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伺服器並發
A. 淺談如何提高伺服器並發能力
吞吐率,單位時間里伺服器處理的最大請求數,單位req/s
從伺服器角度,實際並發用戶數的可以理解為伺服器當前維護的代表不同用戶的文件描述符總數,也就是並發連接數。伺服器一般會限制同時服務的最多用戶數,比如apache的MaxClents參數。
這里再深入一下,對於伺服器來說,伺服器希望支持高吞吐率,對於用戶來說,用戶只希望等待最少的時間,顯然,雙方不能滿足,所以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就是我們希望的最大並發用戶數。
B. 如何提高伺服器並發數
消除瓶頸是提高伺服器性能和並發能力的唯一途徑。
如果你能夠消除所有的瓶頸回,你就能夠答最大的發揮硬體性能,讓系統的性能和並發數到達最佳。
採用多線程多核編程,使用事件驅動或非同步消息機制,盡量減少阻塞和等待操作(如I/O阻塞、同步等待或計時/超時等)。
原理:
1、多線程多核編程,消除cpu瓶頸。
2、採用IOCP或epoll,利用狀態監測和通知方式,消除網路I/O阻塞瓶頸。
3、採用事件驅動或非同步消息機制,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等待操作。
4、如果是Linux,可以採用AIO來消除磁碟I/O阻塞瓶頸。
5、在事件驅動框架或非同步消息中統一處理timer事件,變同步為非同步,而且可以在一個線程處理無數timer事件。
6、深入分析外部的阻塞來源,消除它。
比如資料庫查詢較慢,導致伺服器處理較慢,並發數上不去,這時就要優化資料庫性能。
7、如果與某個其他server通信量很大,導致性能下降較多。
可以考慮把這兩個server放在一個主機上,採用共享內存的方式來做IPC通信,可以大大提高性能。
C. 如何提高並發寫入性能
有什麼方法衡量伺服器並發處理能力
1.吞吐率
吞吐率,單位時間里伺服器處理的最大請求數,單位req/s
從伺服器角度,實際並發用戶數的可以理解為伺服器當前維護的代表不同用戶的文件描述符總數,也就是並發連接數。
伺服器一般會限制同時服務的最多用戶數,比如apache的MaxClents參數。
這里再深入一下,對於伺服器來說,伺服器希望支持高吞吐率,對於用戶來說,用戶只希望等待最少的時間,顯然,雙方不能滿足,所以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就是希望的最大並發用戶數。
2.壓力測試
有一個原理一定要先搞清楚,假如100個用戶同時向伺服器分別進行10個請求,與1個用戶向伺服器連續進行1000次請求,對伺服器的壓力是一樣嗎。
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因對每一個用戶,連續發送請求實際上是指發送一個請求並接收到響應數據後再發送下一個請求。
這樣對於1個用戶向伺服器連續進行1000次請求,任何時刻伺服器的網卡接收緩沖區中只有1個請求,而對於100個用戶同時向伺服器分別進行10個請求,伺服器的網卡接收緩沖區最多有100個等待處理的請求,顯然這時的伺服器壓力更大。
D. 如何提高伺服器並發處理能力
有什麼方法衡量伺服器並發處理能力
1. 吞吐率
吞吐率,單位時間里伺服器處理的最大請求數,單位req/s
從伺服器角度,實際並發用戶數的可以理解為伺服器當前維護的代表不同用戶的文件描述符總數,也就是並發連接數。伺服器一般會限制同時服務的最多用戶數,比如apache的MaxClents參數。
這里再深入一下,對於伺服器來說,伺服器希望支持高吞吐率,對於用戶來說,用戶只希望等待最少的時間,顯然,雙方不能滿足,所以雙方利益的平衡點,就是我們希望的最大並發用戶數。
2. 壓力測試
有一個原理一定要先搞清楚,假如100個用戶同時向伺服器分別進行10個請求,與1個用戶向伺服器連續進行1000次請求,對伺服器的壓力是一樣嗎?實際上是不一樣的,因對每一個用戶,連續發送請求實際上是指發送一個請求並接收到響應數據後再發送下一個請求。這樣對於1個用戶向伺服器連續進行1000次請求, 任何時刻伺服器的網卡接收緩沖區中只有1個請求,而對於100個用戶同時向伺服器分別進行10個請求,伺服器的網卡接收緩沖區最多有100個等待處理的請求,顯然這時的伺服器壓力更大。
