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凈水設備 » 森林防火水滅火設備

森林防火水滅火設備

發布時間: 2020-12-25 13:33:12

⑴ 森林防火的徵文

森林防火的重要性 一、森林火災的危害 眾所周知,森林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它僅能提供國家建設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及林副產品,而且還肩負著釋放氧氣、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美化環境、凈化空氣、減少噪音及旅遊保健等多種使命.同時,森林還是農牧業穩產高產的重要條件.然而,森林火災會給森林帶來嚴重危害.森林火災位居破壞森林的三大自然災害(病害、蟲害、火災)之首.它不僅給人類的經濟建設造成巨大損失,破壞生態環境,而且還會威脅到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具體表現在如下的幾個方面. (一)燒毀林木 森林一旦遭受火災,最直觀的危害是燒死或燒傷林木.一方面使森林蓄積下降,另一方面也使森林生長愛到嚴重影響.森林是生長周期較長的再生資源,遭受火災後,其恢復需要很長的時間.特別是高強度大面積森林火災之後,森林很難恢復原貌,常常被低價林或灌叢取而代之.如果反復多次遭到火災危害,還會成為荒草地,甚至變成裸地.例如,1987年「5.6」特大森林火災之後,分布在坡度較陡的地段的森林嚴重火燒之後基本變成了荒草坡,生態環境嚴重破壞,再要恢復森林幾乎是不可能的. (二)燒毀林下植物資源 森林除了可以提供木材以外,林下還蘊藏著豐富的野生植物資源.如東北大興安嶺林區的「紅豆」(越桔)和「都仕」(篤斯越桔)等是營養十分豐富的野果,現已開發了紅豆果茶、都仕果酒等天然綠色食品,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利用黃芪做原料而生產出來的「北芪神茶」,以其營養豐富、無污染,且滋補功能強等特點而馳名中外.長白山林區的人參、靈芝、刺五加等是珍貴葯材.我國南方的喜樹可提煉出喜樹鹼,喜樹鹼是良好的治療癌症的葯物;漆樹可加工製成漆;桉樹提煉出的桉油是製造香皂、香精的最佳原料等等,不勝枚舉.所有這些林副產品都具有重要的商品價值和經濟效益.然而,森林火災能燒毀這些珍貴的野生植物,或者由於火干擾後,改變其生存環境,使其數量顯著減少,甚至使某些種類滅絕. (三)危害野生動物 森林是各種珍禽異獸的家園.森林遭受火災後,會破壞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環境.有時甚至直接燒死、燒傷野生動物.由於火災等原因而造成的森林破壞,我國不少野生動物種類已經滅絕或處於瀕危.如野馬、高鼻羚羊、新疆虎、犀牛、豚鹿、朱鷺、黃腹角雉、台灣鷳等幾十種珍貴鳥獸已經滅絕.另外,大熊貓、東北虎、長臂猿、金絲猴、野象、野駱駝、海南坡鹿等國家級保護動物也面臨瀕危,如不加以保護,有滅絕的危險.因此,防治森林火災,不僅是保護森林本身,同時也保護了野生動物,進而保護了生物物種的多樣 性. (四)引起水土流失 森林具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據測算,每公頃林地比無林地能多蓄水30立方米.三千公頃森林的蓄水量相當於一座100萬立方米的小型水庫.因此,森林有「綠色水庫」之美稱.此外,森林樹木的枝葉及林床(地被物層)的機械作用,大大減緩雨水對地表的沖擊力;林地表面海綿狀的枯枝落葉層僅具有雨水沖擊作用,而且能大量吸收水分;加之,森林龐大的根系對土壤的固定作用,使得林地很少發生水土流失現象.然而,當森林火災過後,森林的這種功能會顯著減弱,嚴重時甚至會消失.因此,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引起水土流失,還會引起山洪爆發、泥石流等自然災害. (五)使下遊河流水質下降 森林多分布在山區,山高坡陡,一旦遭受火災,林地土壤侵蝕、流失要比平原嚴重很多.大量的泥沙會被帶到下游的河流或湖泊之中,引起河流淤積,並導致河水中養分的變化,使水的質量顯著下降.河流水質的變化會嚴重影響魚類等水生生物的生存.顆粒細小的泥沙會使魚卵窒息,抑制魚苗發育;河水流量的增加,加之泥沙混濁,會使魚卵遭到破壞.此外,火燒後的黑色物質(灰分等)大量吸收太陽能,使得下遊河流水溫升高,千萬魚類容易染病.特別是喜歡在冷水中生存的魚類,火燒後常常大量死亡. (六)引起空氣污染 森林燃燒會產生大量的煙霧,其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這兩咱物質約占所有煙霧成分的90%~95%;另外,森林燃燒還會產生一氧化碳、碳氫化合物、碳化物、氮氧化物及微粒物質,約佔10%~5%.除了水蒸汽以外,所有其他物質的含量超過某一限度時都會造成空氣污染,危害人類身體健康及野生動物的生存.1997年發生在印度尼西亞的森林大火,燃燒了近一年,森林燃燒所產生的煙霧不僅給其本國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而且還影響了新加坡、馬來西亞、汶萊等鄰國.許多新加坡市民不得不配戴防毒面具來停止煙霧的危害. (七)威脅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森林火災常造成人員傷亡.全世界每年由於森林火災導致千餘人死亡.1871年發生在美國威斯康星州和密執安州的一場森林大火燒死1500餘人;1987大興安嶺的一場大火燒死212人.此外,森林火災還會給人民財產帶來危害.