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廢水回用 » 暫估人庫成本用沖回

暫估人庫成本用沖回

發布時間: 2021-03-01 02:08:11

❶ 上月暫估成本,這個月發票怎麼入賬,怎樣沖銷

上月暫估成本,這個月發票的入賬和沖銷的賬務處理是:

1、上月暫估成本: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2、次月初收到發票後,沖回暫估入庫成本,以紅字編制如下分錄:

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暫估款

3、取得發票後,編制正式入帳分錄:

借:庫存商品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1)暫估人庫成本用沖回擴展閱讀:

應付賬款的主要賬務處理

(一)企業購入材料、商品等驗收入庫,但貨款尚未支付,根據有關憑證(發票賬單、隨貨同行發票上記載的實際價款或暫估價值), 借記「材料采購」、「在途物資」等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等科目,按應付的價款,貸記本科目。

企業購物資時,因供貨方發貨時少付貨物而出現的損失,由供貨方補足少付的貨物時,應借方記「應付賬款」,貸方轉出「待處理財產損益」中相應金額

(二)接受供應單位提供勞務而發生的應付未付款項,根據供應單位的發票賬單,借記「生產成本」、「管理費用」等科目,貸記本科目。支付時,借記本科目,貸記「銀行存款」等科目。

(三)採用售後回購方式融資的,在發出商品等資產時,應按實際收到或應收的金額,借記「銀行存款」、「應收賬款」等科目,按專用發票上註明的增值稅額,貸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科目,按其差額,貸記本科目。

回購價格與原銷售價格之間的差額,應在售後回購期間內按期計提利息費用,借記「財務費用」科目,貸記本科目。

購回該項商品等時,應按回購商品等的價款,借記本科目,按可抵扣的增值稅額,借記「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

(四)企業與債權人進行債務重組,應當分別債務重組的不同方式進行賬務處理

1、以低於應付債務賬面價值的現金清償債務的,應按應付賬款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按實際支付的金額,貸記「銀行存款」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科目。

2、企業以非現金資產清償債務的,應按應付賬款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按用於清償債務的非現金資產的公允價值,貸記「交易性金融資產」、「其他業務收入」、「主營業務收入」、「固定資產清理」、「無形資產」、「長期股權投資」等科目。

按應支付的相關稅費,貸記「應交稅費」等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等科目或借記「營業外支出」等科目。

3、以債務轉為資本,應按應付賬款的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按債權人因放棄債權而享有的股權的公允價值,貸記「實收資本」或「股本」、「資本公積——資本溢價或股本溢價」科目,按其差額,貸記「營業外收入——債務重組利得」科目。

4、以修改其他債務條件進行清償的,應將重組債務的賬面余額與重組後債務的公允價值的差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 債務重組利得」科目。

(五)企業如有將應付賬款劃轉出去或者確實無法支付的應付賬款,應按其賬面余額,借記本科目,貸記「營業外收入」科目。

❷ 暫估成本紅字沖回和主營業務成本紅字帳務怎麼處理

現在一般做法在做了單證收齊後的次月根據總表確認出口退稅。

當期出口只根據征退稅差額做進項稅額轉出: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
當月根據上月納稅申報時申報的單證收齊的總表做
借:應收帳款-出口退稅(或者應收補貼款-出口退稅)
應交稅金-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
貸:應交稅金-增值稅(出口退稅)

