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陰市遠洋水處理
㈠ 福清江陰港地理條件
被列為福建省會城市「兩翼」發展戰略之南翼的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歷經8年建設,在興化灣北岸神話般崛起了一座現代化國際新港:8年前,這里只能停靠村民的漁船;如今,這里巨輪穿梭,萬商雲集,盡顯現代港區繁華景象;自2004年正式對外開放以來,隨著多條國際航線和內貿內支線相繼開辟,江陰港集裝箱吞吐量逐年倍增,昔日海邊荒灘蛻變為一座光耀東南海疆的國際新港,徹底扭轉了貧窮落後的面貌,堪稱為海峽西岸聚財生財的聚寶盆,吸引了大批重大項目頻頻湧入開發區。
隨著海西戰略上升為國家決策,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被寄予厚望,在搶抓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海西建設《意見》有利時機的同時,加快實施以港興市戰略,朝著海峽西岸樞紐港和先進製造業基地的目標穩步邁進,全力打造海西重要的新經濟增長區域。值此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讓我們走進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領略祖國滄桑巨變的喜人變化,共同見證省會「南翼」的無窮魅力。
林秉梁 謝宏峰 力藍燕陳 芳 本報記者 高建生/文
經過8年多的開發建設,如今的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作為福建省會城市之「南翼」,面貌煥然一新,昔日荒涼沉寂的鹽灘已被千帆爭流、吊車揮臂的繁忙場面替代,數公里長堤宛如巨龍橫卧灘塗,色澤繽紛的集裝箱整齊的擺放在碼頭上,遼闊的海面貨輪穿梭,環境優美的經濟區內廠房林立,展現在人們面前的是一座頗具規模的港口工業城市雛形。
據江陰經濟開發區主任林中介紹,在開發之前江陰半島交通閉塞,疏港新江公路開通前,現在開發區的中西北部被稱之為江陰的「西伯利亞」;各種能源匱乏,缺水少電。水庫僅能滿足農業用水需求,全島僅有一條已經老化的一萬伏高壓輸電線,一個500噸鹽運碼頭偶爾停靠著鹽運木船和村民的小漁船。島上基本沒有工業企業,隨處可見荒涼的淺灘。及至2001年6月,福州市、福清市兩級政府在此共同投資設立了福州市級綜合工業集中區,重點開發港口建設,江陰半島昂然跨入了歷史發展的新紀元,並於2006年4月升格為省級經濟開發區,江陰港也被定位為與廈門港並列的國際集裝箱主樞紐港。
港口的蓬勃發展帶動了工業區經濟發展。今年1—8月份,江陰經濟開發區工業總產值達到35.21億元,較去年比增21.0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4.6億元,比增24.36%;稅收1.67億元,比增4.4%;固定資產投資 12.7億元,比增17%;碼頭標箱量31.87萬標箱,比增27.89%……一番經濟視角粗線條的回眸展望,江陰經濟區的美好宏圖躍然紙上。
黃金水道上的「黃金點」
縱觀福建地圖,福清江陰經濟開發區坐落於圖上最大海灣興化灣北岸。
換一張中國地圖,把坐標定在江陰港,由此北上上海、大連、天津,南下廣州、深圳、香港,都在800海里以內,且居上海港、深圳鹽田港航運線中部,可接受長三角和珠三角兩大中國經濟增長極的輻射;由此東進100海里是台中,150海里是基隆,170海里是高雄,可與台灣實行港口互補,共建海峽兩岸航運中心;正在建設的對台客運直航「快捷走廊」開通後,到台北海上客貨運直航將來只需兩個半小時,可構成兩岸交往一日生活圈,形成對台交往的前沿平台;江陰經濟開發區是大陸距台灣本島最近的省級經濟開發區,其鄰台區位優勢凸顯,可成為對台經貿、對接台灣產業梯度轉移的最佳承載基地。
當我們把視角擴大到世界地圖,不禁讓人嘖嘖稱奇,江陰港恰好處在中國海岸線中心點和環南北太平洋兩個經濟圈的交叉點,距國際集裝箱環球主航線僅24海里,堪稱黃金水道的「黃金點」。
除了區位優勢顯著,江陰港區還具有得天獨厚的建港條件。概覽江陰港區,灣大、港闊、水深,興化灣為福建最大海灣,面積620平方公里,港區水域寬達15公里,最大天然水深達19米,更擁有南日、興化兩條天然航道,進出港航道水深15.5—17.2米,航道面寬360米,可以滿足20萬噸級以上大型船泊通航、靠泊和調頭的需要,全年全日船泊進出港不受航道及潮水的限制。得益於龍高半島、石城半島南日群島的環抱遮擋,江陰港避風條件良好,港內浪平風小,非常適合集裝箱船作業;而且周邊沒有大的河流注入,泥沙沖淤平衡,長年不凍不淤,是「福建最佳、全國少有」的一個天然深水良港。此外,江陰港區腹地廣闊,可利用工業用地與可供填海造地的淺海灘塗面積分別可達30平方公里,在環江陰港區還有近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可以開發利用,為臨港產業發展提供了可靠的用地保證。
堅持「以港興區」,建設大港口這是江陰經濟開發區頭等重要的工作。據了解,江陰港區共有5個作業區,其中,一期規劃建設的江陰壁頭作業區,規劃岸線14.6公里,可建泊位55個,最大泊位為25萬噸級。規劃吞吐能力10800萬噸,其中集裝箱1040萬標箱。經過8年的開發建設,目前江陰港區已建成1個滾裝碼頭、1個7萬噸級煤碼頭、5個5萬噸級以上集裝箱船泊位,另有2個5萬噸可兼靠10萬噸級集裝箱船泊位在建,今年新開工建設的還有1個對台直航客運碼頭和1個5萬噸級化工碼頭,到2015年,江陰港區將有15個以上深水泊位建成投入使用,並兼具散雜貨和化工液體碼頭功能。作為一類口岸,江陰港現已開通美西、西非、歐地、日本、韓國、中東、東南亞等國際航線以及香港、兩岸三地、台灣直航航線和多條內貿內支線,馬士基、達飛、長榮、中海、萬海、中遠、高麗、陽明等眾多全球航運巨頭的船舶或貨櫃在此運作,經濟效益快速增長,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
建港以來,江陰港區始終堅持「立足海西、放眼世界、一流港區、五星服務」,福州新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於2006年和2008年在廣州舉行的 「中國優秀集裝箱港口」評選中,連續兩屆獲評「中國十佳集裝箱港口」榮譽稱號。江陰港區2004年正式對外開放之後,集裝箱吞吐量的變化最為明顯:2003年為1萬標箱,2004年為 6.93萬標箱,2005年為 14.021萬標箱,2006年為 19.6萬標箱,2007年為28.82萬標箱,2008年近40萬標箱,2009年 1—8月份為 31.87萬標箱,比增27.89%,基本實現連年翻番。即使在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全球航運業相對低迷的情況下,業界仍看好江陰港區優越的自然條件、高效的港口作業能力以及廣闊的貨源腹地。今年以來,福州新港國際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新開美西、歐洲和東南亞4條遠洋干線,充分顯示出其對江陰港區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栽好「梧桐」引「鳳」
來江陰經濟開發區的魅力不僅在於其優越的港口運營條件,也凸顯在港口後方60平方公里可用地和環江陰300平方公里的廣闊腹地。如何做好開發區的基礎配套設施建設、改善開發區的交通狀況,吸引更多的優秀企業在這里落戶生根,成為當地政府致力突破的一個重大課題。
