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水需要什麼設備
⑴ 拍攝需要什麼設備 需要詳細點的
拍攝需要如下設備:
1、照相機,最佳選擇是數碼單反相機。
2、存儲卡,用來存儲拍攝信息。
3、閃光燈及燈組,用來補光。
4、三腳架,用來穩定相機拍攝。
5、小型攝影棚,用來拍攝靜物。
⑵ 運動相機水中拍攝需要哪些配件
如果買正狗,GOPRO品牌,不太深,裸機防水,一般一套4-5千,如果潛水,還要買防水殼。如果買山狗相機SJCAM運動相機品牌,1100元左右,全套,畫質硬體相當。
⑶ 水下攝影需要哪些專業設備
專業防水罩,專業水下燈光設備,如果拍離水面不遠的潛水人物也有吧燈光設備放到水邊的。
⑷ 拍攝靜物攝影都需要什麼設備
00S 機器更硬朗一些 做工也不錯 推薦D300S
買D90 不如 買D7000 , D7000現在各個方面都要超越D90。
有個問題你要搞明白 專業級的機器 指的不是成像質量 而是指機身質量。 總有人搞不清楚這個問題,總以為 專業級的機器 成像質量就會更好。 這個是概念錯誤。
專業級的機身 是說它的做工材料比較高級 比如專業機身可以有 防水滴 防塵效果更優秀 機身更堅固結實 耐低溫 等等。。
我不建議你買 D300S 這個高不成低不就的玩意
在尼康裡面選擇的話 要麼上全副D700 如果覺得超預算 想買非全副機 就買D7000
數碼的東西 永遠選新 不選舊, 越是新出的越先進 ,這是必然 跟手機一個道理。
成像效果你在網上是看不出來什麼的 用的鏡頭不同 PS風格不同 光線環境不同 色差 對比 飽和等等都不同。 你怎麼能比較出來成像質量? 再說 D90 和D300S 用的感光材料有什麼不同? 怎麼就會有人認為 D300S效果會好於D90呢? 。。。 無語
綜上所述 建議你好好看看 D7000 現在賣得很好 而且普遍沒反應有什麼大問題。 至於鏡頭 不推薦你買適馬 , 直接買原廠的。
非全副用50MM的鏡頭 焦距貌似很尷尬 說長不長 說短不短,這個就要看你個人習慣了。反正記住 要買原廠的 ,不要迷信 適馬 龍騰 什麼的, 網上網友們的照片也僅僅是做個參考,用同樣的設備 有的人拍得就好 有的人的照片就很難看。 所以還是自己去店裡 看看 哪個用著舒服就買哪個 。 這樣最靠譜。
⑸ 普通人嘗試水下攝影的話,選擇什麼設備最好
對於拍攝動態視頻而言,極限運動攝像機無疑是最理想的選擇,如Sony的FDR運動攝像機,HTC的Re,以及Go Pro等。這些產品通常本身就具備5~10米的防水性能,加裝防水外殼後,更能達到30米防水的效果。
對於拍攝水下照片而言,三防卡片機則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如Olympus TG系列,富士的XP系列,佳能的博秀D系列等等。
這些器材最大的優勢就是防水性能夠用,且操作簡便。尤其是攝像機,幾乎只需要固定在胸前或額頭,而不需要額外操作。如果想要拍攝水下大片,單反+專用防水殼+輔助照明幾乎是唯一選擇。而單反防水殼屬於小眾用品,其價格異常高昂。
⑹ 怎麼進行水下攝影,需要的設備有哪些
1.買專門的水下相機,這個比較貴
2.買相機防水套,把相機包上就可以下水拍攝了,這個我在淘寶上看到過,據說能防水20米,價格在200元以內,單反用的和卡片機用的都有
樓主可以去搜一下
⑺ 拍攝視頻所需要的設備都有那些要專業、詳細的說明和配置,小弟感激不盡。
