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中村污水處理
1. 杭州城中村申請用水不執行遞級價格怎麼辦理
關於階梯水價方案,你關心的幾個問題錢報幫你問了——
多戶一表,可申請不執行階梯水價
4人以上家庭,月用水額度相應增加
本報記者 吳崇遠 蔣慎敏
梁津銘/制圖
本報訊還記得半個多月前的那場水價聽證會嗎?當時關於水價的調整,牽動了所有杭州人的心。杭州市物價局公布了水價調整的兩個備選方案,都是採取階梯水價方案(見圖)。
半個月過去,對於已經公布的兩套方案,是否已有定案,新的水價究竟何時實施——錢江晚報記者昨日幫大家問了,暫時還沒定論:杭州市水務集團負責人表示,最終的水價方案還未定案,目前仍在等待杭州市政府的批准。
樓上的靴子還沒落地,不過一些小問號倒是有了答案——
這半個月來,市民們也沒有閑著,@錢江晚報的問題也有很多:
●多戶一表,水費豈不是要暴漲?
住在三墩的姚先生擔心的是多戶一表的問題:姚先生所租的樓房中,共有12戶共用一個水表,其中更有多戶一家都有5、6口人,「別說第一階梯年用水量,兩個方案分別只有192或288立方米,就是第三階梯的門檻,288或300立方米,我們幾個月都能超過了。這水費豈不是要暴漲了?」
回應:
水務集團工作人員說,「城中村」用於出租的一戶一表居民用戶可向市水務集團申請不執行階梯式水價,執行合表價格每立方米2.95元。
對於人口眾多的普通家庭來說,水務集團工作人員也提醒,現有兩套方案都有提到,如果是超過4人的家庭用水戶,在執行階梯用水時候,每增加1人,相應增加月用水量4立方米。
●高低層水價,為何不一樣?
比如住在城北小河佳苑高層的王先生給96068打來了電話,他說聽證會的兩套方案,第一方案中,低層用戶階梯水價為1.85元/立方米,而高層住戶水價為2.95元/立方米,價格高出甚多。
「之前高低層水價一樣的,為什麼現在水價就要差那麼多呢?難道以後我買房還得指定買個低層的?」
回應:
水務集團工作人員表示,和王先生一樣,很多人對之前兩個方案的水價,有所混淆。因為在公布的兩套方案中,為了表述更加清晰,第一階梯的供水價格分別為1.85元/立方米和1.90元/立方米,而最終的售價——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水價」,還需要各加上1元的污水處理費用。
兩套方案的第一階最終水價,應該分別是2.85元/立方米和2.90元/立方米。
而二次供水的高層用水,在方案中是統一水價為2.95元/立方米。這樣比較起來,高低層的水價其實相差是不大的。
請採納謝謝
2. 廣州天河車陂屬於城中村范圍嗎
車陂街:從車陂地區「水浸街」困局 透視東圃舊城區改造的緊迫性 2009-04-23 14:14:00 車陂街調研報告之一
從車陂地區「水浸街」困局
透視東圃舊城區改造的緊迫性「落雨大,水浸街」,這是車陂地區居民群眾和政府部門最頭疼的問題。 一、車陂地區經歷「水浸街」回顧
去年9月24日凌晨2時30分,受強台風「黑格比」環流影響,引起車陂地區潮水急劇上漲,導致大部分地區水浸。東圃舊城區的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地段,西湖社區的水上新村、新涌口、糧倉路,沙美社區,西岸社區,東岸社區等社區大面積受浸,雨水、潮水從低窪處的缺口、居民家、下水道里涌進受浸地區的大街小巷和居民家裡,新涌口地區水位高達1.8米,水浸范圍涉及車陂地區大部分面積,約3平方公里,受浸房屋、商鋪約2650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365萬元。
