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師者王用和回
『壹』 用師者王還是亡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什麼意思
樓主,正確來說是『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哦~
看下方:
曾子說:「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所有成就大事的人,都不是孤軍奮戰者,因為他們都知道個人的能力不管再強大也是微弱的,「好漢也要三個幫」,唯有善於藉助外力的幫助,才能更快成功立業。但要能順利獲得別人的幫助,就必須從洞察人心下功夫,唯有揣摩出對方的心理,知道他的所想、所需,才能夠運用策略把征服他,讓他打心裡信你、服你,從而心甘情願地效命於你。心是一切之源,只要你肯處處用心,就必定能夠事事順心。
在這個瞬息萬變的社會里,人際關系同樣變化無常,所以,做事要想能夠「順心」,做人就一定得特別「用心」。用心,才能洞察人心,充分掌握住對方心理需求,如此便可「投其所好,避其所惡」籠絡人心,進而達到借力成功的目的。
曾子曰:「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這三句話道盡一個領導者用才的要訣。這三句話是檢驗君道三項原則。
「用師者王」的意思是將人才當作師傅來看待,對他言聽計從,這樣就會成就王業。周文王(姬昌)到渭水河畔求到了賢才姜尚(即姜子牙),他的第二個兒子周武王(姬發)遵父囑,尊稱姜尚為「太公望」,意思是從我的曾曾祖父以來就盼望得到的人才,對他尊敬有加,百計百依,甚至稱為「尚父」(如同我的父親),以至於能從一個很偏僻的小地方—西歧發展,取得了人民的信賴,所以古書上說:「簞食醐漿,以迎王師」,表示老百姓提著酒菜夾道歡迎他們來拯救他們,因此,在民心所向下,可以很少的兵力,就將暴虐的商紂王推翻,建立了周朝。
「用友者霸」的意思是將人才當作朋友來看待,雖然不能言聽計從,但願意向他請教、諮詢,這樣至少可以成就霸業。例如:齊桓公用管仲,漢高祖用張良、陳平,劉備用諸葛亮,雖然對他們敬重有加,但非百計百依,雖然最後稱帝,但並非以道德感化,而是以武力征服。
至於「用徒者亡」的意思是將人才當作奴才來使喚,當然自己的下場也都是很慘的。幾乎中外歷史上每一個朝代的末代君主,或每一個失敗的企業主持人都犯了這個毛病,不但不以師禮或友禮來對待有才乾的臣子,反而侮辱、甚至殺害他們;同時專用軟骨頭,喜歡聽諂媚的甜言蜜語,或挑撥離間的讒言,排擠良才,最後這些不義之徒也讓君主嚐到苦果。
劉伯溫幫明太祖朱元璋打下了天下,他一生都以張良為學習的榜樣。所以明朝開國後,朱元璋要他當宰相,他堅辭不就,只要當一個御史中丞。因為他說當宰相的人一定氣度要大,像他這樣嫉惡如仇的人,只能當個御史大夫,查察弊案就可以了。事實上,他對朱元璋的用才是沒信心的。後來朱元璋希望用胡惟庸當宰相,劉伯溫說萬萬不可,因為這個人表面上謙恭有禮,實際上是個諂媚的小人。但朱元璋不聽,後來果然果然發生弊案,牽連甚廣,殺了不少功臣。也從而廢除掉宰相的功能,形成歷史上真正君主專制的朝代。其實,這個問題的源頭是出在當主持人的身上,你如何對待人才,你就可以開創什麼格局。
http://blog.xuite.net/cosmic001/c/16765244
『貳』 重師者王,重友者霸,重己者亡出自哪裡
原文是~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出自《曾子》它是孔子學生曾子語錄內
「用師者王」就是容領導者非常謙虛,尊奉真正賢能之人為老師,從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為國師,其後文王逝世,武王繼位,又用姜太公並尊為尚父。湯用伊尹,齊桓公用管仲尊之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師。
「用友者霸」就是領導者對下屬像兄弟朋友一樣。例如劉邦用蕭何、韓信、張良,苻堅先生用王猛,劉備用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則是指專用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順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會失敗的。
這是曾子體察歷史經驗而後據以說明歷史興衰成敗的用人大原則,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
『叄』 翻譯: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諸候自擇師者王。
用之則行,舍之則藏,惟我與爾有是夫。
用到所學的道理時,就落實到行動中去;用不到的時候,就收藏在身上,只有我和你有這樣的可能吧。
諸候自擇師者王。
諸侯能自己選擇老師的,就能稱王。
『肆』 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這是一個有關用人之道的觀點.它是說:
用你的老師來完成你的工作,就會成為其中的王者;用你版你的朋友完成你權的工作,就會成為業界的霸主;用你的徒弟完成你的工作,就必定會失敗.
典故:
用師者--毛澤東用徐特立
用友者--劉備用關\張
用徒者--
『伍』 如何理解「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這句話
「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這句話的意思是:以別人為老師,不斷完善自己的能夠稱王,跟別人交朋友不斷提高自己的能稱霸,而與小人為伍的人只有走向滅亡.
『陸』 請問 「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出自那裡在線等!!!
出自《曾子》.
『柒』 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是什麼意思
「用師者王,用復友者霸,用徒者亡制。」
「用師者王」就是領導者非常謙虛,尊奉真正賢能之人為老師,從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為國師,其後文王逝世,武王繼位,又用姜太公並尊為尚父。湯用伊尹,齊桓公用管仲尊之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師。
「用友者霸」就是領導者對下屬像兄弟朋友一樣。例如劉邦用蕭何、韓信、張良,苻堅先生用王猛,劉備用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則是指專用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順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會失敗的。
這是曾子體察歷史經驗而後據以說明歷史興衰成敗的用人大原則,這是古代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
搬運自網路
『捌』 「重師者王,重友者霸,重己者亡。」出自哪裡
該句出自《曾子》,它是曾子體察歷史經驗而後據以說明歷史興衰成敗的用人大原內則,這是古代容施行王道,招攬人才的辦法。
原文為: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
釋義:
「用師者王」就是領導者非常謙虛,尊奉真正賢能之人為老師,從而「王天下」成大功。例如周武王用姜太公尊之為國師,其後文王逝世,武王繼位,又用姜太公並尊為尚父。湯用伊尹,齊桓公用管仲尊之為仲父,燕昭王用郭隗,都是用師。
「用友者霸」就是領導者對下屬像兄弟朋友一樣。例如劉邦用蕭何、韓信、張良,苻堅先生用王猛,劉備用諸葛亮等等,都是用友。
「用徒者亡」則是指專用言聽計從、唯唯諾諾、順人喜好的人,那是必然會失敗的。
『玖』 你是如何理解「用師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這句話的
以師用之,則王 以友用之,則霸 以徒用之,則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