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設備 » 有幾種發電設備水可以發電嗎

有幾種發電設備水可以發電嗎

發布時間: 2021-02-16 01:08:11

① 水能進行發電嗎

水發電就是水利發電.水利發電就是用水的落差產生的能量來發電.水利發電首先是建一個大的水庫.將水能存起來.然後在下部安裝水輪機帶動發電機來發電的.現在我國的發電站主要是水利電站和火力發電站.

水力發電廠按水庫調節性能又可分為:
①、徑流式水電廠:無水庫,基本上來多少水發多少電的水電廠;
②、日調節式水電廠:水庫很小,水庫的調節周期為一晝夜,將一晝夜天然徑流通過水庫調節發電的水電廠;
③、年調節式水電廠:對一年內各月的天然徑流進行優化分配、調節,將豐水期多餘的水量存入水庫,保證枯水期放水發電的水電廠;
④、多年調節式水電廠:將不均勻的多年天然來水量進行優化分配、調節,多年調節的水庫容量較大,將豐水年的多餘水量存入水庫,補充枯水年份的水量不足,以保證電廠的可調出力。
水力發電廠是把水的勢能和動能轉變成電能。根據水力樞紐布置不同,主要可分為堤壩式、引水式、抽水蓄能水電廠等。 1、堤壩式水電廠:在河床上游修建攔河壩,將水積蓄起來,抬高上游水位,形成發電水頭的方式稱為堤壩式,堤壩式水電廠又可分為壩後式、河床式及混合式水電廠等。 ① 壩後式水電廠,這種水電廠的廠房建築在壩的後面,全部水頭由壩體承受,水庫的水由壓力水管引入廠房,轉動水輪發電機組發電。壩後式水電廠適合於高、中水頭的情況。 ② 河床式水電廠,這種水電廠的廠房和擋水壩聯成一體,廠房也起擋水作用,因修建在河床中,故名河床式。河床式水電廠水頭一般在20~30 M以下。 ③混合式水電廠,引水與大壩混合使用獲得落差發電; 2、引水式水電廠:水電廠建築在山區水流湍急的河道上或河床坡度較陡的地方,由引水渠道造成水頭,一般不需修壩或只修低堰。 3、抽水蓄能水電廠,具有上池(上部蓄水庫)和下池(下部蓄水庫),在低谷負荷時水輪發電機組可變為水泵工況運行,將下池水抽到上池儲蓄起來,在高峰負荷時水輪發電機組可變為發電工況運行,利用上池的蓄水發電。

② 世界上有哪幾種發電的方法

風能是最清結、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據專家們的測估,全球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00億千瓦,約是可利用水力資源的10倍.如果利用1%的風能能量,可產生世界現有發電總量8%~9%的電量.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可利用風能資源約為16億千瓦,其中有很好利用價值的約為2 53億千瓦. 風力發電有橫軸型風力發電機和垂直軸型風力發電機兩種.風力發電裝置一般由風輪、傳動系統、發電機、儲能設備、控制保護系統和塔架等組成.它最適宜的風速范圍是6~8米/秒,當然需要有較充足和穩定的風源.通常按團米/秒最大風速設計葉片轉速,如果風速超過工作范圍時,為了保護發電機應能自動減速,當風速達到台風般的速度時,葉片則自動停止運轉.當風力機在運行中由於各種原因而甩負荷時,也會由於風葉超速而自動減速.由於採用了葉順漿機構或阻力裝置,或是由安裝在傳動軸上的緊急制動閘等方式來實現自動保護,風力發電機的單機容量越來越大,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此後,(一)水力發電:當位於高處的水(具有位能)往低處流動時位能轉換為動能,此時裝設在水道低處的水輪機,因水流的動能推動葉片而轉動(機械能),如果將水輪機連接發電機,就能帶動發電機的轉動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就是水力發電的原理.水力發電一般可分為川流式,水壩(庫)式及抽蓄式發電.抽蓄式發電是在白天用電尖峰時水庫放水發電,夜間時則利用過剩的電力,把水抽上水庫(電能轉換為位能),以供白天用電尖峰時發電._ (三) 火力發電:_利用燃燒煤炭,石油,液化天然瓦斯等燃料所產生的熱能,讓水受熱而成為蒸汽,在不斷受熱下,使水變成高壓高溫的蒸汽,然後運用此高溫高壓蒸汽的能量,推動汽輪機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此外內燃機發電亦是火力發電的一種,一般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引擎)為動力,帶動發電機運轉發電.此種發電方式主要使用於用電量小的離島,或是作為大樓及工廠等之緊急發電機用._ 一,發電系統(電力的製造工廠) (四) 其他發電方式: _1.風力發電:利用風力轉動風車發電,在台灣由於風力發電條件不足,目前僅在澎湖離島有示範性的風力發電運轉. 2.太陽能發電:利用聚熱裝置,將太陽熱能聚集以產生蒸汽,帶動渦輪發電機產生電力.此外尚有潮汐發電,海洋溫差發電,波浪發電,地熱發電等發電方式,惟目前世界各國,僅為研究發展階段,距商業運轉尚為遙遠

