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再生水回用案例
『壹』 部分國家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4.3.1 美國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目前全美回用城市廢水量達9.37×108m3/d,包括①回用灌溉5.81×108m3/d(佔62%),其中農業灌溉2.75×108m3/d,景觀灌溉0.46×108m3/d,其他為2.6×108m3/d;②工業回用2.86×108m3/d(佔31.6%),其中工藝用水0.91×108m3/d,冷卻水回用1.96×108m3/d,鍋爐補給水0.09×108m3/d;③回灌地下水0.47×108m3/d;④其他回用(娛樂、養魚、野生動物棲息地等)0.13×108m3/d。
全美有再生水回用點536個,其中加州有238個。下面介紹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幾個實例。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橘子縣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m3/d。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碳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mg/L,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四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聖彼得堡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4m3/d,並用作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該市共有四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m3/d;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km。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人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派洛浮弟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三期三個反應堆分別於1982、1984及1986年投產,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MW。此外擬再建二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二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4m3/d。
4.3.1.2 美國水資源循環利用效果
近50年,美國的用水反映了一個完成了工業化任務進入後工業化的國家在不同時期的用水變化過程(如圖4.1)。美國國民經濟總用水量1950年僅為2500億m3左右,其中農業為第一用水大戶。此後,用水量隨著美國經濟的發展持續增長,到1980年達到峰值,為6100億m3左右。1980年後,用水量明顯回落,並基本穩定在5500億m3左右。至2000年,工業用水減少,用水總量回落至4800億m3左右。
圖4.1 1950~2000年美國用水量變化圖
1950~1980年的30年是美國國家經濟用水的快速增長期,其間美國經濟高速發展,以冶金、化工為主導的重工業發展迅速,工業用水隨著這些高耗水產業的發展快速增長,由1950年的1063億m3增長到1980年的3500億m3;農業用水雖然也在快速增長,但增長幅度小於工業,工業成為第一用水大戶。1980年後,以電子產業為主的新興工業和服務業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導產業,服務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同時技術進步使得用水效率大幅提高,工業、農業用水量不斷下降,使得總用水量進入基本穩定並略有下降的時期。盡管生活用水有所變動,但因所佔比例較小,對需水變化的總體影響不大。
4.3.2 日本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4.3.2.1 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
