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廢水回用 » 揚州湯汪污水處理廠三期工藝流程

揚州湯汪污水處理廠三期工藝流程

發布時間: 2021-02-14 03:21:11

『壹』 揚州污水處理廠,大專生一般工資多少,有前途嗎 這個單位好進不 揚州污水處理廠到底屬於什麼樣的單位

是啊,污水廠可能根據地域不同,工資略有不同,而且不知道你說的這兩個廠是不是事業單位,還是企業,不過污水廠學不到什麼東西,剛畢業最好不要去,去呆個五六年人就沒什麼奔頭了

『貳』 揚州市有幾個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都在什麼地方運行情況,污泥如何處理

湯汪污水處理廠(地址:市郊湯汪鄉)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了18萬噸
六圩污水處理廠(原開發區榮旭污水處理廠)(地址:揚州港口工業園化工區東側)污水日處理能力達33萬噸。

『叄』 揚州及周邊地區經濟發展狀況

經濟實力跨上新台階。
預計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9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0260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10億元,增長24.2%。財政總收入117億元,同口徑增長2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37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5200元,分別增長15.5%和11.2%。
著力抓好「雙創」和「三重」,工業第一方略強勢推進。實現全部工業總產值2100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超過2000家,銷售收入過億元的企業超過200家。規模以上工業實現增加值388億元、利稅101億元,分別增長23.1%、21%。完成工業技術改造投入252億元,增長40%。新培育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30家、產品138個。高新技術產業產值270億元,增長43.5%。新增中國名牌產品5個。全市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總產值420億元,增加值92億元,分別增長14%和18%。
以增加農民收入為中心,農村經濟穩步發展。實現農業增加值86億元,增長6%。全市糧食總產量226萬噸。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12家,累計達47家。新增農業外資項目47個,利用外資5100萬美元。「菜籃子工程」建設完成預定任務。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70萬畝,新增「三品」品牌48個。寶應縣建成全國有機食品基地示範縣。啟動全面小康村建設,首批30個先行村基本達標。土地復墾整理力度加大,實現了耕地佔補動態平衡。農業綜合開發、水利工程建設、農技推廣、農業機械化、氣象服務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制定發展綱要和扶持政策,服務業持續發展。實現服務業增加值318億元,增長14.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63.5億元,增長15.6%。接待境內外遊客11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02億元,分別增長20%和32%。全年房地產投資73億元,商品房施工面積700萬平方米。全社會貨物運輸量穩步增長,其中港口貨物吞吐量達4596萬噸。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35.7億元,增長10.7%。物流、中介、會展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金融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年末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09億元和70億元。
2.開發開放實現新突破。
沿江開發和園區基礎設施完成投入85億元。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建成通車,沿江高等級公路全線基本貫通。揚州港3號泊位對外開放,4號泊位建成投產。揚州出口加工區經國務院批准設立,相關基礎設施初步建成。二電廠二期工程建設進展順利,揚州發電廠擴建工程投入運行。化工、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產業集聚初具規模。沿河開發重點基礎設施建設啟動,安大公路先導段開工建設。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建成,淮河流域災後重建應急工程投入使用。成功舉辦了「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及各類招商推介活動。全年協議注冊外資24.2億美元,增長47.4%。注冊外資實際到賬老口徑12.5億美元,增長53.6%;新口徑5.3億美元。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106個。新增民資注冊資本165億元、民資總投入402億元,分別增長61.9%和57%。實現外貿出口19億美元,外經營業額1.03億美元,分別增長40.6%和20%。
3.體制機制改革取得新進展。
國有企業改制重組不斷推進,企業上市工作得到加強,寶勝科創、瓊花高科股權分置改革順利完成。著手進行市區公用事業單位改革。112家市直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革完成人員身份置換和社保接續工作。成立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整了市區財政體制,完善了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采購制度。農村稅費改革取得明顯成效,全面免徵農業稅及其附加。農村土地使用權流轉率達13.9%。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已有320家。
4.城鄉面貌呈現新變化。
全年市區完成城市建設投資65億元。先後拓寬改造史可法北路、渡江南路、潤揚南路等19條城區和出入口道路,整治了沿山河、新城河等4條河道。實施了邗溝河、漕河、二道河綠化風光帶建設和汶河路等道路街景美化亮化改造,初步建成潤揚森林公園。市區新增綠地面積134萬平方米。新增、改造路燈近2萬盞。翻建街巷43條。新辟公交線路10條。湯汪污水處理廠二期、開發區污水處理廠一期和城市醫療廢物處理中心等工程按計劃推進。村鎮建設步伐加快。完成了全市鎮村布局規劃編制工作。80個村莊實施了環境綜合整治,新建成生態村18個。農村新增改水受益人數15.6萬人,改廁4萬座。建成農村公路1107公里。城市管理進一步加強,基層管理責任網路逐步健全,「數字城管」啟動建設。成功承辦了首屆城市水景觀建設和水環境治理國際研討會、全省城鄉建設工作會議。城市化率達48%,比上年提高1.4個百分點。
5.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
全年實施省級以上各類科技項目385項,其中國家級科技項目124項,爭取省級以上科技項目撥款1.07億元。我市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江都、儀征、邗江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區)。劉秀梵、程順和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義務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階段毛入學率達82.2%。完成農村中小學「六有」工程和教育信息化工程。實施了市三中、市特殊教育學校改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揚州中學西區校。揚子津科教園區一期工程順利完成。全市有16所學校開辦了宏志班。城鄉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步伐加快。重點醫院建設項目順利推進。建成市區新體育館。成功承辦了全國十運會相關賽事,揚州籍參賽運動員獲金牌9.75枚,金牌貢獻率列全省第3位。重視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全市近1.3萬名農村計劃生育群眾領取獎勵扶助金。實施了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和一批古跡的解讀工程,吳道台宅第基本修復開放,「雙博館」建成開館。承辦了第四屆全國「四進社區」文藝展演,舉辦了首屆「市民日」、市第五屆少兒藝術節等活動。創作了一批文藝精品。城鄉有線電視入戶率達69%,數字電視實現試開通。全市第二輪修志工作開始啟動,市檔案館被評為國家一級檔案館。
6.關注民生收到新成效。
多渠道、多形式開發就業崗位,積極為下崗失業人員提供稅費減免、職業介紹、培訓補貼、小額貸款擔保等扶持,全年採集就業崗位7.5萬個,推薦就業3.5萬人,新增城鎮就業4.6萬人,年末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8%。全年新增轉移輸出農村勞動力5.5萬人。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擴面工作力度加大,參保人數達51萬人。農村養老保險平穩運行,參保人數達31.2萬人。全面提高征地補償標准,近萬名被征地農民領到了基本生活保障卡。全市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達59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88.6%。城鄉6.3萬人納入低保,農村1.6萬名五保對象得到妥善供養。全年「慈濟醫院」和「慈濟窗口」為3.4萬人次減免、報銷醫葯費208萬元。市區1800多戶低收入和〃雙困〃家庭的住房困難得到解決,農村三年草危房改造和扶貧建房任務全面完成。新一輪幫扶經濟薄弱村和貧困戶工作全面展開。殘疾人事業得到加強。
 7.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取得新成績。
深入開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社區和文明行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市第一人民醫院等3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單位,江都市丁伙鎮、維揚區平山村被命名為全國文明鎮和文明村。高郵市菱塘回族鄉被評為全國民族團結先進單位。老齡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取得新進展。和諧社區創建扎實推進,基層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得到加強,政務和村務公開不斷深入。雙擁工作和國防教育進一步深化,國防動員支前演練取得成功。完成市人防指揮中心主體工程建設。
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和決定,主動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接受市政協的民主監督,積極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辦理市人大代表建議、批評、意見311件,辦理市政協提案363件。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四五」普法目標全面完成。高度重視人民群眾來信來訪工作,妥善處理涉及群眾利益的重點問題,疏導化解社會矛盾。強化「平安揚州」創建和弱勢群體的法律援助工作,深入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厲打擊各種犯罪,全市社會保持穩定。健全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大安全隱患整治力度,事故發生數和死亡人數實現雙下降。外事、僑務、台灣事務和民族宗教等工作取得新進展。
