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試驗與壓水試驗設備
⑴ 水壓試驗設備與氣壓檢測設備有什麼區別
都是壓力試驗設備
一個是用水來做介質,一個是用氣來做介質
使用的范圍也不同,水壓一般是檢耐壓性能,氣壓一般是檢測氣密封性能
⑵ 壓水試驗法
壓水試驗法是國內外長期用來測量和評價岩層滲透性的有效方法。因為在各種野外原地水力試驗方法中(壓水試驗、注水試驗和抽水試驗)壓水試驗方法有其獨特的優越性:操作簡單、迅速,地下水位以上和以下均可使用,在同一鑽孔中進行分段壓水還可以測得岩層滲透性柱狀剖面圖,對礦床水文地質分層尤其對雙層水位礦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盡管壓水試驗方法還有某些缺點,比如未考慮溶隙的方向和各向異性特點等,在雙層水位礦床水文地質工作中,大多數情況下是可以滿足礦山防治水需要的,這種方法仍不失為一種實際可行的好方法。
圖6-1 a.雙管壓水器具;b.單管壓水器具
(一)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法
目前,國內外經常採用的是雙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圖6-1a)。這種壓水試驗器具的最大缺點:當鑽孔較深時,雙層管操作比較麻煩。故作者又將其改為單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圖6-1b)。單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的工作原理同雙管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具相同,只不過單管器具將加壓的螺桿移到孔內栓塞的上部,而雙管器具是在鑽孔孔口。這樣做的好處是操作簡單,免去了雙管的麻煩(深孔尤為突出)。試驗時,孔內栓塞靠人力或機械旋轉施加壓力,使橡膠栓塞膨脹壓緊孔壁,在栓塞與孔底之間形成一個封閉的壓水區域。壓水試驗時,水從進水管進入壓水段,水的壓力則從孔口的壓力表讀取,在不考慮各向異性時,滲透系數可按下式計算:
雙層水位礦床地下水深層局部疏干方法的理論與實踐
式中:h為壓水段的水頭值(m);Q為壓水量(m3/d);L為壓水段長度(m);K為滲透系數(m/d);r為壓水段半徑(m)。
應該指出,單孔壓水試驗測得的滲透系數為壓水段的平均滲透系數,更不是各向異性岩層的滲透系數。對雙層水位礦床的研究,大多數情況下,只要搞清了溶隙含水層的平均滲透性,基本可以滿足礦山生產的需要。因此,在礦床水文地質勘探初期,採取單孔壓水試驗方法,在礦床范圍內根據勘探階段的不同,選取一定比例的地質鑽孔進行單孔分層壓水試驗,並據此作出鑽孔滲透性柱狀及剖面圖,在充分考慮其他地質資料和物探資料的條件下,一般情況下便能夠判斷出礦床是否具有雙層水位流,礦床是否是雙層水位礦床。突變型雙層水位礦床可以,漸變型雙層水位礦床也可以。
如何根據單孔分層壓水試驗資料來判斷礦床是否存在雙層水位呢?其方法如下。
首先作出鑽孔滲透性狀柱剖面圖,再在滲透性剖面圖中,選擇具有如下滲透特徵的孔段:
(1)具有「V模式」滲透性特徵的孔段,即滲透性具有「大—小—中」三元結構的孔段;
(2)具有「L模式」滲透性特徵的孔段,即滲透性具有「大變小—突然膨大」的二元結構的孔段;
(3)整個鑽孔的滲透性具有自上而下逐漸減少的特徵。
不管上述哪種特徵的孔段,只要能夠具備下述條件之一,則可判斷礦床能夠形成雙層水位流。
①具有1、2兩項特徵的鑽孔可以在剖面中相互聯系起來,既可以把同一個剖面中有一種模式的孔段聯系起來,也可以在同一剖面中把兩種以上的模式聯系起來;②滲透性被聯系起來的剖面,至少有一組空間上與礦體存在著密切的相互關系(比如剖面距離礦體比較近,在礦床開採的影響范圍以內);③滲透性具有逐漸減少特徵的鑽孔深度應足夠大。
