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基層泌水處理
A. 如何處理混凝土泌水
混凝土在運輸、振搗、泵送的過程中出現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現象稱為混凝土泌水。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個重要方面。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標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單位面積的平均泌水量)和泌水率(即泌水量對混凝土拌和物之比含水量之比)。
泌水會引起某些不良的後果,如會引起麻面、塑性開裂、表層混凝土強度降低等問題。泌水以後會使混凝土不均勻,並且泌水本身在混凝土中是不均勻的,肯定對混凝土是不利的。泌水部位的混凝土中會產生缺陷,泌水部位水灰比下降的同時,在該部位留下缺陷,導致該部位強度降。泌水還會降低混凝土的抗滲透能力、抗服飾能力和抗凍融能力。
要避免混凝土表面出現「沁水」現象,首先混凝土本身要具有較好的保水性,防止嚴重的泌水導致混凝土表層水灰比過大。從配合比及組成材料的選擇出發,要注意控制水灰比不宜過大、外加劑不要過摻,以及凝結時間要適宜。砂、石集料要符合國家質量要求,尤其要注意砂中0.315mm以下的顆粒含量。水泥的凝結時間不易過長,比表面積不宜過小,顆粒級配不宜過分集中;其次,施工過程要防止振搗過度造成混凝土嚴重的離析與泌水;再次,施工後要注意及時養護,既要防止混凝土表面硬化之前被雨水沖刷造成混凝土表面水灰比過大,又要防止混凝土中的水分在表層建立起強度之前散失,尤其是摻有粉煤灰或礦渣的混凝土,由於其早期強度較低,表層沒有足夠多的水化產物來封堵表層大的毛細孔,若不注意早期充分的濕養護,混凝土表層水分散失較快較多,表層水泥得不到充分的水化,亦會導致表層混凝土強度偏低,結構鬆散。通常,在混凝土接近終凝時,要對混凝土進行二次抹面(或壓面),使混凝土表層結構更加緻密。
B.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和處理方法
一、原因:
1、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差
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差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混合料的坍落度損失過快,嚴重時混合料出現速凝、假凝現象。
(2)混合料出現嚴重的離析和泌水。
(3)混合料對外加劑的需要量大,隨外加劑的增加,混合料的坍落度無明顯增長,看似外加劑的減水效果差。混凝土硬化後強度明顯降低,其它性能也明顯下降。
由此,混凝土的嚴重離析泌水是外加劑與水泥不相適應的情況之一,因此,要解決混凝土嚴重離析泌水現象,首先應從外加劑入手,結合其他一些項措施綜合解決。
2、水泥的保水性差、混凝土的粘聚性低
水泥的保水性差、混凝土的粘聚性低是出現第二種泌水的主要原因。水泥的保水性差可能與水泥本身的細度、顆粒分布等有關,當然也可能與水泥所採用的混合材的品種與數量有關。混凝土的粘聚性差可能與混凝土配合比設計有關,它包括:用水量大、膠凝材料少、砂率不合理、外加劑用量過低或過高等。
3、水泥的品種和成分
不同的水泥品種配製混凝土時用水量是不同的,即水灰比要求不同,水灰比大者容易產生泌水現象。其內部因素之一是與水泥熟料中摻的惰性材料多少有關,惰性材料是水泥中的填充性混合材料,只起提高產量的作用,一般不超過10%。水泥與水發生水化反應時,只有活性材料才參與水化反應,水泥中的惰性材料偏大,如果惰性材料又較水泥粗,對防止泌水現象是不利的。
4、水泥存放時間
水泥存放時間過長,如果保管條件不好,部分水泥會在保存期內發生水化反應,並且這種情況下,顆粒越細的水泥越容易反應,用這種水泥配製混凝土時,混凝土的粘聚性很差,很容易發生離析和泌水現象。
5、砂率和砂子的級配
砂率小,造成混凝土的粘聚性差,混凝土出現泌水。級配不合理,比如:0.315mm以下的量過少,2.5mm以上的量較多,混凝土的粘聚性受到較大影響,特別是砂中含石量過多時往往會因混凝土的砂率低出現離析泌水。
6、水灰比
水灰比偏大,膠凝材料少,也容易使混凝土產生泌水現象。因此在混凝土生產時應嚴格監控用水量的變化,防止用水量嚴重超出設計用量,這也是生產控制的關鍵和難點。
