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水艇魚過濾設備
㈠ 請教!!!潛水艇魚打架的問題!!!急!!!
本來環境就小~再放進水草和魚水質就更無法保證~盡快添加過濾設備回~這樣造氧問題也答會相應解決~水草最好取出~可以換成別的裝飾物供躲藏~另外稍多投喂些食物~(炒菜用的蝦皮,紅蟲,新鮮蝦肉即可,一般喂蝦皮~用紅蟲和蝦肉換口味)
另外如果個體大小差別太大要分開飼養~
如果個體差異不大則不用擔心~爭奪地盤行為過一陣就會結束~只要傷的不是很厲害~環境飼料都沒問題很快就會恢復~
另外潛艇是汽水魚~需要有一定鹽度的水~長時間在淡水中或在過鹹的水中都活不好~個人感覺稍微讓水有一點點鹹味就成~
祝你跟你的小傢伙快樂健康~
㈡ 潛水艇魚老趴在過濾泵下邊
【疾病治療】
1. 明顯的外傷 如果只是魚鰭受傷,是不需要隔離治療的,只需正常過水入缸,在良好的水質中休養一段時間,魚鰭就會恢復如新。筆者的一隻小艇,買來時背鰭已被齊根咬壞,根部滲血,但沒有潰爛的現象,也只花了不到一個月就長出了完美如新的背鰭。 如果魚鰭受傷,且已經開始潰爛,可見白色絮狀物,又或者身體上有創口,則必須對其進行隔離治療。
治療方法: 按說明中劑量的一半使用黃粉,直到白絮完全消失,待小艇狀態恢復再將其送回原缸。
小艇的內斗一般只出現在建缸的初期(一個月以內),主要目的是確立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度過這一階段之後,大多數小艇都會相處的非常融洽。如果某隻小艇一直在攻擊同類,那麼主人就要自省了,是否魚缸空間太小,或者餵食量太少了呢?
2. 呼吸急促,頻繁用腮部擦缸或裝飾物,身體發黑,一直沉底或漂浮於水面,沒有食慾。 這是腮部出現問題的症狀。病因可能是外部寄生蟲或病菌大量爆發於腮部,少數病情嚴重者甚至能看到蟲體伸出腮外。 新入缸的小艇因為受到新水的刺激,很容易出現這個症狀。
治療方法:第一步:海水浴。調制比重1.030的海水,浸泡小艇,初次浸泡以小艇承受的極限為宜,之後逐漸延長時間至1小時,每天最好能泡3次。對症狀輕微者,3天即可見效,令小艇恢復正常,然後直接進入第二步的鞏固治療。對病情嚴重者,則應持續一周進行海水浴治療。 海水浴的治療原理其實是滲透原理,也只適用於小艇這樣的汽水魚。利用濃鹽水,使寄生蟲或細菌的細胞脫水,起到殺滅的作用,見效非常快。而對於小艇這種天生具有抗滲透壓能力的汽水河豚來說,海水浴的危險性是遠低於生化葯物的。因而,筆者推薦將此作為治療的第一步驟。 第二步:葯物鞏固治療 按照說明劑量的一半使用外寄葯。 如果病情反復,應重新進行海水浴,然後再用葯物鞏固效果。 寄生蟲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只能通過葯物抑制,將其控制在一個不影響健康的范圍內。所以,定期除蟲是非常必要的。
3. 拉出透明白便,體型消瘦,想吃不敢吃,嚴重者出現腹部腫脹(腹水)的現象 病因:體內寄生蟲。 治療方法:停食,按照說明劑量的一半使用內寄葯。 如果長期食用未消毒的食餌容易引發此病。所以,筆者在前文中花去很多筆墨描述了各種食材的消毒方法。 4. 身體上布滿白色小點。 病因:小瓜蟲感染,形似白點,一般稱為白點病。
治療方法: 隔離病魚,水溫升高至30度,按說明劑量的一半加入白點凈。 白點脫落後會沉於水底,必須盡快吸出脫落的白點,避免二次感染,治療期間要加強換水。 一般來說,如果魚缸水溫保持在26-27度時,小艇是不可能罹患白點病的,可能出問題的環節一是新艇入缸,二是新水溫度過低。關於新艇入缸,前文已經說的很詳細,這里不再贅述。換水時,新水必須要調好溫度比重才能入缸,溫度應比原缸水略高1-2度。做好這一細節可讓你的小艇遠離疾病的威脅
㈢ 潛水艇魚是現吃魚還是先吃螺
潛水艇魚
瞳孔黑色為主亦可呈現藍色綠色。體表光滑無鱗。魚鰭半透明,無腹鰭,尾柄豎扁打開呈扇形,只靠胸鰭和短小的背鰭和臀鰭游泳,各鰭扇動速度相當快速,但不以泳速見長。 約以胸鰭為界,以上(含背部)皮膚呈金黃色(偏綠)的光澤,另有黑色的圓型斑點交錯其中,類似豹紋。以下(含腹部)皮膚呈凈白色的一片。前額處有一塊特別亮眼的金色(偏熒光綠)。在水中的體色會隨情緒或健康狀況改變深淺。
3生活環境
小艇是一種生活在熱帶汽水域的迷你河豚。所謂「汽水域」是指河流入海口,也就是淡水魚類和海水魚類的分界處。每天因為河水的流入,海水的潮汐,汽水域中水的比重時刻處於變化之中。比重在1.002~1.018 之間的水域都可稱之為汽水域。一般的魚類是經受不住這種比重(滲透壓)的劇烈變化的,所以河流入海口的魚類不多。
小艇具有與生俱來的抗滲透壓能力,這是一般魚類所不及的。這種能力使得小艇得以自由的在淡水、汽水、海水間穿梭,完全不受限制。但從飼養環境來說,還是必須模擬生長環境的汽水。如果用淡水或是海水長期飼養,小艇會慢慢失去活力甚至快速死亡。
4生活習性