具有上述條件的礦床應該是雙層水位礦床。
(二)其他壓水試驗法
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法所得的結果,盡管比較粗糙,但因其方法操作簡單、方便既可在地下水位以上進行,也可以在地下水位以下進行,而且還可以在同一鑽孔中方便地進行分段多次壓水,能夠獲得地層滲透性柱狀圖或剖面圖,對於雙層水位礦床的水文地質評價在大多數條件下可以滿足礦山需要。當然,對於一些技術要求比較高的工程項目,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的結果有時滿足不了工程計算精度的要求,比如水工滲流計算等。因此,下面簡單介紹幾種更科學、更准確、更能夠充分考慮岩體各向異性的試驗方法。
1.校正系數法
1978年羅克哈等人提出了校正系數法,1989年田開銘和萬力教授對羅克哈等提出的校正系數法進行了改進,並提出了一套具體的計算方法,還編制了程序,應用十分方便。
校正系數法是以裂隙測量法的計算結果為基礎,利用單栓塞壓水試驗數據就可以求得比較粗略的各向同性滲透張量。較單純的單孔單栓塞壓水試驗方法前進了一大步。這種方法的優點是簡單易行。但它必須有裂隙測量的計算結果作前提,否則,無法計算。這種方法提供結果的准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壓水試驗結果的精度。因此,它們也是一個粗略的方法。但相對我國具體的勘探水平而言,校正系數法仍不愧為一個有效的方法,特別是對於利用水文地質部門幾十年來所積累的大量壓水試驗資料,把這些資料由各向同性轉換成工程需要的各向異性滲透資料,具有很大的實際意義和實用價值(具體方法見《各向異性裂隙介質滲透性的研究與評價》一書)。
2.三段壓水試驗
三段壓水試驗的方法,是1972年由路易斯提出。基本思路是用壓水試驗分別確定單組裂隙的滲透系數,再根據每組裂隙的產狀把滲透系數疊加,就可以求得岩體的總滲透張量。這種方法的關鍵在於其獨特的壓水試驗器具——三段壓水試驗器(圖6-2)。
圖6-2 三段壓水試驗與器具
三段壓水法,要求壓水孔平行於裂隙組的交線方向,因此,選孔前必須要求對試驗點周圍的岩體進行裂隙測量,以確定裂隙組的產狀,並求出裂隙組的交線方向。如果只有兩組裂隙,則壓水孔只要求平行於其中一組,與另一組可以相交。觀測孔不能離壓水孔太遠,觀測孔段只能在徑向流場中,所以這種鑽孔的位置通常只能靠在一起,試驗場地范圍受到限制,不宜太大。
由於三段壓水試驗要求壓水孔與裂隙組的交線平行,尤其要求僅能與一組相交,所以當裂隙組超過三組時,就很難滿足這種條件。三段壓水試驗與其他方法相比,技術設備太復雜且造價高。只適宜於做一些標准試驗,很難在大規模的生產工程中推廣應用。在雙層水位礦床水文地質勘探中應用就更困難了。
3.交叉孔壓水試驗法
1985年謝赫(Hsieh P.A)提出了交叉孔壓水試驗方法。這種方法不要求預先了解裂隙發育情況,鑽孔布置方法可以任意布置,不受限制。該方法的最大特點是技術方法簡單,只要利用上述廣泛採用的單栓塞壓水試驗器就可以。該方法的最大缺點是計算復雜。雖然謝赫(Hsieh P.A)給出了多種條件下的理論公式,但在計算滲透張量的過程中,他只給出了非穩定流條件下的求解方法(假定壓水段和觀測段都是一個點),1989年萬力教授又給出了交叉壓水求解穩定流公式計算滲透張量的方法,並編製成程序,排除了謝赫(Hsieh P.A)方法中手工圖解法的麻煩和不確定性,這種方法是一種大有前途的方法。
4.抽水試驗法