2005年6月21-24日持續四天,由於連續的暴雨和天文潮汐的影響,車陂地區受到百年一遇的大潮水襲擊,東圃舊城區的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地段、西湖社區的水上新村、新涌口、糧倉路、沙美社區、西岸社區、東岸社區等地大面積受浸,受浸最深處有1.6米,水浸面積約2.9平方公里,受浸民房約2520間次,造成直接經濟損失約296萬元。
還有,每次天文大潮和暴雨過後,東圃舊城區都受到水患襲擊,嚴重影響著當地居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近年來,政府對這一地區頑疾的治理從未停歇。水浸街問題也早已納入政府民生工程,2007年5月通過的「惠民66條」就提出,到2009年底基本緩解「水浸街」問題,這是政府對民眾的承諾。
二、東圃舊城區的歷史及發展現狀
車陂地區位於廣州市天河區東部,是典型的城鄉結合部,面積約5.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約3萬人,外來人口約10萬人,城區形態十分復雜,有廣州市最大的關閉企業即廣氮企業集團的宿舍區和舊廠區,有東圃舊城區即原東圃墟,有天河區最大的城中村即車陂村,還有近年來迅速崛起的大批現代化住宅小區。隨著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國家模範城市順利完成,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使車陂地區逐步發展成為適宜創業發展和適宜人們居住的繁榮地區。
目前東圃舊城區面積約3平方公里,是以歷史形成的東圃墟為中心的一個舊城區,位於中山大道以南,轄區包括東圃、西湖、天雅、龍口、西岸、沙美、東岸等七個社區,貫穿其中的有東圃大馬路、東圃二馬路、陂東路等繁華道路。轄內有常住人口18492人、流動人口71637人,公房472間、私房19857間、出租屋12765間。
三、東圃舊城區「水浸街」的現實動因
年年治理年年水浸,是天氣太壞,還是漏洞太多? 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是大多數的市政設施比較落後。東圃舊城區地勢低窪,很多地方比車陂涌的河堤還低幾十公分。潮水很多是從排水渠、下水道、甚至從居民家裡地下排水系統的低窪處涌進居民家裡和大街小巷。特別是東圃大馬路以南還未擴建的1公里地段,排水設施比較差,埋藏在道路上的自來水管多年未更換過,經常出現一些滲漏,致使路面形成了坑窪的現象,使周邊的民房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浸泡。
二是車陂涌及其支流幾乎貫穿整個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當連續出現強降雨時,車陂湧上游會有大量雨水向位於下游車陂涌口的車陂村和東圃老城區沖下來,如遇潮水頂托,很容易造成倒灌內澇水浸。
三是車陂涌沒有設置水閘和排洪站。一旦遇珠江洪水或潮汐,無法隔離大水和及時將內水排出,從而導致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大面積水浸。
四是原排水系統設計相對落後。由於近年雨量充足,而車陂地區的排水設施大多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建設的,當暴雨強度超過了原排水設施的設計設防標准時,就會在一些低窪地形成積水。特別是東圃舊城區,由於整體海拔較低,甚至比珠江的河堤還低幾十公分,一旦遇到流域性降水,自然就成了排水泄洪的一個出路,從而導致東圃舊城區大面積水浸。
五是珠江潮水頂托,形成倒灌內澇水浸。 由於車陂地區地勢較低,排水系統直接受到珠江漲潮的影響。如遇暴雨時恰逢珠江水位漲潮期,極易發生水浸。車陂涌在上游有數十米寬的河面,但到了車陂村和東圃舊城區一段較為狹窄,上遊河水流經這里,便推高水位,一旦高過排水口則會形成倒灌。