近20多年來日本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4m3/d,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1%、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4.3.2.2 日本水資源循環利用效果
根據日本通商產業省和國土廳的統計調查資料,1965年以來,日本工業與生活用水增長較為迅速,其中工業用水量在1965~1975年的10年間增長了1.5倍,生活用水量增長1.3倍,是日本用水增長最快的時期,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日本依靠節水來抑制需求的快速增長。日本工業用水的重復利用率1965年為36%,1975年上升至67%,2000年達到78%。城鎮供水系統通過及時更換老化的自來水管道防止管道漏水,提高節水器具普及率,並積極鼓勵使用中水、雨水等非傳統水源。農業方面,鼓勵興建廢水處理設施,用經過凈化處理的廢水灌溉農田,改變傳統灌溉方式,推廣節水灌溉技術。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用水量基本穩定在900億m3左右(如圖4.2)農業用水趨於穩定,工業用水緩慢降低,生活用水穩定增長。日本由於資源貧乏,用水量較大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較小,科技含量高的加工製造業發達,工業用水並未像美國那樣由於產業結構的調整呈現大起大落的現象。
圖4.2 1950~2000年日本用水量變化圖
4.3.3 其他國家水資源循環利用及其效果
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於1968年投產,第一階段產水量為2300m3/d,正常處理能力可達4500m3/d,以後增至6200m3/d。原水為城市廢水廠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處理流程如圖4.3。
圖4.3 城市廢水廠二級生物處理流程
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WHO)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
以色列屬於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2.5×108m3,處理量達2.18×108m3,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m3(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m3(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m3(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科威特利用經三級處理後的城市廢水進行農業灌溉。印度截至1985年,至少有200家農場利用城市廢水進行灌溉,面積達23000hm2。沙烏地阿拉伯1975年利用再生水量90000m3/d,2000年計劃用水量為190×104m3/d,將有10%取自經二級處理乃至三級處理後的城市廢水再生水。
『貳』 介紹一兩個國家「中水」利用的基本情況
日本:以有較多中水系統供生活雜用而著稱,約佔中水回用量的40%。早在20世紀60年代回,日本沿海和西南答一些缺水城市,如東京、名古屋、川崎、福岡等地即開始考慮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出水經進一步處理後回用於工業、生活或生活雜用(以沖洗衛生設備為主)。污水再生後用於中水道系統、農田或城市灌溉、河道補給等。日本的雙管供水系統比較普遍
『叄』 北京利用「中水」的成功案例
1、污水灌溉:北京市對於城市污水的利用是從污水灌溉開始的。年代初期在石景山區利用石景山鋼鐵廠的工業廢水進行灌溉,隨著市區污水管道和污水泵站的建設,污水灌溉面積不斷擴大。目前沿市區清河、壩河、通惠河、涼水河四條河道,分布著大大小小十幾條灌渠,污水灌溉主要集中在位於市區下游的豐台區、朝陽區、大興縣以及通州區。2001年北京市農業總用水量中,再生水和污水利用量為0.46億m3,占農業總用水量的2.8%。
2、建築中水設施:將污水處理後回用於城市是從80年代開始的。中水回用首先在單棟建築內實施,即利用建築本身產生的污水或污染較小的洗滌水,經處理後用於沖廁所和庭院綠化等市政雜用水。1987年,市政府制定並頒布了《北京市中水設施建設管理試行辦法》,規定在全市范圍內建築面積2萬平方米以上的賓館、飯店和建築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的其他公共建築需配套建設中水設施。這一試行辦法進一步推動了建築中水設施的建設。據統計目前北京市已建成中水設施200套,其中正常運行的有150套,在建的還有100多座,回用水量約2.4萬多立方米/日。
