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寨縣污水處理廠
Ⅰ 安徽省金寨縣新城區是怎麼規劃的
金寨縣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
編輯日期:2010-12-26 作者/編輯:馬士君 閱讀次數: 1 次 [關 閉]
金寨縣城市基礎設施完善「十二五」規劃
一、總則
1、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大」提出的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的精神和省委提出的加快城鎮化的戰略決策,抓住安徽「東向發展,奮力崛起」的戰略機遇,遵循市場經濟規律,突破行政區劃界限,統籌城鄉,合理布局,節約土地,完善功能,以大帶小,促進縣域城鎮協調可持續發展。
堅持走中國特色城鎮化道路,加快發展、統籌發展、科學發展,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大力提高工業化、城鎮化水平,提高縣域城鎮整體競爭力,實現工業化與城鎮化又好又快發展。盡快將金寨縣建設成安徽省會經濟圈重要的經濟增長極;建設成生態文明、宜居宜業、開放創新的和諧區域。
2、基本目標
以生態、山水園林小城市為基準,基礎設施完善,文化設施先進,以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為標志的中小學等義務教育體系發達,公共醫療衛生服務實現全覆蓋,社會保障體系完善並運轉正常,人居環境不斷優化,人有所為、人有所養、居有其屋、心情舒暢和諧的社會局面基本形成。發揮優勢,突出特色,增強其集聚力和輻射力,逐步建設成為環境優美、生活舒適、功能完善、實力較強的山水園林城市。
二、現狀與問題
金寨縣大城關建設經過6年的奮力拚搏,薄弱的基礎設施得到一定的改善,但同時也還存在一些問題。金寨縣公路交通經過多年建設現已形成以省道209、省道210為骨架,梅古路、丁青路等縣道為經絡,輻射各鄉鎮,連接毗鄰省市的公路交通網。實現了村村通水泥路,公路的管理和養護工作進一步得到加強。隨著城市的發展,對舊城區道路的改造是必要的。金寨縣縣城道路丁字路多、道路寬度有限、路網密度不夠都是限制城市交通的重要因素。受河流和自然地貌的影響,道路不成規矩,也是路網布局不合理的重要因素。隨著大城關建設的大力度推開,首當其沖的就是道路改造。還有一個一直沒有得到重視的方面就地交通管理的「軟體」工程問題。目前金寨縣縣城出現的交通矛盾,道路設施等硬體條件,固然是一個問題,但軟體建設也是重要的問題。很多時候的交通堵塞,不是道路不寬,而是違章行駛和管理不善造成的。同時環衛設施也相對落後,城市綠化、亮化、美化工程也十分欠缺。
三、需求分析與預測
1、城鎮人口規模:到2015年城鎮人口為15萬人。
2、城市用地規模:到2015年城市用地規模約為15平方公里。
四、任務與目標
老城河西、河東二區居住用地重點進行改造、完善,增加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新建的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老城新河區和新城區金顧路兩側、南北二片。老城區原則上不再安排工業用地,對現狀工業用地逐步調整改造搬遷。重點發展建設經濟開發區。重點完善並強化老城區的商貿功能,合理配置商業服務網點,建設新城區金顧路南側城市公共設施用地。完善老城區道路網系統,打通或改造聯系新城區的「瓶頸」道路和斷頭路。開辟並新建新城區部分道路。重點建設老城區園林綠地系統,改造和完善以烈士陵園、革命歷史博物館和革命遺址公園為主體的城市文化公園和青年路濱河公園。重點進行老城區排水系統和史河防洪堤建設,盡量減少或避免對史河水體的污染及洪水對城市的威脅。
五、項目規劃
1、道路系統、公共交通規劃。
(1)路網結構
城市路網由主幹道、次幹道和支路組成。主幹道路幅寬34-46米,次幹道路幅寬24-34米,支路路幅寬10-24米。
(2)道路格局
以自由式道路為主,靈活布局。新、老城區路網自成系統,由城市主幹道相連接。
老城區重點進行現有道路網的調整、改造和優化。規劃形成以沿史河平行發展的魚骨狀城市幹道為主體,枝狀和環狀城市道路相銜接的格局。