7、 混凝土的運輸和澆築過程
混凝土的運輸和澆築過程很多是攪拌站難以控制的。這種情況下的離析和泌水多為等待時間過長和加水、加外加劑過量所至。
二、解決途徑:從原材料入手解決混凝土泌水
1、水泥
水泥單純過細對保水性不一定有什麼好處,最關鍵是要看水泥的顆粒分布是否合理。當然水泥熟料在存放過程中受潮肯定會對克服混凝土泌水不利。因此,從水泥入手解決混凝土泌水多數問題應由水泥生產企業處理。
2、摻合料
摻合料的應用是從商品混凝土公司的角度來說的,合適的摻合料能夠解決緊靠水泥無法解決的問題。比如:應用Ⅱ級粉煤灰,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混凝土的粘度,比較適合在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中應用;粉煤灰對外加劑的需求量較小,不會大幅度提高混凝土的粘度,因此,比較適合應用在高強混凝土中。在混凝土中加入超細活性或非活性摻合料,混凝土的粘度將大大增加,從而解決混凝土的泌水。
3、外加劑
泌水現象與外加劑和水泥的適應性有著密切的聯系,外加劑和水泥的適應性可從多方面來理解,首先:
(1)由混凝土配合比設計及試配入手解決混凝土泌水。
(2)增加混凝土稠度:增加混凝土的稠度是解決混凝土泌水的根本途徑。
(3)降低混凝土單方用水量:降低混凝土用水量,使混凝的單方用水量大大減少,混凝土保持同樣稠度的用水量的降低,使混凝土的只有水總量大大降低,使混凝土無水可泌,自然就能解決混凝土的泌水問題。
(2)混凝土基層泌水處理擴展閱讀:
混凝土泌水的危害
有流砂水紋缺陷的混凝土,表面強度、抗風化和抗侵蝕的能力較差。同時,水分的上浮在混凝土內留下泌水通道,即產生大量自底部向頂層發展的毛細管通道網,這些通道減弱了混凝土的抗滲透能力,致使鹽溶液和水分以及有害物質容易進入混凝土中,極易使混凝土表面損壞。
泌水使混凝土表面的水灰比增大,並出現浮漿,即上浮的水中帶有大量的水泥顆粒,在混凝土表面形成返漿層,硬化後強度很低,同時混凝土的耐磨性下降。這對路面等有耐磨要求的混凝土是十分有害的。
C. 混凝土泌水問題怎麼解決
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建築材料,雖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卻經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發展,應用面也越來越廣。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氣量、泌水性等。並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經常出現,同時不易引起人們注意,嚴重危害著混凝土的質量,由於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沒有哪個因素能起關鍵作用,不能通過該因素直接解決泌水問題。因此,必須從混凝土泌水的原理著手,通過出現的病害,提出解決辦法,下面就是我們在撫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見的混凝土泌水現象,談談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預防和減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產生泌水的原因 一般認為,混凝土拌和料澆築之後到開始凝結期間,由於骨料和水泥漿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澆築構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現象稱為泌水。泌水的通道產生在水泥漿與固相骨料之間,同時伴隨著泌水現象的出現。混凝土由水、水泥、細骨料、粗骨料、外加劑等拌和硬化而成,質量好混凝土應該是所有組分及氣泡分布均勻穩定。產生不均勻的情況有三種,一是骨料沉底、漿體上浮,二是漿體沉底、骨料上浮,這兩種情況即經常遇到的混凝土離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產生不均勻的直接原因是各組分密度不同導致沉降或上浮。前兩種情況直接導致混凝土的宏觀不均勻性。