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艇內的設備怕水嗎
A. 潛艇內部為什麼會滳水
潛艇內部滴水有很多原因,例如潛艇里氣溫很高,但是艇外是冰冷的海水,有些管道是通往外面的,那些管道很冷,上面會有冷凝水滴下來。有些時候管道在高壓海水的壓力下也會不可避免的出現一些滲透現象。
B. 水下的潛艇為何怕水上的驅逐艦呢
一個海洋大國在海上擁有一席之地,除了有比較厲害的航母以外,還有其他海洋武器,例如驅逐艦和潛艇,這些都是守護海洋的軍事裝備,既然都是海洋上比較厲害的軍事裝備,航母自然是最厲害的,那麼剩下的呢,潛艇和驅逐艦,很多人就有了疑問,這兩款武器到底哪一款比較厲害,有人說是潛艇,有人說是驅逐艦,那到底是什麼呢?潛艇就像海洋里的“幽靈”,在執行任的時候來無影去無蹤,潛艇依靠可以在海上沉浮的優勢,在打擊的時候浮出水面,需要轉移的時候就可以沉入海中進行機動轉移,由於擁有這種特性,一般的艦船常常對潛艇沒有辦法。
但是驅逐艦的航速遠超過潛水艇,甚至潛水艇裝備的魚雷,不僅打不過驅逐艦,也躲不過驅逐艦的攻擊,潛艇的動力系統讓潛艇在水下航行的速度並不是快,只要跑得快就會有噪音產生,從而就會被定位,因此驅逐艦就成了效率最高的反潛平台,所以驅逐艦要是和潛艇真正打起來,那麼驅逐艦完勝潛艇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C. 潛艇長時間在水下工作,裡面的工作人員如何解決吃喝問題
大概第一次看到潛艇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這么大的一個「黑魚」,小小的空間里士兵是怎麼生活的?以上問題不難解答,看過此文後,你一定會對潛艇兵的衣食住行等有一個全新的了解。
吃得很好
潛艇出海前要進行上給,預先裝載好淡水、食品、燃油、充滿電、氣,各種機械、文件、文書也要一應俱全。食品方面,潛艇要攜帶大量罐頭、蔬菜、以及能長時間存放的水果,比如蜜桔、香蕉,此外還要帶上米面等。由於淡水有限,因此潛艇上所帶的米、蔬菜、水果都是事先處理過的,可以直接下鍋、入口。一般先吃米面、蔬菜、水果,到最後再罐頭。通常軍官與通信員會在會議室(休息室)用餐,水兵們會在住宿間分兩班就餐(另一班值班)。
海上戰備巡航回來後,戰士們往往會進入寬敞、明亮的艇員餐廳,迎接他們的是各種點心、肉食和五顏六色的水果、成堆的麵包、大杯大杯的新鮮牛奶和各種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菜餚。那麼,為什麼要對潛艇兵在物質供養上呵護備至呢?原因是潛艇兵生活條件艱苦,而豐盛的食物對保持潛艇兵的體力、維護潛艇兵的士氣是必不可少的。
穿得很少,近乎裸奔
由於潛艇是密封的,航行時機械設備散發大量的熱量無法排出艇外,所以艙內溫度很高。而為了保障安全,潛艇的艙與艙之間也是密閉的,由於各艙內機器散發的熱量不一,潛艇艙內溫度也不同,即使是「涼爽」的艙室其溫度也在30度以上,而某些艙室溫度往往高達50度(比如輪機艙)。盡管現在有了空調,但是有時候為了節省能源,也就能省則省了。由於艇內熱且無法洗澡,在這種情況下,官兵不分職務高低,不論年齡大小,人人穿著一身藍灰色寬松、肥大的亞麻褲衩和背心。亞麻織物雖手感粗硬,好在吸汗性強,易揮發,不粘身,即使十天半月穿在身上也不會有汗臭味。
