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廢水回用 » 乾旱地區水處理與回用研討會

乾旱地區水處理與回用研討會

發布時間: 2021-02-16 08:50:18

1. 如何利用南極冰川解決乾旱地區缺水問題

(這推薦太快了吧,我都還沒出馬就有推薦答案了)
有人認為可以用移動南極冰內山解決沙特的乾旱,容保障沙特人民用水,我認為是不靠譜的
移動冰山需要大量能源,且要穿越赤道,到目的點時已融化得不到原來的一半大小,大量移動冰山也會帶來一些列環境問題,給已經身受重創的南極冰蓋雪上加霜
如果一定要用南極冰山解決乾旱問題,我認為藉助本格拉寒流和秘魯寒流移冰山,給西南非洲與西南美洲乾旱地補水還是可以考慮的

2. 跪求廢水工程:處理與回用(第4版)Ⅰ-Ⅲ(,清華大學出版社)

跪求廢水功能處理與回用,我覺得嗯,你說的清華大學出版社的書嗎?那麼你應該到嗯出版社餓到清華書店去購物啊。

3. 什麼是城市廢水資源化實例

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國內外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回用都十分重視,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以下列舉一些廢水資源化的成功實例,以供我國廣大缺水地區在探索、研究和推廣廢水資源化中借鑒和參考。

(1)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實例為全球的廢水回用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該城市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國加州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m3/d。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炭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四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該市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4m3/d,並用作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

該市共有4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m3/d,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千米。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

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人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該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一期的3個反應堆,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兆瓦。此外擬再建2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2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3m3/d。

(2)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日本近20年來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4m3/d,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1%、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至1996年,全國有2100套中水設施投入使用,用水量達32.4萬m3/d,佔全國生活用水量的0.8%。再生水中41%被用於工業用水,32%被用於環境用水,8%用於農業灌溉。

(3)其他國家的廢水再生與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將城市廢水經過深度生物處理之後作為飲用水。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

以色列屬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總量2.5×108立方米,處理量達2.18×108立方米,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立方米(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

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4)我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我國長期以來有利用生活污水用於灌溉農田的經驗。先後開辟了10多個大型污水灌溉區,灌溉面積達(130~140)×104公頃。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資源發展農業生產,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於一些污灌區地址選擇不當,設計不合理,廢水預處理不夠,又缺乏水質控制標准和及時的監測,出現了土壤、農作物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威脅著人體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開展大規模的污灌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與制訂了污水灌溉與污泥用於農田的各項環境標准與規定,已將污水農業利用引向科學的道路。

由於我國不少地區,如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廢水作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為此,國家組織了有關開發城市廢水資源化工藝的科技攻關,研製成套技術設施,建立示範工程,並逐步推廣應用。攻關內容包括工業回用、市政景觀利用的水質預處理技術、水質標准、衛生安全評價、中小城鎮和住宅小區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中應用,並在天津、太原、大連等城市建設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連春柳廢水處理廠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經深度處理後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300m3/d;太原楊家堡廢水處理廠採用生物填料接觸氧化池處理城市污水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為200m3/d;北京高碑店熱電廠亦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出水作為冷卻水水源。經過1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在城市廢水資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今後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城市廢水處理廠的普及與興建,廢水再生利用規模和速度亦將迅速發展。

北京水立方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場館之一的「水立方」採用了大量專門措施降低自來水消耗,減少廢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萬噸、洗浴廢水7萬噸、游泳池用水6萬噸。建築物所需的綠化、冷卻塔補水、護城河補水、沖廁、沖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過廢水回用解決,每年可減少廢水排放量14萬噸。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水是生命之源,水不僅是世間一切生物和秀美山川賴以存在的保障,也是人類和經濟社會賴以發展的條件,地球要是沒有了水,它就會像火星一樣絕不會有今日的生機盎然。水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水資源的保證供應和安全,是一個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方面。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的推進,水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相反自然界的水隨著自然界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而越來越少。當今水危機已經遍布全球,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025年全球將有2/3的人面臨水的危機,缺水問題不僅會制約21世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可能會因缺水造成國家之間的矛盾沖突,甚至戰爭。