泌水後的混凝土在宏觀上仍然是均勻的,但是會導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勻和內部局部不均勻。 根據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狀態,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劃分為結合水、潤濕水與自由水。水泥中反應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後可能會發生水化反應,消耗部分水,這部分水定義為混凝土中的結合水,這部分水不能被鄰近部位的水分置換,也無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乾燥狀態的水泥、骨料等以後,水泥和骨料表面會吸附一定量的水,使乾燥的材料濕潤,這部分水受到固體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鄰近部位的水分置換,定義這部分水為潤濕水;混凝土中其餘的水分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潤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潤滑效果,這部分水與固體材料的聯系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後上浮,形成泌水,這部分水也稱為可泌水分。 水分要從混凝土內部泌出到表面,需要經過較長的距離,猶如經過彎彎曲曲的微細水管,最後到達表面。如果各種顆粒級配好,堆積密實,孔隙微細,則水分泌出需要經過的距離很長,則會使泌水量減小。或者如果水分泌出的通道被阻斷,泌水量也會減小。 2泌水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泌水對混凝土性能是有影響的,首先泌水本身在混凝土中是不均勻產生的,泌水以後的混凝土組分變得不均勻,混凝土在泌水部位產生空隙缺陷,導致該部位的抗壓、抗拉強度並不會由於該處的水灰比下降而升高,反而是強度降低了,這些部位強度的下降會造成混凝土整體強度降低。不過,泌水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很有限,但對混凝土的抗凍性、抗滲性及防止鋼筋銹蝕等耐久性能的影響則很大。從泌水的產生機理可知,水分從混凝土內部泌出到表面,在混凝土中形成了從里到外貫通的通道,雖然這些通道很難直接或通過儀器觀察到,但對於抗氯離子滲透性能要求很高的海洋工程混凝土影響很大,對混凝土的抗腐蝕、抗凍性能影響也很大,這是由於來自海水中的具有極強穿透能力的氯離子、含鹽霧潮濕大氣中的氧和濕氣等腐蝕性介質很容易沿著泌水留下的通道進入混凝土內部,到達鋼筋表面引起鋼筋銹蝕或者直接與水化產物發生腐蝕反應;同樣由於泌水通道的存在,使長期受風霜雨雪侵蝕的混凝土內部很快達到水飽和狀態,高度飽和的混凝土在凍融循環作用下,很快產生凍融破壞,這對於抗凍混凝土來說是不允許的。還有,混凝土澆築後產生泌水,水蒸發量超過一定程度,由於毛細管的收縮作用,就會在混凝土表層產生塑性收縮,由於砂石比重大於水泥漿體比重,會發生不均勻沉降收縮,如果混凝土終凝前抹壓不夠和養護不及時,就會產生塑性裂縫,這些裂縫的產生,同樣會嚴重影響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另一方面,泌水挾著水泥沿著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接觸面溢出,引起砂線、露砂等不僅只是外觀質量缺陷,也是直接會影響到混凝土強度和變形性質的內部質量問題。 3影響混凝土泌水的因素 混凝土的泌水幾乎與混凝土生產的所有環節有關,如水泥、配合比、含氣量、外加劑、振搗過程等。 3. 1水泥對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水泥影響混凝土泌水主要與其反應活性、細度、顆粒形貌等有關。水泥細度越高,比表面積越大,則濕潤水泥表面所需的水量越多,即潤濕水量較多;同時如果水泥較細,其反應活性增加,初期反應所需要的結合水也會增加。這兩部分水的增加會使可以溢出形成泌水的自由水量減少,從而對降低泌水有利。另外,較細的水泥會細化混凝土中的孔隙,降低孔隙連通性,導致泌水通道數量減少和泌水通道距離增大,使得泌水量減少。 