林區的工廠、房屋、橋梁、鐵路、輸電線路、畜牧、糧食等常常受到森林火災的威脅.例如: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燒毀三個林業局址(城填),九個林場場址,四個半貯木場(燒毀木材85萬立方米),橋梁67座,鐵路9.2km,輸電線路284km,房屋6.4萬平方米,糧食325萬kg.各種設備2488台.損失十分慘重,直接經濟損失4.2億元人民幣. 二、森林防火的意義 (一)森林防火是保護自然資源的需要 森林中蘊藏著十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特別是在大面積國有林區、自然保護區及風景名勝區,分布有多種古樹名木、名花異草及珍禽稀獸.所有這些都是人類不可多得的寶貴財富.然而,森林火災能使這些寶貴資源付之一炬.因此,防止森林火災就是保護自然資源. (二)木防火是保護生態環境的需要 森林是陸地上下墊面最高、范圍最大的生態系統.森林是人類及野生動物賴以生存的良好環境.眾所周知,森林在維持和保護生態環境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森林火災會使森林的這些功能減弱,甚至消失.因此,防止森林火災就是保護生態環境. (三)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發展林業的需要 森林火災是森林三大自然災害之首,防止火災就是保護森林.森林是發展林業的基礎,沒有森林就沒有林業.我國是少林國家,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遠遠低於72%的世界的平均水平.因此,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資源的基礎上,廣泛開展植樹造林、綠化國土仍是我國林業所要做的主要工作.目前,國家正在實施的的天然林保護工程,可以說是我國林業事業發展的里程碑.國家為了保護現有天然林,制定了嚴格控制對天然林採伐的政策,並由國家財政增加對林業的投入,為我國林業的發慌提供了保障.然而,森林火災能在短時間內燒毀大片森林,不利於林業的發展.因此,森林防火是保護森林資源和發慌林業事業的基礎工作. (四)森林防火是維護林區社會安定的需要 在林區,森林防火關繫到千家萬戶.森林是林區人民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森林火災會使森林遭受破壞,甚至消失,給林區人民生產生活帶來困難.另外,森林火災還會直接威脅林區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嚴重的森林火災不僅能造成人員傷亡,而且還會毀壞房屋等建築,使人們失去家園.1987年大興安嶺特大森林火災,不僅造成了200餘人死亡,同時使5萬餘人無家可歸,這些人的衣食住行等成了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另外,目前林區經濟不景氣,有些不法分子,為了眼前的利益,採用放火燒林的手段進行開荒種地.因此,森林防火不僅要防止意外因素引發的森林火災,而且還要同少數不法分子作斗爭,防止其故意縱火,維護林區社會安定。 滅火四大障礙 地勢復雜,火點多 當地氣溫居高不降 火災多為樹梢火和地面火,而且火場均處於原始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撲火人員輸送非常困難火區颳起五六級大風,大火藉助風勢蔓延 緊急撲救大興安嶺大火 1987年大興安嶺火災。(資料圖片) 據新華社電 (記者張雲龍、王增海)記者從森警內蒙古總隊了解到,大興安嶺北部原始林區近幾天接連出現8處火點,其中4處火勢較大,4500餘名警民正在奮力撲救。國家林業局、武警森林指揮部、自治區林業廳、大興安嶺林管局的領導已趕赴前線組織指揮滅火。 據記者了解,7月底以來,內蒙古大興安嶺北部的烏瑪、莫爾道嘎、奇乾、滿歸和阿龍山五個林業局的施業區范圍內,先後出現了8處火點。8月4日,經國家林業局協調,緊急調動4架直升飛機趕赴滿歸林業局,設立了臨時航站,空運撲火隊員和滅火物資。截至昨日中午,內蒙古森警總隊大興安嶺支隊1200名官兵和呼倫貝爾市緊急調集3300多名林業職工,趕赴火場撲火。因當地氣溫居高不降,給滅火工作帶來許多不便,致使火情難以得到控制。 據了解,此次火災全部因雷擊引發,有關部門曾嘗試進行人工增雨,但天氣條件不利,效果不明顯。據昨天下午16時30分召開的前線指揮部緊急會議消息,前指要求力爭在明天基本控制火情,各火場要建立火場責任制,前線各戰區要立軍令狀,限期滅火。 由於此次大興安嶺火災多為樹梢火和地面火,而且火場均處於原始森林和自然保護區,撲火人員輸送非常困難。當地還採用了新型風力滅火機、滅火水槍、滅火彈等高科技設備。 據悉,昨天白天火場最大風力達到4級,火場明火點呈插花形分布,火勢比較猛烈,撲救難度大。昨天晚間,火區颳起五六級大風,有的火頭濃煙高達30多米,東部一個火頭迅速向嫩江至漠河公路方向擴展,最近處離公路僅4公里。森警官兵和林業工人正同大火展開搏鬥。目前火場尚無人員傷亡。 歷史 1987年5月6日,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的西林吉、圖強、阿爾木和塔河4個林業局所屬的幾處林場同時起火,引起建國以來毀林面積最大、傷亡人員最多、損失最為嚴重的一次特大森林火災。持續了28天的大火過火面積達101萬公頃,其中有林面積近70%,使得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76%降為61.5%;受災群眾5萬多人,死亡193人,受傷226人,直接經濟損失約5億元人民幣。