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在開源、節流這兩種戰略中,節流比開源所需的資金一般要少,而且通過節流,可以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水污染,更可切實保護水資源,可謂一舉多得,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的。

4. 國內外水資源管理與供水安全的研究對比分析

一、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方面

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研究方面,我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都注重開發利用的技術研究,注重流域水資源的評價,因為河流是聯系陸地和海洋的物質傳遞和能量流動的紐帶,也是保護海洋資源最重要的戰場。人類活動的強度和范圍不僅直接影響到河流生態系統,而且可能間接地通過河流影響到海洋的生態環境。此外,河流還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存條件之一———淡水的主要來源。

大部分國家和地區水資源的污染和破壞情況都可以歸為以下兩大類: 一類是工業污水、農業污水、生活污水的長期大量排放及降水、地下水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造成河水的高富營養化、鹽漬化等;另一類是自然和非自然因素使水資源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影響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這類河流有因洪水成災的密西西比河、因乾旱引起河水大量蒸發的尼羅河、因森林採伐造成水土流失的亞馬孫河和因水消費超過供給造成水量不足的科羅拉多河等。我國針對不同的情況採取了污染防治的措施,但是起步晚、技術落後,特別是針對自然因素引起的流域生態環境的破壞研究不夠深入。

二、水資源管理方面

正確定位水資源管理是有效實施水務管理的根本前提。盡管世界各國水管理體制不盡一致,但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水管理是有序的,即水的法律法規比較健全,社會各界都能嚴格遵守,一切水務活動依法辦事。在制定相關法律法規時一般採取兩種形式: 一是通過制定全流域的法律進行管理,如科羅拉多河的 「河流法」,密西西比河的 「洪水災害防禦法」、「水資源規劃法」; 二是對某一方面的管理採用具有法律效力的協議、條例,如伊利湖的 《大湖區管理協議》等。另外,各國水管理的法制化程度和收費管理體系的完整性等因素的差異,決定了各國水價執行程序的不同,但多數國家能做到依法收取水費,處罰違規行為。在水管理體制上,管理職責明確、責權劃分清楚,規定各個權利主體和機構的權利范圍和機構體系,明確規定國家、流域委員會、地方分級管理的責任、權利和義務,美、法等國把參與水事活動的政府機構、事業單位、企業單位的職責明確分開,各自在法律賦予的許可權范圍內充分發揮作用,若有越權或違法行為發生,通過法律手段予以糾正和處罰。目前,依法治水、依法管水,已成為各國水管理體制改革的重要方向。水資源管理隨經濟發展在不斷合理化,但仍然存在較大的問題,造成浪費嚴重,效率低下。而且資源管理和開發利用管理相分離,由於流域水的開發利用和管理涉及各地區、各部門,利益關系十分復雜,各國都賦予流域水資源管理機構相當大的權力,以保證其完成職責,依靠雄厚的技術力量,充分發揮指導、審核和監督的作用。近 20 年來的變化表明,以國家和地方為依託的管理、以流域為基礎的管理在不同的國家都納入了各自適宜的管理體制。不過,總的趨勢是強調以流域為基礎,與國家和地方行政監督、協調相結合的管理體制。

三、水資源綜合開發與管理方面

20 世紀 50 年代以來,世界上不少國家對大江大河進行了綜合治理與開發。它們以流域為單元,以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合理地組織、安排生產力,建立工業區、城市群和產業帶,不僅提高了水資源的利用效率,而且促進了流域內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續發展,針對不同流域面臨的問題,許多國家和地區在實踐中積累了不少成功的江河治理經驗。水資源的綜合開發與管理成為當今世界水資源研究的主要方向。我國也是以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為核心對幾大流域的水資源進行評價和研究。

