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散水處理
⑴ 關於建築有哪些散水做法規范要求又有哪一些呢
在建築物上面做散水其實目的就是保護牆壁,不讓牆壁受到雨散水長期的侵蝕。一般來說散水的做法如下,需要說明一下散水的施工順序必須要在外牆的所有工程完結之後才能進行施工。第1步就是留縫,散水和外牆面之間需要留一條縫隙,而且所有的縫隙都必須保持寬度一致,然後再使用瀝青或者是封閉膠灌注在縫隙裡面。然後是如果存在拐彎的地方在拐彎位置必須要留下一條縫隙,這是伸縮縫,也同樣使用封閉膠或者是瀝青進行填充。
而散水在施工的時候也有其安裝的規范,第一間隙要求,室外的台階和散水這些都應該和房屋的主體結構保持一定的距離也就是說要斷開,不能直接連接起來。第二尺寸,散水的分段不應該超過1.5米,而坡度方面則不應該小於3%。第三填充材料,縫隙裡面填充的材料必須要使用不受溫度影響而膨脹的材料。
⑵ 關於建築室外散水上平標高的問題。
標高肯定是靠牆腳的位置。
但是內沿外沿的高差是在固定坡度保證不積水的前提下,由散水寬度決定的吧!
一般散水寬度600,坡度百分之三到百分之五就差不多是2到3公分,室外地坪不比散水外沿高就可以了啊。
⑶ 散水的做法,誰能詳細講解一下
散水的做法中,最常見的一種是現澆混凝土做成。
但是除了這種做法之外,散水還存在其他的做法,如下:
1、凝土散水(C8):混凝土厚 60—80mm,基層 為素土夯實。
2、磚鋪散水:平鋪磚,砂漿勾縫,砂墊層,基層夯實。
3、塊石散水:片石平鋪,1:3 水泥砂漿勾縫,基層為素土夯實。
4、三合土散水:比列推薦1:3: 6 ;然而石灰、砂、碎石的厚度應該選擇厚 80-100mm,需要拍打錘平。
5、散水與外牆面斷縫,打封閉膠或灌瀝青砂。斷縫寬度一致, 膠面平整、光滑。斷縫寬度:20mm。
6、散水拐角處均設置斷縫,注封閉膠或瀝青砂。
(3)景觀設計散水處理擴展閱讀
對於乾旱地區來講,每年的降雨量很少,且不會出現非常強的暴雨,這種情況下可以考慮不設置散水溝;但是對於降雨量較多的地區,則應當設置散水溝對雨水進行有組織排放。
實際上對於高層建築來講,雨水在打到建築側面時會向下產生徑流,所以建築側面也會產生很大的雨水量,在進行雨水量計算時也需要考慮側牆面積的1/2的雨水量。而建築側面的雨水是沒有辦法進行收集的。
但是現在的住宅小區往往為了美觀會將雨水口及雨水檢查井置於道路兩邊的綠化當中。由於園林景觀的設計情況,雨水口及雨水檢查井布置往往並不均勻,且不可能圍著建築設置一圈的雨水口或雨水井。
⑷ 建築中散水的做法
散水是與外牆勒腳垂直交接傾斜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護牆基免受雨水侵蝕。散水的寬度應根據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建築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確定,一般為600mm~1000mm。當屋面採用無組織排水時,散水寬度應大於檐口挑出長度200mm~300mm。為保證排水順暢,一般散水的坡度為3%~5%左右,散水外緣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為混凝土、水泥砂漿、卵石、塊石等。