潛水艇魚具生殖洄遊習性,幼魚期時棲息在淡水域,隨著魚體成熟則應身體需要的鹽份提升,逐漸轉向高比重水域棲息。 潛水艇魚是肉食性魚種,牙齒相當鋒利,能夠輕易咬碎一般甲殼類、貝類的硬殼,掠食裡面的肉。此外並獵食其它小魚、海蚯蚓等生物。 雖然個子小,可是對別人的魚鰭照吃不誤,會攻擊其他小魚,特別喜歡咬別的魚甚至同伴的尾鰭。其食道構造特殊,使潛水艇魚在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吸入空氣和水,使胸腹部膨大如球,表皮小刺豎立,浮於水面裝死,以此自衛,待安全後,迅速排放胸腹中的空氣與水後快速遊走。此外,它還有咬齒習性,被捕後會發出「咕咕」響聲。
5飼養環境
水溫:24~28度
水質:弱鹼性水,汽水(半海水),調汽水的鹽應為天然海水鹽,不可使用一般的含碘食鹽。
汽水比重公式參考如下:
假定小艇平均體長為X厘米,則所需比重為1.00X。
如:體長5厘米的小艇,需要比重1.005。
魚缸空間:最好按照每隻小艇10-15升水設置魚缸。
食物:蝦,蝸牛,螺,紅蟲,小型魚,很難接受人工製造的顆粒飼料。
混養
不宜與其他魚類、蝦螺混養。
1. 若要長期飼養小艇必須使用汽水,因此不可和不耐鹽淡水觀賞魚混養。
2. 小艇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很可能會攻擊其他魚類,為避免悲劇發生千萬不要將小艇與游動慢,無力反抗的魚類混養。
3. 蝦、螺是小艇在自然界的主要食物來源。除非是用來餵食小艇的蝦螺,請不要將其放入艇缸。
很多人抱怨小艇是長著娃娃臉的兇殘殺手,甚至在發現小艇「作案」之後,立刻將其判處死刑。
其實,這完全是飼主無知與錯誤混養釀成的苦果。
如果非要讓一種小魚來背負這樣的罪責,則未免太過不公了!
混養報告
整個過程水質都是按照潛水艇的要求控制(下鹽,加珊瑚砂)
小花鼠: 混養時間兩個月,頭一個多月都沒有什麼問題,後來受到潛水艇的零星攻擊,最終魚鰭被咬,並失去了一隻眼睛,後來分開另養後最終郁悶而終。
2.青苔鼠: 開始有一條金苔鼠,混養一個月,魚鰭有輕微損傷,但仍然努力工作,當後來又加進了兩條黑線青苔鼠後相繼受到攻擊,三條都傷重而亡。
3.清道夫: 混養一個多月,也受到了零星攻擊,見魚鰭有所損傷後單養了一個星期,魚缸壁藻類越來越多無奈又把它放到缸里,不辱使命,一晚上就把魚缸清洗了一遍,現仍然留在缸中。經觀察,白天基本是躲在石縫里以免受到攻擊,晚上等潛水艇休息後就出來活動。所以混養的關鍵是要有地方讓其躲藏。 4.大肚魚(就是五毛錢一袋,要來喂魚的那種小魚) 你可能不太相信,這是一直混養而完全沒有受到傷害的唯一一種小魚,還經常和潛水艇搶吃的。混養三個多月過程中曾生兩次小魚,不得不服啊。
5.金鼓 罪惡的一員,第一天下缸把我的珍珠草一下子全部拔掉,兩天後的一天早上,很奇怪地發現五隻潛水艇全都擠進了我那塊小小的空心石頭內,可謂奇觀,象入罐頭,開始還不明白,原來那條金鼓開始攻擊潛水艇,把潛水艇打得傷痕累累。整個經歷是慘痛的,金鼓已被隔離,所有的潛水艇都在養傷中 混養意見:不能把潛水艇給餓狠了;只要混的時間夠長就可能共存;特別惡的潛水艇得隔離;體積小活動快的(如斑馬)易活(得提供躲藏和睡覺的空間)。
飼養設備
1. 魚缸
潛水艇魚
(請按照計劃飼養小艇的數量購買魚缸。)
小艇長期吃生餌,食量又大,污染力極強,因此魚缸不得小於30厘米,水體越大、水質越穩定越好。
建議魚缸大小:按照每隻小艇10-15升水計算。
推薦魚缸尺寸:
2隻小艇 30×30×30厘米 方缸
4隻小艇 40×40×40厘米 方缸
2. 魚缸蓋
必須配備魚缸蓋——小艇是著名跳高選手,不要覺得水位放低些就不存在跳缸的風險。
可用亞克力,玻璃等等材料製作防跳裝置,要留出通風口
3. 過濾
需要較強的過濾,盡量多放濾材。
可使用細珊瑚骨作為生化濾材,鞏固硝化系統的同時也能提高水的硬度,一舉兩得。
4. 照明
不種水草,無需燈照
5. 底砂
以能將水質穩定在弱鹼性為宜,珊瑚砂,貝殼砂皆可。
顆粒大小最好在2-3mm,一方面不會卡住排泄物,另一方面也便於用洗沙器清理。
底砂不宜過厚,1-3cm即可。
6. 加熱棒
根據水體大小確定加熱棒的瓦數,在很多觀賞魚論壇都有網上計算工具,這里不再贅述。
7. 鹽
以天然海鹽(海水素)為最好,粗鹽次之,含碘的食用精鹽則不行(過量的碘對水中生物有害)
8. 溫度計
一般的溫度計即可。
9. 比重計
這是養好小艇必須的裝備,一般分為兩種:
光學比重計
10. 水桶或空塑料瓶
用來養水除氯。
11. 隔離盒
魚市出售的一般隔離盒就可以,在小艇生病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器材。
當然如果你的家裡已經有一套檢疫缸和相關器材就不用准備隔離盒了。
12. 常規葯物
黃粉、內寄葯、外寄葯——魚市有售。
13. 造景用的石頭(最好有)
能使水質穩定在弱鹼性為宜,咕咾石、珊瑚石和海邊撿到的石頭都可以,火山岩則不行。
14. 人造飾品(最好有)
以無塗料的為宜,以免甲醛中毒。
15. 水草(最好有)
適合汽水域的水草有不少
16. 化學試劑(非必需)
no2試劑,ph試紙或測試器,可有可無,看個人需要。
17. 氣泵(非必需)
18. 定時器(非必需)
可有可無,看個人需要.