魚骨狀城市幹道:史河路、新河南路、金江大道和濱河北路。
史河路:位於梅山老城河西區中部,連接老城河西區與梅山水庫風景區、河東區、新河區的主要道路。紅線拓寬到30米,斷面為一塊板形式。
新河南路:位於梅山老城河西區北部,南接史河路,聯接老城河西區與新河區的主要道路。紅線寬30米,斷面為一塊板形式。
濱河北路:聯接梅山水庫風景區與河東區的主要道路。
新城區規劃城市主幹道布局成「二縱、二橫、三環」的格局
二縱:金葉路、經二路
二橫:金顧路、緯九路
三環:圍繞城市中心區、北部工業區和南部革命遺址公園3條外環路。
(3)公交線路規劃
根據規劃結構和用地布局,綜合分析城市居民出行對公共交通的需求,規劃4條公交線路。
保留現有1、2、3路車公交線路,並將線路延伸到城市北部工業區。
新開辟2條公交線路,分別為:4路車由老城河西區商業文化廣場—新河區中心—6號橋—新城區市政廣場;5路車由梅山水庫大壩—河西區商業文化廣場—新河區中心—紅石嘴風景區—新城區市政廣場(即城市公交旅遊觀光休閑專線)。
2、綠地系統規劃
綠地系統規劃結構分為3個層次,即適合於城市地理環境特點的生態園林區,依託河流等自然條件所形成的綠化框架和城市塊狀綠地。
(1)生態園林區
由梅山水庫風景區、紅石嘴風景區、紅石生態農業觀光園以及城區周圍生態林地、經濟林地構成。
(2)綠化框架
通過疏浚、整理、拓寬史淠灌渠、潘沖等河道,培植兩岸綠化,形成帶狀綠化構架。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幹道兩側原則要求建設20米左右的防護綠地。
(3)地塊綠地
城市綜合性公園:規劃在新、老城區各設置一處城綜合性公園。
紀念性公園:位於老城區,在現有金寨縣革命博物館、烈士陵園的基礎上,建成以革命歷史教育、文化宣傳展示為主題的城市紀念性公園。
革命遺址公園:位於新城區南部,充分利用潘沖水系以及大片山崗坡地,建設革命遺址公園。
3、給水規劃
(1)水源地
梅山水庫是城市發展可供選擇的理想水源地。
(2)用水量預測
預計近期將達到9.0萬噸/日。
(3)水廠規模
近期日供水能力達到9萬噸/日,規劃在新城區江店建設一座日供水能力8萬噸/日水廠。
(4)供水管網規劃
老城區在原有城市給水管道的基礎上將主幹管布置成環狀,支管成枝狀和環狀相結合的供水管網;新城區沿城市主幹道鋪設環狀給水主幹管,環狀主幹管間設連通管,建成環狀與支狀相結合、運行安全可靠的供水管網。
4、排水規劃
(1)規劃原則及目標
充分利用自然水系及原有的排水設施,疏浚、整治史河及其它管渠,提高調蓄和排水能力。雨水就近排入水體。合理劃分雨水排放區域,確保汛期雨水快速排放。合理確定排水體制,防止環境污染。
(2)雨、污水排放系統
採用雨、污分流制,目前新城區北部工業區已建成一座處理能力為10萬噸/日的污水處理廠,我們將藉此契機完善新老城區的污水管網系統。雨水排放按照「分區排水,就近排放」的原則,就近排入管渠,最終排入史河。
5、供電規劃
(1)規劃原則及目標
規劃用電需求按較高水平預測,供配電設施按較高標准設置,提高供電質量和可靠性,滿足城市發展的需要。
充分利用現有供配電設施,節省投資,並做好近、遠期城市電源和網路布局上的銜接。
滿足《城市電力網規劃設計導則》的要求。
(2)電源選擇及設施
黃林220KV變電所,規劃作為城市主要供電電源。
現有二龍崗35KV變電所,主要向新城區供電。規劃近期在新河區建一座35KV變電所,
(3)電網規劃
規劃城網電壓等級為110KV—35KV —10KV—380V、220V,採用環枝狀的電網系統,以提高城市用電的可靠性。10KV線路設置於負荷中心,並採用開閉所、配電所等高壓聯結方式,以縮短供電半徑,提高供電能力。
(4)敷設方式
城市電力線路應與城市道路走向和高壓線走廊統一規劃、統一實施。近期10KV以上輸電線路在原有桿線基礎上,盡量採用埋地電纜。電力線路敷設時應設於路東或路南。
6、電信規劃
(1)規劃原則及目標
按較高水平預測電話業務量,並高標准設置相應設施。大力發展移動通信、衛星通信以及可視圖文、電子信箱、智能數據通信業務,提高郵電綜合服務能力和水平。
到2015年,城市電話普及率達到80%,市話裝機達6.5萬門。
(2)電信局所規劃