六是亂扔垃圾造成淤塞。居民群眾平時不注意愛護排水管網,亂扔垃圾,是造成管網堵塞的原因之一。特別是有些商家用豬油炒菜,油污排入下水道後,凝結在管道內,容易造成下水道堵塞。例如車陂村外來人員較多,沿路排水口經常被垃圾堵塞。
七是野蠻施工破壞管道。排水系統受到野蠻施工的破壞;有的施工單位隨意將建築垃圾直接排入市政管渠;有的排水工程未完工;有的不注意將排水設施及時遷改等原因均導致水浸街。
八是雨污混流導致「梗阻」。造成車陂地區下水道「腸梗塞」的一大元兇就是雨污不分流。據了解,目前車陂地區大部份管道雨污不分流,狹窄的管道一旦下大雨就承受不了排水功能,通過排水口湧出地面,造成大面積水浸。特別是在東圃舊城區一些地段,雨污合流,加之管道老化,雨水把泥沙沖入管道內,管道承受不了,頻頻「罷工」。
如何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呢?據有關專家分析,要徹底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政府必須以天河區東部新商圈形成為契機,加快東圃舊城區改造。
四、東圃舊城區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問題
隨著城市建設東移和城市化進程的發展以及天河區東部新商圈的迅速形成,東部地區的發展日新月異,逐步發展成為人們悠閑購物、經濟發展的一塊熱土。但由於各種歷史遺留問題和管理體制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東圃舊城區在發展的過程所遇到的問題逐漸突出,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東圃大馬路交通問題。東圃大馬路是東部地區的商業中心,是人流、車流、物流最集中的地方。但東圃大馬路的道路狹窄不暢通、車輛亂停放的問題,一直是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也是整治景觀、維護好交通和社會秩序、還路於民的切實要解決的一大問題。1996年,東圃大馬路進行了拓寬整治的一期工程,由中山大道路口至天河區紅會醫院由原來的雙向二車道擴寬到雙向四車道,但是由東圃大馬路紅會醫院至黃埔大道路段的擴寬工程一直沒有落實,路面狹窄,而車流量大,經常造成嚴重的塞車,給周邊的居民群眾出行造成極大不便。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東圃大馬路兩旁的商鋪住宅日益增多,而附近又缺少配套的停車場,造成各種營運、購物、辦事的車輛臨時停放在馬路兩旁的現象非常嚴重。未擴建的路段靠近黃埔大道的一段路兩旁都是各種類型的食肆,在用餐高峰期經常馬路兩旁停滿車輛,由於該路段雙向行駛,路邊比較窄,因此經常堵車。該路段已經修建多年,路面的排水設施比較陳舊,若遇到多雨季節,經常會造成路面浸水,嚴重的時候,馬路兩旁的單位和民居都會受到影響。
二是房屋破舊,居住條件差,與周邊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的問題。東圃舊城區的房屋大多數是公房,房屋破舊,且年久失修,經長時間水浸就很容易產生危險,而且居住的大多數是老弱病殘的老人和小孩,居民群眾的生活和生命財產安全難以保障。而與之相連的還有「車陂村」這一典型的「城中村」。在發展過程中,部分舊房被拆除重建,但仍有相當一部分房屋相當陳舊,居住條件較差,這與周邊新建的小區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由於流動人員的高度聚集,以及流動人員低水平的消費,促使其向租房價格低廉的「城中村」中雲集,客觀上加速了「城中村」的「發展」,但由於外來人員的文化素質相對較低,他們的大量湧入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嚴重的治安、安全等隱患。
