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污水處理設備
① 養殖牛蛙的污水能養什麼魚
可以的。因為一般的污水處理可能達不到飲用水的標准 但是養魚 澆樹 之類的完全可以 而且經過處理的污水是可以進行循環利用的
② 牛蛙蝌蚪出現水腫,漲氣,死亡,怎麼辦該用什麼葯物治療
在養殖過程中要有計劃地進行定期消毒。
(1)水池消毒:在蝌蚪放養前要進行全池消毒,目的是殺滅池水和淤泥中的有害生物,改良水體和池底的生態結構。
①乾池消毒:消毒前將池水抽干,然後在水池內挖幾個小坑,將生石灰或漂白粉倒入坑內加水溶解,趁熱將其均勻地潑灑到池底和四壁。一般每平方米水池用生石灰100克左右,如果用漂白粉,每平方米水池用12克左右。
②帶水無動物消毒: 將生石灰或漂白粉溶解後,立刻進行全池均勻潑灑。一般每立方水體用漂白粉30克左右,或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250克左右。無論是帶水消毒還是乾池消毒,用生石灰消毒的水池一定要在消毒後經過7天才可以使用,用漂白粉消毒的水池一定要在消毒後經過3天才可以使用,嚴禁提前使用。使用前最好先放少量蝌蚪或蛙實驗,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全面使用。
③帶水帶動物消毒:有時對蝌蚪養殖池中的水進行消毒時無法將蝌蚪分離,必須連蝌蚪帶水一起消毒,此時要嚴格控制用葯濃度,謹防蝌蚪葯物中毒。用這種方法消毒,漂白粉的用量一般為使水體濃度為0.5×10-6。最好在用葯以前進行小實驗,以確保用葯劑量安全,無毒副作用。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准備一隻小天平秤,嚴格地按用葯的劑量來稱量,千萬不能馬虎、粗心。
(2)幼蛙養殖區消毒:在幼蛙進入養殖場地以前,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可以撒生石灰或漂白粉,但是撒完生石灰或漂白粉以後要過1周才可以把蛙放入養殖場地。每天要按時噴水,使養殖場地保持一定的濕度,所以幼蛙養殖區消毒可以通過定期在日常噴淋的水裡加消毒劑來完成。一般可以用高錳酸鉀或漂白粉溶液噴灑整個養殖區。
(3)餌料消毒:
俗語說"病從口入"。幼蛙或蝌蚪食用了帶有病原體的餌料往往會誘發發病,同時也會將病原體帶入養殖區,成為新的傳染源。即使暫時不發病,一旦時機成熟,病原菌就會大量繁殖,誘發疾病。因此在給蝌蚪餵食時,盡量選新鮮的餌料,並且煮熟了以後再喂,動物性餌料更應如此。由於幼蛙必須攝食能夠活動的活餌料,因此投喂前要在濃度為5×10-6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分鍾,用清水洗干凈後再喂。
(4)體表消毒:體表消毒是指將蛙或蝌蚪浸浴在葯水中進行消毒,以殺滅體表的病原體。體表消毒並非針對有病個體,即使健康的個體也要定期進行消毒。特別是剛引進的蝌蚪或種蛙,在投放到養殖場地之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目的是防止將其他養殖場的病原體帶進來。方法是將蝌蚪或蛙放到網箱內,再將網箱放到盛有葯水的大缸或水泥池內浸浴。消毒要有針對性,不同的病原體用不同的葯物,一般食鹽和高錳酸鉀用的比較多。食鹽對寄生蟲和細菌殺滅效果較好,使用濃度為2%~3%,浸浴時間為5~10分鍾;高錳酸鉀對細菌、黴菌的殺滅效果較好,使用濃度為10×10-6,浸浴時間為5~10分鍾。
(5)器具消毒:養殖場地使用的所有工具,包括養殖餌料所用的工具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贊同13| 評論(2)
③ 養殖牛蛙能用EM菌嗎
隨著人生生活質量的提高,對飲食的需求也尋求多元化,一些牛蛙,青蛙類的菜餚也成了獨特的美味,這就促使了,人工養殖青蛙,牛蛙的特殊市場,而且這個市場也在慢慢的擴大,越來越多的養殖戶朋友進來,有沒有更好更科學的養殖方法呢?有的,下面就是水產養殖都在使用的EM菌-生物益生菌對於養殖青蛙牛蛙的使用方法,和實用效果。
EM菌養青蛙、牛蛙基本方法
青蛙、牛蛙塘預處理:排干水後,向干塘內散布好旺農EM菌培育後的菌液稀釋液,每畝約30公斤左右。1~2周後再放入水。
水面處理:放養前3-10天,用100倍好旺農EM菌稀釋液潑灑水面,每畝水面約需好旺農水產EM菌培育後的菌液2~4公斤(視青蛙塘深淺而定)。以後可視情況每月潑灑一次(用量可適當減少)。
飼料中添加EM菌
飼料的處理:可用EM菌培育後的菌液對飼料進行發酵,將發酵好的飼料按1~2%的比例均勻摻和入青蛙飼料中投喂。也可用50倍左右濃度的EM菌稀釋液噴灑餌料,以噴濕為度,馬上投喂。或者用100稀釋液均勻拌和飼料後投喂。
糞便的處理:要投入青蛙池的糞便必須先用EM菌處理,EM菌與糞便的比例約為1:50~150,混勻後厭氧發酵7天後投喂。