設缸及養水
1.設缸
潛水艇魚
設缸時請確認底座穩固,電源穩定,安全至上!
新缸放置好後,做一晚漏水測試。
清洗所有即將放入魚缸的器材、裝飾物、底砂等,將其放入缸中。
讓所有器材運作一天,順便檢測器材有無問題。
原缸的水抽出不用,避免膠或塑料溶出有毒物質令小艇中毒。
重新注入新水,然後正式進入養水階段。
2.養水
第一次調比重可直接下鹽在缸中,初設比重以1.002~1.004為宜
魚店的小艇一般飼養在淡水中,所以初設比重不宜過大,需要顧及到小艇入缸的比重差問題。
另外,比重越大的水硝化細菌越難培養。
水溫:26-27度為宜,以後也應一直保持這個溫度。即使是夏天也不要取出加溫棒,避免因早晚溫差大或溫度驟降引發疾病。
養水方法:
放水,曝氣,調好汽水比重
安全起見,不建議使用水質穩定劑除氯,其副作用存在爭議。
所有過濾設備像已經正式養魚般的運作。
下污染源,黑殼蝦兩只(最好是死的)或文蛤一顆。
檢視水質是否穩定 (是否清澈, 有無異味, 如有試劑則測量NO2值)
確定水質無誤,下魚 (建議不要一次下太多,以2~4隻為限)
以上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周時間。
另外,如果想快速建立汽水硝化系統,唯有借種一途,別無他法。
可移稙他人汽水缸中的濾棉、生化環、陶瓷環、底砂、汽水。
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硝化菌,可縮短建缸的時間。
㈣ 潛水艇魚放海鹽
放鹽的比例大小,不能太大,隨意適量放點,每天來一點點。基本沒什麼問題。內如果再容精確,保持鹽是水的千分之二,按水族箱16升也就是30毫升,相當於6個瓶蓋鹽。有一個比例:小艇平均體長為x厘米,鹽的比重是1.00x。如:體長是3厘米,需要比重是1.003。
說的放鹽不是食用鹽,食用鹽含碘,不能用。有魚類專用鹽,或是粗鹽。粗鹽,兩只,一般4~5粒就可以。
潛水艇肯定是不能養在草缸里的,草缸里是不需要放鹽。而且,潛水艇兇猛,適合單養。
㈤ 關於潛水艇魚的人工繁殖想問幾個問題,不知道有沒成功例
潛水艇魚是目前國內市場上出售的豚科觀賞魚,可以叫做斑點-綠色-河豚。學名Tetraodonnigroviridis。在野生環境中可以長到17CM,但在水族箱中通常長不到那麼大,市場上出售的多在5CM左右。淡水魚種,高硬度水PH8.O,適合水溫24-28,無毒。
原產地區(國家) 印度、緬甸、斯里蘭卡。又名印度藍龍魚、黃龍。
潛水艇魚
它們可都是肉食性的,他們不吃植物,很少吃各種人工飼料,通常冷凍的或新鮮的血蟲,蚯蚓小蝦貝殼類螃蟹魷魚蝸牛等都是他們喜歡吃的大餐。需要注意的是餵食不要過量,如果過量的話可能會導致便秘,他們經常會祈求食物,既使他們已經吃飽了,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愛吃了,如果他們的肚子變得很大了,就說明他們已經吃得太多了,通常我們每天喂1-2次就可以了。通常餵食後幾個小時他們的肚子就會癟下去了,如果肚子始終鼓鼓的,那麼你的小傢伙可能正遭受便秘的折磨。
潛水艇非常的好鬥,幾乎就沒有尾巴長的完好的。它們要吃活食,最好是紅蟲,凍的也可以。幾乎不怎麼吃合成食料。最好在魚缸里放些水草,它們喜歡安靜的呆在裡面。不用加鹽和氧,有循環泵是最好了,沒有的話就注意換水。有時喜歡往水面上跳,必要的話魚缸加個蓋子。
體形和習性編輯本段回目錄黃龍體長7~8厘米,體色黃藍相間,背鰭基部有一塊黑斑。此魚愛 在水上層和水面游動,並好跳,所以應在水面上放水草或加蓋。能適應21~30度的水溫。不擇食,口大能吞噬小魚宜和其他小魚混養。
潛水艇不愛潛水,愛在水上層和水面游動,並好跳,故在水面應放些水草或加罩,以防跳出受傷、死亡。能適應21-30℃的水溫。不擇食,口大能吞食小魚,不宜和其他小魚混養。
繁殖特點編輯本段回目錄
潛水艇魚
選擇體長7厘米左右的為親魚。平時雌雄魚不易區分,但發情期的雄魚體色比雌魚艷麗,尾鰭外緣中央出現尖形;而雌魚尾鰭仍為圓形,背鰭、臀鰭鰭端端較圓鈍。雌雄魚體長、大小相近,但雌魚腹部膨大。產卵箱水溫保持在25-26℃,水質宜微酸性,氫離子濃度158.5一199.5nmol/L(pH6.7-6.8),硬度6-7度,放菊花草浮於水面。1尾雌魚可產卵100餘粒,然後撈出親魚。卵粒比較大,受精卵孵化期較長,需12天左右方能孵出仔魚。仔魚開食即能捕食豐年蟲、水蚤幼體等活餌。