⑵ 森林防火科普知識:森林火災撲救的基本方法 有哪幾種

1、撲救森林火災的基本方法

一是撲救方法。撲救林火有人工撲打、用土滅火、用水滅火、用氣滅火、以火滅火、開設防火線防止火災蔓延、人工降雨、風力滅火機、化學滅火、爆炸滅火和航空滅火等基本方法。

二是撲火機具。主要有用於撲滅明火和余火、開防火線的機具。包括風力滅火機、二號撲火機具、手投式滅火彈、小型水泵、水槍、砍刀、鏟子、鋤頭和割灌機、油鋸、鋸子、斧子、鋤頭等。

三是撲救形式。一種是直接滅火方法是使用滅火機具直接與火交鋒,使火停止燃燒。這種方法一般適用於弱度、中度地表火(人能靠近滅火),不適合猛烈燃燒的大火或樹冠火。直接滅火法採用的機具很多,可以使用機械撲火工具,也可以用化學滅火葯劑、水、土。二種是間接滅火法主要是建立防火隔離帶,如開防火線、挖防火溝、以火攻火等。它主要適用於猛烈燃燒的地表火、樹冠火和難滅的地下火。

根據森林火災發生規律和撲火特點,撲救森林火災必須遵循「先控制,後消滅,再鞏固」的程序,分階段地進行。撲火四階段:

第一,控制火勢階段。即初期滅火階段,也是撲火最緊迫的階段。其任務主要是封鎖火頭,控制火勢,把火限制在一定的范圍內燃燒。

第二,穩定火勢階段。在封鎖火頭,控制火勢後,必須採取更有效措施撲打火翼,防止火向兩側擴展蔓延。是撲火最關鍵階段。

第三,清理余火階段。火被撲滅後,必須在火燒跡地上進行巡邏,發現余火要立即熄滅。

第四,看守火場階段。主要任務是留守人員看守火場。一般荒山和幼林地起火監守12個小時,中齡林、成齡林地起火監守24個小時以上,方可考慮撤離,目的是防止死恢復燃。

2、撲救森林火災的程序和時機

(1)撲救森林火災的程序(一般來說有六種)

一是劃分戰略滅火地帶。根據火災威脅程度不同,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在火場附近無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是滅火的主要戰略地帶。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當火勢蔓延到防火障礙物時,火會自然熄滅。這是滅火的次要地帶。先滅主要地帶的火,後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

二是先控制火災蔓延,後消滅余火。先把明火撲熄,阻止火災蔓延,然後再來消滅余火。

三是打防結合,以打為主。在火勢較猛烈的情況下,應在火發展的主要方向的適當地方開設防火線,並撲打火翼,防止火災擴展蔓延。

四是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火勢是在不斷變化之中的,撲火指揮員要縱觀全局,重點部位、危險地帶重兵看守,抓住撲火的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力量撲火頭,一舉將火消滅。

五是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火勢猛烈、人力不足的情況下,採取犧牲局部、保護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護重點和次序是:先保人,後保村,再保林。即先人後物,先重點林區後一般林區;如果火災危及到林子和歷史文物時,應先保護文物後保護林子。

六是安全第一。撲火是一項艱苦的工作,緊張的行動,往往會忙中出錯,亂中出事。撲火時,特別是在大風天撲火,要隨時注意火的變化,避免被火圍困和人身傷亡。在火場范圍大、撲火時間長的情況下,各級指揮員要從安全第一出發,嚴格要求,嚴格紀律,切實做到安全打火。

(2)撲救森林火災的有利時機

一是初發火。火勢弱,面積小,只要撲火隊伍及時趕到火場,就可一舉消滅。

二是下山火。蔓延速度慢,火勢弱,容易撲打。下山火一定要消滅在下山階段,以防林火下山後進入林內,火勢迅速增大,不易撲救。

三是夜間火。溫度低,相對濕度大,風速小,可燃物含水率大,火的蔓延速度慢,火勢弱,低凹處的火線會出現自滅,上山火也緩慢爬坡,有的火線處於奄奄一息,一打就滅的狀態。

3、撲救森林火災的途徑和注意事項

(1)撲救森林火災三種途徑

一是散熱降溫,使燃燒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熄滅。主要採取冷水噴灑燃燒物質,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冷卻降溫到燃點以下而熄滅;用濕土覆蓋燃燒物質,也可達到冷卻降溫的效果。

二是隔離熱源(火源),使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可燃物隔離。破壞火的傳導作用,達到滅火目的。為了切斷熱源(火源),通常採用開防火線、防火溝,砌防火牆,設防火林帶,噴灑化學滅火劑等方法,達到隔離熱源(火源)的目的。

三是斷絕或減少森林燃燒所需要的氧氣,使其窒患熄滅。主要採用撲火工具直接撲打滅火、用沙土覆蓋滅火、用化學劑稀釋燃燒所需要氧氣滅火,就會使可燃物與空氣形成短暫隔絕狀態而窒息。這種方法僅適用於初發火災,當火災蔓延擴展後,需要隔絕的空間過大,投工多,效果差。