睡覺最遭罪
潛艇艙室空間非常狹小:睡覺要用可拆卸式吊鋪,睡時裝上,起床拆下,否則就會影響正常的通行或操作。水兵睡覺的帆布 床是上下用吊鏈相連的,有三層、四層不等,層與層之間只能側仰而入,人要翻個身都不是件容易事。二艙,亦叫艇首蓄電池艙,號稱「官艙」,因為潛艇上的軍官鋪位悉數在此:右舷有3個房間號稱「總統間」,艇長、政委各一間,還有一個職務並不高的軍官也享受「總統間」待遇,即譯電員,這與其工作性質與密電碼有關。其他軍官的鋪位在左舷,他們自稱「左派」,而艇長、政委、譯電員則被稱為「右派」。艇首魚雷艙是潛艇里空間最大的艙室,但遠航時也好不到哪裡去,血用魚雷架左右兩排用固定帶扎牢的魚雷及裝填裝置佔去了艙室主要空間,雷身塗滿了黃油、螺旋槳塗滿了黑焦油,人來往其間難免蹭上,粘在身上黏乎乎的很難受,只有用柴油才能擦試掉。正是由於艦首魚雷艙寬敞、上下方便、涼快,所以免不了被人「覬覦」若碰上個好說話的魚水雷部門長(該艙艙室長),平時出海該艙就會堆滿了蔬菜、食品,備用魚雷架也會搭起許多「加鋪」,一些其它艙室的「外來戶」會在此睡個涼快覺。
很多人認為潛艇兵任何時候都住在艇上,其實事實並非如此,在不擬行任務時,潛艇兵住和陸軍一樣的營房,這與水面艦 艇不同。住在水兵營房好處很多,首先居住環境比較寬敞,因而可以保有更多的個人物品。其次是夏天不必在曬得滾燙的甲板下的他室里領教煎熬之苦,冬天睡覺翻覺時也免了被四周冰涼的鋼牆鐵壁給冷醒。用水、洗澡、洗晾衣服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水面艦艇那裡都成問題,而潛艇兵就不必為此煩惱了。在特殊情況下的「住」上,潛艇兵還是比水面艦艇舒服、方便些。
走路要加倍小心
潛艇上的「行」大有講究,人要有「眼見」,否則會到處碰壁、鼻青臉腫。低矮的艙頂與枝枝杈杈、硬邦邦的機械隨時會在你頭上留下點「紀念」。顧了頭,你還得顧腳,腳下一疏忽就會一腳踏空掉進艙孔里,比如未蓋嚴的注水閥、艙底排水閥蓋板,甚至失足跌進陷阱似的底艙。
走路剛走得穩當些還要過「艙門關」,艙與艙之間有一個比臉盆大不了多少的圓形水密門,過此門時要先用門把手發出敲擊信號,讓鄰艙靠近防水門的人閃開,以免被門的搖把打傷,然後才能抬起搖把使水密門的齒牙錯開艙門。按規定,艙與艙之間的通話旋塞要打開,目的是使艙室間因各自密閉而產生大小不同的氣壓均衡,只是通話旋塞比暖瓶塞大不了多少,因而不起眼,但不起眼的東西有時還小瞧不得,稍有疏忽就會給你點顏色看。曾有過通話旋塞未打開,人又沒注意兩艙間有壓力差便貿然打開防水門(此時防水門就像蓄滿了氣的高壓鍋蓋),被防水門拍了出去,這不比挨泰森一拳好受多少。所以有經驗的潛艇兵在過艙室門時要撩一眼旋塞是否打開。防水門打開後,「過門」時哈腰、低頭撩腿一氣呵成,稍不協調頭上就會碰個包或磕青了腿。
上了潛艇就沒法洗澡
潛艇一離開碼頭,艇員就得委屈點了,首先是缺水的煩惱。在遠航時艇 上淡水尤其珍貴,水龍頭有專人管理,潛艇兵除飲用水外,每天用於洗漱的水以茶缸為計量單位,洗臉刷牙全在內。他們常常是刷完牙後用毛巾蘸上一點水擦把臉了事。