家庭拍攝視頻:一般家用DV機、帶攝像功能的數碼相機(卡片機或單反)。
音頻:DV機或相機上自帶的MIC,或一支額外的指向性MIC。
燈光:DV機上自帶的燈光、現場光。
其他:手持,或使用普通相機三腳架。
後期:電腦一台。如果是硬碟或快閃記憶體式DV機,電腦有USB口就行。
使用的軟體,premiere是比較基本的(當然,家庭拍攝也可以用繪聲繪影或者系統自帶的MovieMaker等等)。特效需要用到AfterEffect、maya、photoshop、fusion、nuke等軟體。
(7)拍水需要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手持相機正確的姿勢是,像舉起大多數重物一樣,最好的方法是用你的雙腿來承擔重量,所以需要調整你的雙腳姿勢,以適應下面幾條原則:
用雙手握相機。其中左手握住鏡頭,同時右手握住機身並控制快門。
向前小半步並保持膝蓋微曲。這樣可以將自身重量均勻地分配在兩條腿上。
舉起相機擺出你的一般拍攝姿勢。對數碼單反相機來說就是將取景器舉在右眼前,而對於便攜數碼相機來說就是舉在臉前15cm左右眼平位置。
兩臂夾緊身體兩側。左前臂應該保持完全垂直,並且不能向前超出腳趾。一定要避免身體前傾,否則會引起相機抖動。
深呼吸,在兩次呼吸之間盡可能輕柔地按下快門。
外景內拍的操作要點:
在拍攝過程中一定要配合背景的環境光源來布燈,且盡量模仿背景的環境光效。
需要選用模擬高且背景比例合理的背景。
在拍攝過程中,人物的神態和動作要與場景相符。最好是動靜結合。
注意對細節的設計。
道具的選用要與背景相結合。道具的比例要適當,且應具有和背景相同的元素。
⑻ 單反相機如何拍水
你是想拍透明的水面下的魚等水下景物嗎?因為水面有反光,一般拍攝這種圖片時反光會有影響,會拍不清水面下的東西,尤其是有強光照射時,這時一方面要掌握拍攝技巧,即不要逆光拍攝,盡量順光拍攝;另一方面可以在鏡頭前加裝偏振濾光鏡,並調整到最佳的濾光角度,可以最大程度的減小反光的影響,拍出清晰的水下景物。
⑼ 拍抖音視頻需要什麼設備
硬體設備手機、單反、微單、迷你攝像機、專業攝像機做視頻的自媒體,第一個就是需要一個能夠給我拍攝視頻的機器。
隨著科技發展,以前不敢想的專業設備,現在也已隨處可見,普及率極高,如專業單反,專業攝像機等,但在這里,我們更應該了解和研究的,自然是移動手機的拍攝。
手機攝影攝像和美顏功能已全面,如果你想要你的視頻畫質更加清晰且在你資金富裕的情況下,可以去買一個更好的機器哦,根據你的預算做打算買不同價位的設備,在一般情況下,8k左右的可以滿足視頻自媒體人的需求哦~如果你追求更加的完美的話,當然是更高價位的設備了。
音頻設備這里主要是需要麥克風了,一般情況下分為三個類:拍攝設備自帶有音頻、小蜜蜂或者錄音機都可以。如果你買的攝影設備是有錄音功能的話,就不需要在買麥了。剛入門的小夥伴可以用小蜜蜂錄就闊以了,不過是需要電池的,備好電池,以免中途斷電。
到後期做的差不多了,就可以使用更加高級的錄音設備,H6、H4錄音機使用前一定要設置好參數,用錄音機的效果一定比其他兩個好的多。
燈光設備,燈光的主要作用就是為了保證畫面的一個亮度,有時候在拍視頻的時候一般會打個光,簡單點的話可以用打光板,但是不方面帶在身上,可以的話,用攝像燈可以知道安裝到設備上,想打哪裡的光就打哪裡的光,也非常的方便。
(9)拍水需要什麼設備擴展閱讀
爆款技巧