(2)撲救森林火災應注意事項

一是「三不打」。是指在山高坡陡、地形復雜、風向多變的特殊條件下,夜間對火場原則上圍而不打,應組織開設防火隔離帶間接撲打;撲打火頭原則上不動用群眾,應由專業或半專業森林撲火隊撲打;在復雜危險的條件下,原則上不動用大兵團作戰,應由精乾的專業或半專業森林撲火隊實施突擊,嚴禁組織老、弱、病、殘、幼參加撲火。

二是「六不燒」。是指未經縣一級防火辦批准,不燒;領導不在現場和沒有設專人負責,不燒;沒打好50米寬以上的防火線,不燒;沒有組織好撲火人員和准備好工具,不燒;超過三級風以上的天氣,不燒;沒通知毗鄰單位,不燒。

4、撲救森林火災時容易造成傷害事故及解圍方法

(1)容易造成的傷害事故的「四種情形」

一是危險地形。第一,在陡坡地帶。當火頭遇到陡坡是,速度會加快,撲火人員躲閃不及易被燒傷。第二,在窄谷地帶時,火在一處山場燃燒,容易將對面山上的植被點著,撲火人員被火包圍而燒傷。第三,在很窄的山脊上修防火線,火沖上來,人容易被火燒傷,被煙嗆著發生意外事故。第四,在鞍形山場和破碎的地形處,火受小地形影響所產出的氣流變化,如渦流、亂流對撲火人員造成的傷害。

二是危險天氣條件。一是乾旱天氣。地被物含水量下降,濕度低,可燃物極其乾燥易燃,一旦點燃難以控制而出現大面積的火災,火的強度大,人容易被火燒傷。二是大風天。一旦發生火災,火助風力,風助火威,火蔓延迅速,使撲火人員難以靠近,在火的前方撲火容易發生傷害事故。三是高溫低濕天氣。特別是在12時-14時,氣溫和濕度達到一天中的極限,受高溫和人體生物鍾的影響,這時,撲火人員戰鬥力下降,容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三是可燃物條件。第一,陽面草坡。當植物高1米以上,每平方米達到2公斤時,失火後,火的強度很大。第二,針葉林。一旦起火,容易由地表火轉向樹冠火,火的強度很大。第三,易燃灌木叢等。一旦起火後,燃燒的烈度很大。

四是指揮失當。指揮員不熟悉撲火知識和地形,當大火沖上來,不能果斷處置,或是有的對撲火知識有一些了解,思想麻痹,對可能出現的意外缺乏應有的警惕,進入和退出火場時,沒有在安全區行軍,一旦被火襲擊,措手不及,發生意外。

撲火隊員一旦被林火圍困或襲擊,要果斷決策,迅速選擇突圍和避火路線,採取正確的避火方法,避免發生傷亡事故。

(2)撲救森林火災中常見的「四種人身傷害事故」

一是被火直接燒傷燒死。主要發生在撲火人員身處險地,來不及撤離。從實驗據來看,火的溫度達到800到1000攝氏度,人只能生存7.5秒到18秒。

二是窒息傷亡。第一,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1%以上,身體較弱者1分鍾即會死亡,身體較強者2分鍾即會死亡。第二,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溫氣流後,因咽喉產生水腫堵死氣管死亡。

三是摔傷摔死。主要是在撲火中被斷木、滾石砸傷,或因踏空落崖摔傷摔死。

四是因違反操作規程傷亡。在撲火中,使用鐵鍬等工具時,沒有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產生相互碰撞,或使用滅火彈不當等,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3)火場自救解圍「四種方法」

在較開闊的平坦地,可以以河流、小溪、道路為依託,使用點火器點迎面火,使新火頭向大火頭方向逆風蔓延,阻擋火鋒解圍。請注意在控制線另側一定要有巡護人員,以防飛火產生新火點。

一是退入安全區。撲火隊在撲火時,要觀察火場變化,萬一出現飛火和氣旋時,組織撲火人員進入火燒跡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區。

二是按規范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地方,一邊點順風火,一邊打兩側的火,一邊跟著火頭方向前進,進入到點火自救產生的火燒跡地內避火。要判明火勢大小、火苗延燒的方向,應當逆風逃生,切不可順風逃生。

三是按規范俯卧避險。發生危險時,應就近選擇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腳朝火沖來的方向,扒開浮土直到見著濕土,把臉放進小坑裡面,用衣服包住頭,雙手放在身體正面。

四是按規范迎風突圍。當風向突變,火掉頭時,指揮員要果斷下達突圍命令,隊員自己要當機立斷,選擇草較小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頭,憋住一口氣,迎火猛沖突圍。人在7.5秒內應當可以突圍。千萬不能與火賽跑,只能對著火沖。如果被大火包圍在半山腰時,要快速向山下跑,切忌往山上跑。

⑶ 森林防火工作用到哪些硬體設備,比如風力滅火機之類的

如上所說,風力滅火機、油鋸、高壓消防水泵、割灌機等。都是森林防火的最好硬

⑷ 森林防火裝備有哪些

森林防火裝備主要有風力滅火機、油鋸、滅火水槍、撲火工具、高壓細水霧滅火機、滅火彈等版,森林火災權是森林最危險的敵人,也是林業最可怕的災害,它會給森林帶來最有害,最具有毀滅性的後果。森林火災不但燒毀成片的森林,傷害林內的動物,而且還降低森林的繁殖能力,引起土壤的貧瘠並破壞森林涵養水源,甚至會導致生態環境失去平衡,通常這些防火裝備對火災的治理具有重要作用。