3. 2摻和料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硅灰均屬於活性摻和料,它們都含有大量的活性氧化硅、氧化鋁。這些物質都具有比水泥更多的球形顆粒,顆粒圓整、表面光滑、粒度較細、質地緻密,這些形態上的特點促使水泥漿體的需水量降低,可顯著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可泵性,坍落度的經時損失較少;摻入適量的高細度優質摻和料,減少混凝土拌和物泌水主要原因就是不論摻和料在混凝土內部發生化學反應還是物理反應,最終的結果就是使混凝土內部更加密實,強度增加,同時減少漿體沉降離析,拌和物保水性和均勻性較好,阻礙了水分泌出。從混凝土拌和物發現,隨著摻和料細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工作和易性好,泌水減少但是隨著摻和料細度的增加會使混凝土的可泌水數量增大。 3. 3配合比對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影響混凝土泌水的配合比因素主要有水泥用量和砂率。水泥用量增加或者砂率增加,會使拌和物顆粒的總比表面積增加,潤濕水分量增加,使可泌水量減少。同時,細顆粒用量增加,會使泌水通道長度增加,對減小混凝土泌水有利。水泥用量增加,會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增加、保水性改善,對減少泌水有利。混凝土中的單位用水量與泌水有直接的關系,如果其他材料比例關系保持不變,用水量增加,會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泌水增大。 3. 4含氣量對泌水的影響 混凝土在未加引氣劑時,有約0. 5% ~2%的含氣量。這種氣泡大小很不均勻,形狀也不規則,很容易破裂,對強度有害。而加入引氣劑可明顯使氣泡細膩、均勻、形狀規則、呈球形。這些球形氣泡如滾珠一樣,起著潤滑作用,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大大改善。一般說來,引氣量控制適宜的話,摻入引氣劑的混凝土減水率可達7% ~9%。引氣劑的加入,可使混凝土的粘度增大,泌水顯著減小。 3. 5減水劑對泌水的影響 根據減水劑的作用機理,極性分子吸附在水泥顆粒周圍,使得顆粒之間相互排斥,減少絮凝作用,釋放被水泥顆粒包裹的水分,同時使水泥顆粒表面的吸附水層變薄,所需的潤濕水量大大減少。以此機理,減水劑會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使泌水增大。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減水劑的減水作用,同樣坍落度的混凝土所需的拌和水量大大減少,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減少。最終的泌水情況取決於哪種作用起主導作用。 3. 6施工對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施工過程中影響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是振搗,振搗過程中,混凝土拌和物處於液化狀態,此時其中的自由水在壓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另外,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泵送過程中的壓力作用會使混凝土中氣泡受到破壞,導致泌水增大。 4解決混凝土泌水的途徑 (1) 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適當增加水泥用量,適當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滿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適量引氣。在保證施工性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單位用水量。 (2) 原材料方面,選用較細的水泥,如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石灰石硅酸鹽水泥等。 (3) 減水劑方面,選用泌水較小的減水劑。如使用木質素磺酸鈣、WF減水劑、建1減水劑等減水劑,可降低混凝土孔隙孔徑,使其形成大量分散極細的氣孔,在滿足標准和使用要求的情況下,選用減水率合適的減水劑摻量,避免減水率過高造成泌水。 (4) 施工方面,嚴格控制混凝土振搗時間,避免過振。另外相應採取盡快排除泌出水分的措施,如吸水模板、真空作業或離心成型等工藝;在泌水過程臨近結束時,使用二次搗實的辦法,則可使實