平時雌雄魚不易區分,但發情期的雄魚體色比雌魚艷麗,尾鰭外緣中央出現尖形;而雌魚尾鰭仍為圓形,背鰭、臀鰭鰭端端較圓鈍。雌雄魚體長、大小相近,但雌魚腹部膨大。
品種編輯本段回目錄潛水艇是目前國內市場上出售的豚科觀賞魚,可以叫做斑點-綠色-河豚。
潛水艇魚
在眾多的觀賞魚種類中,豚科觀賞魚可以說是比較特殊的種類之一,很多人對他們可以說是一無所知。通常的情況是這樣的,當人們在水族店發現他們的時候,人們很難抵擋住他們的誘惑:甜甜的可愛的小臉,乖巧的不停顫動的魚鰭,圓滾滾的身體。但在購買他們幾周後問題也接踵而來。那些可愛的小傢伙不再象以往一樣活潑了,他們或者躲藏或者爬在水底不動,肥胖身體上小巧的魚鰭也不再扇動了,這些鰭無精打採得耷拉著,以往鮮亮的體色也逐漸變得黯淡,往日狼吞虎咽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憂傷的藍眼睛注視著主人,但主人往往束手無策。
其實豚科觀賞魚往往有某些特殊的要求,主人們應該研究這些小東西的需要,為他們建立適合的環境滿足他們的要求。豚科觀賞魚有淡水和鹹水很多種類,已經發現的大約有300種。他們的大小從2.5CM到66CM不等,大多數豚科觀賞魚根據魚的長度判斷大約每3CM長需要30升水,如果你的小傢伙6CM長,那麼至少需要60升水。對於目前國內市場上常見的綠色黑斑點小河豚(潛水艇、深水炸彈、金娃娃等名字),由於他的尺寸很小,所以不需要按照上面的方法計算。
挑選技巧編輯本段回目錄
潛水艇魚
由於目前人工繁殖成功的豚科觀賞魚種類不是很多,因此大多數的豚科觀賞魚都是從野生環境中捕撈來的。他們可能來自世界各地,漫長的旅途,特別是在冬季讓這些小傢伙飽受折磨。挑選豚科觀賞魚的時候我們首先看他們的鰭,通常他們的鰭很少有完完整整的,如果魚鰭是有一點點損傷是沒有問題的,但如果發現魚鰭和尾有潰爛的跡象,顏色灰暗,表面粗糙或者脫落就要當心了。健康的小傢伙體色鮮亮,活潑好動,通常會貼著魚缸上下游動,好像在察看什麼東西一樣。
魚鰓也要仔細的觀察,確保魚鰓是鮮亮的健康的深粉紅色,並且呼吸均勻。然後我們察看他的腹部如果他吃飽了腹部應該是飽滿的,但如果是圓鼓鼓的球形也要小心了。接下來我們察看他的體側,如果體側有從胸鰭開始的比較明顯的凹陷,這樣的凹陷使得他的肚子和尾巴顯得格外的大的話就有可能使疾病的徵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這傢伙實在是太胖得導致的。最後我們察看他的臉,如果他的臉是圓潤的,應該是健康的標志,如果臉上有稜角,那麼最好不要,因為這樣的小傢伙要麼是很長時間被喂好了,要麼是體內感染了。
如果小傢伙符合上面的要求,你正好又有一個缸的話,那麼就買下他吧。記住剛帶回家的小傢伙最好先隔離飼養幾天,因為他雖然是健康的但他身上帶的東西可能會使其他的魚患病。
飼養原則編輯本段回目錄
潛水艇魚
要想養好潛水艇,就要對它的習性有了解才行,不是單純的養魚技巧就能養好的,因為它是鹹淡水魚,與普通淡水魚飼養上有很大區別。
要想讓小傢伙在你的家裡健康快樂的生活需要遵循以下原則:
原則一:盡量減輕他們的壓力,壓力會破壞他們的免疫系統,使他們容易患病,為他們建立一個舒適的家和生活環境是減輕壓力的好辦法。在缸里不妨布置些可供他們藏身的東西,寬大葉子的水生植物,石塊洞穴和沉木都是很好的選擇。這些小傢伙在黃昏和傍晚會比較活躍,白天他們通常喜歡躲藏起來休息。另外恆定的水溫和PH值對他們十分重要,因為他們其實非常敏感。另外他們喜歡有底沙的房子,當然過濾和水流也是必不可少的,但水流要緩慢,也許他們喜歡安靜。為他們挑選合適的夥伴也很重要,我們可以考慮大小,習性等因素為他們挑選合適的玩伴,當然也可能會出現意外的情況,比如小傢伙經常給他們造成小小的傷害或者乾脆把他們當點心給吃了,如果他的玩伴性情比較兇猛,那麼小傢伙可能會忍受一段日子,實在忍不了就會和對手打一架,拼個你死我活,對手要麼死亡要麼重傷,畢竟小傢伙不太好惹,小傢伙的體內有一種叫做河豚毒素的東西。
潛水艇魚
原則二:喂給小傢伙正確的食物,小傢伙可都是肉食性的,他們不吃植物,很少吃各種人工飼料,上述的食物不能提供小傢伙成長所需要的營養物質,通常冷凍的或新鮮的血蟲,蚯蚓小蝦貝殼類螃蟹魷魚蝸牛等都是他們喜歡吃的大餐。需要注意的是餵食不要過量,如果過量的話可能會導致便秘,他們經常會祈求食物,既使他們已經吃飽了,因為他們實在是太愛吃了,如果他們的肚子變得很大了,就說明他們已經吃得太多了,通常我們每天喂1-2次就可以了。通常餵食後幾個小時他們的肚子就會癟下去了,如果肚子始終鼓鼓的,那麼你的小傢伙可能正遭受便秘的折磨.
