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澤中水回用
A. 鄆城縣天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鄆城縣天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是2010-05-19在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注冊成立的有限回責任公司(自然人投資或控答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鄆城縣經濟開發區水滸東路東段路北。
鄆城縣天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1725555241035C,企業法人王賢,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鄆城縣天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污水處理、凈化;中水回用;市政工程建設。(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在山東省,相近經營范圍的公司總注冊資本為201949萬元,主要資本集中在 1000-5000萬 和 5000萬以上 規模的企業中,共73家。
通過愛企查查看鄆城縣天源污水處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B. 國電菏澤電廠的企業現狀
菏澤發電廠,是一座發展中的國家大型發電企業,現裝機容量850WM,其中,一期安裝2×125MW燃煤發電機組,總投資7.06億元。二期安裝2×300MW燃煤機組,是山東省首次採用進口W火焰爐,工程總投資35.11億元。全廠現有職工1713名,其中中專以上學歷占職工總數的59.07%。 火電廠既是「煤老虎」,又是 「大水牛」,在當前競價上網的嚴峻形勢下,特別是在中國北方,水資源緊缺已逐漸成為電力發展的瓶頸,如何開源節流,尋求新的水資源,提高水的利用率是火電廠亟待解決的問題。開展城市中水回用是解決此問題的重要途徑之一,也是大勢所趨。城市中水水量大且穩定,經深度處理後,作為火電廠循環冷卻水補充水源切實可行,既體現了節能減排、清潔生產的思想方針,又符合發展循環經濟、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的宗旨,同時為電力行業的可持續發展拓展了空間,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環境效益。
菏澤發電廠是能源消耗大戶,一年要燃燒掉370萬噸煤炭,同時也是水資源消耗大戶,一年要蒸發掉2000萬噸水。離電廠不遠的菏澤市污水處理廠,自運行以來,每天要花數萬元的資金處理城市污水,之後就白白地排放到河裡。為提高中水的利用效率,菏澤市潤澤再生水利有限公司與菏澤發電廠兩家簽訂了中水利用協議。目前,菏澤市潤澤再生水利有限公司每天向菏澤發電廠輸送中水1萬噸左右。
菏澤發電廠、菏澤市污水處理廠、菏澤市環保局三家單位,各算了一筆「開心賬」:菏澤電廠通過中水回用工程,解決了三期工程用水緊缺問題,菏澤市污水處理廠通過向菏澤電廠出售中水,一年可獲得500多萬元的收益,彌補了污水處理資金不足的問題,中水回用工程的實施,使菏澤每年可減少COD排放70噸。
目前,菏澤發電廠三期工程使用的水,有三分之二來自二十公里以外的黃河,有三分之一來自電廠所在地的菏澤市潤澤再生水利有限公司處理好的中水。將來條件成熟了,將把菏澤發電廠三期工程全部用水改為中水。這樣不僅節約了成本,而且還對減少污染排放作出自己的貢獻。
C. 關於水利的名言
三個代表是指針,保先教育引航程。
經濟社會要發展,惜水節水必先行。
高樓萬丈平地起,節水型社會是基礎。
法規行政和經濟,全面協調促進步。
制度建設是關鍵,重建輕管要改變。
要想發展新水利,科學技術應為先。