效果:
1.減輕飼料腥味。2.增加青蛙吃食量。3.延長池水換水間隔。4.加快池中紅蟲繁殖。5.消除池中臭味(換水時)。6.提高青蛙增重率。7.增加產卵量,延長產卵時間。8 換水方法:前期:8天換水一半並吸污。 後期:6天換水一半並吸污。9 餌料中添加EM菌:餌料中以0.2%的比例拌入EM菌液(先用水稀釋後拌入)。
④ 我自己有土地想搞養殖牛蛙 需要辦理哪些手續
一、從事養殖生產的,應當向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提出申請,並提交以下材料:
1、養殖證申請表;
2、公民個人身份證明、法人或其他組織資格證明、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負責人的身份證明;
3、依法應當提交的其他證明材料。
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在受理後15個工作日內對申請材料進行書面審查和實地核查。符合規定的,應當將申請在水域、灘塗所在地進行公示,公示期為10日;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公示期滿後,符合下列條件的,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並將養殖證載明事項載入登記簿:
1、水域、灘塗依法可以用於養殖生產;
2、證明材料合法有效;
3、無權屬爭議。
(4)牛蛙污水處理設備擴展閱讀:
發證登記其他情況:
一、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水域、灘塗,以家庭承包方式用於養殖生產的,依照下列程序辦理發證登記:
1、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生效後,發包方應當在30個工作日內,將水域、灘塗承包方案、承包方及承包水域、灘塗的詳細情況、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等材料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發包方報送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並將養殖證載明事項載入登記簿;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當事人。
二、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水域、灘塗,以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用於養殖生產,承包方申請取得養殖證的,依照下列程序辦理發證登記:
1、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生效後,承包方填寫養殖證申請表,並將水域、灘塗承包合同等材料報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
2、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漁業行政主管部門對承包方提交的材料進行審核。符合規定的,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核發養殖證,並將養殖證載明事項載入登記簿;不符合規定的,書面通知申請人。
三、農民集體所有或者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水域、灘塗,以家庭承包方式用於養殖生產,在承包期內採取轉包、出租、入股方式流轉水域灘塗養殖權的,不需要重新辦理發證登記。
採取轉讓、互換方式流轉水域灘塗養殖權的,當事人可以要求重新辦理發證登記。申請重新辦理發證登記的,應當提交原養殖證和水域灘塗養殖權流轉合同等相關證明材料。
因轉讓、互換以外的其他方式導致水域灘塗養殖權分立、合並的,應當持原養殖證及相關證明材料,向原發證登記機關重新辦理發證登記。
參考資料來源: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令 第 9 號
⑤ 牛蛙怎麼養殖
養殖方法:
1)蝌蚪的管理。
2)控制水溫與水位。
3)控制水質。
4)經常保持池水清潔衛生。
5)及時處理蝌蚪嚴重浮頭現象。
6)做好擴池工作,保持適宜的放養密度。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注意事項:
1)控制水溫。
2)控制水質。
3)要經常保持陸地潮濕,種植作物或建棚以避強光強射。
4)及時分類、分池管理:幼蛙生長發育快,而個體差異大。
5)經常做好病蟲害和天敵的防治工作.
