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津第二污水處理廠環境影響報告
㈠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報告表內容是如何區別的
1、復雜程度不同
報告表、登記表環保部門都有樣表參考的(總的來說相當於填表),相對較為簡單。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就麻煩多了,但有《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指導報告書的編制,具體內容要求可參看該導則,很多環保網站上及標准網上都有下載的。
2、用處不同
(一)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
(二)可能造成輕度環境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摘自《環境影響評價法》第十六條
(1)延津第二污水處理廠環境影響報告擴展閱讀:
一、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制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
1、總體結構符合要求
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總體結構應符合國家環評技術導則的要求,內容全面,重點突出。
2、基礎數據可靠
基礎數據是評價的基礎,基礎數據如果有錯誤,特別是污染源排放量有錯誤,即使選用正確的計算模式和精確計算,其計算結果也是錯誤的。因此,基礎數據必須可靠。若不同來源的同一參數數據出現不同時應進行核實。
3、預測模式及參數選擇合理
環境影響評價預測模式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參數也因污染物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預測模式和參數選擇應具體分析,應選擇模式的推導條件和評價條件相近或相同的模式。
4、結論觀點明確,客觀可信
結論中必須對建設項目的可行性、選址的合理性做出明確的回答,不能模稜兩可。結論必須以報告書中客觀的論證為依據,不能帶有感情色彩。
5、表達准確,篇幅合理
語句通順、條理清楚、文字簡練,篇幅不宜過長。凡帶有綜合性、結論性的圖表應放到報告書的正文中,對有參考價值的圖表應放到報告書的附件中,以減少篇幅。
6、署名符合要求
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有評價資格證書、報告書的署名,報告書編制人員按行政總負責人、技術總負責人、技術審核人、項目總負責人依次署名蓋章,報告編寫人署名。
㈡ 那麼什麼項目的環評文件是環境影響報告書,而不是環境影響報告表在哪裡能查到
請參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2008)
這是最新版的依據,除非環保局對具體項目有額外的要求(你懂的),其他所有的都是照這個來區分的
㈢ 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表和報告書的問題。謝謝。
選擇環評報告書和報告表要看具體建設項目的規模和污染程度,主要有三個標准專
(一)建設項目對環境可屬能造成重大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全面、詳細的評價。
(二)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輕度影響的,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表,對建設項目產生的污染和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或者專項評價。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很小,不需要進行環境影響評價的,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
感覺你這個項目好像對環境污染不大吧,應該是環評報告表或者登記表就可以了吧,不過還得看你這個項目在當地的規模什麼的, 也可以咨詢當地環保局或者環評單位。
㈣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該怎麼寫呀最好給份環評報告書。謝謝!
根據環評結果,除了個別敏感目標處超標,且提出了解決超標問題辦法,其餘環境影響一律達標。環評報告的公示期從2008年1月2日至2008年1月15日。
承接環評工作的單位是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建設單位為上海磁浮交通發展有限公司。根據公示辦法,公眾可在公示期限內,以電子郵件、信函方式向環評單位、建設單位及所在行政區域的街道辦事處或鎮政府反饋意見,並請註明「滬杭磁浮上海機場聯絡線公眾意見」。
另據《財經》了解,該報告公示範圍除了在上海環境熱線上公布,其餘官方網站未有任何公告,且當地媒體也被要求不對此公示內容作任何轉載和報道,以確保磁懸浮項目順利推進。整個公布過程顯得格外低調。
根據此次公布的最新確定的建設規劃,為了可能避免或降低環境影響,該磁懸浮項目工程擬採取五大措施,其中包括原先擬定的備受爭議的22.5米內的動遷范圍線,並且由於工程主要位於城市區域,最大車速控制在200km/h以下。
此外,在選線上,線路基本沿既有交通走廊行走,可減少對周邊環境的影響,同時又可以節約沿線土地資源;軌道梁斷面形狀優化:採用矩形梁,可使雜訊能量更集中指向地面,減小對兩側區域的影響范圍;工程在淀浦河段及白蓮涇部分河段採取局部暗埋或基本暗埋方式,可避免環境影響。
根據規劃,工程自既有磁浮上海示範線龍陽路站至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全長約31.8km。線路主要沿現有城市道路、鐵路、河道等交通走廊布線,自既有龍陽路站向西,經龍陽路、白蓮涇至世博園區後,以隧道方式穿越黃浦江,再沿鐵路新日支線進入上海南站,出南站後沿滬杭鐵路至地鐵蓮花路站,上跨滬閔路沿淀浦河北岸,至滬杭鐵路外環線後向北至虹橋綜合交通樞紐。
行車的最高車速限定在200km/h,運營時間為6:00-22:00。 本次環評范圍為:新建31.8km磁浮線,新建世博園站、上海南站站、虹橋站,改建龍陽路站,新建虹橋維修基地。
此次環評項目主要包括沿線的晝間聲環境標准、水環境、沿線區域電磁場強度、空氣污染程度等方面。據《環評報告》的結論,該工程建設主要沿既有城市道路、鐵路、河道等交通走廊布線。工程沿線四類區范圍內,除龍陽路沿線及滬杭鐵路沿線(虹梅路立交—地鐵蓮花路站段)晝間現狀聲環境略有超標外,其他路段晝間現狀聲環境均能達到功能區標准;相鄰功能區敏感目標基本可達到所在功能區標准。
《環評報告》認為,項目建成後,在採取各項工程及環保措施條件下,全線敏感目標聲環境質量基本可維持現狀或達到相應功能區標准;環境震動可達到相應功能區標准。工程運行狀態下,沿線區域電磁場強度遠小於環境標准限值,與當地環境背景水平一致。
該工程產生的廢污水均收集後納管處理,無廢氣排放,對水環境和環境空氣質量不產生影響。
《環評報告》認為,工程在嚴格執行國家和上海市的有關環保法律法規,落實環評報告中提出的各項環境保護措施的基礎上,從環境保護的角度而言,工程建設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