同時就一並交予扔垃圾規定。有的行政區年底會給居民送上來年的日歷,上面一些日期上標有黃、綠、藍等顏色,下方說明每一顏色代表哪天可以扔何種垃圾。在一些公共場所,也往往會看到一排垃圾箱,分別寫著:紙杯、可燃物、塑料類,每個垃圾箱上還寫有日文、英文、中文和韓文。三是人人自覺,認真細致。養成良好習慣,非一日之功。日本的兒童打小就從家長和學校那裡受到正確處理垃圾的教育。如果不按規定扔垃圾,就可能受到政府人員的說服和周圍輿論的壓力。日本居民扔垃圾真可謂一絲不苟,非常嚴格:廢舊報紙和書本要捆得非常整齊,有水分的垃圾要控干水分,鋒利的物品要用紙包好,用過的噴霧罐要扎一個孔以防出現爆炸。四是廢物利用,節能環保。分類垃圾被專人回收後,報紙被送到造紙廠,用以生產再生紙,很多日本人以名片上印有「使用再生紙」為榮;飲料容器被分別送到相關工廠,成為再生資源;廢棄電器被送到專門公司分解處理;可燃垃圾燃燒後可作為肥料;不可燃垃圾經過壓縮無毒化處理後可作為填海造田的原料。日本商品的包裝盒上就已註明了其屬於哪類垃圾,牛奶盒上甚至還有這樣的提示:要洗凈、拆開、晾乾、折疊以後再扔。在垃圾分類方面,日本又走在了世界最前列。這不過是再次重演了一個成功的故事而已。回首戰後幾十年,日本瞄準技術高峰急起直追,「日本製造」終於達到了笑傲世界的境地。日本民族憂患意識十分強烈,往往把一個危機思考為十個,置自己於死地而後生。上世紀60年代的嚴重環境污染「逼」出了一流的環保技術,70年代的深刻石油危機又促成了最好的節能技術。就在認真克服一個個危機的過程中,日本把其他先進國家一一超過。我的一位年長的日本友人曾被長期派駐西歐,他說起過每年回國探親時逐年難買禮物的「尷尬」。這是因為,他的親戚、朋友由原來追捧西歐產品紛紛變得喜愛精工手錶、豐田汽車、尼康相機等世界一流水平的本國產品了。如此成就的取得,除了有高效、合理的管理體系外,靠的就是廣大民眾的精神與干勁。而垃圾分類中透射出的那種認真精神,無疑是其中最放異彩的一個部分。日本人最講認真、細致,這在眾多方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如,東京都各商業區人行道上的地磚幾十年都不會出現凹凸不平的塌陷,建築師要求樓梯毛坯的背面等看不見的地方也要整潔光滑,等等,不勝枚舉。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日本的上述事例給我們很多啟示。僅就垃圾分類而言,我國大部分地區的硬體還遠不能與日本相比,但更大的差距恐怕還是在軟體上,即在於政府和民眾對垃圾分類的認識上,在於政府關於垃圾分類的制度建設上,也在於每個市民對垃圾分類的認真細致精神和環保節能意識上。由此引申開來,只有大家都摒棄嫌麻煩的想法、大概其的思維習慣和安於中流的低標准,才有可能做到垃圾分類趕上世界先進水平,消滅城市管理中「三不管」的死角,有專人來治理臟、亂、差的現象。[1]美國垃圾分類垃圾回收作為一種產業得到了迅速發展,在許多發達國家,回收產業正在全國產業結構中佔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以美國3個城市巴爾的摩、華盛頓和里奇蒙為例,過去回收垃圾每處理1噸需要花40美圓,分類處理以後,這些回收的垃圾在1995年就創造了5100個就業機會。在美國這3個城市只是很小的一個地區,其垃圾回收不僅節約了處理垃圾的費用,而且創造了5億美圓的財富。被稱為垃圾生產大國的美國,垃圾分類逐漸深入公民的生活,走在大街上,各式各樣色彩繽紛的分類垃圾桶隨處可見。政府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除了在街道兩旁設立分類垃圾桶以外,每個社區都定期派專人負責清運各戶分類出的垃圾。居民對政府的垃圾分類工作也表示了極大的支持。這不僅表現在他們每個人對垃圾分類的知識耳熟能詳;而且,在這里為垃圾分類處理出錢,就像為能飲用到潔凈的自來水付費一樣天經地義。其他國家垃圾分類不僅是美國那樣的發達國家的時尚,也是不少發展中國家的趨勢。在巴西,許多社區都實行的垃圾分類,這位市長把市政大廳正門口的分類垃圾箱作為該市的榮耀。而附近的二十多個海灘,分類垃圾箱更像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在菲律賓的一些地方,村民自發組織起來為清潔自己的生活環境而努力,垃圾分類是這個運動中的主要內容。不管窮國還是富國,垃圾分類都在成為世界性的潮流,而在這方面曾經世界領先的中國,這好的傳統卻幾乎丟失了。垃圾分類對於一向勤儉持家的中國人並不陌生。也許你還記得五六十年代回收廢品的情景:牙膏皮攢起來回收,橘子皮用來制葯,生物垃圾用來做堆肥,廢布頭,墨水瓶等等都能得到再利用。分類後的垃圾,既避免了垃圾公害,又為工農業提供了原料。如今我們的生活好了起來,於是我們便不再吝嗇賣破爛換回的那幾毛錢。勤儉節約,廢物利用,這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現在卻在丟失。