1、內容盡量垂直,才能讓系統給你貼上清晰准確的標簽;
2、畫質盡量清晰,一方面是體驗感好,一方面抖音官方會給到更多流量推薦;
3、晚上6-9點抖音流量最大,盡量在這個流量高峰期發布視頻;
4、視頻上下左右留一定邊距,不然會被手機屏幕遮擋;
5、視頻時長盡可能的短,圖文視頻不超過10秒,真人視頻15-20秒最佳;
6、所有視頻前3秒一定要抓眼球,否則會被劃走,影響完播率;
7、一天發布多少視頻並沒有要求,圖文視頻一天發布20條都可以,真人視頻你想多發估計也發不了多少;
8、視頻內容要堅持每天發布,否則會掉粉;
9、內容有亮點、有價值,篩選後再發,不要隨便發,否則浪費時間精力不說,還會影響流量推薦;
10、養號的意思是讓系統能感覺到你這個賬號背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機器,不是營銷號,按正常人每天刷抖音互動即可;
⑽ 水下攝影的專業設備
奇幻的海底世界是我們普通人難以親臨其境的,但通過電視照片等影像資料,從鏡頭里我們得以看到精彩的水下世界。而在鏡頭背後,攝影師們需要做什麼樣的准備工作?他們是如何工作的?這些幕後的故事其實和海底世界一樣精彩。 潛水表有很多種,其中潛水電腦表可以提供深度、潛水時間資訊,並且更進一步還能計算出潛水的時間限制及無減壓極限。有些電腦表還可以計算出緊急減壓時的安全停留深度,有些電腦表則可以依據當時深度、空氣消耗情形來計算剩餘的空氣時間。這樣讓潛水員充分掌握在水下的停留時間。潛水電腦表已成為潛水必備的工具之一,許多國外的潛點也開始規定必須使用潛水電腦表才能潛。
簡單一點的潛水儀表可以通過表盤顯示氣瓶壓力,至於停留時間則需要潛水員自己把握。同時,它還帶有羅盤功能,好讓潛水者掌握在水下的方向。 潛水深度越深,光線越暗,還有很多人熱衷於夜潛。因此這就必須有潛水燈來提供光源照明。當然這類燈就各式各樣,品類繁多。而這些資料在網上很容易找到,好的潛水燈依然是價格不菲的。
或許,還有一些其他潛水的設備。完成了潛水設備的准備,還要有良好的潛水攝影設備才能完成水下攝影。當然,大家都能想到,水下攝影無非就是普通的攝影器材再加一套防水設備。 當然,除了昂貴的大馬三,吳立新的器材庫里竟然看到了S90的身影。將它作為備用機。作為一個專業的水下攝影師,為什麼會使用一台小DC,而且選擇S90而不是G10/G11呢?對此,他認為現存的一些小數碼機只要用好的話,一樣可以拍出令人滿意的片子。畢竟我們不是要將每幅照片都放大到1米2,那麼普通輸出的話,一般的機子已經夠用了。
不僅如此,吳立新認為G11跟S90比較,畫質差別不是那麼大。但是S90的優點是小,對於已經有著身材龐大的大馬三的攝影師來說,他們需要的正是一款更小巧的備用機。G11和G10本身雖然不大,但是如果和防水罩等組裝起來的話,體積也是很可觀的。事實上,我們看到S90和防水罩搭配起來,體積也僅僅和G11的大小差不多。
除了S90和它的防水罩,還為其配備了一支潛水閃光燈,和專業的大馬三相比,這個組合顯得時尚休閑多了。 水中浮力會對攝影造成很大影響 在潛水時,學習在水面和水底控制浮力大小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水面休息時,正浮力能節省體力,而在水底時,大部分時間需要維持在中性浮力才能使你輕松自由地在水中遨遊,保持良好的能見度,也能避免使你和水中脆弱的生物受到傷害。
那麼,究竟中性浮力對攝影有多大影響?