城鄉一體水權明,以水定產觀念新。
水價杠桿作用大,中水回用求先進。
因地制宜都兼顧,資源統籌擺第一。
信息傳輸與管理,硬體軟體聯一起。
此事不僅靠水利,同時還需我和你。
建言獻策謀發展,同心同德共出力。
農業用水是大戶,節水灌溉是出路。
減少水量降定額,科學灌溉效益多。
整地鋪渠地口閘,常規節水定靠它。
大地改小和溝灌,不應深澆和滿灌,
地膜覆蓋好處多,節水除草又增效。
滴灌管灌微噴灌,高新節水隨處見。
省水保灌擴面積,持續發展有潛力。
工業是咱重頭戲,它的用水莫忽視。
用水耗水高比例,除了農業它第一。
十成水中它佔三,利用水平還很低。
必須引進高技術,利用效率往上提。
家庭用水系你身,人人節水才能成。
洗衣做飯沖馬桶,點滴節約要上心。
一水多用好處多,出門別忘把水關。
滴滴水,別小看,日積月累成大患。
為了他人也為己,莫把節水當小事。
提高意識把水節,人水和諧是目標。
節水甭用別人管,自己事情自己干。
生態環境得改善,家鄉定能換新顏。
回過頭來瞧一瞧,水務職工真自豪。
稠水治理見奇效,人飲項目效應高。
渠系改造系萬民,實惠眾多人稱好。
河道治理懲水患,定能走上節水道。
天更藍,水更清,居更佳,人更美。
只要我們齊努力,定能開創新天地。
水利人 文 / 海上王侯
??每到陰雨霏霏,我總是會不由自主地想起曾經並肩戰斗過的水利人。這個時候的水利人,滿腦子都是水情、雨情,他們一邊盼望著雨水能夠蓄滿河溝塘壩,一邊又擔心著雨水超出控制標准而形成水患。他們看起來無疑是不快樂的,滿臉的疲倦、一身的泥水、伴著刺耳電話聲的不眠之夜,如果說他們能從雨中尋找哪怕丁點的閑情逸致,那是假話。但若因此斷定他們不快樂,也是因為不了解他們。事實上,當乾涸的河床蓄滿清水,當湯湯大水卻造不成危害,水利人的快樂和成就感是無以言表的。
??水利人的快樂簡潔而不張揚。汛期過後的第一個休息日是水利人默認的節日。在那天,年輕人更喜歡把快樂帶到夢里去慢慢體會,似乎一個長長的好覺就能把多少天來的疲倦忘掉;女士們則會把快樂帶到對小家庭的拾掇上,好像一天的洗洗補補就能驅走陰雨連綿帶來的潮氣,那一天不僅是她們的節日,更是丈夫和孩子的節日;而水庫邊的老水利則喜歡在雨後看粼粼的水紋里跳舞的白鰱,或者在黃昏拈一盅酒在自家的小房裡自得其樂,這時候的老水利是頗有幾分酒量的,常年雨淋水浸的關節腫脹變形,酒就變成了他們療傷的佐葯;更多的水利人在汛期過後,又投入到新的建設中,他們對快樂的認識近似於畫家,區別在於畫家的作品在畫布上,而水利人的作品在大地上,那些無聲的水利工程積聚了水利人太多的希冀和快樂。
??水利人在工程建設上是成功的,但水利人在構築「家」的概念時卻並不勝任。家這個概念,在水利人的眼裡是親切而又陌生的。對於水利人而言,一年四季,除了汛期,就是建設的季節,坐在家裡的熱炕頭和家人聊上一晚是很多人的奢望。水利人最熟悉的不是家人,而是值班室里的那台電話和爬山涉水都不怕的那輛老吉普。有不少水利人當初選擇工作時是為了照顧家庭,但真正工作起來,卻很少回到距離不過幾百米的家,固然不能與孩子享受一起度假的快樂,甚至連老人去世時,不少人都沒能見到他們最後一面。服侍老人與孩子的「權力」被水利人的配偶一把攬了過去,在兩個人的世界裡,水利人的配偶稱自己是一個典型的「傭人」,語氣中有著絲絲無奈,更多的是包含著只有兩個人才能聽懂的關愛。因此,水利人所築起的一道道攔水壩,更形象的表述應該是一家人的肩膀。
??顧不上家的水利人,從嚴格意義上講衣服並不潔凈,經常爬山涉水,褲腳上便常附著星星點點的泥水。但這並不表示水利人不愛美,他們在建設水利工程時,常常用近乎挑剔的眼光審視工程。水利人把美感更多地留給了河川、留給了高山,在他們的眼裡,哪裡的水龍舞起來,哪裡的山川秀起來,哪裡的荒地綠起來,哪裡就是水利人共同的驕傲。水利人就是這樣一個群體,把最深的感情傾注給了山川河流,在充斥泥漿的工地、在洪水肆虐的江河、在岩石裸露的荒山,都有他們在揮汗如雨,他們從來沒有什麼豪言壯語,有的只是一個信念:讓山河造福人民。
??如同無語的山河,水利人是一個沉默的群體,自己的故事總是一個人在默默地咀嚼,彷彿那才是一個可以抗拒洪水、改造山河的成熟的肩膀。
D. 單縣潤泉中水處理有限公司怎麼樣