慧眼識寶地,妙手抓機遇。在開發區設立之初,福州港務集團、新加坡港務集團、太平工業發展有限公司和福清市港口開發建設總公司攜手合作,第一個投資建設江陰港區碼頭泊位項目,成為江陰港區開發建設的領頭人;緊隨其後,福建省福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國電福州江陰電廠等企業也被江陰半島優良的投資條件所吸引,到剛剛勃發生機的開發區「安家」,成為第一批落戶江陰半島的重點企業。福抗葯業股份有限公司去年實現工業產值14億元,成為福清市十大民營企業和十大納稅大戶;國電江陰電廠一期工程於2004年12月開工,項目總投資約54.3億元,已於2007年建成發電。盡管剛開始的生活和生產條件異常艱苦,但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開發區一點一點改變了閉塞的落後面貌,隨著圍海造地、道路建設等一系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的企業湧入了江陰經濟開發區。
8年後的今天,江陰港區後方6平方公里的倉儲物流用地留住了包括馬士基、中遠等在內的國際、國內物流業巨頭,開發起步區的6000畝用地也已建滿了工廠。江陰經濟開發區在東、西部利用淺海灘塗填海造地35000畝,構築臨港產業發展大平台,並將有中國化工集團CPP項目、東南電化和耀隆化工搬遷項目等重大項目陸續落地,將大大提高開發區產業層次和水平以及產業集聚的速度。如今,江陰半島的水、電基礎設施已可以滿足全面加快臨港產業發展的需要:區內有3.5萬伏和11萬伏變電站各一座,福建LNG輸氣干線橫穿江陰半島,東張水庫江陰供水廠日供原水15萬噸、凈水3萬噸,待明年底閩江調水江陰供水工程投入使用,供水能力可提高兩倍。此外,港區後方擁有福州保稅物流園區和福清出口加工區,一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後方擁有兩個海關特殊監管區,這在國內也是少有的。目前,整合福清出口加工區、福州保稅物流園區、鐵路物流園區和江陰港區部分作業區功能申報設立保稅港工作,已經福建省政府行文報送國務院審批,更加優惠的政策疊加將為開發區的發展再添強勁助力。截至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已吸引了87個項目、733.5億元的投資,即使在去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下,開發區仍實現工業產值52.58億元,同比增長100.78%。
經濟的蓬勃發展離不開良好的交通建設。除了重點發展臨港產業,福清市委、市政府為完善江陰經濟開發區基礎設施配套、提高貨物集散能力,加快了疏港路網的建設,相繼開工建設的江陰港鐵路支線工程與江陰疏港高速公路預計將於2011年建成通車,屆時,將大大改善江陰港以及江陰工業集中區對外快速通道網路,提高綜合交通運輸效率和高速公路運輸服務水平,充分發揮出開發區對台區位優勢和沿海港口資源優勢。據了解,疏港高速公路工程全長13.69公里,江陰港區疏港公路11.6公里連接福廈交通走廊,疏港高速公路和疏港鐵路支線直達港區,可實現公路、高速公路、鐵路和水路運輸的無縫對接;江陰港鐵路支線總長19.26公里,計劃總投資約21億元,目前該項目已完成施工便道的建設和其他前期准備工作,進入正常施工階段;江陰港鐵路支線江陰段長約12.22公里,其中大型物流貨場的填海造地部分已於今年7月份開工。不難預見,江陰疏港路網的建設將使福清、江陰工業區作為省會「南翼」和新經濟增長區域的地位更加名副其實,也將為江陰發展大進大出的臨港工業創造更加便利的集輸運條件,同時對完善江陰半島基礎設施配套、推動福州南北兩翼向縱深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目前,江陰經濟開發區區內已形成「五橫三縱」的高等級路網,並配套路燈,道路兩側綠地如毯,綠蔭錦簇,彰顯勃勃生機。此外,江陰經濟開發區已經啟動江陰新港城配套建設,21層口岸服務中心大樓和四星級福州新港融僑國際俱樂部即將在明年5月建成啟用。今天的江陰,不但有萬噸巨輪穿梭和百米煙囪聳立,還有良好的公共配套設施、藍天綠地和寬敞的道路以及廉潔高效的投資軟環境,為客商提供便捷的人性化服務,真正做到栽好「梧桐」引「鳳」來。
戰略「南翼」助海西
2009年5月,國務院通過支持海西建設《意見》,海西大地山海歡騰,八閩兒女記住了這歷史性的一刻。
隨著海西戰略升格為中央決策,福建省會在政治意義上成為統一祖國大業的戰略前沿,在億萬國人的殷殷目光下站上了歷史發展的新高度,承載起時代賦予的崇高使命。作為省會城市發展戰略之「南翼」,江陰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受到了各級領導的廣泛關注。
早在2005年,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的黃菊同志就在原交通部張春賢部長的陪同下視察江陰港區,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蔣正華、韓啟德,全國政協副主席周鐵農等領導也先後視察過江陰經濟開發區。2007年,福建省省長黃小晶視察江陰半島把江陰港定位為與廈門港並列的福建省重點建設的兩個集裝箱主樞紐港之一,把江陰經濟開發區定位為福建省重要的新經濟增長區域。
國務院《意見》出台後不久,福建省委書記盧展工帶領省「四個專題」決策調研組來到江陰經濟開發區開展調研活動,這也是盧展工第三次「江陰之行」。在調研過程中,盧展工要求福清市委、市政府和江陰經濟開發區要搶抓國務院出台關於支持海西建設《意見》的有利時機,堅持「四求先行」和「四個重在」,致力「提升思路求作為,精心謀劃求作為,突破重點求作為,艱苦奮斗求作為」,找準定位,發揮優勢,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提升工作境界和運作能力,加快發展,為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做出更大的貢獻。在江陰港區,盧展工認真了解了港區建設和海峽快捷走廊情況並對江陰港區的各項建設表示滿意,希望在推進碼頭建設中,要充分認識鐵路、高速公路等配套的關鍵作用,不斷開辟新的國際航線,延伸服務半徑,同時要立足於服務海西、服務港口腹地、服務全局發展,科學謀劃臨港工業發展,做到理念超前、規劃超前,打造全省、海西乃至東南沿海的主樞紐港,並把福清市定位為海峽西岸先進製造業重要基地。
此外,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書記袁榮祥和福建省副省長、福州市市長蘇增添也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江陰開發建設問題,將福清產業發展和港口建設放在海西戰略的重要位置,對江陰的開發建設給予充分的肯定和支持。
福清市委、市政府認真貫徹上級黨委、政府有關會議精神,結合江陰半島開發實際,將江陰經濟開發區發展的長遠目標定位為現代化新興港口工業城市,堅定實施「以港興市」戰略,創造良好投資環境,推進江陰開發建設,把江陰港作為國家主要港口福州港的重要組成部分、福建省重點推進的兩個大型集裝箱運輸港區之一、福建省及內陸省份重要通道,福州市經濟持續增長特別是興化灣北岸臨港產業發展的重要依託。江陰港區還將與福州港的其它港區優勢互補,逐步發展為以集裝箱運輸為主、以散雜貨和液體運輸為輔的,集多式聯運、商貿、倉儲、加工為一體的多功能、綜合性深水港區。
短短8年,昔日封閉落後的荒地鹽灘正向欣欣向榮的港口新興城市蛻變,江陰經濟開發區能有今日這樣的規模,得益於各級領導的關注與扶持,得益於福州、福清兩級市委、市政府的明智決策,更得益於開發區幹部群眾的不懈努力。縱觀海西發展大潮,江陰經濟開發區區位特殊,承載著厚重的分量,對省會中心城市福州「南翼」的發展責任重大。