當前,水資源開發利用和管理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是洪水、缺水、水污染。因此,建立流域環境和開發利用的一體化管理模式,改變傳統的重經濟輕生態環境、重資源利用輕保護、重流域本身治理輕流域綜合治理的模式。目前,我國流域統一管理已經普及。大河流域的水管理涉及防洪、航運、水電、供水、水環境保護、娛樂六個方面,是一種廣義的、綜合的、多目標的一體化管理,呈現出流域水環境和水資源統一管理的發展趨勢。在發達國家,水質保護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水量方面。我國在水環境保護方面是剛剛起步,許多問題有待解決。

四、水資源服務運行機制方面

歐美國家雖然是市場經濟,但根據水的資源特性,其供水機構管理和水價政策仍在政府的有效控制之內。美國和加拿大政府規定供水機構既不能盈利,也不讓其虧損,因此在水價制定上以不盈利為原則,但必須保證投資的回收、運行維護管理和更新改造所需開支的自理。在制定水價時,把排水費、污水處理費、國家規定徵收的增值稅等也核算進去。當水價太高,用戶承擔有困難時,國家會補助一部分,起到調控作用。法國的流域水務局除負責流域水規劃的審批和上報外,同時又作為流域綜合治理的主要融資機構,代表國家接受地方省、區上繳的部分稅款,然後根據需要投資新建水工程,通過更好地開發利用流域水資源為社會服務。另外,發達國家現行的城市水管理中,非常重視投入產出,按市場經濟規律辦事。供水機構在修建供水工程之前就將供水價格確定下來,並與用水戶簽訂合同,用合同相互約束,政府不再干預。如英法兩國將水資源開發經營作為一種產業,水務投資體制適應市場經濟規律。水利基礎設施可向政府貸款或向社會籌資,靠水費或售電支付利息和償還政府貸款。水費標准隨著市場經濟通貨膨脹指數浮動,各地區、各城市多少不一,各年度也有變化。各水公司獨立核算,自負盈虧,自我發展。在我國還未形成服務型的水務運行機制,水資源開發利用、管理分離,更談不上開發利用技術服務。

五、城市水資源公眾管理方面

公眾參與有關水問題的立法和管理過程中提高水管理的效率和效果。由於城市水管理的廣泛性和社會性,國外相當重視公眾參與,並將其作為水管理的關鍵因素,包括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和提高用水戶的關心程度。法國的流域委員會中,採取「三三制」的組織形式。委員會由一百多人組成,其中,1/3是用戶和專業協會代表,1/3是地方當局代表(市長等選舉產生),其餘1/3是政府有關部門的代表(指派),因此被稱為「水務議會」。同時,將開展面向社會的宣傳教育,提高各階層的人士對水務事業的關心程度作為今後水務管理工作的重點。法國通過定期和不定期向社會發布各種水信息,使社會了解水資源開發和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動員社會關心支持水務工作,並將其作為水務管理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國的城市水資源管理是由政府負責,公眾對城市水資源的利用和管理知識缺乏,更無法涉足管理。

六、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方面

世界各國水管理的經驗表明,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最好與服務相分離,而且資源、環境管制與經濟管制之間最好也彼此分離。決策必須是政府的直接職責,但把管制職能(如經濟管制)分配給各個自主的機構(具有管理功能的事業單位)有相當大的優點———通過經濟管制可提高供水、排水和水處理等服務機構(企業)的技術業績和財務業績,這也是已達到高度認同的水行業管理模式。而我國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分屬不同的政府部門,盡管可以進行協調,但未形成資源、環境管制和經濟管制的系統性制度,責、權、利不清楚,更不可能讓一個部門把服務與管理分清。