單縣潤泉中水處理有限公司是2017-07-27在山東省菏澤市單縣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山東省菏澤市單縣北外環污水廠南鄰。
單縣潤泉中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371722MA3FAEBP3F,企業法人廉民,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單縣潤泉中水處理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單縣潤泉中水處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E. 菏澤市水利局的大事件
治淮60年來,菏澤市開展了大規模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持續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開挖治理河道,加強澇窪地治理,初步建成防汛排澇、抗旱灌溉水利工程體系,水利建設和管理體制不斷完善,為保障全市防洪安全和糧食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
新中國成立時,菏澤地區水系紊亂,排水能力極弱,內澇災害頻繁。在1952年鄆城縣十二連窪試辦溝洫畦田工程取得較好效果後,相繼在全市范圍內興修溝洫畦田,以攔截徑流、分割雨水、就地入滲、減少窪地積水。這項工程的興辦,在一般雨型下,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治澇作用,但是這項工程治澇標准低,遇超標准降雨量時,澇災仍不能避免。在當時缺乏排水設施條件下,通過對澇窪治理中不斷積累的實踐經驗,使人們認識到,只有以排水為基礎,按水系進行規劃,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澇災之苦。為此,從1965至1972年,菏澤市按照「高水高排,低水低排,洪澇分開」的原則進行了大規模水系調整,先後開挖了東魚河、洙趙新河。東魚河開挖治理,對降低南陽湖水位,減輕萬福河流域洪澇災害效益非常顯著。洙趙新河開挖後,為洙水河、趙王河上游排水打通了出路,減輕了梁濟運河的洪水壓力。期間,還對萬福河、太行堤河和黃河故道的干、支流進行了開挖治理。通過連續幾年的水系調整和河道治理,菏澤市境內形成了東魚河、洙趙新河、萬福河、太行堤河和黃河故道五個水系,從根本上改變了雨大成內澇、雨小客水淹的歷史局面。
上世紀七十年代,治水工程仍以治澇為主,重點對排水骨幹河道進行了支流配套,先後開挖了東魚河南支、東魚河北支、勝利河、鄄鄆河、鄆巨河等較大支流,建成了一大批排澇泵站和控制建築物,為菏澤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水安全保障。同時相應治理了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支流45條,50至100平方公里的支流41條,50平方公里以下的排水溝92條,整個菏澤市的排水能力是解放初期的6.5倍。洙趙新河流域遭遇1993年連續特大暴雨後,當年開始又對該流域內的洙趙新河幹流和支流進行了清淤治理,同時清淤拓寬了閆潭引黃送水干線,2000年後再度清淤治理東魚河干支流。進入二十一世紀,菏澤市又大規模對河道和灌區進行了工程配套,實施了東魚河和洙趙新河二期工程配套,以及六大灌區的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2004-2006年維修改造市管橋梁370座、縣管橋梁500座。