潛艇上最艱苦的「工種」就是輪機兵,他們的工作環境又的熱又吵,「咚咚」響的柴油機或機械轉動的雜訊會使操作它的人心臟非常難受。試想一下:如果在一個狹小密閉的房間里,你夾在兩排狂擂不休的大鼓中間一口氣呆上幾個小時,最起碼也要患上暫時性的心率不齊甚至精神分裂了。艇上最舒服的是魚雷兵,他們的艙室 在潛艇首端,離輪機艙(潛艇尾端最遠),因而最涼快、最安靜,他們值班時舒舒服服的坐著,只要守著艙內通話器動動嘴就行了,只有下潛時他們才有活干:搖開魚雷發射管前蓋使之注水以便潛艇下潛,攜帶魚雷時連這點活兒都免了。
空氣惡臭渾濁並且有害是另一個煩惱。長時間不洗澡造成的體臭、暈船嘔吐及食物變質的臭味、垃圾及廢油、廢水氣味……這些氣味能熏得人陣陣作哎,而且要命的是由於潛艇艙室是密閉的,這些氣味散不出去。如果走進一條剛剛遠航歸來的潛艇艙室,那股濃烈氣味可能會把你當場「頂」個跟頭!再者就是魚雷齊射後,魚雷艙會有魚雷發動機排出的、味道辛辣的有毒廢氣,這是魚雷發射系統的無泡裝置吸收進來的。當然,潛艇上生活也不是一無是處,比如說在風高浪急的日子,水下航行的潛艇就四平八穩極了,絕對能把那些吐得翻江倒海,暈得七暈八素的艦艇兵們羨煞。
呼吸也是一件奢侈的事情
水下航行的潛艇艇員靠什麼呼吸?水下航行的潛艇由於被周圍的海水所包裹,因而與空氣隔絕,所以此時艇員主要「氧氣再生裝置」產生的氧氣來呼吸,其核心是「氧氣再生葯板」,它的化學成分很簡單:過氧化鉀或過氧化納,它能吸收艇員呼出的二氧化碳並放出氧氣。「氧氣再生裝置」構造其實很簡單,樣子有點像烤箱,一層一層的,當然尺寸要大得多,「氧氣再生葯板」呈石膏板狀,使用時把平時密封的葯板啟封後插在「氧氣再生裝置」的槽里即可。。潛艇每個艙室都有二氧化碳分析計,當二氧化碳濃度達到0.8%,就要啟用「氧氣再生裝置」了。在動力充沛的核潛艇上還可用電解的方法,直接電解海水產生氧氣。如果潛艇在潛往深度航行還可通過水下進氣管引進舷外空氣,並通潛艇上的通風系統給各倉室提供舷外空氣,也就是水面航行換氣。此外還有氧氣罐,不過在艇上的人很少提及它,因為它是最後的手段。
吸煙很危險
由於潛艇上大量的蓄電池會放出氫氣,而氫氣達到一定濃度並且一遇火星就會發生爆炸造成艇毀人亡,所以潛艇上不許抽煙,同時測量、消除氫氣也是潛艇兵必須注意的問題。潛艇停靠碼頭或水上航行時必須注意艙內通風問題目的是把艇內的氫的了排出艇外。在水下航行時由於無法通風,當氫氣達到一定濃度時要啟動消氫器來消除艙內氫氣。要說吸煙,只有在長時間水上航蚝,有人犯了煙癮實在非抽不可,才可以到輪機艙指定的角落吸煙,每次能輪上機會吸煙的艇員人數有取。守著震耳欲聾的輪機,冒著高溫汗流浹背地抽煙,其中滋味只有親身經歷的人才能感受到。
潛艇上方便 在潛艇上「方便」也是門學問,如果有誰問某人:「會『方便』嗎?」那一定是在嘲笑人,但在潛艇上這句話可是嚴肅的問題,因為潛艇里的衛生間使用起來十分麻煩:如廁時必須首先檢查污物儲存器內是否殘留氣體,若有殘留氣體則需打開通氣閥使之排出,否則,「方便」後一踩下踏板,剛才的坐便器就會成為啟開了蓋的「香檳」,只是噴出來的東西不那麼招人喜歡。正確的步驟是,如廁前先檢查污物儲存器內是否錢留氣體,如廁後先打開通海閥將臟物沖入污物貯藏器並關上進口閥,再打開通往舷外的前蓋,擰開供氣閥吹掉臟物,上一次廁所要開關多次閥門,如果操作次序顛倒或對閥門張冠李戴,坐便器內的臟物就會噴出,這事估計就會成為你一生的笑柄。