七、水環境治理方面

經濟發達國家的污水回收利用歷史較早,經過多年的發展,污水處理和回收利用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給我們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經驗。1968年,世界上第一家合格的再生飲用水工廠在納米比亞建成,日產水6200m3,水質達到當時世界衛生組織和美國環境保護署公布的標准。以色列由於長期缺水,在污水凈化和回收利用方面始終處於世界領先地位。以色列中水回收利用程度之高堪稱世界第一。佔全國污水處理總量46%的中水直接回收利用於灌溉,其餘33.3%和約20%分別回滲於地下或排入河道。回灌地下的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抽送到南部地區,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日本是個面積狹小的島國,人口眾多,人均年降水量僅為世界年降水量的1/5,且沒有大江大湖可作跨流域調水之用。日本靠什麼支撐了20世紀60年代的經濟復興呢?靠的就是污水回收利用,他們稱之為下水處理水的再利用。美國水資源總量較多,城市中污水回收利用工程主要分布於水資源短缺、地下水嚴重超採的加利福尼亞、亞利桑那、得克薩斯和佛羅里達等州,其中以南加利福尼亞成績最為顯著。

由於水資源和水污染問題日益突出,美國針對污水回收利用問題採取了大量有效措施,已普遍實現了總用水量逐年增加,而新鮮水的總取水量逐年減少的良性循環局面。其基本特點是污水回收利用率逐步提高。另外,德國、巴西和奧地利等國家的中水、污水回收利用方面很成功,不僅處理程度比較高,污水處理量和回收利用量也高。

當前,我國可持續發展水利正全面向前推進,長江治理開發和保護工作也隨著長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確定的以防洪為中心的治江三階段戰略的基本付諸實施而進入新的歷史階段。廣泛學習國外治水、管水的先進理念、經驗和技術,是做好新時期治江工作、完成新的歷史使命的要求。基於對中外不同的國情、社會制度、發展階段、文化背景和水情,有目的地選擇建立適合我國國情的水資源與供水安全研究體系。

5. 新疆地區乾旱形成原因及其解決方案論文

黃河變為內陸河和內湖,可再造一個中國
如果說中國地圖像一隻鳳凰,新疆天山就是鳳頭,塔里木是鳳凰回首之處,是歐亞大陸的中心。新疆所面臨的就是「水」的問題。只要有了水,無污染的新疆將成為中國的農業首都,是中國騰飛最有力的翅膀,中國能輕易成為世界第一強國。

中國應在南水北調的基礎上將黃河變成中國內陸河,補給甘肅和新疆,此舉可為我國再造一倍的耕地,可完全解決我國糧食、人口和土地問題。方法如下:

一、黃河上游藉助高位差注入西部,灌溉農田。

黃河在寧夏段的水流量大約325億噸/年,應在內蒙古臨河附近人工向西改道,注入內蒙西部,經甘肅注入新疆羅布泊,為新疆南部解決最大的水源(新疆南部最大的塔里木河年徑流量只有150億噸)。相信在我國西段南水北調完成的基礎上,這個流量還會加大。因黃河西顧最終完全參與的是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內蒸發循環,水域流失幾乎不存在,所以只需不到十年時間,就可完全改變塔里木地區自然氣候,變沙漠為耕田沃土。屆時向新疆移民2、3億都不成問題。

二、對黃河中游分流實行人工湖和水庫的用水儲備

內蒙山西境內的中段黃河應修水壩截留,建人工湖,絕對大大降低水的需求量和損耗,還能大大提高水的利用率,滿足山西、陝西對水資源的需求,同時成功避免了黃河中游的水土流失。給水方式採取蒙古高原分流,控制黃河水的東西分流,肯定得修一座規模很大的三通水庫。

三、東部下游獲得靜態湖水

黃河東部下游需水完全可由南水北調中線、東線供水補給,為節約寶貴的淡水,應控制黃河出海口水流量,將黃河變為一條狹長型內陸湖,不讓黃河水入海,是最大,最環保,最有效的水利工程。這樣完全可以不依靠上游的黃河來水,更兼具根治華北旱情和黃河水害,還能獲得一處類似於美國五大湖區一樣的內陸漕運水道。

以上工程的投資,肯定要小於直接引雅魯藏布江水入新疆的設計方案,而且還不會發生任何國際爭端,安全、省錢、難度小、可操作,無任何副作用,請求國家領導和相關專家給予考慮和論證。

6. 有誰知道 廢水工程:處理與回用(第4版)Ⅰ-Ⅲ(,清華大學出版社)這本書哪有買么

你可以到京東商城當當網等網路去看下,或者到當地新華書店訂購!