在江陰這片古老的土地上崛起了年輕的國際新港,正煥發出前所未有的青春與活力。江陰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林中滿懷信心地表示,在未來征途中,江陰經濟開發區將緊抓福建省建設 「海洋強省」和福州市推進「南北兩翼」發展的有利機遇,立足於海西建設大局,致力於將開發區打造成為海峽西岸重要的深水樞紐港口、臨海重化機械工業生產基地、大型物流中心以及吸引僑資、外資,特別是台資的重要窗口,成為海峽西岸經濟區新的增長區域。這意味著江陰不僅僅是福清的希望和未來,更是要作為戰略「南翼」助力海西,組成海西戰略上重要的一環,光耀東南、翱翔海疆!
㈡ 江陰的地方名人
江陰,自古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薈萃之地。自宋至清,出進士415名,武進士14名。江陰誕生近200名大學校長、40多位共和國將軍,60多名兩院院士和學科帶頭人。 政界高官 滕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委員、副主席郭斌佳歷史學家,外交家。1946年任安理會事務部首席司長。朱穆之曾任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新華社社長、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劉述卿原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副部長姜君辰曾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副秘書長、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副主任吳研因曾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第一科科長巨贊中國佛教協會副主席俞偉超1961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孫民治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吳平北京市九三學社常委,冰心和吳文藻之子趙宗藻版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副院長,現為中國版畫協會副主席。沈本瑛現任香港出版總會副會長、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有限公司)會長。陳石珍西北大學前代理校長(1940.10~1942.3)、文學院院長。曾任教育部參事等。陳鋼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副局長李進軍中國駐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特命全權大使吳新雄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曾任江西省委副書記、省長。 周禹鵬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金生官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吳仁寶原江陰市華西村黨委老書記鄧傳楷中國教育家、作家、政治家、外交耆宿和奧運會先驅。張慶孚共產黨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副部長。潘茹剛國民黨員,黃埔七期。少將。張豐胄愛國民主人士、國務院參事朱佛定欽命獎給舉人,授職中書科中書張慶孚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19軍師政治部主任。陳虞孫曾任中共地下上海市委文委書記奚佐堯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任中共中央軍委技術書記蔣雲北伐軍進駐江陰,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特派員辦公室主任。薛和女,曾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部軍醫處醫政科科長,新四軍衛生部醫政科科長。陳瑜成都中央軍校上校戰術教官,後任國民政府總統府軍務局少將高參。祝丹卿江陰同盟會分部部長文學藝術 沈鵬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中國書法協會名譽主席。劉天華中國現代民族音樂一代宗師,二胡鼻祖,代表作《光明行》《良宵》劉半農近代文學家、語言學家和教育家劉北茂現代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清末秀才劉寶珊之子,與詩人劉半農、音樂家劉天華是兄弟。龐培本名王芳。文學家,獲得1995年首屆「劉麗安」詩歌獎。曹鵬音樂指揮家。曾任上海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姚澄錫劇表演藝術家,姚派創始人徐欣夫近代導演上官雲珠話劇演員、電影演員陳廷嘉中國大陸女演員兼製片人韋瑋中國大陸女演員 陸鋒華語流行男歌手、詞曲創作人、創意設計師、音樂製作人。胡山源作家、文學翻譯家。張曼筠女,上海書畫家張筱樓的次女,曾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擅畫。趙曦明撰有《桑梓見聞錄》《顏氏家訓注》等金武祥文學家夏孫桐近現代文學家鄭覲文字光裕,近、現代民族音樂家和古琴演湊家革命烈士 劉金林「江抗」三路五支隊支隊長,1939年8月13日對日作戰時犧牲。吳秋岩職工抗日協會會長奚佐堯中央軍委技術書記處書記兼中共上海區委軍事委員,1926年10月26日下午在上海英勇就義。周水平發動澄錫虞三縣邊區佃農進行抗租斗爭,1926年1月17日被軍閥孫傳芳下令殺害錢振標江陰農民革命軍總司令,1928年11月25日,在江陰君山南麓壯烈犧牲。張大烈1911年出生於長涇鎮望族。1940年8月30日晚,被暗殺黨槍殺於長涇鎮龍園茶店。蘇光華抗日飛將軍(1913-1940),1937年參加「淞滬會戰」,1938年遠征日本本土,1940年犧牲。朱松壽蘇浙人民抗日自衛軍司令、「江抗」五路司令,被國民黨特務暗殺於蘇州陸墓。教育文化 吳文藻中國社會學民族學最早倡導者,冰心丈夫。朱堅章國內知名政治學、法學學者、教育家,堂姐夫空軍總司令陳衣凡上將。王瑤琪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戴禮興教授,博士生導師楊德鈞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劉育熙劉北茂之子,小提琴演奏家。現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顧銘洪水稻遺傳育種學家。曾任揚州大學校長。顧明遠中國教育理論家。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會長。梁曦東2009年10月出任青海大學校長張豐胄愛國民主人士、國務院參事,曾任國民黨中央陸軍軍醫學校總校政治部少將主任。吳青教授,冰心和吳文藻之女吳冰曾任全國美國文學研究會理事,北京外國語學院英語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陳煥新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張曉鋒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祝彥教授、博士生導師。日耳曼文學家。吳新如現為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西泠書畫院特聘書畫師。