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設備 » 注射劑配液過濾設備

注射劑配液過濾設備

發布時間: 2021-04-11 08:49:52

㈠ 靜脈配液中心都需要什麼設備(細致)

1.設施類:儲物櫃、配夜台、洗手池、垃圾分隔櫃、布類掛架。
2.設備類:紫外線消毒燈(三氧消毒機)、振盪器、色燈(小型)、治療車。
3.物品類:口罩、帽子、手套、砂輪、啟瓶器(大中小號)、銳器盒、污物桶(三分類加蓋)、注射器(100ml50ml20mlml5ml2ml皮試針)、消毒盒(或帶標簽磨口瓶)、鑷桶、止血鉗(大、中)、卵圓鉗、長鑷、無菌盤、剪刀、包布、消毒液、洗手液、方巾。

㈡ 注射用水用成套生產設備及工藝圖。

Ⅱ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修訂)
(附錄)

一、總則

1.本附錄為國家葯品監督管理局發布的《葯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1998年修訂)對無菌葯品、非無菌葯品、原料葯、生物製品、放射性葯品、中葯制劑等生產和質量管理特殊要求的補充規定。
2.葯品生產潔凈室(區)的空氣潔凈主劃分為四個級別。
潔凈室(區)空氣潔凈度級別表
潔凈級別 塵粒最在允許數/立方米 微生物數最大允許數
≥0.5μm ≥0.5μm 浮游菌/m 沉降菌/皿
100級 3 500 0 5 1
10 000級 350 000 2 000 100 3
100 000級 3 500 000 20 000 500 10
300 000級 10 500 000 60 000 - 15

3. 潔凈室(區)的管理需符合下列要求:
(1)潔凈室(區)內人員數量應嚴格控制。其工作人員(包括維修、輔助人員)應定期進行衛生和微生物學基礎知識、潔凈作業等方面的培訓及考核;對進入潔凈室(區)的臨時外來人員進行指導和監督。
(2)潔凈室(區)與非潔凈室(區)之間必須設置緩沖設施,人、物流走向合理。
(3)100級潔凈室(區)內不行設置地漏,操作人員不應裸手操作,當不可避免時,手部應及時消毒。
(4)10 000級潔凈室(區)使用的傳輸設備不得穿越較低級別的區域。
(5)100 000級以上區域的潔凈工作服應在潔凈室(區)內洗滌、乾燥、整理、必要時按要求滅菌。
(6)潔凈室(區)內設備保溫層表面應平整、光潔,不得有顆粒性物質脫落。
(7)潔凈室(區)內應使用無脫落物、易清洗、易消毒的衛生工具,衛生工具要存放於對產品不造成污染的地點,並應限定使用區域。
(8)潔凈室(區)在靜態條件下檢測的塵埃粒子數、浮游菌數或沉降菌必須符合規定,應定期監控動態條件下的潔凈狀況。
(9)潔凈室(區)的凈化空氣如可循環使用,應採取有效措施避免污染和交叉污染。
(10)空氣凈化系統應按規定清潔、維修、保養並作記錄。
4. 葯品生產過程的驗證內容必須包括:
(1) 空氣凈化系統;
(2) 工藝用水系統;
(3) 生產工藝及其變更;
(4) 設備清洗;
(5) 主要原輔材料變更。
無菌葯品生產過程的驗證內容還應增加:
(1) 滅菌設備;
(2) 葯液濾過及灌封(分裝)系統。
5. 水處理及其配套系統的設計、安裝和維護應能確保供水達到設定的質量標准。
6. 印有與標簽內容相同的葯品包裝物,應按標簽管理。
7. 葯品零頭包裝只限兩個批號為一個合箱,合箱外應標明全部批號,並建立合箱記錄。
8. 葯品放行前應由質量管理部門對有關記錄進行審核,審核內容應包括:配料、稱重過程中的復核情況:各生產工序檢查記錄;清場記錄;中間產品質量檢驗結果;偏差處理;成品檢驗結果等。符合要求並有審核人員簽字後方可放行。