菏澤市先後成立了東魚河、洙趙新河、閆譚、謝寨引等工程管理處,加強了對市級骨幹水利工程的管理。1980年前後,全市水利工作重點由建設轉向管理,開展了水利工程查安全、查標准、查效益、定措施、定綜合經營、定發展規劃的「三查三定」工作,摸清了工程現狀,建立了技術檔案,加強了經營管理,提高了經濟效益。2008年對未完成了四個工程管理單位的體制改造,使工程管理處的經費來源由單位自理改為財政撥款。2005年開始實施以隊伍建設優秀、工程管理優良、綜合經營優化、閘所環境優美、安全運行無事故為內容的「四優一無」閘管所達標創建活動,有力促進了閘管所基層隊伍穩定、管理水平提升。2008年開始組織實施夏季防汛除澇建設會戰,加上每年一次的冬季農田水利基本建設,有效改善了田間排灌條件。
經過60年的建設和發展,菏澤市流域面積大於30平方公里的河道有199條,長3157公里。其中大於300平方公里的河流30條,長949公里;100-300平方公里的河流30條,長832公里;100平方公里以下的小支流151條,長1376公里。骨幹河道主要有洙趙新河、洙水河、鄄鄆河、鄆巨河、鄆城新河、萬福河、東魚河、東魚河南支、東魚河北支等。設計除澇流量1619m3/s,防洪流量3330m3/s,除澇面積達到552萬畝。全市現有機井保有量達到13.5萬眼,年均引黃河水12億立方米。目前,菏澤市基本實現了「河河相連,河溝相通」和「旱能澆、澇能排」的防汛抗旱建設目標。
水庫建設和除險加固
治淮60年來,菏澤市平原水庫建設經歷了兩個重要階段。以蓄水發展灌溉為目的,興修了太行堤水庫、浮崗水庫等;以向城鄉居民和企業供水為目的,興建了西城水庫、臨濮沙河水庫、南湖水庫等。現在菏澤境內有1座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6座小型水庫,總庫容為2.15億立方米,總興利庫容為2.00億立方米。
1958年至1960年,菏澤市以引蓄黃河水、發展農業灌溉為目的,利用黃河故道和背河窪地,在曹縣興建了竹節式太行堤水庫群,同時興建了浮崗、智樓、黨樓三座附屬水庫。成武縣智樓和黨樓水庫庫容分別為0.4、0.22億立方米,是利用常年積水的死窪而成,浮崗水庫是利用了單縣南部咸豐故道和二堤之間的窪鹼地而成,庫容0.95億立方米。太行堤水庫的南堤利用了高出地平線近10米的故黃河高灘,水庫總面積為248平方公里,自上而下由白茅、魏灣、劉同、萬樓、土山集、仲堤圈、望魯集等七個水庫串聯而成,總庫容為9.4億立方米,各庫之間均築有格堤,格堤之間用連通溝連接,並建有節制閘,以調節水位。1958年建成並蓄水。但由於施工質量差、截滲工程弱、灌區工程不配套,造成水庫倒閘塌方、周邊土地鹽鹼化、灌區內澇現象嚴重,1962年停蓄還耕,庫區移民陸續返庫定居。隨著農業發展抗旱用水的需要,1972年恢復了太行堤三庫的小面積蓄水工作,1983年菏澤市開始利用曹縣太行堤三庫和單縣浮崗等水庫等進行調蓄。浮崗水庫1997年被列入山東省平原水庫投資計劃,次年開工建設,水庫面積19平方公里,總庫容1.04億立方米,總投資9828萬元,2000年蓄水運行。
2009年,菏澤對浮崗水庫和太行堤三庫實施除險加固工程,單縣浮崗水庫工程總投資9416萬元,主要建設內容有大壩工程、連庫閘工程、泄水洞工程、入庫涵洞工程、出庫涵洞工程,泵站工程。曹縣太行堤水庫工程總投資5469萬元,主要建設內容有圍壩工程、引水閘工程、泄洪閘工程、退水閘工程、放水洞工程、排滲泵站工程。兩水庫除險加固工程計劃2010年底完工。
為向工業供水,1990年建成了鄄城縣臨濮沙河水庫,水庫距菏澤電廠24.8公里,總庫容1225萬立方米,自建成以來一直向菏澤電廠供水。2008年建成的開發區南湖水庫,是東魚河截污導流擴大治理工程中的一部分,佔地1300畝,庫容400萬立方米,主要向城區工業供水,兼做城市水利風景區。為向城區居民供水,2007年建成了牡丹區西城水庫,水庫呈不規則八邊形,佔地3380畝,庫容1290萬立方米。西城水庫較好解決了菏澤城生產生活供水不足、飲用水水質差的問題。2009年5日,省水利廳廳長杜昌文調研菏澤水利工作時指出,要利用平原水庫保障群眾飲水安全。隨後在6月召開的全市飲水安全暨防汛除澇工程建設現場會上,對飲水安全工作提出了「四個轉變」,即工作目標上由喝「方便水」轉變為喝「安全水」,水源選擇上由地下水轉變為地表水,規劃思路上由行政區劃為主轉變為供水區域為主,工作重心上由進度質量並重轉變為質量優先兼顧進度。地表水源主要就是利用平原水庫引黃黃河水。