吳樹青原北京大學校長談鳳梁原南京師范大學校長社會名人 吳汀鷺江陰近代實業先驅者、愛國民主人士錢以湘民國企業家王國楨為打破外商版紙公司壟斷,生產國產柏油紙,為中國造紙業填補了空白。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中國最大教育集團創始人。張黎剛愛康國賓集團董事長兼CEO鄧仲和曾求學於上海法政學院。民國19年起,從事工商業。三十年代工商業巨頭。鄧之傑民國上海美麗牌毛紡廠老闆,全國工商界十大巨頭之一,當選香港太平爵士。陸克平江蘇陽光集團總經理兼黨委書記周建平海瀾集團創始人,2014年江蘇首富任元林揚子江船廠董事長,2014年捐贈2.5億元入選胡潤慈善榜第四名。 張紀清「感動中國」2014年度人物體育名人 翁新芝中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國腳陸億良女足國少隊主教練,贏得2014年世界冠軍陸春龍獲得中國蹦床項目第一枚男子奧運金牌龔彬2004國際殘奧會坐式排球隊冠軍將軍 陳章元歷任國防大學組織部部長、總政組工部部長,現任國防大學副校長,中將王立猛南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陳慶季南街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艦隊副司令員,少將吳炳興華士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某部政治委員,少將陳德毅中國人民解放軍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少將包楚忠文林包家灣人。退休前任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周定標解放軍總醫院全軍神經外科中心主任,文職將軍,一級,正軍職孟忠明申港塘頭里村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政委(副軍職),少將陸錫良長涇人,第二炮兵黨委委員,少將鄭洪濤華士鎮人,1993年調任某基地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少將楊千里曾任總參謀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少將王普豐歷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研究員、 戰略部部長等職,少將吳湘慶曾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少將徐俊寶曾任濟南軍區空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參謀長。少將繆國亮申港繆家店人,歷任副部長、部長、省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少將郭嘉誠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7月晉升專業技術少將軍銜。唐鼎襄先後任參謀、副所長、所長,現任二炮五十五基地總工程師,少將徐阿文哈工大計算機工程系畢業,海軍北海艦隊某基地參謀長,海軍試驗基地副司令員崔秉書國防科工委第23基地(遠洋測量船基地)參謀長,司令員。少將劉宏寶總後勤部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委,少將李愛平南京陸軍指揮學院政委,歷任總裝第二十九基地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少將 鄭堯興總裝備部某基地司令員,少將徐超歷任空軍學院副院長等職,副兵團職將領。邱巍高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北京衛戍區原副司令員。科學院士 繆荃孫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承淡安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徐爾灝氣象學家,是中國大氣物理學的奠基人曹鶴蓀空氣動力學家曹湘洪油化工專家,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任中國石化高級副總裁。承淡安近代針灸學家方成天體物理學家,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蔣新松機器人、工業控制專家。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錢保功高分子化學家吳中偉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家。中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奠基人。張大煜物理化學家。中國催化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趙承嘏植物化學家、葯物學家。葯用植物化學的先驅者。周義剛中國鈦合金高溫鍛造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陳斌微雕大師、書畫篆刻家杜雨蒼生物化學家。中國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王杲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理化工程研究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史維浚核工業總公司鈾礦地質教材委員會委員施望雞郵電部設計院郵政處總工程師楊汝清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機器人設計專家,博士陳坤基研究領域:非晶、納米晶半導體;低維半導體量子結構及介觀物理華祖林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環境水力學與污染物質遷移摻混規律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周惠興在冶金工業部鞍山熱能研究院任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工、研究所所長、開發公司經理徐福松全國名老中醫,全國中醫男科學家,現代中醫男科學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吳蘊瑞體育家,在教學過程中開僻了中國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領域方成星天文學家,在太陽物理方面的研究造詣深厚。天體物理學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副主席。繆銓生原鎮江師專校長,現宿遷學院副院長。獲得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榮譽證書。王鶴亭農田水利專家,新疆現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環境水力學會副理事長。沈璿 天文學家、數學家 張理剛同位素地球化學家
㈢ 江蘇江陰興澄特鋼怎麼樣
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是由香港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於一九九三年投資控股的合資企業,現為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江蘇省十佳節能減排示範企業, 4A級國家標准化良好行為企業,2008年列中國500強企業第261位、中國製造業第137位。