傳統水文地質抽水試驗的方法,無論是穩定流還是非穩定流理論,只能解決各向同性的水文地質參數,對於各向異性含水層基本無能為力。據抽水試驗獲得的資料只能在一些特殊條件下才能反求參數,用來預測礦坑涌水量。
1966年由帕拉普斯(Papadopulos I.S.)首先提出在各向異性含水層中的井流公式,並提出了一階滲透張量的計算方法。同年,汗吐斯(Hantugh M.S.)利用坐標變換法把一系列各向同性的非穩定井流公式轉換為各向異性條件下的井流公式。維依(Ways)又提出了三維各向異性滲透系數的確定方法。紐曼(Neuman S.P.)提出了三孔兩次抽水確定平面滲透張量的方法。1989年田開銘與萬力教授又根據汗吐什的各向異性越流承壓含水層不完整井非穩定流公式,用單純形法和數值積分反求出三維各向異性滲透張量,並編有通用程序。
理論上雖然已經提出了許多各向異性滲透井流計算公式,但能夠實際應用的卻很少,方法還很不成熟,基本處於理論研究階段。實際上,裂隙含水層中滲透性的非均質性和各向異性,兩者在實際工程中對水位的影響很難分別開來,要想分別求得兩者的影響,理論上需要進行不同鑽孔的多次水力試驗,才有可能得出比較合理的各向異性滲透系數,既麻煩又費錢,實際意義不大。壓水試驗,尤其是單栓塞壓水試驗造價低,操作簡單,使用方便,易於大面積採用,地下水位以下和以上都可以使用,還可以在同一鑽孔中進行多段次重復試驗,相對於抽水試驗更為經濟、合理、方便、實用。
5.滲透性各向異性岩層雙層水位深度的計算方法
如果我們在一個存在巨厚含水層礦床中,可以初步判斷為漸變型雙層水位礦床,而且可以通過一定手段(如:野外裂隙測量、壓水試驗或抽水試驗)獲得各向異性滲透主值的變化規律,那麼,便可以通過下述方法初步確定出漸變型雙層水位的產生深度。
例如,萬力教授等對金嶺鐵礦鐵山的3個剖面通過裂隙測量,根據大裂隙系統與小裂隙系統的相似性原理,最終提供的岩石滲透張量各向滲透主值的回歸計算結果如表6-2,據此,可以求出產生雙層水位的埋深和標高。
根據岩層水平滲透主值與垂直滲透主值隨埋深增加而會逐漸交於某一深度Sα的規律,可以初步確定出雙層水位形成的深度。
前面第三章第四節中已經說明,Sα點是各向異性溶隙含水層產生雙層水位的位置。因此,可以採取下述方法求取Sα點的深度:
首先假定Kn=Kh,並據此計算出各條剖面中若干Sα點的位置,再據下述4種方法之一確定出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
①以Sα值最大值代表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②以所有Sα值的算術平均值代表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③選擇Sα值平均值最大的剖面代表礦床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④在聯結所有Sα點的曲面上,工程實際位置與曲面相互重疊的最低位置即代表產生雙層水位的深度。鐵山礦床的計算結果見表6-2和表6-3。
表6-2 岩石滲透張量各滲透主值回歸計算結果表
註:據田開銘,各向異位裂隙介質滲透性的研究與評價。
表6-3 各向異性滲透性岩層中雙層水位深度計算表
⑶ 抽水試驗、壓水試驗、注水試驗各用在哪方面
通過現場的這幾種試驗,可以測定當地含水層的水文地質參數,比如滲透系數專K、影響半徑屬r、引用半徑R、單井出水量Q等等,因為室內的裘布依公式等,是在假設了一些邊界條件和理想化的模型基礎上推倒出來的,還是現場的原位試驗測定的參數更接近真實,並可以指導設計、指導實際施工,預測和推倒其它參數。
⑷ 單點壓水試驗方法需要什麼設備