8.公共服務型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
加快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清理並初步確認了362項市級實施的行政許可事項,又有98項行政許可事項進入市行政辦事服務中心辦理。努力暢通與人民群眾聯系的渠道,建立健全了政府信息公開制度,開通了中國揚州政務網和「12345」政府公開電話。對城市規劃、物價等與人民群眾緊密相關的重要事項實行聽證、公示等制度。公文交換、網上審批等電子政務投入應用。市區為民辦實事和農村「八件實事」工程完成預定目標。堅持依法行政,規范行政行為,成立了市發展軟環境投訴中心。加強經濟社會發展的規劃引導,制定了我市「十一五」發展規劃和相關專項規劃。
各位代表,2005年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標志著「十五」計劃目標的實現。五年來,我們堅持加快發展不動搖,積極適應宏觀經濟環境的新變化,戰勝「非典」和洪澇等災害,全力做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各項工作,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步入了新階段。過去的五年,是揚州經濟綜合實力迅速增強的五年。地區生產總值五年累計3422億元,是「九五」的1.7倍,可比價年均增長12.4%。財政總收入累計380億元,是「九五」的2.9倍,年均增長28%。過去的五年,是改革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的五年。全市國有、集體企業和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改革取得了實質性進展,政府職能加快轉變,招商引資、沿江開發、園區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沿河開發啟動實施。注冊外資實際到賬五年累計29億美元,是「九五」的8.4倍,年均增長79.8%。新增民資注冊資本累計398億元,是「九五」的7.4倍,年均增長51%。過去的五年,是著力提升城市功能和品位、城鄉面貌有較大變化的五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五年累計1311億元,是「九五」的2.2倍,其中城市建設投入265億元,是「九五」的5.2倍。建成潤揚長江公路大橋、寧啟鐵路揚州段、環城高速公路等一批重大交通工程。先後創成國家衛生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獎城市。過去的五年,是城鄉人民生活水平加快提高的五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1.1%,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8.5%。城市居民和農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積五年累計分別增加7平方米和5.6平方米。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5%以內。
回顧「十五」時期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我們有以下幾點體會:一是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牢固樹立和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狠抓發展第一要務,推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二是堅持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用改革的思路突破體制機制上的束縛,用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中的難題。三是堅持開放開發,推進沿江沿河開發和園區建設,強化招商引資,匯聚生產要素,加快產業集聚。四是堅持基礎設施建設先行,大力推進城鄉建設,全面提升綜合競爭力。五是堅持以人為本、關注民生,著力改善人民群眾生活條件,統籌城鄉、人與自然、經濟與社會發展,促進發展良性互動和社會安定和諧。
各位代表,「十五」時期,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的成就,是我們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開拓進取、團結奮斗的結果,也是各方面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揚州市人民政府,向付出辛勤勞動的全市人民,向關心、支持和參與揚州建設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矛盾和問題,主要表現在:重要產業、重點企業、重大項目的支撐帶動作用不夠明顯,經濟增長方式粗放的狀況尚未根本扭轉,持續穩定發展的基礎還不牢固;城鄉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不快,一些與群眾利益密切相關的熱點、難點問題仍未得到妥善解決;統籌發展、協調發展的任務還比較艱巨,城鄉基礎設施和公用設施建設、環境保護、社會穩定等方面還有許多事情要做;政府機關作風還有待改進,在服務水平、辦事效率等方面還存在基層和群眾不夠滿意的地方。這些矛盾和問題,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克服並認真加以解決。
(小標題)「十一五」時期的發展構想
各位代表,未來的五年,我們面臨著新的形勢、新的機遇、新的挑戰,做好今後五年的工作責任十分重大。根據市委四屆九次全會的精神,我市「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目標,以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主題,以改革開放為動力,全面實施開放開發、新型工業化、城市化、富民優先、科教興市五大戰略,建設更加富裕文明秀美的新揚州。
按照這一總體要求,我市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3%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以上。財政總收入年均增長15%以上。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18%。注冊外資實際到賬五年累計60億美元,新增民資注冊資本五年累計1200億元。到2010年,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達1700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7000元以上。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達8000元。城市化率55%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5%以內。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到「十一五」期末,全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202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打下堅實基礎。
實現「十一五」預期目標,我們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著力調整產業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為此,必須把握好以下幾點:
更加註重加快發展。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切實增強加快發展的危機意識、責任意識和創新意識,倍加珍惜機遇,倍加開拓進取,倍加努力工作,保持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提升綜合實力,實現跨越發展。
更加註重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大經濟體制和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加大推進沿江沿河開發的力度,加大招商引資、園區建設的力度,進一步整合資源、集聚優勢,不斷增強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更加註重提高城市化和城市現代化水平。進一步完善提升城市綜合功能,做精、做優、做美中心城市,彰顯城市個性和特色。進一步增強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促進城鄉資源合理流動,形成城鄉統籌發展的新格局。
更加註重關注民生。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千方百計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千方百計增加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切實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滿意度,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小標題)2006年政府工作任務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開好頭、起好步至關重要。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以上,其中一產增長5%,二產增長15%,三產增長14%。財政收入增長1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增長30%,新增民資注冊資本增長30%。外貿出口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4%。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左右。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
為完成今年的預期目標,著重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
1.著力實施工業第一方略。
加快推進「三重」工作。強化規劃導向和政策激勵扶持作用,力爭重要產業、重點企業和重大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積極發展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電工電纜等八大產業,提高重要產業的集聚度和貢獻份額。加快中集通華罐式車、大連化工三期工程、大洋造船和順大多晶硅等重大項目的建設,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加快資源的優化配置,培植大企業、大集團。進一步健全落實領導幹部與「三重」掛鉤聯系制度,協調解決「三重」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力爭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6%以上,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的企業達20家。加快工業結構調整和優化,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進步,全年工業技術改造投入322億元,增長28%,實施億元以上重點技改項目96個。