公司現有三個廠區,其中地處江蘇省江陰市經濟開發區的濱江廠區佔地4000畝,北臨長江,自建5萬噸級遠洋碼頭兩座,南接錫澄、滬寧高速公路,擁有公路、內河、長江和遠洋海運等發達的交通物流優勢。 公司的煉鋼、軋鋼、檢測等主要裝備設施均從國外引進,生產過程均採用國際先進工 藝,現已成為國內生產高標准軸承鋼、高級齒輪鋼、合金彈簧鋼、合金管坯鋼、高級系泊鏈鋼、易切削非調質鋼和電渣鋼等優特鋼的主要基地,主要產品都獲得國際 質量認證,多種高等級產品的產銷量在國內多年領先,其中∮800mm的連鑄圓坯填補了世界空白。公司有11個國家重點新產品,12個產品獲冶金產品實物質 量金杯獎,43個產品獲江蘇省重點高新技術產品稱號,擁有54項國家專利,主持及參與起草修訂多項國家及冶金產品技術標准,承擔兩項國家冶金課題的攻關項目。
全公司4000多名員工,已具有年產鐵水350萬噸、特殊鋼冶煉350萬噸、軋材350萬噸的生產能力,產品規格從φ5.5mm至φ800mm。2008年總資產161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35億元,上交稅金11.2億元,出口創匯4.67億美元。
2008年7月,興澄特鋼和湖北新冶鋼、石家莊鋼廠、銅陵新亞星焦化廠聯合組成中信泰富特鋼集團,通過優勢整合,公司將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特鋼企業。
公司的戰略目標:建成全球最具競爭力的特鋼企業。
公司總經理 張文基
地 址 江蘇省江陰市濱江東路297號
郵政編碼 214432
聯系電話 (0510)86193388
傳真電話 (0510)86191400
電子信箱 [email protected]
網 址 www.jyxc.com
http://www.jyxc.com/infox.asp
㈣ 江陰興澄特鋼的待遇如何
辦公室也有很多種的
本科生最少的剛進去2千多
時間久了一個月4、5千的
㈤ 華西村的發展歷程
1957年原屬瓠岱鄉的華西村,1957年撤區並鄉後,改屬華墅鄉,取名華墅鄉第23高級社。吳仁寶任華士鄉第23高級社黨支部書記。
1958年8月,23社與附近的泰清、馬橋、立新三個高級社合並,稱躍進社,吳仁寶改任躍進社黨支部書記。
1961年10月15日,華墅人民公社17大隊,分為華西因在華墅人民公社最西邊,故名。吳仁寶任華西大隊黨支部書記。華西村原叫華西大隊,華西大隊初建時,人口667人,集體資產2.5萬元,欠債1.5萬元,人均分配53元。
1964年冬,華西村制定了「五個一」的《華西十五年遠景規劃》。
二十世紀六十年代華西村就是農村的先進典型,實行以隊為基礎的核算方式公社、大隊、生產隊三級所有,以生產隊為基本核算單位,華西村實行大隊統一核算。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農村推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改革,在農村取消人民公社之後,華西大隊改為華西村。
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
2001年開始,組成了一個「有青山、有湖面、有高速公路,有航道、有隧道、有直升機場」的鄉村。
2001年6月,華西村周邊的三個行政村加盟華西村,合並成為華西一村。
2012年,華西村總收入524.5億,華西村旗下華西集團1996年被農業部評定為全國大型一檔鄉鎮企業。
2010年,華西村的人均收入達8.5萬元,而同期,上海市城市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也不過3萬元多點。
2015年,華西村周邊的20個經濟薄弱村加入華西村大家庭。
2016年,中國最富有的六個村子之一。
(5)江陰市遠洋水處理擴展閱讀
1、第一產業
2012年開始,華西的農業已經向綠色農業、生態農業、觀光農業轉型。華西都市農業示範園區主要由園藝中心、無公害蔬菜水果、畜牧水產、花卉苗木、稻麥油料基地等組成。智能化溫室總面積12000多平方米。
2、第二產業
截至2013年,全村58家企業(其中一家上市公司),已形成帶管、毛紡等六大系列,1000多個品種、10000多隻產品的生產規模,有50多隻產品獲省、市和國家優質產品稱號。
「華西村」牌系列酒、煙暢銷四方,「仁寶」牌、「華西村」牌西服、襯衫等產品已成為「三真」(說真話、售真貨、定真價)、「三公認」(用戶公認、專家公認、主管部門鑒定公認)產品。
華西集團
2012年,集團公司現有職工2.5萬人,其中中高級工程技術人員2000多人,大多數企業已從國外引進了當今世界一流的生產設備,所生產的面料、西服、化纖、針織染整、線材、熱帶、法蘭等系列產品,現已發展到1000多個品種,10000多個規格,並遠銷亞、歐、美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
並且,還創造出馳名國內外的「華西村」牌和「仁寶」牌系列名牌產品。同時,「華西村」A股股票1999年在深圳上市,華西村股份有限公司成為全國第一家以村命名的上市公司,人民日報、中央電視台等多家新聞媒體稱其為「中國農村第一股」。
華西海工
2010年2月,「華西5000」全回轉起重工程船進入籌備階段。於2010年4月,公司正式成立。2010年8月,「華西5000」全回轉起重工程船舉行開工儀式。2010年10月,華西海工項目啟動儀式成功舉行。2012年5月,「華西5000」試吊4950噸獲得圓滿成功,標志著公司正式投入運營。
2013年月1月22日,華西海工圓滿完成第一個海上施工項目——綏中36-1項目二期調整項目。2013年3月13日,華西海工成功召開了「走向海洋,服務世界——華西海工發展論壇」。2013年3月29日,華西海工全回轉起重支持船「華西900」在完成吊重實驗。
3、第三產業
華西集團未經審計營業總收入為265.66億元,凈利潤3.08億元。傳統工業企業對華西村的利潤貢獻比例已降至37%,而約有64%的利潤貢獻來自服務業。
2011年10月8日,由華西村村民每戶出資1000萬元,籌資30億元人民幣建起的高328米的「黃金酒店」。
華西村自1978年起正式對外開放,已有109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到華西訪問、旅遊。
村內設有中、高檔床位3500多張,餐飲一次可接待5000多人,適合各類層次消費。華西村自1974年經國家批准對外開放以來,已成為江南田園旅遊中心,共接待16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賓客來華西考察、訪問。
㈥ 高分懸賞!請問江陰興澄特鋼待遇怎麼樣本科是學金屬材料工程,進去以後是干什麼的拜託詳細~~~
我也是金屬材料專業,本科,在車間待了兩年,當工人。
公司簡介咱就不多說了。
公司專怎樣只是一個輪廓,和你本身「小我環境」的關系不是很大。主要還是你在公司里的崗位是什麼
待遇怎麼樣要看崗位,你是在車間還是在科室,車間如果是技術員或主任助理還好,普通操作工人的話會累些苦些臟些,能提高你的動手能力,但你心裡肯定會憋屈,因為你會被一些你曾瞧不起的人罵。加班當然的,理所當然。工資還可以,實習期2000,可能發到2500到2800。一年後大概是3500左右吧。在科室的話身份會不一樣,可以和一些小領導平座,環境輕松,會有些意外的油水,但工資沒有一線工人的高。
如果讓我選擇,我不會說這個單位我去不去,而是這個單位的這個崗位我喜不喜歡。公屬司像個大社會,而你只是一個點,你感受的只在你身邊。
如果你去了,我教你一點,在人力資源部向下分人的的時候,如果分你去車間當工人,你要說:"領導,我想在技術中心工作,您看行嗎?"
