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廠轉用蒸餾水設備的示意圖
Ⅰ 如圖是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請回答:(1)在凈水過程中能發生化學變化的是______(填序號)(2)第⑥
(1)在反應沉澱池中加入的物質是明礬,明礬溶於水能生成膠狀物,屬於化學變化;內氯氣溶於水容能和水反應生成次氯酸和鹽酸,屬於化學變化;故填:②⑥.
(2)③從資料中得知:氯氣化學式為Cl2,氯氣物理性質為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故填:Cl2;密度比空氣大;可溶於水.
(3)連接好裝置後,應先進行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在燒瓶中加入沸石是為了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把試管浸在盛有冷水的燒杯中的作用是使水蒸氣冷卻為水.故填:檢查裝置的氣密性;防止加熱時出現暴沸;使水蒸汽冷卻為水.
Ⅱ 我想用家附近的井水自己開桶裝水廠做生意,不知這樣一個小型水廠需要什麼設備和手續。大概需要多大的資金
120桶每小時自動灌裝機
LTLD-100(100-120桶/小時)微電腦自動洗灌機是灌裝純凈水的專用設備,也可用於蒸餾水、礦泉水和其他無菌液體的灌裝。該設備集洗瓶、灌裝、套蓋、壓蓋和成品送出為一體,使用的原材料符合食品行業和其他行業要求。
該設備採用380V(220V)、50HZ交流電源和性能可靠、操作簡便、維護簡單的可編程式控制制器控制系統和氣動控制系統、整個洗瓶、灌裝、套蓋和壓蓋全過程均在封閉隧道內進行,有效地防止純凈水在灌裝過程中可能發生的二次污染,完全符合衛生標准。
主要技術參數
項目規格
生產能力100-120桶/小時
灌裝容量18.9L(5加侖)
水瓶規格Φ270×490×Φ56
瓶蓋規格Φ58×40(辮子長18、寬7.5)
電機功率洗瓶水泵370W×2=740W
灌裝水泵550W×1=550W
理蓋電機60W
電源電壓AC380V(220V)50HZ
額定電流3A(5A)
外型尺寸3040×600×1450(㎜)
重量160Kg
Ⅲ 實驗室怎樣自製蒸餾水,需要哪些設備
最好根據你的實驗室的大小,來決定你的設備
一般用電熱蒸餾水器,比較方便
市面上有5L/h、10L/h、20L/h等幾種規格的電熱蒸餾水器
(每小時產蒸餾水5公斤、10公斤、20公斤)
Ⅳ 蒸餾水設備的原理圖
蒸餾水設備的原理圖如下
Ⅳ 下圖是自來水廠凈水過程示意圖。請回答:
(1)1 (3)檢查氣密性 以防加熱時出現暴沸 冷卻試管
Ⅵ 多效蒸餾水機工作原理
多效復蒸餾水機的工作原理是讓經充分制予熱的水通過多效蒸發和冷凝,排除不凝性氣體和雜質,從而獲得高純度的蒸餾水。要確保蒸餾水的水質,原料水必須經過予處理,一般是以去離子水為原料水.
現在常用的一般都是四效或五效的.出水已經可以達到要求了.