二、無菌葯品

無菌葯品是指法定葯品標准中列有無菌檢查項目的制劑。
1. 無菌葯品生產環境的空氣潔凈度級別要求:
(1)最終滅菌葯品:100級或10 000級背景下的局部100級:大容量注射劑(≥50毫升)的灌封;
10 000級:注射劑的稀配、濾過;小容量注射劑的灌封;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的最終處理;100 000級:注射劑濃配或採用密封系統的稀配。
(3) 非最終滅菌葯品:100級或10 000級背景下局部100級:灌裝前不需除菌濾過的葯液配製;注射劑的灌封、分裝和壓塞;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最終處理後的暴露環境。10 000級:灌裝前需除菌濾過的葯液配製。
(4) 其他無菌葯品:10 000級:供角膜創傷或手術用滴眼劑的配製和灌裝。
2. 滅菌櫃具有自動監測、記錄裝置、其能力應與生產批量相適應。
3. 與葯液接觸的設備、容器具、管路、閥門、輸送泵等應採用優質耐腐蝕材質,管咱的安裝應盡量減少連(焊)接外。過濾器材不得吸附葯液組份和釋放異物。禁止使用含有石棉的過濾器材。
4. 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不得回收使用。
5. 批的劃分原則:
(1) 大、小容量注射劑以同一配液罐一次所配製的葯液所生產的均質產品為一批。
(2) 粉針劑以同一批原料葯在同一連續生產周期內生產的均質產品為一批。
(3) 凍乾粉針劑以同一批葯液使用同一台凍干設備在同一生產周期內生產的均質產品為一批。
6. 直接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最後一次精洗用水應符合注射用水質量標准。
7. 應採取措施馬避免物料、容器和設備最終清洗後的二次污染。
8. 直接接觸葯品包裝、設備和其他物品的清洗、乾燥、滅菌到使用時間間隔應有規定。
9. 葯液從配製到滅菌或除菌過濾時間間隔應有規定。
10. 物料、容器、設備或其他物品需進入無菌作業區時應經過消毒或滅菌處理。
11. 成品的無菌檢查必須按滅菌櫃次取樣檢驗。
12. 原料、輔料應按品種、規格、批號分別存放,並按批取樣檢驗。

三、非無菌葯品

非無菌葯品是指法定葯品標准中未列無菌檢查項目的制劑。
1. 非無菌葯品生產環境空氣潔凈度級別的最低要求:
(1)100 000級:非最終滅菌口服液體葯品的暴露工序,深部組織創傷外用葯品、眼用葯品的暴露工序;除直腸用葯外的腔道用葯的暴露工序。
(2)300 000級:最終滅菌口服液體葯品的暴露工序;口服固體暴露工序;表皮外用葯品暴露工序;直腸用葯的暴露工序。
(3)接觸葯品的包裝材料最終處理暴露工序潔凈度級別應與其葯品生產環境相同。
2. 產塵量大的潔凈室(區)經捕塵處理仍不能避免交叉污染時,其空氣凈化系統不得利用回風。
3. 空氣潔凈度級別的相同的區域,產塵量大的操作室應保持相對負壓。
4. 生產性激素類避孕葯品的空氣凈化系統的氣體排放應經過過濾處理。
5. 生產激素類、抗腫瘤類葯品制劑當不可避免與其他葯品交替使用同一設備和空氣凈化系統時,應採用有效的防護、清潔措施和必要的驗證。
6. 乾燥設備進風口應有過濾裝置,出風口應有防止空氣倒流裝置。
7. 軟膏劑、眼膏劑、栓劑等配製和灌裝的生產設備、管道應方便清洗和消毒。
8. 批的劃份原則:
(1) 固體、半固體制劑在成型或分半裝前使用同一台混合設備一次混合量所生產的均質產品為一批。
(2) 液體制劑以灌裝(封)前經最後混全的葯液所生產的均質產品為一批。
9. 生產用模具的采購、驗收、保管、維護、發放及報廢應制定相應管理制度,設專人專櫃保管。
10. 葯品上直接印字所用油墨應符合食用標准要求。
11. 生產過程中應避免使用易碎、易脫屑、易長霉器具;使用篩網時應有防止因篩網斷裂而造成污染的措施。
12. 液體制的配製、濾過、灌封、滅菌等過程應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13. 軟膏劑、眼膏劑、栓劑生產中的中間產品應規定儲存期和儲存條件。
14. 配料工藝用水及直接接觸葯品的設備、器具和包裝材料最後一次洗滌用不應符合純化水質量標准。