三年後怎麼樣,誰也不知道,公司的台階有多高不重要,關鍵看你的步子邁的有多大。
㈦ 江陰名人
地方人物
江陰歷史文化名人很多,自古為泰伯化育之邦、季子躬耕之邑、英才薈萃之地。自宋至清,先後出進士415名,武進士14名。
歷史人物
抗清三公像
抗清三公:指明末率領江陰十萬百姓抵抗清軍的三位主要領導人:閻應元、陳明遇、馮厚敦。 閻應元,字麗亨,北直通州人(今北京通縣),民族英雄。 陳明遇(?—1645), 明末浙江上虞人,民族英雄。 馮厚敦(?—1645),崇禎末年任江陰訓導,民族英雄。 徐霞客(1587-1641)地理學家、旅行家。著有《徐霞客游記》。 丘崈(約1140-1208),字宗卿,抗金名將。南宋江陰軍(軍相當於州)人。宋隆興元年(1163)進士,殿試取一甲三名(探花)。歷任華亭知縣、平江知府、四川安撫制置使兼成都知府、建康知府、刑部尚書、江淮宣撫使、資政殿學士、同知樞密院事等重要職務。 巨贊(1908-1984)法師,俗姓潘,名楚桐,字琴朴。著名佛學家。 上官雲珠(1920年3月2日-1968年11月23日),著名話劇演員、電影演員。 吳文藻(1901-1985),中國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冰心丈夫。 繆荃孫(1844年9月20日—1919年12月22日),中國近代藏書家、校勘家、教育家、目錄學家、史學家、方誌學家、金石家,中國近代圖書館事業的奠基人,譽稱為中國近代圖書館之父,中國近代教育事業的先驅者之一。 胡山源,(1897年-1988年),原名胡三元,作家、文學翻譯家。 嚴本:字志道,明朝大臣。 惠希孟:(生卒年待考),字秋崖,著名元朝學者。 玉林通琇禪師(1614~1675),俗姓楊,字玉林,世稱玉林通琇,加封為「大覺普濟能仁國師」。 上化下來和尚,又名化來和尚,1933年生,禪宗溈仰宗第10代祖師,萬佛城首座,大悲寺首座和尚。 蔣春霖(1818-1868),字鹿潭,江陰城內蔣家巷人,詞人。清詞後七家之一. 李應升,字仲達。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授南康推官。著有《落落齋集》 陸文圭,字子方,由宋入元的詩文作者。傳其精通醫道。 徐元獻(1454—1482),是徐霞客的太祖父,字尚賢,號梓庭,是梧塍徐氏以文才著稱的佼佼者。 徐經(1473—1507)字衡父,又字直夫,自號西塢。與唐寅最為莫逆。 張端(約公元一三四0年前後在世)字希尹,十年,授國史院大學士。十一年,卒,贈太子太保,謚文安。 曹毓瑛(1813—1866)一名毓英,字子瑜,號琢如,晚清大臣。歷官軍機章京、鴻臚寺少卿、同治初軍機大臣、兵部尚書。 楊名時:江蘇江陰人,曾任雲貴總督,當過吏部尚書。抄錄、編訂的《游記》稿本是現《徐霞客游記》的原版。 承天秀(公元1464~1545年),字鍾之。著名明朝官吏,授錢塘知縣,「卓有政聲,惠及黎民,以民人詣闕乞留,連任九年。」 王蘇,清代詩人,字儕嶠,乾隆庚戌(1790)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官衛輝知府。 曹穎甫(1866年—1938年),名家達,字尹孚,號鵬南,晚署掘巢老人,江蘇江陰人,醫學家。 季芝昌(1791—1861)字雲書,號仙九,曾任閩浙總督,授禮部侍郎,督安徽學政。 金國琛(?—1879)字逸亭,清朝將領,戰歿後加贈內閣學士,謚忠壯。 繆昌期(1562-1626),東林黨早期人物,與徐霞客關系密切,其孫女嫁與徐霞客長子。 錢振標(1895-1928),曾任京滬特委軍委書記兼江陰縣委書記,於君山南麓陸家墳場英勇就義。 夏敬渠(1705-1787),撰有《野叟曝言》、《浣玉軒集》等。 徐爾灝(1918年-1970年7月12日),氣象學家,是中國大氣物理學的奠基人。 張曼筠(1901-1975)女,上海書畫家張筱樓的次女,曾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擅畫。 趙曦明(1704-1787),字敬夫,號瞰江山人。撰有《桑梓見聞錄》、《顏氏家訓注》等。 祝丹卿(1871年6月11日-1939年6月13日),名廷華,號毅丞。江陰同盟會分部部長。 金武祥(1841——1924),字粟香,又字菽鄉,江陰人,著名文學家。 錢以湘(1857-1928),江陰城內司馬街人,原名維錡,民國著名企業家。 夏孫桐(1857-1941),近現代文學家。字閏枝,又字悔生,晚號閏庵,江陰人。 李應升(1593年-1626年),字仲達,號次見,明朝南直隸江陰人。「東林後七君子」之一。 李寄(1619.12-1690),明朝著名的地理學家、旅行家徐霞客的兒子。 貢震,字息甫,乾隆六年(一七四一)拔貢,歷任安徽知縣、知州。能文著述甚富,善書法。 承淡安(1899 09.01 - 1957 07.01),中國醫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慶孚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黃埔軍校政治教官,國民革命軍第35軍、第19軍師政治部主任。 陳虞孫(1904~1994)又名陳椿年,曾任中共地下上海市委文委書記。 姜君辰,1904年生,曾任國務院科學規劃委員會副秘書長、中科院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副主任等職。 吳研因,原名輦瀛,(1886~1975),曾任教育部國民教育司第一科科長,推行白話文教材。 周水平,1894年出生於顧山周東庄。1926年1月16日晚,孫傳芳密令江陰縣署斬決。 奚佐堯,原名祖耀,字冠一。1897年出生於馬鎮北渚。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任中共中央軍委技術書記。 蔣雲,原名陳流,字宇中,又名陳叔文。北伐軍進駐江陰,任國民黨江蘇省黨部特派員辦公室主任。 張大烈,1911年出生於長涇鎮望族。1940年8月30日晚,被暗殺黨槍殺於長涇鎮龍園茶店。 吳汀鷺,江陰近代實業先驅者、愛國民主人士。 張豐胄,1907年6月出生,著名愛國民主人士、國務院參事。 朱佛定(文黼、黻廷):鄧傳楷之姑父。欽命獎給舉人,授職中書科中書。 朱堅章,朱佛定侄子,為國內知名政治學、法學學者、教育家,堂姐夫空軍總司令陳衣凡上將。 鄧傳楷,(1912年9月7日-1999年1月3日)中國教育家、作家、政治家、外交耆宿和奧運會先驅。 鄧仲和,曾求學於上海法政學院。民國19年(1930年)起,從事工商業。 鄧之傑,民國上海美麗牌毛紡廠老闆,全國工商界十大巨頭之一,當選香港太平爵士。 呂斯百(1905~1973),油畫家。 張慶孚(1901-1968) 共產黨員。黃埔軍校政治教官。 後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林業部副部長。 潘茹剛(1908-)國民黨員,黃埔七期。少將。 蔣建文,抗日將領,日本士官28期炮科畢業.曾參加過中國遠征軍與日軍作戰,新一軍孫立人將軍屬下。 王國楨(1908~1989),為打破外商版紙公司壟斷,生產國產柏油紙,為我國造紙業填補了空白。 陳瑜(1907-)成都中央軍校上校戰術教官,後任國民政府總統府軍務局少將高參。 郭斌佳(1906~?)。歷史學家,外交學家。1946年任安理會事務部首席司長。 鄭覲文(1872—1935),字光裕,近、現代民族音樂家和古琴演湊家。 徐欣夫(1897~1968)江蘇江陰人,中國近代著名導演。 薛和(女)(1918- ):曾任新四軍江南指揮部司令部軍醫處醫政科科長,新四軍衛生部醫政科科長。
江陰籍將軍
江陰籍將軍