(一) 能穩定相機,尤其處理慢速拍攝;
(二) 減少攪動起海床之沉積物及沙粒的機會,影響相片結構;
(三) 減少破壞珊瑚的機會,甚至亦可避免自己受到傷害;
(四) 可幫助降低耗氣量。曾目睹某些潛水員因樂極忘形地拍攝而導至缺氣事件,雖然最後並未引至更大傷害,但亦可想像當時的狠狽情景,況且,假若處理不當,可能導至悲劇結果。
潛水員可以通過配重、浮力調整裝置(BC)和呼吸的深淺來調整浮力的大小。
如何怎樣改善中性浮力技巧?其實並不難,要注意的是:
1、一切由慢動作開始,相對空氣,水的阻力大很多,緩慢的活動對省氣是最有效的,同時亦可減低對生物的驚嚇程度,保持生物的自然形態,及比較容易接近取材主體生物,取得最佳攝影位置和角度;
2、好的呼吸氣道控制,緩慢而深。吸氣和呼氣都會影響浮力,導致持機不穩定。緩慢動作,可減低對氧氣的須求,氣道亦易於控制。進行拍攝時,當處理好相機設定及構圖後,在按快門前的一刻可作適量的蔽氣,幫助拍攝的穩定性;
3、游動時,最好將小腿微彎向上,除避免蛙鞋觸碰珊瑚外,更可避免因蛙鞋所產生動力,攪動起海床,影響拍攝效果;
4、當作近攝時,可利用支點懸浮技巧,穩定身體。當然,首先要視察周邊環境,尤其注意身下可能對珊瑚有所破壞或被珊瑚所傷。必要時,可單手指頭輕觸石面來保持平衡。絕對要注意的是海底各類生物中,大部分是極強保護性的,胡亂觸碰,隨時會導致兩敗俱傷局面;
5、水流是會影響拍攝的穩定性,若果為拍攝而刻意與水流對抗是很不智的,假若遇到大流,強行拍攝更可能超越自己能力,放棄拍攝,保持平衡和保護相機才是明智之舉、最後,經常視察深度和壓力表,亦是一個潛水員應有習慣。 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水下攝影照片或電視圖象模糊不清晰是最常見的,也是影響檢測效果最嚴重的影象質量問題。造成影象模糊不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無論是什麼原因,在實際應用中都需要設法克服,以保證良好的攝影效果。
原因1
造成影象模糊不清晰的原因較多,但主要原因是水的透明度低,水中微小的無機物和有機物顆粒含量高。在這種渾濁的水中拍攝時,由於這些微小顆粒對光線的散射作用,使得無論是水下照相或是水下攝象,拍攝的影象效果都像是「霧里看花」一樣,模糊不清。
改善方法
選擇透明度高的水域或時機拍攝。通常,水下攝影的作業水域是無法由作業人員自由選擇的,但在有些情況下,比如附近有透明度高的水域、影象質量要求較高時,如果條件允許,則可以將作業對象轉移到水質好的水域進行拍攝。此外,即便是在同一水域,隨著潮汐、水流、天氣等變化,水的透明度也會發生變化,作業人員只要注意觀察、積累資料,選擇透明度相對較高的時機進行作業,就會改善拍攝效果。
採用近距離拍攝。在相同的拍攝條件下,水下照相機或攝象機離被攝物體的拍攝距離越近,光在水中的傳輸過程受到水的散射作用就越小,拍攝的影象也就越清晰。因此,在水下攝影作業時,只要能滿足拍攝要求,拍攝距離是越近越好。
根據經驗,通常水下的拍攝距離應不超過水的透明度的 1/2 ~ 1/3。水的透明度可以採用圓盤法進行粗略地測算。但在採用近距離拍攝時應注意一點,實際的最小拍攝距離不應小於攝影鏡頭的最近拍攝距離,否則也會由於無法聚焦而造成影象模糊。例如,使用 NIKONOS—V 型水下照相機的NIKORR 35mm標准鏡頭拍攝,其最小拍攝距離不應小於0.8米, NIKORR 28mm 鏡頭的最小拍攝距離不應小於0.6米 。