五、對東圃舊城區改造的建言
根據廣州市天河區「十一五」規劃,天河東部新商圈的范圍是「西起東圃、東到珠村、南至高唐、北抵珠江」的區域。天河東部將形成「一個核心商圈、三個板塊」以構成東部發展支點。一個核心商圈,指的是黃埔大道以北廣園路以南中間的一塊;三個板塊,第一個板塊是生活支撐的商業板塊,主要是以原來的東圃鎮——明清時代的廣州東部商業集散地為中心,構建生活設施的商業服務中心。天河區將東部新商圈的發展納入了未來五年天河的工作重點中,天河區政府希望藉助舉辦此次亞運會的機遇集中地進行東部商圈內的規劃建設,加快東部新商圈的建設步伐,在東部樹立起廣州新的城市增長極。根據廣州市提出的「東進、西聯、南拓、北優」的城市空間發展戰略,廣州市天河區東部正處於廣州市東進和南拓發展軸的交匯點,地理上又聯系著廣州東北向產業區,是廣州城市東向扇形輻射翼的中心主幹。天河東部成為第二個體育中心商圈是發展的必然趨勢。
1、標本兼治,進一步改造市政排水設施。
一是檢修和改造排水系統。對東圃舊城區的排水系統進行全面檢修,對損壞或不合理的排水設施要及時維修或改造,盡量避免排水系統故障而導致的「水浸街」問題,保障居民群眾正常的生產生活。
二是解決水浸重在「疏」。採取標本兼治的方式,逐一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如加大東圃大馬路、二馬路、陂東路等主幹道路面巡查,及時清淤排水,清理阻水構築物。加快車陂涌綜合整治工程以及對管道改造和擴容、雨污分流改造等。要解決東圃舊城區「水浸街」問題,重在一個「疏」字,「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水浸街」問題終能獲得解決。
三是河涌拓寬清淤。通過對河涌綜合整治工程,拓寬河道,減少由於淤泥堵塞河道而導致的城中村和舊城區的「水浸街」問題。
四是設置水閘和排洪站。在新涌口車陂涌與珠江交匯有設置水閘和排洪站,隔離珠江洪水或潮汐到來時隔離大水和及時將內水排出,避免河水整體上漲而引起「水浸街」,同時,加大抽水泵的功率,加大排水的強度和速度。
五是雨污分流改造。當車陂涌、深涌等河涌截污綜合整治工程完成後,生活污水將通過污水管道直接進入污水處理廠,雨水則通過雨水管道進入河涌。這樣,能夠較好減少雨污混流導致「梗阻」而形成「水浸街」問題。
六是嚴懲野蠻施工。近年來,野蠻施工破壞排水系統的案例屢有發生,這一情況在城中村內尤為常見。積極做好與重點工程施工的協調工作,督促建設單位做好排水遷改工作,對肆意破壞或損壞市政設施的行為,將依法進行處罰。
2、以人為本,盡快改善生活基礎設施。
加快對東圃舊城區危房、舊房進行修繕和改造。為確保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特別是經過多次水浸後,要對破舊、有倒塌危險的房子逐一進行排查、登記,並請有安全鑒定資質的公司對危房進行鑒定,鑒定為危房後進行維修加固或拆除。
盡快對容易淤塞的地下排水渠進行疏通改造,對地勢較低的地區的排水系統進行改造,以解決水浸街和水浸屋現象。
加大對東圃大馬路的綜合整治。針對東圃大馬路交通秩序比較混亂的現象,引入科學管理機制,通過規范增設停車位,合理疏導車輛,加強對該路段非法營運車輛和車輛亂停放的整治,維護交通秩序和治安穩定,為居民群眾營造一個環境舒適、交通秩序良好、治安穩定、經濟發展的生活環境。
