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酸鋁廢水處理ph
① 要使硫酸鋁達到最好的混凝效果,PH應在什麼范圍
PH應該大於7,硫酸鋁在中性或鹼性環境中水解,產生氫氧化鋁膠體。鹼性環境中的氫氧根離子能使水解反應正向移動,得到更多的氫氧化鋁膠體。
② 水處理中PH多少混凝效果最好
水的PH值對混凝的效果的影響程度,視絮凝劑品種而異。對硫酸鋁而言,用以去除濁度時,最內佳PH值在6.5-7.5之間;用以除容色時,最佳值在4.5-5.5之間。採用聚合氯化鋁時,其對水的PH值變化適應性較強。採用三價鐵鹽絮凝劑去除水中的濁度是,PH值要求在6.0-8.4之間;用以去除水中的色度時,PH值要求在3.5-5.0之間。
絮凝劑投入水中後由於水解作用,氫離子的數量會增加。如果這事水中有一定的鹼度去中和,PH值就不會降低。所以在水中缺鹼度時必須投加實惠等鹼性物質以提高水中PH值,確保混凝效果。
③ 硫酸鋁溶液的pH怎麼算
一、定義型(指單一溶質的溶液ph的計算)
⒈一般定義:ph=-lg[h+]
解題的關鍵是求各種情況下的 [h+]:對於酸(hna),濃度為c。當其為強酸時:[h+] =nc;當其為弱酸時:[h+]=ac(a為電離度);對於鹼(b(oh)n),濃度為c。當其為強鹼時:[oh-]=nc; [h+] =10-14/n c當其為弱鹼時: [oh-] =ac(a為電離度),再根據水的離子積求[h+] 。
例1 0.1mol/l的酸溶液的ph
a、=1 b、≥1 c、 ≤ 1 d、無法確定
分析:當酸為強酸時,為一元強酸,[h+] =0.1mol/l,則ph=1;為二元強酸,[h+]=0.2mol/l,則ph<1;為 一元弱酸, [h+] <0.1mol/l,則ph>1。因此,正確答案為d
2、特殊定義 :根據題目所給的信息定義進行解答題目。1999年科學家henk van lubeck提出酸度概念,定義ag=lg[c(h+)/c(oh-)],解答這類習題應根據相應的定義作答。
二、稀釋型(指單一溶質加水稀釋或相當於水的稀釋作用)
實質:稀釋前後酸或鹼的物質的量不變。一般計算公式:c1v1=c2v2,據此求出稀釋後酸或鹼的物質的量的濃度。特殊結論:⒈若為酸:強酸, ph=a,稀釋10n,,ph=a+n ;若為弱酸,ph=a,稀釋10n,a< ph<a+n;若酸的溶液無限稀釋,則無論酸的強弱,ph一律接近於 ⒉若為鹼:強鹼, ph=a,稀釋10n, ph=a-n.;弱鹼,ph=a,稀釋10n, a-n. < ph<a;若鹼的溶液無限稀釋,則無論鹼的強弱,ph一律接近於7。
例2 下列六種情況下的ph分別為多少?