D. 混凝土後期泌水的原因跟解決方法
混凝土泌水的原因
混凝土在運輸、泵送、振搗的過程中出現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 現象稱為混凝土泌水。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個重要方面,對混 凝土內部結構破壞影響極大, 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標有泌水 率和泌水量。混凝土泌水幾乎與混凝土生產的所有環節有關,根據各 種因素影響混凝土泌水的機理進行分析。
1、混凝土配合比的水灰比過大。水灰比越大自由水就越多,水 與水泥分離的時間就越長,水泥的凝結時間就越長;
2、外加劑減水率過大,摻量過多。外加劑的會造成新拌混凝土 的大量泌水和沉析,大量的自由水泌出混凝土表面,影響水泥的凝結 硬化,混凝土保水性能下降;
3、施工振搗過程中由於過振導致混凝土泌水增大。混凝土在泵 送過程中的壓力會使混凝土中的氣泡受到破壞, 泵送至施工部位時混 凝土拌和物還處於液化狀態, 混凝土自身的自由水在壓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
二、混凝土泌水的控制方法
(一)配合比
1、選用合適的原材料;
2、通過改善優化配合比控制混凝土泌水;
3、通過摻入摻合料控制混凝土泌水;
(二)外加劑 選用泌水率較小、流動度大的高效減水劑,如果在配合比及原材 料固定以及滿足標准使用要求的情況下,找准外加劑合適的摻 量,從而避免因減水率過高導致混凝土泌水。
(三)施工過程 嚴格控制混凝土振搗時間,避免過振,加強對混凝土工作性能的 認識,改掉混凝土坍落度越大越易施工的陋習。
E. 混凝土泌水問題怎麼解決
水泥混凝土是用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建築材料,雖然已經有一百多年的發展歷史,但卻經久不衰,仍以旺盛的生命力向前發展,應用面也越來越廣。水泥混凝土的性能主要有和易性、含氣量、泌水性等。並且水泥混凝土泌水性經常出現,同時不易引起人們注意,嚴重危害著混凝土的質量,由於泌水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但是沒有哪個因素能起關鍵作用,不能通過該因素直接解決泌水問題。因此,必須從混凝土泌水的原理著手,通過出現的病害,提出解決辦法,下面就是我們在撫南高速公路施工中遇見的混凝土泌水現象,談談混凝土泌水性是如何被預防和減少的。
1混凝土拌和物產生泌水的原因
一般認為,混凝土拌和料澆築之後到開始凝結期間,由於骨料和水泥漿下沉,水份上升,在已澆築構件的表面析出水份的現象稱為泌水。泌水的通道產生在水泥漿與固相骨料之間,同時伴隨著泌水現象的出現。混凝土由水、水泥、細骨料、粗骨料、外加劑等拌和硬化而成,質量好混凝土應該是所有組分及氣泡分布均勻穩定。產生不均勻的情況有三種,一是骨料沉底、漿體上浮,二是漿體沉底、骨料上浮,這兩種情況即經常遇到的混凝土離析,三是泌水即水分上浮逸出。產生不均勻的直接原因是各組分密度不同導致沉降或上浮。前兩種情況直接導致混凝土的宏觀不均勻性。泌水後的混凝土在宏觀上仍然是均勻的,但是會導致混凝土上表面不均勻和內部局部不均勻。
根據水分在混凝土中的存在狀態,混凝土中的水分可以劃分為結合水、潤濕水與自由水。水泥中反應速度快的部分在加水以後可能會發生水化反應,消耗部分水,這部分水定義為混凝土中的結合水,這部分水不能被鄰近部位的水分置換,也無法逸出拌和物;水遇到乾燥狀態的水泥、骨料等以後,水泥和骨料表面會吸附一定量的水,使乾燥的材料濕潤,這部分水受到固體材料表面的吸附,不能逸出拌和物,但是可以被鄰近部位的水分置換,定義這部分水為潤濕水;混凝土中其餘的水分為自由水,在混凝土中起潤滑的作用,混凝土坍落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由水量的多少和其潤滑效果,這部分水與固體材料的聯系較少,可以逸出混凝土,所有原材料中水的密度最小,逸出以後上浮,形成泌水,這部分水也稱為可泌水分。