四、原料葯

1. 從事原料葯生產的人員應接受原料葯生產特定操作的有關知識培訓。
2. 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質的生產和儲存的廠房設施應符合國家有關規定。
3. 原料葯精製、乾燥、包裝生產環境的空氣潔凈度級別要求:
(1) 法定葯品標准中列有無菌檢查項目的原料葯,其暴露環境應為10 000級背景下局部100級;
(2) 其他原料葯的生產暴露環境不低於300 000級;
4. 中間產品的質量檢驗與生產環境有交叉影響時,其檢驗場所不應設置在該生產區域內。
5. 原料葯生產宜使用密閉設備;密閉的設備、管道可以安置於室外。使用敞口設備或打開設備操作時,應有避免污染措施。
6. 難以精確按批號分開的大批量、大容量原料、溶媒等和物料入庫時應編號;其收、發、存、用應制定相應的管理制度。
7.企業可根據工藝要求、物料的特徵以及對供應商質量體系的審核情況,確定物料的質量控制項目。
8.物料因特殊原因需處理使用時,應有審批程序,經企業質量管理負責人批准後發放使用。
9. 批的劃分原則:
(1) 連續生產的原料葯,在一定時間間隔內生產的在規定限度內的均質產品為一批。
(2) 間歇生產的原料葯,可由一定數量的產品經最後混合所得的在規定限度內的均質產品為一批。混合前的產品必須按同一工藝生產並符合質量標准,且有可追蹤的記錄。
10. 原料葯的生產記錄應具有可追蹤性,其批生產記錄至少從粗品的精製工序開始。連續生產的批生產記錄,可為該批產品各工序生產操作和質量監控的記錄。
11.不合格的中間產品,應明確標示並不得流入下道工序;因特殊原因需處理使用明,應按規定的書面程序處理並有記錄。
12. 更換品種時,必須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潔。在同一設備連續生產同一品種時,如有影響產品質量的殘留物,更換批次時,也應對設備進行徹底的清潔。
13.難以清潔的特定類型的設備可專用於特定的中間產品、原料葯的生產或儲存。
14.物料、中間產品和原料葯在廠房內或廠房間的流轉應有避免混淆和污染的措施。
15.無菌原料葯物精製工藝用水及直接接觸無菌原料葯的包裝材料的最後洗滌用水應符合注射用水質量標准;其它原料葯精製工藝用不應符合純化不質量標准。
16. 應建立發酵用菌種保管、使用、儲存、復壯、篩選等管理制度,並有記錄。
17. 對可以重復使用的包裝容器,應根據局面程序清洗干凈,並去除原有的標簽。
18. 原料葯留樣包裝應與產品包裝相同或使用模擬包裝,保存在與產品標簽說明相符的條件下,並按留樣管理規定進行觀察。