⑴ph=2的hcl溶液稀釋1000倍,所得溶液的ph( )
⑵ph=2的ch3cooh溶液稀釋1000倍,所得溶液的ph( )
⑶ph=2的hcl溶液稀釋100倍,所得溶液的ph( )
⑷ph=11的naoh溶液稀釋100倍,所得溶液的ph( )
⑸ph=11的nh3·h2o溶液稀釋100倍,所得溶液的ph( )
⑹ph=10的naoh溶液稀釋100倍,所得溶液的ph( )
應用上述方法,不難得出正確答案分別為:5;2<ph<5;7;9;9<ph<11;7。
三、混合型(多種溶液混合)
實質:多種溶液混合後溶液的ph計算。
⒈同性溶液的混合
實質:同種離子存在量的積累。(累積法)
一般算式:若為酸的溶液混合,則[h+](混)=( [h+]1v1+ [h+]2v2)/(v1+v2)
若為鹼的溶液混合,則[oh-](混)=( [oh-]1v1+ [oh-]2v2)/(v1+v2)
特殊規律:⑴當兩種強酸溶液的ph相差2及以上,且等體積混合時:ph(混)=ph(小)+0.3
⑵當兩種強鹼溶液的ph相差2及以上,且等體積混合時:ph(混)=ph(大)-0.3
⒉異性溶液混合
實質:h++oh-=h2o(抵消法)
若酸過量,則[h+](過)=( [h+]1v1- [oh-]2v2)/(v1+v2)
若鹼過量,則[oh-](過)=( [oh-]1v1- [h+]2v2)/(v1+v2)
若剛好中和,則溶液的ph=7
應用一:酸與鹼溶液混合後的酸鹼性判斷
例3 有下列幾種選項可供選擇: a ph ﹥7 b ph﹤7 c ph≤7 d ph≥7 e ph=7 f無法確定
⑴ph=2的hcl與ph=12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後,溶液的ph為( e )
⑵ph=2的hcl與ph=12的nh3·h2o溶液等體積混合後,溶液的ph為( a )
⑶ph=2的ch3cooh溶液與ph=12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後,溶液的ph為( b )
⑷ph=2的酸與ph=12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後,溶液的ph為( c )
⑸ph=2的hcl與ph=12某鹼溶液等體積混合後,溶液的ph為( d )
⑹ph=2的某酸與ph=12某鹼溶液等體積混合後,溶液的ph為( f )
分析:上述試題特點有以下幾點:⒈酸與鹼的ph之和為14;⒉酸與鹼溶液的體積相等。
結論:酸與鹼溶液混合後的酸鹼性判斷取決於酸鹼的強弱。
⒈同強顯中性;⒉誰弱誰過量,顯誰性。酸弱酸過量,顯酸性,ph<7。
應用二:強酸強鹼溶液中和顯中性後ph與體積之比關系的計算
一般通式:若酸的ph=a,體積為v(酸),鹼的ph=b,體積為v(鹼),混合後溶液呈中性,則酸鹼溶液的ph之和與它們的體積之比的關系為: 根據中性溶液中:n(h+) =n(oh-),有10-a× v(酸) =(10-14/10-b) × v(鹼), v(酸) ﹕v(鹼) =10a+b-14
例4 25℃時,有ph為a的鹽酸和ph為b的naoh溶液,取該鹽酸1體積同該naoh10體積溶液中和,剛好溶液中[na+]=[cl-]。則a+b=( ) ,若還是上述題目中的酸和鹼中和,溶液顯中性,且a+b=15,則v(酸)/v(鹼)=( )
分析: 解題的關鍵是抓住中性溶液中:n(h+) =n(oh-),則有 10-a×1=(10-14/10-b) ×10
∴ 10-a =10-13+b ∴ a+b=13 同理得:v(酸)/v(鹼)=10∶1
四、方程計量型
根據化學方程式中的計量系數計算生成的[h+]或[oh-]
例5 用鉑電極電解nacl 和cuso4的混合溶液,當電路中通過4mol電子時,陰極和陽極上都產生
1.4mol氣體,電解後溶液體積為4l ,則最後電解液的ph 最接近於( )
a 11 b 12 c 13 d14
分析:此題關鍵是 ⑴h2o h++oh- ⑵陰陽極得失電子數相等: ⑶充分利用電極反應:
陰極:cu2+ + 2e = cu 陽極:2cl- - 2e = cl2
2mol 2mol 1mol
2amol amol
2 h+ + 2e = h2 4oh- - 4e= 2h2o + o2