另外,在年降雨量較大的地區可採用明溝排水。明溝是將雨水導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排水設施。一般在年降雨量為900mm以上的地區採用明溝排除建築物周邊的雨水。明溝寬一般為200mm左右,材料為混凝土、磚等。
建築中,為防止房屋沉降後,散水或明溝與勒腳結合處出現裂縫,在此部位應設縫,用彈性材料進行柔性連接。 做法:一、施工准備
(一)作業條件
1、外牆裝飾已基本完工,外腳手架已拆除,散水基底標高尺寸均經過檢查,並已辦完隱、預檢手續。
2、散水應分塊澆築,分塊長度不大於6米,留縫位置應考慮建築整體效果。
3、根據標高線釘好水平樁。
4、核對混凝土的配合比,檢查後台磅秤,進行開盤交底,散水混凝土強度不小於C15。
5、散水尺寸應按設計圖紙要求,圖紙中未明確時,一般灰土墊層寬度不小於800mm,厚度不小於150mm,混凝土寬度不小於600mm,厚度不小於50mm。
(二)材質要求
1、土:宜優先使用基槽中挖出的土,或土質與之相似的粘土、亞粘土,不得含有有機雜質,使用前宜過篩,其粒徑不大於15mm,含水量以12%~15%為宜(手感可捏成團,輕掰即散)。
2、石灰:應用塊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充分熟化,不得含有未熟化生石灰塊,其粒徑不大於5mm,也不得含有過多水份。
3、水泥:宜用32.5級及其以上硅酸鹽、普通硅酸鹽或礦渣硅酸鹽水泥,宜選用同一批號,顏色一致。
4、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於5%。
5、石子:卵石或碎石,粒徑O.5~2.Ocm,含泥量不大於2%。
(三)施工用具
鐵鍬、篩子(5mm)、小推車、振搗器、刮杠、木抹子、鐵抹子尺板、小水筒、鬃刷子、瀝青鍋、小鎦子(用方鋼或鋼筋製作)。 二、質量要求
砼施工工程
註:砼施工程具體要求請參照本書「獨立柱基礎工程技術交底記錄」中質量標准部分相應內容。三、工藝流程
場地平整---灰土墊層----支模---砼澆築---表面壓光----拆模----側幫壓光----瀝青砂填縫修整養護---完成四、操作工藝
(一)平整場地
根據散水基底標高釘好水平控制樁,在散水墊層寬度加200mm范圍內,拉線埠制用平秋將地鏟平,如土質松軟,應先夯砸不小於三遍。
(二)灰土墊層施工
灰土墊層一般採用3:7灰土墊層(或依據施工圖紙)按規定夯實至設計干密度。
(三)支模板
根據散水的外形尺寸支好幫模,放好分隔縫模板,分隔模板用木模時兩面應用木刨刨光,吏設時要拉通線,、抄平、做到通順、平直、坡向正確(向外坡4%),嚴禁用砌磚代替模板。
(四)散水與建築物外牆分離,分隔縫寬20毫米,沿外牆一周做到整齊一致,縱向6米左右設分隔縫一道,房屋轉角處與外牆呈450角,分隔縫寬20毫米,分隔縫應避開雨落管,以防雨水從分隔縫內滲入基礎。
(五)混凝土的拌制(現場攪拌)
後台要認真按混凝土的配合比投料,每盤投料順序為石子——水泥——沙子——水,應嚴格控制坍落度(以3—5cm為宜),攪拌要均勻,攪拌時間不小於90秒。
(六)混凝土的澆築
1、清除模極內的雜物,辦好隱、預檢手續,可適當濕潤模板及灰土墊層,但水不可過多,以地面不留積水為宜。
2、一般採用平扳式振搗器,振實壓光,應隨打隨抹,一次完成,提倡用原漿壓光。
(七)當散水有一定強度時(表面仍濕潤,但用手輕按已按不出手印),拆除側模,起出分格條,隨即用砂漿抹平壓光側邊,並用陽角鑥子將散水稜角鑥直、壓光,包括分格縫處稜角,側邊及分格縫內與散水大面的質量要求相同,也要見光,稜角順直、整齊。