水分要從混凝土內部泌出到表面,需要經過較長的距離,猶如經過彎彎曲曲的微細水管,最後到達表面。如果各種顆粒級配好,堆積密實,孔隙微細,則水分泌出需要經過的距離很長,則會使泌水量減小。或者如果水分泌出的通道被阻斷,泌水量也會減小。
2泌水對混凝土性能的影響
泌水對混凝土性能是有影響的,首先泌水本身在混凝土中是不均勻產生的,泌水以後的混凝土組分變得不均勻,混凝土在泌水部位產生空隙缺陷,導致該部位的抗壓、抗拉強度並不會由於該處的水灰比下降而升高,反而是強度降低了,這些部位強度的下降會造成混凝土整體強度降低。不過,泌水對混凝土強度的影響很有限,但對混凝土的抗凍性、抗滲性及防止鋼筋銹蝕等耐久性能的影響則很大。從泌水的產生機理可知,水分從混凝土內部泌出到表面,在混凝土中形成了從里到外貫通的通道,雖然這些通道很難直接或通過儀器觀察到,但對於抗氯離子滲透性能要求很高的海洋工程混凝土影響很大,對混凝土的抗腐蝕、抗凍性能影響也很大,這是由於來自海水中的具有極強穿透能力的氯離子、含鹽霧潮濕大氣中的氧和濕氣等腐蝕性介質很容易沿著泌水留下的通道進入混凝土內部,到達鋼筋表面引起鋼筋銹蝕或者直接與水化產物發生腐蝕反應;同樣由於泌水通道的存在,使長期受風霜雨雪侵蝕的混凝土內部很快達到水飽和狀態,高度飽和的混凝土在凍融循環作用下,很快產生凍融破壞,這對於抗凍混凝土來說是不允許的。還有,混凝土澆築後產生泌水,水蒸發量超過一定程度,由於毛細管的收縮作用,就會在混凝土表層產生塑性收縮,由於砂石比重大於水泥漿體比重,會發生不均勻沉降收縮,如果混凝土終凝前抹壓不夠和養護不及時,就會產生塑性裂縫,這些裂縫的產生,同樣會嚴重影響到混凝土的耐久性。另一方面,泌水挾著水泥沿著混凝土結構的模板接觸面溢出,引起砂線、露砂等不僅只是外觀質量缺陷,也是直接會影響到混凝土強度和變形性質的內部質量問題。
3影響混凝土泌水的因素
混凝土的泌水幾乎與混凝土生產的所有環節有關,如水泥、配合比、含氣量、外加劑、振搗過程等。
3. 1水泥對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水泥影響混凝土泌水主要與其反應活性、細度、顆粒形貌等有關。水泥細度越高,比表面積越大,則濕潤水泥表面所需的水量越多,即潤濕水量較多;同時如果水泥較細,其反應活性增加,初期反應所需要的結合水也會增加。這兩部分水的增加會使可以溢出形成泌水的自由水量減少,從而對降低泌水有利。另外,較細的水泥會細化混凝土中的孔隙,降低孔隙連通性,導致泌水通道數量減少和泌水通道距離增大,使得泌水量減少。
3. 2摻和料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粉煤灰、磨細礦渣粉、硅灰均屬於活性摻和料,它們都含有大量的活性氧化硅、氧化鋁。這些物質都具有比水泥更多的球形顆粒,顆粒圓整、表面光滑、粒度較細、質地緻密,這些形態上的特點促使水泥漿體的需水量降低,可顯著改善混凝土拌和物的流動性、可泵性,坍落度的經時損失較少;摻入適量的高細度優質摻和料,減少混凝土拌和物泌水主要原因就是不論摻和料在混凝土內部發生化學反應還是物理反應,最終的結果就是使混凝土內部更加密實,強度增加,同時減少漿體沉降離析,拌和物保水性和均勻性較好,阻礙了水分泌出。從混凝土拌和物發現,隨著摻和料細度的提高,混凝土的工作和易性好,泌水減少但是隨著摻和料細度的增加會使混凝土的可泌水數量增大。
3. 3配合比對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影響混凝土泌水的配合比因素主要有水泥用量和砂率。水泥用量增加或者砂率增加,會使拌和物顆粒的總比表面積增加,潤濕水分量增加,使可泌水量減少。同時,細顆粒用量增加,會使泌水通道長度增加,對減小混凝土泌水有利。水泥用量增加,會使混凝土的粘聚性增加、保水性改善,對減少泌水有利。混凝土中的單位用水量與泌水有直接的關系,如果其他材料比例關系保持不變,用水量增加,會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泌水增大。
3. 4含氣量對泌水的影響
混凝土在未加引氣劑時,有約0. 5% ~2%的含氣量。這種氣泡大小很不均勻,形狀也不規則,很容易破裂,對強度有害。而加入引氣劑可明顯使氣泡細膩、均勻、形狀規則、呈球形。這些球形氣泡如滾珠一樣,起著潤滑作用,使混凝土的工作性大大改善。一般說來,引氣量控制適宜的話,摻入引氣劑的混凝土減水率可達7% ~9%。引氣劑的加入,可使混凝土的粘度增大,泌水顯著減小。