加快實施名牌帶動戰略。鼓勵企業增強名牌意識,積極實施爭創名牌發展規劃,支持企業做大做強主導產品和拳頭產品,支持企業推行與國際接軌的質量、環保認證體系,以優質產品和服務不斷擴大產品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提升「揚州製造」形象。全年新創中國名牌和國家馳名商標5個,省名牌和著名商標40個。
加快建設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通過多渠道、多形式的教育培訓,著力提升企業管理人才的素質和能力。指導各類企業建立健全激勵機制,完善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經營管理人員的薪酬制度。培養和引進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的現代化企業管理人才,推進企業家隊伍職業化、市場化,營造有利於企業家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
加快發展建築業。積極開拓市場,提高裝備水平,擴大產業規模,壯大骨幹企業,提升市場競爭能力和企業形象。加大建築業改革力度,全面完成市、縣重點建築企業的改制任務。全年建築企業實現施工總產值、增加值均增長15%以上。
2.全面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按照統籌城鄉發展的要求,制定出台《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實施意見》,著力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升農村內生發展動力,加快農民致富步伐。
持續較快增加農民收入。繼續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穩定糧食種植面積,新增蔬菜、花木、經濟林茶果20萬畝。進一步實施「三品三創」工程,新建無公害農產品基地60萬畝。推廣新型實用技術,超高茬麥套稻擴大到40萬畝以上。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新增市級以上龍頭企業3家,培植銷售收入10億元以上龍頭企業2家。促進發展農產品深度加工,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和市場佔有率。推進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引導鄉鎮工業集聚化發展。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全年利用「三資」22億元以上。加強農村勞動力專業技能培訓和勞務市場建設,全年培訓農村勞動力5.5萬人以上,新增勞務輸出3萬人以上。
積極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修編鎮村總體規劃,加強重點中心鎮建設,逐步調整縮減自然村,引導農民集中居住。加大對農業和農村的投入,健全農業技術推廣、農業信息服務、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病蟲害防控體系。加快農田水利工程建設,完善農村水利設施。抓好農業綜合開發。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推進縣鄉村道路建設,改善農村道路通行條件。以創建衛生村鎮為抓手,以清潔河道、清理垃圾為重點,開展農村環境綜合整治。繼續推進農村改水和改廁工作,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96%以上,衛生廁所覆蓋率68%以上。發揮小康先行村典型示範帶動作用,推進120個全面小康村創建達標。
加強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完善以縣為主的農村義務教育管理體制,實行農村義務教育免收雜費,繼續對貧困家庭學生提供免費課本和寄宿生活費補助。健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覆蓋率穩定在85%以上。完善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分類施保、應保盡保。實施五保戶「關愛工程」,集中供養率45%以上。加快推進被征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做到「即征即保」。切實做好經濟薄弱村和貧困戶的幫扶工作。
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穩妥推進鄉鎮機構改革,優化整合事業單位。加強縣鄉財政體制和管理方式改革,提高自我保障能力。建立健全財政支農資金的穩定增長機制。大力發展農民經濟合作組織,積極扶持農村社區股份合作制,穩妥發展土地合作組織。深化農村金融體制改革,鼓勵有條件的信用聯社組建農村合作銀行。認真搞好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工作。
3.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
突出發展現代物流業。完成揚州港、揚州火車貨運站和儀征石化等特色物流園區規劃的編制,加大物流項目包裝和招商引資力度。推進物流園區基礎設施和信息公共平台建設。落實現代物流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改造提升傳統物流業,引進和培育一批現代物流企業。
發展壯大旅遊業。科學開發、合理保護揚州古城、古運河和蜀岡—瘦西湖風景區的旅遊資源,創響文化、休閑、生態特色旅遊品牌。整合旅遊資源,促進市與縣、揚州與周邊城市的旅遊聯動發展。加強對江浙滬地區、火車開通沿線城市及海外旅遊市場的宣傳促銷和揚州城市的整體推介,不斷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客源。加快旅遊業與娛樂、餐飲、購物、交通等相關行業的融合。開工建設1-2家五星級飯店。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超過120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20億元。
做優做特商貿服務業。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業,規劃建設國慶路老字型大小一條街,打造名品名店集聚區。鼓勵老字型大小企業發展特許經營、連鎖經營、加盟經營等新型業態,放大品牌效應。通過開展「揚州師傅」評選等活動,提升服務的質量和水平,增強特色傳統服務業的市場競爭力。合理優化大型連鎖超市、專業市場的空間布局。加強農村商業網點建設,開拓農村市場,擴大農村消費。
拓寬服務業發展領域。加快發展信息服務業,啟動揚州軟體與信息服務業創業中心建設,積極申報省級軟體產業基地。加強對房地產市場的引導和調控,促進房地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形成商品房、經濟適用房、拆遷和解危安置房、廉租房等多層次的住房供給體系。放手發展養老托幼、體育健身、物業管理等便民利民的社區服務業。積極發展金融、保險、審計、科技服務、法律服務、會展等行業和創意產業。
4.繼續推進開放開發。
大力發展開放型經濟。精心組織2006「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有針對性地開展各類招商引資活動,加強對千萬美元以上、重點產業鏈、增資擴股等項目的引進,努力實現重大引資項目的新突破。拓寬招商引資領域,引導外資投向現代服務業、高新技術產業、現代農業和環保產業。建立項目推進制度,強化跟蹤服務,進一步優化投資軟環境,提高項目簽約率、外資到賬率和開工投產率。全年新批千萬美元以上項目120個。優化出口商品結構,擴大高新技術產品、機電產品、輕紡產品和農產品的出口。促進外貿企業的聯合、兼並和重組,形成綜合優勢。鼓勵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全力推進對外承包合作,提高總承包在工程承包中的比重。規范境外勞務合作市場管理,擴大勞務輸出規模。
加快沿江開發和園區建設步伐。全面建成沿江高等級公路,逐步完善沿江地區路網,加快港口、供電供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繼續著力推進5家省級開發區和揚州化學工業園等重點園區建設,加大揚州出口加工區、市開發區光電產業園、儀征汽車工業園和邗江國家級數控金屬板材加工基地等載體的招商引資力度,推動優勢產業和企業向園區集聚,提高單位土地面積的投資強度,提升沿江開發、園區建設的水平。全年沿江地區工業產值、注冊外資實際到賬等主要經濟指標佔全市總量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
促進區域統籌發展。推動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互動發展,增強縣域經濟發展活力。出台沿河開發總體規劃。繼續推進安大公路和京杭運河「三改二」航道整治等工程建設,改善沿河地區基礎設施條件。培植塊狀經濟優勢,打造電工電器、紡織服裝、機械製造、輕工工藝等特色產業集聚區。擴大與長三角及南京都市圈城市的區域合作,加快製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對接,促進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5.深化體制機制改革。
繼續推進國有集體企業改革。加快揚柴、亞星、揚農等一批企業的戰略重組和增量改制,增強骨幹企業的活力和競爭優勢。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做好市屬企業改革掃尾工作。加快企業的股份有限公司改造,落實企業上市扶持政策,鼓勵優勢企業在境內外上市融資,完成聯環葯業、揚農化工股權分置改革。建立並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體制,維護出資人和職工的合法權益。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大力推進全民創業,進一步降低投資門檻,放寬投資政策,確保各項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引導民營企業加強制度、管理、技術和品牌創新,提升發展層次和水平,不斷做大做強。支持民營企業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改制,鼓勵民營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社會事業等領域。加強和改善對民營經濟的服務,協調解決用地、用水、用電、融資等方面的困難,建立健全中小企業信息咨詢、人才培訓、技術支持等社會化服務體系,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平等競爭的環境。全年新增民資注冊資本200億元,民資投入450億元。
深化財稅、金融和投融資體制改革。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完善公共財政管理體制。穩步實施財稅改革,積極培育壯大財源,大力組織財政收入。進一步規范投資項目核准許可權,簡化投資備案程序。推行多種形式的基礎設施項目經營權和收益權的有償轉讓,試行政府投資項目決策責任制度和項目代建制度。加強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改善金融生態環境。大力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機構改革,積極引進市外銀行來揚設立分支機構,穩步發展融資擔保主體。
繼續搞好事業單位改革。在完成生產經營型事業單位轉企改制掃尾工作的基礎上,穩步推行以規范機構職能為重點的行政管理型事業單位改革,有序推進以完善人事、分配製度為重點的社會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
6.不斷增強科技創新能力。
逐步建立並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加強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創新體系建設,新培育省級以?