Ⅶ 求簡單,安全,高效的方法,能用家裡的設備制備蒸餾水。
只要到
化工商店買一台
蒸餾水機,一個小時出水10升,足夠用,價格也不貴,也有一小內時出水5升的容,價格300多元,你自己製作蒸餾水,不敢保證
制水的純度,和產量,也不敢保證在
加工過程中,不小心的二次污染,。只要是化工商店都有賣,簡單省事,自己做費事,花錢也不少。
Ⅷ 蒸餾水可用作設備循環冷卻水嗎
可以使用的。
循環冷卻水系統,是以水作為冷卻介質,並循環使用的內一種冷卻水容系統。主要由冷卻設備、水泵和管道組成。冷水流過需要降溫的生產設備(常稱換熱設備,如換熱器、冷凝器、反應器)後,溫度上升,如果即行排放,冷水只用一次(稱直流冷卻水系統)。使升溫冷水流過冷卻設備則水溫回降,可用泵送回生產設備再次使用,冷水的用量大大降低,常可節約95%以上。冷卻水占工業用水量的70%左右,因此,循環冷卻水系統起了節約大量工業用水的作用。
Ⅸ 二次蒸餾水在實驗室怎樣製得怎樣使用制備設備設備是什麼樣清附圖,謝謝
簡單的說,就是自來水經過蒸餾後製取的水再經過一次蒸餾所產生的蒸回餾水叫雙蒸水。這種儀器制水答量比較小,耗電耗水(靠電加熱,水循環冷卻,為防結垢,廢水很多),是傳統的純水製取方式,市場售價在2千左右。
上海淼康實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反滲透去離子水機,採用先進的反滲透省水工藝,直接將自來水轉換為達到實驗室一級用水指標的去離子水,可以完全滿足您的用水要求。制水更快,後續費用更低。如感興趣,可網路公司網站了解詳情。
Ⅹ 蒸餾水的裝置
http://www.hxok.net/flash/UploadFile/2007-10/pic_221667.jpg
蒸餾
distillation
利用液體混合物中各組分揮發度的差別,使液體混合物部分汽化並隨之使蒸氣部分冷凝,從而實現其所含組分的分離。是一種屬於傳質分離的單元操作。廣泛應用於煉油、化工、輕工等領域。
其原理以分離雙組分混合液為例。將料液加熱使它部分汽化,易揮發組分在蒸氣中得到增濃,難揮發組分在剩餘液中也得到增濃,這在一定程度上實現了兩組分的分離。兩組分的揮發能力相差越大,則上述的增濃程度也越大。在工業精餾設備中,使部分汽化的液相與部分冷凝的汽相直接接觸,以進行汽液相際傳質,結果是汽相中的難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液相,液相中的易揮發組分部分轉入汽相,也即同時實現了液相的部分汽化和汽相的部分冷凝。
工業蒸餾的方法有:①閃急蒸餾。將液體混合物加熱後經受一次部分汽化的分離操作。②簡單蒸餾。使混合液逐漸汽化並使蒸氣及時冷凝以分段收集的分離操作。③精餾。藉助迴流來實現高純度和高回收率的分離操作 ,應用最廣泛。對於各組分揮發度相等或相近的混合液,為了增加各組分間的相對揮發度,可以在精餾分離時添加溶劑或鹽類,這類分離操作稱為特殊蒸餾,其中包括恆沸精餾、萃取精餾和加鹽精餾;還有在精餾時混合液各組分之間發生化學反應的,稱為反應精餾。
2.3.1 基本原理
液體的分子由於分子運動有從表面溢出的傾向。這種傾向隨著溫度的升高而增大。如果把液體置於密閉的真空體系中,液體分子繼續不斷地溢出而在液面上部形成蒸氣,最後使得分子由液體逸出的速度與分子由蒸氣中回到液體的速度相等,蒸氣保持一定的壓力。此時液面上的蒸氣達到飽和,稱為飽和蒸氣,它對液面所施的壓力稱為飽和蒸氣壓。實驗證明,液體的飽和蒸氣壓只與溫度有關,即液體在一定溫度下具有一定的蒸氣壓。這是指液體與它的蒸氣平衡時的壓力,與體系中液體和蒸氣的絕對量無關。
