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柴火灶污水處理廠
㈠ 湖北恩施特色美食小吃
恩施名吃:土家臘肉
土家人家家都興喂年豬,主要是圖過年時有肉吃,過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製作成臘肉,不僅便於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臘肉放在鍋里烹煮,香飄十里,勾人食慾,是土家人平時招待客人擺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臘肉的製作方法是:
(1)將豬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塊,便於入味和加工儲藏;
(2)把鹽炒黃,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鍋;
(3)把肉用溫鹽抹勻,放入盆中,將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層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齊,每3~5天翻一次,10天後瀝干水分掛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殼、花生殼、桔子皮等柴草料進行煙熏烘烤,月余後待肉變棕紅時即可。
熏好的肉應該放在通風處,可保存兩至三年不變質,名曰「臘肉」,也稱「土家臘肉」、「恩施熏肉」。土家臘肉色澤焦黃、肉質堅實、熏香濃郁、風味獨特。
食用時,取肉在火上將肉皮燒焦黃,放在溫水中將皮泡軟,刮洗干凈備用。
臘肉的烹調方法比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豬蹄一般用來燉,製作火鍋;其它部位一般用來與鮓廣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比較有名的臘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鮓廣椒炒臘肉、糖年肉、蕨粑炒臘肉、臘蹄子火鍋等。
美味的恩施炕土豆
「好玩不過鶴峰州,包穀洋芋是對頭」,這首膾炙人口的當地民謠,可謂恩施土家人喜食土豆的真實寫照。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豆又名馬鈴薯和洋芋,因為在泥土中生長成熟,所以多被稱為「土豆」。恩施山高林密,地廣人稀,耕地多為酸性土壤,富含硒性元素,特別適宜土豆種植,故當地多種土豆。土豆產量很大,是恩施土家人最喜愛的主食之一,就像北方人喜愛麵食一樣。除了炕土豆,土家人還能做出干煸土豆片、酸辣土豆絲、土豆粑粑、土豆粉、土豆燉臘肉、土豆糯米飯等多種土豆系列美食。
恩施炕土豆一般選用新鮮的小土豆,直徑大小在2~3 cm左右,洗凈去皮,在冷水中煮至五成熟時撈起,待水分瀝干後倒入碩大的平底鐵鍋,用菜籽油或漆油翻來覆去地煎炸,直至焦黃,撈起瀝油。然後在熱油鍋里放入蒜泥、干辣椒爆香,倒入瀝油後的土豆翻炒,適時倒入醬油,撒上椒鹽、薑末、白芝麻、辣椒粉、胡椒粉和剁椒醬、花椒,最後撒上香菜和香蔥段即可盛盤上桌了,看著青黃相間焦脆粉滑,吃到嘴裡外脆內嫩糯性爽口,色、香、味俱佳,真是香辣開胃,充飢止餓。
恩施炕土豆是土家族地道風味的傳統小吃,一般人家都會做,當有客人來家裡時,主人會給客人盛上一碗,加上一碗香噴噴的油茶湯,作為飯前壓肚充飢之食。炕土豆的做法特別注重一個「炕」字,「炕」為恩施土家方言,即煎炒燜炸的意思,是當地的一種做菜方式。炕土豆一定要注意火候,不能使用猛火。炕的過程中,還要將上中下三層的土豆要不時地翻炒,否則上面的熟不了,下面的出現焦糊。而且翻炒的動作一定要輕緩,鍋鏟要一步到位,不然容易弄傷土豆,一者外觀不美,二者味道也會打折扣。「刮皮洋芋(土豆)煮均勻,文火慢煎翻復勤。漆籽油香酥爽口,巴鄉以外哪鄉尋?」恩施為春秋時古巴子國地,巴文化的發祥地,素有巴鄉之稱,這首流傳於恩施土家族一帶的竹枝詞,對恩施炕土豆的做法和特色進行了形象的描述,洋溢著一股濃濃的鄉土自豪感。
土家披薩——醬香餅
土家醬香餅有個洋氣的名字——「土家披薩」。此餅以香、甜、辣、脆為主要特點,它香中有香,甜中帶綿,辣而不燥,外脆里軟。它是湖北恩施土家族一種特有的小吃,後來被北京譚師傅(譚震)引進推廣,改進成大眾口味,火遍全國。
