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處理工藝分為哪幾種
① 自來水處理工藝流程
該污水處理廠採用深圳市環境科學研究所的專利技術「垂直流人工濕地系統」
設備相關http://www.xtqyhb.cn/proct.asp
原文如下http://www.chinacitywater.org/rdzt/rssdbhsd/5127.shtml
城市污水經粗格柵去除大塊漂浮物後,通過攔水溢流閘截流,再通過進水管進入細格柵進一步去除細的漂浮物,經去除漂浮物後的污水進入水解酸化池,水解酸化池中裝置填料,污水中的污染物被攔截和被填實中微生物膜作用,在此外固體懸浮物被沉降,大分子的有機物被分解而部分去除。水角酸化池的出水通過配水管網進入人工濕地系統的各個單元,各個單元配置有填料及種植各種水生植物,污水經人工濕地系統處理後由集水管收集後排放。該濕地系統分成六個單元,各單元由閥門控制輪換進水,並保持出水連續性。排水系統設有排水渠及排水泵站。當崇陽溪水位低於排水口時,排放水可直流到崇陽溪。當崇陽溪水位高於排水口時,由排水泵站將處理水提升排出。排水泵站也可將處理水提升到現清獻河的下遊河道,以供下游的農田灌溉之用。水解酸化池在處理過程中有少量污泥產生,污泥通過水壓進入污泥濃縮池,池內其上清液通過提升泵送入配水系統進入濕地系統,濃縮後污泥送至污泥干化池,污泥經干化後外運處置。
污水水質數據
單位:mg/l
BOD
COD
SS
TN
TP
南方城市
生活污水
分流制
150-230
250-400
150-250
20-40
4.8
合流制
60-130
170-250
70-150
15-25
3-5
清獻河
22.74
45.45
17.3
9.6*
-
*o NH3-N
經污水處理廠處理後的污染物削減量
BOD5
COD
SS
TN
TP
排放標准(mg/L)
20
60
20
20
1.5
污水
管網
分流制
進水濃度 (mg/L)
150
230
250
400
150
250
20
40
4
8
削減量
mg/L
130
210
190
340
130
230
-
20
2.5
6.5
Kg/d*
650
1050
950
1700
650
1150
-
100
12.5
32.5
進水濃度 (mg/L)
60
130
170
250
70
150
15
23
3
5
合流制
削減量
mg/L
40
110
110
190
50
130
-
3
1.5
3.5
Kg/d*
200
550
550
950
250
650
-
7.5
7.5
17.5
清獻河
進水濃度 (mg/L)
22.7
45.5
17.3
9.6***
2.5
出水濃度(mg/L)**
10
40
5
2***
0.4
削減量
mg/L
12.7
5.5
12.3
7.6***
2.1
Kg/d*
63.5
27.5
61.5
38***
1.5
② 污水處理工藝有哪幾種
污水處理工藝:
一、不溶態污染物的分離技術:
1、重力沉降:沉砂池(平流、豎流、旋流、曝氣)、沉澱池(平流、豎流、輻流、斜流);
2、混凝澄清;
3、浮力浮上法:隔油、氣浮;
4、其他:阻力截留、離心力分離法、磁力分離法
二、污染物的生物化學轉化技術:
1、活性污泥法:SBR、A/O、A/A/O、氧化溝等
2、生物膜法:生物濾池、生物轉盤、生物接觸氧化池等
3、厭氧生物處理法:厭氧消化、水解酸化池、UASB等
4、自然條件下的生物處理法:穩定塘、生態系統塘、土地處理法
三、污染物的化學轉化技術:
1、中和法:酸鹼中和
2、化學沉澱法:氫氧化物沉澱、鐵氧體沉澱、其他化學沉澱
3、氧化還原法:葯劑氧化法、葯劑還原法、電化學法
4、化學物理消毒法:臭氧、紫外線、二氧化氯、氯氣、次氯酸鈉
四、溶解態污染物的物理化學分離技術:
1、吸附法
2、離子交換法
4、其他分離方法:吹脫和氣提、萃取、蒸發、結晶、冷凍
(2)供水處理工藝分為哪幾種擴展閱讀:
現代污水處理技術,按處理程度劃分,可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處理。
一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懸浮狀態的固體污染物質,物理處理法大部分只能完成一級處理的要求。經過一級處理的污水,BOD一般可去除30%左右,達不到排放標准。一級處理屬於二級處理的預處理。
二級處理,主要去除污水中呈膠體和溶解狀態的有機污染物質(BOD,COD物質),去除率可達90%以上,使有機污染物達到排放標准。
三級處理,進一步處理難降解的有機物、氮和磷等能夠導致水體富營養化的可溶性無機物等。主要方法有生物脫氮除磷法,混凝沉澱法,砂濾法,活性炭吸附法,離子交換法和電滲分析法等。
③ 給水工藝包含哪幾個工序
1)預處理:多介質過濾器,活性炭過濾器,蝶式過濾器,軟化器等
(2)微濾:微濾利用微濾膜的篩分機理,在壓力驅動下,截留直徑在0.1-1um之間的顆粒物,例如懸浮物、細菌、部分病毒、膠體等。
(3)超濾:超濾是也一種以篩分為基本原理,以壓力為驅動力的膜分離處理方式,過濾精度在0.005-0.01um范圍內,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微利、膠體、細菌和部分高分子物質。
(4)反滲透:反滲透是指在高於溶液滲透壓得作用下,依據其他物質不能透過半透膜而將這些物質與水分離開來的一種膜處理方式,由於反滲透的膜孔徑非常小(10埃),因此能夠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溶解性鹽類、膠體、微生物、有機物等。