3、區域性污水再生回用:90年代,北京市區污水處理廠的建設進度加快,為城市污水再生回用創造了更好的條件。1999年編制了《高碑店污水處理廠再生污水綜合利用規劃》,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二級出水一部分送到華能高碑店熱電廠和第一熱電廠作為電廠冷卻用水,還有一部分送到第六水廠(工業低質水廠),經進一步處理後一部分供東南郊工業區作為工業冷卻水,其餘部分送到南城地區作為公園綠地的綠化用水和道路澆灑用水,污水總回用量為30萬立方米/日。該工程目前已經建成投入運行。
『肆』 什麼是再生水(回用水)什麼是中水
再生水又被稱為回用水,是指工業廢水或城市污水經二級處理和深度處理後供作回用的水。再生水用於建築物內雜用時,也稱為中水
『伍』 北京城八區再生水利用
你直接打電話向北京城八區的污水經過污水處理廠了解比較好!問得技術一點就是拉!主要用途:綠化、城市雜用。我就是做中水的。我主要做的是洗車水。
『陸』 什麼是回用水
「中水」起名於日本,「中水」的定義有多種解釋,在污水工程方面稱為「再生水」,工廠方面稱為「回用水」,一般以水質作為區分的標志。其主要是指城市污水或生活污水經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在美國、日本、以色列等國,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車、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等,都大量的使用中水。我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但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也沒有專項資金,只是政策上引導,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據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
城市污水經處理設施深度凈化處理後的水(包括污水處理廠經二級處理再進行深化處理後的水和大型建築物、生活社區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經處理後的水)統稱「中水」。其水質介於自來水(上水)與排入管道內污水(下水)之間,亦故名為「中水」。中水利用也稱作污水回用。
近年來,很多有識之士都在呼籲盡最大的可能利用中水。在剛剛結束的政協會議上,政協委員鞏俐也提出這個問題,鞏俐走過世界很多城市,對先進國家利用中水的情況感觸頗深。
我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人均佔有量僅為0.22-0.27萬方,列世界第88位。中水利用對我國的環境保護、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經濟可持續發展能起到重要作用。那麼我國目前的中水利用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記者就此問題采訪了有關方面的負責人。
中水利用發展緩慢
北京市節水辦公室水資源處張處長說,在我國中水利用的范圍及規模普遍發展緩慢,北京是缺水地區,在這方面提得比較多,也比較早。在工業方面用的比較多,如國華熱電廠、北京自來水六廠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都很好。目前北京的綠地用水、工農業、種樹、道路保潔、洗車、河道等用水問題,我們都已經做了再生水利用規劃。規劃包括多方面的問題,建設污水處理廠、管網、污水截流等。中水處理的同時要考慮達標排放和處理完的利用問題。現在我們提倡分散處理污水,就是建多個小的污水處理廠,分散在需要處理的河邊,也就是合理布局,使上游、中游、下游結合。
北京市節水辦公室計劃處的李先生介紹,北京的中水規劃正在做,但真正實施的不多,工業方面相對用的多一些。按照國務院已經批準的規劃,北京將幾個污水處理廠建成以後,能處理90%以上的污水。此規劃從2001年開始實施,預計2005年完成。將來的中水主要用於工農業和生活用水,預計每年要用6億方。
李先生認為,奧運會的召開使污水問題很具挑戰性,希望所有的工業、企業、居民都有這方面的意識。每一個新建小區、學校、大院都應該建有污水處理設施,特別是用水量較大的工業,如石油化工、農產品加工企業、電力等更應該用中水,甚至是消防這種短期用水,也要使用中水。總之,只要不是飲用水都可以考慮用中水,把污水在本地消化,達到污水零排放,花錢不多,也不是太麻煩,更重要的是把環境污染降到了最小。不污染河道,達到了美化環境的目的。
美國等發達國家污水處理工程高度發達,像美國污水處理達到了10級深度處理標准。1979年美國已有中水利用工程536項,年利用水量為9.37億方,其中62%用於農灌,31.5%用於工業,5%用於地下回水,是城市水源之一。德國和奧地利也不錯,它們是自己處理自己使用,處理程度高,污水處理量和回用量也高。而北京的幾個大型處理廠也就是2級、3級處理,更深度處理的極少。其實,投資者可以考慮一下,中水利用有利可圖。