陳章元,1964 年底入伍,歷任國防大學組織部部長、總政組工部部長,現任國防大學副校長,中將軍銜。 王立猛,1929年3月出生,南街人,中國人民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 陳慶季,1937年12月6日出生,南街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某艦隊副司令員,少將軍銜。 吳炳興,1943年8月24日出生,華士鎮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某部政治委員,少將軍銜。 陳德毅,1943年10月24日出生,中國人民解放軍山西省軍區政治委員,黨委書記,少將軍銜。 包楚忠,1947年出生,文林包家灣人。退休前任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副院長,少將軍銜。 周定標,1944年10月30日出生,任解放軍總醫院全軍神經外科中心主任,文職將軍,一級,正軍職。 孟忠明,1943年10月出生,申港塘頭里村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外國語學院政委(副軍職),少將軍銜。 陸錫良,1942年5月25日出生,長涇人,1965年2月入黨,第二炮兵黨委委員,少將軍銜。 鄭洪濤,中國共產黨黨員,華士鎮人,1993年調任某基地參謀長、副司令員、司令員等職,少將軍銜 楊千里,1933年10月12日出生,曾任總參謀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少將軍銜。 王普豐,澄江鎮人,歷任軍事科學院軍事研究員、 戰略部部長等職,少將軍銜。 吳湘慶,1935年11月生,曾任廣州軍區副參謀長,少將軍銜。 徐俊寶,曾任濟南軍區空軍司令部副參謀長,參謀長。少將軍銜。 繆國亮,申港繆家店人,歷任副部長、部長、省軍區副政委、南京軍區政治部副主任等職,少將軍銜。 郭嘉誠,軍事科學院軍事運籌分析研究所研究員。1999年7月晉升專業技術少將軍銜。 唐鼎襄,1943年3月出生,先後任參謀、副所長、所長,現任二炮五十五基地總工程師,少將軍銜。 徐阿文,哈工大計算機工程系畢業,海軍北海艦隊某基地參謀長,海軍試驗基地副司令員。 崔秉書,國防科工委第23基地(遠洋測量船基地)參謀長,司令員。少將軍銜。 劉宏寶,1937年8月15日生,江蘇江陰人。,總後勤部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委,少將軍銜。 李愛平,歷任總裝第二十九基地(綿陽空氣動力研究中心)政治部主任、副政委,少將軍銜。 鄭堯興,總裝備部某基地司令員,少將軍銜。 徐超,1919年出生於江陰璜土鎮,歷任空軍學院副院長等職,副兵團職將領。 邱巍高,(1922.05~2011.01),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指揮員,北京衛戍區原副司令員。
江陰籍院士
曹鶴蓀:(1912年9月15日-1998年10月29日),空氣動力學家。 曹湘洪:(1945年6月28日-),石油化工專家,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任中國石化高級副總裁。 承淡安:(原名澹庵,1899年8月8日-1957年7月10日),近代針灸學家。 方成:(1938年8月10日-),天體物理學家。中國天文學會理事長。 蔣新松:(1931年8月3日-1997年3月30日),機器人、工業控制專家。被譽為「中國機器人之父」。 錢保功:(曾用名錢樂華,1916年3月18日-1992年3月17日),高分子化學家。 吳中偉:(1918年7月20日-2000年2月4日),無機非金屬材料科學家。我國混凝土科學技術的奠基人。 張大煜:(1906年2月15日-1989年2月20),物理化學家。中國催化科學的奠基人之一。 趙承嘏:(1885年12月11日-1966年8月6日),植物化學家、葯物學家。葯用植物化學的先驅者。 周義剛:(1930年10月18日-),中國鈦合金高溫鍛造科技領域的開拓者和奠基人。 陳斌:(1962.3-)號壺天,翔鷹齋主人, 微雕大師、著名書畫篆刻家 杜雨蒼:生物化學家。我國第一次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的主要研究人員之一。 王杲:1937年8月生,中國核工業總公司理化工程研究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史維浚:1937年6月出生,,核工業總公司鈾礦地質教材委員會委員。 施望雞:高級工程師。男,1936年1月生,郵電部設計院郵政處總工程師。 楊汝清:(1944年——2009年),上海交通大學教授,機器人設計專家,博士。 陳坤基:1941年5月生,研究領域:非晶、納米晶半導體;低維半導體量子結構及介觀物理。 華祖林:1965年10月生,環境科學與工程學科環境水力學與污染物質遷移摻混規律研究方向學術帶頭人。 周惠興:在冶金工業部鞍山熱能研究院任高級工程師、教授級高工、研究所所長、開發公司經理。 徐福松:1940年11月生,全國名老中醫,全國著名中醫男科學家,現代中醫男科學創始人和奠基人之一。 吳蘊瑞:(1892~1976) 字麟若,著名體育家。在教學過程中開僻了我國運動生物力學的研究領域。 方成星:著名天文學家,在太陽物理方面的研究造詣深厚。天體物理學家、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副主席。 繆銓生:原鎮江師專校長,現宿遷學院副院長。獲得第一顆原子彈成功爆炸榮譽證書。 王鶴亭:農田水利專家,新疆現代水利事業的開拓者。中國環境水力學會副理事長。
其他
滕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委員、副主席。 陳章元:國防大學副校長。 王瑤琪: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 俞敏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董事長、總裁。 孫民治:現任中國籃球協會副主席。 趙宗藻:版畫家。曾任中國美術學院版畫系主任、副院長,現為中國版畫協會副主席。 沈鵬:著名書法家、美術評論家、詩人、編輯出版家。 沈本瑛:現任香港出版總會副會長、香港圖書文具業商會(有限公司)會長。 龐培:本名王芳。文學家,獲得1995年首屆「劉麗安」詩歌獎。 劉育熙:劉北茂之子,小提琴演奏家。現為中央音樂學院教授。 顧銘洪:水稻遺傳育種學家。曾任揚州大學校長。 顧明遠:中國教育理論家。現任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中國教育學會會長。 曹鵬:著名音樂指揮家。曾任上海樂團藝術總監、首席指揮。 陳麗麗:又名陳嘉庭,著名演員。 姚澄:錫劇著名表演藝術家,姚派創始人, 江蘇江陰人,1926年出生。 梁曦東:1962年12月生,2009年10月出任青海大學校長。 顧明遠:1929年10月生,北京師范大學教授,教育管理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 張豐胄:1907年6月出生,愛國民主人士、國務院參事,曾任國民黨中央陸軍軍醫學校總校政治部少將主任。 吳青:著名教授,著名作家冰心(謝婉瑩)和著名社會活動家吳文藻之女。 陳煥新:民國10年(1921年)生。197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教授級高級工程師。 張曉鋒:1973年3月生,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副院長、碩士生導師。 祝彥: (1926-),男,漢族,中共黨員,教授、博士生導師。日耳曼文學家。 戴禮興:男,1961年2月生,教授,博士生導師 楊德鈞:生於1934年11月。北京科技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陸幽:現任CCTV5足球記者。 朱穆之:男,1916年12月生。