保留現老城區電信局,並使交換機容量擴容至3萬門;在新城區新設1個綜合電信局,交換機容量達10萬門。沿城市主次幹道布置地埋電信電纜,與電力電纜異側。城市居住區或建築物集中處,設置電話交換箱。
(3)郵政局所規劃
保留現老城區郵政局。在新城區市政廣場西側新建1座郵政綜合大樓。到2015年,規劃建成區設置郵政網點7處,並結合各功能分區中心均勻布置,以滿足居民就近用郵需要。
(4)廣播電視系統規劃
到2015年,有線電視入戶率達到100%。
7、燃氣規劃
(1)規劃原則及目標
規劃使用清潔方便的能源。城市燃氣系統優先滿足城市居民和公共建築用氣需要,適當考慮少量工業企業用氣。規劃期內將採取組團式管道液化石油氣供氣為主,瓶裝液化石油氣供氣為輔。燃氣氣化率達到100%。
(2)供氣設施布置
規劃在城區外圍布置三個液化石油氣儲配站,分別位於老城河西區西部、新河區西北部和新城區南部邊緣山坳中,以就近供應城市各分區。按供應服務半徑0.5公里設置一個液化石油氣供應站,每個供應站以供應5000—7000戶為宜,通過管道輸送至用戶。
六、實施保障與建議
(一)規劃宣傳漸入人心。規劃行政主管部門把規劃法律法規及城市規劃宣傳教育擺在突出的位置,採用多種形式,全方位立體宣傳,構建宣傳網路,提高宣傳效果。每年《城市規劃法》實施紀念日開展出動宣傳車,張掛橫幅,領導講話等方式宣傳規劃法律法規,並在金寨縣政府網設立規劃宣傳網頁。特別是「十二五」規劃制訂後,規劃部門要印製專門的宣傳手冊,送發各級領導幹部和有關部門,並在城市中心樹立大型宣傳圖畫。通過反復宣傳教育,城市總體規劃逐步被市民熟悉和認可,大大提高城市規劃公共參入率,規劃理念漸入人心。
(二)規劃管理有所加強。規劃部門認真履行城市規劃管理職能,嚴格規劃審批,強化規劃執法,保障城市規劃依法有序實施。規范管理程序,規劃部門結合金寨縣實際,制訂完善了《金寨縣規劃行政許可項目實施程序》,嚴格規定了城市規劃編制、審批和監管程序,規范了城市規劃管理流程。嚴格了規劃審批。規劃部門整合管理職能,明確工作職責,組建了一支精幹、高效的規劃管理隊伍。城市建設項目從選址、放線施工到驗收每個環節都有專人簽名把關,嚴格執行相關程序。同時,分片負責,全天巡查,確保城市建設符合規劃要求。近兩年來,規劃辦證率達100%,逐步完善規劃管理事前事中事後控制體系,強化了規劃執法,規劃執法隊伍嚴肅查處無規劃或不符合城市規劃的違法建設行為。積極配合城市管理行政執法部門及時拆除違反城市規劃的各類建築物或構築物,確保城市規劃的順利實施。
Ⅱ 金寨縣有哪些鄉鎮
金寨縣下轄12個鎮:吳家店鎮、天堂寨鎮、斑竹園鎮、白塔畈鎮、雙河鎮、湯家匯鎮、燕子河鎮、麻埠鎮、古碑鎮、青山鎮、梅山鎮、南溪鎮。
11個鄉:關廟鄉、花石鄉、槐樹灣鄉、長嶺鄉、果子園鄉、油坊店鄉、鐵沖鄉、桃嶺鄉、張沖鄉、沙河鄉、全軍鄉。
金寨縣:區劃沿革
1996年,金寨縣轄10鎮18鄉。
1997年,黃龍鎮更名為雙河鎮。鎮人民政府駐雙河。
2004年,金寨縣鄉鎮由28個調整為11個鎮、15個鄉:
一、撤銷江店鎮、洪沖鄉。
二、調整梅山鎮,將江店鎮、洪沖鄉整建制並入梅山鎮。調整後梅山鎮轄11個居委會、42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梅山(原梅山鎮政府駐地)。
三、保留南溪、古碑、雙河、湯家匯、青山、斑竹園、燕子河、吳家店、天堂寨、響洪甸10個鎮和白塔畈、油坊店、槐樹灣、桃嶺、長嶺、花石、沙河、果子園、張沖、關廟、鐵沖、銀山畈、全軍、張畈、水竹萍15個鄉。
(2)金寨縣污水處理廠擴展閱讀:
金寨縣的歷史沿革:
秦,屬九江郡,為六、潛等縣地。
西漢,分屬揚州刺史部廬江郡和豫州刺史部汝南郡,由潛、六、安風、雩婁等縣分領。
東漢,屬廬江郡的潛、六安、安風、雩婁。部份時期為諸侯國領地。
三國,為魏地,分屬揚州廬江郡和豫州安豐郡,由六、雩婁、松滋等縣分領。
西晉,分屬揚州廬江郡和豫州安豐郡,由潛、六和雩婁、松滋等縣分領。
東晉,分屬廬江、弋陽、西陽、淮南等郡,為潛、蓼、安豐、松滋、雩婁等縣地。
南北朝,部份地先後為宋、齊、梁所轄。
宋,先後屬淮南、廬江、汝陰郡及邊城左郡。
齊,為廬江、安豐、汝陰郡地。
梁,為廬江、岳安、北淠郡和安豐郡地。
北魏,屬霍州西邊城郡的開化、雩婁、安豐等縣。麻埠曾為西邊城郡治所在。
東魏,先屬霍州北淠郡,後屬西邊城郡。
北齊、北周均曾領有縣境部份地區。
隋,先為義、揚、光、壽、廬州地,後廢州為郡。境內分屬廬江郡的霍山、淠水,淮南郡的霍邱,弋陽郡的固始、殷城等縣。
