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沖樁設備圖片
❶ 鑽孔灌注樁一般是採用什麼樣的機械設備進行施工的
鑽孔灌注樁一般是採用鑽機進行施工的。
(1)安設鑽機,使鑽桿中心重合,其水平位移及傾斜度誤差按規范要求調整。
(2)用沖擊鑽鑽孔時,應待相鄰孔位上已灌注好的混凝土凝固並已達到一定強度時,才能開鑽。
(3)鑽孔過程採用正循環回轉鑽進施工技術,在黏土層,適當少投泥土,靠鑽進自行造漿,在砂土層則加大泥漿濃度固壁。鑽進速度始終和泥漿排出量相適應。
(4)孔內始終保持0.2kg/cm²的靜水壓力,護筒內水位始終高於水庫水位,遇鬆散地層時,適當增大泥漿相對密度和稠度,盡量減輕沖液對孔壁的影響,同時降低轉速和鑽壓以滿足施工質量控制要求。
(5)鑽進過程嚴禁孔內掉進鑽頭、鑽桿及其他異物,經常檢查鑽頭的磨損情況。
(1)水沖樁設備圖片擴展閱讀
灌注混凝土注意事項:
(1)砼坍落度18~22cm、粗骨料粒徑小於40mm。
(2)混凝土灌注在二次清孔結束後30分鍾內立即進行。
(3)採用Φ250法蘭式導管自流式灌注混凝土。導管聯結要平直,密封可靠;導管下口距孔底30cm~50cm為宜。
(4)首盤澆築:初灌量必須保證導管底部埋入混凝土中80cm以上,且連續灌注。
(5)正常灌注混凝土時,導管底部埋於砼中深度宜為2~6m之間。
(6)一次拆卸導管不得超過6m,每次拆卸導管前均要測量砼面高度,計算出導管埋深,然後拆卸。不要盲目提升、拆卸導管,導管最小埋深2.0m。
❷ 水沖法沉樁中,為什麼用水沖什麼作用什麼原理
用高壓水將砂土層沖開,樁才沉得下去達到預定的設計標高,要不可能沉到一半你就沉不動了。
❸ 鑽孔灌注樁施工用哪些設備
鑽孔樁成孔的方法可分為沖擊鑽孔、回轉鑽孔和旋挖鑽孔。施工中常用的鑽機為沖擊鑽機、回轉鑽機和旋挖鑽機。
沖擊鑽機主要適用於卵(漂)石土、岩層中鑽孔。其主要機具設備大致分為兩類:一類為沖擊鑽機整套設備,本身配有鑽架、起吊及沖擊等設備;另一類為由帶有離合器的雙筒卷揚機組成的簡易沖擊鑽具,其鑽架由簡易桿件組成。按照泥漿的循環方式,沖擊鑽又可分為沖擊正循環鑽和沖擊反循環鑽。
回轉鑽孔可分為正循環回轉鑽孔、反循環回轉鑽孔。其特點是泥漿循環方式不同,壓入泥漿為正循環,抽吸泥漿為反循環。
正循環適用於黏土,粉土,細、中、粗砂等各類土層;反循環適用於黏性土、砂性土、砂卵石和風化岩層,但卵石粒徑不得超過鑽桿內徑的2/3,且含量不大於20%。
旋挖鑽機適用於砂性土、砂卵石和風化岩層。
❹ 請問鋼板樁施工需要哪些設備
是的!施工一次確實沒必要買設備,畢竟設備成本價格挺貴的,這樣施工成本將會很專大,因為我是鋼板樁出租和施屬工工程設備出租的廠家,比較清楚這些設備的價格比較貴,租用相對畢竟便宜,會節約一大筆成本本的!說多了你也不明白!還有什麼問題可以找我!給個圖片看看需要哪些設備,這樣比較清楚。謝謝!望採納哦!