(八)養護已抹平壓光的混凝土應在12小時左右用濕鋸末覆蓋,養護不少於7天。
(九)瀝青灌縫
養護期滿後,分隔縫內清理干凈,用1:2瀝青砂漿填塞(宜摻適量滑石粉以便操作)填塞時分隔縫兩邊粘貼3cm寬美紋紙,既可防止瀝青污染散水表面,也可使分隔縫內瀝青砂漿平直、美觀。分隔縫要勾抹燙壓平整,可用ф14~ф16方鋼或用Φ10~Φ12光圓鋼筋砸扁做成小鎦子,用火燙紅後用來燙壓分隔縫。如上口留出1.5cm左右用油膏填嵌則、觀感更佳,燙壓好後,瀝青砂漿應低於散水面3—5mm,使分隔縫處稜角更加突出,更顯散水特色,(分隔縫處稜角施工務必精工細作,稜角順直、整齊才顯美觀)。
(十)冬雨季施工時應另行編制季節性施工方案,採取有效措施,以確保散水質量。
(十一)成品保護
1、意外牆面保護,必要時立木板遮擋。
2、嚴禁在已完成的散水上拌合砂漿,以免污染外牆和散水。
3、在覆蓋養護期應有專人負責淋水,保持鋸末濕潤,早期嚴禁上人。
(十二)應注意問題及說明
1、混凝土不密實:主要是由於漏振和振搗不密實,或配合比不準造成。
2、表面不平標高不準:水平標高線樁不準,操作時未認真拽平。
3、側邊與大面顏色不一致:主要是由於拆模過晚,後抹的側邊與先抹的大面顏色不一,需掌握好拆模時間。
4、分格縫填塞不直、污染:填塞瀝青砂漿時一定要認真細致,為防止污染可將分格縫兩邊覆蓋分格縫內瀝青砂漿一定要勾抹燙壓平整。
5、表面不規則裂縫:一是由於不是原漿壓光,表面漿皮風裂所致;二是由於3:7灰土墊層施工不認真,或肥槽回填時未夯實所致,故在施工前一定要做好施工隱、預檢工作。
⑸ 室外散水做法及施工要求
散水施工工藝
(1) 散水與外牆面斷縫,打封閉膠或灌瀝青砂。斷縫寬度一致, 膠面平整、光滑。斷縫寬度:20mm。
(2) 散水拐角處均設置斷縫,注封閉膠或瀝青砂。
室外台階、坡道、散水等部位,應與建築物主體斷開設 縫,縫應寬窄一致、順直,縫中填柔性材料。
砼散水應在外牆飾面工程完成後再施工。首先必須確保基土回填土和灰土墊層的夯填質量,杜絕不均勻下沉現象發生。模板的支設要拉通線、抄平,要做到通順平直,坡向正確(向外坡4%)。嚴禁用磚砌代替模板,散水與建築物外牆分離,縫寬20mm,不準用油氈隔縫。
縱向6m左右分格,縫寬20mm,施工時應分塊築打,震實壓光,隨打隨抹一次成活。要求散水表面密實光潔,無裂縫、脫皮、麻面和起砂等現象。縫內填塞1:2瀝青砂漿(宜摻適量滑石粉)要勾抹燙壓平整,或在其表面再用油膏嵌縫,則觀感效果更好,不允許用熱瀝青灌縫。並注意縱向分格縫要避開落水管出口處,以免雨水從縫內浸入基礎。
塞縫工作要認真,不得污染外飾面牆裙。分格條要及時取出,不得殘留少許木分格條不填縫。散水分格縫也可採用予制瀝青砂漿鋸末板隔縫,但要統一規格,精心製作,散水砼完工後,上表面再用油膏嵌縫。此外要嚴禁在已完成的砼散水有面上拌和砂漿,影響觀感質量。
散水、台階必須做到內高外低,按規范要求找坡確保不積水,散水與牆面處、沉降縫處、伸縮縫及沿散水縱長度每4m均留出變形縫,斷縫寬度一律為20mm寬,縫深為基層和面層混凝土之和,用瀝青砂漿勾平縫,為保證散水外觀質量,散水下的回填土密實度要達到規范要求,散水外觀線條要順直,楞角整齊,分色清晰,填縫深淺一致。
(5)景觀設計散水處理擴展閱讀
首先,散水要在外牆的飾面工程完成之後再施工。其次,模板的支設要拉通線,然後再進行抄平,要做到通順且平直,坡向要保持正確。不能用磚砌來代替模板,散水和建築物的外牆要進行分離,縫寬20mm左右就可以了,不可以用油氈進行隔縫。