3. 5減水劑對泌水的影響
根據減水劑的作用機理,極性分子吸附在水泥顆粒周圍,使得顆粒之間相互排斥,減少絮凝作用,釋放被水泥顆粒包裹的水分,同時使水泥顆粒表面的吸附水層變薄,所需的潤濕水量大大減少。以此機理,減水劑會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增加,使泌水增大。但是另一方面,由於減水劑的減水作用,同樣坍落度的混凝土所需的拌和水量大大減少,使混凝土中的可泌自由水量減少。最終的泌水情況取決於哪種作用起主導作用。
3. 6施工對混凝土泌水的影響
施工過程中影響混凝土泌水的主要因素是振搗,振搗過程中,混凝土拌和物處於液化狀態,此時其中的自由水在壓力作用下,很容易在拌和物中形成通道泌出。另外,如果是泵送混凝土,泵送過程中的壓力作用會使混凝土中氣泡受到破壞,導致泌水增大。
4解決混凝土泌水的途徑
(1) 混凝土配合比方面,適當增加水泥用量,適當提高混凝土的砂率,在不滿足其他性能的前提下,使混凝土適量引氣。在保證施工性能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單位用水量。
(2) 原材料方面,選用較細的水泥,如硅酸鹽水泥、普通硅酸鹽水泥、礦渣硅酸鹽水泥、火山灰質硅酸鹽水泥、粉煤灰硅酸鹽水泥、復合硅酸鹽水泥、石灰石硅酸鹽水泥等。
(3) 減水劑方面,選用泌水較小的減水劑。如使用木質素磺酸鈣、WF減水劑、建1減水劑等減水劑,可降低混凝土孔隙孔徑,使其形成大量分散極細的氣孔,在滿足標准和使用要求的情況下,選用減水率合適的減水劑摻量,避免減水率過高造成泌水。
(4) 施工方面,嚴格控制混凝土振搗時間,避免過振。另外相應採取盡快排除泌出水分的措施,如吸水模板、真空作業或離心成型等工藝;在泌水過程臨近結束時,使用二次搗實的辦法,則可使實
F. 如何解決混凝土滯後泌水問題
1、適當延長混凝土的攪拌時間
秋冬季節混凝土砂石等原材料本身溫度很低,混凝土回在生產攪拌的過程中,外加答劑的減水釋放速度也遠不及夏季那麼迅速。混凝土出機210mm左右坍落度,可混凝土還在半路上就已經離析了。所以,秋冬季節適當地延長混凝土攪拌時間,讓聚羧酸減水劑的減水效果盡可能多的釋放,有助於對混凝土後期狀態進行提前預判。
2、降低聚羧酸減水劑裡面的保坍組分比例
採取緩凝劑和聚羧酸保坍劑與減水型的聚羧酸減水劑母液進行復配。然而聚羧酸保坍劑有滯後釋放減水的效果,環境溫度和材料溫度低時,往往容易導致混凝土出現滯後坍落度變大甚至泌水的問題進入秋冬季節,盡量降低聚羧酸保坍劑的復配比例。同時在緩凝劑的選擇上,避免選擇溫度敏感性比較大的緩凝劑。
3、加快聚羧酸母液減水性的釋放速度
。
4、聚羧酸減水劑組分里增加黏度調節劑組分
G. 混凝土泌水後如何處理可避免出現質量問題
混凝土泌水後,要盡快組織工人收砼面子,收好砼面之後,及時覆蓋砼保溫養護。始回終保持砼答表面濕潤哦(冬天就不要了)。
混凝土在運輸、振搗、泵送的過程中出現粗骨料下沉,水分上浮的現象稱為混凝土泌水。 泌水是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一個重要方面。通常,描述混凝土泌水特性的指標有泌水量(即混凝土拌和物單位面積的平均泌水量)和泌水率(即泌水量對混凝土拌和物含水量之比)。
H. 怎樣解決突發的混凝土離析泌水的方法
這個一般要減少外加劑摻量。要調整的話,只能退回攪拌站處理
I. 混凝土施工中遇到離析泌水怎麼處理
混凝土產生泌水的原因有多種因素引起的:一,水泥本身的特性決定的;二,過振引起的回離析,在答砼表面蓄積大量的水;三,坍落度過大也容易在砼表面產生大量的水;四,減水劑的原因,減水劑和水泥不溶,也可以在砼表面產生大量的水;五,運距過長或用農用拖拉機運輸砼,有時在砼表面蓄積大量的水;六,砼下料的垂直落差過大,產生離析,也很容易在砼表面蓄積大量的水。控制防止措施,如何控制讓其不產生泌水,針對以上各點實施不同的方法: 一,就是從根本上解決水泥泌水的問題,這就要廠家生產水泥時解決;二,振搗砼時控制時間,一般以振搗後砼表面不翻泡為宜;三,坍落度按照設計控制;四,減水劑在摻加時要做相溶實驗,避免出現減水劑的副作用;五,在運距稍長時一般採用砼攪拌車運輸,避免用農用運輸車運輸;六,砼垂直下料落差超過2米時採用串筒下料,使砼和接觸面發生的沖擊作用得到緩沖,以免砼發生離析,出現泌水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