(5)電去離子:EDI是一種將離子交換技術、離子交換膜技術和電子遷移技術相結合的純水製造技術,相比離子交換技術,EDI具有無危害性廢液排放、佔地面積小、無須再生、運行費用小等優點,在良好的預處理支持下,EDI出水水質能夠達到10MΩ·cm,系統的回收率大於90%。
(6)離子交換:離子交換技術是通過離子交換樹脂與水中可交換離子之間發生可逆性交換,從而去除水中離子的技術,廣泛用於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中,但近些年來,由於對環境治理和節約水資源的日益重視,離子交換技術已經逐漸被EDI等新技術取代。
④ 二次供水設備分為哪幾類又分為哪幾種供水方式
二次供水設復備主要分為四制類:
1、無負壓供水設備-直接與市政管網對接,可疊壓自來水的壓力。
2、恆壓供水設備-與水池或者水箱對接。這種相對無負壓的來講,沒有那麼節能了。
3、深井變頻供水設備,由變頻控制櫃控制深井泵來進行二次供水設備,深井泵放在水井。
4、智能化箱式泵站。與市政管網疊壓同事還與水箱對接。
<長沙中崛供水設備有限公司提供>
⑤ 常規給水處理主要工藝流程。
水處理方來法和工藝流程簡介
一、給源水處理
(一)給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懸浮物:混凝、澄清、沉澱、過濾、消毒
2.變革水中溶解物質:減少、調整
如軟化、除鹽、水質穩定
3.降低水溫:冷卻
4.去除微量有機物
(二) 常規處理工藝
以沒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
原水-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飲用水
以去除濁度、滿足衛生學標准。
地面水源水質:雜質多、含鹽量較低。
⑥ 水廠水處理工藝有幾種類型
自來水是經過多道復雜的工藝流程,通過專業設備製造出來的飲用水。自來水的回處理過程如答下:
首先必須把水源從江河湖泊中抽取到水廠(不同的地區取水口是不同的,水源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的飲水質量);
然後經過混凝、沉澱、過濾、送入清水池並進行消毒後,由送水泵高壓輸入自來水管道,一般主管道使用預應力砼管、鋼管、PE管、球墨鑄鐵管等管材;
最終分流到用戶水龍頭。整個過程要經過多次水質化驗,有的地方還要經過二次加壓、二次消毒才能進入用戶家庭。
⑦ 水處理一般有哪幾種方法該如何應用
沉澱方式:通過混凝過程的原水夾帶大顆粒絮凝體以一定的水流速度流進沉澱池,通過沉澱池進版行重權力分離,將水中比重大的雜質顆粒下沉至沉澱池
底部排出。
上述凈化過程也可以通過澄清池來完成,澄清池是集反應和沉澱於一體的處理構築物。
過濾方式:原水通過混凝、沉澱工藝後,水的渾濁度大為降低,但通過集水槽流入水池中的沉澱水仍然殘留一些細小的雜質,通過濾池中的粒狀濾料
(如石英砂、無煙煤等)截留水中細小雜質,使水的渾濁度進一步降低。
當原水渾濁度較低時,投入葯劑後的原水也可以不經過混凝、沉澱等處理過程而直接進入過濾處理。
上述的澄清工藝(混凝、沉澱和過濾)除了能降低原水的渾濁度,同時對色度、細菌、以及病毒等的去除也相當有效。
對於高渾濁度的原水,通常用沉砂池或預沉池去除粒徑較大的泥沙顆粒。
www.byshuichuli.com
其它常用的水處理方法還有除臭、除味、除鐵;軟化、淡化和除鹽等。
⑧ 常規給水處理主要工藝流程
水處理方法和工藝流程簡介
一、給水處理
(一)給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懸浮專物:混凝屬、澄清、沉澱、過濾、消毒
2.變革水中溶解物質:減少、調整
如軟化、除鹽、水質穩定
3.降低水溫:冷卻
4.去除微量有機物
(二) 常規處理工藝
以沒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
原水-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飲用水
以去除濁度、滿足衛生學標准。
地面水源水質:雜質多、含鹽量較低。
⑨ 自來水廠得水處理工藝有哪些
自來水的處理過程如下。整個過程要經過多次水質化驗:
首先必須把水源從專江河湖泊中抽取屬到水廠(不同的地區取水口是不同的,一般主管道使用預應力砼管,水源直接影響著一個地區的飲水質量)、送入清水池並進行消毒後;
然後經過混凝,由送水泵高壓輸入自來水管道,有的地方還要經過二次加壓、沉澱、過濾、鋼管、PE管;
最終分流到用戶水龍頭、球墨鑄鐵管等管材、二次消毒才能進入用戶家庭自來水是經過多道復雜的工藝流程,通過專業設備製造出來的飲用水
⑩ 常規給水處理工藝的流程是什麼
水處理方法和工藝流程簡介
一、給水處理
(一)給水處理的基本方法
1.去除水中的懸回浮物:混凝、答澄清、沉澱、過濾、消毒
2.變革水中溶解物質:減少、調整
如軟化、除鹽、水質穩定
3.降低水溫:冷卻
4.去除微量有機物
(二) 常規處理工藝
以沒有受到污染的地面水源為生活飲用水水源時:
原水-混凝-沉澱-過濾-消毒-飲用水
以去除濁度、滿足衛生學標准。
地面水源水質:雜質多、含鹽量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