7. 關於 人與自然 的資料,要開研討會

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黨中央提出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以後,全國各行各業都在討論在新形勢下如何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各項工作更快更好地發展。就水利行業而言,應該如何進一步樹立落實科學發展觀,做好各項水利工作,我認為有必要認真回顧總結過去5年來的治水經驗和教訓,進一步明確今後水利工作的思路、目標和任務。
1999年3月,我在中國水利學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上作了題為「實現由工程水利到資源水利的轉變,做好面向21世紀中國水利這篇大文章」的報告,引起全行業乃至行業內外的一場大討論。針對討論中的不同意見,1999年11月6日,我在中國水利報社通訊報道工作會議上談到人們對水的九個方面認識的轉變時,第一次提出「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此後,我們一方面在治水理論上不斷探索,一方面在實踐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水利工作的探索與實踐特別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提出,得到了黨中央、國務院領導的充分肯定,同時在國內外也產生了一定影響。2002年9月,在中國水利雜志專家委員會會議暨水資源管理與可持續發展高層研討會上,我作了題為「資源水利的本質特徵、理論基礎和體制保障」的報告,又進一步明確提出資源水利的本質特徵就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在水利發展的轉軌時期,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作為一種科學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並開始成為各項水利工作的指導思想。近年來,中央領導同志充分肯定了水利部門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指導水利、促進水利可持續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總結這些年治水理論的創新和實踐的探索,可以清楚地看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可持續發展最核心的問題。因此,今後要堅持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作為指導各項水利工作的核心理念,推動治水事業再上一個新的台階。這正是科學發展觀在水利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一、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必然要求

水是生命之源,人類的生存和發展都離不開水。世界四大文明古國都依傍大河而生:中華文明發祥於黃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孕育於尼羅河流域,古印度文明開端於恆河流域,古巴比倫文明淵源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而且這些大河都具有水量充沛、泥沙較多、洪水頻繁等相同的特點。洪水的泛濫一方面給人類帶來災害,另一方面也為人類提供了肥沃的土地,使人類在生產力水平低下的情況下能夠收獲糧食,繁衍生息。
在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經歷了四個時期———依存、開發、掠奪、和諧。在各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人們對自然的認識不同,在處理與自然的關系時也採取了不同的態度。
第一個時期,在生產力水平極低的原始社會,人和自然是一種依存的關系,人依附於自然。人類一方面直接或通過簡單的生產工具從大自然獲得所需的一切,另一方面又要承受自然界給人類生存帶來的各種威脅。這一時期,人類被動地適應自然,與自然的關系處於一種原始的和諧狀態。隨著生產力水平的提高,青銅器、鐵器的使用及至農業、畜牧業出現後,人類開始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改變自然,使得這種關系進入了開發階段。在這一時期,由於人類開發利用自然的能力有限,還沒有對自然造成較大的破壞。但是隨著科技進步和生產力水平的進一步提高,近現代大工業生產出現後,人類的自信心和對生存環境的不滿足感,驅使他們去「征服自然」「統治自然」,毫無節制地向大自然索取、掠奪,人與自然的關系進入了第三個時期。在這一時期,掠奪性地開發資源,一方面對大自然造成破壞性的災難,另一方面也招致大自然對人類的報復與懲罰。然而,人類終究是有理性的。當這種掠奪式的開發難以為繼時,人與自然的關系進入了一個新的境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人與自然關系發展的四個時期,在哲學意義上是一種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過程。在原始社會,人依附於自然,處於「天人合一」的原始和諧狀態;在掠奪階段,主導人們的是「人定勝天」,對人與自然的初級關系給予了否定;現在,我們追求「人天和諧」的境界,就是要否定「人定勝天」的思想。「人天和諧」不同於「天人合一」,它是人類反思資源過度利用、生態破壞造成惡果之後思想上的一次升華,是人類主動地在更高層次上同自然和諧相處。
綜觀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史,當前提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是經濟社會不斷發展的必然結果,也是經濟社會高度發展的必然要求。特別需要強調的是,充分了解人與自然關系的發展史,對我們在水利工作中自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隨著人類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生產力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們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時應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有意識地去追求人天和諧的境界,達到與自然和諧相處,而不能以犧牲子孫後代的發展條件為代價來求得眼前的發展。這才是可持續發展的真正含義。