在遠古時,每逢豐收過節早才能吃得上,據當地人說:「此餅是清朝康熙年間,一位武當山的齋法號為德福僧人,他用多年自製的齋菜及多種葯材和香料秘制而成」,凡上武當山的香客品嘗後都回味無窮,贊不絕口,後來此技術不慎流傳,幾百年來以他獨特的口感與風味傳承於土鄉人間,今天它掀開了面紗走出了大山,走進了都市,已成為都市生活不可多得的集色、香、味於一體的獨特的香醬餅大眾口味食品,剛推出市場的時候,相當火爆,數十人排隊等後已成為一道城市的風景線。
㈡ 湖北恩施最好吃的是什麼
【風味十足 土家風情】
土家族,一個歷史悠久且文化發達的民族,雖然在經濟、文化的發展上受漢族影響較多,但也保留了不少自己的特點,特別在飲食方面。由於土家族大都聚居在山裡,重崗復嶺,山多水少,這就造就了土家族「取山所產、吃山所長、辦山風味」的飲食特點,頗富山地民族的飲食文化風情。港口有一家名叫「蓑衣飯」的土家菜館,就將這種極富土家風情的飲食文化帶到了中山。
菜館的老闆譚先生是位土生土長的土家族漢子,一位在中山闖盪多年的浪跡文人。聽譚先生為我們介紹各款特色菜餚,如土家妹情絲餅、魔芋豆腐和脆生生的干洋芋片等,光聽名字就十分吸引。未等得及上菜,肚子里的饞蟲已蠢蠢欲動。
土家人的蓑衣飯
玉米、土豆和小麥是土家人的三大主糧。在土家族,吃米飯就代表著富貴,是有錢人才吃得起的。土家人平時吃苞谷為多,但其堅硬的口感吃多了容易讓人生厭,因此,土家族人突發奇想,選用大米佐之,滋味便大不相同了,口感變得細膩,吃起來滿嘴飴香,而且還提高了食物的營養。後來,把玉米磨成粉狀與米飯混合,成為了當地人一種普遍的吃法,這種飯便叫「蓑衣飯」。
那麼,為何取其名為蓑衣飯呢?譚先生解釋說,蓑衣是鄂西土家族人雨季耕種必備的雨具,由棕片縫制,配以斗笠。下雨時節,土家人勞作回來,脫下蓑衣便會吃這種由玉米粉與大米混合的飯。又因為土家人常把蓑衣掛在屋前的柱子上,遠遠看去極像玉米的苞衣,故得蓑衣飯之名。
土家妹情絲餅
恩施一帶盛產土豆,故當地人便以土豆為原材料,製作出各種小吃。他們把土豆絲與土豆粉混合在一起,煎成色澤金黃、晶瑩剔透的土豆餅,叫「土家妹情絲餅」。
譚先生說,在傳統的土家山鄉部落里,土家妹子很少拋頭露面。當遇到意中人時,土家妹子會花盡心思做出土豆餅來招待情郎,藉此表達愛慕之情。該餅外酥內軟,口感特別。慢慢咀嚼,果然能吃出一番情意綿綿的滋味來。
土家醇香臘豬蹄火鍋
土家族的臘肉
土家族地區的人都愛吃臘肉,一年四季均以臘肉款待客人。做得好的臘肉很可口,堪稱土家的風味食品。每年臘月,便是土家人做臘肉的季節,他們將鮮肉以鹽腌三至五天,然後掛在火炕上,用松柏、香蒿等煙火慢慢熏干,將松樹枝、香蒿等香味一同熏入肉中。在菜館嘗到的豆豉炒臘肉和土家醇香臘豬蹄火鍋,都是以恩施當地煙熏的臘肉作佐料,臘肉甘香可口,肥而不膩。只要嘗到它的滋味,吃了還想再吃。
美食通TIPS:
1、苞谷酒是土家族愛喝的酒,由農民家裡自產的苞谷為主要原料釀制而成,被稱為「跟頭酒」。
2、味道濃郁的豆豉炒臘肉就著蓑衣飯一起吃,特別滋味。
3、為了便於儲存,土家人喜歡把土豆切片曬干,製成干洋芋片,用於煮湯或油炸,別有一番風味。
4、土家族的菜餚以酸辣為主,與川菜相比少了一些麻,與湘菜相比少了一些辣。
【有千年歷史的土家臘肉】
土家臘肉一般叫土臘肉,土家語叫拉乳,有上千年的傳統製作歷史。
臘肉一菜的製作,在本地相傳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此菜加工方法並不很復雜,只要在科至以後到立春之前這段時令,選用七成瘦 ,三成肥的新鮮豬肉,切成三斤左右重一塊,用食鹽清一三天後串掛於火灶房,用炭火或柴火熏烤,待瀝油呈金黃色後即可貯存在乾燥處。煙熏後的臘肉能長時間防腐,無論蒸吃、燉吃或熟炒,均香醇可口,饒有風味。本地的上等 吃法,當推冬筍炒臘肉。
希望我的答案對你有幫助。
㈢ 恩施中高端餐廳有哪些
就光吃飯的而言,鳳凰路和葉挺路的鼎食匯,沿江路那一條街的餐廳,比如回六月雪,硒石魚釜答等,還有有幾家連鎖的帥巴人;濱江花園也有幾家不錯的,施南食府,施南人家,太子軒等……再就是各個星級酒店都可以,瑞享啊,亞酒啊,國酒啊等等…… 往恩施西去的那條路 真的餐館,小漁村,柴火灶等等…… 女兒城的餐館街。。。。 很多選擇,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選擇,這些都是一些不錯的餐廳。
㈣ 購買李紅明無煙柴火灶
燒柴的燒火做飯沒油煙,產品佷好用的干凈衛生,節能環保
㈤ 侗族的春節習俗
殺年豬、打糍粑、做泡茶、打豆腐、撿柴喜
殺年豬:一到臘月時分,可見侗寨天天有磨刀宰豬的情景。一般來說,殺年豬要和村寨的家家戶戶商量,因為屠夫有限,必須排日子。「殺年豬」時會請一些親朋好友來吃一頓,俗稱「吃泡湯」,並送1-3斤豬肉給他們,讓大家分享盛年喜悅,同時腌制臘肉等多種年貨。
打糍粑:糍粑就是糯米打成的圓形年糕。不論田多田少,侗族家家都會 栽植一些糯稻,收割曬干後放至臘月以備打糍粑用。