詳細請看下面

「免、抵、退」稅會計處理舉例
<例1>某生產企業2002年1—3月發生下列業務(該企業出口貨物征稅率17%,退稅率13%)。
一月份發生下列業務:
1、本月購入A材料90萬元(增值稅稅率17%),B材料(增值稅稅率13%)40萬元,已驗收入庫,作如下會計分錄:
(1)借:原材料—A9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53,000
貸:銀行存款(應付帳款等)1,053,000
(2)借:原材料—B4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52,000
貸:銀行存款—(應付帳款等)452,000
2、本月發生內銷收入80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帳款936,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內銷8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00
3、本月發生出口銷售收入(離岸價格)計80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外匯帳款80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800,000
4、上年結轉本年留抵進項稅額5萬元。月末,經預審查詢,當月80萬元出口銷售收入全部有電子信息。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作如下計算和會計分錄:
當月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800,000×(17%-13%)=32,0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32,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2,000
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作如下計算。
136000-(205000-32000)-50000=-87000元,期末留抵稅額為87000元
二月份發生下列業務:
1、本月購入A材料100萬元(增值稅稅率17%),已驗收入庫,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A1,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00
貸:銀行存款(應付帳款等)1,170,000
2、本月發生內銷收入50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帳款585,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內銷5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85,000
3、本月委託某外貿公司代理出口貨物,取得出口發票,(到岸價格)計65萬元,外貿公司墊付了海運費4.5萬元,保險費0.5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帳款60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650,000
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50,000
借:應收帳款50,000
貸:其他應付款50,000
4、月末,經預審查詢,當月60萬元出口銷售收入全部有電子信息。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作如下計算和會計分錄:
當月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600,000×(17%-13%)=24,0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24,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24,000
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作如下計算:
85000-(170000-24000)-87000=-148,000元,期末留抵稅額為148,000元
5、本月收齊1月份部分出口貨物的單證,(離岸價格)計70萬元,並到退稅機關進行申報。作如下計算:
當月免抵退稅額=700000×13%=91,000元
當月期末留抵稅額148,000>當月免抵退稅額91,000
當月應退稅額=當月免抵退稅額=91,000元
當月應免抵稅額=0
三月份發生下列業務:
1、本月收到退稅機關審批的上月《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確認上月應退稅額91000元,免抵稅額為0。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91,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91,000
2、本月購入B材料70萬元(增值稅稅率13%),已驗收入庫,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B7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91,000
貸:銀行存款(應付帳款等)791,000
3、本月發生內銷收入40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帳款468,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內銷4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68,000
4、本月發生出口銷售收入(離岸價格)計50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50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500,000
5、月末,經預審查詢,當月50萬元出口銷售收入全部有電子信息。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作如下計算和會計分錄:
當月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500,000×(17%-13%)=20,0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2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20,000
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作如下計算:
68000-(91000-20000)-(148000-91000)=-60,000元,期末留抵稅額為60,000元
6、本月收齊2月份委託外貿公司代理出口貨物的單證,扣除海運費、保險費後的出口銷售收入為60萬元,並到退稅機關進行申報。作如下計算:
當月免抵退稅額=600000×13%=78,000元
當月期末留抵稅額60,000<當月免抵退稅額78,000
當月應退稅額=當月期末留抵稅額=60,000元
當月免抵稅額=當月免抵退稅額-當月應退稅額=78000-60000=18,000元
7、4月份收到退稅機關審批的上月《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確認上月應退稅額60000元,免抵稅額為18000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6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18,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78,000
<例2>某生產企業2002年6-8月發生下列業務(該企業出口貨物征稅率17%,退稅率15%)。
六月份發生下列業務:
1、本月收到退稅機關審批的上月《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確認上月應退稅額95000元,免抵稅額為126000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95,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126,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221,000
2、本月從國外進口甲材料10噸,到岸價格830萬元(增值稅率17%),海關全額保稅,依有關單據,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甲8,300,000
貸:應付帳款8,300,000
3、本月從國內購入乙材料400萬元,進項稅額68萬元,已入庫,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乙4,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80,000
貸:應付帳款4,680,000
4、本月發生內銷收入300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帳款3,51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內銷3,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10,000
5、本月發生出口銷售收入(一般貿易出口)離岸價格計150萬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外匯帳款1,50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1,500,000
5、上期留抵稅額為95000元。月末,經預審查詢,當月150萬元出口銷售收入全部有電子信息。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作如下計算和會計分錄:
當月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1500000×(17%-15%)=30,0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30,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0,000
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作如下計算:

510000-(680000-30000)-(95000-95000)=-140,000元,期末留抵稅額為140,000元
6、本月收齊2—4月份部分出口貨物的單證,到岸價格110萬元,實際支付海運費和保險費8萬元,到退稅機關進行申報,作如下計算:
當月免抵退稅額=(1100000-80000)×15%=153,000元
當月期末留抵稅額140,000<當月免抵退稅額153,000
當月應退稅額=當月期末留抵稅額=140,000元
當月應免抵稅額=當月免抵退稅額-當月應退稅額=153000-140000=13,000元
七月份發生下列業務:
1、本月收到退稅機關審批的上月《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確認上月應退稅額140000元,免抵稅額為13000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14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13,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153,000
2、本月從國內購入乙材料200萬元,進項稅額34萬元,已入庫,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乙2,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340,000
貸:應付帳款2,340,000
3、本月進料加工貨物復出口8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664萬元,向銀行交單後,依有關單據,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外匯帳款6,64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6,640,000
4、本月無內銷,上月留抵進項稅額140000萬元。月末,經預審查詢,當月664萬元出口銷售收入全部有電子信息。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作如下計算和會計分錄:
當月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6640000×(17%-15%)=132,8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132,8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132,800
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作如下計算:
0-(340000-132800)-(1400000-140000)=-207,200元,期末留抵稅額為207,200元
5、本月收齊3—5月部分一般貿易出口貨物單證,離岸價格220萬元,到退稅機關進行申報,作如下計算:
當月免抵退稅額=2200000×15%=330,000元
當月期末留抵稅額207,200<當月免抵退稅額330,000
當月應退稅額=當月期末留抵稅額=207,200元
當月應免抵稅額=當月免抵退稅額-當月應退稅額=330000-207200=122,800元
八月份發生下列業務:
1、本月收到退稅機關審批的上月《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確認上月應退稅額207200元,免抵稅額為122800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207,2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122,8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330,000
2、本月從國內購入乙材料100萬元,進項稅額17萬元,已入庫,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乙1,000,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0,000
貸:應付帳款1,170,000
3、本月進料加工貨物復出口40萬美元,摺合人民幣330萬元,向銀行交單後,依有關單據,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應收外匯帳款3,300,000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銷售3,300,000
4、本月無內銷,上月留抵稅額207200萬元。月末,經預審查詢,當月330萬元出口銷售收入全部有電子信息。計算當月出口貨物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作如下計算和會計分錄:
當月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3,300,000×(17%-15%)=66,0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66,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66,000
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作如下計算:
0-(170000-66000)-(207200-207200)=-104,000元,期末留抵稅額為104,000元
5、本月收齊3—6月部分出口貨物單證,離岸價格420萬元,其中進料加工出口收齊單證250萬元,到退稅機關進行申報,作如下計算和會計分錄:
(1)計算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