五、生物製品

1.從事生物製品製造的全體人員(包括清潔人員、維修人員)均應根據其生產的製品和所從事的生產操作進行專業(衛生學、微生物學等)和安全防護培訓。
2.生產和質量管理負責人應具有相應的專業知識(『細菌學、病毒學、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免疫學、葯學等),並有豐富的實踐經驗以確保在其生產、質量管理中履行其職責。
3.生物製品生產環境的空氣潔凈度級別要求:
(1)100級:灌裝前不經除菌過濾的製品其配製、合並、灌封、凍干、加塞、添加穩定劑、佐劑、滅活劑等;
(2)10 000級:灌裝前需經除菌過濾的製品其配製、合並、精製、添加穩定劑、佐劑、滅活劑、除菌過濾、超濾等;體外免疫診斷試劑的陽性血清的分裝、抗原、抗體分裝;
(3)100 000級:原料血漿的合並、非低溫提取、分裝前的巴氏消毒、軋蓋及製品最終容器的精洗等;
口服劑其發酵培養密閉系統環境(暴露部分需無菌操作);
酶聯免疫吸會試劑的包裝、配液、分裝、乾燥;膠體金試劑、聚合酶鏈反應試劑(PCR)、紙片法試劑等體外免疫試劑;
深部組織創傷用製品和大面積表創面用製品的配製、灌裝。
4.名類製品生產過程中涉及高危致病因子的操作,其空氣凈化系統等設施還應符合特殊要求。
5.生產過程中使用某些特定活生物體階段,要注設備專用,並在隔離或封閉系統內進行。
6. 卡介苗生產廠房和結核菌素生產廠房必須與其他製品生產廠房嚴格分開 ,其生產設備要專用。
7. 芽胞菌操作直至滅活過程完成之前必須使用專用設備。炭疽桿菌、肉毒梭狀芽胞桿菌和破傷風梭
狀芽胞桿菌製品須在相應專用設施內生產。
8.如設備專用於生產孢了形成體,當加工處理一種製品時應集中生產。在某一設施或一套設施中分期輪換生產芽胞菌製品時,在規定時間內只能生一種製品。
9.生物製品的生產應注意廠房與設施對原材料、中間體和成品的潛在污染。
10.聚合酶鏈反應試劑(PCR)的生產和檢定必須在各自獨立的建築物中進行,防止擴增時形成的氣溶膠造成交叉污染。
11.生產人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檢測試劑,在使用陽性樣品時,必須有符合相識規定的防護措施和設施。
12.生產用種子批和細胞庫,應在規定儲存條件下,專庫存放,並只允許指定的人員進入。
13.以人血、人血漿或動物臟器、組織為原料生產的製品必須使用專用設備,並與其它生物製品的秤嚴格分開。
14.使用密閉系統生物發酵罐生產的製品可以在同一區域同時生產,如單史降抗體和重組DNA產品。
15.各種滅活疫苗(包括重組DNA產品)、類毒素及細胞提取物,在其滅活或消毒後可以與其他無菌製品交替使用同一灌裝間和灌裝、凍干設施。但在一種製品分裝後,必須進行有效的清潔和消毒,清潔消毒效果應定期驗證。
16.操作有致病作用的微生物應在專門的區域內進行,並保持相對負壓。
17.有菌(毒)操作區與無菌(毒)操作區應有各自獨立的空氣凈化系統。來自病原體操作區的空氣不得再循環,來自危險度為二類以上病原體的空氣應通過除菌過濾器排放,濾器的性能應定期檢查。
18.使用二類以上病原體強污染性材料進行製品生產時,對其排出污物應有有效消毒設施。
19.用於加工處理活生物體的生產操作區和設備應便於清潔和去除污染,能耐受熏蒸消毒。
20.用於生物製品生產的動物室、質量檢定動物室必須與製品生產區各自分開。動物飼養管理要求,應符合實驗動物管理規定。
21.生產用注射用水應制備後6小時內使用;制備後4小時內滅菌72小時內使用,或者在80℃以上保溫、65℃保溫循環或4℃以下存放。
22.管道系統、閥門和通氣過濾器應便於清潔和滅菌,封閉性容器(如發酵灌)應用蒸氣滅菌。
23.生產過程中污染病原體的物品和設備均要與未用過的滅菌物品質和設備分開,並有明顯標志。
24.生物製品生產用的主要原輔料(包括血液製品的原料血漿)必須符合質量標准,並由質量保證部門檢驗合格簽證發放。
25.生物製品生產用物料須向合法和有質量保證的供方采購,應對供應商進行評估並與之簽訂較固定供需合同,以確保其物料的質量和穩定性。
26.動物源性的原材料使用時要詳細記錄,內容至少包括動物來源、動物繁殖和飼養條件、動物的健康情況。用於疫苗生產的動物應是清潔級以上的動物。
27.需建立生產用菌毒種的原始種子批、主代種子批和工作種子第系統。種子批系統應有菌毒種原始來源、菌毒種特徵鑒定、傳代譜系、菌毒種是否為單一純微生物、生產和培育特徵、最適保存條件等完整資料。
28.生產用細胞需建立原始細胞庫、主代細胞庫和工作細胞庫系統。細胞庫系統應包括:細胞原始來源(核型分析、致瘤性)、群體倍增數、傳代譜系細胞是否為單一純化細胞系、制備方法、最適保存條件等。
29.生產、維修、檢驗和動物飼養的操作人員管理人員應接種相應疫苗並定期進行體檢。
30.患有傳染病、皮膚病、皮膚有傷口者和對製品質量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的人員,均不得進入生產區進行操作或進行質量檢驗。
31.生產生製品的潔凈區和需要消毒的區域,應選擇使用一種以上的消毒方式,定期輪換使用,並進行檢測,以防止產生而葯菌株。
32.在含有霍亂、鼠疫菌、HIV、乙肝病毒等高危病原體的生產操作結束後,對可疑的污染物品應在原位消毒,並單獨滅菌後,方可移出工作區。
33.在生產日內,沒有經過明確規定的去污染措施,生產人員不得由操作活微生物或動物的區域到操作其他製品或微生物的區域。與生產過程無關的人員不應進入生產控制區,必須進入時,要穿著無菌防護服。
34.從事生產操作的人員應與動物飼養人員分開。
35.生物製品應嚴格按照《中國生物製品規程》或國家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准和工藝方法生產。
36.生物製品原材料、原液、半成品及成品應嚴格按照《中國生物製品規程》或國家葯品監督管理部門批準的質量標准進行檢定。
37.生物製品生產應按照《中國生物製品規程》中的「生物製品的分批規程」分批和編寫批號。
38.生物製品國家標准品應由國家葯品檢驗機構統一制備、標化和分發。生產企業可根據國家標准品制備其工作品標准。
39.生物製品生產企業質量保證部門應獨立於生產管理部門,直屬企業負責人領導。必須能夠承擔物料設備、質量檢驗、銷售及不良反應的監督與管理。生產質量管理及質量檢驗結果均符合要求的製品方可出廠。