我們每個人都是垃圾的製造者,又是垃圾的受害者,但我們更應是垃圾公害的治理者,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垃圾分類來戰勝垃圾公害。中國的垃圾分類1996年12月15日,北京西城區大乘巷的居民在民間組織地球村的幫助下,從這天起開始垃圾分類。最初的分類桶是居委會成員用省下的年終獎購置的。分類後的垃圾由家委會聯系的小販和企業來清運。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居民們從未中斷。作為民間垃圾分類的小小的火種,大乘巷居民的行動燃發了許多公民的熱情,97年以來,北京的一些大學、中小學以及一些退休老人相繼進行垃圾分類嘗試。在中國少年報知心姐姐和一位從德國留學歸來的女博士的幫助下,這些"手拉手地球村"的孩子們還用回收換來的錢建立了一所學校。市民和孩子們的行為引起了政府有關部門的關注。宣武區環衛局率先行動,於97年秋開始宣武區垃圾分類回收系統的試點工作。宣武區文明和街道以及民間組織地球村給予積極配合。99年4月23日,宣武區白紙坊的建功南里小區社區像過節一樣熱鬧,中國首家垃圾分類回收系統正式啟動。從這天起,居民將改變垃圾混扔的方式而按照有機類,無機類和棄土類分類投放,政府環衛部門改變混運的方式而分類清運,分揀和回收。它意味著在這里丟失多年的老傳統,終於被揀了回來。在這場人與垃圾的戰役中,人們把垃圾從敵人變成了朋友。有人曾經把垃圾比喻成放錯地方的資源。讓我們到宣武區再生資源分揀站看一看,垃圾一旦回到應有的位置,會有什麼樣的用處?每天被我們丟棄的可樂瓶和被稱為白色垃圾的塑料袋、一次性塑料餐盒,屬於高分子聚合有機物,如果埋在地下的話,就是200年也爛不掉,它還會使土壤板結,降低土壤的肥力,甚至使土壤失去耕種的能力。在我們的生活中,經常會扔掉各種各樣的廢塑料。廢塑料處理後還可製成紐扣、筆筒等用品。廢塑料也是煉油的好原料。有人曾經形象地將它們比作"二次油田"。1噸廢塑料至少能回煉600公斤的汽油和柴油。在回收站,我們看到各種各樣的廢紙被送到這里,包括這些不起眼的小紙片……我們知道,好的紙張是用木材造成的,一噸廢紙可再造700公斤好紙,可少砍17棵大樹,還能減少生產紙漿過程中的。可是由於我國廢紙的回收率還很低,只有20%左右,每年不得不大量進口廢紙僅96年就進口廢紙137萬噸。大家也許還記得20世紀80年代,轟動一時的"洋垃圾"事件,那一船就是打著進口廢紙的旗號混進來的。洋垃圾被趕走了,卻留下了反思,我們為什麼要從別的國家進口廢紙來做造紙的原料?為什麼我們不能最大限度的回收廢紙,而是聽任他們混在垃圾里埋掉或者是燒掉?中國的林木資源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中國的江河湖泊已由於早制的污水排放而嚴重污染。如果按照每人每周扔掉各種廢紙平均半公斤的話,那麼僅北京一個城市一周就要扔掉廢紙6000多噸。中國有著回收廢品的歷史傳統,我們過去回收廢物,或許只是受貧困經濟制約的不得已的手段;在逐漸富裕的今天,我們回收廢紙,則是保護環境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因為我們清楚的知道,我們所撿回來的不止是一張張的廢紙,那是我們的子孫安身立命的森林和河流。垃圾,只有在混在一起的時候才是垃圾,一旦分類回收就都是寶貝,就連那種被成為微型殺手的廢電池也是可以被化害為利的。在這個不起眼的照相館,我們看到這樣的廢電池回收箱。而我們生活中用的電池,一般都含有汞或鎘等有毒的重金屬,這些重金屬如果留在地下就很容易通過雨水的淋溶,進入到地下水當中。這種污染是很難排除,生物學半衰期大概是30年,也就是你30年才能排出一半。因此這個對人的危害特別大。廢電池裡含有多種有用的金屬礦才,回收利用的價值很高。正因為廢電池有嚴重的危害和特別的回收價值,許多國家嚴禁它們在與垃圾混置,日本的社區專門有這種黃色的桶,將紐扣電池等分別投放。從97年以來,北京的一些市民和學生也行動起來,自發自覺地分類投放和搜集廢電池,人民大學的青年志願者還幫助京城一家連鎖店設置了廢電池回收箱。作為對公民運動的積極回應,北京市環衛局成立了專門的廢電池回收點,對廢電池進行回收並集中進行無害化處理。你知道什麼是生物類垃圾嗎?生物垃圾就是剩飯生菜,蛋殼果皮,菜幫菜葉一類的廚房垃圾。這些看似無奇的廢物可以作什麼呢,原來它們卻可以用來製造很好的有機肥料。像槐柏樹小區里這台大納夢生物垃圾處理機,就可以將生物垃圾烘乾,粉碎,製成高效的有機肥料。居民可以用它種花養草。用他們施種出的蔬菜,比起化肥食品來,既安全又健康,在超市還挺受歡迎。生物垃圾通常佔了垃圾總量的40%,如果他們都能變成有機肥,既省下用做填埋場的土地,又節約運送他們的車輛和能源,還防止他們滋生蚊蠅和細菌。有關專家商量建議政府在所有的小區安裝上生物垃圾處理機並在新建小區建立處理生物垃圾的工作房。那個時候,我們便可以看到,垃圾分類創造的是一個無垃圾的社會,一個使資源循環再生的社會,而這一切只需要我們的舉手之勞。只有這樣才可以讓我們的社會更加美麗。