現行對進料加工貿易的計算方法,採用「實耗計演算法」的,首先應根據企業「進口料件登記手冊」上的「計劃進口總值」和「計劃出口總值」確定計劃分配率,然後,根據當期出口貨物的離岸價計算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以本題為例;計劃進口總值為910萬元,計劃出口總值為1300萬元,8月份進料加工出口收齊單證離岸價250萬元。
計劃分配率=計劃進口總值÷計劃出口總值=910÷1300=0.7
當期海關核銷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2500000×0.7=1,750,000元
(2)計算出口貨物不予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
當月免抵退稅不得免徵和抵扣稅額抵減額=1750000×(17%-15%)=35,000元
借:產品銷售成本(35,0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轉出)(35,000)
(3)計算出口貨物免抵退稅額抵減額
當月免抵退稅額抵減額=1750000×15%=262,500元
(4)計算出口貨物免抵退稅額
在辦理增值稅納稅申報時,作如下計算:
0-[170000-(66000-35000)]-(207200-207200)=-139,000元,期末留抵稅額為139,000元
當月免抵退稅額=4200000×15%-262500=367,500元
當月期末留抵稅額139000<當月免抵退稅額367500
當月應退稅額=當月期末留抵稅額=139000元
當月應免抵稅額=當月免抵退稅額-當月應退稅額=367500-139000=228500元
6、9月收到退稅機關審批的上月《生產企業出口貨物免抵退稅申報匯總表》,確認上月應退稅額139000元,免抵稅額為228500元。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其他應收款—應收出口退稅款139,000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抵減內銷產品應納稅額)
228,500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出口退稅)367,500
第四節、「免、抵、退」稅特殊情況的會計處理
一、申報數據的調整
對前期申報錯誤的,當期可進行調整(或年終清算時調整),調整方法分為差額調整或全額調整。
(1)差額調整法
對前期少報出口額或低報征、退稅率的,可在當期補報差額部分;前期多報出口額或高報征、退稅率的,當期可以紅字(或負數)差額數據沖減。
(2)全額調整法
首先用紅字(或負數)將前期錯誤數據全額沖減,再重新按照實際數據全額申報。
對於按會計制度規定允許扣除的運費、保險費和傭金,與原申報時預估入帳值有差額的,或者本年度出口貨物發生退運的,也可按上述兩種方法分別在下期或在年終清算時一並進行調整。
二、單證不齊的處理
對生產企業本年度內超過六個月未收齊有關單證的部分或未辦理「免、抵、退」稅申報手續的部分,應先沖減原外銷收入,同時按相同金額增加當期內銷收入,並按外銷收入(FOB價)全額補提銷項稅金。對年度內補提銷項稅後又收齊有關退稅單證的,紅字沖銷原帳務處理,參與12月份免抵退稅申報。對年度內補提銷項稅後未收齊有關退稅單證,在次年清算期內收齊的部分,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沖減原補提的銷項稅金,與本年度單證不齊部分(未超過六個月並已參與清算備案),一並在次年6月30日前根據總局國稅函[2002]1138號文件的規定處理。會計處理如下:
1、沖減原出口銷售收入,增加內銷銷售收入。
借:產品銷售收入—出口收入
貸:產品銷售收入—內銷收入
2、本年對本年度單證不齊外銷收入視同內銷計提銷項稅金。
借:產品銷售成本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對已征稅的貨物,生產企業在年度內將單證收齊後,應沖減原帳務處理,並參與12月份「免、抵、退」稅計算。
1、沖減原內銷銷售收入,增加出口銷售收入。
借:產品銷售收入—內銷收入
貸:產品銷售收入—出口收入
2、12月份將本年度發生並收齊單證的外銷收入計提的銷項稅金用紅字沖減。
借:產品銷售成本紅字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紅字
3、次年清算期將上年度單證不齊外銷收入計提的銷項稅金用紅字沖減。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紅字
貸: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紅字
三、清算備案單證的處理
對生產企業已備案的上年出口貨物,實行單獨申報、審批「免、抵」稅的管理辦法。對生產企業已備案的、次年6月30日前收齊單證的出口貨物,稅務機關按免抵退稅總額審批免抵稅額。計算公式如下:
應免抵稅額=免抵退稅總額
免抵退稅總額=出口貨物離岸價×出口退稅率-免稅進口料件組成計稅價格×出口退稅率
對在次年6月30日前仍未收齊單證的出口貨物,退稅機關一律不再辦理免抵退稅。
四、退關退運的處理
生產企業貨物在報關出口後發生退關退運的,應根據不同的情況做不同的會計處理。
1、貨物當月出口當月發生退關退運的或返修後不按原值出口的,均應沖減當月銷售收入。
借:應收外匯帳款紅字
貸:產品銷售收入紅字
(對當月發生退關退運經返修後按原值出口的貨物,可不再做會計處理)。
2、貨物出口後在以後月份發生退關退運的或返修後不按原值出口的,應沖減發生退關退運當月的銷售收入(會計處理同上)。
3、以前年度貨物出口後在本年發生退關退運的,應通過「以前年度損益調整」科目進行核算,並補繳原免抵退稅款。應補稅額=退運貨物出口離岸價×外匯人民幣牌價×出口貨物退稅率。若退運貨物由於單證等原因已視同內銷貨物征稅,則不需補繳稅款。
(1)以前年度貨物出口後在本年發生退關退運的,會計處理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應付外匯帳款等
同時,按原出口貨物結轉銷售成本數額
借:庫存商品
貸: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2)退運貨物補繳稅款,會計處理為:
借:以前年度損益調整
貸:增值稅檢查調整