使用專用的渾水水下攝象機或渾水攝影輔助裝置。這種攝象機或裝置是在攝象機的鏡頭前安裝一個耐壓或非耐壓的攝影罩,罩內封閉空腔內的介質為空氣或清水。這樣,就使光線從被攝物體到鏡頭的傳輸過程中,在渾水中的路徑縮短,從而減小了水的散射作用,提高了影象的清晰度。但由於這種攝影罩的長度有限,因此只有在較近距離拍攝時,其改善效果才明顯。
進行水下拍攝的眾多明星中,凱拉·奈特利表現最自然水下照明採用斜側光而不要用順光。在同樣的拍攝條件下,光源不同的照射方向對影象的清晰度有一定的影響。當光源的照射方向與鏡頭的拍攝方向為同向(即順光)時,鏡頭前的水中顆粒對影象清晰度影響較大;當光源的照射方向與鏡頭的拍攝方向成 30 °~ 60°夾角(即斜側光)時,影象的清晰度會較好些。因此,在水下照明時,應使照明燈離開攝象機或照相機一段距離,形成斜側光照明。
水下拍攝過程中,防止將水攪渾。特別是在水底拍攝時,潛水員移動位置或打腳蹼,很容易將水攪渾而影響拍攝效果,這一點在拍攝前應特別注意。通常在水底拍攝,潛水員一般不要穿腳蹼,可以穿工作鞋。當有水流時,潛水員應採用頂流或側流的方向拍攝。
原因2
由於水的浮力、水流以及涌浪等影響,潛水員在水下拍照時往往難以持穩相機,造成水下拍攝的照片模糊不清。
改善方法
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提高潛水員的潛水技能,保證在較為復雜的水下環境中能控制好自身的穩定性。此外,可以考慮採用以下方法來解決。
布設輔助作業平台作為水下拍攝時的依託物。在水下進行拍攝,特別是水流較大、海況復雜的情況下,給作業潛水員布設一個工作平台,作為穩定身體和照相機的依託物,對防止照相機晃動造成的影象模糊等問題非常有效。
工作平台可根據作業對象、位置、范圍等的實際情況自行製作,平台的樣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用鋼管焊制的吊籃、潛水梯、減壓架等,有時還可以用麻纜系接在作業部位作為潛水員的依託物,如系兜底纜等。
水下攝影師工作現場 潛水員合適的拍攝姿勢,按快門時可屏住呼吸。根據拍攝對象和位置的不同,潛水員應選擇好拍攝的姿勢。在水底拍攝時,若水流不大,可選擇雙腿或單腿跪姿拍攝,穩定性較好;若水流較大,可選擇卧姿拍攝。如果有作業平台,也可採用上述姿勢。懸浮或游動姿勢拍攝的難度較大,一般只在無流和無涌浪的情況下使用。
水底拍攝時多佩帶些壓重物。當在水底拍攝時,為了增大潛水員的穩定性,可多佩帶壓鉛,一般不少於10公斤,若穿潛水服應不少於15公斤。但這些壓鉛不可一次性佩帶上,懸浮或游動拍攝時也不可佩帶過多壓鉛,否則會由於負浮力過大而給潛水員帶來危險。可將壓鉛分為兩組,一組按正常潛水配重佩帶好,潛水員著底後,再由水面將第二組壓鉛送下,潛水員將其系在或壓在腿上。
如果有必要且條件允許,可以在實拍前進行預演,以便使操作人員與潛水員的配合更加默契,更好掌握調焦的時機和速度。
對於沒有聚焦指示裝置或自動聚焦功能的水下照相機,如NOKONOS — V型水下照相機,拍攝前應准確估計拍攝距離並正確調節聚焦選鈕。如果拍攝要求較高,可以採用測量的方法確定準確的拍攝距離,但要注意將米尺測量出的距離乘上3/4,折算成「水下距離」。裝有聚焦指示裝置的水下照相機,在水下聚焦時可能會因光線較暗或水質渾濁而調節困難,所以要十分仔細,調好後再用目測距估計的方法進行核對。有自動聚焦功能的照相機,水下聚焦時,務必要將被攝物體置於取景器顯示的自動測距區域內,防止測距不準。