開發中水有利可圖
國家水利部水資源司齊先生告訴記者,我國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也沒有專項資金,只是政策上引導,中水利用方面只是有一個粗略的統計。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據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以色列缺水嚴重,比我國更甚之,在中水利用方面做得是最好的。就國內而言,北京和天津這方面做得相對好一些,北京相對比較大的高碑店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量是30萬方以上,用於電業的比較多。天津東郊污水處理廠污水回用量是7萬方以上。中水利用可以直接從污水處理廠取水利用,這主要是一個觀念、習慣問題。
齊先生認為中國落後於國外的主要原因是投資渠道和管理體制問題,技術方面和國外相差不是太大。我國污水回用主要是靠政府投資,而單靠政府很難把這件事情做好,應該靠民間集資或多方面、多渠道集資。另一方面,我們污水利用考慮的主要是環境效應和缺水,而不是經濟效應,以後應該多考慮經濟效應。企業、生活小區、大的旅館都應該有中水設施,雖然成本增加,但可以緩解缺水問題,石景山區就有家庭這樣做。還可以考慮收取公民的污水處理費和污水回用費,探索適合我國的新模式,尋求適合我們的實用技術。
『柒』 誰能免費幫我下載一下龍源期刊網上一篇文章,叫 關於再生水回用的技術分析 出版社為新科教 在線等 限今天
關於再生水回用的技術分析
字數:2543 來源:新科教 2012年4期
再生水是指污水經適當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中國是水資源匱乏的國家,但目前還沒有中水利用專項工程,也沒有專項資金,只是政策上引導,各城市的中水利用量是根據此城市的缺水程度不同而定的。
再生水即所謂「中水」,是沿用了日本的叫法,通常人們把自來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再生水的水質介於上水和下水之間,故名「中水」。再生水雖不能飲用,但它可以用於一些水質要求不高的場合,如沖洗廁所、沖洗汽車、噴灑道路、綠化等。再生水工程技術可以認為是一種介於建築物生活給水系統與排水系統之間的雜用供水技術。再生水的水質指標低於城市給水中飲用水水質指標,但高於污染水允許排入地面水體的排放標准。
再生水,它的水質介於污水和自來水之間,是城市污水、廢水經凈化處理後達到國家標准,能在一定范圍內使用的非飲用水,可用於城市景觀和百姓生活的諸多方面。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顯得重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與開發其他水源相比具有優勢。首先城市污水數量巨大、穩定、不受氣候條件和其它自然條件的限制,並且可以再生利用。
一、再生水利用的可行性
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問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日益顯得重視,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與開發其他水源相比具有優勢。首先城市污水數量巨大、穩定、不受氣候條件和其它自然條件的限制,並且可以再生利用。污水作為再生利用水源與污水的產生基礎上可以同步發生,就是說只要城市污水產生,就有可靠的再生水源。同時,污水處理廠就是再生水源地,與城市再生水用戶相對距離近供水方便。污水的再生利用規模靈活,既可集中在城市邊緣建設大型再生水廠,也可以在各個居民小區、公共建築內建設小型再生水廠或一體化處理設備,其規模可大可小,因地制宜。例如北京已建成9個大規模的再生水處理廠,已經在北京地區大面積的推廣中水使用,這樣可以節約北京這個大型城市的水資源匱乏難題。隨著再生水廠的建設發展,其管網敷設也已經覆蓋北京的市區范圍。新建的住宅和城市道路都同步敷設了中水主幹線管線,解決了園林綠化灌溉和住宅辦公樓的沖廁等用水。再生水的大用戶是工業製冷循環用水和景觀湖泊的用水,這樣可以節約大量的淡水飲用水資源,對城市的發展和環境保護有重大意義。
二、工藝流程
再生水處理方法一般分為物化處理工藝和生物處理工藝兩大類。
由於原水種類不同,其含有的污染物種類和濃度亦不同;中水用途不同,其水質要求也不同。應根據原水種類和出水水質要求選擇處理工藝。