6)做好幼蛙的越冬管理工作.
牛蛙簡介:
1)蛙科(Ranidae,即赤蛙科)動物,學名Rana catesbeiana。獨居的水棲蛙,因其叫聲大且宏亮酷似牛叫而得名,故名牛蛙,為北美最大的蛙類。
2)因其叫聲大而得名,鳴叫聲宏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牛蛙是兩棲類生物的天敵。原產於美國東部數州,後被引進西部各州和其他國家。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
3)牛蛙體綠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黃色,四肢有黑色條紋。體長約20厘米(8吋),後肢長達25厘米(10吋)。成體大者體重超過0.5千克(1磅)。常生活於靜水中或其附近。春季繁殖,卵產於水中。蝌蚪呈綠褐色帶有深色斑點。蝌蚪階段持續1~3年,決定於氣候條件。許多牛蛙可供食用或用作實驗材料。
4)體形與一般蛙相同,但個體較大,雌蛙體長達20厘米,雄蛙18厘米,最大個體可達2千克以上。頭部寬扁。口端位,吻端尖圓面鈍。眼球外突,分上下兩部分,下眼皮上有一個可折縐的瞬膜,可將眼閉合。背部略粗糙,有細微的膚棱。
5)四肢粗壯,前肢短,無蹼。雄性個體第一趾內側有一明顯的灰色瘤狀突起。後肢較長大,趾間有蹼。膚色隨著生活環境而多變,通常背部及四肢為綠褐色,背部帶有暗褐色斑紋;頭部及口緣鮮綠色;腹面白色;咽喉下面的顏色隨雌雄而異,雌性多為白色、灰色或暗灰色,雄性為金黃色。鳴聲很大,遠聞如牛叫而得名。
⑥ 養牛蛙污水排放如何處理
用一體化污水處理設備,可以達標排放的。
⑦ 養殖青蛙場地需要消毒嗎用什麼消毒葯水
需要,用過一硫酸氫鉀成分的復合鹽。
過一硫酸氫鉀復合鹽在青蛙養殖的使用中可以起到水體殺菌消毒和改底的雙重作用,過一硫酸氫鉀由於其消毒有效成分是單過硫酸根離子(SO5H-),利用氧化能力殺滅有害細菌和病毒,可將微生物的蛋白質氧化,導致微生物死亡。
過一硫酸氫鉀是中性鹽, 其水溶液的酸性是由於復合鹽中硫酸氫鉀溶解產生氫離子造成的。 但是過硫酸氫鉀在酸性條件下穩定性要遠遠好於中性條件,在鹼性條件下則會快速分解。
(7)牛蛙污水處理設備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1、青蛙在養殖的過程中要注意進行分池飼養,並且要經常對青蛙的生長情況進行觀察,根據青蛙的生長情況,科學的進行密度調整。
2、青蛙養殖的密度不宜過大,否會很容易出現爭食或打鬥的現象,如果養殖密度過大,對養殖環境的污染也是比較大的,所以每平方米最好是飼養二十到五十隻左右。其次就是青蛙在分群的時候,一定要根據強弱進行,這樣方便後期的催肥。
3、青蛙對水質的要求也是比較高的,所以在養殖的過程中要對水質進行嚴格的管理。如果採用的的露天池塘死水養殖就需要經常的進行換水,但如果是活水養殖或流水養殖的話,則需要適當的增加水流的速度,達到改善水質的作用。
⑧ 牛蛙養殖過程中,如何消毒帶水帶蝌蚪
在養殖過程中要有計劃地進行定期消毒。