⑸ 森林防火知識大全

森林防火知識大全

1、「森林防火」的含意是什麼?
答:是指森林、林木和林地火災的預防和撲救。
2、森林撲火工作實行什麼原則?
答:森林撲火工作實行發動群眾與專業隊伍相結合的原則。林區所有單位都應當建立群眾撲火隊,並注意加強訓練,提高素質;國營林場還必須組織專業撲火隊。
3、森林防火期內,林區用火有什麼規定?
答:森林防火期內。在林區禁止野外用火;因特殊情況需要用火的,必須嚴格申請批准手續,並領取野外用火許可證》。
4、經批準的用火單位和個人,在用火時必須做到「五不燒」指什麼?
答:防火路不合格不燒;防火人員及撲火工具未到位不燒;天氣乾燥三級風以上不燒;上山火不燒;四級(含四級)以上天氣不燒。
5、進入林區必須做到「五不準」指什麼?
答:不準在林區內亂扔煙蒂、火柴梗;不準在林區風燃放爆竹、焰火;不準在林區內燒火驅獸;不準在林區內燒火取暖、燒烤食物;不準在林區內玩火取樂。
6、森林火險等級是怎樣劃分的?
答:森林火險等級分為五級。一級為難以燃燒的天氣可以進行用火;二級為不易燃燒的天氣,可以進行用火,但出可能走火;三級為能夠燃燒的天氣,要控制用火;四級為容易燃燒的高火險天氣,林區應停止用火;五級為極易燃燒的最高等級火險天氣,要嚴禁一切里外用火。
7、什麼是森林防火期?我省的森林防火期規定在什麼時間?
答:一般把森林容易發生火災的季節,規定為森林防火期。根據氣候特點和森林火災的發生規律,浙江省劃定每年的11月1日到第二年的4月30日為森林防火期。
8、撲救森林火災不能組織哪些人上山撲火?
答:老人、婦女、中小學生、兒童及身殘體弱者。
9、森林燃燒必須具備哪三個條件?
答:可燃物、氧氣和一定的溫度。
10、森林中的可燃物是指哪些?
答:森林中的喬木、灌木、雜草、蕨類、苔蘚、地衣、枯立木、腐朽木、枯枝落葉以及地下層的腐殖質、泥炭等,均屬可燃物。
11、發生森林火災的主要因素是什麼?
答:在可燃物和天氣條件都有利於森林燃燒的條件下,火源是發生森林火災的主要因素。
12、森林火災按照其燃燒部位、蔓延速度和危害程度不同,可分為哪三類?
答:可分為地表火、樹冠火和地下火三類。
13、什麼是地表火?地表火對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答:地表火又叫地面火,指沿林地面擴展蔓延,燒毀地被物的火。地表火能燒毀地表1.5米以下的幼苗、幼樹、灌木,燒傷喬木樹干基部的樹皮表層以及靠近地面的根系。林木受害後,能使長勢減弱,容易引起病蟲害的大量發生,嚴重影響林木的生長,木材材質變劣,有時甚至造成大片森林枯死。
14、什麼是樹冠火?樹冠火對森林的危害程度如何?
答:地表火遇強風或遇針葉幼樹群、枯立木或低垂樹枝等,火焰燒至樹冠上部,並沿著順風迅速擴展,而成為樹冠火。樹冠火經常與地表火同時發生,燒遍整個林分的地表的樹冠,對森林的破壞性大,撲救比較困難。遇到此類火,一般不打,而是使用隔離帶。
15、影響森林火災的地形因素有哪些?
答:有坡向、坡度和海拔高度等。
16、什麼叫「沖火」?什麼叫「坐火」?
答:林火從山下向山上蔓延,速度快,稱為「沖火」。火苗由山上向山下蔓延,速度慢,稱為「坐火」。
17、山地林火有什麼特點?
答:在山地條件下,沖火,特別是陽坡的沖火,火勢猛烈,蔓延迅速,不易撲救;而坐火。其火勢弱,有利於撲救。
18、撲救森林火災的原則是什麼?
答:一旦發生森林火災必須以「打早、打小、打了」的原則,爭分奪秒地將林火消滅在初發階段。