人們把蒸熟的糯米放在「碓款」中用木頭做成的「碓錘」揉打成糊狀,往往還添加一些山野菜,擰成圓陀壓扁,染上松柏枝葉花紋,塗上蜂蠟,製作成圓形糍粑,寓意家人年年團圓,風干後用水缸裝滿涼井水存放,以備新年食用。
做泡茶:侗族喜在豐收後將各種農產品製成干貨,最突出的是將各種菜果做成蜜餞,靖州侗族的蜜餞有十樣之多,叫做「十樣餞」,有冬瓜蜜餞、南瓜蜜餞、柚子蜜餞、番茄蜜餞等。他們還將糯稻米蒸熟染上紅黃綠顏色曬干,春節前用油炸熟,這就是泡茶
打豆腐:侗族有在田埂上種黃豆等各種豆類的習慣,春節則豆腐成為一道重要的菜。家家把磨好的豆腐用油炸成小塊,可放十天半月,為正月備下營養方便的菜餚。
撿柴喜:是大年初一早晨的事。一起床,男女主人的第一件事是出門撿一小捆柴禾進家門。
湘西發音是柴、財不分的。撿柴就是撿財。撿柴喜就是撿財息。開財門後,會裝香,燒紙,點青油燈,敬茶,寓意把財神迎到神龕上敬奉,希望財神永駐在自己家裡。
(5)恩施柴火灶污水處理廠擴展閱讀:
侗族是中國的一個少數民族,民族語言為侗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侗水語支,信仰多神。
侗族先民在先秦以前的文獻中被稱為「黔首」,一般認為侗族是從古代百越的一支發展而來。
侗族主要從事農業,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種植水稻已有悠久的歷史,兼營林業,農林生產均已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侗族地區的萬山叢嶺中夾雜著許多當地稱為「壩子」的盆地。
侗族主要分布在貴州省的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銅仁地區,湖南省的新晃侗族自治縣、會同縣、通道侗族自治縣、芷江侗族自治縣、靖州苗族侗族自治縣,廣西壯族自治區的三江侗族自治縣、龍勝各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
㈥ 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步驟圖,怎麼做好吃
用料
大米 克
綠豆 50克
土豆澱粉 100克
水 310克
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
1.大米和綠豆浸泡一晚,洗凈撈出。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 步驟1
2.大米,綠豆,土豆澱粉、水放入鳳梨牌養生奇機,按果汁冰沙鍵,打成米漿。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 步驟2
3.米漿不能太干或太稀,幹了流動不暢,影響成品的美觀,稀了燙出來太薄,吃起來沒有嚼勁。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 步驟3
4.這是手工製作豆皮用的工具(圖中下面那個就是),類似漏斗。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 步驟4
5.用左手食指堵住漏斗下面的小口,往裡面倒入適量米漿,鵝媽媽鍋中火燒燙,保持中火,鍋里刷薄油,拿著漏斗旋轉畫圈,然後蓋上鍋蓋,微壓30秒。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 步驟5
6.豆皮烙得黃黃的再起鍋,不熟的豆皮有一股生綠豆的味道,豆皮烙得黃才熟,也才好吃。恩施豆皮製作方法的做法 步驟6
小貼士
1..每燙一鍋豆皮都要把鍋擦乾凈再刷油,不然鍋不幹凈,會粘在一起。
2.有燙豆皮的盒子最好,可以掌握豆皮的粗細,沒有就用烘焙用的裱花袋,也可以,裱花袋剪一小口,用夾子夾住固定,再倒入米漿。
3.米漿不能太干或者太稀,310克水,是我試了幾次得出來的水的份量,可以參考。
4.過去恩施地方老百姓燙豆皮,都是用農村裡燒柴的大鍋,燙豆皮要求鍋里的溫度均衡,需要一個人負責隨時添柴火,鍋底的每一處都要有火才行,而且不能燒大火,會糊,小鍋小灶的家庭沒那條件,所有我推薦鵝媽媽鍋。
5.一般的破壁機都可以打米漿,不一定要養生機,我這個多一個加熱的功能,打葯膳都可以。
㈦ 請問湖北省恩施市施州大道420號是什麼地方
土鍋土灶原生態柴火雞坨坨牛肉
地址:施州大道420號紅廟原公安駕校院內
㈧ 湖北恩施李紅明的聯系方式他是不是發明無煙柴火灶,我想買一台,多小錢一台
湖北省恩施州咸豐縣忠堡鎮智能製造產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