近年來,菏澤市平原水庫的建設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建成了浮崗水庫、太行堤水庫、界牌水庫、鴨子圈水庫、西城水庫、臨濮沙河水庫、南湖水庫等;正在建設的大野水庫、文亭湖水庫、壩頭水庫即將完工。今後再利用三到五年的時間,達到每縣至少有一個平原水庫,並逐步把所有水庫逐步串聯起來,進一步提高全市水資源保障能力。 治淮60年來,菏澤市水土保持事業跨入了蓬勃發展的歷史時期,累積投資8896萬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58.34平方公里。
菏澤市地處黃泛平原,由於受歷史上黃河多次泛濫影響,致使風沙區面積大,微地貌復雜,崗坡窪相間,水土流失相當嚴重。境內水土流失有風蝕和水蝕兩種,並以風蝕為主。風蝕一般在2-5月份最為嚴重,其次是11月至次年的1月,水蝕一般在6-9月份為最強。另外,隨著生產建設、資源開發活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為加劇了水土流失。菏澤市水土流失重點區,主要分布在黃河故道、東溝、臨濮沙河、鄆城新河,以及東明縣境內因黃河決口遺留下的三條沙帶。1984年菏澤地區成立了水土保持委員會辦公室,各縣也相繼設立了水土保持辦公室。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得到規范和加強,全市共有監督執法隊伍280人,累計開展水土保持執法檢查360次,查處違法案件50多起,人為水土流失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1995年出台了《菏澤地區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辦法》,隨後各縣(市)政府相繼頒發了《水土保持法》的實施辦法,全市風沙區重點鄉鎮,制訂了具體的實施細則,重點治理片內的行政村也都制訂了水土保持村規民約。
60年來,菏澤市為全面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堅持「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實行集中、連續、綜合治理。以治沙改土為中心,以提高農民收入、改善生態環境為目標,開發與保護並重,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並重,把治理水土流失同區域經濟發展和產業結構調整有機結合起來,取得了顯著成效。截至2010年,菏澤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58.34平方公里。其中,共建基本農田114696公頃、水保林43814.1公頃、農田林網28239公頃,種草1104公頃,建成小型蓄水保土工程921座,落實治理成果管護面積62367.5公頃,完成土石方2755.78萬方,總投資8896萬元。全市涌現出了一批質量高、效益好的示範工程。如巨野太平、定陶陳集、鄆城西沙河、曹縣邵庄、單縣高韋庄、鄄城張樓風沙片水土保持綜合治理工程。凡是經過水土流失重點治理的地區,都取得了明顯的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給當地群眾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治理區林木覆蓋率平均提高12個百分點,年平均增加蓄水保水量460萬立方米,保土量35.7萬噸,年可增加糧食產量746.7萬公斤,增加經濟收入1482.3萬元。