『肆』 揚州市有幾個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都在什麼地方它們的主管部門是哪裡

我知道的不多,我們大學實習的時候去了兩個污水廠,一個是湯汪污水廠比較大(在湯汪鎮),還有一個港口污水廠(在揚州港附近)。具體是誰主管就不知道了。

『伍』 化工企業如何制定隱患排查整治方案

年是「十一五」發展的開局之年。我們在中共揚州市委的領導下,依靠和帶領全市人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兩個率先」和「全面達小康、建設新揚州」的目標,解放思想,真抓實干,在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和諧發展上邁出新步伐,全面完成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實現了「十一五」時期的良好開局。
1.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全年地區生產總值突破千億元,達1100億元,同比增長15.2%,人均地區生產總值24000元。財政總收入158億元,增長35%,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3億元,增長27.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533億元,增長30.1%。
工業經濟提速增效。牢固確立「工業強則揚州強」的觀念,「雙創」和「三重」工作深入開展。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總產值1892億元,增長31.4%;實現增加值500億元、銷售1806億元、利稅155億元,分別增長21.3%、32.3%和51%。虧損企業數、虧損總額全面下降。八大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77.8%。規模以上和億元以上企業數分別比上年增加207個和91個。全年完成工業投入361億元,增長43.3%。實施億元以上項目105個,比上年增加44個。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408億元,增長39.6%。創成省級以上高新技術企業43家、國家級重點新產品和省級高新技術產品149個。新增中國馳名商標1個、中國名牌產品5個、國家免檢產品12個。全市建築企業完成施工總產值550億元、增加值120億元,分別增長25.5%和24.8%。榮獲「魯班獎」6個。
農業農村經濟平穩增長。大力發展現代高效農業,新農村建設扎實推進。實現農業增加值94億元,增長5.1%。糧食豐產豐收,總產達245萬噸。新增高效農業面積19.3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和綠色食品基地65萬畝、「三品」品牌92個。「菜籃子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揚州鵝、高郵鴨、邵伯雞獲國家級品種認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展勢頭良好。建成全面小康村120個。新、改建農村公路680多公里,行政村等級公路通達率100%。南水北調三陽河潼河寶應站等一批重點水利工程和灌區改造工程相繼建成,戰勝了里下河地區嚴重雨澇災害。土地復墾開發整理力度加大,實現了耕地總量動態平衡。農業科研、綜合開發、糧食流通、農機、氣象等工作又有新進展。
服務業加快發展。強化規劃引導、政策扶持和機制創新,服務業發展躍上新平台。實現增加值385億元,增長15.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6億元,增長16%。揚州石化、公鐵水、港口等重點物流園區規劃通過評審,石化物流園區碼頭、倉儲等項目開工建設。全市港口貨物吞吐量5014萬噸,增長8.2%。信息服務業實現銷售收入41億元,增長15%。傳統特色商貿業持續發展,6家企業獲「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揚州師傅」品牌建設得到加強。農村「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進展順利。全年接待境內外遊客134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32億元,分別增長18.4%和25.9%。房地產業穩定健康發展,全年開發投資83.4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385萬平方米,分別增長14.1%和10.6%。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133億元和84億元。中介、會展和社區服務業等行業發展勢頭良好。
2.沿江沿河加快開發,對外開放取得成效。
基礎設施建設強勢推進。沿江高等級公路全面建成通車,揚州二電廠二期擴建工程3號機組並網發電,水電氣熱等配套設施更加完善。編制了沿河開發總體規劃。安大公路三垛以南段貫通,先導段建成通車。各開發園區、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步伐加快。「八區二園」注冊外資實際到賬和外貿出口分別佔全市的81.9%和84.2%。新增省級開發區3個。揚州出口加工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封關運行。
招商引資力度加大。成功舉辦2006「煙花三月」國際經貿旅遊節,赴歐美、日韓、東南亞和港台、京深滬杭等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招商推介活動,有效拓展了客商源、信息源、項目源。圍繞項目落地和投產達效,加強配套服務、跟蹤督查,提高招商項目成功率。全年注冊外資實際到賬7.61億美元,增長44.7%。新批1000萬美元以上項目75個。新增民資注冊資本215億元,增長30%。實現外貿出口23.6億美元,增長23.9%,其中機電產品出口佔48%。完成外經營業額1.25億美元,增長20%。
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全市縣域經濟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67億元;完成財政收入85.7億元,增長28.3%。經濟結構不斷優化,縣域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13.4:56.2:30.4調整為11.7:58.1:30.2。特色產業集聚效應初步顯現,已逐步形成石油化工、汽車及零部件、船舶製造、電工電器、服裝加工等主導產業,產值佔全市規模工業產值的比重達70%。
3.城鄉建設步伐加快,人居環境顯著改善。
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取得新突破。全面推進城鄉規劃全覆蓋,著手編制揚州市「一體兩翼」概念性城市總體規劃,完成了廣陵新城(河東分區)、東南分區等5個分區規劃和城市綠地系統等專項規劃,編制了開發區中心片區等控制性詳細規劃,修編了13個鄉鎮和76個村莊建設規劃。加大城市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市區完成城市建設投資72億元。建成開發路、解放南路、黃金壩北路、三灣大橋等工程,開工建設文昌大橋、渡江南路延伸工程,完成古運河五台山大橋至徐凝門橋段環境整治和景觀提升工程。古城保護深入推進,修復盧氏鹽商住宅,建成康山文化園一期工程。翻建40條街巷。蜀岡—瘦西湖風景名勝區和新城西區建設步伐加快。新建各類綠地127萬平方米。實施天然氣置換工程,6萬戶居民用上天然氣。新建垃圾中轉場5座。新建、改造公廁18座。新增公交車105輛、公交線路7條。建成數字化城管新平台,首創全國中等城市數字化城管新模式。
節約型社會和生態市建設力度加大。制定出台了《加快發展節約型城市的意見》和《生態市建設行動計劃(2006-2010)》。通過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復查。完成縣鄉河道疏浚、村莊河塘整治和村莊綠化等年度任務,全市創成3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市區完成湯汪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建設,各縣(市)都建成了污水處理廠,儀征、江都建成了符合國家標準的垃圾填埋場。市開發區生態工業示範園區規劃通過國家級評審。我市被確定為全省循環經濟試點市。132家清潔生產試點企業通過審核。開展了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整頓專項行動,以及南水北調東線源頭、重點化工企業等環境風險排查和整治工作。全市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3.8%和3.2%。
經過全體市民的共同努力,該市以在古城保護和人居環境改善方面的突出成績,榮獲2006年度中國唯一的「聯合國人居獎」。
經濟發展速度滿快的

『陸』 揚州這邊有哪些污水處理廠

湯汪、六圩

『柒』 誰有一些生物調查報告

揚州城市河流水生生物調查報告

揚州城市河流水生生物調查報告

(揚州 225009)