下面還有哦-------------------------

㈢ 注射劑設備有哪些

紙箱
入庫
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洗、烘、灌、封聯動機組工藝流程及環境區域劃分示意圖
4.1.2
水針劑生產設備按照水針劑生產工藝的需要,其生產 設備包括以下幾個..

㈣ 注射劑過濾液體是從濾芯中間濾過還是濾芯外面

普爾膜濾芯為您解答:大部分濾芯都是外壓式濾芯,也就是水由外向內過濾,從中心桿一端流出。

㈤ 注射液配液與過濾過程中應如何控制其質量

只要在從事注射液配製全過程的各工序中進行質量控制,全程在無菌的環境下,使用機械直接進行自動化操作,就能很好的控制其質量。

㈥ 注射劑制備中為什麼要先粗濾,再用筒式過濾器精濾

A、過濾一般是用來分離不溶性固體和液體的混合物,故A正確;
B、定容是配製一定物質的量內濃度的溶液過程中的容一步,不能分離物質,故B錯誤;
C、滲析常用於分離和提純膠體,故C正確;
D、分餾是分離幾種不同沸點的揮發性物質的混合物的一種方法,故D正確;
故選:B.

㈦ 非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的洗瓶、灌封、配料的潔凈級別如何劃分

它們的輔助功能間與其生產操作間的潔凈級別一定要相同嗎?如操作間是B級背景下的A級,它的輔助間是B級可以嗎? 分析:對於非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各工藝步驟應處於何種潔凈級別,葯品GMP附錄1第十三條給出了示例,非最終滅菌小容量注射劑洗瓶可設在D級,灌封在B級背景下的A級,可除菌過濾的葯液或產品的配製在C級,無菌配料應在B級背景下的A級。無菌葯品的生產操作環境可參照該示例進行選擇。 應當注意的是,核心區域的布局應合理,盡量減少輔助功能間的設置,如必須設置輔助間,應盡量減少其對核心區域的影響。輔助間的具體潔凈級別應根據在該房間內進行的操作或所存儲物料和器具的特性確定。 嘉諾德推薦潔凈區壓差檢測儀表