近幾年來,菏澤市水利局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為指導,以保護水土資源為中心,以構築「生態修復、生態治理、生態保護」三道防線,建設生態示範小流域為目標,在繼續加大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力度的同時,充分依靠大自然的自我修復能力,加快植被恢復、減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態環境。目前,新實施生態修復面積1885公頃。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各類基礎設施建設規模不斷擴大,築路、采礦、房地產、取土等,對地貌植被和自然景觀的破壞加劇,造成了水土流失。菏澤市水利局主動與項目業主聯系,爭取他們的理解與支持。加大宣傳力度,向項目單位積極宣傳防治水土流失、加強水土保持及履行水保法律法規的重要性。深入一線,調查取證,建立項目檔案,積極為市縣招商引資項目補編了水保方案。通過加大對開發建設項目的監督管理力度,使開發項目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執行工作得到了有效實施。全市共收繳水土流失防治費和水土保持設施補償費800餘萬元。今後,菏澤市將堅持以人為本,注重生態建設,科學規劃實施,採取多元化投入機制,努力加強水土保持工作。 治淮6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菏澤市水資源管理事業適應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要求,著力強化水資源配置、節約和保護工作,在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撐社會經濟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顯成績。
菏澤市可利用水資源主要有地表水、地下水和黃河客水。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656毫米,每年可利用地表水資源量6.21億立方米、地下水16.7億立方米,當地人均水資源量243立方米,畝均水資源量198立方米。自1965年以來每年平均引黃河水12.78億立方米。
菏澤市出台了《菏澤市地表水源地保護辦法》、《菏澤市城市節約用水管理辦法》等法規制度,建立相對完善的水資源管理法規體系和制度框架,強化了水資源管理職能,加強了水資源管理力量,提升了我市水資源管理工作的社會認知度。通過廣泛開展節水宣傳,增強群眾惜水節水意識,營造節水社會氛圍,使節約用水工作深入人心。大力推廣普及農業節水灌溉新技術,積極引導農民摒棄大水漫灌的落後灌溉方式,著力發展噴灌、微灌以及小白龍等節水灌溉方法。在城市新建小區大力推廣節水器具,加強工業企業節水改造項目落實的監管,嚴格審查新上項目「節水」三同時,把節水工作納入規范化管理的軌道。2006年以來全市萬元GDP取水量連續每年下降幅度都在9%以上。
積極開展水資源管理保護立法,嚴格落實各項水資源保護措施,改善水生態環境。細化水源地保護各項措施,落實水源地保護責任,對省劃定的8個地表水一級水功能區和14個二級水功能區進行嚴格分類管理,開展了全市水功能區確界立碑工作,對全市主要河流斷面水質進行經常性化驗檢查,加強河道取水口、排污口的巡查工作。2008年開展了大規模封閉自備井和嚴查違法打井的活動,出台《菏澤市地溫空調用水管理辦法》,推進地熱井開采、低溫空調用水的規范化管理。
2001年菏澤市各縣區相繼掛牌成立水務局。2007年開始著手謀劃推進城鄉水務統籌工作,編制了《關於加快實施城鄉水務統籌示範工程的調查報告》、《菏澤市水務統籌示範工程規劃方案》等文件,2008年12月25日,菏澤市委召開常委會確定啟動實施市級水務統籌改革工作。將原隸屬於市建設局的市自來水公司、西城引黃供水水庫、污水處理廠、節水辦,原隸屬於市市政局的城市防汛、排水所、趙王河公園管理辦公室、環城公園管理辦公室等機構、職能、資產和人員全部劃轉市水利局。菏澤市市級城鄉水務統籌改革取得突破性進展,水務一體化管理框架基本形成。