由於從天河區紅會醫院向南至黃埔大道一段約1公里路段遲遲未能擴建,使這段路只有8米寬,至今仍無法通公交車,對該路段兩旁的居民群眾出行帶來極大的不便。由於該段路比較窄,市政設施配套不完善,也是一個較為嚴重的治安隱患地段,影響過往和附近居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政府要結合舊城區的改造規劃以及居民群眾的實際困難,盡快將東圃大馬路進一步擴建貫穿至黃埔大道,打通東圃大馬路的南北走向,以改善該路段的交通狀況、人民群眾的居住生活條件。隨著東部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東圃大馬路兩旁的商鋪住宅不斷增多,加快東圃大馬路的擴建和整治,打造天河區東部新的商業亮點,形成東圃商業街,促進其成為車陂地區乃至天河東部地區的綜合性消費中心的商業地帶,從而推動整個車陂地區的商業架構不斷完善,以加速天河東部新商業圈的形成。通過將東圃大馬路擴建貫穿至黃埔大道後,與地鐵五號線東圃站實現無障礙連接,以提高東圃大馬路的使用效能,方便居民群眾出行,促進東部地區的經濟發展。
3、抓住機遇,穩步推進城中村改造。
根據天河的「十一五」規劃,將車陂、前進、珠村等「城中村」改造納入東部新商圈的整體規劃中,使得商業集聚區的建設與舊村的改造同時進行。也可以通過土地功能轉變和再開發,引入規模效應較大、品牌知名度更強的項目替代、帶動、整合車陂沿線的專業市場。
合理整合「城中村」集體土地資源,將農村集體留下來的用地,國有企業所用的工業用地,轉化為商業用地。並抓住「住宅禁商」政策形成的市場機遇,鼓勵本地區寫字樓向中小企業和創業型企業需求市場靠攏,成為廣州市中小企業的商貿平台。
4、政府主導,加快推進東圃舊城區改造的步伐。
根據天河區的「十一五」規劃,東部新商圈屬於低密度商圈,相比體育中心這一高密度的商圈,發展的空間很大。東部新商圈的交通網路體系是比較完善的,在東部范圍內或鄰近地區匯聚了廣州市五大公路出口,廣園快速、華南快速、環城高速等廣州市內快速線、地鐵等,給商貿業發展提供了優異的交通條件。加快東圃舊城區的改造必將有效推動東圃商業街和車陂路商業街的建設。
要繼續按照政府主導、遵循城市發展總體規劃、拉開城市空間布局、通過危破房改造抽疏老城區人口密度的思路,加快推進危破房改造工程,力爭早日從根本上改變舊城區的面貌。東圃水上新村危房改造是東圃舊城區改造中一個非常成功的範例,這是天河區第一宗全部由政府財政「買單」的危房改造。
加快東圃舊城區改造,是貫徹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的內在要求,是真正成為群眾滿意工程的實際行動,也是廣州以人為本,加快建設「兩個適宜」的現代化大都市的迫切需要。政府要進一步加快推進東圃舊城區改造的力度,營造適宜居住和創業發展的和諧社區環境,為天河東部新商圈的形成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和發展空間。
3. 2017年羅李壩5組及第三污水處理廠規劃
太鋼古城棚戶區改造2015-2017規劃中有棚戶區改造在6城區均有。主要是西山礦區,東山地區,太鋼內周邊地區。容國有大型老廠礦周邊和城中村是改造的重點地區。 這是最近的太原新聞2013-3-7:記者從杏花嶺區政府了解到,該區今年有8個棚戶區改造項目要開工,總拆遷戶數1695戶
4. 昆明市到底有多少個城中村
昆明市主城城中村改造名單
(共計個)
五華區(51個)
一、 普吉街道
(一)聯家社區
1、王家橋村 2、尹家村 3、林家院村 4、吳家營村(居民小組) 5、范家營村(居民小組)
(二)大塘社區
1、谷堆村 2、大塘村 3、小屯村(居民小組) 4、觀音寺村(居民小組) 5、大河埂村(居民小組)
(三)普吉社區
1、小普吉村(居民小組) 2、大普吉村
二、蓮華街道
(一)校場中路 1、豹子頭村
(二)虹山社區