㈧ 小容量注射劑稀配單級0.22um除菌過濾後迴流的作用是什麼是否可以直接過濾後進入無菌儲存罐

畢竟不是絕對無菌,還是會有少量殘留的。稀配罐里的細菌總數是一定的,多過濾幾次細菌的殘留會越來越少

㈨ 無菌制劑配液灌裝除菌過濾器怎麼按合理

現在一般配置是2級0.2微米過濾器用於無菌過濾,前面還可以配一級預過濾器,比如0.5微米的。

㈩ 小容量注射劑的制備工藝流程

一、生產用物料

1、包括原輔料、純化水、注射用水、包裝材料。 原輔料、包裝材料(包括安瓿)應檢驗合格後使用。

2、純化水為原水製得,清洗安瓿使用;注射用水為純化水製得,清洗安瓿和配製使用,均應定時檢查,製得後及時使用。

二、純化水、注射用水

1、原水處理(純化水的制備)

原水處理方法有離子交換法、電滲析法及反滲透法。離子交換法製得的去離子水可能存在熱原、乳光等問題,主要供蒸餾法制備注射用水使用,也可用於洗瓶,但不得用來配製注射液。

2、注射用水的制備

注射用水為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經蒸餾所得的水,又稱重蒸餾水。其質量要求見《中國葯典》,除氯化物、硫酸鹽、鈣鹽、硝酸鹽、亞硝酸鹽、二氧化碳、易氧化物、不揮發物與重金屬按蒸餾水檢查應符合規定外,還規定pH應為5.0~7.0,氨含量不超過0.00002%。

三、人員

操作人員應身體健康,每年體檢一次,並建立健康檔案。

操作作人員按生產區域進行劃分,嚴格遵守工作服穿戴制度,並不得將工作服穿出該區域。不得將頭發、胡須外露,不得化妝,不得佩帶飾物、手錶,操作前後、接觸污物後均應洗手並且消毒。

工作服應定期清洗,更換。

四、領料

按生產指令領取處方原料,核對物料品名,批號、規格、數量應相符,所領物料應有檢驗合格報告書。

五、配料:

領取的原料核對品名、批號、數量、合格證,按生產處方配料,裝入清潔容器轉入下一工序。稱量時需由第二人復核。

六、安瓿清洗

將安瓿軒洗瓶機內,依次用飲用水、純化水、注射用水進行清洗,清洗後乾燥滅菌,置相應區域,檢驗合格後及時使用。

七、配液

按生產工藝進行配液

八、過濾

將配置完成的葯液過濾,除去其中所含的雜質。

九、灌封

濾液經檢查合格後進行灌裝和封口,即灌封。

十、滅菌

除採用無菌操作生產的注射劑外,注射液在灌封後須盡快進行滅菌,以保證產品的無菌。(滅菌要求是殺滅微生物,以保證用葯安全,同時避免葯物的降解,以免影響葯效。)

十一、檢漏

滅菌後的安瓿立即進行漏氣檢查。若安瓿未嚴密熔合,有毛細孔或微小裂縫存在,則葯液易被微生物與污物污染或葯物泄漏,污損包裝,應檢查剔除。

十二、燈檢

安瓿通過燈檢箱進行燈檢,剔除不合格產品,若不合格產品比例達到規定限度,則本批產品直接判為不合格產品,作廢處理。

十四、抽樣檢驗

外包完畢,產品送入待驗品庫,填寫請檢單,請QC抽取樣品按質量標准進行檢驗。

十五、成品入庫

檢驗合格後填寫放行單,取得產品合格證後,辦理成品入庫手續。

(10)注射劑配液過濾設備擴展閱讀:

一、中葯注射劑原料的准備

配製原料的形式:

(1)、以中葯中提取的單體有效成分為原料。

(2)、以中葯中提取的有效部位為原料。

(3)、中葯中提取的總提取物為原料(現狀)。

二、中葯材的預處理

葯材原料必須確定品種與來源,鑒定符合要求後,預處理(挑選、洗滌、切制、乾燥、粉碎、滅菌)。

三、中葯注射用原液的制備

1、要求:最大限度地除去雜質,保留有效成分。

2、提取與純化路線選擇依據:

(1)、根據處方組成中葯物所含成分的基本理化性質;

(2)、結合中醫葯理論確定的功能主治與現代葯理研究;

(3)、處方的傳統用法、劑量;

(4)、製成注射劑後應用的部位與作用時間。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