1 前言

為了進一步強化和鞏固所學的水生生物學知識,增強對顯微鏡等實驗儀器的操作能力,掌握水環境檢測、標本的制備等方面的科學方法,我們在2006年8月24日~2006年9月6日對揚州城市河流中的人工湖、古運河、揚大校園、荷花池、二道河、寶帶河、瘦西湖、保障湖等水體進行了水生生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分布情況的調查,並提出必要建議與設想。

2 材料和方法

2.1儀器與工具

主要儀器:透明度板(黑白四扇區,直徑R=20cm),水溫計(具金屬外殼,精度為1/10℃), 浮游生物網(網格為0.112mm的13號浮游動物網,網格為0.064mm的25號浮游植物網),萬用ph試紙,顯微鏡

其他:手抄網,淺水網,膠頭滴管,鑷子,廣口瓶,瓷盆,檫鏡紙,載玻片,蓋玻片,鉛筆,標簽紙,培養皿,量筒。

2.2主要試劑

福爾馬林溶液(4%),酒精溶液(70%)

2.3采樣點的確定

圖1 采樣點示意圖

本組樣點確定幾條原則:①樣點分布均勻②河道交匯點③河流排污口附近④水色發生局部變化的區域。依據以上幾條原則我們組共設采樣點20個(其中合並多個),古運河6點為:古運河農葯廠點G,古運河和二道河之交匯點H,渡江橋點I,躍進橋點J,東觀古渡點K,五台山點L。國展人工湖共設3個點,人工湖北部國展一點R,人工湖西部廊亭外一點T和南部一點S。保障湖共設2個點,保障湖東部垂釣處一點Q和保障湖西部唐城遺址一點P。瘦西湖1點O;荷花池共設3個點,荷花池北部入口處一點B,荷花池南部往中心校區出口一點C以及東部高橋一點D。二道河2個點,來鶴橋一點E,騎鶴橋一點F。寶帶河設2個點,玉人橋一點N,念四橋一點M。學校校園內共計一點A。具體的設點及周邊環境見圖1。

2.4水環境因子的測定

2.4.1水溫的測定

測量水溫時需要用到的是水溫計。水溫計的構造是在一個金屬筒裡面裝有一個長溫度計。金屬筒的的外殼是一個底直徑為5厘米高為6厘米的圓柱形。有長繩與金屬外殼相連。測量水體時將水溫計放到水體中靜止在預測的深度。等待3至5分鍾後再提出水面進行讀數並記錄。

2.4.2PH值的測定

測試水體PH所使用的萬用PH試紙。測水體酸鹼度時我們只需要從試紙盒中撕下一小塊試紙,就地蘸取少量的待測水樣等待2至3分鍾後與標准比色試紙板進行比較,就可以大體得出待測水樣的PH值了。它是一種很方便快捷的方法,但是也有它的缺點,其准確程度並不高,只能進行粗略化的測量。

2.5標本的採集

2.5.1浮游生物的採集

浮游生物網主要是用來撈取浮游生物的,是調查浮游生物的主要工具,它包括浮游動物網和浮游植物網。普通應用的浮游生物網為圓錐形,口徑約為20厘米,網長約60~90厘米。製作時將直徑為4厘米的銅圈系在生物網的廣口處,並在生物網的下端繫上一個閥門,然後打洞用繩子將嵌合在網圈裡的銅圈和網縫合在一起,並把制好了的生物網系在結實的竹竿上(最好在竹竿的頂端穿一個洞)。根據網隙的大小又可以將其區分為浮游動物網(網格為0.112mm的13號浮游動物網)和浮游植物網(網格為0.064mm的25號浮游植物網)。使用時將浮游生物網的閥門關閉上,將網放到水中半公尺深的地方來回循環做「∽」形的劃動,約3到5分鍾將網徐徐拖出水面,待網中的水濾去後,將閥門與水樣瓶接觸好打開閥門使水流進水樣瓶中,貼上標簽並記錄下當時的地理環境並帶回實驗室進行分析研究。

2.5.2水生維管束植物的採集

水生維管束植物的採集,對於個體比較小的如浮萍、紫萍、無根萍類則利用小抄網進行採集並把採集的樣品裝進隨身攜帶的塑料袋中。對於個體比較大的維管束植物如菖蒲、蘆葦之類的則需直接將手伸入到水體將其拔起即可,並記錄當時的生長環境以及生長的數量。

2.5.3底棲動物的採集

對於底棲動物的採集,我組一般通過手直接採集;對於一些生活在淺水底泥中的軟體動物通過小抄網或膠頭滴管進行採集。所有的採集水樣和標本都在當天帶回實驗室進行分類固定。

2.6標本的處理

2.6. 1浮游生物類樣本的固定

這次實習本組採用福爾馬林溶液固定浮游生物。方法如下:去除水樣表層雜質,輕輕搖勻,取適量於量筒中記下讀數V1到入廣口瓶中,再加入(1/24)V1的福爾馬林原液,搖勻並進行固定,最後貼上標簽。(本次實驗是量取24毫升樣本液和1毫升福爾馬林原液與廣口瓶中直接進行固定)

2.6.2底棲動物的固定

對於湖底動物如螞蝗、蚌類等最好用70~80%的酒精進行保存。這些種類不適合用福爾馬林溶液進行保存是因為福爾馬林溶液是一種酸性物質,能腐蝕軟體動物的貝殼從而影響標本的質量。對於水生昆蟲類的幼體和甲殼類動物也應該用該酒精固定液來固定。由於本次實驗未要求,所以採集的螞蝗也未做處理。

2.6.3水生維管束植物的處理

將水生維管束植物清洗干凈,待用鑒定,未做固定,採集回來的標本進行觀察後做垃圾處理。

2.7標本的鑒定

2.7.1浮游生物的鑒定

鑒定浮游生物時需要使用顯微鏡,我組使用的是雙孔(motic)顯微鏡,使用前須將光學顯微鏡的光線的強度調節到適中;然後用吸管吸取各個采樣點的浮游生物水樣,吸取1~2滴置於載玻片上,並且蓋上蓋玻片,移至顯微鏡下進行觀察。應先從低倍鏡開始觀察,然後再轉向高倍鏡。對於代謝產物是澱粉的藻類還可以滴加一滴碘液後再觀察。仔細從視眼裡尋找並觀察浮游生物。然後將所觀察的浮游生物的形態特徵記錄下來並參考資料進行分類鑒別。

2.7.2維管束植物的鑒定

將所得的維管束植物的標本清洗干凈並對其根、莖、葉分別做相應的描述。根具其葉子的形狀、著生方式以及葉脈的形狀、根莖的特徵等來進行區分鑒別並作好相應的記錄。

2.7.3水生昆蟲、底棲動物的鑒定

在鑒定時,應先將所需觀察的種類置放於玻璃皿中,觀察其形態特徵包括體形、觸角、單復眼、口器、足以及胸部的構造等並作詳細的記錄。得到比較具體的數據後再參考教科書等確定其所屬的種類。而對於底棲動物的觀察方法也一樣,類似於水生昆蟲的鑒定。

3 結果與分析

3.1各采樣點水環境因子的監測結果

本次采樣中,我組一共對揚州市城市河流進調查共得采樣點20個。分別對各個水區的水環境因子如水色、水溫、PH進行了檢測分析。結果見表1所示:

表1
采樣點

水色

水溫(℃)