優質雜排水是中水系統原水的首選水源,根據這一原則,國內早期大部分中水工程,均以洗浴、盥洗等優質雜排水為中水水源。以優質雜排水為原水的中水工程採用物化處理流程和生物—物化組合流程兩類工藝。所採用的物化處理工藝主要為混凝沉澱、混凝氣浮、活性炭吸附、臭氧氧化、過濾分離等工藝,近年來膜分離工藝開始得到應用。生物處理工藝早期主要為生物轉盤或生物接觸氧化,近期曝氣生物濾池、生物活性炭、膜式生物反應器等新工藝受到重視,並在實際工程中得到廣泛應用。由於設備或操作等問題,物化處理流程效果不夠穩定,已較少單獨使用,近期多採用生物—物化組合流程。
三、以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為原水的中水工藝流程
鑒於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社會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90年代國內開始興建以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為原水的大型再生水廠。
城市再生水廠採用的基本處理工藝為:一級處理—二級處理—混凝沉澱(澄清)—過濾—消毒。對以污水廠二級處理出水為原水的中水工程而言,中水工藝流程只包括上述工藝的深度處理部分。近年來,由於膜技術的快速發展,膜分離技術在中小型城市再生水廠中也得到應用。
以城市污水處理廠出水為原水的中水工程代表性工藝流程如下:
(1)二級處理出水→混凝沉澱(澄清)→過濾→消毒→中水
(2)二級處理出水→過濾-→膜分離→消毒→中水
三、再生水臭氧處理的技術應用
再生水臭氧處理技術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承載著綠色環保的理念水處理技術之一,尤其是針對日益污染嚴重的自然水資源污水處理指標低,純在色度不透明和氣味兒大的問題,臭氧處理技術與傳統的再生水處理技術相比,具有諸多優勢:在整個水處理過程中沒有任何化學物質的投加,不會改變水的組成;水中的異味物質可以被徹底的去除,顏色也能獲得明顯的改善;水中的總有機物含量可降低一半左右。經過臭氧處理的污水怎能夠基本上達到無色無味,提高了再生水的水質參數指標。
四、實現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重要環節
水是城市發展的基礎性資源和戰略性經濟資源,隨著城市化進程和經濟的發展,以及日趨嚴重的環境污染,水資源日趨緊張,成為制約城市發展的瓶頸。推進污水深度處理,普及再生水利用是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創造良好水環境、促進循環型城市發展進程的重要舉措。 國際上,對於水資源的管理目標已發生重大變化,即從控制水、開發水、利用水轉變為以水質再生為核心的「水的循環再用」和「水生態的修復和恢復」,從根本上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保障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再生水合理利用不但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其社會和生態效益也是巨大的。首先,隨著城市自來水價格的提高,再生水運行成本的進一步降低,以及回用水量的增大,經濟效益將會越來越突出;其次,再生水合理利用能維持生態平衡,有效的保護水資源,改變傳統的「開采一利用一排放」開采模式,實現水資源的良性循環,並對城市的水資源緊缺狀況起到了積極的緩解作用,具有一長遠的社會效益;第三,再生水合理利用的生態效益體現在不但可以清除廢污水對城市環境的不利影響,而且可以進一步凈化環境,美化環境。
『捌』 再生水的使用途徑
再生復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制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再生水使用方式很多,按與用戶的關系可分為直接使用與間接使用,直接使用又可以分為就地使用與集中使用。多數國家的再生水主要用於農田灌溉,以間接使用為主;日本等少數國家的再生水則主要用於城市非飲用水,以就地使用為主;新趨勢是用於城市環境「水景觀」的環境用水。
再生水的用途很多,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園林綠化(公園、校園、高速公路綠帶、高爾夫球場、公墓、綠帶和住宅區等)、工業(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大型建築沖洗以及游樂與環境(改善湖泊、池塘、沼澤地,增大河水流量和魚類養殖等),還有消防、空調和水沖廁等市政雜用。
根據再生水利用的用途,再生水可回用於地下水回灌用水,工業用水,農、林、牧業用水,城市非飲用水,景觀環境用水等五類。再生水回用於地下水回灌,可用於地下水源補給、防治海水入侵、防治地面沉降;再生水回用於工業可作為冷卻用水、洗滌用水和鍋爐用水等方面;再生水用於農、林、牧業用水可作為糧食作物、經濟作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林木、觀賞植物的灌溉、種植與育苗、家畜和家禽用水。