③ 有幾種發電發電方式分別有什麼缺點和優點

有五種種發電發電方式

一、水力發電

優點:

水能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可再生的清潔能源。但為了有效利用天然水能,需要人工修築能集中水流落差和調節流量的水工建築物,如大壩、引水管涵等。因此工程投資大、建設周期長。

但水力發電效率高,發電成本低,機組啟動快,調節容易。由於利用自然水流,受自然條件的影響較大。水力發電往往是綜合利用水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與航運、養殖、灌溉、防洪和旅遊組成水資源綜合利用體系。

水力發電是再生能源,對環境沖擊較小。除可提供廉價電力外, 還有下列之優點:控制洪水泛濫、提供灌溉用水、改善河流航運,有關工程同時改善該地區的交通、電力供應和經濟,特別可以發展旅遊業及水產養殖。

缺點:

1、 因地形上之限制無法建造太大之容量。單機容量為300MW左右。

2、建廠期間長,建造費用高。

3、 因設於天然河川或湖沼地帶易受風水之災害,影響其他水利事業。電力輸出易受天候旱雨之影響。

4、 建廠後不易增加容量。

5、生態破壞:大壩以下水流侵蝕加劇,河流的變化及對動植物的影響等。

6、需築壩移民等,基礎建設投資大。

7、下游肥沃的沖積土因沖刷而減少。

二、火力發電

優點:

1、技術成熟,火力發電相對其它發電方式建設周期短、不需要較高的技術和設備,投資小。

2、廠址選擇較易,佔地少、投資少,建設周期短,對地理環境要求低。

缺點:

1、煙氣污染

煤炭直接燃燒排放的SO₂等氣體不斷增長,使中國很多地區酸雨量增加。全國每年產生140萬噸粉塵污染,對電站附近環境造成粉煤灰污染,對人們的生活及植物的生長造成不良影響。全國每年產生1500萬噸煙塵。

2、資源消耗

發電的汽輪機通常選用水作為冷卻介質,一座1000MW火力發電廠每日的耗水量約為十萬噸。全國每年消耗5000萬噸標准煤。

三、核能發電

優點:

1、核能發電不像化石燃料發電那樣排放巨量的污染物質到大氣中,因此核能發電不會造成空氣污染。

2、核能發電不會產生加重地球溫室效應的二氧化碳。

3、核燃料能量密度比起化石燃料高上幾百萬倍,故核能電廠所使用的燃料體積小,運輸與儲存都很方便,一座1000百萬瓦的核能電廠一年只需30公噸的鈾燃料,一航次的飛機就可以完成運送。

4、核能發電的成本中,燃料費用所佔的比例較低,核能發電的成本較不易受到國際經濟情勢影響,故發電成本較其他發電方法為穩定。

缺點:

1、為核裂變鏈式反應提供必要的條件,使之得以進行。

2、鏈式反應必須能由人通過一定裝置進行控制。失去控制的裂變能不僅不能用於發電,還會釀成災害。(如切爾諾貝利核電站和福島核電站等等)

3、裂變反應產生的能量要能從反應堆中安全取出。

4、裂變反應中產生的中子和放射性物質對人體危害很大,必須設法避免它們對核電站工作人員和附近居民的傷害。

5、核能電廠會產生高低階放射性廢料,或者是使用過之核燃料,雖然所佔體積不大,但因具有放射線,故必須慎重處理,且需面對相當大的政治困擾。

6、核能發電廠熱效率較低,因而比一般化石燃料電廠排放更多廢熱到環境裏,故核能電廠的熱污染較嚴重。

7、核能電廠投資成本太大,電力公司的財務風險較高。

8、核能電廠較不適宜做尖峰、離峰之隨載運轉。

9、興建核電廠較易引發政治歧見紛爭。

10、核電廠的反應器內有大量的放射性物質,如果在事故中釋放到外界環境,會對生態及民眾造成傷害。

四、風力發電

優點:

1、清潔,環境效益好。

2、可再生,永不枯竭。

3、基建周期短。

4、裝機規模靈活。

缺點:

1、雜訊,視覺污染。

2、佔用大片土地。

3、不穩定,不可控。

4、目前成本仍然很高。

5、影響鳥類。

五、地熱發電

優點:可再生;分布廣泛;蘊藏量豐富;單位成本低;建造地熱廠時間短且容易。

缺點:資金投資大;受地域限制;熱效率低,有30%的地熱能用來推動渦輪發電機 ;所流出的熱水含有很高的礦物質;一些有毒氣體會隨著熱氣,而噴入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

④ 水利發電有幾種 對水做功的利用率有多少

水力發電系利用河川、湖泊等位於高處具有位能的水流至低處,將其中所含版之位能轉換成水輪機權之動能,再藉水輪機為原動機,推動發電機產生電能。利用水力(具有水頭)推動水力機械(水輪機)轉動,將水能轉變為機械能,如果在水輪機上接上另一種機械(發電機)隨著水輪機轉動便可發出電來,這時機械能又轉變為電能。水力發電在某種意義上講是水的勢能變成機械能,又變成電能的轉"換過程。因水力發電廠所發出的電力其電壓低,要輸送到遠距離的用戶,必須將電壓經過變壓器提高後,再由架空輸電路輸送到用戶集中區的變電所,再次降低為適合於家庭用戶、工廠之用電設備之電壓,並由配電線輸電到各工廠及家庭用戶。
水力發電依其開發功能及運轉型式可分為慣常水力發電與抽蓄水力發電兩種。

⑤ 世界上總共有幾種方式發電

風能是最清結、無污染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據專家們的測估,全球可利用的風能資源為200億千瓦,約是可利用水力資源的10倍。如果利用1%的風能能量,可產生世界現有發電總量8%~9%的電量。據有關部門預測,我國可利用風能資源約為16億千瓦,其中有很好利用價值的約為2 53億千瓦。

風力發電有橫軸型風力發電機和垂直軸型風力發電機兩種。風力發電裝置一般由風輪、傳動系統、發電機、儲能設備、控制保護系統和塔架等組成。它最適宜的風速范圍是6~8米/秒,當然需要有較充足和穩定的風源。通常按團米/秒最大風速設計葉片轉速,如果風速超過工作范圍時,為了保護發電機應能自動減速,當風速達到台風般的速度時,葉片則自動停止運轉。當風力機在運行中由於各種原因而甩負荷時,也會由於風葉超速而自動減速。由於採用了葉順漿機構或阻力裝置,或是由安裝在傳動軸上的緊急制動閘等方式來實現自動保護,風力發電機的單機容量越來越大,技術水平越來越高,成本越來越低。
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廣泛應用為顯著特點。早在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提出了發電機的理論基礎。科學家們根據這一發現,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起對電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出現了一系列電氣發明。1866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19世紀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這一時期,能把電能轉化為機械能的電動機也被發明出來,電力開始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隨後,電燈、電車、電鑽、電焊等電氣產品如雨後春筍般地涌現出來。但是,要把電力應用於生產,還必須解決遠距離輸送問題。1882年,法國人德普勒發現了遠距離送電的方法,美國科學家愛迪生建立了美國第一個火力發電站,把輸電線聯接成網路。電力是一種優良而價廉的新能源。它的廣泛應用,推動了電力工業和電器製造業等一系列新興工業的迅速發展。人類歷史從「蒸汽時代」跨入了「電氣時代」。
此後,(一)水力發電:當位於高處的水(具有位能)往低處流動時位能轉換為動能,此時裝設在水道低處的水輪機,因水流的動能推動葉片而轉動(機械能),如果將水輪機連接發電機,就能帶動發電機的轉動將機械能轉換為電能,這就是水力發電的原理.水力發電一般可分為川流式,水壩(庫)式及抽蓄式發電.抽蓄式發電是在白天用電尖峰時水庫放水發電,夜間時則利用過剩的電力,把水抽上水庫(電能轉換為位能),以供白天用電尖峰時發電._

(三) 火力發電:_利用燃燒煤炭,石油,液化天然瓦斯等燃料所產生的熱能,讓水受熱而成為蒸汽,在不斷受熱下,使水變成高壓高溫的蒸汽,然後運用此高溫高壓蒸汽的能量,推動汽輪機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此外內燃機發電亦是火力發電的一種,一般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引擎)為動力,帶動發電機運轉發電.此種發電方式主要使用於用電量小的離島,或是作為大樓及工廠等之緊急發電機用._
一,發電系統(電力的製造工廠)
(四) 其他發電方式:
_1.風力發電:利用風力轉動風車發電,在台灣由於風力發電條件不足,目前僅在澎湖離島有示範性的風力發電運轉.
2.太陽能發電:利用聚熱裝置,將太陽熱能聚集以產生蒸汽,帶動渦輪發電機產生電力.此外尚有潮汐發電,海洋溫差發電,波浪發電,地熱發電等發電方式,惟目前世界各國,僅為研究發展階段,距商業運轉尚為遙遠