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破解中國水問題的核心理念

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對中國治水事業而言,就是要用這種理念去努力破解中國面臨的水問題。
當前,水利工作面臨四項任務,即解決我國面臨的洪澇災害、乾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嚴重等四大水問題。這些問題表面上是水對人的傷害,但本質上是人對水的傷害造成的後果。因此,在防止水對人的傷害的同時更要注意防止人對水的傷害。破解中國的四大水問題,最核心的理念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按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破解中國的四大水問題分別有四個核心要點。
第一,給洪水以出路。這是解決我國洪澇災害問題的要點。
在處理人與洪水的關繫上,我們有很多經驗教訓。其中,最核心的一條就是要給洪水以出路。
去年淮河流域防汛抗洪工作,集中體現了這一指導思想。去年淮河流域發生大洪水,在抗洪救災中,我們按照中央要求,堅持以人為本,科學防控,實施政府有效的社會管理,提早部署、充分准備,利用各種先進的預測預報技術和手段,科學調度,充分發揮水利工程的作用,及時運用行蓄洪區和分洪河道,做到了「攔、分、蓄、滯、排」合理安排,嚴密防守、科學搶險,使洪水始終處於可控狀態,實現了對洪水的科學有效防控。精心組織,妥善安置受災群眾,防洪救災工作井然有序,切實維護了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盡管淮河洪水量級大於1991年,汛情重於1991年,但災情、抗災投入和災害損失均小於1991年。在整個防洪調度和人員撤退中,沒有死傷一個人。當然,淮河防洪實踐成功的一個重要條件是具備了必要的工程和技術手段。如果沒有這些基礎設施和調度手段,再好的理念也是無法實現的。
洪水災害具有自然和社會的雙重屬性。二者都是災害的本質屬性,缺一不成其為災害。正因為如此,給洪水以出路,不僅要體現在抗洪期間,而且要把它作為整個防洪工作的指導思想,在經濟社會建設中就要予以高度重視。比如在城市規劃中,不能侵佔行洪河道,要注意給河道讓出一定的寬度來,防止人為約束河道造成惡果;在堤防建設上,要統一規劃,因地制宜,在一些山區、支流或非人口密集區,要適度控制堤防建設規模;在防汛工作中,要加強分蓄洪區建設,科學合理地運用分蓄洪區;在處理江湖關系、雨洪資源利用等一切工作中,都要按照給洪水以出路這個思路來展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人天和諧的理念。
第二,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這是解決我國乾旱缺水問題的要點。
我國水資源短缺,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只有2200立方米,是世界人均的30%。而且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均衡。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整個北方地區,尤其是西北地區乾旱缺水十分嚴重。
應對乾旱缺水,有多種措施。按照常規做法,解決時間分布不均,主要靠修水庫多蓄水;解決空間不均,主要靠調水。但是,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我國水資源總量短缺,靠修水庫、建調水工程,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建設節水型社會才是解決我國乾旱缺水問題最根本、最有效的戰略舉措。調水可以解決區域的部分水資源短缺問題,但如果不搞節水型社會建設,人們沒有節約水資源的意識,就可能出現調水越多,浪費越嚴重的情形。
節水型社會和通常講的節水先進城市有本質區別。建設節水型社會,不是簡單地用行政的辦法去節水,其本質特徵是建立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建設節水型社會,是通過社會制度的建設來解決乾旱缺水問題,要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從而使資源利用效率得到提高,生態環境得到改善,可持續發展能力得到增強,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建設節水型社會,是水利部門的一項基本任務,同時也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第三,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這是解決水土流失問題的要點。
面對大自然,人類的力量終究是有限的。因此必須依靠大自然自身的力量來治理水土流失。實踐證明,大自然在不受人類干擾的情況下,是可以依靠自身力量實現生態自我修復的。目前生態治理中所採取的退耕還林、封山禁牧禁柴等措施,就是充分依靠大自然的力量實現生態的自我修復。
大自然生態是自我平衡的。人為干預大自然的生態,往往會適得其反,造成破壞。如在沙漠中發展綠洲,人工群落用水多了,天然生態就會萎縮。如果人不去傷害大自然,給自然生態提供休養生息的機會,大自然就會自我修復。在沙漠中,只要有水胡楊林就會出現生機。內蒙古的東居延海乾涸了11年,西居延海乾涸了40多年,黑河調水到居延海後,當地生態迅速得到恢復。
因此在解決水土流失問題上,必須把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作為核心的指導思想。即使搞人工治理,其目的也是為了更好地發揮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不要簡單地認為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人類就無所作為了。我們需要採取工程措施、行政措施、技術措施等,為大自然自我修復創造條件,增強其自我修復能力。比如搞牧區草原生態保護水資源保障規劃,發展局部的牧區灌溉,使單位草場的載畜量大大提高,就可以實行輪牧,使休牧的大面積草原生態得到恢復。
第四,發展綠色經濟,嚴格排污權管理。這是解決水污染問題的要點。
綠色經濟可以涵蓋循環經濟的概念。循環經濟強調的是在生產和消費領域形成完整的生態鏈條,綠色經濟則把這一思想擴大到整個經濟結構的布局和經濟
發展的過程中間,要求國家在宏觀管理上要充分考慮綠色問題。與此同時,解決水污染問題,還要嚴格排污權的管理。水環境承載能力集中體現在排污權的管理上。正如節水型社會是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建立起一整套社會制度,排污權的管理也應以水權、水市場理論為基礎,建立起宏觀控制、微觀定額兩套指標,按照排污權的上市交易規則,採取一系列市場經濟的做法,以此來提高水環境的承載能力。
破解中國四大水問題,必須在牢固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理念的基礎上,牢牢把握以上四個核心要點。這四個要點的核心思想,就是要切實從人定勝天轉變為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進而實現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標。