❹ 地表排水設備有哪些

採用適合的排水工程措施類型要因地制宜,根據各地對除澇、治漬和防治鹽鹼化的要求。綜合考慮技術和經濟等各方面的因素而定。

常用的排水工程措施有:

明溝—在農田裡開挖有一定深度和密度的各級溝道,形成日間明溝排水系統,通過骨幹排水溝道將排出水輸送出排水區域。

豎井—提取地下水的灌溉井,通過灌溉運行,同時能起到降低和控制地下水位的作用,通常稱為「井灌井排」。這種類型的排水措施,由於灌排兩利,易於實施和推廣應用。但僅適用於地表水資源比較欠缺,而地下水質較好,出水量有一定保證的地區。對於地下水質較差,出水量小或地表水資源較豐富的地區,這種單純起排水作用的豎井排水措施,推廣應用就相當困難。

暗管—埋設在地下的田間排水管,具有排降地下水位速度快,不佔地和易管理等優點,是一種先進的農田排水工程技術。近年來,國內外使用開溝鋪管機代替人工埋設暗管,輔以激光控制管道縱坡的機械化施工技術得到較大發展。在管材和濾料方面,應用工廠化製作的波紋塑料排水管和預包裹的人工合成外包料,代替常規的瓦管、水泥管和砂礫石濾料是發展趨勢。再加上自進式沖淤清洗管道機具的應用,使這一現代排水技術的機械化施工與管理維護設備更加齊全與完善。

由於特定的自然條件和歷史上人為的因素,在一些地區存在著澇、漬共存和旱、澇、鹽鹼相隨的特點。為了達到澇、漬兼治和旱、澇、鹽鹼綜合治理,改造利用中、低產田的要求,在工程措施上,採用兩種以上類型的組合式排水工程,以及實行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結合的辦法,能夠獲得比較理想的成效。 路基地表排水有:①填方路基:漫排(路基填土小於5米)、急流槽(填土大於5米);②切方路基:軟性滲水管(高切方)、截水溝、支撐滲溝。

❺ 日本環境治理的成效

以下的東西可以參考一下吧!