1、蘇家塘村 2、蓮園村
(三)馬村社區
1、上馬村 2、中馬村 3、下馬村 4、沙溝埂村
三、紅雲街道
(一)麥溪社區 1、麥溪村
(二)北倉社區
1、浪口村 2、尚家營村 3、北倉村
(三)右營社區
1、上庄村 2、右營村 3、崗頭村
四、黑林鋪街道
(一)昭宗社區
1、依祿村(居民小組) 2、小團山村(居民小組) 3、河底村(居民小組)
4、昭宗小村 5、昭宗大村(居民小組)
(二)團山社區
1、前所村(居民小組) 2、後所村(居民小組) 3、黑林鋪村(居民小組) 4、班庄村
(三)海源社區
1、龍院村 2、上峰村 3、海源寺小組
(四)梁家河社區 1、梁家河村(社區居委會)
(五)沙溝社區 1、沙溝居民小組股份合作社
五、大觀
(一)棕樹營社區 1、東區社區
六、華山
(一)桃園社區 1、小菜園村
七、豐寧街道
(一)洪園社區
1、麻園村 2、菜家村(七組居民小組) 3、黃土坡白村
4、洪家營村(村民小組) 5、新發村(村小組)
八、龍翔辦事處
(一)潘家灣社區
1、潘家灣大村 2、潘家灣村 3、趙家堆村(居民小組) 4、李家堆村(居民小組)
官渡區(102個)
一、關上街道
1、香條後村(新村) 2、香條前村(新村) 3、關坡村 4、和甸營村 5、福德小村
6、社德大村 7、護福村 8、雙橋村 9、長村 10、高家村
11、雙鳳第一居民小組(太平寺村) 12、雙鳳第二居民小組(螺螄堆村)
13、雙鳳第三居民小組(宏德村) 14、雙鳳第四面楚歌居民小組(萬德村)
15、雙鳳第五居民小組(雙鳳村) 16、小街第一居民小組(小街子村)
17、小街第二居民小組(含張居村、青棚玉龍村、梁家 18、日新村
19、蘇家村 20、蘇鳳村 21、上苜蓿村 22、中苜蓿村
二、金馬街道
1、金馬街道上凹村 2、下凹村 3、馬軍場村 4、金馬寺大村 5、金馬寺下村
6、太平村 7、十里鋪村 8、大橋村 9、阮家村 10、朱家村
11、劉家村 12、牛街一、二、三社(牛街大村) 13、牛街新村 14、小羊村
15、大羊村 16、涼亭村 17、大樹營大營村 18、大樹營中營村 19、大樹營後營村
三、太和街道
1、宋旗營新村 2、南窯村 3、佴家灣村 4、前衛營村
四、吳井街道
1、岔街署光新村 2、董家灣村 3、菊花村 4、太乙橋村 5、五里多村 6、新草房村
五、官渡街道
1、官渡社區一、二、三、四組(秀英村) 2、官渡五、六組(螺峰村) 3、官渡七、八組(尚義村)
4、官王家莊村 5、西庄村一、二、三組(西庄村) 6、西庄村四、五、六組(六穀村)
六、小板橋街道
(一)羊甫社區
1、大羊甫村 2、小羊甫村
(二)小板橋社區
1、一、二、三組(大街村) 2、四、五組(東西廊村)
3、六組(郭家小村) 4、七、八組(織布營村)
(三)鳴泉社區
1、一、二、三組(鳴泉村) 2、新治村民小組 3、陳旗營村民小組 4、一、二、三組(竹園村)
(四)曉東社區
1、曉東村民小組 2、土橋村民小組 3、雨龍村民小組
(五)雲溪社區
1、第一、二、三村民小組 2、林家圍村民小組 3、永豐村民小組 4、三家村民小組
5、阿角村民小組 6、時家灣村民小組 7、白得邑村民小組
(六)金剛社區
1、一、二居民小組(金剛村) 2、三居民小組(余家村) 3、居民小組四(團結村)
(七)中閘社區
1、小板橋街道中閘社區第二居民小組(趙家村) 2、三居民小組(王家村)
3、四居民小組(楊二甲村) 4、向化一二居民小組(向化村)
七、六甲街道
(一)盤龍社區
1、一組張家廟村 2、二組、三組葉家村 3、四組嚴家村
(二)陳家社區 1、陳家營
八、矣六
(一)矣六街道
1、一、二、三、四組(子君村) 2、廣衛村
九、阿拉鄉
(一)阿拉社區 1、公家村
(二)普照村委會
1、西邑村 2、常村 3、河岸村 4、普照小村 5、小麻苴村
6、大麻苴村 7、高橋村 8、普照村 9、小石壩