19、撲火的方法有哪兩種?
答:撲救森林火災一般採用直接滅火和隔離帶滅火兩種方法相結合的滅火方法。直接滅火常採用的方法是撲火人員使用手中的工具沿火線直接打滅火。間接滅火法,是遇猛烈的地表火或樹冠火人力無法接近撲打時採用的,以劈火路斬斷火源的方式達到滅火目的。
20、撲打山火的基本要領是什麼?
答:撲打山火時,兩腳要站到火燒跡地內側邊緣內另一腳在邊緣外,使用撲火工具要向火燒跡地斜向里打,呈40-60度的角度。
拍打時要一打一拖,切勿直上直下撲打,以免濺起火星,擴大燃燒點。拍打時要做到重打輕抬,快打慢抬,邊打邊進。
火勢弱時可單人撲打,火勢較強時,要組織小組幾個人同時撲打一點,同時、起同落,打滅火後一同前進。
打滅火時,要沿火線逐段撲打,絕不可脫離火線去打內線火,更不能跑到火烽前方進行阻攔或撲打,尤其是撲打草塘火和逆風火時,更要注意安全。
21、要撲救林火中,怎樣做到既撲滅火災,又不傷亡人員?
答:撲打火線中,嚴禁迎火頭撲打;不要在下風口撲打;不要在火線前面撲打;撲打下山火時,要注意風向變化時下山火變為上山火,防止被火捲入燒傷。清理火場時,要注意燒焦傾斜「樹掛」、倒木突然落倒傷人,特別是防止掉入「火坑」,發生燒傷。
22、對不服從撲火指揮機構的指揮或者延誤撲火時機影響撲火救災的,應給予何種行政處罰?
答:有上述行為的,要處於五十元至一百元的罰款或者警告。
23、怎樣進行森林火災調查?
答:發生森林火災後,當地人民政府或者森林防火指揮部,應當及時組織有關部門,對起火的時間、地點、原因、肇事者,受害森林 面積和蓄積,撲救情況、物資消耗、其他經濟損失、人身傷亡以及對
自然生態環境的影響等進行調查,記入檔案。
24、撲火費用如何支付?
答:(一)個人參加撲救林地火災期間的工資、差旅費,由其所在單位支付;(二)撲火期間消耗的其他費用,由火災肇事單位支付;火災原因不清的,由起火林地的管理單位支付;無肇事單位或起火林地的管理單位無力支付的,由山守號生地的人民政府支付。
25、對參加森林火災撲救的人員有什麼規定?
答:凡接到林地火災撲救命令的任何單位和個人,必須在限定時 間內趕赴指定地點,進行撲救。嚴禁組織動員未成年人和孕婦、殘疾 人參加林火撲火。
26、森林火警、火災是如何區分的?
答:森林火警:受害森林面積不足一公頃或者其他林地起火的;一般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一公頃以上不足一百公頃的;重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一百公頃以上不足一千公頃的;特大森林火災:受害森林面積在一千公頃以上的。
27、撲火中常見的人身傷害事故有幾種?
答:(一)被火直接燒傷燒死。主要發生在撲火人員身處險地, 來不及撤離。從實驗數據來看,火的溫度達到800-1000~C,人只能生存7.5秒一18秒。
(二)窒息傷亡。一是因一氧化碳中毒昏迷或死亡,當空氣中的一氧化碳含量達到1%以上,身體較弱者1分鍾即可死亡,身體較強者2分鍾即會死亡。二是在火的前方,吸入高溫氣流後,咽喉產出水腫堵死氣管死亡。
(三)摔傷摔死。主要是因在撲火中,因斷木、滾石砸傷,或因落崖摔傷摔死。
(四) 因違反操作規程傷亡。在撲火中,使用鐵鍬、耙子等工具時,沒有保持一定的距離而產生相互碰撞,或使用滅火彈不當發生人身傷害事故。
28、怎樣控制生產性火源?
答:生產性火源包括燒荒、燒墾、放炮採石等用火。控制這些火源,主要是嚴格執行野外生產性用火審批制定。森林防火重點期嚴格控制生產性用火,凡因生產需用火的單位或個人,必須按規定許可權經過當地政府或森林防火辦事機構的批准,嚴格遵守「六不燒」規定,即領導不在場不燒;久旱無雨不燒;三級以上風不燒;沒開好防火線不燒;沒組織好撲火人員不燒;沒准備好撲火工具不燒。

29、我國森林防火的方針是什麼?
答:我國森林防火的方針是「預防為主,積極消滅」。預防是森林防火的前提和關鍵,消滅是被動手段,挽救措施。只有把預防工作搞好了,才有可能不發生火災或少發生火災。一旦發生火災,必須採取積極措施將其消滅。因此,在森林防火各項工作措施中,我們必須做到兩手同時抓,一手抓預防,一手抓撲救,兩手都要硬。
30、撲救森林火災的戰略有哪幾種?
答: (一) 劃分戰略滅火地帶。根據火災威脅程度不同,劃分為主、次滅火地帶。在火場附近五天然和人為防火障礙物,火勢可以自由蔓延,這是滅火的主要戰略地帶。在火場邊界外有天然和人工防火障礙物,火勢不易擴大,當火勢蔓延到防火障礙物是,火會自然熄滅。這是滅火地次要地帶。先滅主要地帶的火,後集中消滅次要地帶的火。
(二) 先控制火災蔓延,後消滅余火。
(三) 打防結合,以打為主。在火勢較猛烈的情況下,應在火發展的主要方向的適當地方開設防火線,並撲打火翼側,防止火災擴展蔓延。
(四) 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火勢是在不斷變化之二中的,撲火指揮遠要縱觀全局,重點部位重點部防,危險地帶重點看守,抓住撲火的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力量撲火頭,一舉將火消滅。
(五) 犧牲局部,保存全局。為了更好地保護森林資源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在火勢猛烈,人力不足的情況下i採取犧牲局部,保護全局的措施是必要的。保護重點和秩序是:先人後物,先重點林區後一般林區;如果火災危及到林子和歷史文物時,應保護文物後保護林子。
(六) 安全第一。撲火時一項艱苦的工作,緊張的行動,往往會忙中出錯,亂中出事。撲火時,特別是在大風天撲火,要隨時注意火的變化,避免被火圍困和人身傷亡。在火場范圍大、撲火時間長的過程中,各級指揮員要從安全第一出發,嚴格要求,嚴格紀律,切實做到安全打火。