『玖』 什麼是城市廢水資源化實例
作為解決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對策之一,國內外對城市廢水的資源化與回用都十分重視,並取得了許多成功的經驗。以下列舉一些廢水資源化的成功實例,以供我國廣大缺水地區在探索、研究和推廣廢水資源化中借鑒和參考。
(1)美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美國城市廢水的再生與回用起步較早。美國廢水再生與回用的實例為全球的廢水回用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①加利福尼亞州橘子縣21世紀水廠再生水回灌地下。該城市由於超量開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位低於海平面,促使海水不斷流向內陸,致使地下淡水退化不宜飲用。為防止地下水位下降造成海水入侵,美國加州橘子縣早在1965年就開始研究將三級處理出水回灌地下,以阻止海水入侵。橘子縣為此興建了「21世紀水廠」,該廠設計能力為5678m3/d。原水為城市污水二級處理出水,進一步經沉澱、過濾和活性炭處理後回灌地下水。由於回灌地下總溶解性固體的限制為500毫克/升,因此一部分再生水在回灌地下水之前還採用反滲透法進行了脫鹽。21世紀水廠的凈化水通過23座多點注入管井分別注入四個蓄水層,與深層蓄水層井水以2∶1的比例混合以阻止海水的入侵。該項工程表明:人工控制海水入侵是可行的;城市廢水經深度處理後能夠達到飲用水水質標准。工程經長期運行證明穩定、可靠。
②佛羅里達州聖彼得斯堡的廢水再生與回用。該市是城市廢水回用的先驅之一。1978年實施了雙配水系統,供給用戶兩種質量的水(飲用水和非飲用水),再生水開始用於非飲用水目的的使用。1991年該市向7000多戶家庭及辦公樓提供再生水8×104m3/d,並用作公園、操場、高爾夫球場灌溉用水以及空調系統冷卻水和消防用水。
該市共有4座廢水處理廠,總處理能力達270×103m3/d,採用活性污泥生物處理工藝,並附加有鋁鹽混凝、過濾及消毒處理,雙管輸水系統管道共長420千米。通過10口深井將多餘的再生水注入鹽水蓄水層,一年間平均約有60%的再生水注入深井。
由於使用再生水,節約了優質水,因此盡管該市人口增加了10%,但飲用水仍能滿足供應。
③亞利桑那州派洛浮弟核電站回用再生水作冷卻水。該核電站是美國最大的核電站。第一期的3個反應堆,每個發電能力為1270兆瓦。此外擬再建2個反應堆。核電站地處沙漠,嚴重乾旱,因此採用再生水作為冷卻水。再生水來自2座城市廢水處理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輸至核電站再經補充處理,使之達到所需水質。該核電站採用冷卻水系統,補給水約200×103m3/d。
(2)日本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日本近20年來在廢水再生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開發和工程建設。1986年城市廢水回用量達6300×104m3/d,佔全部城市廢水處理量的0.8%。再生水主要回用於中水道、工業用水、農田灌溉、河道補給水等。各種用途及其所佔的比例為:中水道系統為40%、工業用水29%、農業用水15%、景觀與除雪16%。中水道系統是日本污水回用的典型代表。1988年日本共建有中水道844套,其中辦公樓、學校為大戶:學校佔18.1%、辦公樓佔17.3%、公共樓房佔9.2%、工廠佔8.4%。中水道再生水主要用於沖洗廁所(佔37%)、沖洗馬路(佔16%)、澆灌城市綠地(佔15%)、冷卻水(佔9%)、沖洗汽車(佔7%)、其他(景觀、消防等)為16%。
至1996年,全國有2100套中水設施投入使用,用水量達32.4萬m3/d,佔全國生活用水量的0.8%。再生水中41%被用於工業用水,32%被用於環境用水,8%用於農業灌溉。
(3)其他國家的廢水再生與回用世界上第一座將城市廢水再生水直接用作飲用水源的回收廠設在納米比亞的首都溫德和克市。該回收廠將城市廢水經過深度生物處理之後作為飲用水。深度處理水的水質經嚴格的水質監測,證明符合世界衛生組織及美國環保局發布的標准。
以色列屬半乾旱國家,再生水已成為該國的重要水資源之一,100%的生活廢水和72%的城市廢水已經回用。據1987年資料,全國廢水總量2.5×108立方米,處理量達2.18×108立方米,處理率接近90%。再生水用作灌溉達1.046×108立方米(佔42%),回灌地下為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排海水量0.7×108立方米(佔29%左右)。廢水處理後貯存於廢水庫。全國共修建127座廢水庫,其中地面廢水庫123座,地下廢水庫4座。廢水進行農業灌溉之前一般通過穩定塘系統處理。有些城市將城市二級生物處理出水,再經物化處理後回用於工業冷卻水。此外,廢水經深度處理後回灌地下水,再抽出至管網系統,或並入國家水資源調配系統,輸送至南部地區,或用於一般供水系統,最南部地區甚至將它作為飲用水源。