原因3
此外,採用廣角鏡頭和小光圈能增大攝影景深,水下攝影使用大景深可以彌補聚焦不準所造成影象模糊。在水下拍攝時,潛水員還應確保最小拍攝距離不能小於鏡頭的最近聚焦距離。
水下攝影通常都需要輔助光照明,以便為拍攝提供足夠的光照度。水下攝象使用水下照明燈,而水下照相一般使用水下電子閃光燈。但在拍攝中如果未正確使用輔助照明設備、光源的光照度嚴重不足或過強,會使拍攝出的影象昏暗或出現亮斑而無法辨識被攝物體。
改善方法
在使用閃光燈進行水下照相時,一是要按照閃光燈指數和拍攝距離正確調節光圈系數,在拍攝距離變化時不要忘記重新調節光圈系數,還要防止拍攝距離超出閃光燈的有效作用距離;二是要等閃光燈充電充分後再拍攝,閃光指示燈燃亮時通常只能充電到全功率的 70%左右,此時不要立即拍攝,應等候幾秒鍾後再按快門。
水下攝象機配備的照明燈的亮度一般是可以調節的,水下攝象時應根據監視器的圖象顯示以及景物表面的反光強弱,調節到合適的燈光亮度。在近距離拍攝時,還要調節好照明燈的照射方向,避免景物表面的強反光而在圖象上留下亮斑。
除上述原因外,還有其它一些因素也會影響影象的清晰度,如鏡頭與景物之間有繩纜、氣泡、海藻等物體,拍攝時未及時清除而導致影象被局部遮擋;拍攝動體時快門速度選擇過慢,導致「動感「模糊;攝象機由短焦距向長焦距變焦時調焦不精確等。 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水下攝影美輪美奐 取景構圖不準確或畫面晃動不穩也是水下攝影常見的問題之一,取景不準會造成需要的景物拍不上或拍不全,畫面晃動不穩會造成水面人員難以看清楚監視器的圖象,這些都將影響水下檢測的效果。
原因
潛水員在水下拍攝時,如果照相機或攝象機把持不穩,不僅會引起影象模糊,還會因鏡頭晃動而改變拍攝的場景,導致拍攝的照片或電視圖象取景不準確。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是在拍攝時保持身體及照相機、攝象機的穩定。
改善方法
水下照相在按動快門的瞬間,潛水員屏住呼吸,可以更好地保持照相機的穩定。
由於水的浮力、水流以及涌浪等影響,潛水員在水下往往難以持穩攝象機,造成水下拍攝的圖象晃動。要解決好這一問題,首先要提高潛水員的潛水技能,保證在較為復雜的水下環境中能控制好自身的穩定性。此外,可參考「水下照相機晃動造成的影象清晰度降低」中的方法來解決穩定問題。
在推、拉或搖鏡頭拍攝時,要保持身體平穩,不要跳動。在推進或拉出拍攝時,應採用緩慢小步移動或游動的方法,一般說來,採用推進鏡頭的方法比拉出的方法穩定性更好。橫移拍攝時,採用身體側向被攝景物緩慢小步移動的方法,拍攝效果較好。在有水流或懸浮拍攝時,最好布設導向行動繩,讓潛水員藉助行動繩進行移動拍攝。
水下照相機或攝象機鏡頭的視角不同,在不同拍攝距離上拍攝到的景物場景就不同。一些潛水員因為不能很好地掌握和運用好這一關系,拍攝距離控制不當,導致拍攝的景別不符合要求和取景不準。
要解決好這一問題,主要是把握好鏡頭視角與拍攝場景及景別的關系。場景是指鏡頭在一定距離上拍攝到的畫面尺寸,場景的大小主要取決於鏡頭視角的大小。景別是指同一景物在畫面上展示的規模,水下攝影常用的景別有全景、中景和近景。景別的大小主要取決於景物的大小和場景的大小。