三、實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必須深化水利改革,確立水資源統一管理新體制

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完成水利面臨的四項任務,可以綜合運用四種手段,即行政手段、工程手段、經濟手段、技術手段。在新的形勢下,開展各項水利工作,特別是建設節水型社會,必須綜合運用這四種手段,尤其要十分注意經濟手段的運用,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形成以經濟手段為主的節水機制,不斷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針對當前的水利情況,有兩點需要特別強調:一是要充分發揮市場機製作用,注重製度建設,注重經濟手段的運用。二是要十分重視工程帶來的生態影響。
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必然促進生產關系的調整。在水利發展進程中最重要的是體制建設。當前亟待我們去研究和開展的是四項改革,它關繫到四種體制的建立。
一是流域管理體制改革。水是以流域為單元的,要協調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之間的關系,統籌考慮水的多種功能,必須建立起以流域為單元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體制。流域管理體制改革的核心是要建立起政府宏觀調控、流域民主協商、准市場運作、用水戶參與管理的權威、高效、協調的真正意義上的流域管理委員會。政府宏觀調控,是要充分發揮政府在流域管理中的宏觀調控作用;流域民主協商,是指流域管理委員會是由流域內各省區市組成,要建立民主協商機制,流域內的一切涉水事務都要經過民主協商來確定;准市場運作是指水市場由於受一些因素制約,不是一個完全意義上的市場,水權的轉讓、交易要在一定的條件下才能進行;用水戶參與管理,是指要充分調動廣大用水戶參與水資源管理的積極性。在此基礎上,流域的水資源管理才能更科學、民主,更符合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二是區域水務管理體制改革,即水務體制改革,是對供水、節水、排水、中水回用、污水處理等涉水事務進行統一管理。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是改革的必然趨勢。
三是節水型社會建設。要建立起政府調控、市場引導、公眾參與的節水型社會管理體制,推動流域和區域水資源的一體化管理。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組織協調和政策、資金支持,做好規劃、方案、規則等制度體系建設,並通過法律和行政手段予以落實,為節水型社會建設提供體制和機制保障;要充分發揮市場在水資源配置中的導向作用;要鼓勵公眾參與水資源管理,促進節水的社會化。
四是水利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對水利非經營性資產,要建立健全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制度,建立水行政主管部門對水利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的監管制度,推進水利非經營性國有資產監管的法制化、制度化和規范化。對在水利國有資產中佔有很大比重的准公益性資產,要探索建立授權經營、權責明確、補償合理的管理體制與運營機制。對全局有影響的工程,應由流域或區域的水資源統一管理部門行使出資人職權。
這四種體制的改革相互交叉、相互影響,涉及的因素很多,改革的難度相當大,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但是,只有朝著這個方向堅定不移地走下去,才能為可持續發展水利提供強有力的體制保障。