2mol 2mol 1mol 4mol 4mol 1mol
2.8mol 2.8mol 1.4mol 4 bmo 4bmol bmol
依題意得: a+b=1.4 (1) 2a+4b=4 (2)
聯立(1)(2)得a=0.8mol b=0.6mol
則溶液中的[oh-] =(2.8-2.4)mol/4l=0.1mol/l ph=14-poh=14-1=13
鞏固練習:
1、1909年丹麥科學家sorense用公式ph=-㏒c[h+]引入ph,1999年科學家henk van lubeck提出酸度概念,定義ag=lg[c(h+)/c(oh-)],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常溫時,中性溶液的ph=7,ag=0 b、酸性溶液的ag>0,ag越大,溶液的ph越小。 c、鹼性溶液的ag>0,ag越大,溶液的ph越大。 d、常溫時,鹼性溶液中ag=14-2ph
2、在25℃時若10體積的某強酸溶液與1體積的某強鹼溶液混合後呈中性,則混合之前,該強酸的ph與強鹼的ph之和為( )(94年高考)
a、12 b、13 c、14 d、15
3、c1、c2、α1、α2、ph1、ph2分別表示兩種一元弱酸的物質的量濃度、電離度和溶液的ph,如果已知ph1<ph2,且α1>α2,則c1和c2的關系( )(95年高考)
a、c1>c2 b、c1=c2 c、c1<c2 d、無法確定
參考答案:1、c 2、d 3、 d
④ 正常的飽和硫酸鋁溶液的pH是多少
什麼叫正常的飽和硫酸鋁?0攝氏度還是25度,水解的ksp是不同的,你查ksp後,計算一下
⑤ 廢水處理PH值調節
300*1000*10^(-5)*40=120(克)
300*1000*10^(8-14)*40=12(克)
總共用鹼:120+12=132克
⑥ 硫酸鋁可去除鹼性及酸性廢水中的懸浮顆粒嗎
可以的。。。
主要利用的是,硫酸鋁在溶液中,會形成膠體。。。
是一種特殊的分散系。。。
能夠吸附水中的小顆粒。。
明礬【硫酸鋁鉀】、氫氧化鋁凈水,都是這個原理的。。
⑦ 處理PH6.8左右中性污水,直接投加硫酸鋁,效果不是很明顯,應該怎麼辦
處理PH6.8左右中性污水,直接投加硫酸鋁效果不是很明顯,可以投加助凝劑PAM做模擬實驗。常規的絮凝劑中硫酸鋁因其溫度的適應性差及水解不徹底,屬於滯後淘汰的產品,建議使用聚鋁做做對比試驗。
⑧ 溫度對於生活用水中投加硫酸鋁的影響,以及硫酸鋁對於PH值的影響
溫度高效果差;pH升高
參見明礬凈水原理。硫酸鋁會水解生成氫離子和氫氧化鋁膠體。
溫度高時效果不好,因為生成的有吸附作用的氫氧化鋁的膠體會大量聚合成沉澱,使凈水效果變差
因為硫酸鋁水解生成氫離子,所以pH會下降
補充:生活用水低於pH5.6(飽和二氧化碳溶液)(酸雨標准)就會開始對人體造成不利影響。
⑨ 硫酸鋁混凝作用機理及其與水的pH值的關系
硫酸鋁混凝作用機理主要有:壓縮雙電層機理和吸附-電中和機理兩種,其各自的原理如下。
壓縮雙電層機理:由膠體粒子的雙電層結構可知,反離子的濃度在膠粒表面處最大,並沿著膠粒表面向外的距離呈遞減分布,最終與溶液中離子濃度相等。當向溶液中投加電解質,使溶液中離子濃度增高,則擴散層的厚度減小。該過程的實質是加入的反離子與擴散層原有反離子之間的靜電斥力把原有部分反離子擠壓到吸附層中,從而使擴散層厚度減小。 由於擴散層厚度的減小,電位相應降低,因此膠粒間的相互排斥力也減少。另一方面,由於擴散層減薄,它們相撞時的距離也減少,因此相互間的吸引力相應變大。從而其排斥力與吸引力的合力由斥力為主變成以引力為主(排斥勢能消失了),膠粒得以迅速凝聚。
吸附-電中和機理:膠粒表面對異號離子、異號膠粒、鏈狀離子或分子帶異號電荷的部位有強烈的吸附作用,由於這種吸附作用中和了電位離子所帶電荷,減少了靜電斥力,降低了ξ電位,使膠體的脫穩和凝聚易於發生。此時靜電引力常是這些作用的主要方面。上面提到的三價鋁鹽或鐵鹽混凝劑投量過多,凝聚效果反而下降的現象,可以用本機理解釋。因為膠粒吸附了過多的反離子,使原來的電荷變號,排斥力變大,從而發生了再穩現象。
硫酸鋁混凝作用機理及其與水的pH值的關系為:
Ph<3時,壓縮擴散雙電層作用;
Ph>3時,吸附-電中和作用;
Ph>3時水中便出現聚合離子及多核羥基配合物,這些物質會吸附在膠核表面,分子量越大,吸附作用越強;
由水.業.,導'.航:網,解答。