日本環境治理與環境保護走過了一段曲折的過程。戰後50年代至60年代初的日本,將復興經濟擺在了優先位置。由於片面發展經濟,環保意識薄弱,使得以工業集中的地區為中心,出現了直接危害人體健康、影響正常生活的環境公害污染,成為污染問題漸露端倪的時期。比較突出的公害問題有大氣污染、SO2廢氣引起的哮喘,水質污染等,在一些地方出現了「水銀中毒」、「骨痛症」等。

以上述污染問題處理為契機,為保護大氣、水質,日本政府於1958年制定了《公共水域水質保全法》和《工廠排污規製法》,1962年制定了《煙塵排放規製法》等,正式拉開了日本全國性環境保護的序幕。

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是日本經濟飛速成長時期,也是污染問題日益顯著化、社會化的時期,日本政府加大了環境保護力度,特別重視環境立法工作,強調通過依法治理環境問題。在此期間,日本先後出台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大氣污染防治法》、《噪音規製法》、《水質污染防治法》、《海洋污染防治法》、《惡臭防治法》和《自然環境保護法》等一系列環保法律,基本形成了環境法規體系,為治理環境問題打下了良好的法律基礎。與此同時,他們還不斷加強環境管理體制,在特定事業所設立了「防治公害專職管理者」。

隨著各項相關法令的制定、環境管理體制的不斷完善,以及企業大規模環保設備投資等努力,環境治理初見成效。到上世紀70年代後期,公害問題趨於終結。但隨之而來的二次石油危機、以及經濟增長的停滯,又使各個企業面臨了新的挑戰,環境治理也出現了新的課題,資源問題與地球溫室效應成為日本人普遍關心的公共環境問題。1972年,日本出台了以節省能源為追求的《節能法》。日本的造紙業也通過污染治理發展成為環保型綠色產業。

今天的日本,空氣清新、環境優美、山青水綠、市容整潔,充分顯示了環境保護工作的巨大成效。

環境問題可以通過

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環境問題是可以解決的,關鍵是要政策到位,措施有力。回顧日本環境保護歷程可以看到,日本在快速工業化過程中,沒有充分注意到環境污染問題,造成了嚴重的污染,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如果當時及早注意這一問題,代價會小得多。

日本政府在解決環境問題的過程中,對於企業不能採取強制措施,要求企業達到什麼標准,更不能直接下達治理指標,而是通過公布全社會污染控制總目標引導企業進行環保,同時通過市場行為,也就是能源價格等調控企業環保行為,減少環境污染。工業污染主要是工廠排放廢汽廢水廢渣等,解決措施主要是通過各種法律和經濟措施解決,要求工廠減少排放,否則處以罰款,而對於工廠在環保科研、設備方面的投入,政府給以一定的補貼,企業根據生產情況提出環保課題,並且由企業自己組織科研人員,包括院校、社會科研單位的人員研究解決。

同時,政府在市場上推出綠色環境標志制度,鼓勵消費者購買環保產品,而沒有綠色環境保護標志的產品,在市場上就得不到市民的認可。在日本,一個企業如果對環保無動於衷,消費者就不會滿意,市場就會淘汰其產品。也就是說,環保不僅是政府的要求,也是市場的要求。

通過這種「兩頭堵」的辦法,政府與老百姓共同努力,迫使企業向環保方向努力,日本工業污染從上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逐步加以解決,到80年代已經基本得到有效控制。

今天,日本正在探尋適合環保要求的未來企業之路。他們提出:未來先進的企業要努力尋找減少使用資源、減輕環境負擔、開發新能源、增進生活幸福感的新的發展道路。企業要靠近資源地,利用當地資源組織生產,增加當地就業機會,形成企業新的發展模式。也就是說,未來先進的企業要在發展經濟、節約資源與降低環境負荷上達到新的平衡。這是一個重大的時代課題。

為應對傳統能源危機,日本在大力加強氫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的開發研究,努力實現21世紀以生物質能利用為基礎的新發展,實現能源消費從地下化石能源向地上生物質能源的轉化,實現循環發展。