將液體加熱,它的蒸氣壓就隨著溫度升高而增大,當液體的蒸氣壓增大到與外界施於液面的總壓力(通常是大氣壓力)相等時,就有大量氣泡從液體內部逸出,即液體沸騰,這時的溫度稱為液體的沸點。顯然沸點與所受外界壓力的大小有關。通常所說的沸點是在0.1MPa壓力下液體的沸騰溫度。例如水的沸點為100℃,即是指在0.1MPa壓力下,水在100℃時沸騰。在其它壓力下的沸點應註明壓力。例如在85.3KPa時水在95℃沸騰,這時水的沸點可以表示為95℃/85.3KPa。
將液體加熱至沸騰,使液體變為蒸氣,然後使蒸氣冷卻再凝結為液體,這兩個過程的聯合操作稱為蒸餾。很明顯,蒸餾可將易揮發和不易揮發的物質分離開來,也可將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分離開來。但液體混合物各組分的沸點必須相差很大(至少30℃以上)才能得到較好的分離效果。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時,由於大氣壓往往不是恰好為0.1MPa,因而嚴格說來,應對觀察到的沸點加上校正值,但由於偏差一般都很小,即使大氣壓相差2.7KPa,這項校正值也不過±1℃左右,因此可以忽略不計。
將盛有液體的燒瓶放在石棉網上,下面用煤氣燈加熱,在液體底部和玻璃受熱的接觸面上就有蒸氣的氣泡形成。溶解在液體內的空氣或以薄膜形式吸附在瓶壁上的空氣有助於這種氣泡的形成,玻璃的粗糙面也起促進作用。這樣的小氣泡(稱為氣化中心)即可作為大的蒸氣氣泡的核心。在沸點時,液體釋放大量蒸氣至小氣泡中,待氣泡的總壓力增加到超過大氣壓,並足夠克服由於液柱所產生的壓力時,蒸氣的氣泡就上升逸出液面。因此,假如在液體中有許多小空氣或其它的氣化中心時,液體就可平穩地沸騰,如果液體中幾乎不存在空氣,瓶壁又非常潔凈光滑,形成氣泡就非常困難。這樣加熱時,液體的溫度可能上升到超過沸點很多而不沸騰,這種現象稱為「過熱」。一旦有一個氣泡形成,由於液體在此溫度時的蒸氣壓遠遠超過大氣壓和液柱壓力之和,因此上升的氣泡增大得非常快,甚至將液體沖溢出瓶外,這種不正常沸騰的現象稱為「暴沸」。因此在加熱前應加入助沸物以期引入氣化中心,保證沸騰平穩。助沸物一般是表面疏鬆多孔、吸附有空氣的物體,如碎瓷片、沸石等。另外也可用幾根一端封閉的毛細管以引入氣化中心(注意毛細管有足夠的長度,使其上端可擱在蒸餾瓶的頸部,開口的一端朝下)。在任何情況下,切忌將助沸物加至已受熱接近沸騰的液體中,否則常因突然放出大量蒸氣而將大量液體從蒸餾瓶口噴出造成危險。如果加熱前忘了加入助沸物,補加時必須先移去熱源,待加熱液體冷至沸點以下後方可加入。如果沸騰中途停止過,則在重新加熱前應加入新的助沸物。因為起初加入的助沸物在加熱時逐出了部分空氣,再冷卻時吸附了液體,因而可能已經失效。另外,如果採用浴液間接加熱,保持浴溫不要超過蒸餾液沸點20ºC,這種加熱方式不但可以大大減少瓶內蒸餾液中各部分之間的溫差,而且可使蒸氣的氣泡不單從燒瓶的底部上升,也可沿著液體的邊沿上升,因而可大大減少過熱的可能。