壓力測試前提考慮的條件
並發用戶數: 指在某一時刻同時向伺服器發送請求的用戶總數(HttpWatch)
總請求數
請求資源描述
請求等待時間(用戶等待時間)
用戶平均請求的等待時間
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的時間
硬體環境
壓力測試中關心的時間又細分以下2種:
用戶平均請求等待時間(這里暫不把數據在網路的傳輸時間,還有用戶PC本地的計算時間計算入內)
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時間
用戶平均請求等待時間主要用於衡量伺服器在一定並發用戶數下,單個用戶的服務質量;而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時間就是吞吐率的倒數,一般來說,用戶平均請求等待時間 = 伺服器平均請求處理時間 * 並發用戶數
怎麼提高伺服器的並發處理能力
1. 提高CPU並發計算能力
伺服器之所以可以同時處理多個請求,在於操作系統通過多執行流體系設計使得多個任務可以輪流使用系統資源,這些資源包括CPU,內存以及I/O. 這里的I/O主要指磁碟I/O, 和網路I/O。
多進程 & 多線程
多執行流的一般實現便是進程,多進程的好處可以對CPU時間的輪流使用,對CPU計算和IO操作重疊利用。這里的IO主要是指磁碟IO和網路IO,相對CPU而言,它們慢的可憐。
而實際上,大多數進程的時間主要消耗在I/O操作上。現代計算機的DMA技術可以讓CPU不參與I/O操作的全過程,比如進程通過系統調用,使得CPU向網卡或者磁碟等I/O設備發出指令,然後進程被掛起,釋放出CPU資源,等待I/O設備完成工作後通過中斷來通知進程重新就緒。對於單任務而言,CPU大部分時間空閑,這時候多進程的作用尤為重要。
多進程不僅能夠提高CPU的並發度。其優越性還體現在獨立的內存地址空間和生命周期所帶來的穩定性和健壯性,其中一個進程崩潰不會影響到另一個進程。
但是進程也有如下缺點:
fork()系統調用開銷很大: prefork
進程間調度和上下文切換成本: 減少進程數量
龐大的內存重復:共享內存
IPC編程相對比較麻煩
E. 伺服器的並發是什麼意思,怎麼計算的!
伺服器並發指的是多個用戶同時訪問資料庫中的同一欄位的行為。這樣的用戶行為對於伺服器的性能是一種考驗。
但是,再好的伺服器也有自己的性能上限,當並發用戶數過多的時候,再好的伺服器也支持不住。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經常能遇到由於並發用戶過多而導致的系統緩慢甚至癱瘓現象。比方說,很多使用過那些在線考試報名系統的朋友都會發現,半夜登錄系統報名比白天登錄系統報名要容,網頁反應速度也要快一些,這就是由於晚上的並發用戶數比較小的原因。
對於IT運維人員來說伺服器並發是恐怖的,因為伺服器的最大用戶並發數並不是IT運維人員所能控制的,我們能做到的只是採用各種手段來提升系統的性能,提升伺服器的性能利用率。
F. 如何提高並發處理速度
大數據並發處理解決方案:
1、HTML靜態化
效率最高、消耗最小的就是純靜態化的html頁面,所以盡可能使網站上的頁面採用靜態頁面來實現,這個最簡單的方法其實也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對於大量內容並且頻繁更新的網站,無法全部手動去挨個實現,於是出現了常見的信息發布系統CMS,像常訪問的各個門戶站點的新聞頻道,甚至他們的其他頻道,都是通過信息發布系統來管理和實現的,信息發布系統可以實現最簡單的信息錄入自動生成靜態頁面,還能具備頻道管理、許可權管理、自動抓取等功能,對於一個大型網站來說,擁有一套高效、可管理的CMS是必不可少的。
2、圖片伺服器分離