環境問題需要引起全社會重視

日本解決環境污染問題走過了兩個明顯的階段,即從治理工業污染入手,逐步向治理生活污染方面轉變。環境問題解決越深入越需要全社會的共同支持。

而目前最主要的污染則是面廣量大的生活污染,如汽車尾氣、噪音和生活污水等。日本環保官員認為,與局部性的工業污染相比,生活污染治理的難度更大,並且具有持續性增加的特點。

日本在解決工業污染的過程中,注意充分利用消費者的市場約束能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使用綠色環保產品為榮」的消費理念,為環境保護支付了必要的成本。

同樣要真正解決生活污染這一難題,更需要廣大消費者的積極配合與支持,百姓的生活方式要向文明、有利於環保的方向轉變。今天在日本,垃圾分類已經成為普通百姓的行為方式,這對於解決垃圾處理難題提供了良好的基礎條件。

為進一步推動環保工作開展,1993年,日本制定《環境基本法》,提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社會,改變局部環保的理念,要求政府制定環境基本計劃。從那時到現在日本已經制定實施了兩個環境保護計劃,目前正在制定第三個環境保護計劃,預計明年春天可以編制完成。據介紹,在第三個計劃中,他們提出了六個新的想法:

1、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鼓勵環境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提倡企業開發環境友好產品。

2、從環保的觀點出發,形成可持續的國土環境,尤其加強對農業、林業的環境保護力度。

3、根據技術開發研究,解決環境不確實性的措施。對於環境問題,在沒有明確科學依據的情況下,行政方面要採取措施,採取對策減少環境不確定性。

4、國家、地方、公民個人都是環境保護的主體,要動員大家共同參與推動環保。

5、加強國際合作,創造國際環境保護合作規則。

6、著眼長遠制定環保政策。

日本在經濟成長過程中解決環境問題的經驗教訓值得我們認真借鑒。

一是政府加強環境規劃研究。明確治理工作重點,分步驟分階段,逐步加以解決。

二是加強市場機制在治理環境問題中的力度。環境問題光靠政府提倡、懲處是不夠的,關鍵是要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引導企業形成自覺的環保意識,使他們認識到不重視環保,產品就沒有出路,企業就沒有出路,從而形成內在的環保機制與內生的環保動力。可以通過能源價格、環保補貼等具體辦法加以推進。

三是要提倡並大力弘揚健康、積極的消費理念與生活方式,形成全社會願意為環保產品支出成本的消費理念與消費行為。特別是通過消費行為,制約企業的生產行為,迫使企業增強環保意識,提高環保水平。同時,百姓環保意識的增強,可以為生活垃圾的處理提供有效的基礎條件,減少垃圾產生量。

❻ 日本和德國治理內澇的經驗為我國治理城市提供了哪些啟示

帶來的啟示是要按照國情吧= =
首先說德國
就德國這內澇,來了洪水還是被淹的一專塌糊塗
平常的時候氣候很好屬,不會短時間下特別大的雨,也不會長時間一直下雨
地理上平原居多,所以對於排水工程要求不是很高。
日本靠海,有水直接往海里排。
因為水平面不會因為這么往海里排而上升,所以只要排水管道夠大就可以了。
而且日本本身也會經常受到台風影響,所以排水系統做的都會比較強。
而中國也是要分地方討論的,譬如青島和武漢,一個靠海,一個內陸,它們的排水系統就是兩種思路的。武漢面對的可是洪水啊,譬如今年夏天這樣,能夠排水的胡泊河流都已經滿溢了,已經不能夠排進去了,這個時候,再強的排水系統也會因為無法排水而失效。所以除去下游在下雨前提前防水之外,還需要設置一定的泄洪區。
另外一個是排水系統是否要做到非常強悍。這個東西通常來說做到一定地步就夠了,做的太大成本會翻倍增長,所以保證一個基本夠用的狀態就可以了。
P.S.遇到足夠大的洪水,內陸城市是沒有辦法的。

❼ 日本有沒有幫助中國治理酸雨

有,一直都有。而且環境這部分都是無償援助的。(政府直接援助分借款和無償)

這類事情專國內媒體屬幾乎很少報道的,所以很少有人知道。

環境,教育,民生等方面都數是無償援助。

而基礎建設方面多為借款式援助。(低利息或0利息)