(1)水池消毒:在蝌蚪放養前要進行全池消毒,目的是殺滅池水和淤泥中的有害生物,改良水體和池底的生態結構。
①乾池消毒:消毒前將池水抽干,然後在水池內挖幾個小坑,將生石灰或漂白粉倒入坑內加水溶解,趁熱將其均勻地潑灑到池底和四壁。一般每平方米水池用生石灰100克左右,如果用漂白粉,每平方米水池用12克左右。
②帶水無動物消毒: 將生石灰或漂白粉溶解後,立刻進行全池均勻潑灑。一般每立方水體用漂白粉30克左右,或每立方米水體用生石灰250克左右。無論是帶水消毒還是乾池消毒,用生石灰消毒的水池一定要在消毒後經過7天才可以使用,用漂白粉消毒的水池一定要在消毒後經過3天才可以使用,嚴禁提前使用。使用前最好先放少量蝌蚪或蛙實驗,在絕對安全的情況下方可全面使用。
③帶水帶動物消毒:有時對蝌蚪養殖池中的水進行消毒時無法將蝌蚪分離,必須連蝌蚪帶水一起消毒,此時要嚴格控制用葯濃度,謹防蝌蚪葯物中毒。用這種方法消毒,漂白粉的用量一般為使水體濃度為0.5×10-6。最好在用葯以前進行小實驗,以確保用葯劑量安全,無毒副作用。因此養殖戶一定要准備一隻小天平秤,嚴格地按用葯的劑量來稱量,千萬不能馬虎、粗心。
(2)幼蛙養殖區消毒:在幼蛙進入養殖場地以前,要進行全面、徹底消毒,可以撒生石灰或漂白粉,但是撒完生石灰或漂白粉以後要過1周才可以把蛙放入養殖場地。每天要按時噴水,使養殖場地保持一定的濕度,所以幼蛙養殖區消毒可以通過定期在日常噴淋的水裡加消毒劑來完成。一般可以用高錳酸鉀或漂白粉溶液噴灑整個養殖區。
(3)餌料消毒:
俗語說"病從口入"。幼蛙或蝌蚪食用了帶有病原體的餌料往往會誘發發病,同時也會將病原體帶入養殖區,成為新的傳染源。即使暫時不發病,一旦時機成熟,病原菌就會大量繁殖,誘發疾病。因此在給蝌蚪餵食時,盡量選新鮮的餌料,並且煮熟了以後再喂,動物性餌料更應如此。由於幼蛙必須攝食能夠活動的活餌料,因此投喂前要在濃度為5×10-6高錳酸鉀溶液中浸泡2分鍾,用清水洗干凈後再喂。
(4)體表消毒:體表消毒是指將蛙或蝌蚪浸浴在葯水中進行消毒,以殺滅體表的病原體。體表消毒並非針對有病個體,即使健康的個體也要定期進行消毒。特別是剛引進的蝌蚪或種蛙,在投放到養殖場地之前必須進行消毒處理,目的是防止將其他養殖場的病原體帶進來。方法是將蝌蚪或蛙放到網箱內,再將網箱放到盛有葯水的大缸或水泥池內浸浴。消毒要有針對性,不同的病原體用不同的葯物,一般食鹽和高錳酸鉀用的比較多。食鹽對寄生蟲和細菌殺滅效果較好,使用濃度為2%~3%,浸浴時間為5~10分鍾;高錳酸鉀對細菌、黴菌的殺滅效果較好,使用濃度為10×10-6,浸浴時間為5~10分鍾。
(5)器具消毒:養殖場地使用的所有工具,包括養殖餌料所用的工具都要進行嚴格的消毒
⑨ 牛蛙養殖技術
養殖好牛蛙,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1、定期巡池、及時記錄
每天早晨與傍晚必須巡視養殖池,及時記錄氣溫、水溫、水質、蝌蚪生活狀況(如有無浮頭現象,上次餌料吃剩情況等),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對於剛孵出的蝌蚪以及變態高峰期的蝌蚪,尤要注意觀察及管理。