純粹的液體有機化合物在一定的壓力下具有一定的沸點,但是具有固定沸點的液體不一定都是純粹的化合物,因為某些有機化合物常和其它組分形成二元或三元共沸混和物,它們也有一定的沸點。不純物質的沸點則要取決於雜質的物理性質以及它和純物質間的相互作用。假如雜質是不揮發的,則溶液的沸點比純物質的沸點略有提高(但在蒸餾時,實際上測量的並不是不純溶液的沸點,而是逸出蒸氣與其冷凝平衡時的溫度,即是餾出液的沸點而不是瓶中蒸餾液的沸點)。若雜質是揮發性的,則蒸餾時液體的沸點會逐漸升高或者由於兩種或多種物質組成了共沸點混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溫度可保持不變,停留在某一范圍內。因此,沸點的恆定,並不意味著它是純粹的化合物。
蒸餾沸點差別較大的混合液體時,沸點較低者先蒸出,沸點較高的隨後蒸出,不揮發的留在蒸餾器內,這樣,可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故蒸餾是分離和提純液態化合物常用的方法之一,是重要的基本操作,必須熟練掌握。但在蒸餾沸點比較接近的混合物時,各種物質的蒸氣將同時蒸出,只不過低沸點的多一些,故難於達到分離和提純的目的,只好藉助於分餾。純液態化合物在蒸餾過程中沸程范圍很小(0.5~1℃)。所以,蒸餾可以利用來測定沸點。用蒸餾法測定沸點的方法為常量法,此法樣品用量較大,要10 mL以上,若樣品不多時,應採用微量法。
蒸餾操作是化學實驗中常用的實驗技術,一般應用於下列幾方面:(1)分離液體混合物,僅對混合物中各成分的沸點有較大的差別時才能達到較有效的分離;(2)測定純化合物的沸點;(3)提純,通過蒸餾含有少量雜質的物質,提高其純度;(4)回收溶劑,或蒸出部分溶劑以濃縮溶液。
2.蒸餾操作
加料:將待蒸餾液通過玻璃漏斗小心倒入蒸餾瓶中,要注意不使液體從支管流出。加入幾粒助沸物,安好溫度計。再一次檢查儀器的各部分連接是否緊密和妥善。
加熱:用水冷凝管時,先由冷凝管下口緩緩通入冷水,自上口流出引至水槽中,然後開始加熱。加熱時可以看見蒸餾瓶中的液體逐漸沸騰,蒸氣逐漸上升。溫度計的讀數也略有上升。當蒸氣的頂端到達溫度計水銀球部位時,溫度計讀數就急劇上升。這時應適當調小煤氣燈的火焰或降低加熱電爐或電熱套的電壓,使加熱速度略為減慢,蒸氣頂端停留在原處,使瓶頸上部和溫度計受熱,讓水銀球上液滴和蒸氣溫度達到平衡。然後再稍稍加大火焰,進行蒸餾。控制加熱溫度,調節蒸餾速度,通常以每秒1~2滴為宜。在整個蒸餾過程中,應使溫度計水銀球上常有被冷凝的液滴。此時的溫度即為液體與蒸氣平衡時的溫度,溫度計的讀數就是液體(餾出物)的沸點。蒸餾時加熱的火焰不能太大,否則會在蒸餾瓶的頸部造成過熱現象,使一部分液體的蒸氣直接受到火焰的熱量,這樣由溫度計讀得的沸點就會偏高;另一方面,蒸餾也不能進行得太慢,否則由於溫度計的水銀球不能被餾出液蒸氣充分浸潤使溫度計上所讀得的沸點偏低或不規范。
觀察沸點及收集餾液:進行蒸餾前,至少要准備兩個接受瓶。因為在達到預期物質的沸點之前,帶有沸點較低的液體先蒸出。這部分餾液稱為「前餾分」或「餾頭」。前餾分蒸完,溫度趨於穩定後,蒸出的就是較純的物質,這時應更換一個潔凈乾燥的接受瓶接受,記下這部分液體開始餾出時和最後一滴時溫度計的讀數,即是該餾分的沸程(沸點范圍)。一般液體中或多或少地含有一些高沸點雜質,在所需要的餾分蒸出後,若再繼續升高加熱溫度,溫度計的讀數會顯著升高,若維持原來的加熱溫度,就不會再有餾液蒸出,溫度會突然下降。這時就應停止蒸餾。即使雜質含量極少,也不要蒸干,以免蒸餾瓶破裂及發生其他意外事故。
蒸餾完畢,應先停止加熱,然後停止通水,拆下儀器。拆除儀器的順序和裝配的順序相反,先取下接受器,然後拆下尾接管、冷凝管、蒸餾頭和蒸餾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