潛艇的衛生間在使用上還有其它規定:比如,潛艇在上浮下潛過程中禁止使用;與敵接觸或在敵活動海域不能使用,目的是防止排污時產生的氣泡暴露目標。潛艇用的手紙是特製的,排出艇外遇水後能迅速分解溶化,這樣就不會暴露目標。潛艇在水面航行時要用水上廁所,水上廁所設在艦橋底部,毫無疑問是潛艇兵們最喜歡使用的,因為上水上廁所沒那麼多復雜「手續」,也不必戰戰兢兢的擔心坐「噴氣式」,在這里可以呼吸新鮮空氣,還可以借機在艦橋上飽覽藍天大海,水上廁所十分方便,用完後只要用手搖泵往海里一沖了事,而小便就更輕松多了。
總是在黑暗中潛行
潛艇在水下航行時基本看不到水下的景色,因為厚厚的海水遮擋了陽光,在潛艇活動的深度,周圍海水混沌一片,即使打強光燈也看不了多遠,而且為了使潛艇堅固並盡可能地布置機械設備,潛艇一般不設舷窗,這時潛艇靠海圖避開水下障礙物。除了水下航行外,潛艇也會在水上航行,一來用於換氣,二來為蓄電池充電,尤其是柴電潛艇。潛艇在水面航行就輕松多了。除了以上兩種航行狀態,潛艇更多的是在潛望鏡狀態下航行,因為這是用於攻擊的深度。如果在40餘米水深航行的潛艇用潛望鏡往上看,海水朦朦朧朧似透過毛玻璃看東西;平視,海水有若擋在眼前的暗綠色的翡翠,因為陽光在海水裡的穿透力有限。如果航行深度再深點,眼前就是一團漆黑。
潛艇航行時,指揮艙的照明燈光是暗紅色的,目的是便於操作人員保持暗適應。白天里對空觀察是個苦差事:大范圍、全方位地轉動著對空潛望鏡搜索,一會兒就變成滿眼金星,要想發現空中的反潛飛機那是一個「難」字了得。夜間用潛望鏡觀察海面更是個苦差事,這時潛望鏡具有夜視鏡的功能,本來用夜視鏡看東西就很不舒服,天氣好時倒也罷了,若遇到雨、霧或天色不良時則更糟,用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兩眼發酸,眼睛就跟得了沙眼似的難受,觀察一會兒就得把眼睛挪開休息一下,幾個回合折騰下來一般都會頭暈腦脹。如果趕上漁汛季節簡直就是「災難」,往來穿梭的漁船讓人防不勝防,尤其是那些小木船,它們掛的航行燈(煤油燈、電池燈)十分昏暗,一不留神潛望鏡就可能把它們頂個人仰馬翻。另外,由於潛艇室是密閉的,長時間航行時每隔4~6個小時就換班輪值,很快就會把人的生物鍾搞亂,所以潛艇艙室里的時鍾是24小時轉一圈的,這樣就不會把晚上10點錯當上午10點了。
D. 為什麼潛艇里的人在水下不會「憋死」
為了能保證潛艇艙室內的氧氣供給,潛艇上安裝了氧氣再生葯板、氧氣瓶與電解制氧設備。就是一片片塗有氧化鈉的薄板,放入氧氣再生裝置里發生化學反應,就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氧氣瓶是經過壓縮的,一般潛艇里的氧氣瓶中的氧氣能供艇員使用90天。
所以艇員不會被憋死.
★絕對正確,希望能對您起到幫助作用,也希望您能採納我的意見,謝謝~!★
E. 潛艇里的人為什麼在水下面不會被「憋死」
潛艇人員在水底下,是沒有新鮮空氣補充的,並且,每個人每天都要呼出二氧化碳,時間長了,潛艇里就會氧氣不足,但為什麼潛艇裡面的人沒有被憋死呢?