原則三:經常檢查小傢伙的身體狀況,作為日常的習慣每天都要仔細的查看一下小傢伙的全身,檢查一下是否有外在疾病的可能。寄生蟲細菌真菌感染咬痕受傷等,順便觀察一下他們的活動,看看行動是否異常。這樣例行的檢查有一個好處就是小傢伙很快就會認識你了,當你走到缸邊的時候,他們會在你面前盤旋上下游動。
混養編輯本段回目錄這種魚應該並不適合同其他魚混養,但是如果你有個2M左右的水草缸,缸里的蘋果螺繁殖得很誇張那麼你放些這種魚,螺類的繁殖會受到控制。很多人的潛水艇不知東西。所以我換句話說,潛水艇是食肉的魚類。而且我見到很與魚友都是投的活餌,小魚小蝦之類的,想必這種魚估計是高級的清道夫。而小魚這種顯然可能是餓急了。
斗魚和潛水艇混養
沒打架呢,就成功了一半了。
潛水艇魚
如果是因為斗魚搶食比較快,那就最好用螺子餵了。螺子很好找的,一般河塘水溝都有的,只不過比較臟,要先用清水養幾天。
如果有條件呢,就用蘋果螺來餵了。那樣更好的,蘋果螺也很好繁殖的,買上3、4隻,很快就有很多小的了。
還有哦,如果你經常逛花鳥市場,那些賣水草的魚缸裡面就有很多螺類,還有水蝸牛,讓老闆摳下來用口袋裝上,加一點水,帶回家就好了。
斗魚呢,不是特別兇猛,但是對同類非常猛。
潛水艇,還是有一點厲害,不知道你的潛水艇多大了,潛水艇一般喜歡啄食別人的尾巴,跟孔雀不打架,可能是因為孔雀石上層魚,而潛水艇屬於中層魚,空間上不夠成威脅的原因。
跟斗魚,還是有可能打架的。
你可以先把它們放在一起,觀察一會兒,如果30分鍾不會打架,你就可以暫時走開了。
隔上2個小時左右再看,有沒有誰的鰭上有缺口。如果沒有,那就比較安全了。如果有,就趕快隔離了。
潛水艇最喜歡攻擊的,還是螺類的。
還有,如果潛水艇死了,要及時撈出來。不然其他魚會被毒死。
疾病徵兆編輯本段回目錄要注意觀察一下幾種不好的徵兆:
潛水艇魚
1、胃口不好,小傢伙其實是很貪婪的,如果發現他的胃口不好或吃東西的時候挑挑揀揀,一定是哪裡出了問題。
2、壓力線,如果發現小傢伙的體側在脊背和腹部之間出現了深灰色的線條,這些線條可從嘴部一直延伸到尾巴,也是不要的徵兆。
3、對於白色肚皮的種類,如果小傢伙的肚子變黑了,並且顏色不斷加深,也要留意了。
4、正常情況下,小傢伙脊背的顏色會隨著情緒一天中的時間等因素的改變而有所變化,但如果他的脊背的顏色逐漸變得黯淡,並且很長時間無法變會正常的體色,也是危險的信號之一。
如果發現了問題,要認真地檢查小傢伙生活的環境(鹽分溫度過濾PH氨和亞硝酸鹽的濃度),如果環境沒有問題,要看看小傢伙的缸里沒有其他的恐怖分子(某些大魚)讓他感到害怕。並且缸里有足夠的藏身之處供他休息,如果上述情況都正常,就需要認真地檢查他的身體是否有物理傷害了。
壓力線問題編輯本段回目錄潛水艇魚出現了壓力線怎麼辦?
你首先要知道養魚的基本知識:
潛水艇魚
1,魚缸使用前要進行殺菌消毒(用高濃度的高錳酸鉀水刷一遍,再用低濃度的高錳酸鉀水把魚缸泡上一天左右)
2,選魚也很重要,有的時候選回家的魚已經得了病.(這個需要大量的經驗積累,一時半會也說不清楚)
3,新魚拿回家,這時要注意你魚缸中的水溫已經達到你小魚適合生長的溫度(你魚在27度正負1度比較適合,這個不是絕對的值),不要打開袋子,連袋子一起放入魚缸中,漂10至20分鍾,然後再把魚倒入缸中,三天內不要進行投喂.之後每天喂兩次,每次以小魚在五分鍾內食完最佳。
4,換水,無過濾打氧系統的每天換五分之一左右的水,有過濾打氧系統的三天左右換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的水,注意不要用剛接出來的自來水,自來水接出來後,最好放上兩三天,再給小魚換。因為自來水中含有大量對魚有害的物質.再一個就是注意換水的水溫控制,新水和原缸內的水,水溫不要差正負1度最宜。
5,注意小魚耗氧量的問題,如果魚比較多,那就得增加氧泵,進行打氧。
6,魚生病後,及時到魚店咨詢用葯情況.(多咨詢幾家,一是增加經驗,二是防止上當受騙.)