曾任中共晉冀魯豫中央局宣傳科科長,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 俞偉超:1933年1月出生。1961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研究生畢業。曾任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 吳新如:字辰子,現為浙江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國家一級美術師,西泠書畫院特聘書畫師。 陳石珍:西北大學前代理校長(1940.10~1942.3)、文學院院長。生於1892年。曾任教育部參事等。 陳鋼:男,漢族,2011年6月任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黨組成員、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主任。 李進軍:男,漢族,2007年3月任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副部長。 吳新雄:1949年10月出生,高級經濟師。現任中共江西省委副書記,江西省省長。2011年擔任電監會主席。 周禹鵬:男,回族,現任上海市現代服務業聯合會會長。 金生官: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劉述卿:曾任中國人民外交學會會長。 吳仁寶:江陰市華西村黨委老書記。
㈧ 江蘇靖江造船業品牌有哪些。能具體介紹下公司背景啥的啊
LZ你好,我是靖江本地人,比較有名的造船企業有東方重工,新世紀造船,新時代造船,新揚子版造船。我權是靖江新港園區的,離新世紀造船比較近,我就具體說一下新世紀造船廠。靖江造船廠現為中國500家最大交通運輸設備制 造企業之一,主要從事造船、拆船、修船和Ⅰ、 Ⅱ類壓力容器製造。 廠區岸線長1200多米,且 所處水域江面開闊,水深流穩,岸外50米水深 18-20米,具備建造20萬噸級 船舶的自然條件。船廠的規模還是相當大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與新時代造船廠相鄰,新時代造船廠與新世紀造船廠同屬新世紀集團。總裁袁凱飛是我們靖江本地人,去年江蘇福布斯排行榜前十名。至於東方造船,位於江陰大橋的北岸,是股份制有限公司,規模也相當大,主要是建造散裝貨船,和遠洋貨船。而新揚子造船,在靖江離市區有些遠,靠近如皋,是由江蘇揚子江船廠有限公司聯合江陰聯通實業有限公司、江陰長江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投資人共同投資新建的一家以造船為主,同時承攬加工大型金屬結構件的現代化造船廠。項目總投資24億元人民幣,分二期工程投入。 (希望樓主採納)
㈨ 長江口一船隻進水下沉16人遇險,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長江口岸是我國非常繁華的一個重要港口,在這里每天有很多大大小小的船隻來往,這個地方也是承載著中國海域經濟的貿易港灣,它的存在給上海及浙江兩地的經濟帶來了繁榮。最近,一則發生在長江口岸的船隻進水下沉事故登上網路熱搜。因目前事故造成的主要原因並不清楚,所以不少人產生了好奇心。在這樣繁華的海域為何會有船隻出現事故。其實,我認為造成這次事故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
三、船隻行駛過程中觸碰暗礁。
船隻觸碰到暗礁導致船身進水下沉這種可能性其實非常低,因為長江口岸經常會出現大大小小的船隻在其附近航行,這說明這附近的海域應該比較安全突然出現暗礁的幾率實際上不大。
其實從這些年來媒體報道的沉船事故來來看。船隻出現事故的原因多種多樣,其中因工作人員疏忽導致船隻遇險情況越來越多,可能這也是船員因在海上工作時間過長進而身體疲憊導致的疏忽,我個人認為船員的工作時間應該引起行業的重視。否則這類事件可能愈演愈烈。對於長江口船隻進水下沉。造成多人遇險事故的主要原因你有不同的看法嗎?歡迎下方評論區留言。說出你的觀點。
㈩ 江陰有那些名人(名人and事跡)
葛邲、徐霞客、蔣春霖、楊名時、夏敬渠等。
1、葛邲
葛邲(1131年—1196年),字楚輔。江陰青陽人。南宋大臣。
葛邲自小受家學熏陶,博學多聞,機敏干練,年輕時以祖蔭授上元縣丞。宋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葛邲中進士,歷任國子博士、著作郎、正言,期間任諫官長達十餘年。
後進一步得到孝宗的重用,累官刑部尚書。宋光宗受禪後,葛邲任參知政事。他勸光宗「正風俗,節財用,執中道,恤民力,選將帥,收人才,擇監司,明法令」。
同年,拜知樞密院事。紹熙四年(1193年),升任右丞相。為相「守祖宗法度,進薦人物」。因直言進諫,為相不滿一年,便被罷為觀文殿大學士、知建康府。宋寧宗即位,葛邲歷判紹興府、福建道兼職,因病以太子少保致仕。累封衛國公。
慶元二年(1196年),葛邲病逝。追贈太子少師,謚號「文定」。後加贈太師。又配享光宗廟庭。為「昭勛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有《文定集》、《詞業》,今已佚。
2、徐霞客
徐霞客(1587年1月5日-1641年3月8日),名弘祖,字振之,號霞客,南直隸江陰(今江蘇江陰市)人。明代地理學家、旅行家和文學家,他經30年考察撰成的60萬字地理名著《徐霞客游記》,被稱為「千古奇人」。
徐霞客一生志在四方,足跡遍及今21個省、市、自治區,「達人所之未達,探人所之未知」,所到之處,探幽尋秘,並記有游記,記錄觀察到的各種現象、人文、地理、動植物等狀況。
《徐霞客游記》開篇之日(5月19日)被定為中國旅遊日。
3、蔣春霖
蔣春霖(1818年—1868年),字鹿潭,江蘇江陰人,寄籍大興,晚清詞人。咸豐中曾官至兩淮鹽大使,遭罷官。一生潦倒,後因情事投水自殺(一說仰葯死)。
早年工詩,中年毀詩而一意於詞,與納蘭性德、項鴻祚有清代三大詞人之稱,所作《水雲樓詞》以身遭咸豐年間兵事(太平天國運動及第二次鴉片戰爭),特多感傷之音,有「詞史」之稱。詩作傳世僅數十首,稱《水雲樓燼余稿》。
4、楊名時
楊名時,字賓實,號凝齋,1661年(辛丑年)生於江陰東門。康熙三十年(1691年)進士,深得考官李光地器重,從之受經學,造詣益深。1717年授直隸(河北)巡道,革除宿弊,有政績。
1719年遷貴州布政使。雍正三年(1725年)擢兵部尚書,總督雲貴。1726年轉吏部尚書,仍以總督管巡撫事。
乾隆即位,以其誠朴端方,詔赴京,加禮部尚書銜兼國子監祭酒,並兼值上書房南書房,侍皇太子課讀。乾隆二年(1737年)病故。贈太子太傅,入賢良祠,賜謚文定。
5、夏敬渠
夏敬渠(1705~1787),字懋修,號二銘,江陰(今屬江蘇)人,諸生。他好學,通經史,旁及諸子百家、禮樂兵刑、天文算數之學。
他自負才學,游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北、陝西各省,結交當時名公巨卿,然而屢躓科場,終身不得志。
所著除《野叟曝言》外,還有《綱目舉正》、《浣玉軒詩文集》、《唐詩臆解》、《醫學發蒙》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葛邲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徐霞客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楊名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敬渠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蔣春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