例如, NIKONOS — V型照相機 35mm 鏡頭的水下視角為 46.5 °,其拍攝距離為1米時的場景(寬×高)為0.84 ×0.56 (米),拍攝距離為1.5米時的場景為 1.26 ×0.81 (米)。由此可知,當以橫幅形式拍攝人物時,拍攝距離為1米可以拍到胸部以上的人物近景,拍攝距離為 1.5 米 可以拍到腰部以上的人物中景。若要拍攝站立的人物全景,拍攝距離必須在3.6米以上。由此關系,潛水員就可以根據水下物體的尺寸和拍攝的景別要求,估算出合適的拍攝距離,拍出符合要求的照片。
對於沒有裝配尋象器的水下攝象機,在使用中除了要把握好上述關系外,還要注意攝象機鏡頭的方位,避免出現想要拍「頭部」,實際拍到的卻是「大腿」的現象。根據經驗,通常可以採用沿攝象機外殼上邊沿瞄準被攝景物中心的方法,來保證取景的准確性。另外,也可以根據鏡頭視角的大小,自製一個簡易框形取景器安裝到攝象機上。
在有電話通信的條件下,由水面控制台人員根據電視圖象的顯示,通過電話讓潛水員調整鏡頭的方位,是保證水下攝象准確取景的一種非常有效的辦法。
除上述原因會造成取景構圖不準外,還有取景器的取景范圍與不同焦距鏡頭實際拍攝的范圍之間存在的視差,會造成取景構圖不準確,在實際使用中應根據不同焦距的鏡頭換用不同的附加取景器。另外,在拍攝運動物體時,沒能根據動體的運動速度確定好按動快門的提前量,也會導致取景構圖的不準確。 原因及其改善方法
已有很多電影、視頻、廣告在水下拍攝 我們知道,日光是一種復合光,它是由紅、橙、黃、綠、青、藍、紫七種不同波長的單色光復合而成的。光在水中的傳播過程中會受到水的吸收作用而強度逐漸減弱,而水對光的這種吸收作用與各單色光的波長有關。通常,水對紅色和橙色光吸收最為嚴重,黃色、紫色和綠色光次之,而對藍色、青色光吸收最弱。所以,我們在水下看到的光色通常是藍青色,近岸或河流的水中因含有大量的綠色海生物、泥沙等而變成黃綠色。正因為如此,水下彩色攝影拍出來的照片、電視圖象都是偏藍青或藍綠色的。而且,隨著光在水中傳輸距離和水深的增加,這種偏色就愈加嚴重。
原因
一般情況下,在水下工程中應用水下攝影,照片或圖象偏色並不影響技術人員對被攝物體的辨識。但如果遇到對影象顏色要求較高的水下檢測時,就需要採取一定的措施來減小或矯正偏色。對於數碼相機來說,根據經驗調整白平衡,或採用手動白平衡,可有效改善色偏,而如果使用傳統器材,通常採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
改善方法
縮短拍攝距離。拍攝距離越近,光線在景物和鏡頭之間傳輸的距離就越短,偏色也就越少。所以,水下攝影盡量縮短拍攝距離,不僅可以提高影象的清晰度,還可以減少偏色。
在水下照明燈或水下閃光燈前加紅色透明紙。在照明燈光中加入紅色光,可以補充因水的吸收造成的紅色光減少,因而也就在一定程度上矯正了偏藍色現象。
這是矯正偏藍色的十分有效的方法。但在應用時要注意,在水下閃光燈前加紅色透明紙,會降低閃光燈輸出的光線強度,因此要對曝光量進行一定的補償,否則會出現曝光不足。
在鏡頭前加用暖色濾色鏡或暖色透明紙。這一方法的作用與在水下照明燈或水下閃光燈前加紅色透明紙基本相同,只是濾色鏡或透明紙的顏色不宜用紅色,而應當用橙色,否則可能會「矯枉過正」,而使影象偏紅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