其次,你的魚出現壓力線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幾種:
潛水艇魚
1、受到驚嚇
2、水質及溫度沒有控制好(上面說過溫度及水質,水質主要通過換水和養水保持,仔細看上面說的「換水」環節)。
3、生病。
4、由於環境的改變,需要幾種時間適應(不知道你的魚是不是新買的)。
㈥ 潛水艇魚怎麼養
潛艇給他一個相對寬裕的環境就行了,放一點點水植物。對自來水換水,你可以買一些珊瑚沙蔓延。潛艇都需要鹽,加5.5克每升水裡面的鹽。潛艇用了大量的鹽,或去購買一些粗鹽魚市場,更符合成本效益。
㈦ 潛水艇魚的延伸閱讀
1. 自來水的曝氣處理
養魚不可用自來水,自來水中的氯會傷害魚鰓。大多魚的死因都是大量換入自來水導致的。所以換入魚缸的水必須經過曝氣處理。
處理方法:用一個敞口的容器盛水靜置2~3天。最好能放在有陽光的地方暴曬2天。
如果靜置時間過長,水質會敗壞,水最好在2天內用完。用完後要倒光桶內殘水,清洗干凈,再重新養水。清洗水桶時,用洗碗海綿擦就可以,不能使用洗潔精之類的化工產品。
2. 定時定量換入新水
正常來說每周換水總量在魚缸總水量的1/3左右,再配合足量的過濾,即可保證良好的水質。
舉個例子:
比如魚缸總水量為60升,那麼每周需要換水20升。
如果你習慣於每天在吸除殘餌BB的同時添加新水的話,每天換水量大約為3升。
當然也可以選擇每周換水2~3次,每次控制好量就可以了。
換水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如非不得已,不要一次性換1/3的水,因為這樣做會造成水質震盪,可能會爆發疾病。
每次換入的新水之前,必須先調水,使其比重與原缸保持一致,而溫度則應比原缸溫度高1~2度(夏天應低1~2度)。加入新水的速度越慢越好,這樣可以讓小艇對新水有一個適應的過程。
3. 清理殘餌和排泄物。
小艇是食肉魚類,因此嗅覺十分靈敏,如果缸內一直留有殘餌和排泄物,發出的異味可能會讓小艇食慾減退。因此,最好每天清理一次殘餌和排泄物。
清理方法:可以用小魚撈將其撈出來,也可以用軟管虹吸。
4. 24小時不間斷過濾
有些魚友因為想省電,往往在晚上關閉過濾設備。這樣做,永遠無法在魚缸內建立穩定的硝化系統。長時間關閉過濾器材會使缸內硝化菌大量死亡,導致水質的嚴重惡化。
養魚是需要投入與付出的,這是每一個新手必須有的覺悟。一旦開始養魚,除餵食、換水時外,過濾千萬不要停。
5. 過濾設備維護及濾材的清洗
一般來說,盡量不要清洗更換濾材,這樣可能會損失大量的硝化細菌,造成硝化系統崩潰。
對於起生化過濾作用的濾材,如玻璃環、陶瓷環、珊瑚骨、生化棉,一年清洗一次足矣。分批清洗即可,切勿一次性全部清洗,否則會將長期建立的生化過濾系統徹底摧毀。
對於起物理過濾作用的濾材,如白棉,則需定期清洗或更換。原則上,應該每個月更換一次白棉。在此期間,如果白棉堵的很厲害,可在換水的時候,把白棉放進換出的原缸水中搓洗一下。
6. 清除藻類
因為小艇不能與食藻的魚混養,一旦缸內出現藻類,就只能手動清除了。
處理方法:用洗碗海綿擦拭浴缸內壁,遇到比較難清理的藻類可以用閑置的IC卡片刮除。
7.合理餵食
健康的小艇非常貪吃,主人千萬不要心軟,喂得太多反而會害它們生病。
餵食的頻率以每天早晚各1次為佳,應定時定量。
如果看到小艇開始亂撕魚食,就說明他們已經吃飽了。因此,要及時將殘餌撈出,否則會敗壞水質。
可以每周停食一天,幫助小艇們調理腸道,也能起到促進食慾的作用。
如果小艇的胃口普遍不好,而又看不出有疾病的表徵,那麼可能是你為他們准備的食物不合胃口了,也有可能是水中殘餌、排泄物的異味所致。對前者可以換種食材,對後者,應加強換水,及時清理。 【小艇用葯原則】首先強調一下對小艇用葯的原則,即葯量減半(無論用什麼樣的葯物,都應遵循這一原則)。
為什麼只能按說明劑量的一半下葯呢?因為小艇是無鱗魚,因而耐葯差。一旦治療不當反而會因葯物中毒而死亡。
同理,除了預防性的葯物以外,任何治療都應在隔離的環境中進行,不要隨便對健康的小艇下葯。
另外,用葯時應多觀察,一旦出現葯物不適甚至中毒的症狀,如亂沖,撞缸,浮頭,呆滯等情況,必須立刻撈出,放回原缸。休養24小時,再繼續用葯。
【定期除蟲】
由於小艇長期食肉,極易感染體內或體外的寄生蟲,因此必須進行定期的除蟲。
市售的內外寄葯物的說明書中都有預防劑量的說明。按此劑量,每兩個月進行一次除蟲即可。
另外,在食物中加入大蒜汁,也可起到增強抵抗力,殺滅腸道寄生蟲的作用。
【葯物選擇】
常備的葯物有:黃粉,內寄葯,外寄葯這幾種。
市售葯物中有很多都是粗製濫造的偽劣產品,請魚友們仔細辨別。千萬不要圖便宜,買到不好的葯。