PH值

運河農葯廠

淡綠色

30.5

7.5

二道河匯點

草綠色

30.5

7.3

渡江橋點

淡茶色

30.4

7.0

躍進橋點

淡茶色

30.4

6.6

東關古渡點

淡茶色

30.4

6.5

五台山點

淡茶色

30.5

6.7

人工湖北點

黃綠色

29.3

7.0

人工湖南點

草綠色

29.3

7.2

人工湖西點

淡綠色

29.4

7.1

保障湖東點

藍綠色

29.6

6.8

保障湖西點

淡茶色

29.6

7.3

瘦西湖點

淡綠色

29.6

7.3

荷花池西出口點

綠褐色

29.7

7.5

荷花池北入口點

淡綠色

29.8

7.7

荷花池高橋點

灰黑色

30.2

8.0

二道河來鶴橋點

深綠色

29.4

7.2

二道河騎鶴橋點

淡綠色

29.5

7.0

寶帶河念四橋點

黑綠色

29.6

7.5

寶帶河玉人橋點

深綠色

29.6

7.5

校園(荷花池)

茶褐色

29.7

6.8

由表1可以看出各主要水區的PH值呈中偏鹼性;水色多呈不同綠色說明水體中的藍藻門,綠藻門生物較多。

3.2各水體總體特徵

3.2.1荷花池—二道河水體

二道河北聯瘦西湖,南通荷花池,水質較渾濁,有氣味,ph平均7.2,水生生物種類以藍藻門,裸藻,溞類居多;荷花池下游通往古運河,池區分布有蓮,菖蒲等大型維管束植物,水表有大量浮萍,共採集到水生生物21種,其中優勢種群為:螺旋藻屬、顫藻屬、裸藻屬。

3.2.2校園水體

主要是校園荷花池和農田灌溉池。小荷花池水質清澈,池內長有蓮藕還有大量金魚,水樣檢測水生生物19種其中浮游動物4種水體優勢種群為:龜甲輪蟲、晶囊輪蟲;灌溉池靠近農田,水生生物種類比較繁雜,浮游生物中以硅藻門的羽紋硅藻綱為主,維管束植物中優勢種有:浮萍、水花生,並出現田字頻、菱角、鴨舌草等植物;另外還觀察到蝽類。

3.2.3寶帶河--瘦西湖--保障湖水體

揚州市區主要排污河流,水體呈深綠色有惡臭,共採集生物5種,主要生物類群有:微囊藻屬、顫藻屬等;寶帶河的上游為瘦西湖,本組在瘦西湖北部設一采樣點,該點水體淡黃色,水中生長有金魚藻,水樣中有:小球藻,空球藻,顫藻,微囊藻等,無顯優勢藻;保障湖為瘦西湖上游水體,西段靠唐城遺址,水體渾濁,透明度低,呈藍綠色,水體中小球藻,裸藻占優勢;東段水面寬廣,水質清澈,共採集到水生生物種類20種,水面無明顯藻類分布,水樣檢測無優勢浮游生物種群,有黃絲藻,鼓藻,小球藻,鍾蟲,累枝蟲等分布。

3.2.4古運河水體

古運河整體水面較寬廣,水體渾濁,大型維管束植物少。五台山大橋--躍進橋段採到水生生物23種,優勢種不明顯,以微囊藻,裸藻,枝角目教多;下游水段,水面常漂有雜物,共採到16種水生生物,種類趨於單一,優勢種群有:微囊藻,顫藻,輪蟲,劍水蚤。

3.2.5人工湖水體

人工湖為靜止水體,水面出現綠色水華,藍藻門植物非常豐富,共採集到水生生物20種,其中浮游動物5種為:鍾蟲,累枝蟲,櫛毛蟲,多肢輪蟲,三肢輪蟲,底棲生物3種:負子蝽,中國田螺,圓扁螺。

3.3各大水體生物類群匯表

表2 實習5大水區底棲生物生態類群分布

種類

學校

二—荷

寶—瘦—保

古運河

人工湖

搖蚊幼蟲

+

珠蚌屬

++

負子蝽屬

+

++

蛭屬

+

+

中國田螺

++

++

+

++

+

蘿卜螺

+

+

圓扁螺

++

+++

+

註:「+」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較多;「+++」表示極豐富,「++++」表示特豐富

表3 實習5大水體浮游植物生態類群分布

種類

學校

二—荷

寶—瘦—保

古運河

人工湖

藍藻門

微囊藻屬

++

++

+++

+++

++++

色球藻屬

++

螺旋藻屬

+++

++

++

顫藻屬

++

++++

++++

+++

膠鞘藻屬

++

+++

隱球藻屬

+

束絲藻

++

腔球藻

+

平裂藻

++

束球藻

+

黃藻門

黃絲藻

+++

+

硅藻門

羽紋藻屬

+++

++

舟形藻屬

+

+

++

橋彎藻屬

+

裸藻門

裸藻屬

+++

++

++

++

扁裸藻屬

+

囊裸藻屬

+

綠藻門

空球藻屬

++

四星藻屬

+++

綠球藻屬

++

小球藻屬

++

纖維藻屬

+

盤星藻屬

+

+

柵藻屬

+

++

鼓藻屬

+

++

++

新月藻屬

+

+

註:「+」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較多;「+++」表示極豐富,「++++」表示特豐富

表4 實習5大水區浮游動物的數量及生態分布

種類

學校

二—荷

寶—瘦—保

古運河

人工湖

原生動物門

鍾蟲屬

+

+

櫛毛蟲

+

輪蟲動物門

裂足輪蟲

+

++

臂尾輪蟲

++

龜甲輪蟲

+

+

晶囊輪蟲

+

多肢輪蟲

+

三肢輪蟲

+

節肢動物門

秀體溞屬

+

+

溞屬

+

象鼻溞屬

+

+

劍水蚤

+

+++

++

++

劍水蚤幼體

++

+

+

哲水蚤

+

萊沙溞

++

註:「+」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較多;「+++」表示極豐富,「++++」表示特豐富

表5 實習5大水域維管束植物生態類群的分布

註:「+」表示有分布;「++」表示分布較多;「+++」表示極豐富
種類

學校

二—荷

寶—瘦—保

古運河

人工湖

蕨類植物門

田字頻

++

單子葉植物

浮萍

+

+

++

無根萍

+

鴨舌草

+

慈姑

+

菖蒲

+

+

蘆葦

+

+

+

雙子葉植物

金魚藻

+

+

喜旱蓮子草

+

+

+

+

菱屬

+

睡蓮

+



++

+

+

4 討論

4.1水生生物種類與環境的關系

水生生物種群的組成與環境密切相關。由實驗結果可見,保障湖水體中所含的生物種類組成比較多,為24種。保障湖是瘦西湖的的上游,一方面揚州市定期從高郵湖方向調水對其換水;另外,它是揚州冬泳協會訓練基地,受人為保護,因此它的水質比較好,生物種群豐富,無優勢種。

寶帶河,二道河等水區位於市中心,周邊都是居民區,排污口分布密集,水體富營養化嚴重。水體中有機物含量豐富,藍藻類,裸藻類生物分布極豐富,水體表面已經呈黑綠,黑褐色,有腥臭味,說明水中嚴重缺氧,水中需氧生物大量死亡,因而水生生物種類單一。

古運河水體教長,上下游之間有一定的差異,上游(五台山--躍進橋段)採得水生生物種類23種,下游採得水生生物種類16種,尤其是在農葯廠附近水樣中基本為微囊藻,顫藻,輪蟲,劍水蚤,生物種類的組成相對很少。這樣的情況可能與附近的化工廠向水體中大量的有毒廢水排放有關。