❸ 暫估入庫的商品已銷售並結轉成本,發票來了後結轉的成本需要沖回嗎

當時貨已銷出來,但發票自未到? 貨銷售出去,應該是你們開具發票啊,怎麼是發票未到。從你後面的敘述,應該是你們購買貨物的吧。當時,貨到,發票未到,暫估入帳借:庫存商品-暫估成本
XX
貸:應付帳款(銀行存款等)
XX現在發票到了(紅字做一筆),要在備注欄或者摘要欄註明:沖減XX月XX日的憑證借:庫存商品-暫估成本
XX
貸:應付帳款(銀行存款等)
XX再做正確的就行了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帳款(銀行存款等)

❹ 暫估入庫以及暫估沖回在會計分錄上怎麼處理

劉章娣老師教你暫估入賬的財務處理
(一)原材料和發票都已到,但貨款尚未支付
(二) 這種情況屬於佔用了供貨單位的資金,形成了應付而未付供應單位的款項,構成購貨企業的一項流動負債,應通過「應付賬款」賬戶核算。
【例1】2010年8月5日A企業從B企業購入甲材料2 000千克,買價5 000元,增值稅發票上的增值稅額為850元,供應單位代墊運雜費600元。材料已到達並驗收入庫,但貨款尚未支付。應作如下會計分錄:
借:原材料—甲材料5 558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892
貸:應付賬款—B企業6 450
(二)原材料已到,發票未到,貨款尚未支付。
在此情況下,為做到原材料賬實相符,應先按雙方合同約定的價格或計劃價格暫估入賬,借記「原材料」科目,貸記「應付賬款」科目。下月初作相反的會計分錄予以沖回,以便下月正式付款或開出承兌匯票時按正常程序借記「原材料」、「應繳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科目,貸記「銀行存款」或「應付票據」等科目。如果發票連續數月未到,但存貨已經領用或者銷售,倉儲部門和財務部門仍作暫估入賬處理,領用原材料時,倉庫部門可按暫估價開具出庫清單,財務部門憑此清單進行會計處理:借記「生產成本」等賬戶,貸記「原材料」等賬戶。
【例2】假設例1中購入材料的業務,材料已經運到並驗收入庫,但發票尚未到達或貨款尚未支付,則2010年8月31日按暫估價入賬,假設其暫估價為6 000元,有關會計處理如下:
借:原材料—甲材料6 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6 000
9月1日再作相反的會計分錄予以沖回:
借: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6 000
貸:原材料—甲材料6 000
(三)原材料已到,只支付了部分貨款,收到部分貨款的發票實務中可能會存在一筆貨款分批開具發票的情形。對於已經開具發票的部分原材料可憑發票入賬,期末只暫估尚未開具發票的那部分原材料的價格。
【例3】2010年8月5日A企業從B企業購入甲材料2 000千克,合同約定的不含稅單價為2.5元。8月18日車間領用甲材料100千克,經計算的加權平均單價為2.6元。9月5日,按合同約定,A企業支付80%的貨款,用銀行存款支付4 680元,B企業開具同等金額的發票。A企業發出存貨採用加權平均法計價。
按合同約定的價格暫估入賬,倉儲部門和財務部門都按暫估價登記材料明細賬:
借:原材料—甲材料5 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5 000
8月18日,車間領用甲材料,發出材料按計算的加權平均單價:
借:生產成本260
貸:原材料—甲材料260
9月1日,沖暫估價:
借: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5 000
貸:原材料5 000
9月5日,支付部分貨款,收到發票:
借:原材料—甲材料4 000
借: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680
貸:銀行存款4 680
9月30日,暫估剩餘20%的原材料:
借:原材料—甲材料1 000
貸:應付賬款—暫估應付賬款1 000
暫估入賬的納稅調整
如果發票跨年度仍未到達,但存貨已經領用並銷售,匯算清繳時是否調整按暫估價列支的成本,目前沒有統一的規定。根據稅法規定,稅前扣除必須符合以下原則:
(1)配比原則,納稅人發生的費用應在費用應配比或應分配的當期申報扣除。納稅人某_納稅年度申報的可扣除費用不得提前或滯後申報扣除。
(2)權責發生制原則,納稅人應在費用發生時而不是實際支付時確認扣除。
(3)相關性原則,即納稅人可扣除的費用從陛質上和根源上必須與取得應稅收入相關。
所以,對暫估人賬發生的成本,如果遵守以上原則,且納稅人不存在濫用暫估入賬少繳或不繳所得稅的情形,原則上可在稅前扣除。
實務中稅務較多運用的原則是:在企業所得稅匯算清繳前發票已到達的或能提供能充分證明暫估入賬真實性的其他原始憑證如合同等就不必做納稅調整,否則應做納稅調整。

❺ 老師,暫估庫存跨年了,發票才到,如何做分錄 成本已經結轉,這個要怎麼沖回

成本已結轉的話,直接調整成本就可以,可以按原暫估金額與實際發票金額內的差額調整當期成本容
或者也可以分開,先沖銷原暫估
借:主營業務成本 負數
貸:應付賬款 負數
再按發票
借:主營業務成本 正數
貸:應付賬款 正數

❻ 暫估入庫以及暫估沖回在會計分錄上怎麼處理

1、暫估入庫憑證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附明細)

貸:應付賬款--暫估材料

2、次月沖回暫估入庫憑證借:原材料或庫存商品(紅字)

貸:應付賬款--暫估材料(紅字)

3、收到發票該怎樣做就怎樣做就OK了

(6)暫估人庫成本用沖回擴展閱讀:

根據現行財務會計制度以及企業所得稅法的規定與要求,固定資產已實際投入使用的,可按暫估價值計提折舊並在企業所得稅前扣除,待辦理竣工決算確定實際價值後,再進行相應的調整處理。分錄一般如下:

暫估固定資產入賬分錄:

借:固定資產-暫估固定資產

貸:在建工程-暫估轉入固定資產

財務決算批復入賬分錄:

先沖紅原有暫估分錄:

借:固定資產-暫估固定資產(紅)

貸:在建工程-暫估轉入固定資產(紅)

在做以下分錄:

借:固定資產-在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或者長期待攤費用)

貸:在建工程-各明細科目

增值稅法規定了增值稅納稅義務發生時間,而未對收入確認條件作出規定;企業所得稅法規定了收入確認的條件,其規定與《企業會計准則》趨同。因此,我理解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第40號所稱暫做收入,是「會計上已做銷售處理」。

如果納稅人的銷售業務,

①符合《企業會計准則》關於收入確認的條件;

②按稅法規定,尚不產生納稅義務;財稅處理如下:

1、符合收入確認條件,交確認收入時:

借:應收賬款

貸:產品銷售收入(營業收入)

2、產生納稅義務時:

借:應收賬款

貸: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

暫估商品未做入庫但成本已結轉,發票到後調整。

如果當時估價較低,那麼現在補計成本即可。

借:庫存商品貸:應付賬款補結轉差額

借:主營業務成本貸:庫存商品

❼ 以前暫估的成本年末要全部沖回嗎還有預提的費用

先暫估來入賬,借:庫存商品

貸:應付自賬款-暫估

結轉成本和有發票的沒有二樣,借:銷售成本

貸:庫存商品

第二月初沖回暫估借:借:庫存商品(負數)

貸:應付賬款-暫估(負數)

等發票到了就按正常入賬就可以了。

搜索
餐飲店易耗品明細表
成本會計100種做賬技巧
怎樣做庫存商品賬
商貿公司怎麼做賬
會計管理費用明細表
庫存商品增值稅處理

❽ 暫估入庫用沖減成本嗎

暫估不沖減成本
企業一般在期末對貨到票未到的存貨(包括材料、庫存商品)等,回按合答同價暫估入庫, 等取得發票等准確的成本數據後再進行適當的調整。 具體分錄:
1、期末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庫存商品××
貸:應付賬款——應付暫估入庫
2、次月取得發票
借:應付賬款--暫估入庫
貸:銀行存款

❾ 主營業務成本暫估怎麼沖賬

暫估是企業這個月的抄存貨已經入庫了,但是發票還沒有收到,不能確定這批存貨的入庫成本,到了月底需要將這批存貨進行暫估入賬處理,以便正確核算企業的庫存成本。

暫估沖回一般是在收到發票的時候再進行沖回,如果當月沒有收到發票就做了沖回,到月末還需要暫估一次,工作量就很大了。

暫估入賬的賬務處理如下:

1、暫估入庫

借:原材料

貸:應付賬款

提醒:如果沒有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就不能抵扣進項稅額

2、暫估回沖

借:原材料

應交稅費——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

貸:應付賬款

(9)暫估人庫成本用沖回擴展閱讀

暫估的注意事項:

企業在進行會計核算時,應當遵循謹慎性原則的要求,不得多計資產或收益、少計負債或費用。材料暫估的會計處理應在材料到達時和材料發票到達時分別作會計處理,企業資產和負債同時得到反映,通過「應付賬款——暫估應付款(材料)可以及時了解到企業當時未達發票賬單金額。

以便企業了解當時的負債情況,及根據做材料暫估的入庫單據查明未達賬單的單位,了解發票賬單不能到達的原因,及時與對方單位進行溝通。

熱點內容
丁度巴拉斯情人電影推薦 發布:2024-08-19 09:13:07 瀏覽:886
類似深水的露點電影 發布:2024-08-19 09:10:12 瀏覽:80
《消失的眼角膜》2電影 發布:2024-08-19 08:34:43 瀏覽:878
私人影院什麼電影好看 發布:2024-08-19 08:33:32 瀏覽:593
干 B 發布:2024-08-19 08:30:21 瀏覽:910
夜晚看片網站 發布:2024-08-19 08:20:59 瀏覽:440
台灣男同電影《越界》 發布:2024-08-19 08:04:35 瀏覽:290
看電影選座位追女孩 發布:2024-08-19 07:54:42 瀏覽:975
日本a級愛情 發布:2024-08-19 07:30:38 瀏覽:832
生活中的瑪麗類似電影 發布:2024-08-19 07:26:46 瀏覽: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