唐,先後屬廬、壽、光、義、霍諸州。貞觀改制,屬淮南道壽州、光州。天寶元年後為壽春郡和弋陽郡屬縣分領。
五代十國,先後為吳、南唐、後周領地,分屬壽州的盛唐、霍山、霍邱及光州的固始、殷城等縣。
北宋,先後分屬壽、光二州,為六安、霍邱、固始、商城數縣地,後屬淮南道,不久改稱淮南路,又後屬淮南西路壽春府安豐軍的六安、霍邱二縣及光山軍的固始縣分領。
南宋,屬淮西路,先後為六安軍、安豐軍、光山軍地,分屬六安、霍邱、固始數縣。
元,屬河南江北行中書省,分屬淮西江北道廬州路六安、安豐路霍邱、汝寧府光州固始。
明,初屬中都臨濠府,後屬六安州、霍山縣和鳳陽府壽州的霍邱縣,及河南承宣布政使司汝寧府光州的固始縣地。成化十一年(1475年)分置商城縣後,縣西境分屬商城、固始。
清初,屬江南和河南行省。康熙六年(1667年)後屬安徽、河南二省,為安徽省廬州府六安州、霍山縣與潁州府的霍邱縣地,及河南省汝寧府光州的固始、商城縣地。
Ⅲ 金寨縣德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怎麼樣
金寨縣德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是2010-07-30在安徽省六安市金寨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內(自然人投資或控股),注冊地址位於安容徽省六安市金寨經濟開發區(縣污水處理廠南側)。
金寨縣德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41524559229973B,企業法人陳付弼,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金寨縣德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印刷電路板、LED數碼電子產品及細微防輻射電磁線。五金交電加工、包裝材料及建材銷售。機械租賃。在安徽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302622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100-1000萬 規模的企業中,共762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金寨縣德宇科技開發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Ⅳ 金寨經濟開發區的基礎設施
1、金寨縣污水處理廠
該工程是國家「十一五」淮河流域污染治理重點項目之一,座落在經濟開發區北六路與金葉路交叉路口。概算總投資7000萬元,設計日處理污水30000噸,承擔著縣城新區及開發區各企業污水處理。一期項目2007年12月始建,建設一座日處理10000噸污水處理站及污水輸送管網, 2009年8月,一期工程投入運營。經處理後的污水達到國家一級B排放標准。2010年,縣政府啟動了污水處理廠升級達標項目建設,項目建成後,可基本滿足縣城新區污水處理需要。
2、金寨經濟開發區110千伏變電站
為保障經濟開發區的電力供應,改善區內的投資環境,經縣政府積極爭取,六安市供電公司立項,縣供電公司新建了110千伏變電所,該工程包括550平方米的廠房、110千伏變電構架、35千伏開關室、10千伏變電機組及二次設備室,總投資4800萬元,佔地8畝, 2008年7月開工建設,2009年元月投入運營。
3、金寨開發區路(橋)網及供水管網
整個開發區路網結構為「一軸十八橫」「一軸」即以40米寬的金葉路為中軸線,連接金寨新老城區,為開發區交通主幹道,「十八橫」即垂直於金葉路相交東西史河大堤的北一至北十一路、北金路、緯一路、江葉路、南一、二、三、四、五路,為人流和物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沿開發區的路網分布了400—100毫米不同管徑的自來水管道,形成統一的供水網路,為企業及安置區群眾提供安全用水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