人工湖位於西郊區,雖然位置不在市中心,但因水體不流通,沒有其他水源的注入,目前藍藻門的藻類已開始表現出優勢性。

4.2城市水體總體評價

揚州城市水體ph總體偏鹼,水生生物中以藍藻門分布最多,最豐富,種類有10種,市中心的河流已出現藍藻,裸藻水華,物種單一;市郊的河流生物種群比較多,優勢種不明顯;整個揚州城市水體污染比較嚴重。

4.3建議與設想

①河水流通,水體中的氧氣才充足,生物餌料才能得到補充,生物多樣性才能得到保護,水的自凈能力才能提高,因此建議政府加強水環境建設,疏浚河道,溝通城市水系。

②據調查,目前揚州湯汪污水處理站日處理量為16萬噸(二期工程建成後將達23萬噸),而揚州市生活污水日產量為24萬噸,其處理量是遠遠不夠的,建議政府可再建2—3個污水處理廠,並對已經污染的城市水體進行綜合治理。

③環保機構應加強環保宣傳力度,只有全體市民節水、保水的環保觀念提高,才能有效治理水污染。

『捌』 徐州市荊馬河污水處理廠工藝流程

污水處理工藝採用了具有脫氮除磷功效的改良型A2/O(厭氧—缺氧—好氧)工藝。

『玖』 高郵微服務怎麼下載

(一)規劃范圍 按照市域、規劃區和中心城區三個層次進行規劃。市域為揚州市行政范圍,包括江都、儀征、高郵3個縣級市和寶應縣,面積6634平方公里。規劃區為揚州市區及其行政代管的朴席鎮范圍,面積1028平方公里。中心城區為東至廖家溝、壁虎河一線,南至長江、夾江一線,西至揚溧高速公路,北至揚溧高速公路、槐泗河一線,面積為310平方公里。 (二)城市性質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具有傳統特色的風景旅遊城市,長三角核心區北翼中心城市。 (三)市域城鎮體系和城市化水平 規劃至2020年揚州形成市域中心城市、二級中心城市、重點鎮和一般鎮的四級城鎮結構體系,其中包括:1個人口大於100萬的特大城市揚州;4個人口在30-50萬的城市,即江都、儀征、高郵、寶應;11個重點鎮;32個一般鎮。2009年底市域總人口502.33 萬人(其中戶籍人口458.8萬人),城鎮人口 265.73萬人,城市化率52.9%。規劃期末市域總人口為560萬人,城鎮人口380萬人左右,城市化率約68%。 (四)中心城區城市規模 2009年底城市人口為105.9萬人,規劃近期(2015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為135萬人,遠期(2020年)中心城區城市人口規模155萬人;近期(2015年)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62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20平方米;遠期(2020年)城市建設用地規模186平方公里,人均建設用地面積120平方米。 (五)城市發展方向 規劃期內城市發展方向為:東聯西優南拓。 東聯:強化交通對接和提升城市綜合服務功能,加快廣陵新城建設,推動重大交通基礎設施與江都聯結。西優:優化土地使用功能,完善公共服務設施,促進居住與產業相對均衡發展,全面提升新城西區和蔣王片區開發建設水平。南拓:優化完善產業功能,提高土地開發強度,強化產城互動發展,重點調整市開發區北部區域,積極推進南部新城建設。 (六)總體布局結構 以歷史城區為核心,以東西和南北「t」字型發展軸帶為骨架,東、西和南部三區分合有致,構成「一核兩軸三區」的空間結構。「一核」是指歷史城區(主要由老城區和蜀岡-瘦西湖景區構成),是彰顯揚州人文生態精緻宜居特色的核心區域;「兩軸」是指依託文昌路、古運河形成相互交匯的兩條城市發展軸帶;「三區」是指在城市核心區外圍形成的東部分區、西部分區和南部分區三個分區。 (七)城市中心體系 建立兩級城市中心體系,包括一個市級中心和三個區級中心,規劃期內形成「一主三副」城市中心格局,即文昌閣商業中心和東、西、南三個區級中心,遠期東部區級中心將逐步形成「一體兩翼」都市區綜合性商務中心(cbd)。 (八)建設用地規劃 公共設施用地。行政辦公用地:逐步遷出城市核心區現狀分散的行政辦公機構,形成市級行政辦公與區級行政辦公的兩級體系,相對集中布置。商業金融業用地:規劃形成「市級、區級(副中心)、地區級(片區)、居住社區級」四級商業中心體系。文化娛樂設施用地:市級文化中心位於西部分區內,集中了市文化藝術中心、雙博館、國展中心等大型市級文化設施;河東分區結合京杭之心及商業水街建設一批體現城市文化特色、高品位、高水準的文化設施。體育用地:按照市—區—街道—居民小區四級體育場館設施網路,優化空間布局,提高體育設施配置水平。醫療衛生用地:城市醫療衛生服務網路以三級醫院為龍頭,二級以上醫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為主體,社區衛生服務站及其他具有社區特色的專業服務機構為補充。教育科研設計用地:高等教育布置在中部分區和西部分區。保留現有揚州大學的文匯東路、四望亭路、江陽中路校區,對老城區內現有高校實施資源整合;適度擴大揚州職業大學規模,重點建設揚子津科教園區。 居住用地。空間上形成「一片、多團塊」的空間格局。「一片」主要是指在中部分區東西兩側,繼續沿文昌路東西延展所形成的一個主要居住片區。「多團塊」是指中心城區的邊緣區域,居住和工業相結合呈組團狀分布,主要有濱江組團、蜀岡組團、汊河組團,主要為與產業相配套的居住。 工業倉儲用地。工業用地集中布局在南部工業區、西北工業區、東南工業區、河東工業集中區、邗江工業園北園、開發區北部工業區。規劃倉儲用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城北物流園、廣陵商貿物流園和揚州港口物流園;另外,在部分工業集中區配套一定規模的倉儲用地,便於就近存儲。 綠化用地。合理布置各級公共綠地,結合自然地貌條件和建設用地布局,相對均衡布置市級公園和區級公園。規劃在主城區建設市級公園7處,區級公園14個,主題公園9個(部分結合市級、區級公園設置),結合現狀補充小型綠地(如街頭綠地、小游園、遊憩綠化帶等)。其中7個市級公園為茱萸灣公園、瘦西湖公園、明月湖公園、三灣公園、大橋公園(廣陵新城)、揚子津公園和潤揚森林公園。 (九)城市綜合交通規劃 快速路:中心城區形成「三縱四橫」快速道路網規劃方案。三縱:潤揚路、運河路、沙灣路。揚子江路為南北向交通性主幹路。四橫:北環路(真州路—江平路-萬福路)、江陽路—施井路、揚子津路、沿江高等級公路。 主次幹路:規劃形成「十三橫十一縱」的主幹路網形式(城區內部的快速路規劃與主幹路並線)。規劃次幹路97條,聯系主幹路與支路,起承上啟下作用,兼具集散交通與生活服務功能。 公共交通:一是軌道交通:規劃期內擬先沿文昌路建設地鐵1號線,沿文昌路客流走廊,銜接揚州西站、西部板塊中心、老城區、廣陵新城、揚州東站、東部(江都)板塊中心、江都舊城區和江都站。