(三)石壩村委會
1、阿拉鄉大石壩 2、阿拉鄉小新村
盤龍區(67個)
一、東華街道
1、蔣家營村 2、周家營村 3、石閘村 4、迎溪村 5、新草房村 6、小龍村
二、拓東街道
1、蘇家村 2、東站新村 3、唐家營村 4、東庄前村1—30號
三、茨壩街道
1、蒜村 2、茨壩村 3、花漁溝
四、鼓樓街道
1、敷澤村 2、桃源街村 3、粟樹頭村 4、席子營村 5、水晶村
6、伍家莊村 7、大廠村 8、鳳凰新村
五、聯盟街道
1、張官營村 2、小廠村 3、廖家廟村 4、王旗營村 5、新發村
6、麻線營村 7、下河埂村 8、小壩東村 9、小壩西村 10、上馬新村
六、青雲街道
1、沐東村 2、郭家凹村 3、何家院村 4、虹橋村 5、龍池村 6、黃土坡村
7、長地埂村 8、青龍村 9、蘇家營村 10、雲山村 11、伍家村 12、白龍寺村 13、劉家營村
七、金辰街道
1、羅丈村 2、三竹營村 3、大白廟村 4、小庄村 5、金刀營村 6、馬家營村
7、任旗營村 8、老李山村 9、波羅村 10、羊腸小村 11、清泉村
八、龍泉街道
1、落索坡村 2、瓦窯村 3、龍頭村 4、大波村 5、麥地村 6、棕皮營
7、小窯村 8、羊腸大村 9、司家營 10、清水河 11、雨樹村 12、竹園村
西山區(115個)
一、馬街
(一)梁源 1、梁源村
(二)張峰社區
1、止峰村 2、中峰村 3、下賬在村 4、張家村 5、沙地村 6、興隆村 7、陸家村
(三)馬街社區
1、馬街上村 2、馬街下村 3、馬街中村 4、馬街村 5、新漁村
(四)明波社區
1、明波村 2、心村 3、河尾村
(五)普坪社區
1、小圍村 2、干溝尾村 3、龍船甸村 4、下普坪村
5、上普坪村 6、大石咀村 7、小石咀村 8、董家村
(六)大漁社區
1、蘇家村 2、大漁村 3、杜家村 4、小漁村
(七)積善社區
1、海源庄村 2、積上村 3、積中村 4、積下村
二、金碧
(一)劉家營 1、劉家營村
(二)嚴家地 1、嚴家地村
(三)盧家營 1、盧家營村
(四)彌勒寺 1、彌勒寺村
(五)西壩村 1、西壩新村
三、永昌
(一)永聯社區
1、豆腐營村 2、黃瓜營村 3、螺螄灣村 4、老鴉營村
(二)馬家社區
1、大營村 2、豐盛村 3、解家橋村 4、沈家溝村
四、福海
(一)大壩社區
1、漁堆村 2、鄭家河新村 3、大壩村 4、河尾村
(二)福海社區
1、馬家堆村 2、彰家樓村 3、平橋村 4、福海大村
5、福海小村 6、陸家營村 7、韓家灣村
(三)河北社區
1、西壩村 2、五家堆
(四)陸家社區
1、高朱村 2、陸家營村 3、鄔大村 4、鄔小村 5、莊稼塘村
(五)新河社區 1、新河村
(六)楊家社區
1、楊家地村 2、李長官村 3、李家地村 4、盧家地村 5、王家地村 6、田家地村
(七)周家社區
1、莊房村 2、長竹溝村 3、新堆上村 4、新堆下村
(八)船房社區 1、船房村
五、前衛
(一)南壩社區
1、譚家營村 2、南壩村 3、馬灑營村 4、積肖村 5、民勝村
(二)官莊社區
1、何家院村 2、官莊上村 3、官莊下村 4、前衛營上村 5、前衛營下村
6、陳顧村 7、粟牙村
(三)紅廟社區
1、紅廟寺村 2、樓房村 3、徐家院村
(四)太和社區
1、趙家地村 2、永勝村 3、太家地村 4、永富村 5、漁戶村
(五)擁護社區
1、四道壩村 2、曹家場村 3、大庄村 4、二庄村 5、孫家灣村
6、李家場村 7、陸家場村 8、江家場村 9、李家灣村 10、陶家灣村
六、棕樹營
(一)土堆社區 1、土堆村
(二)近華社區
1、大觀樓村 2、新農村 3、白馬廟村
(三)魚翅路社區
1、六合村 2、新村 3、紅廟村 4、上粟村 5、下粟村 6、江家橋村
說明:
此件作為昆紀字〔2009〕57號文件的附件3發給各單位,請全市的公職人員對照上面的城中村改造名單進行登記。
網上下的,僅供參考!!!