原來,為了能保證潛艇艙室內的氧氣供給,潛艇上安裝了氧氣再生葯板、氧氣瓶與電解制氧設備。
所謂氧氣再生葯板,就是一片片塗有氧化鈉的薄板,放入氧氣再生裝置里發生化學反應,就可以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
氧氣瓶是經過壓縮的,一般潛艇里的氧氣瓶中的氧氣能供艇員使用90天。
電解制氧是用電解海水製造氧氣,這要消耗電能,因此,一般不用這類方法。
有上述這幾種方法,就使艇員不會被憋死了。
F. 潛艇里的人在水下不會被「憋死」,為什麼
通氣管裝置是一種可以升降的管子,在近海海域或夜間航行時,潛艇有時上浮至潛望鏡深度,在距水面幾米或十幾米深的地方伸出潛望鏡觀察水面及空中敵情,如條件允許,可將通氣管升出水面,空氣經管子進入潛艇艙室,艙內污濁空氣可通過設在指揮台圍殼後部的排氣管裝置用抽風機排出,使艇內空氣對流,可以保持新鮮空氣。潛望鏡深度在戰術術語中稱作危險深度,為了隱蔽起見,潛艇一般都不敢使用這種工作狀態,因為它極易被敵反潛兵力發現,在近海還容易撞擊或攪亂漁網等。
G. 為什麼潛艇里的人在水下不會被憋死
相信大家在水邊遊玩時會發現,魚兒能夠在水中自由自在的游動。可是人是不行的,人在水底下,是沒有新鮮空氣補充的。像潛艇里,前一段時間人們還有新鮮的空氣,可時間長了,潛艇里就會氧氣不足,但為什麼潛艇裡面的人沒有被憋死呢?
原來,為了能保證潛艇艙室內的氧氣供給,潛艇上安裝了氧氣再生葯板、氧氣瓶與電解制氧設備。潛艇都帶有過氧化納再生葯板。
潛艇中的氧氣瓶是經過壓縮的,一般可供艇員用90天。他們還用氧氣再生葯板,通過化學反應,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另一種辦法是通過電解海水制氧,可源源不斷地為潛艇提供氧氣,維持人的生存需要。
電解制氧是用電解海水製造氧氣,這要消耗電能,因此,一般不用這類方法。有上述這幾種方法,就使艇員不會被憋死了。
H. 潛艇兵可怕的水下生活 潛艇是怎麼在水下呼吸
潛艇中都裝有氧氣發生裝置,包括電解水制氧、氧氣瓶、液氧罐,僅僅是液氧罐釋放的氧氣,就足夠全艇人員呼吸3個月了。
I. 常規潛艇為什麼不能長時間在水下
目前常規潛艇的水下動力能源仍舊是蓄電池,雖然各國都在發展其他容量更大一點的電池,如銀鋅電池、燃料電池和鈉硫電池等,但效果都不理想,至今常規潛艇仍要以20節左右的航速在水下航行,其航行時間最長也只能維持一二小時7
J. 潛艇有哪些基本設備
目前,大多數潛艇所用的動力是柴油機和蓄電池。潛艇上裝備的武器主要是魚雷、水雷和導彈。現代潛艇的首要任務是攻擊大中型水面艦艇,也可用來完成偵察、布雷和巡邏等任務。
潛艇在水下怎樣發現水面和水下的目標呢?在潛艇上裝有用於偵察目標的「耳目」,這就是潛望鏡、雷達和聲吶。
潛望鏡是一個長達8~15米的鏡筒,裡面安裝有不同角度的許多鏡片。如果把潛望鏡的鏡頭由潛艇伸出水面。在艇內將眼睛對准鏡筒下面的目鏡,就能看到由鏡片反射回來的水面上的情況,加上其他裝置,還能測出目標的距離,甚至能將目標拍攝下來。
雷達是通過發射電磁波,然後接收目標反射的回波來發現目標並測出目標的方位和距離的。它和潛望鏡的缺點一樣,容易暴露潛艇位置,而且使用的范圍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