二是常規公交客運系統:規劃近期中心城區標准公交車擁有量達到1800輛,以後每年按照公交分擔率相應增加公交車輛,並配備相應的場站設施。公交路線應及時向城市新區擴展,提高線網密度和站點覆蓋率,建立公交優先發展保障體系。三是公交場站:明確公共交通場站用地范圍和規模,並做好用地預留,規劃6處綜合客運公交樞紐站、9處一般公交換乘樞紐、6處城鄉公交客流接駁換乘樞紐,首末站69處,保養場19處。 老城區交通:在老城區外圍採取二級分流措施,分流過境交通,減少過境交通穿越老城區。一級分流:老城區外圍邊緣區域,形成由主幹道構成的分流通道,分別為:漕河路、瘦西湖地下通道、大學路、江陽東路、運河西路、江都路。二級分流:老城區形成由次幹道構成的分流保護內環,降低老城區內部交通壓力,優化鹽阜路、泰州路、南通路、淮海路一線的交通管理。保持老城路網的棋盤式格局和街巷胡同肌理、空間尺度,梳理老城區的現有道路資源,形成老城區內部微循環系統。部分道路採取單向交通組織,提高交通效率。在嚴格保護老城區街巷尺度的前提下,改造道路設施,提高通行能力。 (十)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 1.保護體系:建立歷史文化名城、歷史文化街區和文物古跡3個層次的保護體系,包含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兩個方面的保護內容。 2.保護重點: (1)保護歷史城區格局:保護歷代運河與揚州城的空間格局關系;保護唐、宋揚州城的歷史格局;保護揚州城明清時期形成的瘦西湖與老城區的空間格局關系;保護明清老城區格局,體現揚州城「逐水而城、歷代疊加」、「雙城街巷體系並存」和「河城環抱、水城一體」的特徵。 (2)保護京杭大運河(揚州城區段)遺產:包括大運河水利工程遺產、大運河聚落遺產以及相關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3)保護歷史遺跡的視覺環境:保護揚州城整體西北高、東南低的地形地貌;保護揚州城遺址本體周邊的歷史環境、自然環境,提高環境質量;嚴格控制蜀岡-瘦西湖景區視覺環境,減少視覺污染;嚴格控制老城區建築高度,保持宜人的空間尺度和建築肌理,保持老城區古樸的城市風貌,維持老城區「平緩型」的城市空間、勻質細膩的城市肌理以及集「南秀北雄」於一體的建築風格。 3.保護框架:以「一片、一線、四區、多點」構成名城保護重點內容:一片:歷史城區,保護范圍為揚州城遺址分布范圍及周邊相關地塊。一線:大運河文化遺產,重點保護明清京杭運河古道(城區段)及沿線相關歷史文化資源,同時對古邗溝遺址、儀揚河、隋邗溝東道、瓜洲運河、京杭大運河及沿河水利航運工程設施進行保護。四區:四個歷史街區,包括東關街、仁豐里、灣子街和南河下歷史街區。多點:保護各級文保單位和歷史建築。 (十一)市政公用設施規劃 給水工程規劃。總體目標:市區(規劃區)2010年底實現區域供水全覆蓋,供水普及率為100%。水質、水壓全部達到規定標准。用水量預測:根據城鎮現狀人均用水水平及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要求,預測2020年總用水量為130萬立方米/ 日。城市供水規劃: 城市現狀有3座水廠,2008年日供水能力為40.5萬立方米/日,新建的揚州市第五水廠現狀供水能力為15萬立方米/日。規劃擴建揚州市第五水廠至60萬立方米/日,於朴席南部增建揚州市第六水廠,設計供水能力為30萬立方米/日,規劃期末揚州城市日供水能力達到130.5萬噸。水源規劃:揚州市區水源取自長江和廖家溝。水源保護區按照國家相關標准嚴格控制管理。 排水工程規劃。污水規劃目標:近期完善污水處理廠服務范圍內鎮區污水收集管網系統,加快配套設施建設。通過對原有污水管道的改造和新建污水收集管道系統,達到近期污水管道服務面積普及率大於75%,生活污水處理率大於75%;遠期污水管道服務面積普及率大於90%,生活污水處理率大於90%的規劃目標。污水處理系統:規劃擴容建設湯汪污水處理系統和六圩污水處理系統。規劃新建北洲污水處理廠和北部山區污水處理廠。預留朴席污水處理廠用地,泰安、楊壽、公道三鎮分別建設生態污水處理站。 供電工程規劃。規劃期內揚州將新建500kv變電站2座:在揚州西部儀征市新建500kv揚州西變,在揚州北部高郵市新建500kv揚州北變。至2020年,市區規劃新建220kv變電站6座,改造1座。 燃氣工程規劃。以「西氣東輸」冀寧聯絡線天然氣為主氣源,在揚州市揚廟鎮設置天然氣接收門站(已建成),向揚州市中心城區供應天然氣。在中心城區共設置5座高中壓調壓站。 供熱工程規劃。規劃新建熱電廠,廠址位於揚州市東南區域內,主要向杭集工業園以及周邊的園區供熱;保留江蘇華電揚州發電有限公司,主要向北部工業區和廣陵新城部分區域供熱;保留揚州第二發電有限責任公司和揚州港口環保熱電有限責任公司,主要向南部區域工業區供熱;適時搬遷揚州市威亨熱電有限公司。 環衛工程規劃。城市生活垃圾實行分類收集方法和源頭減量措施,收集方式將主要採用垃圾桶的收集方式,生活垃圾處理將從目前的衛生填埋向以焚燒為主、衛生填埋為輔、多種處理方式有機結合的綜合處理系統方向發展。垃圾中轉站每3~4平方公里設置1座,中心城區共設置小型垃圾中轉站42座。 (十二)綜合防災規劃 嚴格按照「平戰結合、平災結合、以防為主、防治結合、准確預報、快速反應、措施有效」的原則,建立和健全現代化城市綜合防災減災體系,有效地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保障社會穩定和經濟可持續發展。 (十三)近期建設規劃 結合「十二五」規劃編制目標,規劃至2015年,中心城區基本形成「一城兩區」格局。歷史城區:古城輪廓更加凸顯,環城水系和濱水空間打造基本完成,大遺址保護持續推進。西部分區:新城西區功能更加完善;蜀岡生態城完成東片區建設;開發區第二城完成中心景觀區和核心商務區的建設;蔣王新城完成中心景觀水系和基礎設施的建設。東部分區:廣陵新城建設框架基本形成,東北片區中心初具規模,舊城面貌得到有效改善。 根據國務院有關文件要求,本輪城市總規規劃期限至2020年,規劃期限相對較短。考慮到城市總體規劃的長遠性要求,在總規中對到2030年揚州城市的發展格局進行了展望,對到21世紀中葉的城市發展遠景也進行了初步描繪。 主任、副主任、秘書長、各位委員,我市城市總體規劃成果已按照《城市規劃編制辦法》的要求編制完成,現提請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我們將按照審議意見盡快修改完善,並按程序上報省政府審查、國務院審批。 以上匯報,請予審議。

『拾』 揚州市有幾個已建成的污水處理廠,都在什麼地方運行情況,污泥如何處理

你好!
分析污水處理廠污泥漂浮在水面上浮動的分析,水有什麼樣的變化。還需要什麼樣的變化,去之前和之後的運行參數。
如有疑問,請追問。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