單點法壓水試驗和五點法壓水試驗時在地質鑽探工程中,了解岩石透水專性的一種方法。屬單點法是指壓水採用單一壓力,壓水時間20min,以最終值計算透水率。例如,壓力為1.0mpa。其壓水要求達到穩定標准再結束。五點發是指由五個壓力過程,比如0.3、0.6、1.0、0.6、0.3mpa,五個壓力階段都至少壓水20min並每級壓水都需達到穩定標准結束,五點法根據壓水成果可以判定其屬於層流、紊流、擴張、沖蝕、充填等五種壓水試驗曲線類型。兩種壓水具體壓力在工程中有不同規定,單點法多用於了解岩石透水性,五點法多用於灌漿試驗或精確壓水試驗,不僅可以掌握岩石透水性,而且可間接判斷岩石的耐壓性能及其他物理指標。詳細可參照《鑽探壓水試驗規程》《水工建築物水泥灌漿施工技術規范》等資料。
⑸ 水壓力試驗與注水法試驗關系
往鑽孔中連續定量注水,使孔內保持一定水位,通過水位與注水量的函數關系,測定透水層滲透系數的水文地質試驗工作。它的原理與抽水試驗相同,但抽水試驗是在含水層內形成降落漏斗。而注水試驗是在含水層上形成反漏斗(圖)。其觀測要求和計算方法與抽水試驗類似。注水試驗可用於測定非飽水透水層的滲透系數.壓力試驗的目的是檢驗壓力容器承壓部件的強度和嚴密性。在試驗過程中,通過觀察承壓部件有無明顯變形或破裂,來驗證壓力容器是否具有設計壓力下安全運行所必需的承壓能力。同時,通過觀察焊縫、法蘭等連接處有無滲漏,檢驗壓力容器的嚴密性。
由於壓力試驗的試驗壓力要比最高工作壓力高,所以應該考慮到壓力容器在壓力試驗時有破裂的可能性。由於相同體積、相同壓力的氣體爆炸時所釋放出的能量要比液體大得多,為減輕鍋爐、壓力容器在耐壓試驗時破裂所造成的危害,所以通常情況下試驗介質選用液體。因為水的來源和使用都比較方便,又具有作耐壓試驗所需的各種性能,所以常用水作為耐壓試驗的介質,故耐壓試驗也常稱為水壓試驗。
1、氣壓實驗
2、緻密性試驗
3、外壓容器壓力試驗
4、水靜壓力試驗
評定海洋儀器的水密殼體及江河、深水井中使用的儀器殼體和電纜等對水壓力的適應能力及絕緣性能 。
目前只有國家海洋標准計量中心的環境試驗室能做
⑹ 壓水試驗是怎麼做的需要什麼設備測量哪些數據
加壓水試驗是指在水下X米,X公斤壓力范圍內,被測產品的材料、性能等發生的變化。
一般像IPX8的壓力容器罐就能滿足常規的一些壓力水試驗,如果要深潛加大壓力的,需要非標定製的
⑺ 注水試驗和壓水試驗的區別
注水實驗,水面通常與大氣連通。主要檢驗規定水面(水頭)時容器是否漏水,是否變形,有關部件能否正常工作等等。
壓水試驗,水面通常不與大氣連通(或者雖與大氣連通,但被檢測部位至水面有產生足夠壓力的距離),水被密封在容器內並被施加額外的壓力。壓水試驗主要檢測規定壓力下,容器的泄漏。變形狀況。
⑻ 注水試驗和壓水試驗的區別
注水實驗,水面通常與大氣連通.主要檢驗規定水面(水頭)時容器是否漏水,是否變形,有關部件能否正常工作等等.
壓水試驗,水面通常不與大氣連通(或者雖與大氣連通,但被檢測部位至水面有產生足夠壓力的距離),水被密封在容器內並被施加額外的壓力.壓水試驗主要檢測規定壓力下,容器的泄漏.變形狀況.
⑼ 通水試驗和灌水試驗的區別
一、指代不同抄
1、通水試驗:又叫注水試驗,是指向鑽孔或試坑內注水,通過定時量測注水量、時間、水位等相關參數,測定目的層介質滲透系數的試驗。
2、灌水試驗:給建築管道灌水,屬於室外排水檢查井分段試驗。
二、方式不同
1、通水試驗:是向孔內注清水,使管內水位高出試驗目的層和地下水水位,而後跟蹤觀測水位下降過程,定時記錄水位下降值及注入水量。
2、灌水試驗:灌水到滿水,觀察15min,水面下降以後再灌滿觀察5min,液面不降,室內排水管道的介面無滲漏為合格。
三、規定不同
1、通水試驗:用以測定包氣帶非飽和土體滲透系數的簡易方法,適用於地下水埋藏深度大於5m的情況。
2、灌水試驗:隱蔽或埋地的室內排水管道在隱蔽前必須做灌水試驗,灌水高度應不低於底層衛生器具的上邊緣或房屋地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