積極開展水資源的調查評價、勘測、設計等前期工作,加強對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能力研究,編制完成《菏澤市水資源調查評價規劃》等水資源規劃,為全市水資源科學有序地開發利用奠定了基礎;嚴格水資源論證制度,凡是新上項目需用水的,必須編制水資源論證報告依法辦理取水許可,2009年全市統一換發了新版取水許可證;2007年開始投資100餘萬元建設水資源管理信息化工程,建成了以用水大戶為主的水量監測系統、以市管河道節制閘為監測點的地表水監測體系、以城區地下水監測為主的地下水位監測體系,初步建立了水資源管理的信息化系統。規范自備井用戶的管理,對全市所有自備井進行了登記,對取水井拍照存檔,為加強取用水管理工作奠定了基礎。按照省政府135號的要求,我市積極推進水資源費的征管工作,水資源費徵收標准、征管秩序明顯得到規范,徵收數額逐年上升,全市水資源費徵收總額已由2003年的不足400萬元提高到2009年的1400多萬元。 菏澤治淮60年的歷史,經歷了從「人定勝天」思維方式到「尊重自然、維護生態」治水理念的轉變。特別是近年來,菏澤治淮堅持人水和諧目標,形成了以生態河道為線,以水利風景區為點,以水生態價值為魂的生態水利發展框架,有效提升了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
加快生態河道治理。在基本完成骨幹河道清淤治理的基礎上,實施堤防全線綠化美化,構築了1000公里的生態長廊。嚴格河道排污口審批管理,加強22個水功能區管理,堅持對3條河流斷面水質進行經常性監測,努力促進水質改善。對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進行擴大治理,調蓄能力由400萬方增至800萬方。
加強水資源生態性開發。出台《菏澤地表水源地保護辦法》,對重點水庫、河道和城市供水水源地實施嚴格保護。確立以黃河水為水源的飲水安全思路,加快水庫功能置換,規劃新建10座平原水庫,積極構築飲水安全工程體系。規范取水許可審批管理,有效涵養地下水源,關閉菏澤城區自備井210眼,地下水超采現象得到有效遏制。
加強水土流失治理。堅持「預防為主、全面規劃、綜合防治、因地制宜、加強管理、注重效益」的水土保持方針,實行集中、連續、綜合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158.34平方公里。其中,共建基本農田114696公頃、水保林43814.1公頃、農田林網28239公頃,種草1104公頃。治理區年平均增加蓄水保水量460萬立方米,保土量35.7萬噸。
加強水體生態性治理。菏澤市區現有污水管網130公里,覆蓋率為30%;建成和在建4座污水處理廠,日處理污水能力達到19萬噸,污水處理率為85%。年均為趙王河公園和環城公園補水換水近1億立方米,加強公園水體日常物業化保潔管理,在趙王河公園投放260萬尾魚苗,水體生態系統結構逐步建立。
加強水工程的生態性建設。力求在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中,實現水利工程與生態環境、人文景觀建設的有機結合。正在實施的東魚河截污導流工程,不僅是攔蓄部分縣區下泄中水、加強中水回用的公益性工程,還將是橫貫菏澤城區南部的獨特景觀帶。工程完工後,將建成長達15.1公里的生態水域,河面寬度190米,水域面積約5350畝,構築成菏澤城南一條碧綠的飄帶。
加快水利風景區建設步伐。全市已形成11處水利風景區。趙王河公園全長8公里,總面積為3046畝,其中水面面積1457畝,從南至北分為城市公園、文化休閑綠地、多樣性主題公園、濕地生態保護及旅遊區4個景觀區,已成為菏澤市區最具現代氣息、地方特色和生態價值的重要景觀帶。依託原護城河建設的環城公園周長6公里,包含一條環城水帶、兩個文化聚落、三處廣場、十大公園景點和眾多的休閑綠地,規劃總面積1950畝,其中水面面積830畝,形成樹木繁茂、綠草茵茵、四季常青的生態景觀園,有效改善了菏澤老城區生態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