31、撲滅森林火災有哪三個途徑 ?
答:(一)散熱降溫,使燃燒可燃物的溫度降到燃點以下而熄滅,主要採取冷水噴灑可燃物物質,吸收熱量,降低溫度,冷卻降溫到燃點以下而熄滅;用濕土覆蓋燃燒物質,也可達到冷卻降溫的效果。
(二)隔離熱源(火源),使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可燃物隔離,破壞火的傳導作用,達到滅火目的。為了切斷熱源(火源),通常採用開防火線、防火溝,砌防火牆,設防火林帶,噴灑化學滅火劑等方法,達到隔離熱源(火源)的目的。
(三)斷絕或減少森林燃燒所需要的氧氣,使其窒息熄滅。主要採用撲火工具直接撲打滅火、用沙土覆蓋滅火、用化學劑稀釋燃燒所需要氧氣滅火,就會使可燃物與空氣形成短暫隔絕狀態而窒息。這種方法僅適用於初發火災,當火災蔓延擴展後,需要隔絕的空間過大,投工多,效果差。

32、脫險自救方法有哪些 ?
答:(一)退入安全區。撲火對(組)在撲火時,要觀察火場變化,萬一出現飛火和氣旋時,組織撲火人員進入火燒跡地、植被少、火焰低的地區。
(二)按規范點火自救。要統一指揮,選擇在比較平坦的地方,一邊點順風火,一邊打兩側的火,一邊跟著火頭方向前進,進入到點火自救產生的火燒跡地內避火。
(三)按規范府卧避險。發生危險時,應就近選擇植被少的地方卧倒,腳朝火沖來的方向,扒開浮土直到見著濕土,八臉放進小坑裡面,用衣服包住頭,雙手放在身體正面。
(四)按規范迎風突圍。當風向突變,火掉頭時,指揮員要果斷下達突圍命令,隊員自己要當機立斷,選擇草較小、較少的地方,用衣服包住頭,憋住一口氣,迎火猛沖突圍。人在7.5秒內應當可以突圍。千萬不能與火賽跑,只能對著火沖。

33、撲火時應如何強化安全措施 ?
答:(一)指派有撲火經驗的同志擔任前線指揮員。
(二)臨時組織的撲火人員,必須指定區段和小組負責人。
(三)明確撲火紀律和安全事項。
(四)檢查撲火用品是否符合要求,撲火服十分寬松,阻燃。
(五)加強火情偵察,組織好火場通信、救護和後勤保障。
(六)選定進退路線和安全區。
(七)從火尾入場撲火,沿著火的倆翼火線撲打。
(八)不要直接迎風打火頭,不要打上山火頭,不要在懸崖、陡坡和破碎地形處打火,不要在大風天氣下、烈火條件下直接撲火,不要在可燃物稠密處撲火。
(九)正確使用撲火機具。
34.常用的撲火戰術有哪些?

答:(一)「單點突破,長線對進突擊」戰術。撲火隊從某一個地點突入火線,兵分兩路,進行一點兩面作戰,最後合圍。這種戰術選擇突破點是關鍵,一般是選擇接近主要火頭的側翼突入,火勢較強的一側重大配置兵力,火勢較弱的一側少量布兵力。這種戰術的特點是:突破點少,只有一個撲火隊連續撲打的火險和火勢突變可能性小的情況下採用,但由於撲火隊能力有限,大面積火場不宜採用。
(二)多點突破,分擊合圍戰術。這是一種快速分割滅火的實用戰術。實施時,若干個撲火小隊(組),選擇兩個以上的突破口,然後分別進行「一點兩面」作戰,各突破口之間相互形成分擊合圍態勢,使整個火場分割成若干個地段,將火迅速撲滅。這種戰術的特點是:突破口多,使用兵力多,全線展開,每個撲火隊(組)間的戰線短,撲火效率高,是撲火隊常用戰術。
(三)四麵包圍,全線突擊戰術。這種戰術是以足夠的兵力撲打初發火、小面積火時的實用戰術。主要時採用全線用兵,四面圍殲的辦法撲火,既撲打火頭、又兼顧全局,一鼓作氣撲滅火災。蔓延強烈的一側兵力多於較弱的一側,順風火的兵力多於逆風火和側風火,上山火的兵力多於下山火。
(四)一次沖擊,全線控制戰術。這種時將全部兵力部署的火線的一側或兩側,採用一個撲火層次,全力撲打明火,暫不清理余火,也不留後續部隊和清理火場隊伍,力求在短暫時間內消滅明火,以控制火場局勢,然後再組織消滅殘余火。「一次沖擊」的距離一般荒坡400-500米,危險地段150-200米,有林地500米左右。這種戰術多半用在火危及到居民區、重要設施時,會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安全造成巨大威脅時使用。

35、森林火災有哪些危險和後果?

答:(一)森林火災不僅能燒死許多樹木,降低林分密度,破壞森林結構;同時還引起樹種演替,由低價值的樹種、灌叢、雜草更替,降低森林利用價值。

? (二)由於森林燒毀,造成林地裸露,失去森林涵養水源和保持水土的作用,將引起水澇、乾旱、泥石流、滑坡、風沙等其他自然災害發生。

(三)被火燒傷的林木,生長衰退,為森林病蟲害的大量衍生提供了有利環境,加速了林木的死亡。森林火災後,促使森林環境發生急劇變化,使天氣、水域和土壤等森林生態受到干擾,失去平衡,往往需要幾十年或上百年才能得到恢復。

(四)森林火災能燒毀林區各種生產設施和建築物,威脅森林附近的村鎮及危及林區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同時森林火災能燒死並驅走珍貴的禽獸。森林火災發生時還會產生大量煙霧,污染空氣環境。此外,撲救森林火災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影響工農業生產。有時還造成人身傷亡,影響社會的安定。

36、預防森林火災的主要措施?