8. 水處理技術,水及廢水處理理論及工藝,廢水處理及其回用技術,水污染防治技術,工業水處理與回用技術這些

大致給你說說吧,水處理按我自己的理解大致分3大塊,污水,工業冷卻內循環水,容凈水處理(RO)。污水又分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2大塊,工業如電子廠,印染,電鍍,食品等等等等,生活污水就單一些。冷卻水一般就按工業來分,不過也可以分成空調水和工業工藝循環冷卻水。中水回用技術基本可以劃在污水處理的行業,一般和工藝設備流程聯系的多些,凈水就是反滲透,離子交換這種,一般桶裝水這些賣凈水設備的不在這個行列。細分起來太多啦,詳細可以問我。總的來說現在工業水這塊方向好些。打字打累了。。。

9. 如何有效監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設施 怎麼處理農村的

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是將生活污水中的有害物質和污染環境成份清除、降解做無害處理。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要著重考慮選用成熟可靠,適合農村特點和實際污水處理適用技術。農村污水處理,可根據實際情況將水質進行中和農用產品,從而達到回用及環保降解排放。1、穩定塘處理技術在我國,特別是在缺水乾旱地區,穩定塘是實施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有效方法,近年來成為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著力推廣的一項技術。與傳統的二級生物處理技術相比,高效藻類塘具有很多獨特的性質,對於土地資源相對豐富,但技術水平相對落後的農村地區來說,是一種較具推廣價值的。2、厭氧沼氣池處理技術在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實踐中,最通用、節儉、能夠體現環境效益與社會效益結合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方式是厭氧沼氣池。它將污水處理與其合理利用有機結合,實現了污水的資源化。污水中的大部分有機物經厭氧發酵後產生沼氣,發酵後的污水被去除了大部分有機物,達到凈化目的;產生的沼氣可作為浴室和家庭用炊;厭氧發酵處理後的污水可用作澆灌用水和觀賞用水。在農村有大量可以成為沼氣利用的原材料:農作物秸稈和人畜糞便等。沼氣池處理技術已在我國一些地方得到了有效推廣和使用。建設沼氣池和生活污水厭氧凈化池,有效解決人畜糞便、生活污水、垃圾污染等農村環境難題,出現家園清潔和村容整潔的新面貌。3、土壤滲濾技術地下土壤滲濾法在我國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中日益受到重視。在我國北方寒冷地區利用地下土壤滲濾法處理生活污水是可行的,且出水能夠作為中水回用.4、人工濕地處理技術目前,北京、深圳等都採用了這一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凈化後的水質優於地表水三類標准。浙江、廣東、天津和江蘇等地還分別在無動力、地埋式厭氧處理系統、雨污分離管網輸送集中處理和生物投菌治理污水等技術方式應用方面進行了探索與嘗試,也都取得了一定的進展。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