5. 什麼叫污水集中處理率
污水處理率指經過處理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量占污水排放總量的比重。
計算公式:
污水處理率=污水處理量÷污水排放總量×100%
截至2013年底,全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89.21%。
2016年北京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突出抓好水資源管理。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全面推進節水型城市建設。做好南水北調江水調度保障和運行管理,加快黃村水廠等設施建設,啟動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增強供水安全保障能力。實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落實新一輪污水處理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加大污水直排治理力度,提高污泥處理能力,防治農業面源污染。加強水源地保護,綜合治理涼水河、清河等流域水系,著力解決支流溝渠「臟亂臭」問題,建設27條生態清潔小流域。大力實施雨洪利用工程,加快建設「海綿城市」。
全面完成第二個污水處理與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城鄉污水處理率提高到95%以上。加快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污水管網建設,新建、改造污水管線1000公里,基本實現中心城污水全收集。建成清河第二、槐房等中心城污水處理廠,中心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9%,新城污水處理率達到95%。污泥處理能力達到6400噸/日,基本實現無害化、資源化處理。
嚴格落實「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要求,涵養保護地下水,科學利用外調水,高效利用再生水,提高供水保障能力,構建安全可靠的供水體系。充分發揮南水北調中線工程調水能力,在實現年調水10億立方米的基礎上爭取多調水,到2020年再生水利用量達到12億立方米。
6. 城鄉結合部和城中村的區別
1、概念不同
城鄉接合部,是指兼具城市和鄉村的土地利用性質的城市與鄉村地區的過渡地帶。又稱城市邊緣地區、城鄉接合地、城鄉交錯帶尤其是指接近城市並具有某些城市化特徵的鄉村地帶。
從狹義上說,城中村是指農村村落在城市化進程中,由於全部或大部分耕地被徵用,農民轉為居民後仍在原村落居住而演變成的居民區,亦稱為「都市裡的村莊」。從廣義上說,城中村是指在城市高速發展的進程中,滯後於時代發展步伐、游離於現代城市管理之外、生活水平低下的居民區。
2、特點不同
城鄉接合部的特點是受城鄉之間特定的空間擴展因素與空間過程的影響其地域表現出一定的過渡性。城鄉交錯帶內城市與鄉村各要素,景觀及功能的空間變化梯度大,是城市與鄉村兩類性質不同的區域之間的急變帶,人地關系的空間差異遠較城市城鄉城域內部大。
同時城鄉接合部地區存在著頻繁的能量與物質對流,分別來自城市與鄉村的人口、物質、技術、信息等在這里相互作用與競爭互生。
城中村在城市化過程中,由於城市化速度快速推進,但城市建設相對落後,特別是對外來人口管理跟不上,引發了所謂城中村現象,即是指城市郊區出現的已經轉變為以從事工商業為主的村落。這里是外來人口的主要居住區,生活與生產設施比較簡陋,治安狀況較差,成為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隱患。
3、形成原因不同
城鄉結合部是指隨著城市化過程,城市不斷向外圍擴展,使得毗鄰鄉村地區的土地利用從農業轉變為工業、商業、居住區以及其他職能,並相應興建了城市服務設施,從而形成包括郊區的城鄉交錯帶。
城鄉交錯帶位於市區和城市影響帶之間,可分為內邊緣區和外邊緣區。內邊緣區又稱城市邊緣,特徵為已開始城市建設;外邊緣區又稱鄉村邊緣,特徵為土地利用仍以農業占支配地位,但已可見許多為城市服務的設施,如機場、污水處理廠和特殊用地等。
城中村從客觀上來說,是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快速發展的結果。改革開放的20多年中,城市化的進程加速發展,我國的城市數目從1978年的320個發展到的662個。城市建成區面積也由3.6萬平方公里擴大到9萬多平方公里。城市的快速發展,需要通過徵收周邊農村的耕地獲得擴展的空間。
耕地被徵收了,當地的農民,卻仍然留在原居住地,並且保有一部分供他們建房居住的宅基地。一場"城市包圍農村"的運動發生了。村莊進入城市,形成了"城中村"。
7. 城鎮污水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率是什麼意思
城鎮污水處理廠的處理量除以根據供水量系數法計算或實得城鎮污水產生總量即為城鎮污處理廠污水集中處理率。一般是用來衡量是否收集完善的一個指標。
8. 為什麼要進行城中村改造
城中村改造,是讓村民能夠共享社會發展的成果。
農村城市化是社會發展的方版向,我們現在的權城市都是以前由農村演變過來的,深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我國由於以前一直實行城鄉二元制,城鄉之間是隔離,不相互融合的,所以產生了城中村的問題。村裡的群眾不能享受城市的各方面的便利條件,例如,自來水,管道煤氣、規范的街道、排水系統、污水處理等。
為了讓大家能夠享受這些成果,有必要進行改造,以共享社會發展成果。
9. 村民生活污水未經處理直接排放到地面
污水處理屬來環保這塊源,對當地水質改善,水體保護都好。
說白了講,避免生活、工業污水流入池塘,河流,地下。
比如我老家的就沒處理,3年魚蝦死了大半,有些溝渠有惡臭,地下井水可能過不了多久就不能直接飲用等等問題。
水費取之於民,用之於民,政府建處理廠需要投資,需要運營,可能建好以後每頓用水加個一兩毛錢。實際根據當地政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