答:(一)建立健全森林防火組織機構。??《森林防火條例》規定,森林防火工作實行各級人民政府行政領導負責制,要組織有關部門設立森林防火指揮部。

??(二)森林火災綜合治理。??以《森林防火條例》為依據,以「抓基層、抓基礎」為重點,以抓具體措施為突破口,深入貫徹「預防為主,積極消滅」的森林防火方針,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建立「立足基層、立足基礎,鄉自為戰、村自為戰,群防群治、自防自救」的森林防火新機制。

??主要內容是:1、加強宣傳教育。2、強化野外火源管理。3、加快防火工程建設。4、加強森林防火隊伍建設。5、加強指揮調度。6、強化監督檢查。7、森林火災善後處理。

37、撲滅森林火災基本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答:在撲滅森林火災時,只要控制住發生火災的任何一因素,都能使火熄滅。

??原理:1、低可燃物的溫度,低於燃點以下。2、阻隔可燃物,破壞連續燃燒的條件。3、使可燃物與空(氧)氣隔絕。

??基本方法:

??1.冷確法

??在燃燒的可燃物上灑水、化學葯劑或濕土用來降低熱量,讓可燃物溫度降到燃點以下,使火熄滅。

??2.隔離法

??採取阻隔的手段,使火與可燃物分離、使已燃的物質與未燃的物質分隔。一般採取在可燃物上面噴灑化學葯劑,或用人工撲打、機翻生土帶、採用高速風力、提前火燒、適度爆破等辦法開設防火線(帶)等,使火與可燃物、已燃燒的可燃物與未燃燒的可燃物分隔。同時通過向已燃燒的可燃物灑水或葯劑,也能增加可燃物的耐火性和難燃性。

??3.窒息法

??通過隔絕空氣使空氣中的含氧率降低到14-18%以下,而使火窒息。一般採用機具撲打,用土覆蓋,灑化學葯劑,使用爆破等手段使火窒息。
38、撲火時需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項?

答:撲救森林火災,由當地人民政府或森林防火指揮部統一組織和指揮。接到撲火命令的單位和個人,必須迅速趕赴指定地點,投入撲救工作。

??撲救火災時要注意:1、沿著火頭側面順風撲打;2、防止樹上被燒斷的樹枝和被上方倒木滾下來砸傷;3、注意氣象變化;4、正確使用撲火工具;5、不得動員老人、殘疾人、孕婦和兒童參加撲火。

⑹ 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

森林防火工作作為歷年必修課,吸取歷年森林防火經驗,可三步到位切實做好森林防火工版作。
一、做權好森林防火宣傳。
及時召開森林防火宣傳大會,工作人員全部到位,詳細解讀森林防火要點,強調森林防火重要性。要求向群眾分發森林防火宣傳單,講解森林防火常識。在各個醒目位置拉橫幅寫上森林防火宣傳標語,並合理設置森林防火卡點,嚴禁群眾將火種帶入山中。
二、設立防火小分隊。
1、將鎮工作人員合理分成多個防火小組。由負責人牽頭駐守森林防火卡點,對進入山中群眾嚴格收身把關,並開車巡邏入山廣播宣傳,及時發現火災隱患。
2、各村成立應急撲火小分。各村由村支書帶領,負責各村區域,對火災發生後,利用距離優勢,率先趕到現場救火,為後援贏得寶貴時間。
三、完善滅火設施設備。
大力完善滅火設施設備,確保滅火設備先進、齊全、數量足夠,並做好存放工作,確保設備保存完好。合理分配滅火設備,做好滅火設施設備使用的學習工作,確保人人會用。

⑺ 如何發揮森林防火水力和風力聯合滅火優勢

風力滅火機,俗稱吹風機,主要應用森林滅火、消防急救、園林綠化、專公路工程等 ,也有用於屬工業生產。吹風機通過二沖程汽油機帶動風輪產生高速汽流進而吹滅火苗及雜物,公路上用於稀漿封層工作前的清掃工作。風力滅火機適用撲打幼林或次生林火災,草原火災,荒山草坡火災。
以下情況不宜使用風力滅火機;

(1)火焰高度超過2.5米的火;
(2)灌叢高度在1.5米以上,草科植物高度超過1米地區的火。這是因為草灌高超過1米時,由於視線不清,一旦著火,極其易燃,蔓延迅速,撲火人員撤離不及,容易發生人員傷害事故。
(3)火焰高度超過1.5米以上的迎面火;
(4)林中有大量的倒木、雜亂物;
(5)風力滅火機只能滅明火,不能滅暗火。
風力滅火機使用的燃油為機油和汽油混合而成的混合油,嚴禁使用純汽油,禁止在火燒跡地加油。加油時,必須離火場10米以上。10米以內,火的輻射作用較大,容易被火的高溫引燃著火。

⑻ 在森林防火滅火中,用直升機灑水.飛機加速時,吊著的水桶向後擺,這是由於水桶具有 _______ 。水從高處

慣性;動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