❺ 水沖沉樁法和振動沉樁法的施工工藝分別是什麼
水沖沉樁法和振動沉樁法的施工工藝分別具體如下:
一、水沖沉樁法:
1、水沖法沉樁大多與錘擊或振動相輔使用,視土質情況可採取先用射水管沖樁孔,然後將樁身隨之插入(錘可置於樁頂,以增加下沉的重量);或一面射水,一面錘擊(或振動);或射水錘擊交替進行或以錘擊或振動為主,射水為輔等方式。
2、一般多採取射水與錘擊聯合使用的方式,以加速下沉;亦可採取用射水管沖孔至離樁設計深度約1m左右,再將樁吊入孔內,用錘擊打入到設計深度。
二、振動沉樁法:
1、沉樁時,先將射水管裝好使噴射管嘴離地面約0.5m,當樁插正立穩後,壓上樁帽、樁錘,開啟水泵閥門送水,射水管便沖開樁尖下的土體,慢慢沉入土中,射水管一面下沉,一面不斷的上下抽動,以使土體松動,水流暢通,此時樁即依靠其自重及配合樁錘沖擊沉入土中。
2、最初可使用較小水壓,以後逐步加大水壓,不使下沉過猛,下沉漸趨緩慢時,可開錘輕擊,下沉轉快時停止錘擊。
❻ 濕地打管樁的機器設備
步履靜力壓樁機
1、環保:低雜訊、無污染、無震動,徹底改善 施工過程中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高效、節能:成樁速度快、工人勞動強度低;成樁質量高,成樁質量易達到百分之百;
(高效:成樁速度快;節能:成樁質量高,工人勞動強度低)
❼ 沖孔樁位標識牌圖片
中鐵十四局寧啟鐵路復線電化工程二工區
高壓旋噴樁施工標識牌
里程樁號
鑽進速度
樁長
提升速度
樁徑
水灰比
樁間距
泥漿比重
高壓沖漿泵壓力
❽ 水下澆築混凝土所用的設備有哪些
泥漿護壁成孔灌注樁的水下混凝土澆築常用導管法,混凝土強度等級不低於C20,坍落度為18~22Cm。其澆築方法,所用設備有金屬導管、承料漏斗和提升機具等。導管一般用無縫鋼管製作,直徑為200~300mm,每節長度為2~3m,最下一節為腳管,長度不小於4m,各節管用法蘭盤和螺栓連接。承料漏斗利用法蘭盤安裝在導管頂端,其容積應大於保證管內混凝土所必須保持的高度和開始澆築時導管埋置深度所要求的混凝土的體積。隔水栓(球塞)用來隔開混凝土與泥漿(或水),可用木球或混凝土圓柱塞等,其直徑宜比導管內徑小20~25mm。用3~5mm厚的橡膠圈密封,其直徑宜比導管內徑大5~6mm。導管使用前應試拼裝、過球和進行封閉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0.6~1.0MPa,不漏水者方可使用。澆築時,用提升機具將承料漏斗和導管懸吊起來後,沉至孔底,往導管中放隔水栓,隔水栓用繩子或鐵絲吊掛,然後向導管內灌一定數量的混凝土,並使其下口距地基面約300mm,立即迅速剪斷吊繩(水深在10m以內可用此法)或讓球塞下滑至管的中部或接近底部再剪斷吊繩,使混凝土靠自重推動球塞下落,沖向基底,並向四周擴散。球塞被推出管後,混凝土則在導管下部包圍導管,形成混凝土堆,這時可把導管再下降至基底100~200mm處,使導管下部能有更多的部分埋入首批澆築的混凝土中。然後不斷地將混凝土通過承料漏斗澆入導管內,管外混凝土面不斷被擠壓上升。隨著管外混凝土面的上升,相應地逐漸提升導管。導管應緩緩提升,每次200mm左右,嚴防提升過度,務必保證導管下端埋入混凝土中的深度不少於規定的最小埋置深度。一般情況下,在泥漿中澆築混凝土時,導管最小埋置深度不能小於1m,適宜的埋置深度為2~4m,但也不宜過深,以免混凝土的流動阻力太大,易造成堵管。混凝土澆築過程應連續進行,不得中斷。混凝土澆築的最終標高應比設計標高高出0.5m。
❾ 水中打樁設備400mm管樁
管樁按外徑分為300毫米、350毫米、400毫米、450毫米、500毫米、550毫米、600毫米、800毫米和1000毫米等規格,實際生產的管徑以300毫米、400毫米、500毫米、600毫米為主
上世紀60年代末,鐵道部豐台橋梁工廠開始生產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簡稱PC管樁),當時主要用於鐵道橋梁工程的基礎建設;70年代研製生產後張法預應力混凝土管樁。70年代以來,特別是在上海寶山鋼鐵廠建設中,大量使用了日本引進的鋼管樁,不僅造價高,耐久性也差。為了適應港口建設發展的需要,1987年交通部三航局從日本全套引進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簡稱PHC管樁)生產線,PHC管樁的主要規格為椎600mm~椎1000mm.80年代後期,寧波浙東水泥製品有限公司與有關科研院所合作,針對我國沿海地區淤泥軟弱地質的特點,通過對PC管樁的改造,開發了先張法預應力混凝土薄壁管樁(簡稱PTC管樁),PTC管樁的主要規格有椎300mm~椎600mm. 1989年~1992年,原國家建材局蘇州混凝土水泥製品研究院和番禺市橋豐水泥製品有限公司根據我國的實際情況,通過對引進管樁生產線的消化吸收,自主開發了國產化的預應力高強混凝土管樁,1993年該項成果被原建設部列入全國重點推廣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