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藿香正氣水的設備名稱
1. 藿香正氣水的組成成分是什麼 分別有什麼作用
同仁堂 藿香正氣水¥6.00 藿香正氣水是我們常用的葯物,無論是在家,還是出門在外去旅遊,都是常備身上的葯物,隨時都可用上,那麼,藿香正氣水的組成成分是什麼?分別有什麼作用? 藿香正氣水的主要組成成分是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白芷、蒼術、厚朴(姜制)、生半夏、茯苓、陳皮、大腹皮、甘草浸膏。 下面介紹下廣藿香油,紫蘇葉油和白芷的功效: 廣藿香油主要就是廣藿香,可以芳香化濁,開胃止嘔,發表解暑。用於濕濁中阻,脘痞嘔吐,暑濕倦怠,胸悶不舒,寒濕閉暑,腹痛吐瀉,鼻淵頭痛。 紫蘇葉油是由紫蘇葉提取出來的,可以發表,散寒,理氣,和營。治感冒風寒,惡寒發熱,咳嗽,頭痛無汗,氣喘,胸腹脹滿,嘔惡腹瀉,咽中梗阻,妊娠惡阻,胎動不安。並能解魚蟹毒,癰瘡蛇毒辣。 白芷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消腫排膿,燥濕止帶。 這三種葯物就已經很大的發揮了藿香正氣水的主要作用,再加上其他葯物,效果就更好了。 此外,編者在為你介紹兩種療效也很好的葯物: 祖卡木顆粒調節異常氣質,清熱,發汗,通竅。適用於普通感冒和流行性感冒患者。 紫金散辟瘟解毒,消腫止痛。用於中暑,脘腹脹痛,惡心嘔吐,痢疾泄瀉,小兒痰厥,外治疔瘡癤腫,痄腮,丹毒,喉風。 康愛多以打造網上最大新特葯房、成為B2C醫葯行業最大影響力的優質服務商家為發展目標。
2. 藿香正氣水的設備是怎樣灌裝的
常規的小劑量灌裝,一般是採用蠕動泵的方式
3. 霍香正氣水的通用名是十滴水嗎
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其實大不同
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都是防暑應急葯品。由於這兩種中成葯均能治療夏季暑熱引起的胃腸不適、腹痛惡心等症狀,所以不少人都誤認為這兩者功效相等,可以相互代替使用。其實,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無論在葯物組成、功效主治與用法用量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貿然替用,必將引起不良後果。
4. 藿香正氣水成分
藿香正氣水
[功能主治]
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胃腸型感冒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5~10毫升,一日2次,用時搖勻。
[劑 型]
酊劑
[不良反應]
尚不明確。
[注意事項]
1.忌煙、酒及辛辣、生冷、油膩食物,飲食宜清淡。
2.不宜在服葯期間同時服用滋補性中葯。
3.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4.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年老體弱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5.吐瀉嚴重者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6.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葯後不得駕駛機、車、船、從事高空作業、機械作業及操作精密儀器。
7.嚴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長期服用。
8.服葯3天症狀無緩解,應去醫院就診。
9.對本品及酒精過敏者禁用,過敏體質者慎用。
10.本品性狀發生改變時禁止使用。
11.兒童必須在成人監護下使用。
12.請將本品放在兒童不能接觸的地方。
13.如正在使用其他葯品,使用本品前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用葯禁忌]
尚不明確。
[主要成份]
蒼術、陳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甘草浸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輔料為乾薑、乙醇。
[葯品相互作用]
如與其他葯物同時使用可能會發生葯物相互作用,詳情請咨詢醫師或葯師。
5. 藿香正氣水到底有幾種包裝方法
兩種,塑料瓶和玻璃瓶。
6. 藿香正氣水和霍香正氣液有什麼區別
1、處方不同:
藿香正氣水最終的葯品裡面是含有乙醇的,而藿香正氣口服液的提取制劑過程中用到了乙醇,但是最後都回收除去了,最終的成品液體不含有乙醇。
2、製作方式不同:
藿香正氣水主要採取乙醇滲漉法和水煎煮法製取,藿香正氣口服液在生產工藝方面主要採取加水迴流蒸餾法和水煎煮法
3、適合症狀不同:
藿香正氣水:適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惡寒發熱、胸膈滿悶、惡心嘔吐也能用。注意服葯期間,應忌食生冷食物。
藿香正氣口服液:中成葯名。為祛暑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腸胃型感冒見上述癥候者
(6)製作藿香正氣水的設備名稱擴展閱讀:
藿香正氣水酒精含量較高,同時葯效也比較迅猛,不適合老人、孕婦、兒童等體質較弱及對酒精過敏的人群。尤其是孕婦,藿香正氣水含有大量的中葯成分,其中的藿香、陳皮、厚朴等芳香物質具有行氣之效,喝了還很可能引起流產。在服用一些抗菌葯、降糖葯、抗抑鬱葯等葯物的同時,避免服用藿香正氣水。
7. 霍香正氣水是誰發明的
最早在宋朝的時候就出現了藿香正氣散,也就是現在的藿香正氣水,具體是誰發明的不得而知。中成葯名,為祛暑劑,具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之功效。用於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腸胃型感冒見上述癥候者。
8. 藿香正氣水是什麼葯材做成的
藿香正氣水處方:蒼術160g 陳皮160g 厚朴(姜制)160g 白芷240g 茯苓240g 大腹皮240g 生半夏160g 甘草浸膏20g 廣藿香油1.6ml 紫蘇葉油0.8ml
製法:以上十味,蒼術、陳皮、厚朴、白芷分別照流浸膏劑與浸膏劑項下的滲漉法(附錄ⅠO),用60%乙醇作溶劑,浸漬24小時後進行滲漉,前三種各收集初漉液400ml,後一種收集初漉液500ml,備用,繼續滲漉,收集續漉液,濃縮後並入初漉液中。茯苓加水煮沸後,80℃溫浸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取汁;生半夏用冷水浸泡,每8小時換水一次,泡至透心後,另加乾薑13.5g,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3小時,第二次2小時;大腹皮加水煎煮3小時,甘草浸膏打碎後水煮化開;合並上述水煎液,濾過,濾液濃縮至適量。廣藿香油、紫蘇葉油用乙醇適量溶解。合並以上溶液,混勻,用乙醇與水適量調整乙醇含量,並使全量成2050ml,靜置,濾過,灌裝,即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