這里筆者不方便推薦品牌,但只要去各大觀賞魚論壇詢問一下,即可獲知哪些是比較可靠的品牌了。
【疾病治療】
因為大家都不是水產方面的專家,家中也不會備有醫學化驗儀器,很難通過症狀確診具體是何種疾病,這里就不去羅列各種魚類疾病的名稱了。在此列舉一些可能出現的症狀,以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如果只是魚鰭受傷,是不需要隔離治療的,只需正常過水入缸,在良好的水質中休養一段時間,魚鰭就會恢復如新。筆者的一隻小艇,買來時背鰭已被齊根咬壞,根部滲血,但沒有潰爛的現象,也只花了不到一個月就長出了完美如新的背鰭。
如果魚鰭受傷,且已經開始潰爛, 可見白色絮狀物,又或者身體上有創口,則必須對其進行隔離治療。
治療方法: 按說明中劑量的一半使用黃粉,直到白絮完全消失,待小艇狀態恢復再將其送回原缸。
小艇的內斗一般只出現在建缸的初期(一個月以內),主要目的是確立自己在群體中的地位。度過這一階段之後,大多數小艇都會相處的非常融洽。如果某隻小艇一直在攻擊同類,那麼主人就要自省了 :是否魚缸空間太小,或者餵食量太少了呢? 頻繁用腮部擦缸或裝飾物, 身體發黑,一直沉底或漂浮於水面,沒有食慾。
這是腮部出現問題的症狀。病因可能是外部寄生蟲或病菌大量爆發於腮部,少數病情嚴重者甚至能看到蟲體伸出腮外。
新入缸的小艇因為受到新水的刺激,很容易出現這個症狀。
治療方法:
第一步:海水浴。
調制比重1.030的海水,浸泡小艇, 初次浸泡以小艇承受的極限為宜,之後逐漸延長時間至1小時,每天最好能泡3次。對症狀輕微者,3天即可見效,令小艇恢復正常,然後直接進入第二步的鞏固治療。對病情嚴重者,則應持續一周進行海水浴治療。
海水浴的治療原理其實是滲透原理,也只適用於小艇這樣的汽水魚。利用濃鹽水,使寄生蟲或細菌的細胞脫水,起到殺滅的作用,見效非常快。 而對於小艇這種天生具有抗滲透壓能力的汽水河魨來說,海水浴的危險性是遠低於生化葯物的。因而,筆者推薦將此作為治療的第一步驟。
第二步:葯物鞏固治療。
按照說明劑量的一半使用外寄葯。
如果病情反復,應重新進行海水浴,然後再用葯物鞏固效果。
寄生蟲是不可能完全根除的,只能通過葯物抑制,將其控制在一個不影響健康的范圍內。所以,定期除蟲是非常必要的。 嚴重者出現腹部腫脹(腹水)的現象。
病因:體內寄生蟲。
治療方法:停食,按照說明劑量的一半使用內寄葯。
如果長期食用未消毒的食餌容易引發此病。所以,筆者在前文中花去很多筆墨描述了各種食材的消毒方法。 病因:小瓜蟲感染,形似白點,一般稱為白點病。
治療方法:
隔離病魚,水溫升高至30度,按說明劑量的一半加入白點凈。白點脫落後會沉於水底, 必須盡快吸出脫落的白點,避免二次感染,治療期間要加強換水。
一般來說,如果魚缸水溫保持在26~27度時,小艇是不可能罹患白點病的,可能出問題的環節一是新艇入缸,二是新水溫度過低。關於新艇入缸,前文已經說的很詳細,這里不再贅述。換水時,新水必須要調好溫度比重才能入缸,溫度應比原缸水略高1~2度。做好這一細節可讓你的小艇遠離疾病的威脅 。 以為小艇是淡水魚,一直用淡水養。 選魚不慎,挑到原本就帶病或體弱的魚。 認為小圓缸、掌中缸甚至寵物箱無需加溫過濾。 用普通顆粒飼料喂小艇,發現它們拒食飼料,最後活活餓死。 使用精鹽(碘鹽)調配汽水。 短時間入缸太多的魚,一口氣買10條,瞬間大量餵食及排泄物無法分解,導致硝化系統崩潰。 大量餵食,食物殘渣過多,水質迅速惡化。 水的pH值超出了小艇的耐受范圍。 換水量過大,導致硝化細菌死亡。 葯物過量造成的葯物中毒。 直接用自來水,氯中毒。 換水溫差過大,冷熱刺激。
㈧ 潛水艇魚魚缸怎麼養
哈哈,我也喜歡可愛的金娃娃
但是你的條件可能不行哦
養殖條件如下:
【水溫】24~28度
【水質】
弱鹼性水,汽水(半海水),汽水比重公式參考如下。
假定小艇平均體長為X厘米,則所需比重為1.00X。
如:體長5厘米的小艇,需要比重1.005。
調汽水的鹽應為天然海水鹽,不可使用一般的含碘食鹽。
【魚缸空間】
最好按照每隻小艇10-15升水設置魚缸。
高密度飼養可能引起水質惡化,並帶來不必要的領地爭斗。
【食物】
蝦,蝸牛,螺,紅蟲,小型魚,很難接受人工製造的顆粒飼料。
【混養】
不宜與其他魚類、蝦螺混養。
1. 若要長期飼養小艇必須使用汽水,因此不可和淡水觀賞魚混養。
2. 小艇具有一定的攻擊性,很可能會攻擊其他魚類,為避免悲劇發生千萬不要將小艇與其他魚類混養。
3. 蝦、螺是小艇在自然界的主要食物來源。除非是用來餵食小艇的蝦螺,請不要將其放入艇缸。
很多人抱怨小艇是長著娃娃臉的兇殘殺手,甚至在發現小艇「作案」之後,立刻將其判處死刑。
其實,這完全是飼主無知與錯誤混養釀成的苦果。
如果非要讓一種小魚來背負這樣的罪責,則未免太過不公了!