由於採取了上述廢水回用的措施,以色列大大提高了水資源的有效利用,從而緩和了水資源短缺對社會經濟發展的制約作用。
(4)我國的廢水再生與回用我國長期以來有利用生活污水用於灌溉農田的經驗。先後開辟了10多個大型污水灌溉區,灌溉面積達(130~140)×104公頃。在我國北方乾旱地區,利用污水灌溉農田,可充分利用其水肥資源發展農業生產,確實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由於一些污灌區地址選擇不當,設計不合理,廢水預處理不夠,又缺乏水質控制標准和及時的監測,出現了土壤、農作物及地下水的嚴重污染,威脅著人體健康和安全。若干年前,曾開展大規模的污灌區環境質量綜合評價工作,研究與制訂了污水灌溉與污泥用於農田的各項環境標准與規定,已將污水農業利用引向科學的道路。
由於我國不少地區,如北方地區水資源緊缺,迫切需要把城市廢水作為第二水源加以回收利用,實現廢水資源化。為此,國家組織了有關開發城市廢水資源化工藝的科技攻關,研製成套技術設施,建立示範工程,並逐步推廣應用。攻關內容包括工業回用、市政景觀利用的水質預處理技術、水質標准、衛生安全評價、中小城鎮和住宅小區污水回用技術的研究等。一些成果已在天津紀莊子污水處理廠改造工程中應用,並在天津、太原、大連等城市建設了污水回用工程。例如,大連春柳廢水處理廠的二級生物處理出水經深度處理後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300m3/d;太原楊家堡廢水處理廠採用生物填料接觸氧化池處理城市污水用於冷卻水,回用水量為200m3/d;北京高碑店熱電廠亦將高碑店污水處理廠的出水作為冷卻水水源。經過10多年來的努力,我國在城市廢水資源化以及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今後更大范圍的推廣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隨著我國城市廢水處理廠的普及與興建,廢水再生利用規模和速度亦將迅速發展。
北京水立方2008年北京奧運會標志性場館之一的「水立方」採用了大量專門措施降低自來水消耗,減少廢水排放。全年可收集雨水1萬噸、洗浴廢水7萬噸、游泳池用水6萬噸。建築物所需的綠化、冷卻塔補水、護城河補水、沖廁、沖洗地面等用水全部通過廢水回用解決,每年可減少廢水排放量14萬噸。
水資源是經濟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重要條件,水是生命之源,水不僅是世間一切生物和秀美山川賴以存在的保障,也是人類和經濟社會賴以發展的條件,地球要是沒有了水,它就會像火星一樣絕不會有今日的生機盎然。水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是重要的戰略資源。水資源的保證供應和安全,是一個國家戰略安全的重要方面。
隨著世界人口的增長和工業化的推進,水的需求量在不斷增加,相反自然界的水隨著自然界變暖和人類活動的加劇而越來越少。當今水危機已經遍布全球,根據聯合國的預測,2025年全球將有2/3的人面臨水的危機,缺水問題不僅會制約21世紀的經濟社會發展,而且可能會因缺水造成國家之間的矛盾沖突,甚至戰爭。
為了解決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在開源、節流這兩種戰略中,節流比開源所需的資金一般要少,而且通過節流,可以減少污水排放量,減輕水污染,更可切實保護水資源,可謂一舉多得,是符合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方針的。
『拾』 「中水」和「再生水」是同一定義么,有什麼區別
兩者是同一定義,之間沒有區別。
中水指的就是再生水。再生水是指廢水或雨水經專適當處理後,屬達到一定的水質指標,滿足某種使用要求,可以進行有益使用的水。和海水淡化、跨流域調水相比,再生水具有明顯的優勢。
從經濟的角度看,再生水的成本最低,從環保的角度看,污水再生利用有助於改善生態環境,實現水生態的良性循環。
(10)日本再生水回用案例擴展閱讀:
再生水(即中水)的使用途徑:
再生水水量大、水質穩定、受季節和氣候影響小,是一種十分寶貴的水資源。再生水使用方式很多,按與用戶的關系可分為直接使用與間接使用,直接使用又可以分為就地使用與集中使用。
多數國家的再生水主要用於農田灌溉,以間接使用為主;日本等少數國家的再生水則主要用於城市非飲用水,以就地使用為主;新趨勢是用於城市環境「水景觀」的環境用水。
生水的用途很多,可以用於農田灌溉、園林綠化(公園、校園、高速公路綠帶、高爾夫球場、公墓、綠帶和住宅區等)、工業(冷卻水、鍋爐水工藝用水)、大型建築沖洗以及游樂與環境(改善湖泊、池塘、沼澤地,增大河水流量和魚類養殖等),還有消防、空調和水沖廁等市政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