對於Web伺服器來說,不管是Apache、IIS還是其他容器,圖片是最消耗資源的,於是有必要將圖片與頁面進行分離,這是基本上大型網站都會採用的策略,他們都有獨立的圖片伺服器,甚至很多台圖片伺服器。這樣的架構可以降低提供頁面訪問請求的伺服器系統壓力,並且可以保證系統不會因為圖片問題而崩潰,在應用伺服器和圖片伺服器上,可以進行不同的配置優化,比如apache在配置ContentType的時候可以盡量少支持,盡可能少的LoadMole,保證更高的系統消耗和執行效率。 這一實現起來是比較容易的一現,如果伺服器集群操作起來更方便,如果是獨立的伺服器,新手可能出現上傳圖片只能在伺服器本地的情況下,可以在令一台伺服器設置的IIS採用網路路徑來實現圖片伺服器,即不用改變程序,又能提高性能,但對於伺服器本身的IO處理性能是沒有任何的改變。
3、資料庫集群和庫表散列
大型網站都有復雜的應用,這些應用必須使用資料庫,那麼在面對大量訪問的時候,資料庫的瓶頸很快就能顯現出來,這時一台資料庫將很快無法滿足應用,於是需要使用資料庫集群或者庫表散列。
4、緩存
緩存一詞搞技術的都接觸過,很多地方用到緩存。網站架構和網站開發中的緩存也是非常重要。架構方面的緩存,對Apache比較熟悉的人都能知道Apache提供了自己的緩存模塊,也可以使用外加的Squid模塊進行緩存,這兩種方式均可以有效的提高Apache的訪問響應能力。
網站程序開發方面的緩存,Linux上提供的Memory Cache是常用的緩存介面,可以在web開發中使用,比如用Java開發的時候就可以調用MemoryCache對一些數據進行緩存和通訊共享,一些大型社區使用了這樣的架構。另外,在使用web語言開發的時候,各種語言基本都有自己的緩存模塊和方法,PHP有Pear的Cache模塊,Java就更多了,.net不是很熟悉,相信也肯定有。
5、鏡像
鏡像是大型網站常採用的提高性能和數據安全性的方式,鏡像的技術可以解決不同網路接入商和地域帶來的用戶訪問速度差異,比如ChinaNet和ENet之間的差異就促使了很多網站在教育網內搭建鏡像站點,數據進行定時更新或者實時更新。在鏡像的細節技術方面,這里不闡述太深,有很多專業的現成的解決架構和產品可選。也有廉價的通過軟體實現的思路,比如Linux上的rsync等工具。
6、負載均衡
負載均衡將是大型網站解決高負荷訪問和大量並發請求採用的終極解決辦法。 負載均衡技術發展了多年,有很多專業的服務提供商和產品可以選擇。
硬體四層交換
第四層交換使用第三層和第四層信息包的報頭信息,根據應用區間識別業務流,將整個區間段的業務流分配到合適的應用伺服器進行處理。第四層交換功能就象是虛IP,指向物理伺服器。它傳輸的業務服從的協議多種多樣,有HTTP、FTP、NFS、Telnet或其他協議。這些業務在物理伺服器基礎上,需要復雜的載量平衡演算法。在IP世界,業務類型由終端TCP或UDP埠地址來決定,在第四層交換中的應用區間則由源端和終端IP地址、TCP和UDP埠共同決定。
在硬體四層交換產品領域,有一些知名的產品可以選擇,比如Alteon、F5等,這些產品很昂貴,但是物有所值,能夠提供非常優秀的性能和很靈活的管理能力。Yahoo中國當初接近2000台伺服器使用了三四台Alteon就搞定了。
G. 如何設計高並發的伺服器,如何提升伺服器性能
你可以去伺服器廠商(正睿)的網上,將需求說明一下,讓對方給你產品配置方案(這點很重要),然後可以將參數和配置與其他品牌產品進行比較,找到最優性價比的產品。
H. 如何提升web伺服器並發訪問負載能力
網路的負載均衡是一種動態均衡技術,通過一些工具實時地分析數據包,掌握網路中的數據流量狀況,把任務合理均衡地分配出去。
I. 怎麼樣的性能才算是支持高並發的伺服器
伺服器並發指用戶同訪問資料庫同欄位行用戶行於伺服器性能種考驗
再伺服器自性版能限並發用權戶數候再伺服器支持住事實我經能遇由於並發用戶導致系統緩慢甚至癱瘓現象比說使用些線考試報名系統朋友都發現半夜登錄系統報名比白登錄系統報名要容網頁反應速度要快些由於晚並發用戶數比較原
於IT運維員說伺服器並發恐怖伺服器用戶並發數並IT運維員所能控制我能做採用各種手段提升系統性能提升伺服器性能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