縱向保持在6m左右進行分格,縫寬20mm左右,在施工的時要進行分塊築打,震實壓光。同時,要求散水的表面密實光潔,沒有出現裂縫和起砂等等的現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散水
⑹ 建築外牆,濕貼石材勒腳處於散水的交接是如何處理的最好有節點圖。 還有排水如何做
網路圖片 看你的 具體節點
[[[[建築外牆,濕貼石材勒腳處於散水的交接是如何回處理的?最好答有節點圖]]]
祝你順利 網路順利 順利網路
[[[[[[[[[[[[[[[[[[[[[[[[[[一點建議 實際操作時 勒腳 向下要過散水上表面 切記]]]]]]]]]]]]]]]]]]]]]]]]]]]]]
幕牆延伸下去和地面交接[[[,打膠密封,然後再做散水,散水與幕牆交接處不結合到一處 有空隙的 ]]]]
⑺ 私家花園中的房子的散水上可以鋪磚嗎有哪些處理方法讓它看起來美觀些呢
帖防滑磚,防滑磚不但具有防滑的特點,同時又具有無異味、無毒、無輻射的環保特性,廣泛應用於商場、地鐵、學校、醫院、廠房、企事業單位等牆面、地面的裝飾。
⑻ 建築物是否一定需要做散水是強制性規范嗎
建築物需要做散水,但不是強制性規范。
在年降雨量較大的地區可採用明溝內排水。明溝是將雨水導入城市地容下排水管網的排水設施。一般在年降雨量為900mm以上的地區採用明溝排除建築物周邊的雨水。明溝寬一般為200mm左右,材料為混凝土、磚等。
建築中,為防止房屋沉降後,散水或明溝與勒腳結合處出現裂縫,在此部位應設縫,用彈性材料進行柔性連接。
(8)景觀設計散水處理擴展閱讀
散水施工工藝
(1) 散水與外牆面斷縫,打封閉膠或灌瀝青砂。斷縫寬度一致, 膠面平整、光滑。斷縫寬度:20mm。
(2) 散水拐角處均設置斷縫,注封閉膠或瀝青砂。
室外台階、坡道、散水等部位,應與建築物主體斷開設 縫,縫應寬窄一致、順直,縫中填柔性材料。
砼散水應在外牆飾面工程完成後再施工。首先必須確保基土回填土和灰土墊層的夯填質量,杜絕不均勻下沉現象發生。模板的支設要拉通線、抄平,要做到通順平直,坡向正確(向外坡4%)。嚴禁用磚砌代替模板,散水與建築物外牆分離,縫寬20mm,不準用油氈隔縫。
⑼ 散水開裂如何處理
既然已經開來裂了只有砸自掉重新做了:把開裂厲害的兩邊用切割機切割開,再澆築一下,好好養護。下次注意,混凝土路面、場平、散水等面積或者長度較大的都需要適時切縫(不可切透啊,掌握切割深度為1/3~1/4就夠了)。不然溫度高的季節避免不了開裂的。
⑽ 散水設計的依據都有什麼
散水復是與外牆勒腳垂直交接傾斜制的室外地面部分,用以排除雨水,保護牆基免受雨水侵蝕。散水的寬度應根據土壤性質、氣候條件、建築物的高度和屋面排水形式確定,一般為600mm~1000mm。當屋面採用無組織排水時,散水寬度應大於檐口挑出長度200mm~300mm。為保證排水順暢,一般散水的坡度為3%~5%左右,散水外緣高出室外地坪30mm~50mm。散水常用材料為混凝土、水泥砂漿、卵石、塊石等。 另外,在年降雨量較大的地區可採用明溝排水。明溝是將雨水導入城市地下排水管網的排水設施。一般在年降雨量為900mm以上的地區採用明溝排除建築物周邊的雨水。明溝寬一般為200mm左右,材料為混凝土、磚等。 建築中,為防止房屋沉降後,散水或明溝與勒腳結合處出現裂縫,在此部位應設縫,用彈性材料進行柔性連接。
引自:http://ke..com/view/2961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