2.控制水溫與水位
最適宜的水溫為23~30℃,若水溫高於35℃,則要及時換水。將原池水排出1/4~1/2,引進水溫較低的清潔水。如水質污染,也需採取類似的換水措施。
水位一般宜保持水深40~60厘米左右。養小蝌蚪或水溫較低時,水位宜低些,相反則應高些。
3.控制水質
蝌蚪池的水質應清潔,水中溶氧量應大於3毫克/升,鹽度小於2‰,pH值6.6~8.2之間。水質的好壞一般可用肉眼看水色來估測:
瘦水:水較透明,水中浮游生物較少。
較肥水:草綠帶黃--較混濁。水中綠球藻、隱藻類很多,還有部分黃綠藻。
肥水:淡黃褐帶綠--混濁度較小。水中蛙藻、金藻、黃藻較多,還有部分綠藻。黃褐色--混濁度較小。水中主要含蛙藻。油綠色--混濁度較小。水中主要為隱藻和綠球灌。一般用發酵後的糞肥施於池水中多呈此水色。
病水:紅色帶棕--混濁。水中含有大量繁殖的紅色甲藻。蝌蚪吃後不消化,且污染水質,使蝌蚪中毒。搶救辦法是及時移走蝌蚪,然後清理池塘。
水質的惡化(病水),除因某些浮游生物過度繁殖引起外,還可能由於腐殖質發酵、食物殘渣腐爛、水中缺氧,水源被工業及生活用水污染,蝌蚪因病蟲為害致死而屍體腐爛、病菌蔓延等原因引起。
水質污染變質現象一經發現,則要採取換水的辦法解決,換水時不要猛然使水溫等生態因子差異太大,一般換水量為1/4~1/2,並注意掌握換水時間。養殖蝌蚪最好處在肥水及較肥水中,在人工投餌的情況下,處在瘦水中也可以。
4.經常保持池水清潔衛生
(1)發現水面有懸浮雜物、浮膜、死去的蝌蚪等動物,要及時撈出處理。
(2)餌料台要經常取出洗刷、用漂白粉液消毒或日光曝曬殺菌。蝌蚪吃殘後留在餌料台上的食物,要及時清除,以免在池水中腐爛。
(3)經幾個月飼養後,池底如積有污泥及灑施後沉水的食物殘渣,要及時清除。
5.及時處理蝌蚪嚴重浮頭現象
水溫較高時,黎明前後蝌蚪一般在水面上浮頭,此外天氣異常悶熱也會浮頭,此時必須立即換水或開增氧機。
6.做好擴池工作,保持適宜的放養密度
一般情況下,剛孵出至10日齡的蝌蚪養殖密度以每平方米1000~2000尾為宜;11~30日齡以500~1000尾為宜;30日齡至變態為幼蛙之前以100~130尾為宜。密度的確定與蝌蚪生育期、體型大小、供餌狀況、管理水平等因素有關,可因時、因地及具體條件不同而改變。
7.做好蝌蚪越冬管理工作
在溫帶地區自然條件下,一般從11月至來年3月份即進入越冬期,具體管理工作如下:
(1)使池水保持1米深。使底層水溫可保持在5℃左右,即使表層水凍結、積雪,蝌蚪也能安全越冬。
(2)准備好補水、補氧設備及措施。如發生水位下降或水溫低;底層污泥發酵而缺氧情況時,可及時灌水、充氣。最好在越冬前做好池底污泥清理工作,以減少耗氧量。
有條件的池塘,可以控制水溫在15℃以上,如能達到20~30℃,則蝌蚪仍能正常生長變態。
⑩ 牛蛙養殖場的廢水處理
這個廢水比較簡單,工藝思路可以考慮初沉+過濾+厭氧(或缺氧)+好氧至於後續是否需要除氮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