幫助鄰國治理環境污染其實也是為了自己,幾乎每年中國都有黃沙吹到日本。

❽ 日本如何解決污水處理

日本和其它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城市化進程完成較晚,且因其特有的土地政策,至今在鄉村還保留了很多小規模農戶,但日本農村污水的治理水平要高於主要發達國家。日本生活污水治理設施的權責清晰且明確,主要體現在污水處理技術的目的、對象人口、處理方式、補助主體、補助率等多方面。經過多年的努力,逐漸形成了一套政府主導、第三方負責、居民配合的方式,形成了比較完善和有效的農村生活污水管理體系。
日本主要通過村落排水設施、家庭設施和集體宿舍處理設施這三種模式來治理農村生活污水,三種模式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居住形式。其中家庭設施和村落排水設施依據《凈化槽法》,集體宿舍是日本政府機構在農村地區建設的具有小區規模的福利性質的集體宿舍樓,這些集體宿舍附設糞便處理設施,依照《廢棄物處理法》推進,相當於小區的污水處理。
日本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式
凈化槽是日本一種小型的且以家庭為單位的生活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設施。主要針對單獨住宅且人口數量在10人以下的排水管網不能覆蓋、生活污水不能納入集中處置設施的偏遠地區推廣和使用[。凈化槽採用的工藝主要包括厭氧過濾、膜處理、消毒、接觸氧化及活性污泥工藝。日本的凈化槽技術已經形成了一套比較完整的法律法規、技術標准和技術服務體系。該技術在日本分散式污水治理以及實現環保的目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相對於普通的城市污水處理模式,凈化槽適用於分散的農戶家庭生活污水處理,具有投資少、佔地面積較小、安裝方便、排水管道較短以及對地形要求不高等優點。安裝時間一般只需要一周左右就可以開始運行,處理後的水可以直接排放或進行再利用。
日本村落以上的污水設施大多具有公營性質,總務省和農林水產省負責管理村落公營的污水處理工程,各級自治體負責籌集建設費用,用戶需負擔基礎水價加階梯水價令其收回運營成本和部分建設責任,此外,國家會給予一定的財政支持。分散的家庭式處理設施歸環境省負責管理與推進,用於支持將單獨處理糞便的凈化槽改造為合並處理的農村家庭。根據《凈化槽》法,用戶需要自己建設標准化的家庭式污水處理設備,各級政府一般承擔家庭建設費用的60%,中央政府補助剩餘費用的1/3,地方政府補助2/3,在水源保護地區、污水治理落後地區等的農村生活污水治理,凈化槽設置費的僅10%由家庭承擔,國家會承擔33%的費用,通過發行地方債券籌措剩餘費用。此外,用戶還需保證設備的定期檢查、清潔與維護並由專門人員負責。目前日本也在嘗試通過引進民間資本建設和運營村落排水設施。
從日本的農村污水治理實踐中可以發現,相對於城市集中污水治理的方式,農村家庭式污水治理方式具有顯著的優勢。這種優勢不僅體現在污水治理的效果和推行的便利程度上,也體現在具有更大的成本有效性。分散污水治理最主要的缺點就在於其建設與後期維護運行的質量不容易得到保障。日本強制採用的第三方服務方式形成了一個完善的技術服務體系,在保證設施的正常運行、改善水質、促進農村污水處理的市場化方面發揮巨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日本的實踐經驗也表明,居民往往沒有使用更先進技術的積極性,個人和家庭對此的支付意願很低,因此在缺乏政府有效推進政策的情況下,家庭污水治理行業相關技術的改進和升級相當緩慢。

❾ 日本環境治理方面咋樣

又是你。日本的環境污染,工業污染曾經嚴重,幾十年的努力治理,目前很乾凈了。

❿ 水處理設備有哪些 大型水庫被污染怎麼解決

水凈化設備、水過濾設備、凈化水設備、自清洗過濾器、水過回濾器、水凈化過濾器、全自動答過濾器等水處理設備。
保障措施
工程保障措施
市政管理措施
水資源調控措施
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 水資源不足是影響水質的重要因素,河水不流,水質就會惡化。應加強水源調配方面的研究,如何既節約水源又保護水環境是必須研究的課題。建設一批污水處理廠,應加強處理水的應用,處理廠與輸水管道應同時規劃、同時設計,將處理後的潔凈水引入河道,這樣既節約水資源又可保護水環境。
公眾參與措施
為了推動對水資源進行綜合性統籌規劃和管理,加強水資源保護,解決日益嚴峻的缺水問題,開展廣泛的宣傳教育以提高公眾對開發和保護水資源的認識,1993年1月1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確定自1993年起,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採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