⑥ 共有幾種發電方法

發電

power generation

利用發電動力裝置將水能、石化燃料(煤、油、天然氣)的熱能、核能以及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等轉換為電能,以供應國民經濟各部門與人民生活之需。發電動力裝置按能源的種類分為火電動力裝量、水電動力裝置、核電動力裝置及其他能源發電動力裝置。火電動力裝置由電廠鍋爐、汽輪機和發電機(慣稱三大主機)及其輔助裝置組成。水電動力裝置由水輪發電機組、調速器、油壓裝置及其他輔助裝置組成。核電動力裝置由核反應堆、蒸氣發生器、汽輪發電機組及其他附屬設備組成。

電能在生產、傳送、使用中比其他能源更易於調控,因此,它是最理想的二次能源。發電在電力工業中處於中心地位,決定著電力工業的規模,也影響到電力系統中輸電、變電、配電等各個環節的發展。到20世紀80年代末,主要發電形式是火力發電、水力發電和核能發電,三者的發電量佔全部發電量的99%以上。火力發電因受煤、石油、天然氣資源以及環境污染的影響,就全世界范圍而言,在80年代所佔比重由70%左右降至64%左右;水力發電因工業發達國家的水資源開發已近90%,故所佔比重維持在20%左右;核能發電的比重則呈上升趨勢,到80年末已超過15%。這反映出隨著石化燃料的短缺,核電將越來越受重視。

另外還有:潮汐發電 、光伏發電 、風力發電、岩漿發電
、核能發電 、火力發電 、細菌發電 、生物發電、風箏發電、牛糞發電
、水利發電 、稻殼發電 等等。

⑦ 有多少種發電方式分別怎麼發電

1\磁發電,用動力使線圈在磁場中運動產生電
2\光發電,光或射線照射某些半內導體或金屬銫等材容料能產生電子
3\壓力發電,有些晶體受壓或受拉產生電荷
4\摩擦生電,不同絕緣體間摩擦,使電荷擠壓移動產生電
5\化學反應產生電,不同物質接觸,原子軌道發生變動產生電
6\受熱產電,不同金屬接在一起,受熱,不同金屬內電子受熱移動造成不同金屬間電荷數不一量,從而導致電流產生

⑧ 水力發電機有幾種

按結構分:
1、傘形發電機;
2、半傘形發電機;
3、懸吊式發電機。
按冷卻版方式權分:
1、空氣冷卻型;
2、水冷型;
3、氫冷型;
4、蒸發冷卻型。
按其驅動的水輪機分:
1、燈泡貫流式機組;
2、軸流式機組;
3、混流式機組;
4、沖擊式機組。
按其安裝形式分:
1、立式發電機組;
2、卧式發電機組。

⑨ 至今為止一共有幾種發電方式

迄今為止一共有七種發電方式。
1、化學發電。化學發電的原理是通過物質發生化專學反應產生電屬子,電子的定向移動產生電流。如電池,電瓶等都是這種方式。
2、風力發電。風力發電的原理力是利用風力帶動風車葉片旋轉,再透過增速機將旋轉的速度提升,來促使發電機發電。廣義地說,它是一以大氣為工作介質的能量利用機械。風力發電利用的是自然能源。
3、核電。利用原子核內部蘊藏的能量產生的電能稱為核電。
4、火力發電。火力發電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氣等固體、液體、氣體燃料燃燒時產生的熱能,通過發電動力裝置轉換成電能的一種發電方式。
5、太陽能(光)。太陽能是指太陽的熱輻射能(參見熱能傳播的三種方式),主要表現就是常說的太陽光線。在現代一般用作發電或者為熱水器提供能源。
6、潮汐能。潮汐能是從海水面晝夜間的漲落中獲得的能量。它與天體引力有關,地球-月亮-太陽系統的吸引力和熱能是形成潮汐能的來源。潮汐能包括潮汐和潮流兩種運動方式所包含的能量,潮水在漲落中蘊藏著巨大能量,這種能量是永恆的、無污染的能量。
7、水力能。水力能是將水的動能轉化機械能的方式。

⑩ 水有多少種方法發電呢分別是什麼呢

水發電方法靠譜的應該還是只有利用水重力勢能推動水輪轉動來發電。
其他什麼的真假難辨。。。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