【特點】
健康的小艇活動力高,食慾好,不挑食,好奇心強,表情豐富,與主人互動良好。
設缸初期,同類會有互相攻擊的行為以建立地位,後期則相處融洽。
性格較溫和,攻擊性中等,個體需要空間大。
喜歡跳缸,所以必須在魚缸上加蓋。
【繁殖】
無法通過外部特徵判斷小艇的性別,目前沒有在水族箱中繁殖成功的案例。
【汽水缸的設備】
1. 魚缸
請按照計劃飼養小艇的數量購買魚缸。
小艇長期吃生餌,食量又大,污染力極強,因此魚缸不得小於30厘米,水體越大、水質越穩定越好。
建議魚缸大小:按照每隻小艇10-15升水計算。
推薦魚缸尺寸:
2隻小艇 30x30x30厘米 方缸
4隻小艇 40c40x40厘米 方缸
2. 魚缸蓋
必須配備魚缸蓋——小艇是著名跳高選手,不要覺得水位放低些就不存在跳缸的風險。
可用亞克力,玻璃等等材料製作防跳裝置,要留出通風口
3. 過濾
需要較強的過濾,盡量多放濾材。
可使用細珊瑚骨作為生化濾材,鞏固硝化系統的同時也能提高水的硬度,一舉兩得。
4. 照明
燈光不宜過強,不宜久照,否則易生藻類。一天照明約4-6小時即可。
5. 底砂
以能將水質穩定在弱鹼性為宜,珊瑚砂,貝殼砂皆可。
顆粒大小最好在2-3mm,一方面不會卡住排泄物,另一方面也便於用洗沙器清理。
底砂不宜過厚,1-3cm即可。
6. 加熱棒
根據水體大小確定加熱棒的瓦數,在很多觀賞魚論壇都有網上計算工具,這里不再贅述。
7. 鹽
以天然海鹽(海水素)為最好,粗鹽次之,含碘的食用精鹽則不行(過量的碘對水中生物有害)
8. 溫度計
一般的溫度計即可。
9. 比重計
這是養好小艇必須的裝備,一般分為兩種:
1)婆美式比重計,形似溫度計,較便宜,但使用前需用清水校正。
2)盒式比重器,較貴無誤差,要買量程從1.000開始的(汽海通用),別買1.020海水專用的。
10. 水桶或空塑料瓶
用來養水除氯。
11. 隔離盒
魚市出售的一般隔離盒就可以,在小艇生病的時候是非常有用的器材。
當然如果你的家裡已經有一套檢疫缸和相關器材就不用准備隔離盒了。
12. 常規葯物
黃粉、內寄葯、外寄葯——魚市有售。
13. 造景用的石頭(非必需)
能使水質穩定在弱鹼性為宜,咕咾石、珊瑚石和海邊撿到的石頭都可以,火山岩則不行。
14. 人造飾品(非必需)
以無塗料的為宜,以免甲醛中毒。
15. 水草(非必需)
以假水草為主。最好能放一顆闊葉的假草,小艇會非常喜歡把它當做自己的窩,蜷縮在葉片上睡覺。
在比重1.004以下的汽水中,鐵皇冠和水榕尚可堅持一段時間。
並非沒有汽水域水草,但是物少難找,筆者沒這方面經驗,不好推薦。
16. 化學試劑(非必需)
no2試劑,ph試紙或測試器,可有可無,看個人需要。
17. 氣泵(非必需)
可有可無,看個人需要.
18. 定時器(非必需)
可有可無,看個人需要.
【設汽水缸及養水流程】
1.設缸
設缸時請確認底座穩固,電源穩定,安全至上!
新缸放置好後,做一晚漏水測試。
清洗所有即將放入魚缸的器材、裝飾物、底砂等,將其放入缸中。
讓所有器材運作一天,順便檢測器材有無問題。
原缸的水抽出不用,避免膠或塑料溶出有毒物質令小艇中毒。
重新注入新水,然後正式進入養水階段。
2.養水
第一次調比重可直接下鹽在缸中,初設比重以1.002~1.004為宜
魚店的小艇一般飼養在淡水中,所以初設比重不宜過大,需要顧及到小艇入缸的比重差問題。
另外,比重越大的水硝化細菌越難培養。
水溫:26-27度為宜,以後也應一直保持這個溫度。即使是夏天也不要取出加溫棒,避免因早晚溫差大或溫度驟降引發疾病。
養水方法:
放水,曝氣,調好汽水比重
安全起見,不建議使用水質穩定劑除氯,其副作用目前存在爭議。
所有過濾設備像已經正式養魚般的運作。
下污染源,黑殼蝦兩只(最好是死的)或文蛤一顆。
檢視水質是否穩定 (是否清澈, 有無異味, 如有試劑則測量NO2值)
確定水質無誤,下魚 (建議不要一次下太多,以2~4隻為限)
以上整個過程,大約需要一周時間。
另外,如果想快速建立汽水硝化系統,唯有借種一途,別無他法。
可移稙他人汽水缸中的濾棉、生化環、陶瓷環、底砂、汽水。
因為其中含有大量的硝化菌,可縮短建缸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